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4900000030

第30章 西塞山下龙舟会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提起西塞山,人们自然会想到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这首《渔父》词,眼前不知不觉浮现出如下优美动人的画面:飞翔的白鹭衔来了美丽的春天,盛开的桃花将它烘托得更加鲜艳灿烂,沉寂了一冬的鱼儿舒展身躯一抖漫长的寒梦,在一片热烈与喧闹的流水中,相互嬉戏着追逐飘落的残红。静坐在水边的钓人,置身这生机盎然的春天,感受温暖的“斜风”拂面,遥看飘洒的“细雨”润物,欣赏朦胧的诗情画意,面对一条条鳞光闪烁的鳜鱼,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留连忘返。

西塞山位于湖北省黄石市东郊,长江中游南岸,它不仅千百年来美丽如斯,还从古至今、一代一代地流传着一项颇具文化意蕴的民俗活动——放龙舟。

以龙舟为载体的民俗活动大多在农历初五端午节这天举行,造龙舟以竞渡,纪念两千多年前自沉汨罗江的伟大诗人屈原。龙舟竞渡在荆楚大地尤为盛行,屈原故里秭归县及湖北宜昌市还成立了龙舟协会。

而西塞山的龙舟会却显得相当独特,活动日期不在农历五月初五,而是集中在五月十五日至十八日这四天。扎制的龙舟也不用于竞渡,而是“放”入长江,顺其自然地让它漂流远去。

就西塞山的文化地理位置而言,属吴头楚尾。楚国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不断碰撞交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风民俗。

放龙舟活动主要由西塞山脚下的道士袱村操办。

道士袱村,在行政上隶属于黄石市西塞山区。而在古代,却称为道士袱镇,历代皇朝都在这里设置官府粮仓,如今的黄石市区也在其管辖范围之内。道士袱镇曾是全国有名的盐仓集中之地,镇内街道纵横,店铺毗连,十分繁华。明清之际,道士袱镇进入鼎盛时期,全镇居民七十多户,具有七仓(盐仓)、八典(典当铺)、九庙(寺庙)、一观(道教宫观)。

道士袱镇的繁荣得之于重要的军事战略地理位置,西塞山像一把楔入长江的利斧,拦遏江流:山被水冲,水被山阻,山水相激,蔚为壮观,正所谓“势从千里奔,直入中流断”。这里江面狭窄,山势突兀,崖陡水汇,易守难攻,是长江中游、东南诸省的咽喉与门户所在。无论顺流东下金陵、扬州,还是逆流西行攻取武昌、江陵,怎么也绕不开西塞山这把坚固的“铁锁”。西塞山是宁静的,但也不时显露出金戈铁马的另一面。“鼎足纷争地,雄分虎豹关。”几乎每一次改朝换代,这里都要经历一场重大的战争。据史籍所载,从东汉末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西塞山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一百多次,平均每十年一次。“至今西塞山头上,犹是当年征战痕。”将西塞山称之为古战场,一点也不为过。

位于西塞山脚下的道士袱作为一处设防的军事重镇,长期的军营设置自然刺激着当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就民俗而言,最负盛名的便有正月十五灯会、谷雨节牡丹会、五月大端阳龙舟会等。然而,每当道士袱镇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与规模,这里就会爆发一次残酷的战争,造成巨大的破坏。1938年,日本侵略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惨烈的争夺战,数万日军海陆空三路大举进攻西塞山,国民党三个师的兵力在此明碉暗堡,高炮林立,重兵把守。经过五昼夜混战,双方死伤惨重,“尸体成堆,血流成河,腥臭气味,弥漫巨野”。道士袱镇沦为一片焦土与废墟,衰退为一个萧条破败的村落,至今无法恢复元气。

而当时的各种盛会,硕果仅存的也只有一年一度的龙舟会了。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西塞山的龙舟会便悄然拉开帷幕。

这一天,扎制龙舟的工匠要进入位于长江脚堤的一座名为屈原宫的道观内,开始赶制龙舟。直到农历五月十五日,历时一个多月,龙舟才制作完工。这段时间内,扎制龙舟的工匠们得呆在屈原宫进行“全封闭”式作业,外人概莫入内。其缘由,一是怕外人将不洁与秽气带入其中,冲撞、得罪龙舟神,不甚吉利;二来呢,除制作的工匠外,不论是谁,只要看了未造好的龙舟,就要倒霉不顺,弄不好还会落个家破人亡。按龙舟会的“规矩”,既不让人观看,也少有外人前来犯忌冲撞神灵。因此,工匠们在屈原宫内可不受任何外来干扰,充分施展手艺,将龙舟制作得细致精美,尽如人意。

