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4900000013

第13章 从汴京到赵家堡(4)

据最新发现的一部名为《裔孙方位修造本房自己私谱》的蔡氏族谱记载,南宋小朝廷逃经厦门时,“舟泊海沧”,准备抽调屿头村民为他们下海驾船,奔赴广东。因“居民不从,一夕大兵尽屠之。故屿头诸宗居者迁者,仅存一二人可祀。”一个朝不保夕的临时小朝廷,面对自己的百姓,稍有不从,竟丧心病狂地屠杀全村,只一二人幸免。以致后世无人祭祖,八十多年后编写族谱时,连本房祖先的姓名也无法知晓,只好笼而统之地写上“屿头翁”三字。

这样的一个逃亡小朝廷,我们实难发现其复兴的动力与存续的理由!

赵昰一行一路逃向南海,由潮州、惠州、浅湾而达广州。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四月,年仅十一岁的宋端宗赵昰在广州湾受惊吓病死,陆秀夫等人拥立八岁的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行营迁至新会厓山,据险以守。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军大将张弘范大举进攻厓山。此时的南宋流亡小朝廷尚有战船一千余艘,军民近二十万,他们决定拼尽全力,背水一战,绝处求生。然而,命运之神已完全抛弃了存世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厓山之战以南宋近十万军民纷纷跳海、慷慨赴死而悲惨结束。

一息悠悠的南宋流亡小朝廷,以陆秀夫怀抱八岁的末帝赵昺投海同归于尽而告彻底落幕。

厓山之战的结束,也标志着蒙古元人南侵中国的统一之战的最终结束。

古老的汉族,第一次整体尝到了异族统治的切肤之痛。

武备过于疲弱,宋朝自立世之日起,就如一个拉着“风箱”的哮喘病人般活得令人揪心,既不忍听闻,也不忍目视,更不忍回顾。

由于军人地位低下,许多将士弃武习文,褒衣阔袖,效仿举子。“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语便出自宋朝。军人多是脸上刺字、发配充军的犯人,宋代士兵,成为无赖、泼皮、罪犯的代名词。宋军以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先导,最早使用热兵器大炮,指南针也用于布阵作战,但无人习武,庸才充斥,将士离心,哪怕武器装备再先进,也是白搭,除了溃败逃亡外,实难指望这样的军队夺取辉煌的胜利。因此之故,“金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之类的顺口溜成为当时的流行语,一点也不足怪。

翻遍三百多年的宋朝历史,无论北宋还是南宋,我以为最为缺少的就是男儿血性。在一种透入骨髓的奢靡柔弱与变态谋略的阴影笼罩下,两宋丧气得简直令人不忍正视。不敢与敌军叫板硬拼,总是一味地奴颜卑膝、委屈求和,以致逢战必败,东丢一城,西割一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道德悖反,价值错位,尊严全无。以黄袍加身为开端的阴柔谋略,自始至终伴随宋朝之始终,即以对外关系而言,先与金人联手灭辽,反而引来金人的变本加厉,本想分得一杯残羹,结果丢了半壁江山,连皇帝也被金人掳去,落得个千年笑柄;于是又与元人联合,借他人之手雪靖康之耻。金国在南北夹击中倾覆灭亡,南宋这回胃口更大,马上违约出兵抢占汴梁、洛阳。不意历史轮回上演,所占之地不仅被蒙古夺回,更引来元人的垂涎南侵,临安沦陷,国祚不保,大宋江山整体易色。军事的柔弱与失败,导致宋朝的中央地位严重丧失,辽、西夏、大理、金、蒙古等几个政权同时并立,长期对峙。中华帝国的版图,由盛唐时期的约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缩减到北宋全盛时期的约二百八十万平方公里,不及盛唐四分之一。与北宋同时的辽,面积竟有四百万平方公里。而南宋又较北宋更为萎缩,整个疆域只有半壁河山(相当于北宋一半多一点),已沦落为一个地方小朝廷了。

