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38600000003

第3章

秋冬两季平安无事地过去了。亚瑟学习很努力,几乎没有什么空闲时间。但他仍会设法每周去看一看蒙太内利,哪怕只有几分钟。有时,他会带去一本晦涩难懂的书,求神父帮助解释。但在这种时候,谈话就完全是围绕学习进行的。由于觉察到(而不是观察到)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而无形的障碍,因此凡是有可能被认为试图要保持以前那种密切关系的话,蒙塔内利都尽力回避。

亚瑟的来访现在带给他更多痛苦,而不是欣慰。因此,总是装出一副若无其事、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样子,令他备受煎熬。亚瑟也注意到了神父举止的微妙变化,却无法理解其中的原因,但他隐隐感觉到这和他们对“新思想”的争论有一定关系,于是便对那一话题只字不提,尽管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那些东西。然而,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深深地热爱蒙塔内利。他曾经在神学和礼制的重压之下,痛苦地努力抑制自己挥之不去的悲观不满和精神空虚感。在接触到青年意大利党后,这种感觉已荡然无存。他天生的孤独感和病房守护经历所产生的种种不健康的幻想,也已是过眼烟云。曾借助祈祷来驱除的疑虑,不用驱魔除邪便已消失无踪。随着一种新的热情觉醒,一种更清晰、更新颖的宗教理想(因为他更多的是从宗教的角度,而不是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去看学生运动)已经成为一种静止充实的感觉,一种世界和平和与人为善的感觉。怀着这样一种庄严温柔的喜悦情绪,全世界在他眼里都充满了光明。即使在最不喜欢的人身上,他也发现了少许可爱的东西。五年来,蒙塔内利一直是他心目中的理想英雄。现在,他认为神父又增加了一道新的光环——新信仰的潜在预言家。他满怀激情、如饥似渴地聆听神父布道;他仔细研读《福音书》,在基督教起源中欣喜地发现了基督教的民主倾向。

一月里的一天,他到神学院来归还一本借阅的图书。听说神父院长出去了,便径直来到蒙塔内利的私人书房,将那本书放回到书架上。正要离开房间的时候,他一眼瞥见了放在桌子上的一本书的书名。那是但丁的《论世界帝国》。他立即开始阅读起来,很快就被吸引住了,连房门开、关的声音他都没有听到。直到身后传来蒙塔内利的说话声,他才从全神贯注中醒悟过来。

“没想到你今—天会来,”神父说话的时候瞟了一眼那本书的书名。“我正要派人去问你今晚来不来呢。”

“有什么要紧事吗?我今晚有一个约会,但我可以不去,如果——”

“没有,明天来也可以。想见你是因为我下周二要离开。我要被派到罗马去了。”

“去罗马?多长时间?”

“信上说,要待到复活节之后。信是梵蒂冈寄来的。我本该马上让你知道的,但一直忙于处理神学院的事,忙于安排迎接新院长。”

“但是,神父,你肯定不会放弃神学院吧?”

“恐怕只能这样了;但我至少会回比萨来待上一段时间的。”

“可你为什么要放弃它呢?”

“唔,这事还没有正式宣布,但我升任主教了。”

“神父!哪里的主教?”

“我去罗马就为此事。我是去亚平宁山区任主教,还是留在这里当副主教,现在还没有决定。”

“新院长人选已经确定了么?”

“卡尔迪神父已被提名为院长,明天就会到达这里。”

“那不是太突然了吗?”

“是的,但是——梵蒂冈的决定有时要到最后时刻才公布。”

“你认识新院长吗?”

“没什么私交,但他口碑很好。以写作见长的贝罗尼先生说,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

“神学院的人会非常想念你的。”

“神学院的人我说不准,但我肯定你会想念我,亲爱的[意大利语]。也许和我想念你一样。”

“我确实会的,但我也为此感到很高兴。”

“是吗?我倒没觉得高兴。”他坐在桌子旁边,一脸疲态,一点不像渴望升迁的男人的模样。

“你今天下午忙吗,亚瑟?”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如果不忙,我希望你和我一起待一会儿,因为你今晚不能来。我想我心情不太好,我希望在离开之前尽量多看你几眼。”

“好的,我可以待一会儿。我六点钟走。”

“去开会?”

