登陆注册
15185000000003

第3章 司马师卷

子承父业

新的时代拉开了帷幕。

说起来,司马懿虽然死了,但是他和他的父亲一样,为自己的儿子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他的有形遗产是大魏。

经过曹魏三代君臣和曹爽以及司马懿等人的苦心经营,大魏已经成了带甲百万、良将千员的超级大国,人口超过吴蜀两国总和,在战略上占据绝对优势。而蜀国在丞相诸葛亮死后,国力迅速下降,外加后继者水平实在有限,战略上已经基本转为被动防御。吴国的问题更大——内乱,孙权在位时做了一件动摇国本的事情——废太子,这也直接使得吴国的潜力大受影响,孙权死后,吴国权臣相继指挥失控。

大魏后期屯田卓有成效,司马懿限制宗室,大举发展国力,使得大魏的实力进一步上升,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魏国都堪称三国第一。

他的无形遗产是人脉。

司马懿多年以来和高柔、蒋济、陈群、吴质、荀氏、贾氏等大魏士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强大集团,正是凭借着士族的支持,他才能在对曹爽的最后一战中一举成功,而这些人脉关系,他都留给了他的儿子们。司马师的妻子夏侯徽是夏侯尚之女,司马昭的妻子则是大名鼎鼎的王朗的孙女王元姬。司马氏背后是大魏的士族集团,根基深厚。

除此之外,司马懿也给他的儿子们留下了一大把的优秀人才。

比如州泰,出身低微,在当荆州刺史裴潜从事时被司马懿看中,在讨伐孟达的曹魏关键战役中担任向导立下汗马功劳。不过很不幸的是,他连续死了父母和祖父,按照重视孝道的汉制,他得在家守制九年。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在仕途上已经没救了。但是司马懿居然虚位以待等了他九年,他回来复职一个月就被升任太守。

比如邓艾,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以后还会提到。总而言之,司马懿的所有人才都被他的儿子们继承了。

司马懿留下的第三样遗产,也是最重要的那份遗产,叫作教育。

重视教育一向是司马家族的传统,从司马儁开始,整个司马家族就人才辈出,于是便有了号称“司马八达”一门的青年才俊,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都是人中龙凤,名冠一时。司马懿同样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

司马懿晚年宠爱小妾柏夫人,张春华当然是相当嫉妒了,有一次绝食抗议,两个孩子也跟着一起绝食,司马懿居然吓得赔礼道歉了。后来司马懿表示:“我可不是心疼那个老太婆,我是心疼我那两个好儿子啊!”

从这件事上来看,司马师和司马昭应该是相当孝顺的,同时,也能看出司马懿是个爱孩子的好父亲。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司马懿的儿子们都才华横溢,比如司马师就和大文豪何晏还有著名文学家夏侯玄齐名。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司马懿真正要教给他们的,是自己的权谋之道。

正始十年正月初六,高平陵之变爆发,但是在之前的一夜,司马懿告知自己的儿子全盘计划。史书记载,那一夜,司马昭彻夜未眠,司马师却安枕如常。

第二天,司马师陈兵司马门为司马懿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前,司马师也是司马懿儿子中唯一知晓全盘计划的人。司马师见证了父亲的忍耐,见证了父亲的决绝,见证了父亲的果敢和智谋。

嘉平三年,司马懿死,同年,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掌权,时人以伊陟(伊尹之子)视之。

司马师的继任相当顺利,其主要原因在于朝野内外已经全是司马懿的门生故吏,好友亲族。然而也是因为继任者司马师是个天才。

“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晋书·景帝纪》)这是大文豪何晏对司马师的评价。大意是说:能做惊动天下大事的人,也就是司马子元(司马师)了。虽然何晏为人确实不太靠谱,但是这个评价却相当靠谱。司马师确实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司马师擅长权术,早在担任中护军的时候就震惊了许多人。

司马师的前任,担任中护军之职的是蒋济。蒋济的私德不太好,竟然在任上卖官,时有民谣讽道:“欲求牙门,当得千匹;五百人督,得五百匹。”(当牙门将军得一千匹绢,五百人督这种小官也得五百匹。)

司马师上台之后,禁军系统的官吏们惊讶地发现,这位司马公子清正廉洁,从不收受贿赂,和前任那可是天壤之别。此时,司马师不仅安插了大量的亲信,为政变铺平了道路,清正廉洁的形象也为自己赢得了舆论支持。

司马师在中护军的位置上经营多年之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师配合父亲对曹爽集团发动雷霆一击,一举帮助父亲掌握了朝权。司马师在政变中表现冷静,处事谨慎,表现出了完全不亚于其父司马懿的能力。

嘉平三年,在扫平了王凌叛乱之后,司马懿病重。病榻上,司马懿对两个儿子进行了最后一次考验。

司马懿将儿子们叫到跟前,缓缓说道:“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常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九州,慎之!慎之!”听上去,这属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这番话却有两个重点,司马懿为什么说“吾常怀恐惧”?为何叫儿子“辅帝平九州”?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恐惧的并非人言,而是对其权力的威胁。他害怕的无非是这些魏臣不服,图谋反叛,以及自己死后遭到清算。

自从两汉以来,位高权重者虽然名重一时,常常可以权倾朝野,无人可及,但是下场经常很惨。西汉霍光权势熏天,霍氏家族更是显赫无比,但是在霍光百年之后皇帝便开始了反攻倒算,尽屠霍家满门。东汉的邓骘、窦宪、梁冀尽皆如此,而最近的,还有何晏的父亲——大将军何进。司马懿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这番话的真实意思是:“儿啊,千万不要交出权力,要紧紧地抓着朝廷大权才能保我司马氏一门荣华平安啊!”

