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10100000002

第2章 时政篇

★人均耕地居全国第二位,人均粮食占有量居全国第四位,鲜奶居全国第三位,人均水产品产量居西北地区之首,宁夏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产地和集散地——

西部大开发 宁夏优势多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给宁夏回汉各族儿女巨大的鼓舞,也给宁夏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重新认识区情、审时度势的基础上,自治区党委、政府集中全区人民的意愿和智慧,响亮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宁夏要争先”和“小省要有大作为”的口号。

提到宁夏,许多人会想到“塞上明珠”的美誉,想到“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传说。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引黄灌区有600多万亩灌溉农田,是全国第四大灌区,现已成为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灌区内,渠网配套,稻香鱼肥,瓜果飘香,旱涝无虞,乡富民安。尤其令人羡慕的是,宁夏尚有1000多万亩荒地可开发成良田,是全国8个宜农荒地过千万亩的省区之一,具有诱人的开发前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将开发荒地200万亩,解决上百万人的脱贫问题,工程现已开始发挥效益。

就是在因干旱少雨、灾害频繁而贫困的宁南山区,也充满希望、蕴藏潜力。那里有可开发利用的草场4000多万亩,名列全国十大牧区之内。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那里的生态环境将不断改善,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遏制,再现山川秀美的新景观。

黄河母亲用甜美的乳汁滋润着宁夏大地,宁夏才有了西部少有的农业优势。现在,宁夏人均耕地居全国第2位,人均粮食占有量居全国第4位,人均鲜奶居全国第3位,人均水产品居西北地区之首。宁夏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产地和集散地,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

与农业优势齐名的还有能源优势。宁夏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居全国第6位,预测储量仅次于山西省。宁夏煤炭不仅储量大,而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全国10大煤种,宁夏就有9种。著名的太西煤,煤质优良,为国内独有、国外鲜见,出口许多国家,享有盛誉。依托宁夏丰富的火电、水电资源,宁夏已建有大中型发电厂5座,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二位。目前,设计能力为240万千瓦的大坝电厂正在建设中,还有许多地方适宜兴建大型坑口电厂。宁夏将成为电力输出大省。另外,银川盆地不仅有十分可观的地热资源,而且很可能有油气资源。

由于注重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宁夏现已形成了以农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煤电及电解铝、铁合金、水泥等高耗能原材料工业尤其发达。数控机床、自动化仪表、轴承、材料试验机等生产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银川橡胶厂列全国500家最优企业第27位,实现利润居全国同行业榜首;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生产的钽、铌、铍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且跻身于世界同行业三强之列;吴忠仪表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调节阀生产企业……一些企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后劲:早已列入全国八大铝厂之列的青铜峡铝厂正在进行三期工程扩建,届时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宁夏化工厂引用陕甘宁气田天然气,正进行第二套大化肥装置扩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之一;银川橡胶厂也在进行30万套全钢载量子午胎扩建工程……一些企业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无限活力。

作为宁夏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宁夏外贸出口近两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出口商品增至370多种,出口地域拓展到欧洲、北美、中东、非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形成特色和优势。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由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宁夏的投资环境正日臻完善。新机场的建成、新航线的开通,将银川与国内各大城市密切相连;包兰铁路、宝中铁路穿越宁夏全境,与亚欧大陆桥相接;以首府银川为轴心、以12条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级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光缆传输网、数字微波网和分组交换网、移动通信网全部建成,宁夏较早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电话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有这些,都为宁夏经济的发展和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些国外大公司、大商社也纷纷把目光投向宁夏,到宁夏来投资办厂,安家落户。

过去,一提到宁夏,人们就会想到宁夏“五宝”——红(枸杞)、黄(甘草)、蓝(贺兰砚)、白(滩羊皮)、黑(发菜)。但“五宝”长期以来只有初级产品并未形成经济优势。如今,各种深加工制品相继投产,产业优势日益显现。除此之外,粮食加工业、肉奶制品业、绒毛皮加工业、葡萄酿酒业、生物制药业、水产果菜业、桑蚕业、药材种植加工业等正蓬勃兴起,将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宁夏渴望有志之士来建功立业,再展宏图。不久前,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专门作了题为《宁夏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有作为》的长篇报告,得到宁夏各界干部群众的赞同。

宁夏,将以“小省也能干大事”的雄心,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有作为!

(原载2000年4月26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

让宁夏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宁夏诞生第五个地级市——中卫市

记者2月11日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宁夏决定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将原中卫县和与之相邻的中宁县、海原县划归新设立的中卫市管辖。这是宁夏继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四个地级市之后诞生的第五个地级市。

位于黄河岸边的中卫是西北重镇,也是宁夏文化积淀特别深厚的地区之一,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独特,是未来西北地区重要的水利枢纽和水电基地。近年来,中卫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发展潜力巨大,已经具备发展成为宁夏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条件。

据介绍,地级中卫市的设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宁夏580万回汉人民的关怀和支持,对宁夏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原载圆园园4年圆月员2日《光明日报》)

宁夏“一号工程”的科学发展观

“宁夏煤业集团的成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更是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产物。”在位于黄河岸边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宁夏煤业集团常务副总裁陈恕带记者观看了火热的建设工地,提纲挈领地介绍了公司近几年的发展历程。

组建宁煤集团:宁夏工业强区的战略抉择

“宁夏把四个矿务局变成了一个煤业集团,把四块蛋糕捏碎重做了一个大蛋糕!”2002年年底,这项在全国没有先例的省级区域国有煤炭企业的深度重组,吸引了各界关注的目光,在全国煤炭系统反响尤其强烈,先后有十几个省的煤炭主管部门和企业前来学习取经。宁煤集团的成立,还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编入教学案例。

宁夏原有亘元、太西、灵州、宁煤四大国有煤业集团,力量分散,难成大气候。由于市场竞争,打内战的事情时有发生。2002年年末,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自治区党委、政府为落实十六大精神,作出组建宁夏煤业集团的重大决策。

这次战略性重组,突破了企业的传统模式,远离了翻牌公司,创建了全新的运行机制,是一次深度重组。仅仅两年多时间,宁煤集团的规模、实力、功能、竞争力就迅速增强,生产经营更是上了个大台阶。2004年,集团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46豫,所产原煤占宁夏煤炭总产量的86豫,产值在全自治区的比例由5豫提高到8豫。资产总值达到90亿元。

宁煤集团有想大事、谋大事、干大事的实力了!

兴建“一号工程”:宁夏能源开发的振兴之举

宁夏煤炭资源丰富,周边地区煤炭资源也很丰富。因此,宁夏煤炭的运输和销售一直是个愁人的问题。宁夏原有的四家煤业集团,都是在矿务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挖煤、卖煤是他们的主要业务,很少在煤炭的深加工上做文章。

现在,宁夏有了实力强大的宁夏煤业集团,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宏伟计划就可以付诸实施了。这个被宁夏580万回汉人民寄予厚望的“一号工程”,将承担起振兴宁夏经济、改变宁夏经济格局的重任。宁煤集团的发展方向因此调整为“一个基础、两个延伸、三大产业”:以煤炭产业为主,向煤化工、电力两条产业链延伸,构建煤炭、煤化工、电力三大支柱产业,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现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按照规划,宁夏“一号工程”将建设9座大型坑口电厂,参与“西电东送”,每年将生产120万吨煤基二甲醚,400万吨煤基甲醇烯烃聚合物,将使8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宁东煤田煤炭年产量将达到1.3亿吨。

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对国内市场冲击很大。如果引进国外成熟的技术,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将煤炭转化成柴油、汽油及其他化工产品,则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这个项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一号工程”建成后,煤炭在宁夏经济中的贡献率将大幅度上升,宁夏的工业化进程将被整体推进,宁夏人民也将从中获益。

贯穿在“一号工程”中的科学发展观

宁夏“一号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产物,在“一号工程”中也处处体现科学发展观。

从工程选址上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在荒无人烟的荒原上,不占用耕地,不侵害农民利益,整个区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前景。它紧靠黄河,使用宁夏农业节余下来的水源,完全不影响周边地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产品开发上看,“一号工程”是将煤炭就地加工成紧缺的能源化工原料、拉长产业链、大幅度提高附加值,是将卖煤变成售电、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利用太西煤发展环保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活性炭档次,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从生产流程上看,“一号工程”将对煤化工基地内的相同工艺进行整合,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供气、供热、供电为一体的“公用工程岛”,为各个项目提供服务。这既可以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又可以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增强基地核心竞争力。其中,甲醇项目利用的是北京首钢集团闲置的城市煤制气成套设备,采用的是当今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可以利用粗煤气的显热循环发电而不产生污染。

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上看,“一号工程”将投巨资对煤矸石、矿井水、瓦斯进行综合治理、利用。煤矸石将成为自办矸石电厂的燃料,矿井水将得到净化处理被循环利用,瓦斯将被输送到工业锅炉和居民家中取暖做饭,集团公司还准备建设瓦斯发电厂。

科学发展观为宁夏煤炭工业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原载2005年7月28日《光明日报》)

神华集团与宁煤集团联合打造企业“航母”

对于一直谋大事、干大事的宁煤集团来说,今后可以更加放手大干了:当具有一定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的国家骨干企业神华集团今天与他们联合组建神华宁煤集团的时候,他们的总资本一下子突破了100亿元,新集团的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也将因此大幅度提升。不仅如此,神华集团还将在两年内提供200亿元以上的建设资金。宁夏人民寄寓厚望的“一号工程”——宁东特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也将因此有了资金、技术的保障。

这一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的合资合作,在全国煤炭工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国家的能源格局、能源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分别发来贺电,对这个强强联合给予高度评价并寄寓厚望。

陈建国、马启智、任启兴等宁夏领导和神华集团董事长陈必亭、总经理张喜武出席了公司成立大会。

(原载圆园园远年圆月苑日《光明日报》)

宁夏发展煤炭间接液化前景诱人

“在宁夏实施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具有很多优势。宁夏人民对此盼望已久。”宁夏煤业集团总裁张文江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宁夏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大、品种全,而且质量优、开采条件好。宁夏煤炭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煤田、宁东煤田,全境含煤面积达1.17万平方公里,其中宁东煤田占宁夏探明总储量的88.6%。宁夏煤炭探明储量310亿吨,远景储量2029亿吨,分别列全国第六位、第五位。全国14大类煤种中,宁夏就占有11种。其中无烟煤、主焦煤和不粘结煤是宁夏的优势煤种。

然而,宁夏的能源优势并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多年来,宁夏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探索煤炭转化和煤炭深加工进而带动宁夏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做了许多工作。煤炭间接液化,就是宁夏近年来倾注很大心血的项目。

煤炭间接液化,是对煤炭进行化学处理,进而形成新的能源。平均每3.7吨煤炭可以生产出1吨石油。在南非,煤炭间接液化已有50年的历史,并且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圆园园圆年曾到南非进行过考察,认为我国应该引进这项技术,实施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这对缓解我国石油紧张状况、降低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战略意义。

宁夏早在1999年就提出要发展这一项目。2000年,宁夏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2001年,宁夏完成项目报告并上报给国家计委。2002年8月,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项目预可研报告进行评审。2002年11月,中咨公司完成评估报告并上报国家计委。与此同时,宁夏与掌握此项技术的南非萨索尔公司保持联系,寻求合作。萨索尔公司也曾派人到宁夏进行考察并对合作表示出浓厚的兴趣。2002年12月28日,宁夏亘元、太西、灵州、宁煤4个国有重点煤业集团打破壁垒,组成宁夏煤业集团。新集团成立后确定的发展战略就是以煤炭液化、煤炭转化为主线,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按照规划,该项目总投资289亿元,每年可产液化产品320万吨,副产品6.7万吨。投产9年后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宁夏煤业集团副总裁王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煤炭间接液化,用煤量、用水量、耗电量都很大,占用场地也很大。而这些方面,宁夏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宁东煤田煤炭储量达272亿吨,且都适合液化,具有长远的开发前景。规划中的厂区位于黄河边,取水方便。其用水可以通过调整农作物结构、节水灌溉、压减农业用水来解决。宁夏目前已经拥有多家大型电厂且正在兴建新的电厂,具有雄厚的电力优势。计划兴建的厂区位于目前尚未开发并且很少有人居住的荒漠区,不占农田,可以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减少许多开支。厂区距宁夏首府银川市仅有45公里且与高速公路相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唯一不利的因素是宁夏企业的经济实力较弱,但通过宁夏煤业集团、山东鲁能、中石化的精诚合作,已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的问题。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报告认为,宁夏建设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建厂条件好,投资风险小,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宁夏经济快速发展可产生积极影响。南非的专家小组也认为宁东煤田的煤炭适宜液化,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

煤炭间接液化,不仅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宁夏具有重要意义。这么多年来,宁夏还没有形成可对当地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宁夏的经济水平也一直处于全国落后地位。而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上马产生经济效益后,宁夏的经济水平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进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该项目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宁夏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都有重大意义。

(原载2003年11月24日《宁夏日报》)

★构建和谐社会,将那些在恶劣条件下难以生存的群众搬迁出来,把黄河水引上千古荒原,让世代贫穷的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尽力为他们创造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就是宁夏扬黄扶贫灌溉工程。如今,在宁夏中部一片原来的地图上很难找到标记的地方,一座全新的城市正拔地而起,这就是——

崛起在亘古荒原上的扶贫新城——红寺堡

48岁的回族农民马英成在他的家里接受记者采访时始终面带微笑。幸福、满足、自信都生动地写在他的脸上。

走进他家那宽敞明亮的院子,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辆八成新的红色桑塔纳轿车。马英成告诉记者,这辆车刚买不久,主要是为自己出行方便。再一打听,记者更感到惊奇:他家还有推土机、装载机、翻斗车呢,大小车辆共有6辆之多,一年可有20多万元的纯收入!

