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39500000003

第3章 少年时代及所受教育

我曾经写过很多部作品,然而,在着手一份新稿的时候,我的心从来没有像现在,展开以下叙述那样激烈地动摇过。如果不是哈德斯菲尔德的老朋友威廉·罗尔斯顿·海格的反复劝说,我或许不会产生把这些回忆记录下来的想法。这位老朋友是哈德斯菲尔德的地方官员,我常常在那儿受到他的热情款待;我在利兹和布拉德福的时候,也跟他有密切往来。

海格先生是一位十分睿智的人,也是一位伟大的读者,特别是在人物传记方面。多年以前他曾问我,“您写自己的传记了吗?”

“唔,还没有呢!”我答道,“我不可能把它写出来。我太忙了,此外,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的确,像其他许多作家、艺术家等名人一样,我也曾接受过采访。可相比之下,我的一生却显得平淡无奇、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我的顾问反问道。“哎呀,您的著作在英国和美国都拥有着广泛的读者群。它们几乎被译成了欧洲每一种语言,还被译成了印度语,甚至泰国语和日本语。我敢肯定,您的访谈员们发表的那些文章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他们很想对您有更多的了解。”

“也许吧,”我说道,“可我觉得,在我一生里,似乎没有什么能让公众感兴趣的东西。我的书应该自圆其说,事实也正如此,它们不需要我的传记来做推介。”

“得啦!”他最后说,“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吧:我相信,您的自传一定会比您的其他著作有趣得多。”

这是1897年的一次对话。我对朋友的劝告心存疑虑,而他却一再提起这个话题,甚至不辞辛苦地告诉我,应该怎样写自传。他帮我起了个头,洋洋洒洒写了4页纸。他还把约翰·巴川姆劝他的朋友本杰明·富兰克林写自传的建议抄给我看。

当安东尼·特罗洛普的自传问世的时候,海格先生写信给我妻子,“告诉您的丈夫,让他也像特罗洛普那样,写一部自传。”我的答复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著名的哲学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是杰出的小说家。成千上万的读者会去读他们的书,却少有人会去读我的书。他们有自己的历史,而我没有——至少,我的这些历史不值一提。不过,我将在业余时间里写一些与往事有关的文章,供我的子孙们消遣,或者,如我的儿子们所愿,供众人评说。

1812年——童年的回忆

我于1812年12月23日出生在哈丁顿。这座我睁眼看见第一道光的房子,坐落在主街的一端,从那儿能望见邮递马车、公共马车、会馆和星期五市场[1]。

大约在这个世纪初,拿破仑政权如日中天的时候,这座小镇成了兵站的中心。3万多法国精兵在布伦集合——带着炮,马,还有运输工具——平底船——威胁着要对英国发动侵略。虽然结果证明这只是佯攻,但英国对此已有准备。有人认为阿伯雷迪海湾有可能是法国部队的登陆点,因此,军队在哈丁顿到处安营扎寨,安置步兵、骑兵和大炮。其余部队驻扎在丹巴附近的贝尔黑文。海岸线上竖起了灯塔,以及时发现法国军队的靠近和登陆。军营里,一队队民兵鱼贯而入,这是为维持常备军军力而进行的公开征召。

然而,拿破仑打败了所谓的“英格兰大军”,进而入侵澳大利亚、普鲁士和俄国。这场陆战持续了几年。那时候,威灵顿正带着他的胜利之师在英格兰半岛上奋战。到了1812年末,也就是我出生的时候,拿破仑正在收拾他的残兵败将退回法国,却在途经俄国的时候,遭到了大雪的封锁。在我们的小镇里,定期招兵还在持续,不断有民兵在这里安营扎寨。

接着,莱比锡战役打响了,拿破仑退回了法国,巴黎在遭到围攻后投降,拿破仑退位,逃到了厄尔巴岛[2];但不到一年光景,他又潜回法国,召集军队,向北挺进。随后,他兵败滑铁卢。回忆起当时欢欣鼓舞的情景,就跟一场梦似的——一队队民兵和鼓乐队在镇子里游行,后面还跟着彩灯队。第二年,苏格兰高地兵团第42军——“黑看守”——从镇上经过。我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们每经过一座小镇,人们都会向他们报以热烈的欢呼;当他们进入爱丁堡的时候,人们的热情更是难以名状。