司马师不愧是个天才,很明显对父亲的话心领神会。

司马师上台之后,“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晋书》),基本上把持了朝廷的全部军政大权,曹芳已经完全成了他的傀儡。

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司马师既然接替了父亲的职权,自然也要先为朝廷立功,以震慑群臣增加声势,司马师决定先发制人,讨伐东吴。

其实原因很简单,魏嘉平四年,曾经与刘备和曹操争斗不休的孙权孙仲谋死了。说起来,孙权虽然统兵征战鲜有胜绩,但是他的治国之才却为世人称道,他继承父兄基业,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守成之主。

孙权死了,他只留下了自己最小的儿子——孙亮。孙亮只有十岁,又一个曹芳诞生了。吴国的执政大权实际上由孙氏集团和士族集团共同掌控,后者的代表就是太傅诸葛恪。

无论是出于政治考虑还是军事考虑,不管是趁火打劫还是趁机立威,司马师肯定是要趁机出兵建功立业了。只不过在于打哪里,怎么打。

诸葛诞的建议是进攻东吴的东兴大堤。说起来,诸葛诞还属于曹爽一党。曹爽上台以后,果断起用诸葛诞,让他当了扬州刺史并且加封他为昭武将军。

按理来讲,诸葛诞在曹爽一党被清算的时候理应被一同处理,怎么会到了司马师上台还能出现在新朝官员的名单之上呢?第一,诸葛氏在当时可是名门望族;第二,可能是因为司马懿征讨王凌的时候,诸葛诞被司马懿重用,假节都督扬州军事,成了曹魏对东吴的重要支柱;第三,他和司马师关系不错。

当时东吴在东兴地区新修两城,立足未稳,诸葛诞认为这是东吴在蚕食魏国,建议发动重兵出击,将吴军彻底歼灭。他提议由王昶和毌(guàn)丘俭两人分别进攻战略重镇江陵和武昌牵制吴军,然后精兵直进,消灭东兴的吴军达成战略目标。

与此同时,王昶、毌丘俭和胡遵也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破吴方略。王昶是司马懿亲自提拔的魏国对东吴大杀器,嘉平二年,王昶还率军大败东吴施绩。而胡遵和毌丘俭都是司马懿的老牌亲信,当年征讨公孙渊之时,胡遵就是先锋,而毌丘俭在和司马懿一起击破公孙渊之后也替大魏镇守北方多年,甚至讨伐高句丽一路杀到了俄罗斯境内,一度打破了我国古代对东北控制的纪录,堪称战功卓著。

然而,司马师还是听取了诸葛诞的计划。嘉平四年,司马师不顾尚书傅暇的反对,发兵攻打吴国。他弟弟司马昭担任名义上的主将,宿将王昶攻南郡,毌丘俭攻武昌作为策应,诸葛诞、胡遵率领主力共七万人直攻东兴。

吴国太傅诸葛恪很快便有了反应,亲自率领四万大军救援东兴。大战一触即发。

胡遵作为本役的主将,在到达东兴之后立刻指挥进攻。然而魏军虽然在人数上占优势而且已经占领了堤坝,但是东吴的新城地势很高而且很坚固,魏军属于仰攻,实际上处于不利位置,魏军前锋的攻击十分不顺,久攻不下,士气受挫。

相反,一向高傲的诸葛恪本次却十分冷静,他派出了老将丁奉作为前锋,正是这个人事任命扭转了战局。

丁奉堪称东吴三朝老臣,经验相当丰富。魏军远道而来,立足未稳,如果让他们站稳脚跟,那对战局将相当不利。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丁奉作出了极其正确的判断——快速突进,直奔魏军大营。

丁奉率部猛进,只用了两天便到达东兴地区并占领了徐塘。然而这个时候,胡遵却在大营喝酒吃肉。兵家有云:“骄兵必败!”

一时间,吴军声势浩大,锐不可当,魏军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魏军争相冲上浮桥逃跑,致使浮桥断裂,落水及自相践踏而死者达数万人。大将韩综、桓嘉都死于乱军之中,惨烈非常。自从石亭之战以来,大魏还从没遭受过如此惨败。

此战之后,诸葛恪权倾朝野,掌握了吴国军政大权。

乱世的权谋家

东兴一战惨败,这场战役的名义主帅是司马昭,实际总司令是司马师,担任佯攻的是王昶和毌丘俭,战役主将是胡遵和诸葛诞,诸葛诞驻扎在西岸,其实并未遭受什么损失。这么看来,司马师、胡遵、司马昭肯定是负主要责任。按例来说,轻则降职,重则问罪,但这样做,司马师的威望和实力肯定会大受影响。

司马师刚刚掌权不久,执意伐吴遭遇大败本身已经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后续事宜,肯定会威望尽失,还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搞不好还会威胁自己的统治。

司马师在处理这个危机时展现出了自己天才的一面。他首先将责任归于自己,“我不听公休(诸葛诞),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从字面上来看,司马师承认了自己的领导责任,外加不听忠言之罪。但实际上,这是极其高明的一句话,堪称能载入史册的一句话。

这次战役本就是司马师坚持己见发动的,无论功过都在他一人,最多加上司马昭和司马家族的鹰犬胡遵,但是他这样说,倒像是他替众将背了黑锅。

司马师这句话还捞了一个人——诸葛诞。东兴战役的计划基本就是按照诸葛诞的计划实施的,但是司马师却说自己不听诸葛诞之言以致失败。若要追究责任,那诸葛诞恐怕是罪责难逃,但此言一出,诸葛诞瞬间变成了怀才不遇的忠臣。

这个计策,也只有司马师这种天才权谋家,才能如此自然地用出来。

另外他削了二弟司马昭的称号,并对换了主要参战将领的防区。一番动作下来,群臣均表示信服。

但是事实是避免不了的,输了就是输了,你掩饰得再好,也得吃掉自己种的苦果。

树欲静而风不止,羊欲静而狼不休。

嘉平五年三月,已经掌握了东吴重权的太傅诸葛恪与蜀汉姜维联合,发动二十万人气势汹汹直奔魏国而来。

诸葛恪年少便负有盛名,多年来扫平山越、剪除异己,对外更是取得东兴大胜,俨然成了东吴版的司马懿。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性格弱点——狂傲。

一个人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在他认为自己必然成功的时候。东兴的大胜迷惑了诸葛恪,他认为魏军脆弱得不堪一击,凭借东兴的余威,只要此次东西夹攻重兵出击,必定可以建立大功。

