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03700000004

第4章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灵王二十年(公元前552年),生于鲁国的昌平邑,死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四[1],他的事迹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史记·孔子世家》是孔子的传记中最古而且可信赖的,但是,其中也有多少的疑问,成了后世学者议论的根源。我现在,在这部小著述中,没有涉入这种问题中的余裕;只是,依据《论语·为政》篇中所载的孔子自己的话,概要地一述其一生的阅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根据这些话,可以知道,从十五岁到三十岁是孔子的修养期,到了三十岁,才跑进社会。他最初踏进社会的时候的地位是如何的,这不能明了;但据《孟子·万章》下篇中说的孔子曾经做“委吏”(司会计),曾经做“乘田”(也叫作“司职吏”,司牛羊),由此可以想象,孔子最初是从事于会计和畜牧的小吏,似并没有显著的地位;到四五十岁的时候,志操也定了,一家的见识似也成就了,据《史记》,孔子后来做过中都宰,做过司空,做过大司寇,在政治舞台上大活跃过。但是,这也只是数年间的事情。后来,他离开了鲁国的政治,到卫、陈、宋、郑、蔡、楚各国去游说,终于不能行其志;到晚年,返回乡里,似专从事于经典的整理与门人的教育。

集合孔子的话的著述,有《论语》二十篇,是历来的学者所爱诵的,但这也是孔子死后,经过了许多年月才编纂成的,其中似还混入了后世的文章。我现在没有余裕对于各章篇加以详细的批判,只是,依据其中最古的而且可信赖的部分,略述孔子的思想学说。

孔子,鲁国人。鲁是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的国,所以,其建国的始袓是周公。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武王死后辅佐幼主成王奠定了周室基础的伟大政治家。据说,周之文物制度都是他制定的。孔子是鲁国人,所以尊崇其建国的始祖周公。《论语·述而》篇中说: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细细地研究这一章,可以知道,孔子一生很敬慕周公,尤其是他的盛年中,甚至于梦寐之间也不忘周公。我以为:孔子一生的事业,是再兴那周公制定的周初的礼乐,实行周公的理想。

孔子把自己所教导的,称为“吾道”,门人们把孔子所教导的称为“夫子之道”;所谓夫子之道,尽于“仁”之一字。夫子之道是“仁”,在《论语》中,如下面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一节中,“仁”字是承受“道”字的。又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的话中,可以证明“仁”字是承受“道”字的。通观全部《论语》,其中论“仁”的,有五十八章,“仁”字看到一百零五次之多[2]。由此,可以知道,孔子是如何地重视“仁”;但是,在这些篇章中所说的,都只是达于“仁”的方法,对于“仁”“道”这东西的本质,并没有讲到。

孔子的“仁”,到底是怎样的东西,关于这个问题,历来学者的议论很多。试看《说文》“仁,亲也,从人、二”,这个字是“人”旁加“二”的字,所以,说明是人与人相亲的意思。《礼记·中庸》篇中,有“仁者人也”的话,郑《注》解释说:“人也,应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偶之谓也。”这里所说的“相人偶”这句话,是汉代流行的话,在郑玄的注释中是常常用的字,在这里,“人”与“偶”,其意相同,是成为友,或者相亲的意思。[3]因而,《中庸》中所说的“仁者人也”,与《说文》中所说的“仁,亲也”有相同的意义。又如《论语》中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

如此地使“仁”与“知”相对立的地方,也很多。[4]这,恐怕是把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知的方面与情的方面,把“仁”看作以情的方面为主的德的吧。原本,人类的精神活动,知与情并不是各自独立地进展的,是站在互相不能分离的关系中的,所以,“知”和“仁”也绝不是独立的德,而是相互关系着的。在《论语》中,也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论语·阳货》),这是说,“仁”离开了“知”是不能成立的。又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又说“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这是说,“知”,如其不由于“仁”,也全不能得其所以为“知”。“知”与“仁”,是如此密切的关系上的德;

