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7200000051

第51章 自述:我这一辈子(1)

先从名字说起吧

在某个时候,我的名字曾经成为朋友们开玩笑的话把儿:杜书瀛,“赌输赢”也,戏我为赌徒。为此我曾写了一篇自嘲文章《名字的故事》发表在《光明日报》文艺副刊上。我说,其实我出生的时候,奶奶给我起名“赢”,是赢定了的意思,没想到过“输”,也不含“赌”。我生在一九三八年七月十九日,即农历虎年六月二十二日。我还有一个哥哥,先我两年来到人世。那时候一般人家都喜欢小子(男孩儿)而不喜欢丫头(女孩儿)。我哥哥出生前,爷爷奶奶盼着是个小子。既出生,果真是小子,欢喜得不得了,取名“正”,意思是正正当当,不斜不歪,要我爸爸妈妈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下一个还要生小子。果然,心想事成,两年后我出生,还是小子。赢了!还要赢下去!于是,“赢”就成了我的小名儿。

我推想,给我起名“赢”,也许还有另外的寓意。那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爸爸是抗日军队的领导干部,我出生时,他正奋战在沙场。爷爷、奶奶、全家人,都盼着爸爸在战场上打赢,盼着全中国人打赢,最后把日本鬼子赶出去。抗日是全家天天关注的事儿。伯父常常要孩子们学我爸爸,长大去打日本鬼子。一次,伯父逗我玩儿,说,你叫赢儿(营儿),就当个营长吧。这个时候我大约三岁多点。小时候,大人们“赢儿”、“赢儿”的叫,从不想赢字怎么写,也不在意怎么写。五岁多,哥哥上学,我也吵着要去。上学总得有个大名。我们杜家到我这一辈儿,行“书”字,于是我的大名就援例在小名儿前加个“书”字,成为“书赢”。但当时我只想着当“营长”,坚决要求把名字写成营长的“营”,于是就成了“杜书营”。我的启蒙老师,颇有些古文底子的冯先生,给我改成“书盈”,据说《礼记·礼运》上有“三五而盈”的话,疏曰“盈为月光圆满”,而且“盈”通“赢”--得胜,兼含有余的意思,也大体符合奶奶当初的本意。特别是长大一点的时候,得知有一成语叫“蝇营狗苟”,没想到“营”字不但可以同“营长”连在一起,还可以同“蝇营狗苟”相关,觉得这同大人一贯教我“男子汉做人要堂堂正正”太相悖,再看“营”字,顿生厌恶之情,暗暗佩服冯先生“盈”改得好:“丰盈、圆满”或者“得胜、有余”无论如何比“蝇营狗苟”强百倍。再后来,读了点儿古文、古诗,知道李白有“海客谈瀛洲”诗句,知道海上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更觉得“营”字太俗气,而“盈”字,似乎也雅得不够,遂自作主张改名为“书瀛”。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不像现在改名还要到公安局,自己要改,轻而易举改成了。幸哉!幸哉!

我印象中,上小学、上中学甚至上大学时,同学们几乎没有人拿我名字的读音开玩笑,好像那个时候大家太老实,光去追求“进步”了,没从名字上下取笑的功夫。只是到了文革,才开始在名字上做俏皮文章。先是打派仗,对立派有人拿我的名字说事儿,说我是“政治上的赌徒”你“赌输赢”肯定要“输”,“输定了”。那时年轻,好叫真儿,最忍受不了人家骂“赌”,觉得人格受辱--我做事,向遵母训:一曰“实打实,不取巧”,二曰“明人不做暗事”。骂我别的,什么都好说,就是骂我“反革命”也比骂“赌”强。不过,天天骂,骂皮了,感觉渐渐迟钝起来。后来,打派仗打得越来越没劲,于是改打扑克,朋友们常常喊着我的名字,要我出牌赌一把,来个“赌输赢”。跟着的,往往是一阵并无恶意的哄笑。

文革结束后第一个拿我的名字开玩笑的是张平化同志。那时我被胡乔木同志挑去参加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文件的起草工作,同王若水、黎之、王树人(不是哲学家王树人,而是原《解放日报》总编辑王树人)、郑惠等一起。张平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在钓鱼台十七楼会议室厚厚软软的地毯上同大家见面,一一介绍。当读到我的名字时,平化同志笑起来:你这个名字真有意思,杜书瀛,“赌输赢”。你同谁“赌输赢”啊?全场轰然。