东兴之战后,司马师起用了一个人——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

与哥哥司马懿一样,司马孚也算得上是一代奇才。早年,司马孚就和二哥司马懿、大哥司马朗等兄弟并称“司马八达”,才名显赫,时人称颂。

当年司马懿是曹丕一党,而司马孚则是曹植的心腹。后来,曹丕在储位争夺中明显处于上风,司马孚觉得形势不对,也转投曹丕当起了太子中庶子。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死后,曹丕便承继了魏王大位。那这么看来曾经作为曹植心腹的司马孚的政治生涯估计要告一段落了吧,但是没有。

曹操死后,司马孚做的第一件事就劝曹丕不要太伤心,接下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整理禁军、准备丧仪等,为曹丕继位铺平了道路,立下如此大功,曹丕自然不好难为他了。

曹丕死后,凭借着二哥司马懿如日中天的权势,司马孚也是一路顺风顺水。兄弟二人各有所长,司马懿任大将军统兵作战,司马孚则是度支尚书管理大魏财政,兄弟二人一个管兵一个管钱,堪称大魏的两大支柱。

很快,曹爽就领教到了司马兄弟的厉害,在司马懿装病的时候,司马孚也放下权力麻痹曹爽,直到高平陵的雷霆一击。

然而司马孚最高明的地方并不在此,他最擅长的是趋利避害,最拿手的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嘉平五年五月,司马孚督军二十万应对吴国诸葛恪。二十万对二十万,很公平。

诸葛恪的战略目标自然是攻略淮南地区,但他从来没指挥过二十万之众,于是在属下的劝谏之下,打算包围新城,然后来一个围点打援。这一招可以说是经久不衰,成功案例更是多如牛毛,可惜,他的对手是司马孚。

司马孚的部下提出要救援新城,但是作为一个内政专家和军事外行,司马孚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了这个问题。诸葛恪发动二十万人,堪称倾国之兵来进攻魏国,他必然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钱粮。打仗在很多时候打的就是钱粮。

司马孚执掌魏国内政多年,自然深知这个道理。他判断吴国此次虽然势大,但是依据吴国的国力,肯定不能支撑很久,只要诸葛恪对新城久攻不下,又不能歼灭魏国主力,必然不战自退。

所以司马孚干脆就在寿春住了一个月,坐看诸葛恪围攻新城。

这招非常眼熟,没错,这招和他二哥司马懿的策略属于一个思路。

话说二十万人围攻新城确实不是盖的,东吴军队对着新城日夜猛攻,诸葛恪还在城外堆起了土山,声势浩大。

这可就苦了一个人——守将张特。新城守军只有四千人,张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坚守了九十多天之后,城墙已经四面漏风,城内士兵也伤亡惨重,张特苦思冥想,只剩最后一个办法了——他决定诈降争取时间。张特对吴军说自己愿意投降,但是无奈城里面有一堆人不愿意投降,自己可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为了取得对方信任,他还把自己的印信扔给吴军作为证明。诸葛恪居然信了。

然后,张特连夜拆房子修补城墙,到了第二天居然修补得七七八八了。这下诸葛恪傻眼了,一夜不见眼前又是一座满血复活的坚城。于是,诸葛恪愤怒了:“全力攻城,言退者斩!”

然而,诸葛恪的攻城并不顺利。时值盛夏,卫生条件太差,营中士兵爆发了瘟疫,东吴军队死伤惨重。营中将领纷纷表示应该撤退,但是诸葛恪不想无功而返,所以还是固执己见,不撤。老将朱异与诸葛恪意见不同,诸葛恪直接夺了他的兵权;蔡林也对诸葛恪多次进言,他都没有接受。蔡林看到诸葛恪刚愎自用,一怒之下投降了大魏。于是,诸葛恪的虚实瞬间暴露了。

这时司马师在洛阳指挥司马孚、毌丘俭等人迅速进军讨伐诸葛恪。司马孚自然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果断发动全线进攻。

诸葛恪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所率部队遭遇大败,只能退回吴国。之后不久,诸葛恪被孙氏宗室杀死,夷灭三族。诸葛家在吴国的投资彻底宣告失败。

此战把东兴之战的不良影响一扫而空,同时西线的姜维被陈泰稳住,已经撤退,一场巨大的危机被司马师轻松化解。

选贤任能,收放自如,西守东攻,运筹帷幄。司马师真是颇得司马懿和魏明帝真传啊!但是司马师并不知道,危险正在向他靠近。

之前提到过,当年在高平陵事变中,司马懿放过了曹爽的两个党羽,其中一个是诸葛诞,另外一个就是夏侯徽的哥哥夏侯玄。

如果说诸葛诞因为不算是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所以没有被杀,那夏侯玄看起来则没有那么多理由了。夏侯玄绝对是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正始名士的代表人物。曹爽的政策主张有很多都出自他的手笔,比如降低中正权力,简并郡县,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事情曹爽没完成,反倒被司马氏完成了。

这么看来,在那次惊天巨变之中,夏侯玄也应该在劫难逃。

当高平陵事变发生之后,他接到了来自洛阳的命令——回朝。他的叔叔夏侯霸直接反了,投降了蜀汉将军姜维。夏侯玄默默交出兵权,返回洛阳。在他看来,司马太傅虽然会杀曹爽,却不会杀他。

夏侯玄回朝之后,司马懿任命他为大鸿胪卿,一个虚职,不久他又被调任为太常(主管祭祀),虽然算是被剥夺实权、严加看管,但是并无性命之忧。这期间,夏侯玄日子倒也过得安逸。直到那一年——嘉平三年,司马懿死了。

一看司马懿死了,夏侯玄的宾客许允立刻前来祝贺他,总算是有了出头之日。夏侯玄却淡淡地表示:司马懿活着,我尚能被以礼相待,司马懿死了,子元子上(司马师兄弟)是容不下我的啊!