亚瑟点了点头,蒙塔内利赶紧转换话题。

“我想和你谈谈你自己,”他说。“我不在的时候,你需要另找一位忏悔神父。”

“你回来的时候,我还可以继续向你忏悔,这不可以吗?”

“亲爱的孩子,你怎么这样问?我是告诉你我只离开三、四个月。愿意去圣卡特琳娜教堂找一位神父吗?”

“好的。”

他们又谈了一会儿别的事情,亚瑟就站起身来。

“我必须走了,神父。那些同学等着我呢。”

蒙塔内利又露出一脸憔悴的神态。

“已经在等了?你差一点驱走我的黑暗心情。好吧,再见。”

“再见。我明天一定来。”

“尽量早点来,这样我才会有时间和你单独见面。卡尔迪神父要来的。亚瑟,我亲爱的孩子,我走了你一定要小心,切不可被人误导草率行事,至少在我回来之前要这样。你不知道,要离开你我有多么焦虑。”

“没必要焦虑,神父。一切都很平静。焦虑的事还早着呢。”

“再见,”蒙塔内利出其不意地说道,然后便低头去写他的东西。

亚瑟走进学生们经常举行小型聚会的那间屋子时,第一眼看见的是他儿时的玩伴,华伦医生的女儿。她坐在靠窗的角落里,正专心致志地认真聆听一个“发起者”对她讲着什么。那是一个高个子伦巴第人,穿着一件破旧的外套。过去几个月里,她发生了很大变化,发育了许多。她现在看上去像一个成熟的年轻女子,尽管身后仍旧垂着一条粗黑的大辫子,依然穿着女子学校的校服。

她一身黑色打扮,头上裹一条黑色的围巾。因为透风,屋子里很冷。她胸前别着一截柏树枝,那是青年意大利党的党徽。发起者正充满激情地向她讲述卡布里亚农民的苦难,她静静地坐在那里,一手托着下巴,眼睛望着地面。在亚瑟看来,她就像一个忧郁的自由女神,正在哀悼失去的共和国。(朱莉娅只会把她看做一个发育过快的淘气女孩,脸色蜡黄,长着一只不规则的鼻子,那件老式面料的连衣裙穿在她身上太短了。)

“吉姆,你也在这儿呀!”他说。当那个发起者被叫到房间另一头的时候,他走到她跟前。“吉姆”是她受洗时取的教名,听起来很奇怪。她的意大利同学们都叫她“吉玛”。

她吓了一跳,抬起头来。

“亚瑟!啊,没想到你—你也属于这里!”

“我也没想到你在这儿。吉玛,你是什么时候——?”

“你不明白!”她迅速插话道。“我不是这里的成员。只是因为我做了一两件小事。你瞧,我碰到了比尼——你认识卡洛·比尼吗?”

“是的,当然认识。”比尼是里窝那支部的负责人,意大利青年党人全都认识他。

“嗯,他开始跟我谈起这些事情,我就让他带我去参加了一次学生会议。有一天他写信叫我去佛罗伦萨——你知道我在佛罗伦萨过圣诞节的事吗?”

“我现在很少收到家信了。”

“噢,是的!总之,我去了就住在莱特姐妹的家里。”(莱特姐妹是她以前的同学,后来迁居佛罗伦萨。)“后来比尼就叫我途经比萨回家,所以我才能来到这里。噢!他们马上要开始了。”

演讲的内容是关于理想共和国和青年为实现共和国应承担的责任。演讲者对演讲的主题理解得不太清楚,但亚瑟仍然衷心钦佩地倾听着。很奇怪,他的脑子在这段时间毫无批判能力。接受一种道德理念,他囫囵吞枣地全部接受;丝毫不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是否消化得了。演讲和随后的冗长讨论结束了。学生们开始纷纷离去时,他朝吉玛走去,后者仍然坐在房间的那个角落里。

“让我来送你吧,吉姆。你住在哪里?”