还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朋友咬定我这个名字是故意造的假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钟惦棐同志(就是当年因为敲《电影的锣鼓》而沉冤几十年的那位杰出评论家,那时他刚复出,在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工作)有一天大早来上班,一见面就兴冲冲告诉我,为了我的名字问题,他同一位朋友争得不可开交。起因是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好像是同某人辩论的。当然我竭力强调我的理儿,挑对方的不是,批评对方的“阶级斗争情结”。但当时“阶级斗争情结”还相当有势力,在那位朋友看来,批评它并非没有风险,说不定谁输谁赢呢!他对钟惦棐说:这位作者化名“杜书瀛”,肯定是要“赌”一把“输赢”。钟惦棐竭力辨明真相,并称可“验明正身”,居然没能服人。听后,在坐者哈哈大笑。

也有朋友劝我改名,换一个读起来好听而不至于发生误解的,但没奏效。一是现在改名须得到法律承认,那手续,差不多同申报国家课题或申请晋升职称一样烦琐,一想,我头就大了;二是这名字同我这肉身生死与共、形影不离生活了六十几年,已经产生一种亲情,怎能说抛舍就抛舍?于是横下一条心:即使有一天“身与名,一起臭”(借用启功先生六十六岁《自撰墓志铭》语),也认了,不改!

不但不改,而且大前年我的小外孙在美国降生,我女儿非要把孩子的名字同姥爷的名字连在一起,想来想去,我说,叫“瀛洲”吧,沾个“瀛”字。孩子爸爸姓“伟迪”,于是外孙名字全称:瀛洲·杜·伟迪。我女儿对这名字很满意,因为孩子虽为美籍,但心系中国,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现在瀛洲已经开始学用英汉双语说话,他常常用汉语说“我叫瀛洲,我叫洲洲”,接着用英语拼读:“j-o,j-o,洲洲”。并且时不时告诉妈妈:坐飞机,上北京,看奶奶,看爷爷。--姥姥、姥爷的汉语卷舌音不好读。

现在,有了“瀛洲”,我的名字更是铁定不能改了。杜书瀛,“赌输赢”,管人们读什么音呢。

其实,我从没有想过要“赌输赢”,不论是政治还是学术。

最怀念的人是爸爸

我的老家在华北平原鬲津河边,北距河北省南皮县城(那里出了中国近代史上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世称“张南皮”)二十余里,南距山东省宁津县城三十余里,正好是两省、两县的交界处。我的爸爸杜子甫,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天津念完了初中,毕业后考入泊镇九师。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的枪声打响了,他立即辍学投入抗日活动,任河北省南皮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战时的天津南部、济南北部,被划为“冀鲁边区”。一九三八年七月,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命肖华将军率抗日挺进纵队进入冀鲁边区,并建立津南和鲁北两个地委、专员公署及军分区,爸爸被任命为津南地委宣传部长。不久将津南地委改称第一地委,将鲁北地委分为第二地委和第三地委,任命他为第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一九四一年又作了干部调整,爸爸担任了第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一九四二年五月,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这一年六月十九日,爸爸正率领地委、专署的主要干部在南皮县的柳林村开会,被日寇重重包围。突围中,爸爸和专署专员石景芳叔叔等均壮烈牺牲,只有率部在外作战的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将军(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和副司令员)幸免遇难。这就是着名的柳林惨案--200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共渤海区地方史》第一章之第一节、第三节,第三章之第二节,记述了有关情况。爸爸牺牲的那一天是六月十九日上午,倘时光再过整整一个月,七月十九日,就是我四周岁的生日。

爸爸是我最怀念的人,而这位我最怀念的人,却是我几乎没有什么感性印象的人。

现在上小学或上中学的孩子们,假如老师给他出一道作文题“我的爸爸”,一般情况下他总有些鲜活影像可写,因为他从小生活在爸爸身边,爸爸嘴里呼出来的气都能感受到,爸爸长得高矮胖瘦,甚至某颗黑痣长在脸的某个部位,说话时好用些什么口头语,他都清楚。而我呢,爸爸音容笑貌一概不知。我尚未出生,爸爸就已经离家打日本鬼子去了;我不到四岁,爸爸战死沙场。我脑子里基本没有,也可以说很难搜索出关于爸爸的感性印象。