嘉平六年,危险进一步向所有人靠近。

其实司马师上台之后并没有太难为夏侯玄,毕竟他是自己的亲戚。大将军司马师表面看是很宽容的统治者,他功赏于下、罪归于上,还是深得人心的。

此时,就不得不提另一位人物了。

司马师上台之后,提拔了一批后进官员作为人才储备,这些官员里面有一个人,叫作李丰。嘉平四年,司马师任命李丰为中书令,补上了父亲司马懿的空缺。

李丰也是正始名士的典型人物之一,早年便负有盛名。有一次曹叡问东吴投降过来的人:“你听说过海内名士有谁啊?”他直接回答:“我听过李安国(李丰)。”

与何晏那一帮人不同,李丰的智谋不容小视。早在曹爽时期,李丰就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来回游走,左右逢源,这才使得他在高平陵之后得以保全。所谓“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虽然是民间评价,不过也能看出他绝对是个高智商的人。

李丰这种不依不靠的态度有效保全了自己。这次任命他是不太愿意接受的,因为他的儿子娶了曹叡的长女齐长公主,他可算是曹芳的亲戚,属于外戚。

李丰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在看似文弱的外表下,有一个惊人的计划。然而这个计划的核心,除了夏侯玄之外,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曹芳的岳父——张缉。

张缉的基本履历看上去平淡无奇,但他却是一个优秀的谋士和干才。连曹叡都评价过他的才能在二千石以上,那可是高官才有的俸禄,可见其能力之强。

张缉的分析能力相当惊人,东兴之战后他说出了一句惊人的话:“诸葛恪虽然获得了胜利,但离死也不远了。”司马师当时很不理解,张缉对他解释:“诸葛恪本性高傲,本次大胜必然会膨胀,如此功高震主,声望惊人,还能不死吗?”后来还真的被他言中。

嘉平六年,张缉、李丰阴谋杀死大将军司马师,夺取政权,让夏侯玄执政。

张缉和李丰、夏侯玄,他们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联手,也许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同一重身份——外戚。

皇帝的朋友们

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外戚就已经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股强大的力量。外戚指的是皇后的母族。从根本上来说,外戚的权力来自于后权,后权来自于君权,反过来,如果外戚权势上升那么后权也会上升,君权则会相对衰落。

两汉外戚掌权实在是皇帝无奈的选择。

汉初时期,由于汉承秦制,大臣权力极大,堪称君臣共治天下,汉高祖刘邦分封的异姓诸王实力堪与中央抗衡,他们纷纷反叛,刘邦无奈之下只能逐个剿灭。而就算是在中央,宰相萧何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朝堂之上几乎与皇帝等同,权臣周勃、陈平稍加谋划就能号召力量消灭诸吕,可以说这支力量随时有可能掉转枪头对准皇权。于是,皇帝开始选择自己的宗室。

汉高祖刘邦转而依靠刘姓宗室护卫,但是事实证明,那些刘姓宗室比大臣们更加危险。我也姓刘,为何我不能坐那个位子?七王之乱彻底毁灭了刘氏帝王们不成熟的幻想,他们终于知道那些宗室子弟比大臣们更加危险。

就在这个时候,皇后进入了他的视野。

对于皇帝来说,皇后是自己的枕边人,自然也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最关键的是,除了皇后,自己还能信任谁呢?皇后从此青云直上。帝后共治天下由此开始。

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开始分割相权。汉武帝吸取前代教训,削弱宗室力量,实行推恩令,通过提拔寒门子弟,强化中书尚书的力量,在朝堂中进行制衡。汉武帝最重用的武将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汉武帝亲自挑选的辅政大臣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他们都属于外戚。而外戚也为汉朝立下了赫赫功劳。

在汉武帝看来,外戚是自己最重要的力量,是帝国最可靠的支柱,但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却未料到,外戚有时候也是靠不住的。

汉武帝死后,大将军霍光废立天子,拉开了外戚专权的大幕。

整个两汉期间,外戚专权成风,皇权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西汉的超级太皇太后王政君利用自己的母族把持朝政,最后培养出了安汉公王莽——毁灭了西汉。纵观东汉,窦宪、邓骘、梁冀、何进等都是以外戚身份掌握政权,几乎架空了皇权,跋扈如梁冀甚至毒死皇帝,他的行为直接威胁到了汉朝的存亡。

嘉平五年,司马师成功击退外部威胁之后,他的权势进一步增大,司马氏亲贵掌握中外要职,居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他们对大魏早就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如果再不剪除司马氏的势力,改朝换代恐怕是势在必行。

无论怎么说,外戚的权势也是来源于皇权,如果大魏倒了他们也会被一网打尽,在他们看来,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扫平司马家的势力。除此之外,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以我之碧血报大魏之国恩!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忠于大魏的势力如何才能完成这个目标?这样,我们就又回到了高平陵时期的那个问题,说起来,还是那三个条件:支持、兵力、策略。但凡发动政变,这些要素都必须要考虑,缺一不可。

张缉、李丰和夏侯玄三人虽然都是皇亲国戚,但是实际上权力都不大,在政治斗争中一直是被压制的对象,但是他们本次却拥有一个最大的支持者——皇帝。

自从司马懿死后,满心欢喜以为自己能重掌大权的曹芳认清了残酷的现实——司马师接替司马懿执掌了魏国大政。司马氏虽无篡逆之名,却已经有篡逆之实!司马氏一族把持朝政,军国大事尽决于己,根本没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曹芳当了这么多年的傀儡皇帝,已经忍无可忍了。

拥有了皇帝的支持,三人集团自然获得了道义上最大的支持,那么问题便变得简单了。此时的关键问题只有一个:如何才能杀死司马师同时清除他的党羽?