说起仅仅过去几年的往事,这位脸上布满岁月沧桑的农民,在话语中更是带有浓浓的沧桑感。他家原来住在一个干旱少雨、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的小山村,全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大孩子只上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全家人命运的转变,是从1999年搬到这个村落开始的。

这个村落被称作大河乡香园村,位于宁夏中部同心县与中宁县交界的一处黄土高台之上。之所以不提是哪个县,是因为这里还没有建县,它隶属于几年前才诞生的红寺堡开发区。1996年以前,这里还是人迹罕至的千古荒原,哪里有什么村落!

不要说香园村原来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就是区划为1999平方公里的整个红寺堡开发区原来也曾是个“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石乱跑”的蛮荒之地。开发之前,偌大一块荒丘上只有一个久已废弃的羊圈,看不见一缕炊烟。

现在的红寺堡开发区已是田成档、渠成网、公路畅通、林木繁茂、六畜兴旺的绿洲。其按县城建设的核心区已达3.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城区人口已有2万。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环境优美、自然和谐、整洁壮观、初具规模的生态园林城市。现在在开发区内生活的16.4万人,几乎都是从宁夏南部山区7县搬迁过来的移民,而且是当地生存条件最差、生活最贫困的农民!

一片亘古荒原是如何变成扶贫绿洲的呢?

在宁夏,有一个对比鲜明的自然景观:北部,由于得黄河水灌溉之利,“塞北江南旧有名”,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南部,由于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恶劣,被冠以“全国贫困之冠”的“雅号”。一些地方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一些地方因为人口密度较大远远超过自然承载能力。为帮助那里的群众摆脱贫困,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作出不懈的努力。治本之策在哪里?地方领导人在探求,中央领导也在关注。

1994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率领专家到宁夏考察。在宁夏中部距离黄河不远的红寺堡地带,他们发现了适合扬黄河水灌溉的有利条件。经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政领导和有关专家反复协商,一个伟大的构想就此产生:将黄河两岸集中连片的荒地开辟成新灌区,安置南部山区的贫困群众,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1995年12月,国务院批准立项。1998年8月,国家计委批准开工建设。一个月后,工程正式开工。

按照人的意志,滔滔黄河水被引到干渴的荒原。1999年,就有4万贫困群众满怀希望告别家乡到这里创业了。现在,开发区已在荒地上开发出34万亩水浇地,来自山区7县的16.4万移民在这里重新组成了2乡、2镇88个村。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开发区制订了“分散搬迁、集中安置、统一投资、系统管理”的移民搬迁模式,提出了“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四年温饱、五年发展、六年脱贫、八年致富、十年小康”的奋斗目标。

红寺堡开发区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何国攀和工委副书记陈任新告诉记者,去年,开发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452元增加到1660元。早期搬迁的群众收入已经超过2000元了。

葡萄、枸杞、桑蚕、美国红提、沙生中药材纷纷到这个原来寸草不生的地方安家落户。最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冬季,当地人第一次吃到了本地温棚里产的新鲜蔬菜。

开发区从建设之初就惜水如金,多项节水措施,确保了农业稳产增收。现在,开发区内每亩用水仅80至120立方米,远远低于邻近地区。

红寺堡开发区,这个在千古荒原上崛起的绿洲,正朝着良性循环的目标迈进,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

(原载2005年11月11日《光明日报》,获中宣部主题宣传二等奖,新华社曾发通稿)

领导干部驾驶公车频出事故

如此“潇洒”、“时尚”代价沉重

驾公车,办私事,曾被一些官员视为“潇洒”、引为“时尚”。然而,正是这种“潇洒”、“时尚”不止一次酿造交通事故。如今,这种时尚在宁夏遭遇“红灯”:6月10日,自治区纪检委、检察厅作出《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驾驶公车的规定》。

这项规定的出台,源于2005年6月6日的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那天晚上10点,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一个领导干部醉后驾驶本单位的小型越野车,将一个对面徒步行走的农民撞成重伤。但是,他没有进行抢救,而是驾车逃逸。第二天下午3点,这个农民不治身亡。自治区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开除他的党籍,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依法罢免他人大代表的职务。由于他的行为涉嫌触犯刑律,案件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无独有偶。在此之前的4月5日夜,某市某局局长私自驾驶本局本田雅阁轿车赶往银川,因超速行驶将高速公路防护栏撞坏,自驾车辆也被损毁,直接损失达94695元。他本人因此被处以200元的行政处罚。

鉴于一些领导干部因驾驶公车而发生交通事故和导致车辆被盗、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情况,自治区纪检委作出规定:党政机关(含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驾驶员及车管人员除外)一律不准驾驶公车,不准占用工作时间、不准动用公款和公车学习驾驶技术(公检法司等机关按上级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6月15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对此进行了严肃处理,要求全区党员从中吸取教训。

(原载2005年6月17日《光明日报》)

宁夏机关干部分流的喜与忧

机关干部分流,犹如一股强大冲击波,在宁夏各县级机关中产生很大震动,其影响所及广泛而深远。

机关干部分流,是1994年3月从宁夏南部山区经济贫困的固原县为发端的,现在不仅扩展到固原地区各县,而且扩展到自治区其他县市。干部分流,正作为一条经验和改革举措在宁夏推广。

固原县为什么要搞机关干部分流?据说他们是从本地经济贫困、机关人浮于事、财政负担沉重的实际出发,拟订机关干部分流学做经济工作的;方案要求党政机关各部门按比例分流,分流期为两年,每年上交相当于两个月工资的创收费,其他一切待遇不变。方案出台仅一个月,全县就分流干部职工1367人,占被分流单位职工总数的34.7%,其中有科级干部85人,现在多数人已找到了自己新的落脚点。分流干部不仅每年节省130多万元的财政支出,而且还可增加地方财税收入。

固原县机关干部分流学做经济工作的做法,得到了一些领导的肯定。部分县市纷纷学习固原县的经验,出台了本县本市干部分流的方案,但在分流比例、分流时间、上交创收费等方面又有一些差别。

各县情况不同,干部分流是否可作为一种普遍经验推广?干部分流中出现了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最近我就此作了一些采访。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干部分流成为各县市议论的焦点:有拥护的,有反对的,有观望的。拥护者认为,现在机关臃肿,人浮于事,干部分流可以促使干部学经济、闯市场,在实践中学会经营管理的才能,对机关、对个人未尝不是好事。也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在家睡一年大觉也能拿10个月工资,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有些干部对自己分流后创收充满信心,不管怎样干,我也能拿回两个月工资!反对者认为,干部分流是甩包袱,严重刺伤了机关干部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使机关干部产生失落感和无助感,使一些工作中断,一些干部业务荒疏,最终受损失的是党的事业。再说,许多人做了一辈子机关工作,已不会干别的了,硬逼着他们去搞经营近乎残酷。让一个为党工作多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干部去给一个文化层次、精神境界都不高的个体户当秘书、打下手,这是绝妙的讽刺。有人说,县城总共才员万多人口,市场就那么大,分流的干部不能都去摆地摊吧?都去摆地摊,东西卖给谁呀!有人担心:怕真要有一些人分流后无所事事,在家睡大觉了。观望者认为:别人咋干咱咋干,别人能过得去,咱也能过得去。因此不置可否。有些部门负责人也并不急于分流本部门的干部,而是等待观望,等别人搞过了再学着干,根据情况采取灵活办法。

一些县干部分流方案出台比较仓促,只是下达了分流指标,而对分流的标准和分流后的安排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无疑使分流难度加大。一些县分流方案出台后,机关干部人心惶惶,担心顾虑很多,无法安心工作。有人想分流,有人怕分流,有人无所谓。有的县机关干部踊跃报名,分流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有些部门负责人难定分谁不分谁,只好以抓阄儿来定。也有些干部怕政策多变,怕分流期满后待遇降低,不能返回原岗位。他们不但要和机关签订分流合同,还要请公证机关公证。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机关并未将应该分流的人分流出去。业务骨干分出去不少,碌碌无为者却留下来了。许多人分流后“放了羊”,作用不但没发挥出来,反而造成一种新的人才浪费。

一些领导同志认为,干部分流是一项复杂而严肃的工作,一定要做周到、全面、细致的安排,决不可草率从事、操之过急。在机关超编、人浮于事、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进行改革是必要的,也是积极的。但不能把人当作包袱来甩,不能把分流仅仅作为减少财政支出的办法。

有位负责人说,分流的问题在于分谁,分出的人流向哪里。要把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分流出去,而不能让业务骨干流失,不能因干部分流而影响正常工作。对分流出去的干部,更不能放任不管,而应把他们组织起来,安排他们到最需要的地方,更好地发挥作用。不要让他们感到自己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分流出去了,还要帮他们找到用武之地。西吉县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他们根据分流人员的具体情况作了妥善安排:学有专长者的,到农业生产一线协助扶贫、推广农业技术;受过师范教育的,到最缺教师的学校去当教师;安排300人充实工厂、协助工厂提高效益;有经营能力的,自己创办经济实体。有人说,只有人尽其用,才能其乐融融。

机关干部分流,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只有做实、做细,才能减少失误和损失,绝不能简单、草率从事。

(原载1994年《新闻大世界》第六期)

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不能再大模大样地招摇过市了

宁夏向乱发证、乱办班、乱收费亮起“红灯”

违反规定、利用职权,强制或变相强制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参加培训并从中渔利的行为,在宁夏将不会再无所顾忌了。最近,自治区人民政府就清理整顿乱发证、乱办班作出专门部署。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名,违反规定举办或委托中介机构举办各种名目的培训班,强制或变相强制单位和个人参加培训,滥发各种资格证、上岗证,从中收取培训费、办证费及其他巧立名目的费用。有些部门和单位超范围培训、重复培训,已经达到过多过乱的程度。有的办一次班发一个证,发一个证收一次费。有的培训班只收钱不上课,不培训也发证。有些本有免费规定的培训,也违规收费。有些本应自愿参加的培训,竟被当作考核、审验、鉴定的先决条件,培训和收费也就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不仅加重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负担,而且干扰了正常的教育培训和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助长了不正之风。

为此,宁夏决定对此进行清理整顿。重点治理各级行政机关所属或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社团组织超职能、超范围、超计划乱发证、乱办班的行为。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取消、停办,对确需保留的要提出保留意见和依据,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并在媒体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原载2005年6月21日《光明日报》)

宁夏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农村户户通电

居住在宁夏偏远山区、沙漠腹地的6985个农户,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点上电灯、看上电视、用上电器了:近日,宁夏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农村户户通电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宁夏投资35亿元资金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同网同价,农户通电率达到99.41%。但是,仍有6985户、26958人因为居住过于偏远、过于分散而被隔离于现代文明之外。别看他们在宁夏农村只占很小一部分,但要解决他们的通电问题,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这些没用上电的农户,分散在14个县、122个乡镇、765个自然村,每户的通电成本平均达到5200元,这要比农村电网改造的投资高出一倍。用宁夏电力公司总经理马力克的话说就是:“实现户户通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反哺农业的举措。所以,我们为此是不惜成本的。”经过62个施工队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宁夏提前三个月实现了户户通电的目标。经过验收,农户通电率达到100%,节约投资440万元。

整个施工过程,没有给农村、农户增添任何麻烦和负担。施工单位还筹集197万元为农户提供通电材料并免费安装,从多方面减轻了农民负担。

(原载圆园园远年员员月圆猿日《光明日报》)

