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4400000005

第5章 青葱岁月(2)

进小学后,自远很快表现出记忆力强、求知欲强,干什么事都能全神贯注。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书,他可以废寝忘食不停地看下去,凡他感兴趣的问题,必定要刨根究底,老师们对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快,课堂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那发酵一样膨胀的求知欲,他经常拿着大人给的零用钱到书店买书,一时买不起的书,他就将自己杵在那里,一站就是半天。老板和店员都认识了这个常常要关门才悻悻然而去的少年。

欧阳自远在小学表现出的唯一缺点,便是少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好动与活泼。

他几乎不会玩什么,从不和其他孩子打弹子、下棋、抓知了或捕蟋蟀。只在夏天时,他会和几个小伙伴去游泳,从县城东门浮桥那儿跳下去,一路用狗爬式,沿着清澈的禾水游下去。他走到哪里,都给人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感觉。

他的妻子邓筱兰的情况却有些相反。

抗日战争前,邓家原经营着一家食品店。抗战爆发后,生意越来越清淡萧条,后来终于倒闭。靠着父亲买回的一台压面机,早起晚睡压面条,赚取一点加工费;还有母亲发豆芽、做豆腐,逢墟赶集也挑去卖,才能勉强维持生活。邓家五个子女,筱兰是老大,她既要管好弟弟妹妹,又要为父母分挑生活的担子。情况最恶劣时,她不得不辍学在家,种田、插秧、莳田、割禾、打谷、种菜,有什么农活她都得干。父母病了,或是有事走不开,自己也只似豆芽菜的身架,竟要挑着五六十斤的担子,去墟集上卖面条、豆芽和豆腐。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邓筱兰的性格自然很难小家碧玉,巧笑倩兮,自有些大大咧咧,风风火火。

从这个时候起,两家人就彼此熟悉了。欧阳自远的祖父母和邓筱兰的父母都是教友。两家的大人曾背地里说,这两个小孩子长大了,能成一家倒也不错。不过,孩子之间却没有什么交往,只是偶尔碰到彼此看一眼,点点头,他们都还年少得很。

一两年后,欧阳自远进入永新中学。

他年近古稀时还清楚地记得,瘦瘦高高的语文老师刘燕江,留学日本,既有国学的深厚功力,又有外来文化的浸润,讲课生动活泼,神采飞扬,妙语连珠,永新许多杂碎般的方言俚语,经过他的一番点拨,变得别有洞天,回味绵长。还有数学老师左大元解方程式的自得神态,几乎闭着眼睛,那一手板书也如行云流水。教地理课的袁老师和教化学的贺老师,更夺其魂魄,撼其心智,前者信手拈来,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国家的山河清楚地立在了黑板上;后者将他领进了一个变幻有趣的元素世界,从此他看到的许多东西,他都试图用元素去结构,放进化学里去把玩……

如今谈起这所学校,欧阳自远还感慨地说:“我非常感激这所学校,她治学严谨,集中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老师,这些教师才华横溢,给我多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对我今后的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我真感谢这些老师。”

现在已改名为任弼时中学的这所中学,仍是全省著名的重点中学,她以师资优良、治学严谨著称,所培养的精英学生遍布国内外。

其实,中国文化的薪传火播,在很大层面上并不得力于北大、清华这些富丽、显赫的大学殿堂,而在于广袤、贫瘠的县镇乡野间那千千万万以博学解惑、以清贫度日、以良知求得心安的中小学教师们。在今天已经很难设想了,现在的“时代宠儿”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间一幢房。岂止是乡间,连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也人不了他们的“牛眼”。倘若要问当年这些先生的精神驱动在哪里,那便等于问教会:在哪儿去找到长年背井离乡、漂洋过海,总是箭簇般深入穷乡僻壤的一代代传教士的呢?

在永新县城的基督教堂里主事的,就是两个来自芬兰的金发碧眼的修女,在人们的记忆里,她们的韶华岁月,都留在了这个世界地图上永远找不到的地方。

1952年,欧阳自远高中毕业。

这个学习上从来无需大人操心的孩子,大人们却在他未来的去向上不得不多说几句。在祖父、父亲、叔叔看来,无论是国民党坐天下,还是共产党打天下,或者日本人打来了得逃难,什么情况下都得有人悬壶济世,医生的饭碗不但吃得很稳当,也端得很无愧——这是他们的亲身体会。他们唯一遗憾的是,自己开了大半生小药房,好些年里在吉泰盆地,提起九州药房,老百姓几乎无人不知,可欧阳家却还没有出一个科班出身的正规医生。

他们无疑将这个希望寄托在自远身上。

大人们的话,于他第一次如秋风过马耳。

还记得天净如洗的晚上,做完功课总爱去县城公园里看天的那个孩子吗?