或者儿时曾经有过,但我不记得了。

听妈妈说,我不到一岁时,爸爸带队伍路过,匆匆回家,看到我胖胖的小脸,喜欢得不得了,抱着又是亲又是咬,胡子茬扎得我哇哇直哭。我的哭声还没停,他又匆匆跟队伍走了。--这,我哪能记得呢。

妈妈还说,形势稍好一点的时候,她也曾带着我和哥哥去看过爸爸一次,那时我大概三岁。噢,妈妈一说,倒勾起我模模糊糊的些许记忆:我曾经在某个大门外空地上拿着一块苞米饼子吃,一只大红公鸡大摇大摆靠近我,用它硬硬的嘴来啄我手里的饼子,它似乎长得比我还高,我吓得哭喊。好像是爸爸跑出来把我抱进屋去,屋里开会的人一阵欢笑。你若问我当时看到的爸爸什么样?我说,记不得了。一个三岁的孩子泪眼看爸爸,能看清什么呢?我当时获得的大概只是一种得到爸爸保护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可惜,现在想来这种感受对我来说太少了。至于关于爸爸的其他印象,我却想不起什么。他大概成天开会,商量打鬼子吧,哪有时间陪孩子玩儿,同孩子亲热?也许偶尔有时间陪我,我也不记得了。

再以后,没有机会了,永远。

我从小就羡慕那些能够时时生活在爸爸身边、坐在爸爸腿上、偎在爸爸胸前的孩子。

爸爸几乎没有留下什么遗物,除了一张毕业文凭,一支画画用的毛笔,一棵他亲手栽种的长在房后的槐树。

毕业文凭和毛笔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修房时,从老墙的夹缝里发现的。伯父说,那是抗战时期爷爷藏的,他不想让爸爸的任何一点东西落入敌人之手。文凭上写的时间是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爸爸在天津中学毕业。二十多年后我看到它时,纸已变黄、变脆。但它是我们家的宝物。因为最可贵的,是上面有一张爸爸的相片,虽然右下方有学校钢印的痕迹,但面部清楚。这是爸爸留下的唯一一张相片。初得到这张相片时,我的手激动得发抖,眼碰到它时,心怦怦直跳--我在这个世界上活了二十来年,第一次这么真切地看到自己爸爸的脸庞:眉毛浓浓的黑黑的,斜插上去。眼睛里有一股子英气。留着分头,头发不长,但显然很硬,一种不驯服的样子。嘴唇稍厚而微微上翘,令人感到男儿的刚毅。伯父说,看你现在,就想起你爸爸当年的样子。相片上的爸爸,不到二十岁。伯父说,我们家世代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几辈只出了爸爸一个读书人,爷爷靠种梨树供他念书。临毕业前半年,快放寒假了,全家人等爸爸回来,一等再等不见人影儿,着急。后来知道是“一二·九”闹学潮,爸爸还是学生里面的头儿,和北京的学生联络,上街游行,反对日本侵略,向政府请愿,听说差一点去了南京。后来,反动政府要抓他,他又联络几个同学回到家乡来宣传。正好快过春节了,赶集的人多,他们搬个凳子站上去,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爸爸穿件大棉袍子,讲得嘴角出白沫,头上直冒汗。

毛笔笔杆儿尾部是骨质,有红丝绳。笔帽是黄铜的,打开,是狼毫,还残留着没有洗净的墨迹。爸爸画画,用过的。伯父说,爸爸最爱画的是公鸡,扯着嗓子打鸣的,踮着脚,使劲儿呢。我堂兄最喜欢这画,拿来贴在墙上。可惜,跑鬼子,没保存下来。

槐树是爸爸小时候学着爷爷种梨树的样儿栽的,起初那棵小槐树苗没有人高。爸爸时时去浇水。后来爸爸出去上学,奶奶常常去看护。哪承想,不到二十年它竟长成一棵齐房高的大树。有一次鬼子进村,住在我家的八路军顺树而下,从后院逃走。一九六零年我回乡探亲,看到那棵有着三个树杈的槐树,亭亭如盖,已经两房多高。那次我在槐树下伫立良久。后来我在一本书的“后记”中回忆当时情形:“……手把槐桠,像握着父亲的手臂,不禁热泪盈眶。”

