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800000004

第4章 父与子(1)

父亲在浩瀚的汉字中单单择取了一个极不常用的僻字“珩”,来为自己的儿子命名。

“珩”在辞典上有两种解释:一是形状象古代乐器磬的玉佩;二是珩磨,一种精密仪器的光整加工方法。

显然,父亲取的是“珩”字的第一层含义玉磬。父亲选择这个字大概是因为他忘不了儿子降生时的玉磬之音。那盈绕天际久久不散的天乐给父亲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父亲相信那美妙的天乐一定于暝暝之中预示着什么。

父亲肯定没有注意“珩”字的另一层含义,那个与玉磬与音乐毫无关连的含义--珩磨。

但也许真如数术学家们所说的那样,人的名字在确定的那一瞬间,就编入了大自然的密码,输入了一个人一生的信息。不管父亲的主观意愿是什么,“珩”字的这两个互不相关的含义,倒的的确确同时融入了儿子的生命之中。

儿子终身都保持着对科学仪器和音乐的极大兴趣。

儿子不喜欢父亲,从来就不喜欢。

父亲脸硬得很,不会笑。一副老式的圆眼镜冷冰冰地悬挂在脸上,把窄面孔遮盖得所剩无几。厚镜片上永远反射着一层凛厉的光,令人望而生畏。父亲脸上最触目的是几道纵向的纹路,刀刻般的,很古板僵硬,也很深刻沧桑。

父亲在中央观象台工作,还兼着北师大的课,讲天文气象学,也讲流体力学。因此父亲很忙,整日早出晚归、来去匆匆。

儿子巴不得父亲忙。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家最象家。可以满屋子乱蹿,满院子乱跑。可以毫无顾忌地说笑,无拘无束地吵闹。但只要父亲一回来,家就不是家了。所有的人都赶紧把小心揣在怀里,踮起脚尖走路,瞅着眼色说话。

儿子最怕的就是父亲看他写大字。父亲不说话,只森严地往后面一站,儿子便知道又有巴掌伺候着了,就立刻如芒在背,浑身都透着不自在。父亲的巴掌殷勤得很,只要头稍微歪一歪,巴掌立刻就会准确地扇将过来,准能一掌将脖子扳直。若是拿毛笔的姿势不正或是哪个字没写好,巴掌也会毫不留情地及时劈将下去,准打得笔飞墨溅,满桌开花。

还怕父亲指点功课。父亲指点功课极缺乏耐心,凡他讲过一遍的东西就不允许记不住,凡他认为简单的东西就不允许听不懂。据说,父亲在北师大上课时,就常常因为嫌学生愚笨而在课堂上大发雷霆,常有一气之下索性掩卷拂袖而去的举动。自己的一群儿女,父亲一个也没看上眼儿,统统斥之为“丙才”。只有这个儿子,父亲还认为勉强算得上是稍具灵气,尚数可指教之列。

儿子的灵气是母亲首先发现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毕业于苏州兰陵女学。与父亲结婚前,母亲曾在上海幼稚园当过老师。她知书达理,且弹得一手好风琴。起初,母亲只是在闲暇时随便教儿子认几个字,却发现这孩子竟能过目不忘。没有多久,儿子就学会了上千个汉字和简单的算术了。父亲不信,把儿子叫来当面考问,竟从容应对,无半点差错。父亲盯着儿子看了一会,当即毫不迟疑地撇下了三个字:上学去!

这一年,儿子刚刚五岁。

儿子不敢不遵从父亲的命令,母亲也不敢。当儿子牵着母亲的手,怯生生地走进孔德学校的考场时,在场的人禁不住都笑了。王大珩长得实在太瘦小了,他看上去只有四岁的模样。可是,待到考过了王大珩之后,所有先生都不由大大地惊讶了,这个小男孩儿几乎能对答如流,完全达到了小学一年级毕业的程度。校方当即决定让王大珩直接进入二年级。

五岁的王大珩刚上学就大大地露了一回怯。第一堂是图画课,王大珩除了家里的小房子以外,什么也不会画,母亲没教过。王大珩看着面前那张白纸就想哭,就在心里把父亲恨了一回又一回。第二堂是算学课。算学课王大珩不怕了,但老师让王大珩上黑板答题。王大珩个子太矮,怎么也够不着黑板上的题,就有同学嗤嗤地笑。老师只好搬了个板凳,让王大珩站到板凳上去写,同学们就忍不住一齐哄堂大笑起来。王大珩难为情地被迫站到板凳上,一边答题,一边就又在心里把父亲恨了无数回。

儿子不喜欢父亲还因为在父亲那里从来讨不到夸奖。

父亲从不夸奖儿子,无论考试成绩多好,无论得多少个第一。父亲对儿子最满意的表示,就是表情生硬地吐出一句地道的苏州话:“考胚!”那意思分明是说儿子只不过是个适合考试的“胚子”而已。即便是考上清华大学和“庚款留学生”的时候,父亲也只是摆出这么一副脸子,赏给这么一句苏州话。

儿子始终也没琢磨透,在“考胚”这句话里,父亲的褒贬成分到底哪个更多一些呢?