尽管这三个人的谋略和城府很深,但是再能谋算也没法解决这个问题——没兵。

由于是依靠政变起家,司马师对于京城的禁军控制得十分严密,各个重要位置都是司马氏的人,张缉几人在洛阳军中又没有任何根基,想调动一兵一卒都难如登天。

所以,张缉最开始的思路是借助州郡兵马,他的亲信李翼是兖州刺史,手中握有兵权,但是州郡兵马无法轻易调动,更别提调入京城了。在一番无用功之后,张缉迫于无奈只能放弃这条路。

思考了许久,他们决定选择最凶险、最艰难、最不计后果的一种方式——直接刺杀。

《三国志》记载:“嘉平六年二月,当拜贵人,丰等欲因御临轩,诸门有陛兵,诛大将军,以玄代之,以缉为骠骑将军。”即李丰等人打算借君王御驾亲临、各门有卫兵之机,诛杀大将军司马师,以夏侯玄代替他。

在此之前,李丰已经威胁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要他们严守秘密,否则就借司马师之手杀死他们,话说得却是相当委婉:“卿诸人居内,多有不法,大将军严毅,累以为言,张当可以为诫。”

杀手已经在宫中埋伏,只等司马师入宫,便可以给其致命一击。然而,他们终究还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司马师。

作为一个依靠政变起家的人,司马师在洛阳城中耳目众多,尤其是皇宫内,为了监视曹芳的一举一动自然安插了大量的眼线,他很快就得知了消息。司马师召来了李丰。当李丰看到司马师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一切都完了。

“卿父子怀奸,将倾社稷,惜吾力劣,不能相禽灭耳!”(语出《魏氏春秋》)

司马师疯狂了,李丰撕碎了他伪善的面具,触动了他灵魂最深处的秘密——谋反。司马师命令手下用刀把上的铁环猛击李丰的腰部,这种做法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内脏破裂,这是相当残忍的死法。事后,司马师将李丰的尸体送交廷尉,并逮捕了夏侯玄、张缉一干人等。

当夏侯玄看到凶狠的廷尉官吏的时候,他也已经明白了。

审问的人是钟繇之子钟毓。钟毓知道,面前的这个人,始终是那个高傲的名士,自己再问也不会有结果。于是,钟毓写下了那道催命符,并把写好的罪辞交给夏侯玄看。夏侯玄只是点了点头,他早已经无惧于死亡。

嘉平六年三月,夏侯玄被斩于东市,从容受刑,时年四十六岁。同时被杀的还有张缉、刘贤、乐敦等人,一律诛灭三族。

李丰、夏侯玄死,天下震惊。

这就是魏晋士族的气节。纵使你杀死我的肉体,你却无法杀死我高傲的灵魂,更无法杀死我坚定的信仰。后世的国贼禄鬼、硕鼠昏官永远也无法明白这些人的梦想。

历史的车轮无法逆转,司马师的专权还将继续,但是他们用鲜血揭露了司马氏的真面目。在此之后,司马氏再也无法隐藏自己的目的。

经过这次未遂政变,司马师感受到了来自朝堂内外巨大的压力,尤其令他不能容忍的是傀儡皇帝曹芳。和历代权臣一样,他最害怕也最蔑视的是傀儡皇帝的反抗,司马师再度出手,这一次他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废立。

嘉平六年秋,夏侯玄的好友之一中领军许允,因为夏侯玄被杀感受到了迫近的危险,谋划在司马昭出征之前杀死司马昭进而掌控朝政。许允行动之前请示曹芳未获同意,后计划失败被司马师流放,死于流放途中。这件事情,也许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夏侯玄事件之后,作为张缉的女儿,皇后张氏被废杀。后威方兴,外戚掌政;外戚失权,后亦坐诛。两汉以来,莫不如是。

嘉平六年九月,在一番准备之后,司马师上书郭太后,要求废除曹芳,借太后之名废立,名正言顺。郭太后可是经历过正始之变的女人,名头很大,实权很小,估计司马师就算让她签署自杀的命令,她也得签。

顾忌到曹魏老臣的反应,司马师仍旧封曹芳为齐王,但是为了便于监视,他将齐王府定于自己的老家河内郡。

曹芳幼年继位没有实权。由于曹叡忌惮外戚掌权,郭太后朝中无人,根本不能掌控朝政。曹爽跋扈专权,司马懿老谋深算干掉曹爽,却比曹爽更加霸道。好不容易熬死了司马懿,却又迎来了一个城府不亚于其父的司马师。忍了十多年的曹芳本来打算和司马师拼个你死我活,却不料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司马师弹指间就把他的苦心谋划打得灰飞烟灭。曹芳,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其实,大魏的兴衰,早在曹叡托孤之时就已经确定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司马师废了曹芳,怎么也得找一个新的皇帝来接替。他想立彭城王曹据为帝,结果郭太后激烈反对。

对此,《晋书》记载:“太后以彭城王先帝诸父,于昭穆之序为不次,则烈祖之世永无承嗣。东海定王,明帝之弟,欲立其子高贵乡公髦。帝固争不获,乃从太后令,遣使迎高贵乡公于元城而立之,改元曰正元。”

曹芳是曹叡的养子,亲生父母不详,和郭太后是八竿子打不着,当年王凌之所以要立楚王曹彪也有这个原因。所以废了他,郭太后也没什么意见。但是曹据可是曹叡的叔叔,曹冲的胞弟,要是立他那可是大大的不妙。

要是曹据继位,那么郭太后死了之后,是肯定不会受到祭祀的,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她自然据理力争,她相中的继承人是另外一个人——高贵乡公曹髦。

嘉平六年九月,司马师效法伊霍,上书太后举魏主之过,废之,立高贵乡公曹髦,改元正元。自此,司马师与司马昭执掌内外大权,声威日重。

最后的魏臣

当司马师废帝的消息传遍天下的时候,有人终于坐不住了。废立天子,大逆不道!也许是王凌的诅咒,这一次反叛的仍旧是淮南。

正元二年正月,淮南再叛。

上次对东吴大胜之后,司马孚返回京城,留守淮南地区的将领变成了文钦和毌丘俭,按理说这两人也算是司马氏的亲信将领,之前为司马一族对付东吴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他们首先是魏臣,所以司马师杀夏侯玄,废立天子,让他们忍无可忍。

毌丘俭和司马懿不同,他是个有信仰的人。

青龙四年,毌丘俭出征辽东讨伐公孙渊大败而回,但是,皇帝却并未怪罪他,还让其在一年之后联合司马懿再度领兵,待平定辽东后,又封他为安邑侯。也许那时,他便对魏明帝心怀感恩,在他心里,魏明帝不只是他的君王,更是他的知音、他的伯乐。正是魏明帝赏识他的才华,支持他,他才能在后来北伐高句丽时建立不世功勋,刻石立碑而还。他要永远效忠于那位君主。

