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4900000005

第5章 昨天并未远去(5)

俄罗斯上世纪的某些情形与中国相似,也经历了一段长期的集权、愚昧而疯狂的黑暗岁月。可在饱经苦难的岁月之中,就有知识分子开始诘问、反思了。在此,我想对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稍加叙述。当作者被投入“古拉格群岛”,即劳改营(全称为劳动改造管理总局)之后,不是像咸宁“五七干校”的知识分子那样以原罪的心态不断反省自己,“改过自新”,而是很快就认识到了苏维埃体制的荒谬,开始利用一切机会,记下自己的见闻与反思。他当然知道一旦暴露,所面临的后果将是灭顶之灾,有两次就差点被管制人员所发觉。他构思创作的是一部大书——一部全方位展示苏联监狱历史与事实的作品。在长达9年的初稿写作过程中,他担心被觉察,不得不将构思、信件、材料等分散到各处隐藏,身上带着一张备忘的清单辗转各地。作者在该书《后记》中写道:“这一整本书,包括它的每一部,一次也没有同时放在同一张书桌上过!”除个人亲历所见及从劳改营带出的手札外,他还利用了227人的口述、回忆与书信,终于完成了长达157.9万字(汉译本字数)的史诗性巨著《古拉格群岛》。

30多年过去,直至今日,我们没有一部“五七干校”史,哪怕轮廓式的简史也没有,只有类似《在“五七干校”的日子》之类的汇编;同时,也没有一部人们认可的“文化大革命”史。

创作干校史、“文革”史,唯有那些亲历者,怀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切肤之感与锥心之痛,最有可能写出力度与深度。而我们见到的,哪怕描写个人亲身经历的,也少之又少。作为一个缺少忏悔意识的民族,我们不指望那些干校、“文革”的整人者们痛心疾首地写下当年的一切,可对那些足以称得上大家的作家、诗人、哲学家、编辑家、美术家、出版家,我们的确抱有一种殷切的企盼与渴望呵!而至今所能见到的,多少算得上反思性的作品,我以为只有三本,韦君宜的《思痛录》、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与巴金的《随想录》。

《随想录》被某些人称为“‘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恕我直言,这种赞誉实在有点不着边际,《随想录》中的叙述与忏悔过于浅白,既缺少深度,也缺少艺术感染力,令人难以卒读。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提出了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馆的建议。如果仅仅停留在最起码的“讲真话”层面,离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真话”与“真理”之间,其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

我以为《牛棚杂忆》的反思力度要超过《随想录》,季羡林以生动洗练的散文笔调,状写一段“文革”时期的个人经历,解剖自己的灵魂,相当真实而坦诚。却仍局限于个人,局限于某一时段,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在所有描述“文革”的著述中,我最看重韦君宜的《思痛录》。说实话,以前我对她的印象并不怎么好,主要缘于上世纪80年代初看了她给文学青年泼冷水的一篇文章。在一篇短篇小说就可引起轰动的特殊年代,人们爱好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与人生支撑又有什么不好?泼冷水让一群激情满怀的文学青年失望、伤心乃至绝望,实乃有失厚道。可当我读了《思痛录》之后,对韦君宜的印象完全变了,这是一部真正的反思性作品,叙述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黑暗岁月,不伪饰,不避讳,不隐恶,无情地剖析自己,揭露自己,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触及到了制度的缺陷。比如她在书中写道:“全错了!认敌为友,眼睛全瞎。毛病出就出在对‘组织上’的深信不疑。”“而我,实在是从这时开始,由被整者变成了整人者,我也继承了那个专以整人为正确、为‘党的利益’的恶劣做法。”“我已经失去了自己思辨的能力,只能信党的。”“盲从者怎不感到伤痛和忏悔呢?光忏悔还不够,应当认真深思造成悲剧的根源。”“天下最拙笨的民主也胜过最高明的独裁,它使我抱着最高的希望。”此外,《思痛录》还以一定的篇幅描写了作者下放向阳湖“五七干校”的生活、劳动情景。

