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4400000009

第9章 序曲,1958

那年代的人真是水晶般地单纯。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为老大哥这一真是破天荒的成就而由衷地高兴,并对祖国社会主义未来的前景满怀憧憬。

老大哥的今天,不就是我们的明天吗?

建国后没几年,就被打发在故宫清冷的一角做古代服饰研究的沈从文先生,也挺激动,他对人说:“啊呀!真了不起啊!那么大的一个东西,都能搞上天……嗯,嗯,说老实话,为这喜事,我都想入个党做个纪念。”(见《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余世存辑录)

像欧阳自远这样的年轻人,那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他比一般人对苏联有着更多的了解。

在北京地质学院四年学的都是俄语,他有个窍门,那就是通过唱俄语歌来学习,会唱的俄语歌越多,单词量也越多,唱得越熟,用起来也越熟。他能唱一百多首,其中不少歌都是当时在社会上流行的。他那深沉、略显磁性的男中音,唱起雾一般苍凉的《三套车》,还有在苏联人庆典活动时也经常唱的《俄罗斯》:“你能找到世界上那一个国家/比我们祖国还美丽/到处是开阔的原野,鲜花怒放……”常常令周围的听众有心灵被一股股暖流融化的感觉。

通过考试和组织考察,原确定他去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再强化一年俄语,此后派去苏联留学。在外语学院上课时,苏联老师开始都觉得奇怪,怎么一提问题,这个学生回答起来都像是诗一般的语言。他是个诗人?或者身上有俄罗斯血统?

他爱看苏联小说、电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经典作家的作品,到当代的《日日夜夜》、《女拖拉机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远离莫斯科的地方》、《金星英雄》……他都看过。他还喜欢俄罗斯的古典音乐、芭蕾。他觉得苏联真的是一个日新月异、值得中国人努力学习的美好的社会。而且,她的文化沉雄、博大,具有一种深厚的人道主义的力量,俄罗斯民族有着中国人难以企及的艺术素养。

即使在国门早已打开,他已到过不少西方国家,采访时,欧阳自远还一再向我感叹:俄罗斯文化太伟大了,我真的是很崇拜!与此相反,他说:我对法国、英国文化接触很少,但与美国文化接触下来,简直是一片荒凉,啥玩意也没有。

我不太同意欧阳先生的后一个判断,对他的前一个看法深表赞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在与中国发生最激烈论战的苏联,在斯大林铁腕统治的阴影远没有驱散的莫斯科,仍可看到法国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听到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演奏会。仍有三十多家剧院提供丰富多彩的剧目,从果戈理、契诃夫到布莱希特的剧作……

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一名日本记者注意到,有两个十几岁的女孩挤在一个座位,他不知道她们是怎样用一张票子进来的。一个女孩正飞针走线,给膝盖上的布娃娃缝上最后几针。音乐会结束时,她推开众人冲向台前,把布娃娃作为礼物,献给了走上台的作曲家……

窃深深以为,这个金发碧眼的女孩当年飞针走线的,并不是一个布娃娃,而是近半个世纪后浴火重生、依然英气逼人的俄罗斯!

欧阳自远的喜悦,还来自苏联发射的这颗人造地球卫星,像一道强劲的蓝色弧光,一下照亮了那个在永新公园里看天的孩子,他隐隐感觉到过去与今天某种相通的可能性。

地质是研究地球的基本材料,太阳系中月球、火星和无数的行星、小行星,研究它们的基本材料不也应该是它们的“地质”?现在,从这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人类必然会拥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富有成效的研究宇宙的工具。在尚未有自己的卫星、飞船前,中国人难道应呆在蛾眉山上无动于衷,或者仅仅为老大哥唱响阻遏流云的赞歌,自己却无所作为?