至今思之,依旧潸然。

妈妈说,七七事变前,爸爸到泊镇九师,继续抗日宣传。爸爸讲话充满感情,富有扇动性,人们爱听。有人开玩笑说,他是个天生的宣传家,条件好:嘴大,常被戏称“杜大嘴”--小时候能把自己的整个拳头放进嘴里。泊镇九师的学潮,轰轰烈烈,在华北地区有名,由刘格平领导--他是中共津南特委书记,后来是赵鎛。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爸爸全身投入抗战。

前些日子我同妻子去拜访了曾与爸爸一起工作过的周玉峰(即关锋)叔叔。一见面,他说,我同你爸爸很熟,一起在第二地委工作了一年多,他当地委书记,我当宣传部长。

我说:我不知道爸爸长得什么样儿。

他说:比我高,我一米六八。你很像你爸爸,面部轮廓,眉毛,眼睛,个头儿。

我问:你们第二地委的机关设在哪里?

他笑了:你爸爸到哪儿,哪儿就是地委机关。打游击,今天这儿,明天那儿,哪有固定的地儿?反正是在咱们老百姓家里。我们第二地委管平原、禹城、德县、陵县、临邑、德平、济阳、齐河等十来个县,几个主要领导人分头去活动,每人身上别着匣子枪,带一个交通员、一个勤务员。那时我们身体好、精力旺,成天东跑西颠,从不觉累。路远的地儿,骑毛驴儿,有时还骑自行车,公家配给的交通工具。你爸爸管德县、陵县……一带,我管平原、禹城……一带,李萍(别看像个女人名儿,其实是男的,本名于梅先,组织部长)管齐河、济阳……一带。半月、二十天,顶多一个月开一次地委会议或者碰一次头,还常召集县委书记开会。你爸爸,很出色,工作有魄力,说话干脆。我们两人观点一致,在一起合得来,紧张、亲切、愉快。

怎么同上面联系?

有时你爸爸到边区汇报、请示,也常去开会。还有一种方式:通过无线电收听中央精神。社论,电报,几乎天天有。我是宣传部长,掌握两部电台,还办一份《黎明报》,两天一期,石印的。

危险吗?

危险当然有。但是你爸爸和我一起工作的那个时候,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当时我们第二地委的工作是做得最好的。你爸爸很会做乡亲们的工作,群众基础好,老百姓保护我们。敌伪军也买我们的账,不敢惹我们。我们善于做敌伪工作,侧反,他们那里有我们的内线,经常给我们送情报、送枪、送子弹。一次,你爸爸出去活动,要在日本鬼子眼皮底下过几人深的壕沟,里面的人给我们暗号:没事儿,过吧。我们组织人去扒敌人的铁轨给老百姓打农具,敌伪不敢管,他们若动,我们就能把他们连锅端。

当年我爸爸二十五岁,而周玉峰,二十二岁。如今,这位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人虽然走路不太灵便,但思维清晰,谈起当年,历历在目。他眼睛望着窗外:

子甫,多么好的一位同志,牺牲了!四一年下半年他调到第一地委工作,四二年初我们还在一起开过会,亲亲热热见面。没几个月,传来噩耗,牺牲了,还有好多同志一起……

一九四二年,冀鲁边区的土地被烈士的鲜血染红了。

同类推荐
  • 味觉谱

    味觉谱

    《味觉谱》作者对于出生地东北和后来生活的四川这两个地方的日常起居饮食的体验。文字简洁,随和。切换异乡故乡两个视角,将怀乡情和烟火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600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作品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化境文库)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化境文库)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文豪莎士比亚创作的十四行诗全收录。成书大约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其诗作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高,几乎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诗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6首,献给一个年轻的贵族(Fair Lord),诗人的诗热烈地歌颂了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们的友情;第二部分为第127首至最后,献给一位“黑女士”(Dark Lady),描写爱情。
  • 每一首都是情歌