1815年——威尔士家庭

家人的谈话始终离不开战争,他们对近期的战事津津乐道。镇子周围的军营终于被拆掉了,军用物资也被卖掉了。我父亲[3]买来了大批军用物资,主要是毯子和大衣。我还记得一个农夫买走了最后一批军用大衣,扛在背上走了。

当时,粮食昂贵得要命。所有物品的赋税都高得不得了。一块4磅重的面包卖到了16便士,糖卖到了9便士或10便士,茶卖到了7先令到9先令,不过,苏格兰人的“生命支柱”——用来煮粥的燕麦,价格还算合理——尽管跟现在的价格相比还是贵了。

在我的童年时代,大哥约翰生病这件事让我深受震撼。他感染了肺炎,家人请来附近的约翰·威尔士大夫为他看病。大夫为他放了血,我还记得,我看见医生从他手臂放出来的鲜血装了满满3杯,杯子摆在桌上,等着大夫的下次来访。尽管约翰年仅7岁,但放血疗法很快就救了他的命。那时,大夫们已经不怕给病人放血了。几天以后,约翰下了楼,威尔士大夫又被请来为他看病。他把手指伸进约翰的汗衫松开的扣眼儿里,挠他痒痒,约翰笑出声来了。“哈!”大夫说,“他的肺全好了,他很快就可以出门儿啦。”

威尔士大夫是一位十分和蔼乐观的人。大家都喜欢他。他长着一副英俊标致的面孔,表情生动而丰富。他是镇上和周边地区数一数二的从业医生。就在约翰的病治好后不久,这位不得不面对各种风险的威尔士大夫,在为一位病人看病的时候感染了伤寒,暴病而亡,全村人都沉痛地悼念了他。

1820年——学校和同学

良好的教育抵得上一大笔财富。这是我父母的共同看法,尽管他们留给这个大家庭的几个孩子的钱比较少,但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早期智力教育,成了他们未来跟困难作斗争的最佳装备。约翰·诺克斯是个土生土长的哈丁顿人,“让大众受教育”是约翰·诺克斯的训诫之一。人们听从了他的建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民使穷困贫瘠的祖国变得繁荣了起来。苏格兰的教区学校和市区学校,以及在那儿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正是约翰·诺克斯学说的延伸。

我的启蒙老师是帕特里克·哈代。他在圣安街开办了一所私立学校,我在这里学到了基础知识。几年以后,镇议会派哈代先生去市区学校教英文和数学,我也就随他赴职去了。

哈代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他教的科目是阅读、写作和算术,他教得很好。他还培养了学生们的记忆天赋。他让我们先用心去记,然后凭记忆把诗歌和演讲稿背出来。我还记得当时,他叫我跟另一个同学尼斯贝特学霍姆的悲剧——《道格拉斯》里的一幕和《坎贝尔[4]诗集》里的一段名叫《巫师的警告》的长诗,然后让我们背出来,甚至还叫我们学习情节和修辞最复杂的文章。这些练习对我们来说大有裨益;多年以后,这些在学校里学到的文章还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作为老师,这些都是哈代的优点。不过,他还另有一些截然相反的特点。他是个暴君,还是个爱拍马匹的人。他宠爱的学生大多是教务长、市政官和镇议员的儿子,因为他的位置就是他们的父母给的;另一些宠儿则是富家子弟,因为他们的父母能给他吃、给他喝。我的父母并不是这种贵人,因此我也就不是一个受宠的学生。我父亲是一位自由教教徒——长老教的一种,他不愿意参加选举——因此,他也不可能当上镇议员或市镇官。哈代讨厌新教徒,特别是自由教徒,尽管他曾经也是个新教徒。