制作而成的龙舟约七米长、两米宽、三米高,主要由龙头、龙身及龙尾三部分组成。就制作材料而言,以木头作支架,底部为紧扎的稻草,其余部分则使用翠竹剖开的篾条。西塞山龙舟既不竞渡,里面也不载人,舱内分为三层,全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龙舟前站着篾骨纸扎的水神扬泗将军,船尾是击鼓者;龙舟内有篾扎的菩萨,泥塑的兵将、船工等几十个栩栩如生的人像,人像周围摆放泥塑的鸡鸭、老虎、马匹等动物,舟内还放入各种供品、衣服、绣花鞋等物;龙舟前后的上方,置放两个纸扎的亭子,亭子上安有可以转动的风车,以测风向。

龙舟一旦完工,正式的纪念活动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从农历五月十五日开始,村人要在屈原宫前搭设戏台,从外地请来戏班,唱上四天大戏。他们一般不请专业剧团,而是闯荡江湖的民间草台班子,剧种为楚剧或汉剧,戏目以《四郎探母》、《薛丁山征西》等流传久远的传统剧目为主。

道士袱村民将这四天称之为大端午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盛情邀请外地亲友前来欢聚,隆重庆贺。无论白天黑夜,屈原宫戏台前,总是挤满了看戏的男女观众,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如痴如醉。

大端午节期间,屈原宫也对外“正式”开放了,人们围绕龙舟评头论足、认真观赏,或点燃香烛、焚烧纸钱、顶礼膜拜,更有一些虔诚的善男信女前来求子。他们一个个背转身子,将手伸入龙舟内慢慢地移动着、触摸着,去抓舱内置放的绣花鞋。如果摸到的绣花鞋是红色的,表示可求得一个儿子;如果是绿色的,则会生下一个女娃。来年应验,他们还要前来还愿,烧香跪拜,主动捐款。

谈及捐款,不得不提及龙舟会的组织形式及经费来源。

龙舟会主要由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具体操办,是一个松散性的群众组织,没有一名村干部介入其中。大家平日各干各的,一遇龙舟会,便自发地聚在一起,商量有关事宜。常年如此,业已成习。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经费问题。一次龙舟会承办下来,得花上好几万元。几万元对某些富人及企业不足挂齿,而对一个村子,对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筹办龙舟会的经费主要源于捐款,村人视自己的经济状况捐献一部分,四邻八乡的捐助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主办者将捐款人的姓名及数字记在“功德簿”上,从五元、十元、二十元到五十元、一百元、数百元不等,还用红纸张榜贴在屈原宫外,用以感召更多虔诚的民众。

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西塞山地区为何要将龙舟选在农历五月十五至十八日这四天呢?采访当地村民,根据他们的说法,原因有二:其一、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播迟缓,他们的先人得到屈原投江的消息时,已是农历五月十五了,便在这一天开始隆重的纪念活动;其二、龙舟会与春节的除旧迎新相仿佛,为的是去污除秽。夏至一般在农历五月中旬,正是万物阴阳交替的时节,龙舟会选定这一时间,也包含着迎接夏至、由阴转阳、由衰转盛之意。

时至今日,西塞山龙舟会纪念屈原的含义已越来越少。所谓的屈原宫原本是一座祠堂,龙舟内扎制的人与物,也于屈原无甚关涉。其实,这一现象不仅西塞山存在,吴越地区也是如此,他们祭祀的多为当地民众信奉的神灵。闻一多曾在《端午考》中对吴越民众于农历五月初五的纪念活动作过生动描述;“一年一度,就在今天,他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将各种食物,装在书简,或裹在树叶里,一面往水上扔,献给图腾神吃;一面也自己吃。完了,还在急鼓声中(那时候也许没有锣),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桥,在水上作竞渡的游戏,给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

所有道士袱村民都认为他们扎制、送走的龙舟是一个瘟神,因此,整个活动几乎都围绕着“送瘟神”这一主题展开。

据有关资料记载及道士袱村民历代相传,西塞山龙舟会形成之初,也像荆楚大地的其他地方一样,有过龙舟竞渡的场面。西塞山插入江中,横截而半,急流受挫,在此形成了一股特殊的回流。回流不激,横渡起来,既快且稳。故此,当地有民谣曰:“走尽天下路,道士袱好过渡。两边回水流,中间夹一流。”遥想当年无数龙舟齐发、奋勇争先的热闹场景,着实让人激奋,感慨万端。正因为横渡方便,所以不论进军江南,还是征伐江北,西塞山都是长江中游一处绝妙的渡口。而突如其来的一场场血战总是残酷地打破西塞山的恬淡与宁静,万船竞发的惨烈争夺使得道士袱镇的文明一次又一次化为灰烬。于是,幸存下来的人们,对生活少了一份乐观自信,多了一份恐惧祈祷。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龙舟在他们眼里成了战船,成了瘟疫,成了邪灵。他们惹不起,躲不过,只有祈祷禳除,以隆重的仪式将其送走送远,以求平和安宁、幸福美满,将希望、恐惧、祝福、信仰、休闲、游戏、娱乐等多重因素寄寓其中。