赵匡胤靠黄袍加身夺得宋朝江山,对武将的猜忌与防范达到了矫枉过正的地步。他提倡武将读书:“朕欲武臣读书,以通治道。”并对后人立下“家法”一定要厚待读书人,除非大逆不道,否则不得诛杀。于是,整个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文人与读书受到特别重视,两宋文化,的确算得上星空灿烂。陈寅恪道:“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此言实不虚也。宋代词赋,与唐诗、元曲比肩鼎立,一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三大高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不知滋润了多少干涸心田,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宋朝不少皇帝喜好书法,如宋太宗擅长草书,宋真宗留下了“岳麓书院”匾额等“墨宝”,宋仁宗独创“飞白体”,宋徽宗更是以“瘦金体”闻名于世……在他们的影响下,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的宋朝书法艺术独领风骚数百年;宋朝的绘画、杂技、戏曲、音乐、建筑等盛极一时;中国现存超过世界任何其他国家的十五万部古籍,其最早、最大的编纂者便源自宋朝君臣。科技之花与文化奇葩媲美斗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就有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三项出于宋朝。

然而,宋代的科技、经济、文化所呈现的,却是一抹无法辉映整个天空的畸形辉煌。缺少血性与进取的军队,哪怕利用再发达的科技,使用再先进的武器,也只能是豺狼猛虎的口中之食;没有武备作支撑的经济,哪怕再繁荣,也只能为异族掠夺与战争赔款带来丰盈的储备;没有勇猛阳刚贯注其间的文化,无论多么灿烂,也只能是异族铁蹄蹂躏下的一曲柔靡挽歌……

厓山之战结束,陆秀夫怀抱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张世杰冲出重围招集余部继续逃亡海上,突遭狂风暴雨,船覆人亡,南宋残剩的最后一支武装力量沉入海底。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宋朝的事儿还未彻底完结与了断。

厓山之战突围而出的南宋残部,除张世杰外,还有一位赵氏的正宗血脉——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第十世孙、福州闽冲郡王赵若和。他在侍臣黄材、许达甫等人护卫下,夺得十六艘船只“窜港而出,谋往福州,再举图复”。不料途经厦门海域时,遭遇飓风侵袭,仅四艘船只幸免于难,折往漳浦东面的太武山旁,登岸暂住。为避元人搜捕追杀,赵若和改姓黄(“黄”与“皇”同音),迁至佛潭积美栖身。这里地处海滨,常有海盗骚扰。一次侵袭中,赵若和险遭不测,不得不另寻安身之所。经过一番勘查探访,后来选中远离集镇、山环水绕的湖西硕高地,在此建造房舍,隐身而居。

没想到这一住就是七百多年,隐名改姓的赵氏后人因元朝瓦解于明洪武年间恢复本来面目,先祖逃难幸存的经历不仅“公之于众”,更经民间加工成为当地众口相传的神奇传说。随着人丁的繁衍兴旺,经过赵若和第十世孙赵范、第十一世孙赵义的两次重修扩建,当地耸起了一座仿宋建筑群落——赵家堡。当赵家堡于2001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更是闻名遐迩、广为人知。

挽歌袅袅,回荡不息,余音不绝,直至今日。大宋王朝,可真是一曲令人伤感、引人缅怀、穿越时空的千古绝唱呵!

2008年的一个秋日,我孤身一人专程赶到赵家堡,不为别的,就为大宋王朝那畸型辉煌的最后一抹余晖,为赵氏家族那悠悠飘荡、绵绵不绝、不肯消散的一缕魂魄,为心中难以隐去的一丝惆怅……

赵家堡所处的硕高山麓,位于漳浦县的湖西少数民族畲族乡,离漳州市区九十公里,漳浦县城三十多公里,可以想见当年之偏远闭塞。

赵家堡初建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也即赵若和逃难定居之时。当时规模较小,房舍简陋,今日所见,实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至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以及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的两次重修扩建。建造者赵范、赵义父子虽出生于明朝,并先后考中进士,过上了优裕安宁的生活,国破家碎、先祖逃亡的悲伤往事早已随风而逝逐渐淡化,然而,大宋王朝除了侮辱与南逃,更多的则是环绕其上的耀眼荣光。不断南迁的赵氏后人不得不面对一个无可否认的铁的事实——那就是根本不可能收复失地打回汴梁,因此,定居于此的最后一丝余脉,除了隐名改姓、小心躲藏外,根本就没有过半点反抗的举动,哪怕这一念头也似乎不曾有过。可他们内心深处,仍不满现状、意存高远、重温旧梦。于是,赵范、赵义父子在扩建赵家堡时,便将一脉相承的王族情结刻意体现在整个建筑群落之中,因此,赵家堡不论单体建筑,还是整体布局,全都模仿北宋故都汴京风貌。