    每一首都是情歌

    《每一首都是情歌》收录了王小龙从1981-2015年35年的诗歌(包括组诗)50余首。每一首都是诗人竭心动情之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动人的诗歌。
  • 院墙

    院墙

    吴佳骏是当代散文新俊,本精品集以幽微的洞察、冷静的笔调,叙写了生活卑微者的血泪与悲歌,写到了人的局限与可十白。这里,没有田园的牧歌,没有抽象的抒情,只有实实在在的苦难与困境,其中充满宗教情怀的思索,以及颇具深度和诗意的人性开掘。让人看到在生存的磨难和耻辱面前,如何有尊严地活着。同时,书中还充满了作者对物性的体悟,对于人之外的动物和生物的体恤与深情,这是中国作家最为缺乏的。这反映了作家的天地情怀,一种“天容地载”的担当与超越性意向。
热门推荐
  • 快穿反派男神苏宠妻

    快穿反派男神苏宠妻

    【旧文快穿玩心跳:男神变身卡】程筠情又双叒叕地去攻略反派男神,每个位面都有一个宠妻的反派,高冷学神,民国军阀,嗜血暴君,吸血鬼伯爵等等,这都是一个人!她有一个人设,程筠情:加油,人设不能崩反派:出事了老公帮你兜着。无论穿越多少世界,反派都专一宠妻,宠到无法无天。我和我的恋人#角色扮演#上瘾了!我宿主太浪怎么办?某天宿主突然飞升,男子踏云而来,祥云彩霞,百凤齐鸣,反派又双叒叕换了个身份。
  • Treadmill
  • 赋君欢

    赋君欢

    二十一世纪少女成了架空大陆大陈国的皇后,暗藏杀机的皇宫,面冷心热的刺客,神奇的珠子,神秘的少女,古怪的老人,一场惊心动魄的古代之旅就此展开,且看少女如何揭开神秘的面纱,寻找命运之轮的真相。原以为离开皇宫是最安全的,原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网游之暴走萝莉

    网游之暴走萝莉

    小怪:大王!又有冒险者来地下城刷我们了。Boss:没事,那群菜鸟,就算来了我也能让他们全死回去。小怪:大王!不好了!是暴走萝莉来了!Boss:家不要了,快跑!琉夜握着双刀匕首跑进boss房间,纳闷的转了一圈,怎么这个boss也不在了?这是一个关于贫民区的妹纸,跑到游戏来想读书认字,结果一不小心变成了暴走萝莉的故事。由小白到大神,到底是因为她天赋异禀,还是因为她其实是一具超级人间兵器?友情提示:吃饭喝水的各位请咽下去了再看。
  • 教你学舞蹈知识

    教你学舞蹈知识

    舞蹈属于八大艺术之一,是在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进行“心智交流”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音乐、美术、舞蹈都可以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达到潜移默化我们心灵的作用,让我们得到美的滋润和享受,从而提高我们的修养和情趣。
  • 在输得起的年纪任性一回

    在输得起的年纪任性一回

    每个人的梦想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起点也都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你勇敢尝试,只要你不愿放弃,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这一生。与其一辈子对自己的状态诸多不满,不如就在还输得起的年纪任性一回。即使不能万事如意,至少还可以在追梦的道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坏的打算,去迎接自己想要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你可以任性地做自己。
  • 无间暗月

    无间暗月

    黑夜闯入的女孩,盛大的宴会,多方的势力。看似喜气洋洋的寿宴,却是暗流涌动的博弈。
  • 无限曲面世界

    无限曲面世界

    “死后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冰冷的死亡后,迎来的是…答案是成为适配者??在无尽的任务中求生挣扎…博取那第二次生命的机会…与力量…一切幻想在这里都将成为现实,但相对的,你先要有足够的胆量与勇气活下去。进入世界完成任务获得空间币与勋章,在中枢内兑换增强自身的道具装备血统,几周后再次进入下一个世界…这就是曲面世界!现实世界中隐藏的秘密,通过其他方式进入曲面世界的人,适配者小队之间的碰撞,以及来自寰宇界的强敌,还有那些扭曲可悲的存在。热血的精彩与求生的悲剧,还在继续……ps:新人作者,第一次写小说,前段部分如果觉得尴尬可以粗略观看或者跳过,更新随缘,一周必定一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