小学四年级时,先生曾出过一道“鸡兔同笼题”。这是一道中国民间传统数学题目。说的是一个笼子养了许多鸡和兔子,只知道鸡兔加在一起共有100条腿,问究竟养了多少兔子多少鸡?全学年的学生中只有儿子一个人答对了。儿子在同学中出足了风头,意犹未尽的一溜烟跑回家,立刻兴致勃勃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父亲无动於衷地听完后,只吩咐儿子把计算方法复述一遍。待到儿子得意洋洋地复述了一遍之后,父亲的脸色已经阴沉的拧得出水了。

“不对!”父亲断然打断了儿子。

“先生说……”儿子刚想解释,父亲却一下子火了:“说什么?告诉你不对,就是不对!

儿子傻眼儿了,不知所措地望着父亲。

“你以为得数对了就是对了?”父亲瞪着儿子问。

儿子没敢搭茬,但心里不服:本来先生就说对了嘛!

“知道吗,你的思路不对,计算过程错了。这说明你根本没搞懂,得数对只不过是巧合而已!”

接着,父亲详细地为儿子讲解了这道题。看到儿子真正理解了之后,父亲便背着手边踱步子边开始了训斥。

“学子最忌什么你知道吗?”父亲厉声问道。见儿子羞得满面通红说不出话来,又接着训道:“最忌骄躁二字!骄则浮华不实,躁则浅偿则止。你小小年纪胸无点墨,还未学得一星半点学识,就先有了骄躁之气。如此下去,何以长进何以长进啊?”

儿子无言以对,惭愧地深深低下了头。

很多年以后,当王大珩以同样的神态和语气训斥自己的学生时,突然记起了父亲,记起了童年时的这一幕。王大珩当即沉默下来。再开口时,王大珩的语调平和了许多。连他自己也觉得奇怪,他对父亲的回忆中竟出现了许多往昔不曾有过的亲切和温暖。他突然很想再听一声从父亲口中吐出的那句乡音浓厚的话:“考胚!”只是此时,父亲早已作古了。

直到长大以后,儿子才懂得父亲一直是有意压着自己。儿子虽然表面上文文静静的,似乎还显得有些懦弱,特别是在父亲面前,儿子老实得简直就象个避猫鼠,但父亲知道儿子其实一点也不老实,儿子看起来挺蔫,实际上很淘,是那种典型的“蔫淘”。不压着点,儿子就常会做出一些很“出格”的事。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作文自选题,儿子不做作文,却可着卷子在上面画了一张老师的人头像,还强词夺理地说什么是老师让自选的,老师念他学习好才把他放过了。还有一次,儿子淘气淘出了新花样,竟敢在上课前把浆糊抹在了门上,害得老师开门时粘了一手浆糊。这下老师可气极了,把儿子叫到前面,二话不说,拎起戒尺就打了一顿手板。那时候,用戒尺打手板是对学生最严厉的惩罚了。儿子在那以前因学习成绩突出一直被公认为是学校里的“小圣人”,一般情况下,小圣人的名字在学校出现总是受表扬,大家都听惯了,因此“小圣人被打手板”就成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在全校上下传得沸沸扬扬。上中学时,儿子还曾因与同学们一起闹风潮,差点被学校除名,也是因了学习好,再加上父亲的交涉才得以平息下来。父亲明白儿子虽聪慧过人但很淘气,不压着点就会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但似乎父亲始终也没明白,儿子的老实其实是被父亲压抑出来的,儿子的淘气其实也是被父亲压抑出来的。也许是因为在家里、在父亲面前太压抑了的缘故,儿子一到外面就格外地喜欢向权威挑衅,喜欢在向权威挑衅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这实在是对压抑的一种情绪发泄,是对压抑的一种心理逆反。

父亲对儿子唯一的一次夸奖,是在儿子从英国留学回国的那天。那天,父亲显然很高兴,厚镜片上反射出来的光柔和了许多,脸上的线条也不那么僵硬了。从儿子走进家门的那一刻起,父亲的眼睛就没离开过儿子。待到一大家子人围着儿子亲过了、热过了、笑过了、也哭过了之后,父亲才插进来,挺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头,说了句:“还行!还没给我学回来一身洋味的臭毛病!”