1820年——一位严厉的老师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最大的特点就是贪玩儿。我兴冲冲地盼望着星期三和星期六下午,因为在那时,我们不是在打曲棍球,就是在沙地上踢足球,或者围着村子转悠,搜寻鸟巢、野李和山楂。尽管我是个好学生,但恐怕跟学习相比,我更爱玩呢。要不是有一天,哈代用他那种黑色幽默式的语气,亮开嗓门儿吐出了这句可怕的预言:“斯迈尔斯!你将会一事无成的,只有呆在你们镇上扫大街的份儿”,我就不会那么懂事了,这对一个小小的学生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学生们总爱模仿老师的“暴行”。他们爱模仿他激动时说的那些狠话;同学们还给我起了个“镇上扫大街的”绰号,但我不久就离开了学校,当查尔斯·谢里夫——一个蒙高韦尔斯的农夫的儿子——提起这些往事时,我早就把绰号的事忘光了。他比我还讨厌哈代,他说,他从那位老师那儿什么都没有学到。不过,这样说也不对,因为,尽管他很残暴,但在他心平气和的时候,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老师。

哈代有时会用最可怕的语言来对付他的学生。我曾听他说过:“看我不抽你,把你往死里打,”“看我不拿你脑袋往墙上撞,”“看我不把你脑袋打开花!”可怜那些被吓得战战兢兢的小学生们了!我曾亲眼看见哈代狠狠地抽打一个男孩,一直抽了好久,累得他不得不叉着腰,精疲力竭地瘫坐在地上。最后,由于体力不支,他才不得不停手。

他对自己宠爱的学生总是唯唯诺诺、甜言蜜语。后来,这些宠儿们常常去烧石弹(他的刑具),好把它们烧得又黑又硬,因为他们知道,哈代的皮带再怎么样也不会往他们背上抽。

哈代有时还暗中在别的学校上课。在规定学时里,哈代并没有好好地上拉丁文和希腊文课,因为这附近还有一所传统学校,也是由市政官赞助的;因此,他就能在放学后去那所学校上拉丁文课,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为我们上拉丁文课的时候,他要先上楼吃点儿东西再回来上课,这时他的情绪往往十分亢奋。有一次,他正听着詹姆斯·汤姆森——另一位自由教教徒的儿子——朗诵课文;可这伙计不太机灵,笨嘴笨舌的,后来他答错了一个问题,答得很愚蠢;哈代一听就上火了,把书狠狠地迎面朝他脸上扔去。书一侧的封皮划破了他的上唇。他顿时血流满面,课也散了。对于这些事,继任校长加菲尔德是这么说的:“我始终感到困惑,有哪个爱学习的孩子能受得了如此暴戾的学校教育。”

教师在教学上鲁莽而专横,孩子在学习上就不会有进步。这些言行足以促使一个孩子草率地干出蠢事。我一向很反感某些又懦弱又残忍的教师,就因为自己比孩子强大,便利用自己的权力折磨这些无助的孩子。

1820—1825年——格雷厄姆校长

当父母就要把我从哈代的学校领走的时候,我别提有多感激他们了。他们把我送进了隔壁的那所传统学校念书。哈代有多残暴,格雷厄姆校长就有多文雅。他俩的外貌和性格都截然不同。哈代脾气暴躁,面色苍白,头发红里泛黄,黑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光芒。而格雷厄姆身材圆肥,总是快快活活的,尽管有点儿自负,却很有幽默感;他喜欢引用拉丁语,对每一个孩子都笑脸相迎,不管他是不是市政官的儿子。石弹是哈代折磨孩子的刑具,尽管格雷厄姆也有石弹,他却从来不用。这所学校是以道德戒律来进行教学管理的,但学校却被管理得井然有序。我觉得,学校的每个孩子都喜欢老格雷厄姆。

这里的学生当然比哈代那儿的学生听话。他们中间大部分是英国人、印第安官员或东洛锡安地区大农场主的儿子。每一科的学习都是快乐的,没有憎恨,只有感激。我们在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学习上取得了进步。我还记得一些趣事儿,可要费上好些篇幅呢。我不是一个成绩斐然的学生。夏季考试考到全年级第一或第二的学生,除了能得到满满一袋糖果,还能得到其他奖品,有的孩子还会抱上一摞奖品图书回家。

一所学校的宠儿和另一所学校的优等生,未来怎样呢?我认为,他们并没有取得什么惊世骇俗的成就。有的成了自命不凡的道学先生,叫人无法容忍,而优等生们也从神童沦为了失败者。家长实行的强制性教育对孩子毫无裨益。在生活这场斗争中,填鸭式的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也相当无益。