农民免费收看八套电视节目的日子不远了

“现在可好了,只花78元买个天线,就可以免费看到8套电视节目!”宁夏平罗县通伏乡兴林村38岁的农民姚慧萍今天十分兴奋地向记者诉说了装上微波天线后的可喜变化。现在,这个县81豫的农户都免费收看到了8套图像清晰的电视节目。记者从在宁夏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现场会上获悉: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长期通正成为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奋斗目标,多数农民免费收看8套电视节目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听广播、看电视问题十分重视。中央领导人多次指示,要求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不断增加广播电视节目套数。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已经成为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自1998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此累计投资已达20多亿元。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宁夏视察时,要求宁夏进行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短短几个月时间,宁夏建成了20座MMDS台站,8套电视节目已经覆盖5万平方公里,80豫以上的农村人口具备了免费收看到8套节目的条件。广大农民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看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现场会上,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局的领导对宁夏将村村通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党政干部考核内容的做法和“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成功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会上要求各地采取多种手段,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范围,不断增加节目套数,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收视效果,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入村村寨寨。

(原载2005年愿月员日《光明日报》)

宁夏农村所有贫困家庭都将配备彩色电视机

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计划:到2008年,宁夏农村所有贫困家庭都能拥有一台彩色电视机,都能看到多套电视节目。8月4日,在由自治区主席马启智主持的专门会议上,宁夏“电视入户文化扶贫”工程正式启动。

宁夏此次“电视入户文化扶贫”工程,主要面对713个整村推进重点村和红寺堡开发区的贫困户。据自治区扶贫办介绍,扶助对象在这些贫困村中,约占40豫,全自治区总共有6万户,有的看的依然是黑白电视节目,有的甚至根本看不到电视节目。

此前,平罗县为解决贫困户看电视难问题,已向本地贫困户赠送了电视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和好评。自治区团委也动员各方面力量,为泾源县的2860个贫困户赠送了彩色电视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此,宁夏决定在全区推广这些作法,让所有农民都能看到电视节目。

据悉:今年,自治区扶贫办、团委、工会、科协、文化厅等单位都将有“大动作”。加上中央有关部门的重点支持,宁夏年内将有一半的贫困户先期得到电视机。按照计划,明年、后年只需各解决13000户,宁夏就可以消灭无电视户了。

马启智主席希望把电视入户工程作为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他认为,农民家中有了电视机,就等于办了一个家庭文化学校作用很大,效果很好,有时比开会还管用。因此,他希望各有关部门“对此事要看得重一点”。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宣布:“电视入户文化扶贫工程”正式启动。

今后3年,宁夏将全区动员,合力推动这一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工程:让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让偏远农村的文化生活尽快丰富起来。

(原载圆园园远年愿月缘日《光明日报》)

希望你们在两年内读200万字的书!

——宁夏科委原主任杨兴国深情回忆胡耀邦对青年干部的关怀

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事情好像就发生在昨天;虽然早已事过境迁,但那动人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在胡耀邦诞辰90年之际,宁夏科委原主任、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原主任杨兴国深情地向记者回忆了1982年7月胡耀邦亲切接见几位年轻干部的情景。

圆园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十年动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也就在这个时候,胡耀邦同志出任党中央总书记。根据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央党校开始着重培养年轻干部。时任宁夏科委副主任的杨兴国就参加了中央党校培训部第二期的学习。同期参加学习的有100多人,当时多数担任厅级、副厅级职务。经过这里的学习和后来的锻炼,其中不少人后来都担任了更重要的领导职务。班里年龄最小、当时尚在甘肃工作的胡锦涛同志也是这个班的学员,他在班里担任党小组组长,与杨兴国在同一个党小组。

没有想到,这批为数不多的学员,竟受到胡耀邦的特别关怀和重视。就在一年的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杨兴国等人接到通知:胡耀邦同志要与部分学员座谈。一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激动,有人不免有些紧张:总书记会问什么,自己该谈什么?其中多数人还没有这么近距离地与党的最高领导人面对面地交谈过。

座谈在北京玉泉山一间小休息室进行。参加座谈的有胡锦涛、钮茂生、刘仲黎、曾建徽、杨兴国等八九个人。当时,胡耀邦正在这里养病。当几位年轻干部走进这个只有20多平方米的休息室时,胡耀邦急忙站起身来,与他们一一握手,请他们围在自己身边坐下。杨兴国刚好坐在胡耀邦的对面。

胡耀邦告诉大家,我这几天牙疼,在这里休息几天,抽空见见大家,请大家随便谈谈,听听大家的意见。说着,他还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腮。接着,他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谈一谈。在大家发言时,他随时提出一些问题,并认真倾听他们的回答。

轮到杨兴国发言了。令杨兴国没有想到的是,胡耀邦对宁夏的情况那么了解、那么关心。此前,胡耀邦曾到宁夏视察过,对宁夏的一切竟念念不忘。杨兴国谈到,宁夏是少数民族地区,灌溉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只要搞好经济,搞好民族团结,就可以让中央放心。胡耀邦闻言激动地挺直了身子,大声说:“好,说得好!”当杨兴国说到“宁夏人才缺少、外流较多、稳住现有人才是关键”时,胡耀邦再次大声表示赞同。胡耀邦还关切地问到宁夏的其他情况。

整个会见,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热烈、亲切的气氛。胡耀邦有说有笑,谈笑风生,情绪饱满。根本看不出是一个正在养病的病人。他的热情、随和、平易近人以及对年轻干部的关怀、重视,给杨兴国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打消了一些年轻干部的顾虑和拘束。

没想到,胡耀邦对这100多名学员的关心并没有到此结束。7月20日,培训班结业时,胡耀邦又在中南海接见了全体学员。不仅如此,胡耀邦还语重心长地发表了长篇讲话。他谦虚地说,我没想到自己会担任党中央总书记,总感到自己的水平不够,因此一直坚持学习。他对这些后备干部提出几点希望: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希望大家在两年内读200万字的书。要读马恩列斯毛等革命领袖的著作,还要读一些历史书籍、伟人传略,他特别强调要读一些介绍周恩来总理的书籍,向周总理学习。整篇讲话,处处体现出他对年轻干部的关心、信任、厚爱和希望。

在杨兴国的家里,记者见到了那幅镶嵌在镜框里的合影照片,也找到了胡锦涛、杨兴国等人的身影。

胡耀邦对这批年轻干部寄予厚望,这些年轻干部们也没有辜负中央领导的希望,很多人都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有的人后来还担任了更加重要的领导职务。在他们中间,有的出任财政部部长,有的出任水利部部长,有的出任河北省省长,有的出任新华社副社长……当然,最突出的还是胡锦涛同志,现在成为我们党的领导人。

这是一次没有见诸报端的接见。而这次接见和此前的座谈,却长久地留在杨兴国的记忆里,影响了他的人生,且给予他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胡耀邦这12个字的谆谆教导,已经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对杨兴国来说,这是一个难忘的、幸福的回忆。胡耀邦的音容笑貌已经凝固,永久地留在了他的记忆里。当他在事过24年后再回忆这段往事时,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的光采。

(原载圆园园远年圆月怨日《新消息报》)

“陈建国书记跟我们一起包饺子”

——陈建国等自治区领导与留校贫困大学生共度除夕侧记

虽然没有回家,但他们依然感受到了家的气氛和温馨;虽然父母远在几百里甚至几千里之外,但他们同样得到了亲人般的体贴和关爱。

当万家团圆的时候,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和马文学、刘仲、陈育宁等自治区领导同志一起走进宁夏大学,与60名留校过年的贫困大学生代表共度除夕,像许多家庭一样围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

宽敞明亮的饭厅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天花板上,大红灯笼高挂,鲜花和彩带交织。正面墙上,书写着“感谢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和爱护”的标语和“温暖除夕真情相伴”几个大字。欢快的乐曲,填满了饭厅的每一处空间。

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即席讲话之后,陈建国等领导分散到各个桌前,与同学们围在一起边包饺子,边拉家常。陈书记熟练地揉面、切面、包饺子。看到有的学生不太会包,各位领导还手把手地指导。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领导又与同学们围在一起共享自己的“劳动成果”。陈建国把端上来的饺子先端给身边的两个同学,让他们先吃。听说身边的藏族姑娘达珍来自拉萨,陈建国希望她努力学习,将来为建好拉萨出力。对来自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的学生,他更是寄予殷切的希望。他说,我们要让更多的贫困学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报效祖国,建设宁夏。

陈建国等领导还向学生们赠送了图书和慰问金。有的同学接过用红丝带扎好的成捆书籍和凝聚着党和政府关怀的慰问金,眼里闪动着感激的泪花。

陈建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这些贫困学生。他说,自己17岁就参军入伍了,参军后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连队。部队的锻炼,为自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希望同学们树立坚定的信念,珍惜时光,成为有理想、有志气、有作为的一代新人。

最后,陈建国举起一杯清茶,向在场的学生逐一表达美好祝愿。

和蔼可亲的面容,推心置腹的话语,周到细致的关怀,饱含深情的叮咛,让许多学生有了回到家里、面对亲人的感觉:站在他们面前的,哪里是日理万机的领导,分明是自己亲密无间的长辈!一位男同学激动地说:“陈书记和我们一起包饺子、共度除夕,让我们既意外,又激动。我们虽在外面,却像在家一样。领导们也像我们的父母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宁夏没有回家过年的贫困生依然得到了回家过年的亲情。

(原载圆园园远年圆月员日《光明日报》)

宁夏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西部大开发,宁夏要争先,人才是关键。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宁夏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地方财政自今年开始,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门用于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使用、引进和奖励,并视情况逐年增加。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在近日召开的全自治区人事人才工作会议上公开宣布的。

新世纪、新千年,工作千头万绪,以何为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决定:新世纪召开的第一会议是人事人才工作会议。这也是宁夏多年来第一次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人才专门会议。马主席在大会上说:“这表明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人才问题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宁夏确立了新的人才发展战略,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现在,宁夏各类人才已有31万人,比“八五”末期增长了14.4%。自治区先后实施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313人才工程”和企业“3331人才工程”,使一批人才脱颖而出。宁夏现有自治区科技明星10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0多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入选者已达170人,有400多人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与此同时,宁夏还通过省际间高层互访活动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交流活动,拓宽了对口培训渠道和引进智力途径。宁夏还注意利用国外智力资源,仅最近两年就派出200多人出国进修,同时引进国外经济技术专家近百人。这些有力措施提升了宁夏人才智力的层次和水平,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九五”期间,宁夏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631项,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300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提高。

针对近年来宁夏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宁夏将着力创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将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本地现有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必要的研究开发经费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

(原载2001年1月12日《光明日报》)

★银川市政府于1998年8月开通“市长邮件”,短短半年时间里便收到邮件1200多件,受到市民普遍欢迎和称赞——

市长邮件:不花钱请来“高参”

现在,银川市市长、副市长、政府秘书长的办公桌上和手提包里比从前多了一样东西,这便是银川市独有的“市长邮件”。不论政务多么繁忙,他们都不忘及时办理这些来自社会各方面、反映各种各样问题的邮件。

银川市的“市长邮件”是1998年8月5日正式开通的,是银川市政府为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广泛寻求智力支持、吸纳高谋良策、改进政府工作、提高办事效率而专设的。如今,半年过去了,情况怎么样?当记者踏进银川市政府大楼时,只见位于二楼的秘书三科的办公桌上放着许多当日收到的“市长邮件”。一位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收到“市长邮件”1200多封。

郝林海市长告诉记者,这1200余件“市长邮件”每件我都看过了。市政府秘书三科的同志证实:每件“市长邮件”都经市长或副市长签批,每件都得到及时处理、反馈、答复。市政府领导不仅亲自批办、审核、把关,而且还上门走访、邀请写信者来做客,征求意见,或者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市长碰头会和政府常务会上交流、督促、协调。这些措施提高了办理速度和办理质量。目前,在1200余件“市长邮件”中,所提建议已被采纳、所提问题已得到解决、所反映的情况已批转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的约占70%,所提建议正在办理或计划办理的约占25%,此外,还有少量不属于市政府办理范围的,也都转送有关部门,给予说明或解决。在708号“市长邮件”中,学生家长反映了一些个体小商贩在学校门前出售不卫生小食品的问题,此件立即引起了市长们的高度重视。市城管办接到市长批示后,立即抽调30名执法人员进行清理,仅两天就清理学校门口的小摊点100多处,受到广泛好评。32号“市长邮件”,反映了灯箱广告与光明广场氛围不协调的问题,市长郝林海亲自到现场实地查看,随后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做了修正。373号“邮件”提出银川解放大街路口的铁皮栅栏档次太低有碍观瞻的问题,市政府为此拿出5条整改意见。郝林海为此批示道:“不光是栅栏问题,主要街口的形象、环境、设施等都要逐一研究设定。每个主要街口绿化、标识、广告等既要与街区和谐,又要各具特色。”对于一些反映困难、问题的来信,市政府也同样十分重视。330号“邮件”反映冬季取暖问题,副市长李春阳亲自挂帅研究管理措施,制订了供热管理办法,将银川市的供热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411号“邮件”反映了一名父母双亡的学生的学杂费问题,在几位市领导的协调下,银川市教委为这名学生办理了资助卡,确保其正常就学。

