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8500000679

第679章 醍醐灌顶

这次根据地的老人代表大会,是以吕世自己要尽早办了自己为开始,但一再本着根据地会议跑题的传统习惯,从整个婚礼的进程开始,到说到婚礼的开销,都还在可控制范围之内,接下来,事情就开始跑题了。

“闯王大婚,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一定要办的风光无限,也让百姓,让那些嘲笑我们土包子,流寇的土豪劣绅,那些混蛋朝廷看看我们的风采面貌。”李先生大手一挥便把吕世的大婚上升到了政治的层面。

“对,正是如此,就借着这个机会让天下人看看我们的正规。”陈策赵梓拍手赞同。

“好,好啊。”过天星这个最爱热闹的人当然双手赞同,“一定要把我们的闯王大婚办的热热闹闹,到时候啊,我非喝他个昏天黑地不可。”说到这里,将自己手边的大碗凉茶一口干掉,抹了把嘴巴,似乎那已经是吕世的喜酒。

“抓住一切机会宣传我们自己,让天下百姓更加了解我们,看清我们,这正是机会。”赵兴也站出来凑起了热闹,宣传这块也归他管,当然不会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刚刚我们诸位婆婆爷爷们说了许多我们该做的事情,同时,我们几位文人也详细的回忆了下周礼的规矩,相信这场大婚,这个根据地第一大喜事一定会圆满风光的办好。”李先生以大婚总导演的身份做着中间的小结。

这个司仪还是他差点与陈策武斗,而陈策仔细的看了李先生的身材,气色,精神,还有那旺盛的斗志之后,在心中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才本着一个司仪而已,自己作为未来的首铺,整个陕西的文官之首,当然没必要去争的心态,放弃了这个芝麻绿豆般的职务,于是,李先生在文官里,以魁梧的身材,好勇斗狠的性格夺得了头魁。

武官里也有跃跃欲试的,比如吴涛,但是,在李先生滔滔不绝的婚礼程序描述之后,以武将不懂斯文礼仪为由放弃了争取。

现在,他开始做中间陈词。

“但是,我们说一千道一万,最后的问题,还是要早落在一个钱字上。”

是的,想按照大家的愿望,办好这件事情,还真的需要钱,海量的钱。

根据地原先有钱,但是,经过两场大战,钱就像流水般花了出去,尤其现在整个陕西落入手中,那些处在各地的百姓需要赈济,牺牲的战士需要抚恤,投降的官军需要安抚,来年的生产需要准备,等等等等,需要花钱的地方多入牛毛。

但是,这些却不能全部用人民币来做,原因无他,现在陕西刚刚恢复,大量的物资自己不能自给自足,需要向周边省份购买,那就需要真金白银,可是,以原本根据地存的那些,已经是杯水车薪,如果乱发人民币,那样不但会毁了人民币,最主要的,也会丧失了百姓之心。所以,钱是一切的根本。

于是,李先生将眼睛看向了傻愣愣的吕世。

吕世见李先生看向自己,不由一愣,但马上就明白过来,冷汗就下来了,若不是坐下的椅子很结实,是当地最上好的黄花梨木打造,吕世绝对坐到地上,然后,还是那句话,若不是这椅子背的确结实,吕世就仰过去摔个四脚朝天,若不是这是深冬,屋子里因为节俭而只是将火盆放在了婆婆爷爷代表们的跟前,吕世绝对比落在河里还水灵。

这一切的原因无他,那就是在老人家的老例,还有李先生为首的那帮子文人引经据典的归纳之后的所有行动,过程,物品所要银钱的巨大数字吓到了。

看着嘴唇发紫,小脸雪白的闯王,李先生得意的将眼光看向了大家。

大家在李先生看过来之后,表情立刻和吕世有的一比,原因无他,这笔银钱的数目的确是太大了,虽然大家都在根据地里的工厂有股份,但是,那些原本在闲暇时候认为是巨大的财富,现在看来是等于杯水车薪,如果让大家凑份子完成这天大的工程,那简直就是让大家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举动。

赵梓知道吕世的为人,知道他更没钱,于是,小声的道:“要不我们让百姓们都拿出一点吧。”在他看来,皇帝大婚,百姓取百姓一点,或者说是百姓乐捐再正常不过了。

这时候,百姓代表纷纷表示赞同,在他们看来,闯王大婚,大家理所当然的要凑些份子,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只要不过分,大家也愿意接受。

于是,大厅里再次变得热烈起来,这个说这个工程可以征召些夫子白干,那样,就能省下多少多少,那个说那件事情可以交给商人,让他们乐捐些可以省下若干若干,更有那脑袋灵活的,干脆要组织一个衙门,专门负责财务大婚征募夫子银钱的问题。

但是,这时候的吕世已经没了当初火炭般的心思,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似乎是哪里出了岔子,但一时还想不出来。

这时候一个人跳了出来,一心想做个铮臣的李纯厚当然跳出来大声反对。说了一个严重跑题的一番话语。

“诸位,我们之所以带着百姓拿起刀枪与官府抗争,为的是什么?而百姓甘心跟着我们拿起刀枪的原因是什么?活下去。”李纯厚脸红脖子粗的激动大喊:“而我们之所以要抗争的原因,是我们活不下去。”

大家一起点头,想起当初的苦难,一些人已经连喘粗气,婆婆那里已经有呜咽哭泣声响起。

“但我们为什么活不下去?难道真的是天灾吗?”他再次大声的质问,但是马上就回答了自己的问题:“那么,一样的大旱,一样的土地,为什么闯王来了,就可以让我们吃饱,让我们活着,让我们有尊严的活着?”