“和玛丽埃塔住一起。”

“你父亲那位老管家?”

“是的,她家离这儿挺远的。”

两人静静走了一会儿。亚瑟突然说道:“你现在十七岁了,是吗?”

“我十月份就满十七了。”

“我以前就知道,你长大后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不会只想着去参加舞会之类的事情。吉姆,亲爱的,我以前老在想,你会不会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

“我也经常这样想。”

“你说你为比尼做事,我以前不知道你认识他。”

“不是为比尼做事,是为另外一个人。”

“另外哪一个?”

“今晚和我谈话的那个人——博拉。”

“你和他很熟么?”亚瑟的话语中带有一丝妒意。博拉是个令他头疼的人。两人曾就完成一项任务展开竞争,最后,青年意大利党委员会把任务给了博拉,理由是亚瑟太年轻,缺乏经验。

“我非常了解他,也很喜欢他。他一直住在里窝那。”

“我知道,他是十一月去那里的。”

“因为汽船方面的原因。亚瑟,难道你不认为,从事这项工作,你们家比我们家更安全吗?没人会怀疑像你们那样经营航运的富裕家庭,而且你认识码头上的每一个人——”

“嘘!别这么大声,亲爱的!这么说,从马赛运来的那些书都藏在你家里?”

“只藏一天。噢!也许我不应该告诉你。”

“为什么不?你知道我是组织中的人。吉玛,亲爱的,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比你们——你和神父加入我们组织更让我开心了。”

“你的神父!他肯定——”

“不,他看法是不同。但我有时幻想——我意思是我希望——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可是一位牧师呀,亚瑟!”

“那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组织中就有牧师——有两个还在为报社写文章。有啥不可以的?僧侣的使命是引领这个世界迈向更高的理想和目标。我们这个组织还想做点别的什么吗?不管怎么说,这不仅仅是个政治问题,更是个宗教问题,道德问题。如果人民都配做自由和负责任的公民,就没人能够继续奴役他们。”

吉玛皱了皱眉头。“亚瑟,在我看来,”她说道,“你的逻辑有点混乱。牧师讲授的是宗教教义。我看不出那和驱逐奥地利人有什么关系。”

“牧师是教授基督精神的老师。在所有革命者中,最伟大的革命者是基督。”

“你知道吗,有一天我和我爸谈起牧师,他说——”

“吉玛,你爸是新教徒。”

稍微停顿片刻之后,她真诚地上下打量起他来。

“听我说,我们最好别再提这一话题了。一说起新教徒,你就毫无容人之心。”

“我不是有意不容人。但是我认为,新教徒谈论起牧师的时候,才是普遍毫无容人之心。”

“大概是吧。不管怎样,我们经常为这件事情争吵,现在不必再重新争吵了吧。你认为演讲怎么样?”

“我非常喜欢——特别是结尾部分。令我高兴的是,他着重强调了实现共和国的现实必要性,而不是停留在幻想之中。就像基督所说那样:‘天国在你心中’。”

“我不喜欢的正是那一部分。他过多地谈论我们应该思考和感知的美好事物,实际上却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危急时刻来临时,我们许多人都会采取行动。但我们必须要耐心,伟大的变化不是在一天之内成就的。”

“做成一件事所需时间越长,就越应该开始立即去做。你谈到了配得到自由——你知道还有谁比你母亲更配得到自由吗?难道她不是你所见过的最完美的天使一样的女性?她的善良起什么作用?她到死还是个奴隶——受尽你哥哥和嫂嫂的欺凌和惊扰。假如她不是那样甜美和逆来顺受,她或许还会好一些,他们就不会那样对待她。意大利也是这样。她需要的不是耐心——她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来保卫他们自己——”

“吉姆,亲爱的,如果愤怒和激情能够拯救意大利,她早就获得自由了。她需要的不是仇恨,而是爱。”

说这话的时候,他突然面现赧色,但随即便消失了。吉玛并没有看见;她此时正眉头锁紧,紧闭双唇,凝视着前方。

“亚瑟,你认为我说错了,”她停顿了片刻之后说;“但我是对的,有朝一日你会见证我说的话。就是这家了,你要进去吗?”