多年以后,原来的一个笨学生成了同学当中最成功的人。当时,哈代根本没法叫他把数学课听进去,他在学校也几乎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一个又一个教师尝试过教他,可结果都一样。最后,父母把他从学校接了出来,交给一位家庭教师管教。接着,他表现出了非凡的智商。他父亲是一位大商人,父亲的突然去世使责任压在了这个独子身上,这一变故立刻唤醒了他的才智和良知,他开始打理父亲留给他的产业。他是个精力充沛、百折不回的小伙子,很快就把生意做大了。这个所谓的“笨学生”最终成了一位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名人,还当上了家乡的市长。

总之,如果能做到坚持不懈,这些让人们不抱什么希望的年轻人就能成为最成功的人。至于我自己,如果说我取得过什么值得让人铭记在心的成绩,那么我依靠的不是过人的天赋,而是适度的天赋、精力和勤奋专注的习惯。事实也的确如此。跟大家一样,我的知识大多来源于自学;我想,就我自己而言,自学的效果比老师教学更好。另外,我还保持了健康的体魄,这比任何奖品都好。锻炼,从兴趣和工作中得到的乐趣,对自己才能的运用,是一个孩子的真正生命力,也是一个成人的真正生命力。乡村生活也使我受益,为我带来了许多乐趣,让我见识了许多奇趣纷呈的事物。

1820—1825年——我的父母

我的本性和天赋跟遗传也有很大关系。孩子不仅是人类之父,还是其父母的精神和身体状况的继承者,也往往是其祖辈的精神和身体状况的继承者。对于我的家系,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我父母是光荣而正直的公民的后代;他们除了要还债,还要拨出一部分钱用于孩子的教育。我父亲的祖宗是理查德·卡梅隆的追随者,其中有塞穆尔·德鲁蒙德。1666年11月,他在彭特兰湾参加盟约会议的时候,被当时由达西尔将军统领的苏格兰皇家骑兵团逮捕。幸运的是,藏在无边帽里的一本圣经救了他的命。这个家族的成员一直是改革长老会信徒,而我的祖父是长老会元老;我记得,当他们在彭特兰湾山区的一个村子里举行民间讲道的时候——塞缪尔·德鲁蒙德也曾参加过这种危机四伏的讲道——我也在场。祖父给我和哥哥约翰写过一封信,满纸都是善意的忠告,这封信我还留着。虽然信上没写日期,但我想应该是1821年写的,那时我9岁。

我母亲的祖宗是边境居民。她的父亲罗伯特·威尔逊是一位步兵少校的后代,在安妮女皇统治时期,他住在斯迈尔霍姆附近。罗伯特跟伊丽莎白·叶娄利斯结了婚,她是伊尔斯顿附近的考登娄斯的一个自由民的女儿。我母亲的一个堂兄,名叫乔治·叶娄利斯,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在爱丁堡学习时,来了一趟哈丁顿,为我的父母画了几张肖像画,这些画我现在还留着。后来,他去了伦敦,在绘画上取得很大进步,最后被封为苏塞克斯公爵的内阁肖像画师。

我母亲的兄弟们,达尔克斯的威尔逊家族成员,都是聪明的机械师。最早的收割机之一就是乔治发明的,为此,达尔克斯农场俱乐部还给了他一笔奖金。大哥罗伯特是建筑工人,也是木匠,手头经营着大生意。

1820—1825年——我的家庭

我的父母遵循了奥格[5]的部分箴言。他们既不屈从于贫困,也不为没有富裕的生活而沮丧。尽管食品昂贵,赋税也高,他们也能维持自己和家庭的开支。他们有足够的钱——尽管有时需要做出自我牺牲——让孩子们接受教育。父母能把我们放在公平的人生起跑线上,尽管别人比我们拥有更多的金钱和赞助者。但这些都是短暂的,而教育给人的益处才是永久的。因此,我不能不深深地感激父母,是他们这么早、这么坚定地让我们踏上了求知的旅途。