父亲开始关注儿子,是在发现学校的课程儿子根本吃不饱以后。

王大珩上学后不久,就做出了一件使他名声大噪的事。在所有课程中,王大珩尤其喜欢算学,也喜欢教算学的邵先生。邵先生主要教高小三年级算学,也兼一部分高小一年级的课,他的课讲得非常生动,王大珩很爱听。有一次,邵先生讲课讲到兴起之处,竟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高小的算学题,问哪个敢上来试着答一答。全班哑然,半天没人应声。沉默了一会儿,王大珩突然站起来,低声说自己想试试。在众目睽睽之下,王大珩踩着板凳上了黑板,竟然一点不差地把题做出来了。邵先生把个眼睛瞪得铜铃大,嘴里啧啧作响地赞个不停。他根本就没指望高小一年级有谁能做出这道题来!这道题是他给高小三年级出的,当时全班就没一个能做得出来!后来,邵先生仔细盘问原委,王大珩才吭吭吃吃地说,他嫌算学课讲得太慢了,自己总忍不住翻后面的书看。就这?邵先生问。就这。王大珩答。邵先生不禁唏嘘惊叹不已。

父亲由此开始关注儿子了。初时,父亲还只是根据学校的课程稍做一些指点,但发现儿子的确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后,父亲干脆抛开学校的进度,完全根据儿子的接受能力单独给儿子上数学课。越到后来,父亲就越看重儿子的数学学习了。儿子进入高中以后,正逢父亲被调到青岛工作。当时,全家还留在北京,父亲独自一人在外,生活本来就多有不便,但父亲却一定要把儿子带在身边。他坚持把儿子转到青岛读高中,跟着自己继续学习数学。

但对儿子来说,被父亲关注无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父亲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式教育方式。他讲解题时,你不能不听,也不能听不懂,更不能随便提问题。你得不错眼珠地盯着他,稍有疏忽就会招致一顿痛斥。但父亲的讲解的确总是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父亲的数理基础惊人的扎实。直到上大学后,儿子每有难题也总能在父亲面前迎刃而解,不论是最基础的定理还是最复杂的难题,从不曾难倒过他。至今想起来儿子还常感到疑惑,那些林林总总的概念怎么象是深植于父亲头脑中了一般,总是随时可以信手掂来,而且永远都是那么清晰准确。

从初中到高中,王大珩的数学课程都是由父亲把着手亲自教的。初中毕业时,王大珩已经学到了高中数学。读高中以后,王大珩早早就提前进入了大学数学的课程。整个初中和高中期间,王大珩根本不用上学校的数学课,但数学成绩却没有一次不是满分。

初中毕业时,学校举办了盛大的毕业典礼,邀请学生家长参加。那天,母亲一大早就拉着外婆,兴致勃勃地赶到学校去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上最激动人心的就是颁奖仪式了。每一科只设一个奖项,只有在这科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同学才能获此殊荣。奖品很诱人,是一枚闪闪发光的银盾。当颁奖仪式开始,几位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走上领奖台的时候,全场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外婆眼神儿不好,看不清台上的人。她发现有一个长得瘦瘦小小的学生,一个人竟得了算学(数学)和科学(生物)两块银盾。就一边使劲地拍着巴掌,一边赞不绝口地对母亲唠叨着说:“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人家!也不知道这是哪家的小孩子,小小模样这么灵光,一下子就得了两块银盾哩?不得了,真是不得了!”

母亲扑嗤一下乐了:“哪家的小孩子?您仔细看看好,那是我们自己家的小孩子呀!那不是大珩嘛?”

父亲也有让儿子喜欢的时候,但很少。

其实,儿子挺喜欢听父亲讲“事儿”的。父亲高兴的时候就给儿子讲些“事儿”。说父亲讲“事儿”,是因为父亲无故事,父亲讲的都是一些算不得故事的“事儿”。有天文地理的,也有物理化学的,父亲想起什么就随口讲点什么。

有一天,父亲叫儿子端来一碗水。父亲把一根筷子插进水碗让儿子看。

“看到了吗?”父亲问。

“看到了。”儿子说。

“看到什么了?”

“一根筷子。”

“看没看出来筷子有什么不同?”