以“文化大革命”之惨烈,以“五七干校”之折磨,以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传统,是应该涌现出大作家与大作品的。我们上面提及的这些带有回忆录形式的文艺作品,哪怕最为优秀的也罢,也只是停留在愤怒、控诉、嘲讽、谴责的层面,缺少的正是人民与时代所需要的毫不留情的尖锐批判与深刻反思,离大视野、大境界、大手笔、大作品的标准与要求相差甚远。不说与西方知识分子比较,即与古代文人屈原、苏东坡相比,也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叹。屈原遭逐后辗转漂泊,居无定所,行吟流浪,而苏东坡于1080年因“乌台诗案”贬谪,与向阳湖“五七干校”学员类似,有一固定的去所——黄州,并在那里生活了四年零两个月。到达黄州不久,苏东坡手头积蓄所存无几,不得不四处奔走求得一块荒地,亲率全家老少开荒造田,种植稻谷、小麦、蔬菜,栽上桑树、枣树、栗树、橘树、竹子、松树、茶树……他像一名普通农夫那样,过起了地地道道的农家日子。与此同时,苏东坡开始反思自己的个性,思考生命的真谛,去除骄矜浮躁之气,性情变得温暖、亲切、幽默、宽容,在空澈澄明的心境中,进入到一种成熟的哲学与宗教境界,创作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三咏赤壁的绝唱之作。从此,黄州赤壁名扬天下,尽管嘉鱼、蒲圻、武昌等地的赤壁作为古战场于史而言更加真实可信,而黄州赤壁就因为有东坡的介入,其知名度远远超乎其上。因此,黄州赤壁又有“文赤壁”、“东坡赤壁”之称。

难道下放向阳湖“五七干校”的6000多名文化干部及其家属,还赶不上900多年前的一名封建文人?

最令人扼腕的是,许多学员都怀念向阳湖,极想旧地重游,可对当地却少有实质性的回报。他们回京后出任手握大权、实权的高官者不是没有,但因为大都是文化人,不可能像某些显贵那样大笔一挥拨款多少多少万,可相互之间,竟连一个“同乡会”、“同学会”、“联谊会”、“战友会”之类的哪怕松散性的民间组织都没有,这就让人不可理喻了。是无人出面牵头,还是像一盘散沙那样难以凝聚成型?

古代文人有着典型的双重人格,既有奴化愚忠、逆来顺受以及“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洁身自好,也有振臂一呼的激情、责任与担当。而下放向阳湖“五七干校”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却是依附驯服、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独善其身有余,血性、道义与承担严重不足。我们在这里见到的似乎全是文化人的“被动”——行为被动,思想被动:被动地下放咸宁,被动地接受劳动改造,被动地局限在自我封闭的循环体系内,没有自觉主动地与当地百姓融为一体;被动地接受“洗脑”,当思想被阉割之后,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打上了原罪的“胎记”,主体意识匮乏到了严重缺席的地步。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我以为除了知识分子的自身因素外,实与每况愈下的文化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岁月是有情的。不论干校时期的知识分子表现如何,也不论后人如何看待、评价特殊的干校现象,向阳湖“五七干校”都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书写。在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五七干校”史、文化大革命史、中国知识分子史乃至世界文明史,怎么也绕不开向阳湖“五七干校”,它在史册上必将留下永恒的一页。

然而,岁月又是无情的。干校成为历史的遗迹,其实也不过30多年时间,当下的人们不是无从知晓,就是有意无意地将其遗忘,以致我不得不花费一定的篇幅理清其来龙去脉,甚至大量摘引亲历者的叙说。

这是一段我们稍微忽略,其细节、史料、事实就会沉没消失的特殊历史。

所幸,向阳湖当地的文化人以一种果敢的气魄,义不容辞地站了出来,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这批本土文化人中,最为凸显的就是李城外。