“不了,太晚了。亲爱的,晚安!”

他站在门槛上,用双手紧握住她的手。

“为了上帝和人民——”

她缓慢而又庄重地接上了那句没有说完的箴言:“矢志不渝。”

然后她抽回手跑进了房间。在她关上身后的大门时,他弯腰捡起从她胸前掉下来的那截柏树枝。

同类推荐
  • 雨巷

    雨巷

    作品以鲜明的关中南部农村及小镇生活为背景,从凡人的身上发现人生的哲理,生命的酸甜苦辣。在委婉、诗意的叙事中,不同的人物运行着自我的命运,显见出鲜明的性格特征,其浓郁的地方风情以及鲜活的乡风民俗构成了一幅幅乡村生活图景。
  • 湿润的尘世

    湿润的尘世

    林川在睡梦中吃下那碗面条后,立即被压在死亡威胁中。近十年来,凡在梦中吃下面条之人,没有谁活出来。本是在劫难逃的林川却成功活出,并顺利逃去南方打工。打工之路艰辛曲折,但也丰富多彩,他成为成百上千万的民工中的一员,见证着广东奇迹!生存之路曲折,爱情更是沧桑——他和远房表妹本爱得甜蜜,但表妹却走向相反的方向;他和空巢女人一夜温暖,却在十年之后才知道爱的力量;他和湖南女孩深情相爱,最后却生死两茫茫;他救人负伤生命垂危却想摸一个妹儿而活出来书写出传奇篇章,但后来,美好的爱情在金钱化之下的严酷生存中仍成泡影……命运多舛的林川回到家乡,城镇化之下的故乡本就荒芜,更在养殖企业的污染下彻底颓废。立志改变家乡的林川收获意外爱情,并在与养殖企业斗争的生死攸关时,再次活出,最终把家乡发展成美丽的生态农园……
  •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贺享雍文集(第一卷)

    本卷收入作者长篇小说《后土》。佘中明老汉是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土地承包后,他家的田越种越多,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但他怎么也没想……
  • 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锐·小说系列第三辑)

    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锐·小说系列第三辑)

    《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收入深圳青年作家陈再见的《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鸟儿走在回巢的路上》《皮小姐》等六个中短篇小说。在此集中,作家书写他所熟悉的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充满海蛎子气息的人情世俗,也写他观察到的城乡巨变,转型社会面临的现实和矛盾。他是隐藏在小说背后的社会观察者,是乡野顽童,是回不了县城的中年人,也是游历南北的女占卜师……他将乡村、城镇、城市三种生活场景打通,温和执着地表达他的所历所见所思。
  • 北涧头

    北涧头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热门推荐
  • 高血脂食疗药膳

    高血脂食疗药膳

    “怎样吃”对于很多高血脂症患者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本书从患者关心的饮食入手,贴心推荐了日常生活中的多种有益食物,帮助您在降低血脂的同时,获得身体的全面健康。本书是一本有益的膳食指导用书,适于广大高脂血症患者和普通人群阅读、参考。
  • 相公有毒:农女喜种田

    相公有毒:农女喜种田

    稀里糊涂的穿越,林晓晓收获了一大家子极品,原主被虐死,她可不是软包子,奇葩亲戚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
  • On Being and Essence

    On Being and Ess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能照妖镜

    全能照妖镜

    修道者赵楚,在得到了一块奇特的照妖镜之后,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修道之路……有心之人,天不辜负!群:777376496……新书《高武27世纪》已经上传,欢迎大家来支持一下!
  • 人际博弈论:掌控绝对优势的交际策略