银川市政府在办理“市长邮件”过程中,特别注意与来信人联系,此举既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也提高了市民对政府工作的理解。通过与来信者的广泛接触,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意图,通过与他们共同协商,寻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有位名叫唐德光的民营企业家,在“市长邮件”开通最初的三个月就写了16封“市长邮件”,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遵照市长的指示,市政府秘书长约其面谈,进一步征求他的意见。唐德光深受感动,表示要继续为市政府献计献策。144号邮件就如何搞好国有企业提出建议,市政府认为很有价值,副市长张包平邀请作者阎锋面谈,又有不少新收获。有些邮件字迹不清、反映问题不明确,工作人员便遵照市政府领导的指示邀其见面,进一步弄清情况。

有关工作人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办理“市长邮件”,基本做到了登记清楚、归类准确、交办迅速、督办落实、答复及时、归档规范,使纷繁复杂的办理工作条理化、规范化。

银川市开通“市长邮件”,也引起外地的关注。海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地都有人写来“市长邮件”,对银川市各项工作提出建议,有人还通过“市长邮件”解决了自己在宁夏遇到的问题。

郝林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政府开通‘市长邮件’,等于不花钱就请了许多参谋、收集了许多高见和智慧。多与群众沟通,就会多些理解。政府与市民形成合力,什么事都好办了,失误和损失也会减少。”

针对目前“市长邮件”有时还存在渠道不畅、效率不高、协调力度不强等方面的不足,银川市政府决定在继续完善“市长邮件”工作的基础上,开通“91999”政府为民解忧督办专线电话。

(原载员怨怨怨年猿月猿员日《光明日报》三版头条)

宁夏时兴开短会

“求真务实开短会、节俭高效抓工作”在宁夏正成为一种风气。记者最近参加了很多会议,发现没有一个会议的会期超过2天,没有一个会议大吃大喝、花钱安排娱乐活动。

全自治区宣传部部长会议,原定为一天,同时还要召开文明办主任会议。会上除传达全国会议的精神外,还要部署新一年的工作,表彰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到开会时,会议又压缩为半天,原定的会上颁奖改为会下发奖,原定下午才召开的文明办主任会议提到了上午。这样,只用半天时间就完成了会议所有议程,所有人员下午就可以返回原地了,这也省去了一天的住宿费。自治区教育工作会议也是只安排了一天,除领导讲话外,还有分组讨论、大会交流、会议总结等内容,会议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自治区分管副主席和教育厅厅长讲完话后,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但会议没有让大家就此休息,而是按原定安排进行分组讨论。自治区水利工作会议内容很多,还安排半天时间参观水利设施和建设工地,会期也只有一天半。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林业局长会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也都是只开了一天。而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工作会议,自治区公、检、法、司机关负责人会议,宁夏法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等都是用半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还有更短的会议,只开几十分钟就结束了。

除会期较以往缩短外,会议开支也有所减少。会上所发的只是一个文件袋,里面除了一支普通的圆珠笔、一个薄薄的软皮笔记本和文件之外,别无他物。几乎所有在银川召开的会议都在会议通知中标明:“家在银川市区的不安排食宿。”不要小看这一句话,大笔开支就在这一句话中抹掉了。家在银川的参会人员既不在会上住,也不在会上吃,只领取会议伙食标准一半左右的补贴。有些会议,甚至把这份本来就不多的补贴也省掉了。对此,参会人员中没有人提出异议。

记者一连参加了很多会议,居然没有在会上吃过一次饭,因为记者也属于“家在银川市区的”。至于看电影、听音乐、赏戏曲等文艺活动,就更无缘享受了。

有位机关干部对记者说,开短会好处很多,应该提倡。

(原载圆园园缘年员月圆员日《光明日报》)

宁夏会议饭局“瘦身”了

在很多地区,开会与吃饭成为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开会就得吃饭,不吃饭,就开不成会。如今,这对“孪生兄弟”在宁夏已经分开了:记者最近在宁夏相继参加了很多会议,居然没有在会上吃过一顿饭。因为这些会议都在“会议须知”中明言:家在本市的不安排食宿——不向可在家吃饭的人设饭局。会议的饭局是为那些家在外地、无法回家吃饭的人专设的。

开支过大,一直是很多会议组织者头疼的事。有些会议,仅仅因为没有筹足经费而不得不推迟或取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开不起会议”之声不绝于耳。记者曾经看到,有些会议为了节省开支,不得不压缩与会人员。有的甚至在会议通知中提出明确要求:各单位严格按分配的名额参会,不得超员。虽然如此,会议开支还是很难降下来。自从“家在本市的不安排食宿”以来,宁夏各地的会议开支才大幅度下降,财政负担也因此大大减轻。

现在,在银川市以及宁夏其他市县召开的许多会议,只是给家在同城的与会人员象征性地发点会议补助。还有不少会议,连一分钱补助也不发。如果与会人员都在本市,那就更不设饭局了,会议开支几乎可以降为零。会议组织者也就不用细抠人数、精打细算了。

对开会不设饭局,许多人已经习以为常,都表示理解。

(原载圆园园源年猿月圆圆日《光明日报》)

政协会上助学情

浓浓的助学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洋溢。

宁夏是经济贫困地区,南部山区至今尚有部分群众没有摆脱贫困。农家子弟考上学而上不起学的问题相当突出。贫困学子的命运,牵扯着政协委员们的心。在自治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召开之际,自治区政协发出创立“兴华成才助学金”的倡议,捐资助学成了政协委员议论的热门话题。

2005年1月24日,此前曾多次为贫困学生捐款的自治区政协主席任启兴带头捐出了1万元,政协副主席任怀祥捐了2000元,政协其他各位副主席也都各捐了1000元。自治区政协机关113名工作人员也捐献了33120元。

“不能让考上大学的学生上不了大学!”来自各类企业的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要慷慨解囊,帮助贫困学子度过难关。短短几天时间,就有17家企业、单位和265名个人献出了自己的爱心,捐款总额迅速攀升到170多万元。来自宁夏南部贫困家庭、从德国取得博士学位、现任宁夏大学副校长的李星委员,第一个送来了自己的捐款。就连来自贫困山区的政协委员也都慷慨解囊。

整个政协会上,洋溢着对贫困学子的一片深情。在1月28日下午举行的捐资仪式上,自治区政协主席任启兴动情地说:在人生的重要关头,那些贫困的孩子是多么渴望爱的雨露!捐资助学,弘扬了中华民族扶弱济困的优良传统,体现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社会责任。

(原载圆园园缘年圆月愿日《光明日报》)

宁夏开会要先领“许可证”

开会要先报计划,经批准后列入统一计划,然后才能按规定开会。从2002年开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政府系统全区性会议立下了“规矩”。

2001年12月31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02年政府系统召开全区性会议计划》。自此以后,宁夏开会就有统一计划了。这表明,宁夏今后开会将严格按计划进行。现在下发的会议计划,是各厅局、各部门按要求先申报、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汇总后、报自治区政府批准形成的。按计划,2002年全年宁夏政府系统共召开35个全区性会议。这个会议计划,是以文件的形式下发的。上面把全年将召开的35个会议一一排列:会议名称、主办单位、会议规模、参加人员、预定时间和会期、会议形式都一一列表写清,一目了然。这些即将召开的会议,规模最大的不超过300人,最小的仅50人。会期最长的是2天,最短的仅有半天。既有常规会,也有电视电话会。

这就是说,只有领了“许可证”,才能按计划开会。而且开会要按计划进行,不能随意变动。开会有了计划,剩下的就是办会者按“规矩”办事了。有了这个“会议计划”,宁夏的会风将进一步转变。

(原载圆园园圆年员月圆苑日《光明日报》)

宁夏注意维护政府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

“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自觉地把好精简文件这一关,下决心把文件发放总量减下来。”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继为开会划“禁区”之后,又对进一步精简文件提出的要求。

目前,宁夏各类文件、简报过多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为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决定从自身作起,切实改进文风,提高文件质量,进一步减少文件发放数量,以维护政府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并将它作为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提高机关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决定从源头解决文件过多问题,对各类文件、简报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该精简的精简、该取消的取消。凡照抄照转上级文件、内容空泛、无具体指导意义的公文,坚决不发;凡属部门职权范围能够解决或几个部门联合协调发文能够解决的事项,不再由政府批转或由政府办公厅转发;凡是近年内已经发文部署的工作事项,如果没有新增内容和新的要求,不得重复发文;凡是报纸上已公开刊登过的通知、决定,一般不再重复发文;凡是已在会上印发的讲话稿,如无重大修改和补充,一般不再重复印发。普发性文件的发放范围,未经有关负责人同意不得随意扩大。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将重点精简和压缩自己所印的“专题会议纪要”和“内部情况通报”。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还对各部门、各地区上报公文提出了要求:报送公文主题要突出、内容要翔实准确、文字要简练,一般不要超过3000字。报送的简报要简明扼要,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提出建议要切实可行。

(原载圆园园员年员圆月圆缘日《光明日报》)

银川市为开会迟到者设“专座”

不久前,在银川市优化投资环境动员大会上,有人发现,开会迟到者在这个会上受到特别的“待遇”:会议的组织者特意在会场内设立了“迟到席”。不仅如此,迟到者只能在迟到簿上签到。这么一来,迟到者便被“突出”出来了。

记者在会场内看到,迟到席虽然设了长长两排座,但仅仅坐了两三人而已。迟到者一入会场,有关人员就引导他们到迟到席去就座。迟到者虽然很不情愿,但也只好听从指挥。看得出,坐迟到席的滋味很不好受。此举算是给开会迟到者一个无声的警告。

记者留意观察,整个会场坐得很满,会议气氛庄重、严肃。与会者听得聚精会神,很少有人交头接耳,也没有人在会场内吸烟。连令许多会议组织者颇感头疼的手机、传呼机此时也都成“哑巴”了。

这是银川市市委、市政府首次召开全市优化投资环境动员大会,会议本身就树立了一个优化环境的样板。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市委书记王正伟在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德治市”的发展理念。他说,不要以为一提“治”就是领导干部的事。这个“德”是指我们每个人的德,它包括我们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市民要有良好的市民素质,行政人员要有良好的行政、施政道德。精神文明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非抓好不可。精神文明抓好了,我们就有一笔很大的财富!

这番话可以为银川市狠抓会风找到注脚。

(原载圆园园员年员圆月圆猿日《光明日报》)

简短而高效的庆典

40年沧桑巨变,40年成果辉煌。

自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弹指一挥间,40年过去了。40年,在历史长河中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宁夏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20年来,宁夏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各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以往20年,530万宁夏回汉各族人民为此欢欣鼓舞,豪情满怀。他们以无比喜悦的心情,欢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胜利,歌颂美好的新生活。

该怎样组织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宁夏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有关部门也早早开始了筹备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围绕“改革、发展、团结、奋进”的主题,确定了“隆重热烈、节俭务实、规模适度”的原则,把庆祝活动的重点放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了22个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公益性设施和扶贫开发项目;安排了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达到了全民同庆、全民同乐的目的;广泛开展了“我为大庆做贡献”活动,激发各界群众热爱宁夏,振兴宁夏的政治热情,推动两个文明建设;成功地举办了宁夏投资贸易暨东西部合作洽谈会,对外开放实现历史性突破;推动、组织各类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提高了宁夏的知名度,扩大了宁夏的影响力。

就在各项筹备工作紧张进行的时刻,我国长江、松嫩流域爆发了特大洪涝灾害。宁夏回汉各族人民在本区尚有群众未摆脱贫困的情况下为灾区慷慨解囊,捐款捐物超过2千万元。这样大规模的捐助活动,在宁夏历史上是最多的一次,也充分说明宁夏回汉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宁夏人民记得,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庆祝活动足足安排了7天。这次40年大庆,宁夏有关部门也计划安排7天活动。灾情发生后,宁夏区党委、政府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从大局出发,不沿旧例,开创新风,对庆祝活动作了较大调整和压缩,取消了万人游行和大型招待会,将区庆干部大会与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合并举行,将庆祝活动时间由7天压缩为一天,将区庆活动节约的经费全部用于南部贫困山区建设。

10月24日下午3点10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到达银川。这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代表团规格不变,人员压缩一半以上,只有44人。在机场上,没有举行欢迎仪式,到机场迎接的自治区党政军领导及有关方面负责人也不过20人。中央代表团一到驻地,顾不上旅途劳顿,立即听取区庆筹备汇报。宁夏区党委政府在汇报会上向中央代表团成员只提供了书面汇报材料。不到20分钟,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的汇报和中央代表团团长温家宝的讲话就全部结束。中央代表团成员分头行动,迅速投入各种慰问、座谈活动。慰问、座谈活动结束时,天色已晚,吃过晚饭,中央代表团又出席文艺晚会,同宁夏各界干部群众共同欢庆节日。

10月25日上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代表团团长温家宝亲手将区庆活动节约的经费交到固原地区行署专员马金虎手中。这笔为数不少的钱,将全部用于贫困山区建设。当马金虎将红纸袋高高地举过头顶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庆祝大会结束,上午所剩时间已不多了。但领导们还是抓紧有限的时间出席了《自治区成立40周年建设成就展》开幕式。为开幕式剪彩的,却既不是中央代表团的团长,也不是自治区领导,而是几位劳模代表,这一精心安排,显然是有深刻寓意和象征意义的。

下午专机起飞前,中央代表团抓紧这最后的时间,分4路进行视察慰问。分别视察了银川郊区塔桥小康文明村,看望了两户回族农民家庭,慰问了一个教师世家,参观了宁夏农林科学院的一个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视察了国家大型企业西北轴承集团公司,参观了银川南关清真寺、赠送纪念品并与部分穆斯林群众合影。

从24日下午到达到25日下午离开,中央代表团在宁夏的时间总共只有20多个小时,但他们却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时间,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慰问送到宁夏回汉各族人民的心田,整个庆祝活动,起到了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这简短、高效而又充实的庆祝活动,一改旧例,新风扑面,受到宁夏各界群众的欢迎和称赞。温家宝团长也称这次庆祝活动“带了个好头!”