是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慧眼识珠地发现了向阳湖“五七干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国家不幸诗家幸,文化不幸咸宁幸。”在一种历史感、责任感、使命感的驱使下,他开始了十多年锲而不舍的奔走与呼号。除了抢救那些红砖平房及简陋工棚、牛棚、厨房等当年干校遗址外,资料的搜集尤其重要,搜求干校学员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物质性资料,更注重抢救、挖掘、搜集大量的珍贵史料。当年下放的文化干部,不少已进入耄耋之年,每位老者的离世,都将带走一笔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经过一番积累准备,李城外开始了属于他个人的独特的“抢救之旅”——进京遍访文化名流,请他们写回忆录、题词,并提供日记、书信、照片等资料。在1995年至1998年的三年多时间里,他采访了二百多位文化名人,搜集回忆向阳湖的文章近百万字,老照片二百多幅,书简一千多封。他采访的这些文化名人,至今已有冰心、楼适夷、臧克家、张光年、萧乾、严文井、韦君宜、刘炳森等几十位老人辞世,可见当初抢救的及时与重要。他根据百万余字的采访笔记、观察日记及录音资料,写下了一百多篇人物专访,在全国报刊发表,不少被转载。然后,他又创作、整理、编辑、出版了《向阳湖文化人采风》(上、下集)、《向阳情结——文化名人与咸宁》(上、下集)以及《咸宁文史资料·向阳湖文化专辑》等书籍。其中《向阳湖文化人采风》与《向阳情结》,则成为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反映“五七”干校生活经历的散文集和回忆录。

此外,他利用各种机会与诸多形式,不遗余力地推介向阳湖。他逢人便说向阳湖,非向阳湖文章不写,并发起成立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创办《向阳湖文化报》,建立向阳湖文化网站,发行“中国向阳湖文化名人风采”系列纪念封……正是他的积极倡导,影响、带动了一大批当地文化人,孤单的身影汇成一个庞大的群体;正是他的不懈努力,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建立中国向阳湖文化村的设想,并提到了议事日程;正是他的大力宣传与推动,向阳湖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与了解,咸宁市的这一文化品牌正如涟漪般一圈圈地向外扩散,名播海内外。李城外的名字,也与向阳湖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被誉为“向阳湖文化研究第一人”,甚至有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就叫“李向阳”。

当我翻阅《向阳湖文化人采风》、《向阳情结》以及《向阳湖文化报》,漫步向阳湖“五七干校”机关旧址,面对纪念馆中的一件件旧物时,不禁想到,如果没有李城外的“打捞”,关于当年向阳湖“五七干校”的一切,某些方面将是一片空白。他及其同仁罗勇、金戈,还有田木(著有《向阳湖畔的脚印》)等人所做的这一切,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一个初步实践与有机组成部分。如今,李城外还在进行着一项更其艰巨的工作——前往江西进贤中共中央办公厅干校、河南息县中国科学院(学部)干校和潢川团中央干校等地采访,搜集相关资料,积累准备,以创作一部全景式反映向阳湖“五七干校”历史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一大批干校学员及其家属的默默努力与贡献,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创作了单篇反思性力作《历史是公正的也是智慧的》;著名戏剧家田汉之子,《古拉格群岛》一书译者田大畏(列于两名翻译者之首并兼校对)便是当年的咸宁干校学员,我们真的应该感谢他们将这部振聋发聩的巨著及时介绍给了中国的广大读者,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苏联苏维埃集权独裁时期的专制、黑暗、愚昧与残暴;当年被称作“向阳花”的干校子女重返旧地,探望老乡,在缅怀与反思中共谋咸宁发展大计,为宣传向阳湖文化尽心尽力;特别令人感佩的是陈白尘之女陈虹在寻找父亲当年足迹的过程中,以现实观照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反思“文革”,写下了既饱蘸深情,又富尖锐剖析、认识独到与思想力度的《中国作家与“五七干校”》、《我在寻找……》等文章;还有许许多多干校学员不为名,不图利,无私地献出自己收藏的当年有关物件,以作为珍贵的历史见证……