“仁”主要是从情的方面看到的德。

因此,“仁”的本质,可以说是亲爱之情。这亲爱之情,是成为社会结合、人类和乐的基本的。

这在最自然而且没有虚伪的状态中发现的,第一是父子的爱情,第二是兄弟的友情。这父子的爱情与兄弟的友情,是说爱之情的根本代表的情感。所以《论语》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中庸》中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也说:“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这父子兄弟间的亲爱之情,扩大开来,及于社会全般的时候,仁道便完成了。所以,治理天下国家的政治精神,到底也与一家族中的孝悌或者孝友,是一样的;因此孔子引佚书[5]中的“孝乎惟孝,友于兄弟”的古语,赞叹道,这孝友之道如其行得正,那么,主掌一国的政治也是一样的。(《论语·为政》)总之,孔子的所谓仁,是以亲爱之情(以父子的爱情与兄弟的友情为根本的)为本质的;重视父子之爱与兄弟之情,这与上述的《周书·康诰》篇中的重视孝、友之情,是同一的思想,恐怕,孔子是祖述周公的思想的吧。

孔子的所谓仁道,是以亲爱之情为本质的,这已在上面叙述过。这亲爱之情,如何才能得到呢?《论语》中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以为仁是人类固有的德。这仁义为人类所固有,是由于什么?是由于天命。孔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的天命便是。那么,天命是什么意思呢?《韩诗外传》中,引《论语·尧曰》篇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的一节,解释说:“言天之所生,皆有仁义礼智顺善之心,不知天之所以命生,则无仁义礼智顺善之心,无仁义礼智顺善之心,谓之小人。故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依据这些话,可以知道,所谓命,是天之所以命生的意思,天赋命与我们人类的,是我们的顺善之心即道德性;因而,所谓天命,便是与人类的生同时由天赋命了的顺善之心。换句话讲,是具备在我们心中的道德性,孔子把它看作仁,即亲爱之情。于是,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可以知道是:仁道之根本的亲爱之情,是人类先天地具有的道德感情,把它扩充开来,便是人类之道。如此地,把人类道德的根源,归诸天命,这是中国古代的民族信仰。以为天命寄宿在人类的心中,这在《周书·康诰》篇中已萌芽了,这在前面已经叙述过;孔子更明确地意识到了,在我们的心中先天地具备着亲爱之情,便是由天赋命了的道德性,把它扩充开来,便是仁道。

仁道之根本的亲爱之情,是先天地赋予了人类的感情,这是万人共通的,这已在上面的叙述过了;至于这亲爱之情,扩充开来,到能被名为完全的仁,这是必须伴以不断的努力及修养的。于是,孔子教训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又说:“如有王者,必世(三十年)而后仁。”(《子路》)希期仁的完成,是如此其难的事业,所以,即令在孔子的门人中,许以仁者之称的,只颜回一人,其他门人概不能称仁者。不单门人不能称仁者,孔子自己也谦逊地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述而》)

为教以这仁道,孔子以文、行、忠、信的四点,教导门人弟子。《述而》篇中说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便是。那么,所谓文、行、忠、信,是什么意思呢?《大戴礼》的《卫将军文子》篇中,有“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世道者孝悌,说之以义而观诸体……”的一节,正可以看作四教的说明。就是:第一的“文”,在于《诗》《书》;第二的“行”,在于孝悌或礼;第三的“忠”与第四的“信”,在于义。试据《论语》稍加以说明。

第一的“文”,是《诗》与《书》两者,这两者自孔子的当时起,便被尊崇为儒家的经典。到后来,儒家的经典,在《诗》《书》之外,加上《易》《礼》《春秋》,总称为“五经”;但在孔子的时候,在《诗》《书》两者之外,其余的还不曾被看作经典。据传说,孔子晚年爱读《易》,甚至于作被称为“十翼”的十篇解释。在《论语》中,也有孔子说的“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这种赞叹《易》的话。《易》的“十翼”,并非孔子的作品,宋欧阳修已经论列过了,这已成了学术界的定论;至于《论语》中的“五十以学易”的“易”字,据《鲁论》这一派的本子,作“亦”字,这句句子的意思是说,到了五十岁来学,也可以没有大过。因此,孔子爱读《易》这回事,一个确实的证据也没有。所以,可以知道,在孔子的当时,《易》并未成为儒家的经典。其次,讲到《礼》,《述而》篇中有“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的话,特在“礼”字之上,添个“执”字,从这一点上来看,可以推知,在当时,作为经典的《礼经》还不曾存在,只是在制度习惯上传承的。再次,讲到《春秋》,这是到孟子以后才显著的,在《论语》中,并没有把《春秋》当作经典。所以,在孔子的当时,儒家的经典,只《诗》与《书》两者,孔子把这《诗》《书》当作教科书,教导门人。因为,《书》是类集前代的诏敕誓诰之类的,有着先圣特别是周公的诰戒,《诗》是古人歌咏心境的不虚伪的告白,所以,由于《诗》《书》,能顺先圣的教导,而陶冶性情。