    人际博弈论:掌控绝对优势的交际策略

    本书采用哈佛商学院最著名的教学法一一案例法,把读者带入一个由哈佛人趣味十足的经历所组成的博弈论世界中。本书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博弈论;然后讲解哈佛人与博弈论之间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接着以哈佛人的亲身博弈经历讲述了常见的、不可不知的博弈模型;最后,使渎者跟随哈佛人一起在职场、情场、社交等各种场合中实践博弈论的智慧,让博弈论真正成为人生助力,而非生硬的理论。
  • 占领日本(最新修订)

    占领日本(最新修订)

    在本书中,约翰·托兰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甲、乙级战犯为背景,以美国一名辩护律师和日本一名战犯两个家庭之间情与法的复杂矛盾为主轴,深刻揭示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本国人民造成的灾难。书中个别地方流露出对个别战犯的同情,但其主旨是颂扬和平、谴责战争的,正如托兰所言:历史不会简单地给人教训,立足现在,认识过去,给人们的教益只会更多。
  • 网游之第十世界

    网游之第十世界

    3018年,《第十世界》一款风靡全球的游戏。林凌意外的触发了一个bug……
  • 世界上最糟糕的婚恋

    世界上最糟糕的婚恋

    征服不了女人心的拿破仑,为情陨落的普希金,逃婚未成累此生的林肯,多少痴情多少恨的托尔斯泰,风流总统克林顿……本书无意于去翻他们的风流账,谱他们的艳情史,只是从这些或饱含辛酸或饱含遗憾的婚恋当中,让读者领略到他们的真实、凄美、感伤……
  • 锦绣山河遥遥路远

    锦绣山河遥遥路远

    他是北周永乐王,杀伐果断,冷厉诡狡,醉心权力山河,只欲将天下一统;她是现代地理学博士跨越时空而来,无论到了那里都只爱人间山水,只愿沉醉其间。却不想这样的不期而遇,改变了初衷与执念。初见时,她言语新奇,发色怪异,唯独一双澄澈眼眸撞入他眼中,掀起微微波澜。陪伴时,她说他恃美扬威,让她心神皆醉,人间山水皆比不了他的美色,只是说话间她那双澄澈的眸子却不尽然全是他的容颜。离别时,她说她只愿“世人皆醒我独醉”,竟让他不要辜负了大好河山。再相逢,她献计青州军,他万里奔袭,相逢一眼,她从城墙之上一跃而下,却对他说,“王爷,一别经年,小女子竟无法入醉了。”万里江山,锦绣山河这是他从幼年起就印在眼底,几经杀伐,早已唾手可得,却没想到,只为一眼,就打乱了初衷,那双澄澈的眸子里是否能映入他的容颜成了他心头的朱砂痣,手中的白玫瑰,成了一生的执念。“世人皆醒我独醉”她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却不想在恃美扬威的他那里待地久了再也入不了那样的境界,人间山水再也入不了她的眼,她只想将那个冷厉诡狡,行姿狷狂的男子放在眼中,存在心中。
  • 阿鲛

    阿鲛

    本宫出身高贵,却命途多舛,悲催地被国师断言妖孽祸国,受双亲遗弃身中剧毒不说,连使唤的小丫头都不可一世恶奴欺主,好不容易寻得一如意郎君,本以为生活会拨开云端见日月般一片春光,那厮的那些女人个个磨刀霍霍杀气腾腾,面对此等才狼虎豹之局,本宫着实惶恐。所幸所幸,国师所言非虚,本宫命格奇特,不过是使了万分之一的小聪明,用了微乎其微地一点小手段,一个不小心,竟真真应验了那妖孽祸国之说。天地良心,本宫不过是为外公讨回了一些公道,以慰本宫那颗被他们糟蹋得千疮百孔地孝心,怎会弄得战乱四起,生灵涂炭……绝对是危言耸听,危言耸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