(原载员怨怨愿年员园月圆远日《光明日报》)

副县长也需要配秘书?

笔者最近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县和县级市的政府领导成员中,不仅县长、市长配有秘书,副县长、副市长也配有秘书,有位市长助理(正科级)也配有秘书。

一位副县级干部的秘书说:“当秘书没多大意思。一天忙到晚,费力不讨好。我每个月光讲话稿就要写十几份。当然,领导的讲话稿也有外面人弄的,但很少有中用的,我往往还得重弄。秘书的工作很杂,什么都得干。上面来人,安排接待,陪人吃饭,要代酒,干的都是很琐碎的工作。”

而一位与笔者相识的副县级领导,在听笔者询问此事时颇有几分自豪地说:“我有秘书。有个秘书好啊!他可以代你办很多事,省去许多时间和精力。不过,我不像有的人那样什么都让秘书去干。我每年的述职报告都是自己亲自动手,而像我这样坚持的人并不多。我的许多讲话稿都是自己动手写的。现在出去讲话没有讲话稿还不行。一次,我在会上即兴讲了话,大家反映很好,非让我整理出个讲话稿不可。没办法,我只好根据回忆再整理。像这样的东西,秘书是弄不来的!”

当笔者问某县一位秘书是否是某副县长的专职秘书时,他很警惕地说:“还算不上,我的工作只是与那位领导分管的业务相通,因而与他配合,为他服务更多些。”笔者对副县职干部配秘书表示诧异,一位在县上工作的同志却表示很理解。他说:“秘书应当是专职的。谁对谁要固定,不能乱,否则,就可能推诿扯皮,争权夺利。”不能说这种说法毫无道理。

县长、副县长配秘书,县长助理也有配秘书的,笔者亲耳听到一位“助理”因对他的秘书不满而对政府办公室的人说:“我不要秘书了,你们以后也不要给我配了!”

尽管有些秘书抱怨在县级机关当秘书没多大意思,但外界仍有人对他们羡慕不已。一年多以前,某县政府机关面向社会招聘秘书,应聘者众多,最后几名任教多年的骨干教师入选。在他们上任不久,笔者曾见过他们,他们告诉笔者:到机关来不仅丢了原来的职称,而且工资也减少了许多,但他们不为这个选择后悔。据知情者透露:他们工资表上的数字可能少了,但实际收入并未减少,有的可能还增加了。干好了,不用几年摇身一变就能当上科长、副科长,而在学校干一辈子也不过是个穷教师。据说,有人为到机关当个秘书还不惜花钱送礼呢!

那么,一名副县长该不该配秘书呢?某自治区党委一位领导同志告诉记者,关于领导同志配秘书等问题,党中央在两年前曾专门发过文件,省部级干部才能配专职秘书、配专车。

但据笔者了解,现在不仅省级党、政机关正职、副职配有专职秘书,不少地、市党政机关也配有秘书。上行下效、一些县、市党政机关便也配秘书,正职配,副职也配。

接受笔者采访的那位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说:“不按规定乱配秘书,容易助长官僚主义、滋生腐败,现在有些人离开秘书、离开别人准备的讲话稿,就不能正常工作,甚至连话都不会讲,这是很可悲的。”

(原载2000年《中国国情国力》第12期)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前任有责任、有义务为后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然而,在固原县三营镇,前任镇长留给现任镇长的竟是110万元债务(其中包括欠营都饭店的7万元吃喝款)。现任镇长因其前任的问题已当过五次被告,且每次都以他败诉告终,他向记者诉苦——

“我这五次被告当得冤不冤?!”

“我们俩有一肚子苦水想往外倒,希望你能帮助反映一下!”最近,记者到固原县三营镇采访,正碰上三营镇党委岳书记和刘镇长在镇长办公室里商量工作。他们一见记者就倒开了苦水。

固原,是全国闻名的穷县,而三营却是固原县条件相对较好、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一个镇,本应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却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岳书记、刘镇长到任后,首先背起来的竟是100多万元债务。那时,乡党委、乡政府办公楼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不通电、不通水、不通暖了。有一段时间,竟然不通电话,没有机关食堂、没有汽车。在他们到任前的两三年内,三营镇已换过三任镇党委书记,其中短的任职只有几个月,长的也只有一年零三个月。其中原因虽然一时无法说清,但有一个苦恼却是这几位书记所共有的:其前任留下的债务负担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留下的“后遗症”令他们难以治愈,他们为前任“擦屁股”却总也擦不净。到岳、刘相继到任时,镇机关干部已有7个月未领到工资了,连镇办公楼都计划要卖,人心都快散了。

岳、刘到任后用贷款交清了所欠电费、水费、电话费,补发了干部工资,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人心才逐渐收了回来。

刘镇长情绪激动地对记者说:“工作再苦再累,我都不怕,就怕当被告!我上任时间不算长,已当过五次被告了,而且每次我都败诉,每次都是代人受过,都是因前任的失误而当被告,你说我这被告当得冤不冤?”

1995年前后在任的三营镇的负责人的一个突出“政绩”,就是强征耕地与一家银行开发公司联营,投巨资在公路干线两侧建起至今多数仍在空闲的500间商业房。这些商业房不仅侵占公路路产、违反土地法规,也使大笔投资付之东流,更给后任者留下排解不开的麻烦。

当年,为了庆祝这500间将要变成“摇钱树”的商业房“胜利”竣工,当权者十分慷慨地将价值7000元的花炮化成硝烟和纸屑,但却一直不肯付钱,致使现任镇长“荣幸”地又多当了一回被告。

更让现任镇机关干部不平的是,他们还要还那个“前任”的吃喝债——不过两三年时间,他就欠三营镇营都酒家吃喝款7万元。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营都酒家现任经理、原经理丁炳虎之妹丁艳琴。丁艳琴告诉记者:对镇上的欠款,他们曾多次索要过,但他们就是迟迟不还,丁家不得不向工行和信用社贷款3万元来维持酒家的经营。1996年5月7日,他们写好了要求归还欠款的民事诉状,请求法院裁决。

三营镇政府又败诉了。法院裁决镇政府分几年偿还所欠7万元吃喝款。由于当时一时无钱可还,法院只好先扣下镇上的吉普车顶债。现在,镇上还了2万元,尚有四五万元未还。丁艳琴告诉记者:最近,她去催要第二笔还款,镇长请她再缓一缓,镇上现在拿不出钱来。

据丁艳琴证实,现任镇领导基本再未到她那里吃过饭,也未有新的欠款。

三营镇财政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除了前面提到的曾用吉普车抵债外,连镇机关的两台电视机也曾被当作顶债物品。据介绍,岳、刘上任后还了二三十万元债务,目前仍有110万元债务。照此还债速度,还需五六年才能还清。而令他们忧虑的是,还有二三百万元潜在的债务,更令人头疼。

沉重的债务负担,使三营镇现任领导人的很多设想都无法实施,很多工作都难以开展,甚至连他们费了很大劲才申请得到的专项资金都被银行扣了。而一个接一个的“官司”不仅影响他们工作的情绪,而且也干扰了他们正常的工作。为了腾出时间和精力来抓工作,他们只好把打“官司”的事全权委托三营镇司法助理员代为办理。

三营镇机关现在几乎一贫如洗。岳书记、刘镇长希望上级机关能帮他们彻底解决前任遗留问题,再也不要将问题和包袱一任一任地往下甩了!

岳、刘二人向记者表示:他们一定要认真吸取前任的教训,科学决策,集思广益,多办实事,决不搞不切实际的东西,决不给群众增加不合理负担,决不给继任者制造新的包袱。

(原载员怨怨怨年苑月圆日《宁夏日报》,获“枚苑杯”好新闻一等奖)

★某企业集团有位负责人患上了“电话恐惧症”:看见是北京的电话号码,都不敢接。然而,这样的电话几乎每天都有,类似的“骚扰”传真几乎每天都来。这位负责人为此叫苦不迭——

企业怎能经得起如此“骚扰”?

最近,记者接到一个采访任务:按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对宁夏某企业集团进行采访。按照有关部门提供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接电话的竟不是上级指定的联系人集团党委书记,而是党委工作部部长,这个号码也是张部长办公室的。不料,当我说明采访意图后,这位认识记者的部长却并不热心。过了一段时间,记者再打这个电话,就没有人接了。记者在内部电话号码本上查到该集团党委张书记的电话,再次提出采访要求,这位书记却让记者找党委工作部张部长。记者告诉他,张部长的电话无人接听,张书记让我半小时后再打给他。半小时后,记者多次打张部长的电话,一直没人接。(事后得知:办公室装的是来电显示电话)晚上,记者又给他的手机发去短信,请他把有关材料发到记者的邮箱。但是,等了好久都没有回应。无奈,记者只好请自治区国资委支持,请他们第二天派人陪同记者前去采访。

采访受到如此冷遇,让记者颇感意外。张部长向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我们是“两头在外”的企业,不需要宣传;企业刚刚走出困境,要多做少说。更重要的是宣传会引来更多的“纠缠”“骚扰”,让我们难以应付。随后,张书记见到记者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你一宣传,我们受到的“骚扰”还会增加。因此,他对记者的采访同样不很热心,倒显得无可奈何。

采访还没有进入正题,张部长便以几分激愤、几分苦恼、几分无奈的语气,先向记者说起他们遭受的各种“骚扰”。企业现在遭受的“骚扰”,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评比“名牌”、筛选“最佳”、表彰“百强”、办班培训、开办论坛、策划活动、发布信息、编辑画册、组织专刊、出版彩页、增设理事、发展会员、推销书籍、征订报刊、谋求赞助……都会有人找上门来。其中,有电话联系的,有登门面谈的,有邮寄函件的,有发送传真的,有下达指令的,口气相当强硬,有一般通知的,语言亲切温和。这些“骚扰”,有找业务部门的,也有直接找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有先找业务部门后找主要领导的,也有先找主管领导后找业务部门的,有打着中央、自治区权威部门旗号的,也有借助高层领导人的名义的,有真有来头的,也有虚假冒名的。在一些人心目中,任何活动都可以谋取利益,任何企业都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库。

张部长告诉记者,这些人一开口就要钱,而且口气都很大。一般都拉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拿到钱决不放弃努力的架势。他们一个长途电话可以打上一个多小时,让接电话的人无法打断。他们都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只要觉得还有可能、还有活动的余地,他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这家企业,这样的电话每天都有许多。“骚扰”电话,以北京来电最多,银川来电次之,其他地区也有。久而久之,张部长患上了“电话恐惧症”,一看见是北京来电,他就以为是“骚扰”电话、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厌恶,于是干脆不接,也就免去了烦恼。他告诉记者,现在只要是北京的电话,他百分之百都不接。

遭受类似“骚扰”的不止张部长一人。为了进一步说明情况,张部长又叫来总经理办公室赵主任。熟料,赵主任也是一肚子苦水。为了让记者有个深刻的印象,他又回办公室抱来一堆形同垃圾的传真材料,并“慷慨”地把这些东西送给了记者。

记者一看,有些传真确实来头很大,让企业难以拒绝。上面都有文头、公章,当然更少不了价码、开户银行和账号。有的还列出多种方案提供选择,价格由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有的还没有进行任何评审,就“很高兴地通知您,贵机构已经入选……特邀……”。

张、赵二人向记者讲述了几个“动人”的故事:

有一回,某组织通知,已把他们列入理事单位,条件是出资10万元。当听出我们有拒绝之意,就改口说,不想成为理事单位,当会员单位也可以,收费也可以相应降低。

有一次,某单位要为我们出版宣传品。标价彩色单页为1.8万元、黑白单页为1万元。我们没有兴趣,他还不肯罢休,就把价码一降再降,最后居然把彩色单页的价码降到7000元。我们已经明确表示不做了,他还继续纠缠。那讨价还价的语言,与小商小贩没什么两样。

有一位自称是某党校教务处处长的人,向我们推销他的书,被我们拒绝。但那个人并不死心,又打来电话说集团党委书记已经同意买他的书了。事后了解,党委书记并没有同意,此人也不是什么处长。

有个人自称是自治区某领导的秘书,开口就要钱且口气强硬。但实际上,那位领导的秘书对此毫不知情。

有一个北京的电话,直接就要10万元。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后,就很知内情地说,你们不是正在申报伊伊项目吗?你们还想不想要了?完全换成了威胁的口气。

有人在电话里硬充熟人,连对方的姓名、职务都没有搞清楚,就张主任、李处长地乱叫。先是套近乎,然后提要求。谈不通,就索要总经理、党委书记的电话号码。

有人见谈不拢,十分恼怒:“我知道你是新来的,我要告你的状。等我告诉了总经理,你就难受了!”