第二的“行”,据《大戴礼》的说明,有如是孝悌,也有如是礼。试看《论语》中“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话,也可以明白,孝悌是孔门诸行中最重要的。所谓孝悌,也不是离开了礼的“行”。《论语·为政》篇中,孔子回答孟懿子的问孝说,“无违”,更为樊迟说明“无违”。他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表示,孝也是依着礼来实践的。由这一点来推测,悌,是顺礼而事兄。可以说,一切的行为,都是顺着礼的。因此,孔门的“行”,说是孝悌,或者说是顺礼,是一样的。总之,孔门的“行”,如举其根本点,当归于孝与悌;用概括的话来讲,人们的一举一动要当于礼,如其不当于礼,便不可动。

第三的“忠”与第四的“信”,原本训为“诚”;但两者的概念,实自有别的。先就其文字的构造来看,“忠”字是由“中”与“心”两个字构成的,是人们内省自己的心,不欺瞒自己的意思;“信”字,是结合“人”与“言”两个字的,是人履行对于别人约定了的话而不欺罔的意思,因此,两者原本都训为“诚”;但是,前者表示不欺瞒自己,后者表示不欺瞒别人。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这一节,最明白地显示了这两个字的意义。前者是在自己的心中内省而谋的,后者是对于别人尊重约言的。孔子的仁道的精神,说尽于这两个字,这也不是过分的话。孔子以为,自己内省而尽忠,是仁道的第一义,所以他的门人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所谓忠,是自己内省了而直觉到善恶;所谓恕,是以自己的心忖度别人。这虽则是两个作用,但是,两个作用集合在一起,便成了实现“仁”的方法;作为践行“恕”的前提,得先践行“忠”,所以追溯到所谓“忠恕”的根本,只是一个“忠”字。直觉到仁道的主观的功夫,只是一个“忠”字,这已在上面叙述过了;把它在社会上实现出来的第一要件,是人人互相重“信”。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有一次,门人子贡“问政”,孔子回答他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再问,如其万不得已,在这三者之中,要割爱一项,那么,应该割爱哪一项?孔子回答说:“去兵。”子贡再问,其余的两项中,如其万不得已还要割爱一项,那么,应该割爱哪一项?孔子回答说:“去食。”“兵”与“食”,虽则是国家社会的存立及民生的生活上必不可缺的,但是,孔子却更重视“信”,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由这一段话来看,可以明白,孔子是如何地重视“信”了。

上面,对关于文、行、忠、信的四教,作了概括的说明;这里,我们试研究其相互的关系,以显示孔子的教育的一斑。孔子是把《诗》与《书》当作两部教科书来教导门人的,其中《书》是辑集前代帝王的誓诰的,先圣的训戒特别是周公的教训收集得很多,所以孔子是由《书》引导他悟得周公的理想的。四教中第二项“行”的根本,是孝悌,孔子的重视孝悌,只是蹈袭了周公尊重孝友的思想的。《论语·为政》篇中引用“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这佚书的文句,说只要真正地践行孝友,那么,即使不能走上政治舞台,也与施行政治有相同的效果:这一段话,是由《书》教以孝悌的一例。

其次,《诗》是辑集古代的民谣的,是当时人的不虚伪的告白,所以,用“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的一句话说尽了。孔子使门人学《诗》,虽有种种的目的,但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学了《诗》,来陶冶人的性情,及引导到“思无邪”的心境中去。所谓“思无邪”,换句话说,便是不欺瞒自己而且不欺瞒别人,结果,归到“忠”“信”的两者。因此,夫子尊重《诗》,是为了借此以养育忠信的精神。