没有一个声音回答他,他就像一个斗士,就站在大厅中间,让所有的人都不敢仰视。

“是我们没有土地,而闯王给了我们,是苛捐杂税让我们不能活,而闯王免除了他们,是沉重的徭役让我们不能活,是闯王免除了他们,是沉重的压的人喘不过来气的税赋让我们不能活,而闯王免除了他们,是不平等的剥夺让我们不能活,而闯王免除了他们,这才是我们能活,这才是我们甘心追随闯王,追随他的城门宣言而甘心赴死,这才是我们走到今天,并且一定能走的更远的原因。”

所有的人都一起点头,所有的人都深深的懂得这个道理。

“但是,为什么闯王大婚就要摊派徭役捐税?”李纯厚斗鸡一样紧紧的盯着李先生,让李先生恐慌躲闪,无地自容。

“只是一点点,一点点罢了。仅此一次。”赵梓为自己当时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感到后悔,小声的辩解着。

李纯厚立刻调转矛头对上了赵梓:“你能保证这是最后一次吗?不能,因为如此,按照周礼,闯王将来要三宫六妾,七十二偏妃,那么,是不是每一次都是第一次?”赵梓哑口无言,吕世汗颜无地,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一个春兰就已经让自己满足,让自己爱恋无限,怎么弄出了个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啦。

“哈。”李纯厚双手一拍,哈的一声冷笑,“既然不能杜绝第二次,那就有第三次,然后有了闯王大婚的由头,那么以后就会不会再用闯王生子的由头,闯王翻盖房子的由头?是不是以后就有了太多的由头?”

屋子里的所有的人都哑口无言。

“那么,我们还抗争什么?反正向朝廷缴纳的那些要人命的东西,将来我们依旧要交,那么我们何必抗争赴死?我们还不如苟且的活着,然后,我们在那种苟且里慢慢的死去,说不得——”扫视了屋子 了所有的人之后,悲哀的说:“那也许会多苟活些时日,何必如渭南一战,如吉县一战那些死去的兄弟们,立刻就死?那么,米脂一战,堵门一战,延川突围一战,等等大小几十战,我们还战斗有什么意义?”

死寂,真的是死寂。

但是,吕世的冷汗再次蜂拥而出,原因无他,只是想起了后世里的太平天国。同时,他如遭雷击般知道了刚刚自己为什么感觉不对劲的地方了。

这么长时间来,的确是太过顺利,顺利到大家已经开始模糊了当初起事时候的初衷根本,模糊了自己的誓言自己的责任,模糊了一切都不该模糊的东西,现在,被这个后来的李纯厚当头一呵,大家才清醒过来,才让自己带着这些新的老的兄弟不再走后世太平天国的老路。

现在,坐在这里的兄弟都是根据地,闯军的上层,上层的人都已经这样,那么,底下那些士卒兄弟是不是更是这样?如此一来,短视的群体将快速堕落,将走入万劫不复。

吕世站起,由于汗水过多,浑身上下似乎有些脱力,站起的时候不由一阵摇晃,春兰上前想搀扶一下,但吕世第一次甩开了她搀扶的手,步履蹒跚的走向李纯厚,然后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深深的施下一礼,满面真诚的感谢道:“多谢先生醍醐灌顶的一击,让我们想起了当初自己的初衷,想起了我们的城门宣言,让我们不是明天就败亡。”

同类推荐
  • 秦王策

    秦王策

    平行时空中的历史也许跟现实世界的我们有所不同。隋唐风云起,执掌天下权。还没乱的乱世怎么生活,历史走向的未来帝王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娃娃。这天下,谁做主?
  • 新四军抗战秘档全公开

    新四军抗战秘档全公开

    这是一段中国人民用鲜血与泪水写就的历史。本书以生动之笔和丰富史料,真实再现了新四军一幕幕空前英勇的抗战场面,揭露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中华民族以她特有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血雨腥风中与日寇英勇奋战,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荡气回肠的壮丽史诗。
  •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辛亥革命一向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革命,“驱除鞑虏”更被视为革命的制胜法宝,但这种民族主义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民族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或被扭曲;被视为“特殊利益集团”的清末皇族与旗人在这场革命中到底处于何等地位;革命的冲击下,他们又遭受了何等的命运等等,这些都是之前史家所未深入探讨或做忽略处理的。本书以清末皇族与旗人作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角度深入剖析旗人群体在辛亥年中的所经所历,以更全面地展示革命年代中所不为人了解的历史侧面。
  • 大清县衙清风