他突然想到地球上也有天上的“地质”,这便是来自太空的陨石。这些稀罕的石头,既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又大大地拓宽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者说,跳出地球,站在宇宙空间更能全面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地研究地球。

他对侯德封先生说,希望能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今后还要关注天上的“地质”。

原来他担心,自己的专业本是地上的,现在要上天,侯先生会不会以为,苏联人的这颗卫星让他烧包了,十三不靠了,找不着北了,不知道自身有几斤几两了?

谁知侯先生一听完他的想法,竞高兴地说:“行,那很好呀。”

于是,苏联人的这颗卫星,促成了1958年里第一个中国人开始关注和筹备对陨石和宇宙尘的研究。

同时,欧阳自远即将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时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的侯德封先生,将他调到所里做自己的学术秘书。

还有一位对近半个世纪后中国探月工程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也该在这里交代了。

此人和欧阳自远有不少共同点,两人打小都喜欢看天,热爱俄罗斯文化,都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现在有时候晚上在家里,他还会把前苏联时期的老歌曲唱片翻出来听昕,顿时,身心便跌入那滔滔而又温馨的青春记忆中。

前几年的一个元旦,俄罗斯来了一个歌舞团。他赶早去买票,开演的那天,到剧场一看,年轻人很少,观众大多数是自己这样大岁数的老头老太。他琢磨着,其中许多人当年在苏联学习过……

他的名字叫孙家栋,1929年生于辽宁锦州。

1948年9月,尚未拿到中学毕业证书,却通过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严格的招生考试的他,不得不在三哥孙家楠的毕业证书上贴上自己的照片“蒙混过关”,被编人预科班学习俄语。当时,哈工大由苏联人管理,俄语是重中之重的基础课程。孙家栋如饥似渴,拼命学习,很快成了班上的高材生。

1950年的元宵节,孙家栋所在的预科班在学校食堂会餐。结果,红烧肉的浓香刚刚蔓延,一位校领导匆匆跑进小餐厅,宣布了一条出人意料的消息:在场的同学中,有谁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请即刻报名,而且随后必须出发,得赶上8时30分自哈市开往北京的火车。

这一晚,自踏上列车起,便开始了孙家栋的从军生涯。

命运往往这样奇特,如此偶然。叩开机缘之门的,竟是一碗红烧肉。

很难说清楚,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是吃了红烧肉的人过得平安,活得有价值,还是拒绝吃红烧肉的人充满动荡、蹉跎了岁月?这就像麻将桌上一副洗得哗啦啦的牌,不打到结局,谁也看不出胜负。

对孙家栋却是幸运的,那碗红烧肉吃下去,就像李玉和临刑前喝了奶奶给的一碗酒,保证了他一生的政治纯洁,让他也如欧阳自远,得以在中国车水马龙般的运动、斗争中永不撞上红灯。

1951年9月,孙家栋和另外23名中国军人,被派往苏联著名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茹科夫斯基是二十世纪苏联卓越的飞机设计师,他的学生中集中了雅克、图波列夫和伊尔等苏联主要飞机系列的设计师。学院有四个专业,每个专业一个系,即飞机发动机、武器、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这四个系里,都有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生。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为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亚洲几个国家的留学生单独成立了一个五系,系里再设相同的四个专业。

孙家栋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年后,在学院大门口最显眼的“光荣榜”上,开始出现孙家栋的照片。

该院有一个传统,每年将年终考试获得全优5分的学生照片,列入“光荣榜”。“光荣榜”是金字塔形的,如果有谁年年能连续保持全优,他的照片便会一年比一年大,位置也逐年往上提。照片尺寸由开始的四寸,变成最后的一尺。这时也就到了学生毕业的时候,名列榜首的“状元”,将会获得一枚正面是斯大林头像的纯金质奖章,并由苏联国防部长亲自颁发。获得它对苏联学生来讲可以说是梦寐以求,能有资格在胸前挂上这种奖章的毕业生,不仅可以比普通学生的军衔高上一级,而且能优先选择自己满意的工作,并带双份工资享受三个月的休假。

中国人会读书,又一次表现得确凿无疑,板上钉钉——

至孙家栋毕业的1958年,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历史上,获得此奖的毕业生有五位,其中四位是中国留学生,孙家栋名列其中。