总之,孔门的四教,可以说是,借《诗》《书》以涵养忠信的精神,实践孝悌的“行”,实践礼仪,以期“仁”的完成。

文、行、忠、信的四教,是为了完成“仁”的四个教目,这已在上面叙述过了;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与忠。所以,为了教以达到“仁”的方法,常常讲述行与忠。第一,从“行”的方面来说,是教以由于“礼”的实践可以达到“仁”。如: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6]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便是例子。第二,从“忠”的方面来说的,是教以把内省主观而直觉的推及到客观,由此可以达到“仁”。如: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行)之。”[7]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是最著名的。于是,孔子死后,其门人之间,产生了注重主观而力说忠恕的一派及尊重客观的规范而力说礼的一派。

注释:

[1]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编者注

[2]见清阮元《挈经室集八·论语论仁篇》。——原注

[3]参照王念孙《读庄子杂志·大宗师篇》与“造物者为人”之条。——原注

[4]《论语》中,又往往并论知、仁、勇三者,但是这些部分,是比较的后世的话,是与《中庸》下篇等同一时代的思想吧。——原注

[5]即《尚书》。——原注

[6]“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十一字,和上面的一句意义重复。“一日”的“日”字,恐是“曰”字之误。这十一字,是注记异本的文句的,误入了本文吧。《史记·弟子列传》引这一章,只作“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左传·昭公十二年》引用孔子的话,只作“克己复礼仁也”。现在的《论语》,合并了两异文。——原注

[7]这一章,《卫灵公》篇作:“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意义相同。“一以贯之”,是以一言而行之的意思。“贯”字古训“行”说,详见阮元《揅经室集》。——原注

同类推荐
  • 范稳自选集

    范稳自选集

    本书精选了范稳关于藏地文化历史和文化抗战两大主题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以及《重庆之眼》和最新作品《吾血吾土》。虽是摘选,但每部书都尽量保持了故事和人物命运的逻辑性和美感,可谓故事和文字的“精华素”,其中充满民族与信仰的砥砺与碰撞,坚守与交融,涌动着强烈动人的情感。
  •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集结,他生前的最后一本书。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
  •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作者孟久成对十几名留美学生做了详尽采访,描述了他们在国内一路打拼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他们的婚恋生活更有专章详述。本书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一个“立体形象”。同时涉及国内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留美过程,子女教育,如何择业,成功标志,人才评判,美国大学的学制。《最爱听小蔡的笑声》的另一个题材是有关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故事,从宏观上讲述了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由来,领养过程,抚养经历,讲述了发生在这种跨国家庭里动人、细微且国人闻所未闻的故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

    《我最初的日子》是青年诗人杨子婴的诗集,收录了90余首中文诗歌和4首英文诗歌,这些诗歌有的曾发表于《星星诗刊》,有的在美国文学刊物上发表过。这本诗集带给人不小的惊喜,作者的语言干净剔透,既有少女情怀的书写,在诗歌和语言技巧上也有有意识的训练和实验。作者的优点非常明显,语感轻松如鹿,意象选择有少女的清浅,如发表于《星星》诗刊的《白鹤语录》一诗,“雨后的棚屋杏花泥土浅浪”“蚕豆粒只等七分饱才摘来吃/黄瓜南瓜刚摘来尝时新”,用词和语感清新仿佛带有清香。字条系列的几首诗散落在诗集中而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也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和匠意。《海岛数日》充满童话色彩,颇富想象力。
  • 眷恋

    眷恋

    《眷恋》是翻译诗集,分为激情岁月、人生感悟、故乡、爱恋、夕阳情、在朝鲜、风景等7个部分,共收录金哲不同时期的诗几百首。金哲是朝鲜族的著名诗人。他早年参加抗美援朝,在战火中奋笔疾书写诗开始,直到耄耋之年,一直激情满怀,笔耕不辍。他始终怀着战士的大爱,抒写对祖国、人民、家乡、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歌具有明快的基调,浪漫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力,情真意切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
热门推荐
  • 三国网游之英雄世界

    三国网游之英雄世界

    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游戏。以历史的角度看三国,以穿越的心态玩游戏。英雄美人带你开启新的三国篇章。一部从屌丝到大腕的无敌三国游戏文。QQ群号:703637411欢迎广大书友加入QQ群一起讨论游戏情节。
  • 从前有座灵剑山