在招考的所有专业里,最吸引他的是以窥探宇宙奥秘为使命的天文了,当时由国民党时代中央大学转换而来的南京大学天文系,是全国最好的。他的目光在这张招生海报上留恋了许久,有些如月色即将融进曙色之前的罗密欧,迟迟不愿退去朱丽叶的花园。

在1952年,国家最缺的恐怕就是石油,因为找不到地下的石油,只好咬牙提炼比天然石油成本高出十几倍的人造石油,但这一年人造石油的产量才24万吨,占了当时石油的55%。就是靠了这么一点点石油,在支撑着新中国刚启动的工业化建设,还有硝烟滚滚的朝鲜战场上大部分军事用油。

毛泽东为此忧心如焚,屡屡召见李四光,下令“找,得把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底下摸个清楚”。

“找矿去,到野外去”,成了那个年代最迫切、最响亮的声音。

地质勘探队被称为“和平建设时期的游击队”。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地质部。同年,趁着全国性的院系调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学科,组成了北京地质学院。该院是当时国内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罗密欧”再痴情,也架不住党的召唤。毛泽东的话,在五六十年代,对于一颗颗年轻的心绝对像轻纱万顷的月华一样撩人。

再说,欧阳自远本来就对地理课感兴趣,地球土如此丰富的地形地貌因何而起,因何而变,也是他上课时脑海里总浮现不去的一个问题。倘若说地理只是浮在水面上的一角,那么地质不正是藏在水下的广阔冰山?他深信由地质人手,一定能获取地理更多的奥秘。

对化学,他也有很浓的兴趣,在中学的各科成绩里,他化学不但最高,而且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他最没有兴趣的,可能就是医学了,当时他也不懂到底医学包括哪些东西,可听说入门就得熟悉人体构造,那全身的206块骨头,每块叫什么,哪块该安置在哪里,一想到这,他就觉得自己肯定会头大如斗。

他最后报的志愿——第一志愿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

第二志愿南京大学天文系;

第三志愿北京大学的化学系。

他所报的学校和专业,都是这个学科里全国最好的。他觉得要学就要学最好的,他自信也有条件被最好的选择。

1952年,全国首次实行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吉安地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全部集中在吉安市白鹭洲中学,其前身是文天祥读过的白鹭洲书院。有点像老去的岁月里秀才赶考,他自己背着书,请一个力夫挑铺盖行李卷,从永新走到吉安94公里,要走三天。丰饶的吉泰盆地上,此时正是稻浪滚滚,瓜果壮硕,荷绿莲红,空气里有一股甜丝丝的气息。每天三十公里走下来,人并不感到疲惫。到了白鹭洲中学,晚上就带个草席,找块江风习习的凉快地方睡下……

几门课考下来,他都是一个小时左右就交卷了,而且交了两回头卷。交头卷,不但他争,别人也争。由此可见,半个多世纪前的高考,考生们的心态很是放松,宛如一次学业与心灵的双重旅行。绝对不像今天的高考,往往不但学生考糊了,家里人也考糊了,人人累得那一年长了三千岁。

那时还没有录取通知书,各校录取学生的名单均由报纸发布。江西当时属中南区管辖,中南区的录取名单刊登在《长江日报》上。邮局门口,天天是一片昂立着的鹅脖子、鸭脖子。有一天,登着他名字的《长江日报》到了,一切都如愿以偿,按第一志愿他录取到北京地质学院。

这前后,同学们的名字也陆续见报。永新中学名不虚传,欧阳自远的班上有16名学生,全部被大学录取。其中,他的好友金荣华、胡育农、尹祥楚、尹怀邦都录取到了北京,不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就是中国人民大学。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与杜甫不同的是,欧阳自远和他的几个伙伴不是还乡,而是出乡,但情境却是相通的。

1952年8月末,他们从永新乘汽车到吉安,再搭小船顺赣江而下,到达樟树,又转乘火车,经武汉跑了两天后才到达北京。这是欧阳自远第一次看见火车并坐上火车,可惜的是,许是家族性遗传,他一路晕车,一吃东西便吐得人仰马翻,只能什么也不敢吃,躺在座位上,不见天日地熬到了北京。

一走出火车站,如一条误入淡水里的海鱼又游回了海水,他一下活了过来,脸色骤然红润得像刚从果园里摘下还带露水的苹果。洋溢着青春和热情的车站广场上,处处是各高等学校设立的迎新站,他和伙伴们有在大海上漂浮的感觉。许多面哗哗响动的红旗里,他看到了毛主席书写的“北京地质学院”六个雄健而又飘逸的大字。