1958年9月,孙家栋等二十四名高材生从苏联学成回国。他们原都是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亲自决定送出去的,看到他们回来,好像老农见了满仓里堆着的新谷,心里自然喜滋滋。刘亚楼把他们这批有着洋学历的年轻人视为做大做强中国空军的骨干力量。

让刘亚楼上将没有料到的是,盯住他们的还有一个人,而且,此人还是一位元帅。

历史往往充满着戏剧性,一幕戏在1958年里重演了,不过角色颠倒了个个——

约在魏晋时期,中国人就发明了火药。公元十至十三世纪,北宋、南宋与北方草原上的夙敌打得不可开交,火药终于被用于战争,其配方和工艺不断改进,变成了既能喷射燃烧,又有一定爆炸作用的武器。

在南宋末期,军中已流行一种叫“起火”或“流星”的火药武器,就是在火药筒上捆一根细竹,又在前端插一枚金属箭头,尾端装上箭羽,这便有了利用喷气推进火箭的意思。

明代是中国古代火箭的全盛时期,火箭武器种类繁多。有记载的便有震天雷、神火飞鸦、飞空砂筒、火龙出水等。如神火飞鸦,是利用四支“起火”的推力升空,飞行几百米,将落地时,“鸦”身内的火药点燃爆炸,用以焚烧敌营。

到了清朝,火箭在技术上肯定又有改进。大约在1758年,康熙皇帝觉得火箭足以扬我大清威猛,是个绝对能让洋人称羡、更让他们服帖的好家伙。在当年送给俄国沙皇的一大堆礼品中,就有两箱火箭。

两百年后,苏联回赠中国两枚“现代火箭”,这是两枚P—2近程导弹。

由此看来,老大哥从来没有和小老弟掏心窝的时候。

前面已经交代,在科罗廖夫的主持下,当时的苏联,已经有近、中、远程系列的种种类型导弹。中程的P—5型导弹,能打三千公里,由苏联可打到英伦三岛;P—7型的洲际导弹,能一气飞七千公里,可打到美国本土。这P—2型的却是近程的,很大可能半径只有几百公里。

比起康熙皇帝当年送出的不过飞几百米就得栽下来的两箱火箭,这礼当然算份厚礼,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不是送礼,而是老大哥给小老弟送药,一种让总想着要在全球反帝反修的伟业中坐大的毛泽东心里添堵的药……

中国的导弹事业,正是从仿制苏联的这两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P—2开始起步的。

授命要奋发图强抓好此事的是聂荣臻。

元帅想把这二十四个年轻人统统收进自己麾下。刘上将一面坚决服从,一面用哀兵之术,苦苦恳求聂帅,至少给空军留下三分之一,也就是八名。总不能捂了六年的绩优股,到最后血本无归?

聂帅答应了,可在这八人中,没有刘司令最欣赏的孙家栋。

从此,孙家栋的一生,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58年的欧阳自远,还不认识1958年的孙家栋。就是在整个六t十年代,各人都在忙着各人的事情。

彼此都不会想到,近半个世纪后,出生于一南一北的两个人,会因月球而走到一起。

同类推荐
  • 雅典人泰门

    雅典人泰门

    《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大约写于1607—1608年。雅典富有的贵族泰门慷慨好施,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些阿谀奉承的“朋友”,无论穷人还是达官贵族都愿意成为他的随从和食客,以骗取他的钱财。泰门很快家产荡尽,负债累累。那些受惠于他的“朋友们”马上与他断绝了来往,债主们却无情地逼他还债。泰门发现同胞们的忘恩负义和贪婪后,变成了一个愤世者。他宣布再举行一次宴会,请来了过去的常客和社会名流。这些人误以为泰门原来是装穷来考验他们的忠诚,蜂拥而至,虚情假意地向泰门表白自己。泰门揭开盖子,把盘子里的热水泼在客人的脸上和身上,把他们痛骂了一顿。从此,泰门离开了他再也不能忍受的城市,躲进荒凉的洞穴,以树根充饥,过起野兽般的生活。有一天他在挖树根时发现了一堆金子,他把金子发给过路的穷人、妓女和窃贼。在他看来,虚伪的“朋友”比窃贼更坏,他恶毒地诅咒人类和黄金,最后在绝望中孤独地死去。
  • 北方的金合欢