因此,当我一脚跨进赵家堡,眼中所见,几乎就是北宋汴京的一幅微缩景观。是的,只能是翻版的浓缩景观,其规模气势,远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宋朝由北而南的迁移史,就是一部逃亡史与衰落史。杭州仿汴梁建造,虽一时繁华,但其气度、浮泛、脆弱,实难与汴京相匹配。而带着“回光返照”意味的赵家堡,只不过是王子王孙们心中的一种安慰与凭吊罢了。当然,他们也认识到南迁的屈辱,再也不能继续南向逃逸了,赵范、赵义父子所能做的,也仅止于赵家堡而已。于是,他们封死南门,让工匠将北面的城墙向外扩展五丈,改北门为正门,还建了一座瓮城。从此,赵家堡原北城墙基成了一条横跨荷花池的长堤,而堵死的南门则荒草萋萋、杂树丛生。

说到北门、南门,不得不提及赵家堡外围那道高六米,宽四点三米,长一千零八十二米的高大城墙。明中叶后,倭寇常常侵扰漳浦沿海乡村集镇,赵家堡也多次遭袭。想当年,北宋汴梁、南宋临安受北来的金人、蒙古族入侵,隐居赵家堡则遭东来的倭寇袭击。赵氏家族,似乎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所幸的是,赵家堡不是汴京与临安,倭寇的多次入侵都被赵氏后人组织的乡勇击退。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明崇祯初年,近千名倭寇围攻赵家堡,守城居民通过一条秘密通往堡外的地道运送弹药粮草,顽强坚守一月有余。后在官兵的配合下大获全胜,斩杀倭寇数百名,剩下的几十名倭寇仓皇逃往海上,从此再也不敢来犯。这道下为条石、上为夯土的坚固城墙,在御敌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居功甚伟。

作为一座聚族而居的防御城堡,赵家堡对外可以抵抗敌寇入侵,内里则具备家族的生存与发展功能。

据传赵义为完成父亲赵范嘱托,以“修建城堡,抵御倭寇,造福一方”为由,专门考察了北宋都城汴梁及南宋都城临安的建筑布局。因此,重建、扩建的赵家堡,大有“依葫芦画瓢”的意味:比如赵家堡的外城、内城、完璧楼便仿照汴京的外城、内城、大内三重;鱼池、荷花池则为汴京潘家湖、杨家湖的缩影;汴派桥不仅名称与汴京的汴梁桥相近,其圆拱平板的石桥形状更是模仿得惟妙惟肖;一些特殊建筑如聚佛宝塔不仅克隆汴京铁塔,并按原建筑的一定比例设计建造;其他如城垣、府第、小院、佛庙、戏台等,不仅模仿汴京的相应建筑,其命名也赋予特定含义,如高耸的完璧楼,便取自典故“完璧归赵”,其寓意不言自明;又“南门”、“汴派桥”等,也隐含着一定的喻义……几百年来,这些特殊建筑的典故、隐义经当地民众不断演绎,并与赵氏家族南迁逃亡的历史、赵若和及其后代开创基业的艰辛、湖西畲乡的奇闻、周围秀丽风景的传说等交织在一起,朝廷与民间、真实与虚构、风俗与民情融为一体,雅俗共赏,颇具文化内涵。

堡内有棵高大的老榕树,浓荫遮蔽,在树下纳凉,据说可祛瘴除病。《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古都,到处都是枝叶稀疏的杨柳,可没有榕树这一福建常见且被闽人视为神树的树种。赵家堡人将这株榕树视为村宝,据说原来还刻有一块“树在村在”的匾额。辗转南迁,赵氏后裔的语言变了,习惯变了,每到一地,不得不随乡入俗,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相互融汇。他们永远不变的,是对先祖辉煌帝业的追思,对优良传统的坚守,对复国不得的无奈……

在堡内的建筑群间穿行,我见到了一位坐于木靠椅中且年愈七旬的老人,交谈中,得知他是赵若和的直系后裔。也许是遗传,也许是千百年来的熏陶感染,这位赵姓老人的举止谈吐,与普通农村老人相比,显然多了一份优雅、安详与自信。