因此,大端午期间,道士袱村民总是请来民间享有盛名、善于捉“鬼”的道士,口中念念有词地诵经做功德,有秩序地挨家挨户挂幡贴符、念咒丢卦、屈指暗算,为他们除妖驱邪、捉“鬼”清秽、超度亡魂、净化门庭。与不近女色、吃斋敬佛的和尚不同,这些信奉道教的道士大多都是附近村民,他们娶妻生子,平日务农,与普通农民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遇到相关的活动时,才穿戴青色的道冠道袍,或手执佛尘,或手捧经卷,俨乎其然地念经作法。

农历五月十八日,西塞山龙舟会进入高潮。这一天,鄂州、蕲春、浠水、阳新、大冶等市县方圆百里的民众都要赶来观看送龙舟仪式,盛况空前,观众往往多达万名以上,屈原宫的戏台前及附近江堤全是黑压压的群众。不少人还打着洋伞,伞沿挂一条“五月端阳”的条幅。

上午九时左右,为龙舟开光,将早已准备好的一只雄鸡鸡冠割掉,鸡血洒向龙舟,然后,在道士的一片诵经声中,八名精壮汉子将龙舟抬出屈原宫,抬入村中游行。

龙舟沿村串户迤逦前行,后面跟着敲锣打鼓的响器班子。各家各户早已做好欢送龙舟的准备,他们插上艾蒿、菖蒲,在门前摆好香案,放好糕点、水果、米粑、茶水等供品,待龙舟经过时,都要燃香烛、放鞭炮、洒茶米、喝雄黄酒,去污除秽,消灾灭祸,祈求生活太平,人寿年丰。如今,道士袱村也纳入了禁鞭之列,近几年的迎送活动,除放鞭一项外,其余仪式一仍其旧。

全村游过一遍,龙舟被抬放到长江大堤上,以供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叩首祭拜。

中午十二点,龙舟移下江堤,抬至水边,但见浩浩荡荡的江面,浮着一个用以承载龙舟的木头底座。

此刻,龙舟开光时早已割掉鸡冠的那只雄鸡又被派上了用场,一名汉子将它拎在手中,右手攥住鸡头,使劲一拧,鸡头与鸡身顿时分离,汉子将点点鸡血洒入江中,祭祀江神,以庇护龙舟一路顺风。与此同时,道士的念诵及作法也达到了高潮,在一阵紧似一阵的锣鼓声及围观群众的呐喊与喝彩声中,龙舟放上底座,被一艘隆隆作响的机动船拖入江心。

农历五月中旬,雪山融化,雨水丰沛,江水早已涨满长江两岸,波涛滚滚,一个漩涡接一个漩涡地翻卷着,蔚为壮观。而龙舟并未马上放行,它被机动船拖曳着,在喧腾的江流中起伏不已。这时,早已守候在附近江面的数十艘鱼船、游轮全都赶了过来,围着龙舟焚烧纸钱,燃放鞭炮。虽然禁鞭,但只限岸上,江中则不属禁放之地,于是,渔民、水手便痛痛快快地放它个够。一时间,清脆的鞭声、炸裂的纸屑、袅绕的烟雾与焚烧的纸灰笼罩着整个龙舟。

鞭声渐渐止息,联结机动船与龙舟的缆绳被斩断,在上万观众及数十艘船只的欢送中,随着奔腾不息的江水,龙舟顺流东去。

周边地区也视龙舟为瘟神,下游民众恐其靠岸带来灾祸,每当龙舟经过之时,都要静静地观望守候,一旦发现偏离航道靠近岸边,就毫不留情地将其推入江中。时间一长,人们将此做法称为“打龙舟”,特别是下游的茅山与九江附近农村,更是将“打龙舟”视为一年一度一项有趣的活动与游戏。

