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99200000001

第1章 自序 四比三的人间

现在想来,那是我所经历的一段无比美好的时光。

2011年到2014年,我在上海复旦读电影学的研究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影中度过。有一次,我看完电影后写了篇评论,发到了时光网的博客上,没想到被推荐到了首页,收到很多留言。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一阵满足,觉得自己受到关注了,找到了所谓的“存在感”。我便继续写了下去。

为了发表新片的第一手评论,我开始昼伏夜出。新片常常在晚上十二点首映,到了十一点多,我就得出发,骑着自行车,穿过寂静的校园,沿着政通路一路向东,去附近五角场的电影院。看完电影一般是凌晨一点多,有些影片比较长,会到两点,之后我再骑车原路返回。

午夜的上海,空气湿润清冷,暗淡的路灯将梧桐树冠的影子铺展在路上,像一个个旋涡。有一晚,秋风萧瑟,我正骑着车,突然感到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砸在我的背上。我大惊,猛蹬自行车,一口气冲回了学校。后来想想,那应该是梧桐叶子。

回到寝室后,我趁热打铁,把刚才看的电影的观感写出来,发到网上,然后才洗漱睡觉,这时往往就四点多了,窗外已露出晨曦。渐渐地,这样的生活变成了习惯。

那时纸媒还不像现在这么衰落,很多编辑会到网上找稿子。我的文风偏沉稳,很容易被选中发表,于是又拿了些稿费。这些钱足够我买酒买烟,让我成了名副其实的“烟酒僧”。

朋友常开玩笑说,他们看电影是为了娱乐,而我把看电影当工作。这话也不完全对。虽然看电影是学习任务,但电影本就是我的爱好,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电影中的故事充实了我的生活,故事中的人物成了我精神上的朋友。银幕上的一帧帧影像,就是一面面镜子,映照着我心灵的喜怒悲欢。

想起好多年前,我最开始看电影也是在网上。那时上网都是去网吧。网吧的电脑是旧的台式电脑,屏幕长宽比例普遍为4比3,而很多电影又是宽银幕的,看的时候一点全屏,屏幕上下就留出了很宽的黑边。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只会关注屏幕中间演绎的故事,不会去在意那两条黑边。但是,如果没有黑边的限定和衬托,看电影时也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空间感了。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经常去关注“光亮”的地方,很容易忽视角落里的东西。每天,我们吃饭、上厕所、坐车、洗澡、抽烟、吵架……很少去想这些习以为常的行为对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有时候,越是普通的东西,对生活越重要。

提起“人间”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它有多大,而是它有多小。人间的“人”是芸芸众生,是那些为生活奔忙的普通人;人间的“间”是一个个小格子,里面装的是日常的小事。电影的价值就是将这些细微的东西放大到画面中,让我们看到那些被忽视和被遗忘的细微之处。

当“人间”与“4比3”相撞的时候,我决定写一本探讨生活与光影的书。它并不是影评集,不是企图去解读电影的艺术手法,而是想用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来注解生活,透视生活。因为,我们喜欢看电影的原因之一,就是想从别人的故事中找到答案,启发自己的人生。

回想我在上海的那些午夜,当我骑着单车,在梧桐树下穿行,去赴一场电影的邀约时,我并没有想过这对我意味着什么。但是现在,当我和这本书的编辑北方老师,坐在北京的咖啡馆里,聊起这段过往的时光时,我的心中荡漾起了一阵浓烈的怀念感。于是我知道了,这就是那段日子对我的意义。

而这也正是这本书的意义——探讨生活在光影中刻下的供人回忆的印迹。这一道道的印迹,又给生活增添了新的价值。

同类推荐
  • 蔬菜物语

    蔬菜物语

    《蔬菜物语》是一本种菜生活随笔,分为冬春篇和夏秋篇。作者将自己种菜的心得体会细细道来,在他眼里,每一棵菜都善解人意,菜园子里暗藏着生活的大智慧。一箪食,一瓢饮,就这样,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在这片“万物有灵”的土地上,在所谓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劳作带来的踏实感让人心安。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家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家论

    作家何不为?何为?“作家”的意义是什么?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之一,具有极大的讽刺性,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主旨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价值的追求,以及对金钱、法律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 断章

    断章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
热门推荐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
  • 盛宠王妃:嫡女狠绝色

    盛宠王妃:嫡女狠绝色

    前世她是万千宠爱的侯门贵女,出嫁那天被自己的丈夫和亲姐姐害死,重活一世,她发誓再也不会爱上任何人,她要让那些伤害自己的人血债血偿。
  • 幸福园

    幸福园

    金珠珠的辞职报告终于被批了下来。戏剧性的是,金珠珠接到辞职批复的那天,恰好是四月一日,愚人节。说不清楚是谁和谁开了一个玩笑。但当时,因金珠珠的心情过于灿烂。且她离开单位的决心又是那么义无反顾,那么决然。
  • 征战百方

    征战百方

    开局一个兵,村里100人,猪脚啊,一刀卒,不我不能死,觉醒抽卡包,一时抽一时爽,一直抽一直爽,最后强无敌。
  • 我的小超神学院

    我的小超神学院

    一个对超神学院基本毫无了解的二货莫名其妙到了一个陌生的星球。这就是我的超神学院!本书又名:《回到地球成了外星人》《学院超神了》等等……无后宫。(你以为这是一本单蠢的同人?你太天真了。)那个群:558091490
  • 世界商之道

    世界商之道

    一个资源小国,战后从废墟中重建,如今商品充塞优选,独占美国大半市场,一度把美国公司逼到绝境,欧亚各国的情况亦无二致,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债国和经济援助国。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品质的商道。日本人有一种“求道精神”,茶道、花道、剑道、柔道、空手道、书道、装道、琴道……从一技一艺到百艺百能各具流派,“技”和“美”各臻最高境界,“质”和“善”各达最高领域。
  • 逆天邪医之穿越重生

    逆天邪医之穿越重生

    她是现代的医学世家的天才?不应该是鬼才,却因事故而穿越到异世界的一个废材身上,这一世她御神兽,铸神器,炼神丹,过去欺她之人她千百倍还回来……
  • 只有回不去的过往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只有回不去的过往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你在人生路上一刻不停地策马向前,任由疲惫和苦难侵蚀你一遍又一遍,你的眼前弥漫着一层层云雾,茫然无措。 你仍然蕴藏着力量,你只是不知如何拥有平衡的生活。歇一歇脚,等待灵魂追赶你的身体,等待风景跟上你的眼睛。请允许作者抬起她的手,尽一份绵薄的力量,拨开你眼前的云雾。从此,你可以带着一双透彻的眼睛,细心探索生命路程上的一切美丽事物,并永葆好奇之心。作者只想介绍给你这样一种生活状态:脚踏实地地追求梦想,畅快淋漓地体验生活,平静安稳地感受幸福。
  • 情思牵绪乱

    情思牵绪乱

    为着几滴雨露的恩泽,值得你为他走这一遭吗?值得。
  • 嫡女计中计

    嫡女计中计

    重活一世,她使计报复了那些伤害她的人,所有人的命运轨迹全数被她改变,然而改变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令她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