除此之外,夏侯玄、李丰的下场,让他见识到了司马氏的狠毒和野心,不能再等了,现在必须和司马氏拼死一搏。

而文钦则有着不同的理由。

五大三粗的文钦是曹爽的亲信,曹爽被杀以后,文钦常常害怕被秋后算账。说来司马懿其实并未追究他的过错,但是文钦有个毛病,他很贪财。

军队贪污腐败的方法历朝历代都差不多,除了吃空额(虚报军营人数)之外,还有虚报俘虏人数、虚报人头数,诸如此类。文钦本想虚报俘虏数,只可惜他遇到了司马懿,所以,他的创收计划始终不能贯彻落实。

斗不过司马懿,文钦又过了几年苦日子。好不容易司马懿死了,司马师来了。文钦又开始谎报俘虏人数,但是司马师和他父亲一样精明,就是不上当。

毌丘俭一撺掇,文钦一拍脑门儿——一起反了!

虽然决定反叛,但是这两人也深知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老天爷和他们开了个玩笑。正元二年正月,天空中出现了几十丈长的彗星,非常壮观。放现在这也就是个天文现象,但是在古人看来,这玩意儿叫天象。当年公孙渊的一幕再度重演,文钦和毌丘俭两人一看,这是天灭司马师啊,于是决定即刻造反。

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两年前,曾预言曹爽败亡的曹魏术士管辂,路过毌丘俭家祖坟的时候曾经说过:“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两载,其应至矣。”这段话大致是说毌丘俭的祖坟无依无靠、四方失衡,恐怕两年之内,必遭灭族之祸。后来,果如其言。

总而言之,这两个人决定从淮南起兵,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造反的条件。一般来说,造反只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名分,二是实力。

造反是以下犯上,在古代这是悖逆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必定是众叛亲离,很快就会失败,更何况他毌丘俭和文钦都受到司马家重用,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在政治上是非常不利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他们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

文钦想了个招数——矫诏勤王。假称太后诏书率兵勤王,也只有这个理由足够充分。虽说大家都知道这诏书不靠谱,但是总算是个大义的名分。

然而实力才是文钦和毌丘俭最骄傲的。当时的大魏,一方面,淮北、淮南地区经过司马懿多年屯田政策的经营,经济和军事实力都非常雄厚;另一方面,纵观当时的大魏,毌丘俭和文钦堪称柱国之将,毌丘俭征伐辽东,扫平高句丽,大破诸葛恪,堪称战功卓著,文钦也是一员虎将,多年来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两人请求了吴国的支援,毌丘俭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派往东吴,东吴则派出三万兵力支援。

正元二年二月,在登坛祭天、传檄郡国、诏告天下之后,文钦、毌丘俭二人率六万大军西进。

大魏军神

文钦、毌丘俭率军西进,形势非常危急,司马师已经顾不上恼怒文钦二人的背叛,他必须尽快做出反应。于是,刚刚割去眼瘤的司马师召开了军事会议。

经过讨论,司马师的心腹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司马师不应该亲自前往,应当派司马孚前去征讨;另一种则认为司马师应该亲自前往征讨,持此意见的是钟会、傅嘏和王肃。

上一次东兴之战,也是傅嘏劝谏司马师不要轻易征讨东吴,司马师出于政治原因没有听从导致大败。此后傅嘏地位日隆,受封晋爵。于是,司马师决定亲自前往。但是,眼下诸将没人是毌丘俭的对手,司马师还需要一个人。

司马师想到的那个人叫邓艾,字士载,不论内政还是军事,他都堪称不世出的奇才。和很多知名人士一样,邓艾也有一个悲惨的童年。

邓艾本来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子弟,据传是东汉初年名将邓禹之后,但是由于天下大乱,邓艾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不久,曹操强迫荆州地区人民北迁,邓艾被迫随母亲到了汝南。

背井离乡的邓艾被迫开始放牛。但是和之后也放过牛的朱元璋不同,邓艾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经历的巨变也磨砺了他的心性,锻炼了他的意志。

放牛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无聊,小邓艾在无聊之中也没有什么娱乐,慢慢地他发现研究山川地形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要是放在今天,他绝对是个研究测绘的绝佳人才。

名将第一步,画图加跑步。如果不熟知地理,那么在进军时就寸步难行,而且由于测绘科学不发达,某地山川地势的地图属于高级军事机密,一旦掌握就可以大致判断该地区的军事力量分布,可以得出准确的行军路线和行动计划。

后来邓艾被提拔为典农都尉学士(县城小干事),尽管出身大族,但是已经没有依靠的邓艾想在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大魏进步是非常难的。而且,邓艾还有一个生理缺陷——口吃。邓艾当了近二十年的县干事,才晋升到了典农功曹(分管农业的官吏),而这个时候他已经年过四十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作为主管屯田工作的官吏,邓艾获得了一次去洛阳汇报工作的机会。就是这一次,他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眼光毒辣的司马懿在茫茫人海之中发现了邓艾。他知道眼前这个木讷口吃的中年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奇才。什么寒门出身,什么年过四十,在他看来都不是问题。司马懿不仅是个天才,还是个善于发现而且敢于使用天才的人。不久,邓艾便被任命为尚书郎,登上历史舞台。

邓艾在政治上青云直上的同时,也为魏国做了大量的工作。

邓艾的内政功力十分深厚,长期的基层生活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和人文知识,他对司马懿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军屯。军屯当年曹操就干过,通过安排士兵参与屯田既能达到以兵养兵的目的,还能开源节流,收取重税充实国库。

邓艾从河南到安徽一路走来,敏锐地发现淮南、淮北地区有大量空闲土地可以实施军屯。正是在邓艾的建议下,魏国在淮河地区拓展水利设施,大兴屯田,使得魏国在东南的军事行动有了根本的保障,在战略上始终占据主动。