有人在纠缠半天仍无结果后,指责之中又加攻击:“你这样的水平怎么能当主任?我真想不明白!我要向总经理建议,撤掉你的职务!”被指责的人也“以虚对虚”:“正好。我现在61岁了,已是超期服役了,撤了我,我正好回家休息!”类似的对话,经常在电话两头传送:这个说:“你就不能和蔼、客气一点?”那个回应:“你就不能放过我们?”

张、赵坦率地向记者承认:由于有的来头大,我们根本顶不住,最后只能很不情愿地给钱。有些纠缠,实在难以对付,最后也是给钱了事。

总经理、党委书记受到的类似“骚扰”“纠缠”也不少。据透露:总经理曾想换手机号,但怕上级有急事找,又不敢换。而打到手机上的电话,又不能不接。有些电话并不显示号码,更是不敢不接。集团的传真机,因为怕有正事、急事,也是想关而不敢关。这样,就还得没完没了地接收大量的垃圾文字。

其实,企业有企业的难处,企业也不是金矿,即使是效益好的企业,也不能无限制、无节制地随意乱支。张、赵希望社会各界改变对企业的误解,不要把企业当成“摇钱树”,少“骚扰”企业。他们也希望有关部门不要为那些“骚扰”开绿灯、提供可乘之机!

没想到,这类“骚扰”居然给企业带来如此之多的烦恼、如此之大的干扰!在采访结束之后,记者对他们的苦衷也有所理解了。

(原载2007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宁夏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有了“行为规范”

在宁夏,省级领导身边工作人员将受到种种约束:一份专门针对他们的《行为规范》,刚刚由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这是宁夏在2003年年初印发《关于加强省级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教育管理的意见(试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的。

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宁夏召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会议的“主角”是在领导干部身边工作的秘书、警卫、司机等工作人员。专门为这些人开会,这在宁夏还是第一次。这个会议是根据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的指示精神召开的。这些与会人员,多处在各级领导机关和决策层的“贴身”位置,因此常常被人“特殊”看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机关形象和领导的威信,有的甚至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拉拢利用的对象。事实上,在国内的一些党政机关里,确有个别工作人员不严格要求自己,摆谱训人,颐指气使,横行霸道,招来很多非议。在河北省省委机关当过秘书的吴庆五、李真最后竟蜕变腐化,违法乱纪,成为人民的罪人,这个教训极为深刻。一位领导说,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数表现良好,但也有个别人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说大话、乱表态、越俎代庖、乱发指令,有的人甚至打着领导的旗号为自己和亲友办一些不该办的事,使有的领导因此“背上黑锅”。为加强对领导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约束,宁夏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机关做了很多工作。

在这次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于革胜向他们提出要求:自觉用高标准严格约束自己,做到按程序运作,按规矩办事,尽职不越位、主动不越权、帮忙不添乱。无论是接听一个电话、办一件事情,还是提一个建议、答复一个问题,都要注意身份,坚持原则,不说无原则的话,不做不利于工作的事。领导布置的任务不在自己手中延误,任何差错不在自己这里发生,所有来办事的人员不在自己跟前受到冷落,机关和领导的声誉不因自己受到影响。要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不仅要管好八小时以内,而且要管好八小时以外;不仅要守好自己的工作圈,还要收紧自己的社交圈;不仅要管住本人,还要管好家属和子女。

于革胜希望这些工作人员都能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服务到位、优质高效的高素质人才。

(原载圆园园源年圆月员园日《光明日报》)

宁夏全面改进延续多年的警卫形式

车队长驱呼啸而过、所有车辆都要停下来为之让路、路人侧目而视的现象在宁夏将很难看到了。最近,宁夏有关部门从一起影响广泛的事件中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对警务工作进行了全面改进。

2001年10月31日,吴忠市一支由8辆小轿车组成的车队,在过一个无护栏的小桥时与骑自行车迎面而来的一名初一女生不期而遇。这名女生为躲避车队不慎落入渠水中。由于未能组织有效救援,这名女生最后溺水而死。消息传出,全国关注。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为此想了很多问题。在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毛如柏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他说,现在回头来看这一事件,如果车队在上桥时看见有人就停下来,让那个小女孩先过去,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了。由此,他想到了警车开道中的问题。他说,搞警卫工作,既要照顾到领导人的安全,又要考虑到群众的方便。到底应该怎样做,他建议公安、警卫部门拿出一个规则来。

根据自治区党委领导的意见,自治区公安、警卫部门认真进行了自查自纠。他们认识到,在警卫形式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保证安全与方便群众紧密结合起来;有的警卫形式比较张扬,执勤警车指挥手段不够规范;有的车队在途经城市道路时布警不够科学合理、控制时间较长,造成群众不便;有的执勤方法欠妥,有推、搡、扯、拉、呵斥群众的情况。为此,自治区公安厅向各地、各部门公安机关发出通知,提出了改进意见。要求公安、警卫人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努力改进警卫形式。既要保证安全又要方便领导同志联系群众,尽可能不干扰或少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用警车开道时,要努力做到“五不”:不挤车、不甩车、不讲训斥话、不干涉遵章车辆的正常行驶、不干涉群众的正常活动。车队经过市区道路时,尽量做到“三少”:少喊话、少鸣警笛警报器,少指挥正常行驶车辆路边停靠。一般性任务,如不赶时间就不强行闯红灯。对公交车、小型公共车,在不影响警卫车队安全行驶的情况下优先放行。部署警力要适时适度,避免过早、过长等张扬、暴露性做法,要控制得住、疏导得开,尽量减少交通限制性措施。警卫执勤时对群众要态度和蔼,说话和气,讲究文明礼貌,不能推、搡、扯、拉、呵斥。

通知中还要求加强对非规格警卫任务的管理。凡不是公安、警卫部门下达的警卫任务,公安机关不得受领,非安全警卫任务不得采取警车开道措施。对不属于警卫范围内的来宾,必须经过批准,才能酌情采取安全措施。要加强对警车及警灯、警具的管理和监督,违规滥用的要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当事者及领导人的责任。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所有这些措施,都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制订的,充分体现了对群众的爱护、理解和尊重。

(原载圆园园圆年员月远日《光明日报》)

宁夏向全自治区领导干部提出要求:

重读《甲申三百年祭》牢记历史教训

又是一个甲申年!前一个甲申年,已故著名学者郭沫若发表了振聋发聩的《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60年后的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向各级领导同志发出通知,要求他们重读《甲申三百年祭》,学习党的三代领导人和胡锦涛关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重要论述,不忘历史教训。

甲申年春节来临之际,宁夏日报社社长白皋想起60年前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便找来有关资料,利用春节长假闭门研读。这篇文章,他已经读过多次了,但每次重读,他都有新的感受。这次读后,他又读了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有关论述,深感郭沫若的文章仍有现实意义。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写成长篇文章,发表在2月5日的宁夏日报上。这篇文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作出批示,要求全自治区领导干部重读《甲申三百年祭》,重温毛泽东“两个务必”的论述,学习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有关讲话。宁夏日报社为此编写了《甲申三百年祭》相关文献汇编并将它发到全报社每一个人的手中。文献汇编中共收录9个方面的内容,除《甲申三百年祭》原文之外,还有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做报告的部分内容、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讲话的相关内容等。

最近,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学习〈甲申三百年祭〉相关文献汇编的通知》,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三代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讲话,艰苦奋斗,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宁夏日报编印的资料第一次印了1000册,已经发放一空。许多单位前来索要。固原市原州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宽明亮闻讯后专程到银川索要50本。白皋社长告诉记者,宁夏日报准备再印1500册,全部免费赠送。

目前,一个联系实际重读《甲申三百年祭》和党中央领导人有关讲话的热潮正在宁夏兴起。

(原载圆园园源年圆月员缘日《光明日报》)

宁夏日报向社会发出呼吁:“向我开炮”

宁夏日报又一次向自己举起了“手术刀”,公开向“无错不成报”宣战:欢迎广大读者为报纸挑错,呼吁社会各界向本报上的各类差错“开炮”。读者挑出的差错将在专门的栏目里“现丑”。这是该报多年前推出“大中学生百日有奖挑错评报”等一系列活动之后,又一次与时俱进、自我完善的举措。

翻开3月4日的宁夏日报,许多读者的眼睛一亮:在这张报纸的三版上,人们惊奇地发现一个其他报纸上都没有的新栏目:“有错必纠”。“开栏的话”中说:“报界‘无错不成报’的说法,曾让许多报人无奈。差错虽然难以完全杜绝,但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还是可以做到的。有鉴于此,本报从今日起特开辟‘有错必纠’专栏,真诚欢迎广大读者向本报的各类差错‘开炮’。其目的在于不断增强编辑部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净化语言文字、提高报纸品位。”首期“有错必纠”上,不但公布了联系地址、邮编和举报电话,而且刊登了四条来稿:有“纠错”,有“会诊”,有“更正”。

宁夏日报新闻研究部副主任马瑛告诉记者,宁夏日报有条“总编热线”。其中不少电话就是给报纸挑错的。宁夏日报所办的内部刊物《宁报之声》一直承担着挑错评报的任务。为了加大纠错力度,宁夏日报编委会决定,在原有监督的基础上,在报纸上公开开设“有错必纠”栏目。报社指定专人负责,纠错来稿一经刊用,即发稿费。马瑛说,此举一推出,立即在报社内外产生较大反响,当然也有分歧。有读者来信说,宁夏日报公开开设纠错栏目,自我现丑,体现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这种开门办报的举措,可以增强读者的亲和力,拉近记者与读者的距离,密切办报者与读报者的关系,这既是报社有自信心的一种表现,也是对读者负责的一种态度。据说,“有错必纠”栏目推出后,纠错评报的来信、来电明显增多。

还是“有错必纠”栏目“开栏的话”说得好:“一张勇于接受读者批评、指正的报纸,是与时俱进的报纸;一张失去读者监督、关注的报纸,是没有出息的报纸。”

(原载圆园园源年源月员远日《中华新闻报》)

挤干片会、行会、年会中的水分

编者按:1996年9月8日,本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本报记者庄电一采写的报道《该控制一下“行会”、“片会”了》,披露了一些会议中的不正之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此发出通知,明令禁止到国内12个风景名胜区召开此类会议,收到明显成效。但是,在这些风景名胜区之外,各类区域性、行业性的轮流坐庄会议,不仅没有收敛,而且有增无减。有些会议,水分越掺越多,已被一些人搞得会不像会了。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有一种会议开得如火如荼。这种会议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开过。

不久前,记者在西部某省会城市看到,许多高档宾馆、饭店都挂满了各类会标。有些位置好、条件好的宾馆,甚至同时悬挂了几个会标。从一些会标上可以看出,这类会议已经有“年头”了,有的是十几届,有的则超过了20届。在这些宾馆还可以看到,不断有成批远道而来的贵客在此进进出出,有豪华大轿车停在门口接送外出参观的客人。这些宾馆、饭店因为接待了这类会议而生意火爆,当地的景区因为接待这些嘉宾而热闹非凡。

这些标明届数的“联席会”、“联谊会”、“研讨会”、“协作会”、“工作会”、“交流会”、“年会”,都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行业性特点。有的是“西部”、“西北”、“三北”,有的则有“西南西北”、“五大自治区”、“伊部伊省伊市”字样,有的还要标明会议的内容或形式,如“研讨”、“交流”、“评奖”等。虽然形式、内容各有不同,但这些会议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轮流坐庄”。

所谓“轮流坐庄会”,就是这次我接待你,下次你接待我,所有成员单位挨个轮。据知情者向记者介绍,有些会已经轮到第二遍、第三遍了。因为这些轮流坐庄会一般是一年轮一次,有的成员单位多达十几个,轮完一遍就要十几年;有的成员单位只有几个,几年就轮完了一遍。不过,这也没关系,还可以接着往下轮。轮完第二遍,还可以再轮第三遍、第四遍。

一个地区,一个机关,一个单位,都包括很多部门:有搞专业的,有搞行政的,有搞党务的,有搞财务的……你专业部门有协作网,我行政部门也要有个联席会,他后勤部门也得加入个研讨班……随便以一个什么名义,就可以拉起一个“网”来,就可以召开轮流坐庄会,就有人热烈响应。这样,一个地区、一个机关、一个单位,可以同时加入不同的“协作网”、“联席会”、“研讨班”,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就可以东奔西走去赶会了。记者在某事业单位了解到,这个单位所属各部门参加的“联席会”、“协作网”、“研讨班”之类的组织就有五六个之多。于是,人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在同一个单位里,有一拨人正在倾尽全力接待远方的来客,而另一拨人又奔向远方去当客人。

有人感叹,现在的轮流坐庄会怎么这么多?