    北方的金合欢

    我和拉乌尔·阿斯兰诺维奇·坎巴是于狩猎途中结识的。在塔梅什村外,一片四处生长着树莓丛、刺马甲子和金刚刺灌木的广阔海边旷地上,人们在猎鹌鹑。从远处传来稀稀拉拉的沉闷枪声,猎犬的吠叫声,能瞧见犬只在草丛中绕来绕去,以及跟在狗身后朝被击中的猎物奔去的猎人的身影。而就在此时,在这阵热情高涨的狩猎大战中,我看见了一位身形高大魁梧的落后者,懒散地沿着小径在踱步,枪被横过来扛在肩上,而两只大手好似一对象鼻,在步枪两侧垂挂下来。这是一位明显经受不住狩猎狂热的人。他似乎也注意到了我这么一位猎人。
  • 尼采诗选(孙更俊译丛)

    尼采诗选(孙更俊译丛)

    德国思想家尼采(1844-1900)不仅通过他的哲学思想,也通过他的诗作本身影响德国当时和后来的诗人。他那具有新的韵律的诗歌,使他成为德国新诗歌的开拓者之一,并被认为是德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诗富于音乐的谐和,充满自我深省的激情,形象丰富,格调不凡,并有象征、讽刺、反论等表现的特色。
  •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朝崇祯年间和清朝顺冶年间,合称为“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重要的因革时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进行了整体研究,考察了作家的生存状况和创作心态,考察了时代、地域、作家、作品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各种体裁各个时代文学创作与发展规律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杨周翰作品集:攻玉集·镜子和七巧板·The Mirror and the Jigsaw

    杨周翰作品集:攻玉集·镜子和七巧板·The Mirror and the Jigsaw

    《攻玉集》和《镜子和七巧板》:中国当代比较文学、英国文学和莎士比亚研究的奠基之作,是比较文学家杨周翰有关比较文学研究的毕生研究经验的结集。The Mirror and the Jigsaw:杨周翰未刊英文论文集,共10篇文章,由杨先生家人搜集整理,学术价值重大。共10篇文章,由杨先生家人搜集整理,学术价值重大。研究外国文学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别人的经验,繁荣本国的文艺,帮助读者理解、评价作家和作品,开阔视野,也就是洋为中用。《攻玉集》收集的十二篇文章都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写的,因此取名为《攻玉集》。内容涉及如何提高外国文学史的编写质量、如何评价莎士比亚等方面。《镜子和七巧板》收集的十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主要是讨论比较文学。
热门推荐
  • 初恋证据

    初恋证据

    文章讲述了:初恋,别让我恨你,我的女孩和100首情诗,忧伤恋曲,后来等章节内容。
  • 云山剑影

    云山剑影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东方故事,同时也写给坚持爱情的你们。
  • 诸天最强老尸

    诸天最强老尸

    齐小圣捡到万界轮回系统,被系统忽悠变成僵尸。僵尸好啊,长生种,缺点就是要吸血。没关系,绑定系统,吸血能变强,能进化。ps:道路千万条,进化第一条,进化不规范,小圣两行泪。再ps:可能要去的世界《流浪地球》、《狂暴巨兽》、《侏罗纪世界》、《环太平洋》、《白蛇缘起》、《漫威宇宙》等等。再再ps:异兽流,主角不当人。
  • 大唐通天录

    大唐通天录

    1万年前,逍遥剑皇渡劫之时遭死对头暗算命陨于天劫之下。1万年后,逍遥剑皇重生于一名少年身上。重活一世的他。以剑证道到碾压无数天骄。心之所向,剑之所指。
  • 地下情侣