然而,邓艾的才能还不止于此。在司马懿和司马师父子二人执政的十几年里,邓艾为整顿奢靡之风、增强大魏财政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他还提出过一个建议。

东汉末年,在中原王朝的不断打击之下,早已分裂为南北两部的匈奴一族继续分化,北匈奴选择西迁而南匈奴选择内附。且不说北匈奴,内附的南匈奴接受了曹操的改编和安置,汉朝政府毕竟和匈奴打了几百年,对他们是非常不放心的,于是将他们一分为五,并设置了官吏对他们进行监视。但是为了便于管理,他们的首领仍旧为匈奴人,而且都是刘姓。

在邓艾担任城阳太守的时候,发生了匈奴内部兼并事件,于是他提出对匈奴进一步分化、汉化,使他们彻底融入汉族,对于难以管理的匈奴部族,应该将他们外迁,以避免对内地产生威胁。

你要是认为邓艾只是一个内政人才,那你就错了。他军事才华的光芒照亮了三国后期暗淡的天空。

正始四年,邓艾出任魏国西北重镇南安太守,嘉平元年秋季,他遇到了宿命中的对手——姜维。如同当年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样,邓艾和姜维也将在这里一决雌雄。

姜维的军事才能是不弱的,但在这场对决中,邓艾料敌于先,提前占领洮城,使得姜维无功而返。但是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晚一些时候再讲。

司马师也是了解邓艾的能力的,在这场生死之战中,邓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接到文钦和毌丘俭檄文的时候,大概是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邓艾杀死使者、召集部队,快速作出了反应。熟知淮北地理的邓艾知道,乐嘉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叛军进击洛阳的必经之路,占领乐嘉就能阻挡叛军锋芒,为反击赢得时间。于是,他神速进兵,果断占领乐嘉并建造了浮桥,以方便后续大军通过。

几乎与此同时,司马师也作出了一个极其明智的判断。

他让邓艾率领弱旅万人驻守乐嘉城诱惑文钦进攻,自己则挥师于后埋伏。司马师知道对方急于求战,一定会寻找突破口,邓艾的诱敌之计必能奏效。

司马师的谋略果然不一般。从根本上来说,其目的是使对方军队脱节,进而形成局部优势以多打少。鱼儿能不能上钩,关键看诱饵的诱惑力。

这个时候,另一边的文钦和毌丘俭已经快要崩溃了。

《三国志》记载:“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淮南将士英勇作战是因为他们的家乡就在淮南,对抗东吴也算是保家卫国,这次往北打,背井离乡,他们就不干了,士气非常低落。还好多年军屯的作用体现了出来,文钦和毌丘俭沿途招募了大量的屯田军士,这些人的加入组成了一支中坚力量,但这些人的战斗力实在有限。

最让毌丘俭无奈的是,虽然自己将四个儿子都送到了东吴当人质,但是由于当时东吴是权臣孙执政,援军迟迟不能到位。现在的文钦与毌丘俭需要一场决战,而且必须要快。这时候,邓艾居然率领一万“老弱病残”来送死,文钦正愁没有战机,于是立刻率领本部人马轻装速进。这正是司马师想看到的。

司马师知道战机来了,他总是能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出手。他先派遣胡遵等人截断了文钦和毌丘俭军队的退路,随后率主力隐匿行迹直奔乐嘉。只要文钦到达乐嘉,就将陷入他的陷阱之中。毕其功于一役!

文钦轻军急进,却不料他看到的乐嘉几乎是一座空城。他刚刚登上城头,司马师就已经兵临城下,他瞬间乱了阵脚。他想不到自己居然中了司马师的诱敌之计,现在自己孤军深入被截为两段,军力不足,面对司马师的精锐几乎没有任何胜算,怎么办?这时,身后传来了一个霸气的声音:“父亲,司马师率军到此,立足未稳,如果父亲在城楼擂鼓助威,一战可破!”

说话的人,是他的儿子——文鸯。这一年,他只有十八岁。

当天夜里,文鸯兵分两路杀奔出城,年少的文鸯英勇无比,大叫司马师的名字,冲入敌阵,城外的军队深夜被袭,不知虚实,军心大乱。在文鸯的冲击之下,司马师情绪激动,未愈的眼伤剧烈疼痛。

还好魏军训练有素又人多势众,勉强抵挡住了文鸯的冲锋。然而城外的文鸯却遭遇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就在他浴血奋战的时候,城楼上的文钦却害怕了,他没有按照约定出城接应,文鸯三鼓之后,士兵的气力耗尽也不见有人出城,无奈之下只能收兵。唯一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于是,文钦下令撤退。

文鸯停止进攻之后,司马师从疼痛中清醒过来,他的判断力仍旧犀利,他很清楚文鸯肯定率军逃跑了,于是力排众议,下令众人快速追杀。文鸯认为一定要挫一挫司马师军的士气,便与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

《资治通鉴》记载:“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

司马师下令左长使司马班率领八千轻骑兵继续追击。由于文钦部队行军缓慢,后续轻骑兵很快便再度迎头赶上。然而,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

《资治通鉴》记载:“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文钦损失惨重,只能继续撤退,麾下的士兵本身就是临时招募的和曹魏的旧兵,一看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文钦父子二人干脆直接带着自己的部曲投降东吴了。

当文钦失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毌丘俭知道自己失败了,他立刻逃跑,但是已经晚了,不幸被安风津都尉张属所杀。

司马师又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毌丘俭被诛灭三族。

正元二年,就在扫平淮南二叛不久,大将军司马师病重。

《晋书》记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惧六军之恐,蒙之以被,痛甚,啮被败而左右莫知焉。”说司马师在文鸯深夜进攻时过于恐惧导致患病的那只眼睛眼球脱落。