据了解,这类会议,最初是开会的时间长,游玩的时间短。但没过多久就倒过来了,真正坐下来开会的时间差不多快挤没了,游玩、娱乐的时间迅速膨胀,“膨胀”到占有绝对“优势”。不少会议被大量注水,弄得会不像会、不伦不类。而这不伦不类的会,才是许多人最想参加的会。有的会议安排了六七天时间,但坐在会议室里开会的时间只有一两天,其余时间均在户外的风景名胜区“学习”、“考察”。这正符合不少与会者的愿望,所以,几乎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还有一些会议,特别选在边境上召开,目的是把“会议”开到国外。这下好了,许多人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走出去,不同地区的人也可以互通有无:什么“味儿”都可以尝到,什么“景儿”都可以赏到。

在许多地区和单位,参加这样的会议,已经成为美差。有些单位不好平衡,便来个“排排坐,吃果果”,有头有脸的人轮流参加。排上的,欢天喜地;排不上的,牢骚满腹。许多轮流坐庄会,实际上是借开会之名,行公费旅游之实。公家花钱,个人受益。

一个狭窄的领域、几个相邻的地区,有多少带有共性的问题值得探讨?一个区域性的、行业性的会议,年年召开,能有多少实在内容?又怎样达到常开常新?某单位一位副部长向记者透露:他所知的一类“研讨会”,每一次都为会议的主题而挖空心思。今年主题确定了,明年的主题还不知定什么好呢。年年开会,会议主题又要不相同,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有些会议并不这么“较真”,到时候开会就是了,反正又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个。

每一次轮流坐庄会,都要动用很多人员参与,都要有人为此劳心费力,提前筹备。有时,不得不为会议经费而四处化缘。据知情者介绍,这些会议已经形成相互攀比之势:这一届搞得好,下一届就不能差;这一届花10万,下一届就必须超过10万。不让所有与会者都满意,会议就不算成功。有些会议是“成功”了,大量的精力、时间、财力也都无谓地消耗掉、浪费掉了。

据记者了解,有不少人对这类会议已经厌倦、甚至不满了。因为他们辛辛苦苦筹备会议、为会议服务,自己并不能从这些会议中获取什么,下次到别的地方出席会议、接受别人服务的,往往不是他们,而是单位的领导和其他有“身份”的人。尽管他们不希望再开这样的会,但他们没有决策权。记者问一位知情者,这样的会议真的有那么大吸引力吗?在一个地方开过了,再来开一次,还有多大意思?这位知情者告诉记者:一个地方的吸引力,对没有来过的人总会存在的。因为这次来的是这些人,下次来的又是另一些人。所以,这轮流坐庄会,似乎就有了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因此,没有人提出终结它,尤其没有人会在享受了别人的服务后、在自己该为别人服务时提出这个“无理”要求。这样,轮流坐庄会就得一轮又一轮、无休无止地“轮”下去。

我国现在每年要召开成千上万的会议,会议内容、形式、规模更是千差万别。其中多数会议目标明确、效果良好、会风纯正。就是轮流坐庄会,也有开得比较成功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如果考察一下这些会议的钱从哪来、钱流向哪去、是谁掏的腰包,就可以发现其中的不正之风,就会惊叹这里的问题不能忽视。

不同地区之间,相同的业务部门,要不要交流、协作、研讨业务?答案是肯定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交流、协作、研讨活动被大量“注水”,被不正之风钻了空子。

有识之士呼吁:没有多大意义、没有多少内容、没有多大收获的轮流坐庄会,不能再无休止地轮下去了!确有必要召开的会议,也要挤干被违规注入的水分,不能让这类会议成为劳民伤财、藏垢纳污的“避风港”。

(原载圆园园源年员员月怨日《光明日报》,被光明日报评为年度好新闻二等奖)

盐池县机关干部“客串”村官

最近,记者在宁夏盐池县采访时见到好几位身份特殊的“村官”:他们每个人都精力充沛,年龄多在35岁上下;每个人都谈吐不俗,有思路、有干劲;每个人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一段在机关工作经历。他们与人们以往印象中的农村干部迥然不同。

这确实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村里工作,却不拿村里一分钱;他们家在城镇,却在农村吃住;他们和村里任何人都不沾亲带故,却把所有乡亲当亲人;他们在村中有职有权,却不把权力当成自己追求的目标。这些有魄力、有闯劲、想干事、会干事的开拓型人才,就是盐池县下派到基层挂职的干部。在盐池县98个村中,就有42名下派干部先后“客串”过村党支部书记。

现在的农村,有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年龄老化,后继乏人,“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有些人的思想和工作常常既落后于形势,又落后于群众。如何解决一些基层组织“机制不活、创新不够、思路不宽、方法不当”的问题?盐池县选派县乡机关优秀干部到部分贫困、后进村挂职,取得了成功经验。

盐池县的下派干部,采取个人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组织审定的方法公开选拔,涉农口的干部优先考虑。最终,全县选定的42人,年龄多在35岁以下、学历都在大专以上。

这些“吃皇粮”的村官,一进村就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入手,深入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高沙窝镇施记圈村的任海明是2004年4月到任的,他很快就摸索出支部加协会、公司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群众进行草原围栏、舍饲养殖和荒山造林,使全村群众人均收入在短短两年中提高了450元。关涛到高沙窝镇南梁村任职后,争取到100多万元资金,兴修了自来水工程,使每一户农民都告别饮用高氟水的历史。县畜牧局干部黎东到冯记沟乡雨强村后,很快理顺了“两委”关系、调解了地界纠纷、处理了邻里矛盾,解决了多年遗留问题。现在,35个有下派干部的村,都不再是“空壳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下派干部们还注意通过电化教育、培训班、生活会等形式提高农村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科学致富的本领,将有带头致富能力、群众印象好的农民培养成党员,将领导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培养成农村后备干部。截至目前,下派干部所在村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60多名,发展新党员123名,选拔后备干部70人,逐步扭转了这些村领导班子涣散无力、后继乏人、党员结构老化的局面。在新一轮“三级联创”活动中,有24个下派干部担任书记的村党支部被命名为县级“五个好”党支部,有21名下派村支书受到区、市、县、乡的表彰,90豫以上的后进村实现了整村转化。

为更好地培养下派干部、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盐池县对他们在任职期间的学习教育、组织纪律、工资待遇、职务晋升、考核奖惩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他们建立了考核制度和考绩档案。成绩突出者提拔重用,不称职者仍回原单位工作。现在,已有5人被优先提拔重用,有3人因打不开工作局面被及时调整。

正在南梁村担任村支书的关涛告诉记者,他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干得很舒心。

当地有关负责人认为,机关干部“客串”村官,既为农村输送了新生力量、带来新观念新信息,又培养了青年干部,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既解决了村干部“进无路、干无酬、退无养”的问题,又避免了村干部“亲缘化”现象的发生。

(原载圆园园远年圆月员怨日《光明日报》)

红军三到单家集山乡巨变今胜昔

西吉县兴隆镇的单家集,在宁夏“名气”很大。

单家集名气大的原因有两个:历史上,红军长征时曾三次来到这里,毛泽东曾在此留宿,留下一段口耳相传的佳话;现实中,单家集成为六盘山下闻名的富裕村、红旗村、文明村,创造了20多个“第一”。

在单家集,毛泽东70多年前住过的清真寺北厢房仍在。木门、土炕、桌椅和墙上的弹痕,好像仍在诉说昨天的历史。

60多岁的回族老人拜福贵,站在毛泽东当年留宿的清真寺北厢房前,向记者讲述了他从父辈口中和历史资料中得知的情况,老人的父亲拜文海,作为当年的寺管会成员,曾一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并参加了接待活动。

原来,红军长征曾经三到单家集。1935年8月,红25军在转战中来到这个回族聚居区。在3天的休整中,红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回族生活习惯,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红军到达的第二天,就向单南清真寺赠送了一面锦旗,上书“回汉兄弟亲如一家”8个大字,这面由程子华署名的锦旗至今仍被完好保存。1935年10月5日,毛泽东、张闻天等率领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当地群众举行隆重的仪式欢迎红军,用陕西回民(村民多来自陕西)待客的最高礼节“九碗席”,招待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当晚,红军就留宿村中。第二天一早,毛泽东告别回族乡亲,率队翻跃六盘山。毛泽东走后不久,敌机就炸毁了清真寺大殿和院内的葡萄树。直到今天,还可以找到20多处弹痕。1936年9月,西征的红军在徐海东的率领下驻守单家集,时间长达42天。红军在这里宣传革命真理,发展农会,建立革命政权。回族马云清担任了西吉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单家集回民自治政府”的主席。

不过,回族群众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接待的就是毛泽东,只知道是红军领导人。直到1976年10月,也就是毛泽东去世一个月后,毛泽东当年的警卫员陈昌奉专程到单家集考察,才揭开了这个秘密,当地群众因此更加珍视这个革命遗迹。1993年,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单家集群众自发捐款2万多元,立下“人民救星、一代天骄”碑。

如今,单家集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了解那段历史的老人,拜福贵责无旁贷地当起了解说员,声情并茂地向南来北往的参观者介绍当年的情景。单家集光荣的历史,借助他的宣传而广为传播。

单家集如今的“名气”,靠的可不是它光荣的历史,它是以文明和富裕而声名远播的。

单家集是一个有较长历史的回族村庄,因单姓回族居多且设过集市而得名,全村4078口人中,回族占98豫。不要小看这个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山村,现在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3300元,这不仅在以贫困闻名全国的西吉县是首屈一指,而且在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整个固原地区也是遥遥领先。现在,全村砖木、砖混住房达到64豫,电视普及率达到99.8豫,自来水用户达到85豫。近十几年来,全村入学率一直是99豫,而巩固率则保持在100豫,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9年。村里不仅有2位全国劳模,而且有十几位自治区劳模和致富带头人。

单家集是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好政策发展起来的。1983年,一度被撤销的集贸市场恢复了。村里群众自愿集资,建起六盘山地区唯一的村级活畜交易市场。此后,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发展成为有十几个行业、300多名从业人员、规模较大的综合市场。年交易量超过6万头(只),成交额超过亿元。“户户搞屠宰、家家有作坊、人人善贩运”,就是当地特色经济的生动写照。清真牛羊肉和马铃薯“三粉”加工和活跃的运输业,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单家集今天的文明、富裕,与它的光荣历史有密切关系——当地人都这么看。拜福贵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中共固原市市委常委、西吉县县委书记杨锦明说,单家集人正是发扬了红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积极进取,才有今天的景象。

长征精神,成为西吉人民格外珍惜的宝贵财富。在西吉县,还有一处重要的革命遗迹。那就是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的会师地将台堡。正是这次会师,结束了长达两年的万里长征。在长征70周年来临之际,西吉县县委、县政府开展了为期近一年的“弘扬长征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西吉”主题教育活动。记者在西吉县采访时,深切感受到了那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振奋的浓厚氛围,看到了西吉的美好前景。

长征留给西吉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原载圆园园远年员园月员远日《光明日报》)

机关工作讲“效能”,好!