关于“五七干校”的实质,阎纲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应该面对事实,把‘五七干校’如实地看作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整治国家干部(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军管所。文化部下放咸宁‘五七干校’是横扫文化人、文化人斯文扫地之后对中国文化的处罚与禁锢,从而使‘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化、新文学邃然倒退到大一统的官方文化和造神文学。”另一批评家、学者洁泯也认为“向阳湖的主流是它的悲剧性”,“整个干校是一场灾难”。

当人们从一段无法想象的噩梦中睁开朦胧的双眼,意识的清醒、愚昧的祛除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只有在不断反思、逐渐深化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认识,构建民主,才能与普世文明接轨,才有可能穿越历史的迷雾,走出历史的怪圈。

人类不过是一种高级动物,个人与群体不可能永远正确,一个民族不可能全是喜剧,历史的河流不可能永远通畅,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在走向未来的征途中,应从堵塞、荒谬与愚昧中吸取教训,使得相同的错误不再重犯,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当我离开向阳湖“五七干校”纪念馆时,李城外希望我在留言簿上写点什么,我的心中,当即涌出了一句话:“愚昧时代的祭奠,空前绝后的警示。”

是的,昨天并未远去,当下的现实,便是历史的延伸。向阳湖“五七干校”既是一个个案,也是一个象征,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

同类推荐
  • 乱世养猪大亨

    乱世养猪大亨

    元德二十四年,武德帝年事已高,天下平定,一片歌舞升平。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揭开了这个盛世王朝的遮羞布,孙叔齐指着朝中重臣问道:尔等的四书五经可能解救我大周于水火?不能?那还不和小爷我一块养猪?
  • 古代落榜青年的奋斗

    古代落榜青年的奋斗

    本书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文史故事类励志作品,通过对历史上(从初唐到清末)身处科举制度下的30位大名鼎鼎的落榜高才生的真实经历的挖掘,演绎出一幕幕生动精彩、奋发励志的人生逆袭故事。陈子昂、孟浩然、杜甫、张继、钱起、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罗隐……他们或大器晚成,或另辟蹊径,但都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一两次甚至几十次的挫折并不代表什么,只要有梦想,勇往直前地走下去,最坏也不过是大器晚成!本书内容丰富生动、发人深省,语言风趣、别具韵味。
  • 大唐风华路

    大唐风华路

    穿越成为李世民的私生子,然而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有个媳妇,种着几亩地,没事发明点东西,慢慢将一个烂泥村落发展起来。韩跃感觉这种日子挺好,如果没有人打搅他情愿一辈子都这样。然而男人总要长大,小人物也会慢慢变成大人物,举手投足,会当凌绝顶,岁月是一把杀猪的刀,韩跃却慢慢成了一把锋利的剑。大唐风华,谁人领舞,这是一个小人物慢慢成长为大人物的故事。有装逼,有犯浑,有发财,当然也会有妹子……***********************************************大唐风华群:707518143(另有新书《大唐第一狠人》正在连载,可往品鉴,必不失望)
  • 跌入大唐

    跌入大唐

    李制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只是见同学跌倒,拉她一把罢了,竟也会跌倒。人从小到大谁没跌倒摔过跤啊?年轻人摔倒了,爬起来便是。可谁能想得到,这一跤,竟会一跤跌进大唐去?我是李制,可不是李治!但没用。人人都把我这个李制当成大唐的太子李治!成为太子应该是好事儿啊,但谁来告诉我,我这个太子怎么这么悲催?被追杀……被围攻……被陷害……唐朝的李治应该没这些个倒霉事儿吧?这叫我可怎么活啊?
  • 神级商城兑换系统