    大清县衙清风

    本书取名《大清县衙清风》,就书的名称来说,“清风”一词前面有两个定语,一是定时间,二是定层阶。“清风”的本意是清爽、清凉之风,但多用于象征一种美好的风化、高洁的品格等。于是,自然之风也就随之社会化、道德化了。清风前面冠以“县衙”,是说这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县衙这一层面,“县衙”曾是一级政权的代名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县级官府是作为封建政权架构的最低层,官级虽低,但它却是封建帝国大厦的基础,县衙中的主官——知县,位虽七品,其权利实在不小,俗称“父母官”,他们距离百姓最近,给百姓带来的苦乐也最直接,百姓对县衙的感受,代表着对国家的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县对整个国家来说就有“载舟”“覆舟”的作用。
  • 北境庶民

    北境庶民

    大昊日趋强盛,歌舞升平。夜雨潇潇,繁华落幕,达官显贵在屏风后笑意盎然。北境蛮夷奴月氏,民风彪悍,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一路打草虐野,侵入大昊边境,原以为是一场毫无悬念的较量,大昊国大名鼎鼎的旷临军竟败下阵来。一时间外强中干,满目苍痍的大昊国暴露无遗,北有陈国勾结,东有大昌虎视眈眈。皇太子为振民心,亲率大军出征。外患不解,内忧不断,五皇子布英豪令,广纳天下俊才,剑指东宫。
热门推荐
  •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之后,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思想热潮。本书立足于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分为政、干事、做人三个篇章,围绕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从理论到到实践、从党性修养到个人品行,用生动可信的文字语言阐述了杨善洲精神作为我党宝贵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对于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用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涂满油漆的村庄

    涂满油漆的村庄

    我是韦虎的弟弟,我愿意当他的弟弟。在我们村,最高的山是加广山,然后依次是加脉山、加料山、加饭山、加权山。我们要在这五个山顶上,砍掉五棵大树,之后在将倒未倒的树下,安排一个人在树下守望。加权山是我弟,加饭山是我哥,加料山是我,加脉山是我妈,加广山是我爸。
  • 不焦虑的活法

    不焦虑的活法

    焦虑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的宿命。但是我们真的就无法改变了么?不,正是由于焦虑情绪可能导致的可怕后果,我们一定要找到抑止焦虑的办法。本书没有任何结论,只是一种启迪,一种指引,指引你彻底地自我解放,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不会再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变得焦虑不安。拥有一颗淡定的平常心,从容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陌上花开等云来

    陌上花开等云来

    一个无法言说的秘密,让一场深爱布满阴云。她逃离五年,终究逃不开命运的纠缠,狼狈回归,再次站在他面前,他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点亮了她整个青春年华的君陌,冰冷的眸底再无一丝温情。她不得已开口:“可不可以再借我一亿。”他冷笑:“那五亿还没还,你不是信誓旦旦要还的么?”她无地自容:“我找别人想办法。”他掏出支票,刷刷画下八个零。如果这是唯一能让你重回到我身边的方式,我不介意在支票上画几个零,你永远不会知道,其实你才是我的全部……阿紫有已完结作品《萌妻私房菜》等,本文先苦后甜,绝对完美结束,放心跳坑。
  • 娇珠叹

    娇珠叹

    一场偶然的相遇,将两个人的情丝挽起,一场必然的相离,让两个人各自神伤.“小傻子,我走了,此去经年,莫忘。——玥”他看到留信,手中的圣旨掉落.都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可她一语成畿,多年以后的相遇,他真的成了一个傻子.且他的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个女子.
  • 神级王者升级系统

    神级王者升级系统

    穿越异界,获得神级王者升级系统,从此逆天而行!那万千美女,我只取一手!那众生之主,亦只能我做!李轩:吾若成魔,天奈我何!吾若成佛,天下无魔!
  • 邪面玉公子

    邪面玉公子

    21世纪杀手一朝穿越成为异世大陆小可怜。被人欺负还不说。既然成了要她就为她好好活着。
  • 奋斗吧反派

    奋斗吧反派

    王学窈身为十世善人带着大量功德转生到修仙界,成为修仙世家中的仙n代。原本她以为她的日子是这样的:混出等死,吃喝玩乐,欺男霸女,顺便在修修仙。但实际上:开始仙生的第一步就是如何保住自己尚未出世的小命……(女主小时候可软可萌,长大之后不心狠手辣但也不是圣母玛利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本文女主仙侠文。另外有cp。不要再来问我有没有cp了。如果不喜欢可以直接点X,不要再来特意告诉我,作者玻璃心,怕承受不住。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