一般说来,龙舟漂流两天两夜,就会抵达九江。过了九江,龙舟或被风浪打翻,或自沉江底,或被他人打捞拆毁,道士袱人就懒得去管它了。

颇有意味的是,在黄石市及其广阔的周边地区,无论长江大河,还是湖泊水库,举行龙舟活动的仅只西塞山道士袱一地。

这与西塞山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恐怕不无关联。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促进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也可致使文明之花毁于一旦。位于西塞山脚下的道士袱镇那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辐射开来,像磁铁般在周边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特别是每年都要举行的各种大型民俗活动,更是吸附着当地广大民众。经过无意识的心理积淀,久而久之,便对道士袱镇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期待与依赖。因此,哪怕繁花凋尽,集镇变为村落,那脉脉余晖,仍能吸引周边地区的广泛关注与心驰神往。

西塞山放龙舟活动到底起源、形成于何时,现已无法考证。1950年,因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曾一度中止,直到1984年,才由道士袱村的几位长者提议恢复。

同类推荐
  • 吾乃韩馥之从三国开始

    吾乃韩馥之从三国开始

    穿越成为三国世界的韩馥,刚开始拥有一级的召唤系统,但却没用来争霸天下,反而用来增长寿命。好不容易将系统升级到二级,没想到系统竟然变成一个财力加点系统,可用来提升自身实力。注:可以从第二卷开始看……
  • 史记故事

    史记故事

    《史记》是我国汉代伟大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当时人类思想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著。
  • 这个大唐有点迷

    这个大唐有点迷

    书友群:1013093303,欢迎大家加入万界大道殿堂看门人李霖穿越大唐成为一个萌娃驸马,本以为是个普通大唐世界,可接下来的一切让他更加凌乱,为了能够好好的活下去,只能开启全民修仙科幻武装之路,一路走到最后,李霖只想大吼一句,“作者我跟你说,你要让我逮到你,你看我会不会打死你!”(注:本文内容作者已经想了两年,不用担心辣眼睛什么的,如果辣到你的眼睛,不用担心,作者这里包洗包换^-^)
  • 半张羊皮纸

    半张羊皮纸

    江湖一夜雨,孤灯照扁舟。野游曾竞渡,歧路已荒芜。
  • 中国历史180讲

    中国历史180讲

    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本书以中国历史先后顺序为主线,详细介绍了近200个知识点,呈现给读者。本书脉络清晰,以朝代先后为序,选取这个时期有价值和意义的事件向读者一一叙述。本书条理清晰,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可读性,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新编入党培训教材(2016)

    新编入党培训教材(2016)

    本书根据十八大新修订的《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编写而成。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不负韶华卿梦

    不负韶华卿梦

    用百里浅卿自己的话形容自己的前一世,那就是不学无术、嚣张拨扈、鬼迷心窍。用洛未苏的话来形容百里浅卿的这一世,那就是逆天天赋、团宠生活、一路作死。这是一个重生女和穿越女一起颠覆世界,男主为弥补追杀之错而把自己赔上的故事。
  • 全职高手之站在世界荣耀的巅峰

    全职高手之站在世界荣耀的巅峰

    莫名其妙地来到了全职高手的世界。莫名其妙的得到了一个游戏系统。站在荣耀的巅峰从打造百变枪开始。主角与叶修的一场比赛一战封神。被誉为与叶修其名的斗圣。叶修: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站在荣耀的巅峰。主角:除非我当队长。叶修:单挑,谁赢谁当队长。主角:乐于奉陪。(单女主)《海贼王之想成为海贼王的剑豪》这是我的新书,喜欢看海贼王同人的小伙伴们可以支持一下!
  • 我生活之目的:英美名家论人生

    我生活之目的:英美名家论人生

    一本从“泛文化”角度精选出的充满闪光思想与智慧的作品英美名家关于人生社会的通俗读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一世繁华

    穿越一世繁华

    穿越就穿越了,人家穿越之后都是在古色古香的房间里,她竟然掉进了四王爷的马车里,砸坏了人家的马车。没办法,赔吧!诶......今生与你的相遇牵手就预订了下意识与你的相知相守......
  • 古文龙虎上经注

    古文龙虎上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最有作为皇帝演义:汉武帝刘彻

    中国最有作为皇帝演义:汉武帝刘彻

    “中国最有作为皇帝演义”系列丛书从蔡东藩先生所著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依据1935年会文堂铅印本,保留作者注释和批注)中精选出中国历史上八位大有作为的皇帝,精编成书。本套丛书历史性与文学性俱佳,“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读者既能读史,又能欣赏传奇故事,两全其美。本书为其中一本,共二十二回,讲述了少年雄主汉武帝刘彻的汉武盛世,包括早期经历、君临天下、巫蛊之祸、轮台罪己、托孤霍光等历史。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