突然想到,大宋皇朝自赵匡胤开国以来,皇位几经辗转移位,后来便有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赵匡胤兄弟五人,老大、老五早夭,除老二赵匡胤外,还有老三赵光义,同父异母的老四赵光美。赵匡胤死,兄终弟及,赵光义登上王位,为保证太宗一系的统治地位,赵光义拿宗室开刀,逼杀赵光美、赵德昭、赵德芳。老大赵匡胤、老四赵光美两房支系的后代,大多沦为平民。赵构南渡,受惊吓患上阳痿没有生育,唯一的儿子早逝,不得不将皇位还给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是为孝宗。后经光宗,传到宁宗时,又没有儿子可传了,不得已仍在宗室中挑选皇位继承人。当朝宰相史弥远根本就不想找一位真正的宗室子弟,在他一手遮天的操纵下,登上皇位的理宗与宋氏宗族并无半点血缘关系。好在天怜赵家,理宗死后也没有儿子,只好又在宗室子弟中选择,赵氏的皇位血统这才得以复归。挑来选去,老四赵光美的十世孙赵若和中了“头彩”,被选入宫中。遗憾的是,从未出过皇帝的赵光美一系仍是无缘帝位,最终继位的却是另一位宗亲赵基,仍属太祖一系,是为度宗。赵若和的皇位没了着落,自然不能继续留在宫中,他被封为闽冲郡王,迁往封地福州。临安沦陷,赵若和追随新立的小皇帝赵昰、赵昺不断南逃,直至这个小朝廷在厓山覆没。

中华古国每一次改朝换代,伴随着的往往是数不胜数的残忍杀戮,在血雨腥风的笼罩下,先朝皇族首当其冲。老四赵光美及其后裔虽然从未有人登上皇位,可属于平民、草根阶层的这一系生命力却最为旺盛,传续时间最为长久。

由此,不禁想到了离赵家堡不远的诒安堡,堡内所居,乃赵若和侍臣黄材后裔。当初定居时并无城堡,作为侍臣,黄材所建房舍,肯定比赵若和家族简陋。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官至太常侍卿正一品的黄材十四代孙黄性震有了资本,才建造了传至今日的诒安堡。城墙全用条石砌成,虽稍显破旧,但比赵家堡显得更为高大、厚实、坚固,它长一千二百多米,高六点七米,上面筑有宽三点三米的跑马道。堡内现有九十五座石砌民居,全部坐北朝南,红砖红瓦,飞檐翘角,清一色的闽南民间古厝。石板铺就的八条巷道穿插其间,布局井然,显得有条不紊。赵家堡虽也住着一百多位赵氏后人,而诒安堡则显得更具人气,其平民风格不仅亲近随和,且更具生命活力。

从古至今,人类经由神话时代、英雄时代,逐渐向平民时代过渡,大宋王朝的远逝与残梦,似乎也在见证着这一历史变迁。只有昔日匍伏在地、惶恐不已的广大民众日渐站立、挺直腰身,才能可能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平民时代,建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民主社会。

同类推荐
  • 江山我来坐

    江山我来坐

    梁煜魂穿到了一个平行时空类似于“南宋”的景国,而且还是末年,附身在同样名叫“梁煜”的少年书生身上,他又该当如何审视自己、审视未来……
  • 明鹿鼎记

    明鹿鼎记

    天启四年,木匠皇帝只剩下三年寿命,崇祯眼下还只是信王。天启四年,他还在山海卫种田打猎,为他的科举路攒着路费。天启四年,他遥望顺天府,仿佛看到了那里的灯红酒醉,夜夜笙歌。我这一生,不信命运,不畏生死,只求轰轰烈烈,快意逍遥。
  • 大唐第一败家子

    大唐第一败家子

    (烟雨建了个书友群,群号:181680362)穿越大唐,成为最不受太宗待见的皇子李愔。他挥金如土,让武媚娘当霸道女总裁。被封蜀王,他将蜀地打造成人间仙境!沙滩、温泉、游乐场,各类小吃,好吃到爆。划地而治,拥兵自固,贞观之盛,由蜀开始!(烟雨新书《大唐一刀999级》已经发布,喜欢的朋友可以前往围观,本书精品,无断更纪录,坑品保证,放心入坑)
  • 小土匪的崛起