“好象……好象有点弯。”儿子怯生生地回答。

“准确点!到底弯没弯?”父亲有点不耐烦地说。

儿子又仔细地看了看,回答道:“弯了,是弯了。”

父亲伸手一下提起那根筷子,举到儿子的面前问道:“看看是弯的还是直的?”

“是,是直的。”儿子有点惊讶,以为自己刚才看错了。

父亲把筷子又扔回碗里说:“这回你再看看吧。”

儿子刚看了一眼就傻眼儿了,怎么筷子又变弯了?

父亲对着发呆的儿子一字一顿地说:“看清楚了,这叫折射,是一种光学现象。”

儿子把那根筷子拿出来放进去来来回回地摆弄了半天,这是儿子此生第一次见到的光学现象。这就叫折射?这个叫折射的东西竟能把筷子弄弯?儿子觉得这简直太不可思议,太有意思了。儿子从此牢牢记住了“光学”这个名词。但他怎么也不会料到,他会与这个名词打上一辈子的交道。

父亲讲的最象故事的“事儿”,是那个古观象台的老故事。

父亲在中央观象台工作时,偶尔会带儿子去观象台玩。观象台座落在老北平城东的泡子河附近,是一座建于明正统7年的古建筑群。高台由青砖垒就,很高傲很突兀地立在那里,一副饱经沧桑傲然尘世的模样。

同类推荐
  • 蒋经国传

    蒋经国传

    陶涵《蒋经国传》,是蒋经国一生重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活动和思想的精彩记录,既呈现出蒋经国复杂多面的个性,客观评述其一生历史功过,同时又以一个美国外交官的宏阔视野和国际政治、军事角力的视角,勾画出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各个重要节点的来龙去脉。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蒋经国的抉择,理解蒋经国的时代,理解20世纪的中国。
  • 屡败法军的黑旗军将领刘永福

    屡败法军的黑旗军将领刘永福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溢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二嘲青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热门推荐
  • 陆家嫡女

    陆家嫡女

    现代女大学生穿越到架空王朝四品小官陆家,是金手指大开?还是平淡一生?
  • 药浴少年

    药浴少年

    本书可能过于平淡…………………………!!!
  • 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直到她跪在他面前说她不再爱他,他才幡然悔悟……夜,时钟敲了12下,玄关的门准时被打开,江沐蔓回过头来,和霍思劭的视线正好对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御天战纪

    御天战纪

    起始天地之间,超脱三界之外。少年的强者之路,热血开启!尽在御天战纪……
  • 包子,干活去

    包子,干活去

    无意抓到了只...呃,包子!“亮晶晶的,什么馅的。”“你才包子,我是大名鼎鼎的506系统。”“做什么的”“旅行三千小世界,帮助宿主大大逆袭成人生赢家的萌萌哒506系统”“噢,那干活吧!”
  • 我是诸天主宰

    我是诸天主宰

    灵武大陆,无论人类还是灵兽,都有自己的血脉品级。血脉品级越高,则修炼天赋越高。“你们这些天才即使勤学苦练,耗费无数天材地宝,提升血脉品级成功率还不到万分之一。”“而我秦铮只需一部涅槃神功,血脉品级便可不断提升!”少年秦铮偶得涅槃神功,从此逆天改命,铸造无上血脉,横推诸天万界,成就万古最强主宰。
  • 西游记之西天取经

    西游记之西天取经

    路途遥远有我相伴,世界之大独随你一人行,千辛万苦无怨无悔,天塌了我来扛,地陷了我来填,只为爱你一生一世。猴子我喜欢你,不在乎你的样貌丑美,不在乎你齐天的地位,只希望你能给我一个笑脸,希望你说一句温暖的话语。当我散遍大地开出花朵的时候,你将我握在手心里,那时你流下了深情的热泪,我知道在你心中一直有我,你想给我一个温暖的天地,将我宠在怀里,可再也无法回去,不要伤心难过,我会默默的陪伴你,一棵卧在土中的小花朵……美丽的小茉莉。
  •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95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公私不分,亲此疏彼,安置心腹,暴眺如雷,不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指责,跟下属“老死不相往来”,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主管太老实等于缺手腕。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
  • 君臣盛世

    君臣盛世

    作为镇国大将军“长子”,顾雅安被逼无奈,终于还是踏上了归程,一别数年的京城,平静下暗波涌动,卷入一场不得已的朝堂阴谋,于他人谋算里尽心竭力的做一枚棋子,为何还是会被推至浪尖上来,偏居一隅太久,世人都忘了,顾雅安从来都不是什么好惹的,既然惹来了,就得负责承受代价……
  •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

    本书教导处在成长期终的孩子要积极面对人生,乐观的看待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