    地下情侣

    “一枝棉”揭了省府缉拿共匪悬赏告示的消息传到县城,清乡总办刘福和副总办朱维正,惊得嘴巴张成一个“O”型。刘福命令朱维正:“自今日起,全县戒严,挖地三尺,一捉匪首杨群,二抓侠女‘一枝棉’!”“对!”朱维正随声附和。“咱俩齐心协力,南北夹击!叫他两个插翅难逃!”“好!”三天以后,刘福和朱维正的自治军、清乡团,把方圆几百里的田南县围了个水泄不通。
  • 强占腹黑总裁

    强占腹黑总裁

    长不过执念,短不过善变——题记她是被捧在手心的局长千金,十六岁那年,被一个叫夏梓修的男人甩了,她发誓要把他从脑子里挖的干干净净!再见,她是市中心警察局的半吊子警花,他是黑了A市半边天的“赤门”老大。“听说你把我忘了?”他揽住她,语气意味阑珊。“恩,渣都不剩。”“忘得好。”他鼓起掌,悠悠道,“那之前大厦抢劫的,放火烧停车场的,夜店贩毒的……”“你有线索?”“诶,可惜你把我忘了……”“大哥,纯粹玩笑啊您别较真。”可他确实较了真,用实际行动让她回忆起过往的种种种种,怎么激情怎么来!“以后,这是你们大嫂,吃不能比美国总统差,穿不能逊色于英国女王,有事没事还要抓几个流氓地痞,小盗毛.贼让你们大嫂提高点业绩。”他把她宠上了天,好似他们之间没有十年的空白。待他被拉出水面,独自面对几辆警车,她还是不得已用枪指他:“你倒卖军火,走私贩毒,杀人放火,十恶不——”“那你还要不要和我在一起?”“……要。”他轻笑:“那就来我身边,从现在起,一人不让我们在一起,我就黑一人,十人不让,我就黑一群,所有人都不让,我就黑了全世界!”
  • 春风石李

    春风石李

    他与她在高中认识经过同学撮合起哄在一起他对她百般呵护万般忍耐细心至极本以为会幸福一生却没想到一切都是一个骗局他说“我当时说我喝醉是骗你的”分手不到一个星期,他和别的女生在一起了她第一次放下自己的尊严,去求他回来可他说他已经喜欢上了她她,放了狠话,说再也不会回来了但却瞒着所有人继续爱他兜兜转转,结局到底是如何?后来的我们,可还是当初我们期盼的那样
  • 埃及通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埃及通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希腊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与托勒密王朝的初建、托勒密王朝的政治与对外关系、托勒密王朝的经济与社会、托勒密王朝时期的思想与文化、罗马统治下的埃及、作为“私人领地”的行省统治、基督教在埃及的传播等。是一部完整的埃及兴衰史。
  • 末世之星际指挥官

    末世之星际指挥官

    末日降临,幻想和现实的边界逐渐模糊,丧尸多如狗,异型遍地走。异能魔法各种牛,但是都玩不过我的科技流!且看末日宅男搅动风云,展开纯爱恋曲。“什么?暴君丧尸很厉害?我给你三分钟,能刮伤我的动力装甲算我输!”“什么?变异哥斯拉要毁灭城市了?看我雷神机甲不开火力系统与之肉搏!”“什么?百万变异体倾巢而出?人类要亡了?休伯利安星际战列舰准备跃迁!”
  • 大学·中庸·孝经

    大学·中庸·孝经

    《大学》、《中庸》原属《礼记》篇目,及宋,二程力推儒学,尤举《大学》、《中庸》等篇,至朱熹,始将《大学》、《中庸》从《礼记》剥离,与《论语》、《孟子》并列,合称“四书”,并为之专门做注解。自此,《大学》、《中庸》独立于《礼记》之外。尤其悬为功令之后,成为儒家修己晋身、传道授业的基本书籍,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