    小土匪的崛起

    春天播撒种子,秋天收获果实,这是一年四季的轮转。在另一个时空,前辈已是将共和主义的种子播撒下,就等着后来人前来施肥催发,而身为后来人的小土匪秦山又该如何在这古代时空里建立新世界,新秩序呢?是沿着前辈未尽的路走,还是开拓出一条新的路途?秦山自有自己的选择。
  • 动荡与变革:近代前编(1840—1919)

    动荡与变革:近代前编(1840—1919)

    在“近代前编(1840—1919)”中,突出地体现了一个“新”字。学术研究的意义在于创新,鉴别一部学术著作价值高低的标准,同样要看它是否具有新意。如果用这种观点来看,白寿彝先生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是充满新意的,无论在内容、风格等方面都体现了“新”的特征。首先是体现出了“通”,基本的要求是做到了“通”。白先生在谈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说:“中国有关的文献资料、研究状况等近代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置身近代洪炉接受考验的历史,是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都遭到失败时期的历史,而从总相上看又是阻碍西方帝国主义东侵的历史。”由此可见,白先生是打破了以往著述的常规,把近代中国的各个方面融通起来考虑的。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亡灵的黑暗旅途

    亡灵的黑暗旅途

    作为“黑暗的走狗”,吉维塔行走在黑暗世界里。他曾被这个世界抛弃,没有人了解他的过去。直到某一日,黑暗又一次笼罩了这片大地。
  • 1岁方案

    1岁方案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按照1岁小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发育、喂养、护理、培养、健康、检查就医、预防接种和用药医疗等方面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注意的问题编写而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随身空间:重生小夫妻

    随身空间:重生小夫妻

    上辈子,她和他皆是孤儿,艰难修成正果,不想一朝穿越。这辈子,她成了乡下小农女,他却是世家贵公子,相隔千里之遥。幸得老天爷庇护,随身农场妙用多多。属于俩人的农场,塑造完美农家生活。
  • 洪荒世界的蜘蛛大佬

    洪荒世界的蜘蛛大佬

    这是一只蜘蛛的神话故事。虽然我在洪荒是弟弟,但是我在别的世界可以抖的很霸道。qq群:853407739
  • 全球次元末日

    全球次元末日

    公元2150年,次元裂缝打开,妖魔鬼怪降临,全球次元末日开启。末日历第29年,丹元境强者苏洛同异种饕餮血魔同归于尽。获得饕餮血魔元核的他重生末日爆发前半年,并意外来到异世界——一乙大陆。苏洛利用次元乱流,穿梭于两个世界之间,斩妖除魔,快意恩仇,睥睨天下。异界修炼,地球封神!看我一剑成圣,还天地朗朗乾坤!
  •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对于“风水”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对于中国人来说,好的居住环境是一个家庭能够长久兴旺的根本基础。从上古时期的原始人选择山顶石穴为宅,到后来通过罗盘定位寻找最吉利的房屋坐向,风水学从单纯的地理环境选择发展成为一门结合天文地理知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学科,其内涵和意义都极为复杂多变。风水,顾名思义就是“风”和“水”,这两种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事物带动着万物的生长,风好水好的地方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一些隐晦荒凉的地方就少有人迹。
  • 侯门贵女:王爷请让道

    侯门贵女:王爷请让道

    穿越成寄养乡下的阮家三小姐,想做苏玛丽失败了,想做白莲花也没成,还是披着羊皮的狼合适自己。草包妹妹,莲花姐姐这些都是小事。可是碰到古代版总裁怎么破?都说总裁有三宝:面瘫、邪魅。活好,这个碍事的王爷样样也不缺。某王爷:“你,嫁给我。”某穿越女凌乱了,总裁不是都爱小白花吗?她可是女汉子一枚……
  • 逆天废柴不好惹

    逆天废柴不好惹

    她是个孤儿,被杀手界的长老收养。在杀手界称霸的她被最亲密的人背叛,本想与他们同归于尽。但阴差阳错地穿越至灵朝成为和她有着相同名字的凌家的亲嫡女:凌家三小姐。可是这具身体的原主在凌家并不受宠,6岁时到修灵坛测灵力,灵力珠发出一股白色的光,自从那以后原主被修灵大陆的人们称为〝废物〞。穿越后的她非常喜欢这个大陆,因为这里以强者为尊。而冷酷的夜王喜欢上了性格刚烈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