当他听说这是北京地质学院首次招生,与他一起走进学院的还有来自祖国天南海北的一千二百名新生,更使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兴奋不已……

一千二百名新生,在当时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与二十世纪前几年高校大扩招的学生数量相比,却只是许多高校扩招的一个零头。

至1955年,新中国不过建国六年。思想改造,“三反”“五反”,批判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论”,批斗“胡风反革命集团”,“肃反”……大大小小的运动、斗争、批判,算起来也有六次,它们的锋芒即便不全对着知识分子,也让知识分子惊出一身冷汗!

另一方面的情况是,据1955年的官方统计,中国科研、工程技术、教育、卫生、文艺五个方面的知识分子,共计三百八十四万人,高级知识分子只有十万人。

好在欧阳自远选择的是工科,而且密切关系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好在北京地质学院有一个院长叫刘型,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革命,他对地质学虽是外行,但尊重知识,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广揽人才,除组建时的基础队伍外,还有不少教师调自西北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以及地质调查研究部门,可谓名师荟萃,英才如云,很快成为中国地质教育界百川汇合、登高望远之翘楚。刘型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师生互相取长补短,不遗余力向科学进军。在校园上下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氛里,那几年,师生们还没有感受到校园外许多知识分子的困惑与忧虑。

欧阳自远学的是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探专业。他就是奔着要为祖国多找矿、找大矿的目的而来。刻苦的学习精神如中学时代那样一以贯之。与中学有不同的是,自修的时间大大增多,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他大都扎在图书馆。此外,他经常一人或和同学一起登西山,爬香…,走门头沟,有时还背着沙包到颐和园等地来回走,他自称“练铁脚板”,为将来爬山涉水作好充分准备。

一个年级约有二三百人。分成十个班。他的个头不高,门门成绩却总是最高。他被各班一致推举为班联的主席。大二时,他是全院的三好学生,又当上全国的三好学生。表彰大会是在当时最好的北京饭店开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出席会议,并为三好学生颁奖。会上每个人发了一本郭老的诗集《百花集》,约有百种花,每种花他都写了一首诗。他当时讲:你们不要以为我的诗写得有多好,其实——郭老郭老,诗多好的少……

这年的金秋时节,学校又奖励他随在院工作的苏联专家到六朝古都南京旅游。

这些过去只会在梦境里出现,或者在梦境里也不可能出现的场合与人物,如今就在自己身边可见可闻、可感可触。他深深觉得自己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的幸福,更有一种青春隐隐的冲动,好像阿基米德所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在欧阳自远的青春冲动里,唯有爱情不冲动,恰如月光下的朦朦胧胧、中秋时令的不冷不热。

1951年,十六岁的邓筱兰报名参军。她当然想继续读书,只是因为父亲生病,遽尔过世,家中生活很是困难,家里的六张嘴加起来长似一根扁担,她只能先从扁担上卸下自己这张嘴。许是因为年龄小,她未被送上抗美援朝的前线,而是分配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学习护理。

同类推荐
  •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是唐朝实行和亲政策时下嫁少数民族君主的第一位公主。她在青海草原上居住生活了58年,把一生献给了吐谷浑(亦称吐浑,立国350年)。本剧以她到达吐浑初始时协助治乱安邦的事件为主,编撰故事,升发创作。故名《弘化公主西行》。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初,按照事先的约定,吐谷浑第22代国主诺曷钵亲去长安迎娶弘化。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准备隆重迎接,只有位高权重的丞相宣王闷闷不乐,另有所想。与吐谷浑同时,吐蕃也遣使赴唐请婚,因关系不顺,初时遭唐拒绝。使者回国后挑拨说是因吐谷浑人从中离间作梗所致。
  •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一书收录的都是胡适最为经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辑:哲学探微”收录的是胡适探讨中西哲学的经典文章;“第二辑:人生命题”收录的是胡适探讨人生观的经典名篇;“第三辑:四十自述”收录的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讲述了作者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作者与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
  •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因为我感到,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也许,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
热门推荐
  • 幻风之海