    从前有座灵剑山

    灵剑派成立于九州历四二三三年,几千年来始终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一流的修仙人才,如今位列万仙盟五大超品宗派之一,掌门风吟真人担任万仙盟七大常务长老,修为盖世。灵剑派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门派核心价值理念是求真、求善、求种。为进一步扩充门派力量,补充新鲜血液,拟于近期召开升仙大会,诚邀各路精英前来。还是原来的节操还是一样的搞笑
  • 洛西拥七

    洛西拥七

    楚七七,安静而努力的姑娘,自幼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在她考上重点高中那一年,来到了母亲的雇主家,在那认识了洛西~~三年的时光让她收获了温暖与感动,当楚七七转身离开时,来不及说出的话到底到底深埋心中,再见时,两人却形同陌路,他以为的骄傲却在现实面前输的一败涂地,当她再次回到洛家,境遇却大不相同,爱恨纠葛多年,再回首,原来一切都是注定的。
  • 化身神龙虐爆宇宙

    化身神龙虐爆宇宙

    【2019年度火爆爽文,全程超神,免费畅读!】秦政意外开启神秘玉玺,获得太古祖龙传承,自此纵横星空万界,睥睨宇宙各族!凝龙血,聚龙气,铸龙体,化龙躯,头戴七彩凤翎冠,身披九色流光袍,怒吼间诸界颤栗,摆手间群星震荡。啥?你问我为什么这么吊?看到小爷这神圣的身躯没?这可是华!夏!神!龙!
  • 重生之异世歌神

    重生之异世歌神

    上一世,他是落魄一生的编曲大叔,重生后,带着逆天神曲横扫异世歌坛,成就歌神传奇。看歌神带你回味音乐盛典,让梦想照亮了现实。
  • 无尽的终结

    无尽的终结

    无尽之中寻找自我,懵懂之际身负使命。一个疯癫的莽夫搅起这历史的尘封。神魔之战的废墟,跳梁小丑的狂欢,在这诸天强者纵横之后的缝隙之间,且看无尽,如何终结!
  • 三世书(全集)

    三世书(全集)

    她曾是人间名妓,向往平淡生活,却惨遭陷害含恨而终;她做了千年的魂妖,始终心怀善念,机缘巧合得到人身,进入职场却遭好友陷害,邂逅美好恋情却因爱人去世而伤痕累累,最终还是躲不过阴谋算计,弄得自己魂飞魄散;她转世成了灵界公主,却还是躲不过前世孽缘,她含恨嫁入天宫成为灵后;天宫之中,有她前世的仇、今生的恨,更难以逃脱的却是历经三世的爱恋……
  • 猫武士之暗影降临

    猫武士之暗影降临

    暗影的降临会带来族群的希望,黑暗笼罩在族群的上空,唯有暗影,才能驱散黑暗……
  • 兼职仵作妻太忙

    兼职仵作妻太忙

    特种部队冷血魔医女教官突变备受欺凌的哑巴弱女,一道赐婚御旨将她这个侯府弃子嫁到三无将军府,也将她扯进一桩桩扑朔迷离的奇案之中。成婚当日,不见新郎,不见宾朋,更无喜宴,倒是三教九流要债的堵满了前院后门,还有刑狱司的人大张旗鼓来捉拿逃犯。这一世,她本想只做个不问世事悠闲自在的哑巴妻,养花种草,闲来无事打理打理嫁妆铺子和田产。可是,偏偏有人和她过不去,和她这家徒四壁的将军府过不去,这个讥她败坏家风,那个骂她粗鲁蛮横,更笑她无规无矩无才无貌无德无良!切,真以为她是只吃哑巴亏,谁都能欺负的菟丝花。惹到睚眦必报的她,他们就会知道在老虎头上拔毛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凄惨下场!只是,老虎是她而非他,他干嘛一副老母鸡护仔儿的样子,这么紧张她?!
  • 星弦大世界

    星弦大世界

    蓝星偏安一隅,银河四道九方七十二区,星云氤氲造化乾坤,千万星河归一域。一域者,亿万星球,众生无量。神秘九星连环,北极星监察局的神秘科技,远悬边域的新生智慧星球。蓝星出逃的蓝光号意外穿梭,遗落在外的生命种子,以及红尘地彗星般崛起的少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