在弥留之际,他必须完成一件事——交接权力。司马师有两个人选——弟弟司马昭和养子司马攸,但其实只有一个人——司马昭。

就当时的局面来讲,司马昭都督中外军事多年,在朝中素有威望,由他接任,司马家的两代基业就能延续下去,更何况,司马攸是司马昭的儿子。

正元二年,司马师死于许都,终年四十八岁,谥曰忠武。

他是天下的名士,帝都的阴谋家,大魏的权臣,司马懿的继承者。在这乱世之中,他够狠,够聪明。对待政敌,他毫不留情地斩尽杀绝,无论是昔日的朋友还是功臣宿将,只要挡在他的面前,他都要消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但是,他也有另一面,他是狡猾的,他是聪慧的,他知道如何收服人心,他知道除了有锋利的屠刀还要有温柔的细雨。

拿破仑说过:“我有时是凶猛的狮子,有时是狡猾的狐狸,统治国家的全部秘密在于——知道什么时候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司马师就是这样一位统治者。在他的治理之下,大魏稳如泰山,在三国之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至他死时,可知的大魏兵力接近六十万人,已经是吴蜀两国总和的两倍,仅仅淮南淮北两地的军屯就可以支撑三五年之用,他成功地守住了父亲司马懿传给他的家业,更进而废帝立威,使得司马家的地位日益稳固。

司马师卷,终。

司马景王承先君之业而有雅量,谋深而虑远,治绩卓然,明主之属。

虽有杀伐凶恶之业,篡逆不臣之心,然,今日观之仍不失为人杰,亦不能以暴虐视之。

夫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乎?

景王死,文王相继。

同类推荐
  • 春秋战国真有趣(全6册)

    春秋战国真有趣(全6册)

    与其说是一部清晰的春秋战国史,不如说是一部有趣的春秋战国故事大全。春秋战国,奠定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基石,塑造了中国人延续2000多年的传统价值观。本书中众多关键的历史人物悉数登场,演绎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吴越争霸、卧薪尝胆、商鞅变法、围魏救赵、问鼎中原、百家争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荆轲刺秦、赵氏孤儿……一个个人物轮番登场!一幕幕好戏接连上演!用一个个故事,清晰地梳理出从郑庄公到秦朝末年500年的春秋战国历史。让读者仿佛亲身参与到历史的进程中,了解复杂事件的来龙去脉,与人物决策的得失成败。春秋战国那么乱,读这一套就懂了!翻开本书,在趣味盎然中,读懂整个春秋战国史!
  • 盗隋

    盗隋

    穿越隋末这个乱世,自当逐鹿天下,称雄九州。
  • 三国军神

    三国军神

    (新书《赵公子》已发布) 穿越东汉末年的陈旭,他的身份只是一介平民。在这个世家林立的时代,他本来只想让自己家人生活得更好。然而,天不遂人愿,被压迫的陈旭,最终愤然投奔注定失败的黄巾军,谱写出另外一段历史。在血与火的历练中,他由一个悲天悯人之辈,逐渐蜕变成为一代枭雄,以及战无不胜的军神。
  • 逆袭大清

    逆袭大清

    乾隆二十年,他穿越了……一把断刀战土匪,满身怒气干满清。其中的曲折谁能明了?本书群:719679759
  • 墨客剑殇

    墨客剑殇

    战国末期,采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开始日益强大,在经历肃清内党嫪毐、吕不韦等内患之后,始皇帝嬴政任命李斯为相,王翦、桓齮为大将军,集结秦国兵力,大举东进,一时间夺掠抢杀遍布中原,顷刻间便哀鸿遍野,但凡妇孺老妪,无一幸免。此举大规模激怒了天下百姓,有志之士纷纷举戈相抗,其中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便是墨家所遗后族。因墨家一直奉行“兼爱非攻”之策,故得天下义士纷纷响应,且响应者皆抛诸生死于外,江湖中人纷纷尊之以“墨客”。面对暴秦压境,墨客们能否力挽狂澜,一番生死对决便就此而展开。
热门推荐
  • 五代秘史

    五代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水集·双花酿

    天水集·双花酿

    秦国灭齐之时,偶然得到一本古书《天水集》,回国之后献予始皇。此书为上古海神之道记载着各种奇闻异事,奇门遁甲之术,其中包括了始皇一直苦苦追寻的长生不老秘方。齐国少年季惊雷逃入秦国沦为俘虏,被年幼的莫子衿所救。后成为炼丹童子,寄住在方士家中,与师妹方尔雅朝夕相处。一个有救命之恩,一个有相处之情。始皇驾崩,季惊雷、尔雅、子衿均被陪葬。普天之下只有两颗不死药,季惊雷已经吃了一颗,剩下一颗他该救谁?
  • 皇上,多谢厚爱

    皇上,多谢厚爱

    “娘亲放心,若他是孝子,那么我便是孝孙!待百年之后娘亲必不会委屈了。”少年面目纯真,眸间却是透着丝丝狠戾。“既是如此,那我便助你又有何妨!”望着那妖媚身形,他心口微痛。“若是你我无缘,那我宁愿只是当初,不会有梅林相遇,而你必会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再有那些个顾虑。”那时他抱着冰冷的尸身,空洞的目光沉谧、似水。明知结果却还是飞蛾扑火,一句话平添几分尴尬。被拒绝的表白、禁忌的喜爱,无法在一起的事实,
  • 皇神道权

    皇神道权

    皇权,至高无上。帝皇一怒,血流千里。神权,蔑视众生。神灵以下,皆为蝼蚁。道权,讲道理的权力。你有实力,你就是道理。三种权力构成了所有世界的主旋律。别把这个世界想的太好,也别想的太坏。因为,每个世界都会有舍得为了众生付出生命的傻子,也有几个让神灵都会感到绝望的疯子。至于我们的主角……反正他不是什么好人。这是一个主角和他创造的AI少女,征服无尽文明、无尽种族、无尽世界,当一个幕后大boss的故事。
  • 无罪的真凶

    无罪的真凶

    一个小小的资料管理员卷入连环杀人大案。谜中谜,案中案,连老刑侦都束手无策,他有什么手段能对抗黑暗中的真凶?
  •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 轮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诫法 轮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御灵师之问道

    御灵师之问道

    强者如云,万千位面,祭离的羁绊改如何守护?梦中的呢喃到底预示着什么惊世骇俗的秘密?这一次他是选择退缩还是持剑而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