    幻风之海

    相遇即是缘分,以海为引,以风为点,话起一段神秘的故事。在异人的世界里,强大,才是根本。在这个不再是异人主宰的时代,异人的生存是艰难的。不过,还好有彦文学院的存在。彦文学院是专门培养异人的学校,也是异人的庇护所。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但是看似和平的表面,却暗藏危机。有一个神秘势力,想要夺取异人的能力,化为己用,彦文学院究竟能否渡过难关呢?新一届学员,涌现出不少天才,他们的能力各有不同,性格肯定也有不同,但是他们的使命却是差不多的,那就是,为了异人的复兴和自己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看一帮彦文学院的学生如何活出精彩,解决各种麻烦,以及……
  • 盛世星光:影后娇妻有点甜

    盛世星光:影后娇妻有点甜

    一场意外,曼陀星星际科研世家后代叶筱筱成了被养在山上的可怜虫遇清筱……她果断下山寻找回去的方法,可是看着眼前壁咚的男人,叶筱筱有点摸不着头脑啊!“这位……呃,大哥,我不就是在你的胁迫之下不得已救了你一次嘛,咋还赖上我了!是不是想靠近我抢走我粉丝对我的热爱?”男人邪魅一笑,俯身过去,“你说呢?”女主鬼灵精怪,时而语出惊人,男主聪慧腹黑,话少内敛。本文是甜宠文,男女主双洁,1v1
  • 邪王的狂宠妃

    邪王的狂宠妃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当朝四皇子的妃子!哦,不,准确形容是被四皇子休掉的妃子,一个惨兮兮的弃妇!惨上加惨的是,这具身体还是个丑得惊天地泣鬼神的丑女!这样,以为她就怕了么?她偏要逆袭给世人看,攀爬高峰!说她丑陋没人要,注定孤独终老?那个,对,就是你,前任的皇叔,快把我娶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自我演戏以来

    自我演戏以来

    《自我演戏以来》系我国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前半生的记录,讲述了他儿时、少时、留学、归国、创艺、敌后宣传抗日的经历。欧阳予倩先生用写自传来消除心理上的罪恶感。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所写的《忏悔录》了。在中国过去也有类似的作品,通常称为“自讼”“自责”“自诅”等。在他所写的《自我演戏以来》一书里,开宗明义就说:“这篇文字是我前半生的自传,也就是我的忏悔。空在戏剧界混了许多年,毫无贡献,只剩下些断纨零绮的记忆,何等惭愧!追思既往,悲从中来,极目修途,心热如火!今后的记录当不至这样空虚罢!”
  • 幻界迷天

    幻界迷天

    浩瀚星海中一方世界,无数人追寻世界的极致。有的人羽化成仙,有的人永坠魔道。唯有他,感悟世界真谛,成就一方强者,去追寻他想要追寻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蛇

    青蛇

    我是一条蛇,青色的,全长不详,腰围不详,嘴里有多少颗牙,咳,这属于蛇的隐私,不可以在这么大庭广众的地方说。做为一条蛇精,我一不想当官二不想发财三不想嫁人谈恋爱。但是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你越不想什么,往往就越会碰见什么。这个人,这段情,究竟是劫是缘难以论断。总之,面包会有的,爱情会有的,幸福嘛,肯定也会有的。
  • 半路恋人:缘来就是你

    半路恋人:缘来就是你

    风过云生处,何人不起愁。叶十一:他们说,人这一生总会经历悲伤与磨难,而后才能否极泰来,一世安稳。可是,为何我活到现在,所经历的只有痛苦与哀愁?爱而不得,恨而不能,心绪难寄。徐可,我到底该不该信你?有一种人很美好,他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待,最终却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也有一种人很踏实,他会在往后的岁月中给你更长久的幸福,虽然他不曾来过你的青春。对于前者,我们要彼此祝福,对于后者,我们请温柔等待。
  • 列国录之一生一遇

    列国录之一生一遇

    《刺客列传》同人文讲述七国间的爱恨情仇。陵光缘何杀共主,七位国主间究竟发生过什么么?青梅竹马为何反目成仇?死去的蹇、孟去了哪里?
  • 侯门神医大小姐

    侯门神医大小姐

    “殿下.....你——”她咬牙。“我怎么了?”他邪笑。她是顾府大小姐,肥壮膘多,懦弱颜丑,大婚前夕被未婚夫与亲妹羞辱投湖而亡。一朝重生,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医毒双绝,身怀空间,强势归来。说她丑?眨眼恢复倾城容颜,惊艳天下!毒如蛇蝎的亲妹?莫怪我改你八字,毁你姻缘,让你孤苦一生!想吃回头草的前未婚夫?你是世子你很拽?她一把拉过身边的妖孽男:殿下,他要抢你的女人。某妖孽身形一动,渣男已肿成猪头。下一秒,某妖孽声音蛊惑:“颜儿,继续刚刚的话题,我保证令你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