——宁夏贺兰县机关效能建设记事

走进宁夏贺兰县县委、县政府办公楼,挂在各楼道显著位置的告示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那上面不仅有楼层内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照片、姓名、编号、职务,而且在其后面设立了四个栏目。当天谁在岗,谁开会,谁出差,谁请假,全都一目了然。随便走进一间办公室,都可以看见每张办公桌上摆着主人的桌牌,每个工作人员都挂着胸牌在埋头工作。

贺兰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肖静源告诉记者: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办事、便于监督,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现在,不仅县委、县政府机关是这样,全县70个机关、单位都是这样。

为了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贺兰县于去年3月专门成立了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梁琮就是“效能办”的主任。梁琮主任告诉记者,成立效能办的目的,是为了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扭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

过去,机关干部不作为、慢作为、推诿扯皮、迟到早退、上班期间吃早点、玩电脑、打游戏等现象在贺兰县也不同程度地存在,8小时工作时间因此打了折扣。为此,“效能办”制定了公开公示制、岗位责任制、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效能考评制、失职追究制等10项制度,采取明查和暗访两种形式进行监督。明查,就是监督各项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暗访,就是组织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等人员组成的效能监督员,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为检查迟到早退、上班吃早点等问题,有关人员常常在早8点以前、上午11点半以后、下午5点半以后走进一些办公室进行检查。在对十几人进行点名通报、当面诫勉谈话之后,这些问题就基本解决了。8小时工作时间不再“缩水”。

“军中无戏言”。按《诫勉教育、效能告诫暂行办法》规定,一年内被“效能办”告诫一次的,当年不能评为优秀;两次的,应定为不称职,可能被调整岗位甚至被辞退。

这样一来,管理上的真空被填补了:够不上违法违纪的事,有人管了;本机关领导不太好管的人,有人监督了。

科级干部不许乘公车上下班,乡镇机关夜间必须要有领导带班、值班……这些都有人监管了。

此外,“效能办”还向有问题的单位或个人直接发送效能告诫书。记者从中随便找出几件浏览一下,就发现了“效能办”的作用和威力。有人违规向用户收取50元有线电视“封口费”,总计达23750元,经“效能办”查实后全部退回。来自陕西的一名务工人员追讨拖欠工资两月未果,经“效能办”督办后,915元拖欠款一次付清。102岁的杨玉莲老人的长寿保健费,因区划调整未能及时发放,“效能办”过问后当天办结。一辆中巴车多收一名4岁儿童2元钱车费,被“效能办”责令当面退还。县服务大厅的指定复印点每复印一张多收6毛钱,举报到“效能办”后,立即得到改正……“效能办”的作用越来越大。“效能办”成为一个越来越响亮的名称,成为群众反映情况、监督机关工作人员的畅通渠道。

机关效能建设一年多来,贺兰县各个机关作风大变。迟到早退的没了,上班吃零食的没了,工作时间打电脑游戏的没了,推诿扯皮的没了。许多局级单位负责人对“效能办”的人说,过去我们管不了、不好管的事,你们都替我们管了,而且管得很好!不少群众反映,现在到机关办事,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好办了。

梁琮局长告诉记者,贺兰县的机关工作,现在处处体现了“效能”二字!

(原载圆园园苑年员月圆猿日《光明日报》四版头条,被光明日报评为好稿)

宁夏西吉县县委书记王永忠认为:

西吉县将台堡是红军长征结束地

红军长征结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甘肃会宁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结束地点。最近,宁夏西吉县委书记王永忠提出,红军长征的结束地应为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他建议:应在纪念红军长征远园周年之前在将台堡修建“红军长征结束纪念亭”。

为考证长征结束地点,王永忠同志近几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据考证,红军长征中有过七次大的会师,员怨猿远年员园月怨日,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城的会师是第六次,而同年员园月圆圆日红二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主力在将台堡的会师则是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会师。当年,红二方面军的领导人贺龙、任弼时等曾在将台堡同关向应、邓小平、聂荣臻、左权、王震等亲切会面,中央档案馆至今还珍藏着红军会师将台堡时给中央发的电报。这些电报清晰地记载着当时的行军路线、部队状况、物品供给等重要内容。

关于将台堡会师,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也有记载。第二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有注释:“同年(员怨猿远年)员园月,第四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先后到达甘肃会宁、将台堡地区,与第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简编》记载更为明确:“员园月圆圆日,红二方面军冲破敌人重重堵截,于静宁以北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结束。”其他书籍中也有类似记载。但对将台堡归属问题的记载却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将台堡的区划在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变动:员怨猿远年,它隶属于甘肃省隆德县,员怨源圆年西吉县成立后,它又划归甘肃省西吉县。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它是宁夏西吉县的一个乡。令人遗憾的是,如今人们对将台堡会师知之甚少,许多人也未把将台堡看作是长征结束地,进而给予应有重视。

为此,王永忠建议在将台堡修建“红军长征结束纪念亭”或“红一、二方面军会师纪念亭”并以纪念长征,缅怀先烈,更好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原载员怨怨源年愿月猿员日《人民日报·情况汇编》第源缘愿期,

为推动将台堡会师纪念碑的兴建和相关活动的举办起到了推动作用。)

欢喜的眼泪

最近,人们惊喜地发现,愿远岁的回族老奶奶勉秀英已失明的眼睛复明了!

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老人情不自禁、滔滔不绝地向亲友们讲起她最近到北京治疗的感人经历,说着说着,眼里溢出欢喜的泪水……

勉秀英是宁夏政协原副主席洪清国的遗孀。她的儿子洪维宗现为全国人大代表、宁夏政协副主席,女儿洪梅香是著名劳动模范,现任银川市商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勉秀英本人在当地回族群众中也有声望。老人的左眼已失明两年多了,一年前右眼也看不清东西了。老人在银川住过两次医院,但都没什么疗效。医生建议老人到北京同仁医院治疗。但一打听,在北京做手术,最快也得一年,弄不好要等两年。儿女们也曾想请组织帮助,但又怕给组织添麻烦。同时,他们也担心老人年龄太大,经不起折腾。

今年远月下旬,洪维宗见母亲痛苦难耐的样子,心中实在不忍,这才向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负责人提起此事,统战部领导当即表示要尽力帮忙。中央统战部接到宁夏统战部的汇报后,立即派人到医院联系。两天后,北京来电话,要求将老人的病历电传过去。为了提供准确诊断依据,银川的医生又为老人做了补充检查。一周后,北京一切安排就绪,请老人尽快就诊。

苑月员圆日,老人在女儿和孙女的陪护下飞往北京。下了飞机,中央统战部的同志已打着牌子在机场迎候她们了,统战部的车把她们直接送到医院。到了医院,中央统战部的同志亲自用小车推着老人跑上跑下地检查。安顿好后,统战部的同志还留下了联系电话和月孕机号供随时联系。之后,统战部的人几乎天天都到医院看望。

洪维宗的祖父洪寿林曾资助、掩护过长征的红军,与许多红军将领有过亲密的交往,唐天际将军曾亲自将“爱民如天”的锦旗赠送给他,这面锦旗一直珍藏到宁夏解放,现存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洪维宗的父亲洪清国连任宁夏政协一、二、三、四、五届副主席,直到去世。他一生与共产党真诚合作,为维护民族团结作出了很大贡献。洪维宗继承先辈的传统,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洪维宗事后激动地对记者说:“真没想到中央统战部的领导对我家祖孙三代了如指掌,他们说的有些情况比我知道的还详细。他们说,党永远不会忘记对革命有贡献的人。这些话让人听了感到温暖!”

在中央统战部的关照下,医院为老人治疗做了周密的安排,医术高明的眼科主任亲自为老人做了角膜移植手术。老人手术后第三天,中央统战部又来人看望,还买了礼品,送来慰问金。随后,宁夏党委统战部负责人也到医院来探望、慰问。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随着纱布一层层打开,老人惊喜地高声叫道:“我看到了,我看到了!”老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在场的人深受感染,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大家忙劝老人,不要流泪,流泪对眼睛不好。可老人的泪水还是忍不住往出流。

(原载员怨怨愿年员员月圆日《光明日报》,获全国“同心谱”征文二等奖)

同类推荐
  • 税收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税收史话(中国史话·经济系列)

    本书以漫笔形式叙述了中国四千多年的税收史实,根据“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经不断时代脉络,纬不缺税事要项”的原则,对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各个历史时期的税收史实,分设章节,一一介绍,内容丰实,条理清晰,彰显了各个时期税收制度的特点,昭示了历朝历代治国理税的得失,语言生动有趣,篇章布局自成一体,值得品读存忆。
  • 异世之国运系统

    异世之国运系统

    楚云深穿越做了皇帝,还得了系统,但是这个系统有点废啊。“系统,你说实话,你是不是除了抽国运,根本没有其他能力。”【咋滴,商城功能被你吃了?】“别说话,说了我就来气,卖那么贵,质量还不保证。”【你一个皇帝,那点小钱多吗?】“当时年少不懂事,上了你的贼船,如果再给我重来一次的机会。。。”【你还是会上贼船。】“。。。”
  • 盛唐九歌

    盛唐九歌

    唐正,因排行第九,故小名九哥儿。时年其父蓝田县令唐文山,因牵连进天皇天后二圣之争被诛,唐正随母其后几年,求存于蓝田秦岭山下。史载唐正少时顽劣,年十二,家遭大难,其后,却能正其心,诚其意,修其身。在山中时,体悟自然,得知行合一之道。十八岁出山后,更是词绝天下。又因唐正丰神俊朗,浪漫多情,能处处体谅她人,时年,长安女子皆言:不愿穿绫罗,愿依九哥旁,不愿王侯召,愿得九哥叫。
  •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缘既已生,便不再灭。而人生总是难得糊涂的。本以为这辈子就是泡面凉茶,没想到娶了公主生了儿子,还有了自己的事业,成了人生赢家。有激动,有愤青,更有作者的人生哲学。文风平淡,文笔,额,还行吧。想看打脸、爽文、后宫请绕道。
  • 明顺清

    明顺清

    整个南明让人有一种非常可惜的感觉,根据本人的理解加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东西。
热门推荐
  • 玲珑王妃

    玲珑王妃

    【慢热】基于两个要命的原因,和亲公主楚玲珑准备近期逃离水国:其一,她得罪了皇上的亲妈;其二,她不小心把皇上的三儿子给睡了……(第1卷温馨,第2卷阴谋开始,若是喜欢本文,记得收藏和推荐哦)
  • 学院风暴:美男不好惹

    学院风暴:美男不好惹

    被同时神化和魔化了的零点学院,有强大到似乎无所不能的会长大人;传言无所不知的绅士天才;人人惧怕的吸血鬼王子殿下;长得比女人还漂亮但是却讨厌女人的超级洁癖少爷;外表呆萌能让无数女生母性泛滥的一维学长;金钱至上的FBI负责人;在本市鼎鼎有名的多名优秀教师;还有,从来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神秘校长。入读零点学院的不外乎两种学生,第一是因为害怕而不敢不来,第二是因为迷恋而不舍得不来。四月的到来是两种情况外的意外,于是,入学第一天就受到了特别的欢迎仪式。从此以后,本就不平静的高校更是再无安宁。
  • 王妃太凉薄

    王妃太凉薄

    作为即将嫁入皇室的姑娘,背后没点实力怎么行。于是白浅兮就这样被“卖”了。对于这个消息,白浅兮表示:没问题,嫁就嫁呗,她还怕了不成,大不了逃婚啊。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君翎安表示,逃婚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等路人

    等路人

    “我”为了相恋多年的女友来到北京,谁知女友却突然提出分手,还没明白分手原因的时候,女友乘坐的那架飞机就意外坠落,“我”陷入疑惑和悲痛中无法自拔,在“我”试着去寻找几次新的感情之后,终究因放不下前女友而告终,而“我”也在一次意外中得知女友的消失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且“我”的朋友们全都知情,于是事情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我”最相信的人不可信,最好的朋友不可信,一件又一件措手不及的事情接踵而来……面对人生和爱情,我们都是站在路口的那个人,在等待来路上的人时也在目送着远去的人,没有谁能够为谁永远地停留……
  •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世倾城:逆天小郡主

    盛世倾城:逆天小郡主

    (本书完)莫名书本穿,本是炮灰一枚。强行要改写命不行么?葬身火海,不是该死了么?等等,她好像涅槃重生了,还莫名其妙成了某帝的小鲜妻……这位高冷的男神,司命书上安排你这么跳戏的么?【推荐新书:爆红小仙:上神,求大腿,读者群:451472380,】
  • 难修仙道,风雪悲歌

    难修仙道,风雪悲歌

    具备了“坐上人生王座”这一条件的“我”。从小就有一个优秀如我的哥哥,出门就能捡到毁天灭地的装备神器,随便一摔都能找到个好房子……这些,都不是稀奇的。稀奇的是……这些都不是真的!!!哥哥把我扫地出门,神器捡了还不能用,租个房子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和掉星级!欢迎收看仙侠大坑之——我的世界专坑我!!
  • 东方幻想之星龙传

    东方幻想之星龙传

    一个平凡少年死后碰到源界女帝,许愿(其实并没有)到了幻想乡,在哪里他(她)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本文日常向多打斗比较少)(加群:689214733)(这个跟原幻想乡人物性格有些不一样别较真)ps:还有收藏哦~ps:给点推荐票!
  • 唠唠我家那宿主

    唠唠我家那宿主

    哎呀,就是一个从各个角度看都是小学生的系统遇见了一个狼人(比狠人还多一点)的“温馨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