    神级商城兑换系统

    杜尘本是一名大学生,因意外来到大唐盛世。神级商城兑换系统绑定在身,现代科技玩转大唐!他是唐朝的大文豪,写下《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旷世绝作!他是唐朝的大元帅,征伐四海、开拓边疆,武艺惊绝万古!他是工业革命的先驱者,他还是大航海时代的开辟者!他是杜尘,大唐最臭名昭著的纨绔,也是大唐最后的脊梁!
热门推荐
  • 百姓话题(1)

    百姓话题(1)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路漫漫其修远兮呀

    路漫漫其修远兮呀

    腹黑清冷电竞男神x蠢萌傲娇萝莉画师暖萌甜宠x热血电竞从小时候起就爱上的电竞和软萌少女,对陆修远来说,他的荣耀不仅仅只有冠军。还有他的小姑娘。///微博热搜头条#震惊!电竞圈神话弥神竟喜欢画师“漫漫长路”!#某人看完热搜,淡定的发了条微博:MH-弥漫:最近有谣言说我喜欢漫漫长路,我来澄清一下,这不是谣言。我喜欢我的小姑娘一辈子。@漫漫长路完蛋,一向清冷微博除了转发战队官博的男神自从谈了恋爱,微博连连刷屏。内容如下:MH-弥漫:今天老婆主动亲我了。MH-弥漫:老婆画的我,我爱老婆。MH-弥漫:我老婆好可爱,我老婆是人间珍宝。……弥粉们纷纷痛哭:弥神你还记得你的清冷人设吗!!///漫漫,我没有取悦你的天份,但我比谁都认真。——陆修远
  • 中南海里的情趣爱好

    中南海里的情趣爱好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介绍了领袖们生活中的情趣与爱好,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生活情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百里无忧凄凄凉

    百里无忧凄凄凉

    她是名门千金,父疼母爱,生活美满,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将她和众生连在一起,迫使她家破人亡,堕入深渊,不得不放弃最爱的人,甚至反目成仇,直到最后她才发现,深爱的人一直在身边,只是到最后她也没来的及说出那句“对不起,我还爱你。”就要烟消云散,重来一世,她费尽心机想要篡改不一样的结局······
  • 你是你的神
  •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闯关东(李幼斌、萨日娜、宋佳、朱亚文主演)

    闯关东(李幼斌、萨日娜、宋佳、朱亚文主演)

    豆瓣9.2分高分剧《闯关东》同名小说,该剧由李幼斌、萨日娜、宋佳、朱亚文主演。本书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力求真实还原那段悲怆、苍凉、恢弘、悲壮的民族血泪史。书中将再现当年闯关东人放排、伐木、淘金、采矿等大场面,场景横跨半个中国。而在细节上,作者延续了其擅长的在平淡人生中贯串人性关怀的思路,亲情、爱情与故土情的纠结深入人心,对国事、家事、家乡事的担当感人至深。
  • 死囚

    死囚

    西伯利亚的寒流裹卷着这座城市,凛冽的朔风发出低沉的呜鸣声。夜,在寒风里瑟瑟发抖。宋菲骑着自行车出了繁华的解放路向北一拐,进了僻静的车站街,虽然街道宽敞,路灯明亮,因为两旁没有商肆店铺,天一黑路上行人和车辆就稀少了。特别是在这样的夜里,但凡有一分奈何的人也不会顶着严寒奔波。路上偶尔驶过的三两辆自行车那是下了晚自习的高中生和像她这样没有任何理由不上晚自习的青年教师。她惊竦地看着路灯后的黑暗,光秃得只剩下几枝枯干的梧桐树后面黑黝黝的是北货场那长长的围墙。路灯的冷光被摇曳的树枝幻化出一些平时想像不出的狰狞形象来。
  • 时光荏苒月如梭

    时光荏苒月如梭

    雷霆是个极暴躁的男人,陈素从留在他身边的那一天开始,她就过上了胆战心惊的日子,但是为了报仇,她忍气吞声,抱着心中的白月光度日,直到有一天她发现白月光和暴躁丈夫竟然是同一个人,她凌乱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