父母为我们树立的另一个榜样就是勤奋——这比知识重要多了。有空的时候,母亲总是在纺车前工作;她不仅想维持家里那家店铺的亚麻布存货量,还想让女儿们能穿得好好的。但是,家里的人口增长很快,亚麻布和棉布也越来越便宜,纺车最终成了贮藏室里的闲置品。后来,我们不得不饲养奶牛,因为人们要用牛奶来伴麦片粥,作为孩子们的日常早餐。于是,牛栏搭起来了,在花园尽头跟房子连在一起。父亲是个了不起的园丁,他为自己种的报春花、郁金香、樱草等花草感到骄傲,当时,它们是他心爱的东西。我们不得不帮父亲把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尽管大多数人更愿意在星期三和星期六下午出去玩,因为这两天下午,我们本来可以在泰恩河钓鱼、找鸟巢、爬加勒顿山、在华莱士山洞用自制的弓和箭玩爱国者游戏的。不过,只要一有机会,我们就常常玩得热火朝天。

同类推荐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本书分为荷马、屈原、司马迁等部分。
  •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本书根据对梁漱溟老人的访谈整理而成,书中有少年立志救国参加同盟会,说自己的两次自杀经过……等七篇文章,再现风雨岁月,梁漱溟人生旅程的沧桑和其耿介率直,不同于流俗的人格形象。
  • 创业金点子

    创业金点子

    2001年初春,二十一岁的我怀揣大专文凭离开山东烟台家乡,来到向往已久的广州寻求发展。在这座南国都市求职,竞争异常“惨烈悲壮”,二十多天过去了,一点眉目也没有。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只好放下女大学生的矜持,走进了天河区一家涉外家政公司。对方正在招收大学生保姆,据说是专门为高端的富豪级雇主服务。
  • 千古绝恋

    千古绝恋

    帝妃爱情绝唱古已有之,但像光绪皇帝和珍妃这样,把自己的爱情和国家命运、民族存亡紧密相关,这更是爱情中最伟大的和最悲壮的,他们高尚和凄美的生死恋在中国帝妃爱情中堪称千古绝唱。这段爱情既让人伤心落泪,又让人肃然起敬。故事从慈禧太后给光绪皇帝指定皇后酿成了他的婚姻悲剧开始,描写了光绪帝与珍妃的相爱给光绪帝痛苦、孤独的心带来了春天。他们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共同的政治见解使他们爱得死去活来。然而,政治是无情的,正当他们生死相随要变法强国时,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光绪帝被囚禁,珍妃被打入冷宫,一时间血腥苦雨、阴霾遮天。
  • 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对许多男人来说,当父亲是一种“遗隧的艺术”。天下所有由处男变为父亲的人,无不是在毫无实际经验的情况下开始履行做父亲的责任,待到有了经验,知道该怎样针对自已孩子的具体特点而尽职责的时候,孩子差不多已经长大,性格定型了,空留下许多遗憾。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却可以有完美的合适。家是女人的梦,女人是男人的梦,能将梦转化为现实的夫妻,才能长久。在现实中偶尔还能—梦的夫妻,就是快乐的神仙眷侣了。
热门推荐
  • 快穿神速:这个祸水有毒

    快穿神速:这个祸水有毒

    【欢迎去戳新书逆界九天~】叮一一一一[恭喜宿主,又有美男上线啦!]“来来来……”苏屠欢屁颠屁颠的跑过去,背着小麻袋捞美男。 遇到眨着水汪汪大眼神一副守节操拼死不从的美男咋办?没得事,苏屠欢一棒子打晕拖回家。 遇到万年老冰山鸟都不鸟她的面瘫男咋办?不要紧,苏屠欢欠他一屁股钱让他追着她喊“还债”! 遇到傲娇腹黑一脸唯我独尊的孔雀男咋办?没关系,苏屠欢粘在他身上开始撩。 【拆cp+攻略男神】
  • 教你学习演讲

    教你学习演讲

    口才是指我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口语语言表达得十分准确、得体、生动、巧妙、有效,能够达到特定交际目的和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语表达艺术与技巧。
  • 穿越时间只为你

    穿越时间只为你

    梦醒时分,她睁开眼回想这一切好似一切如梦。她的重生归来超脱时间的束缚,而她却只是为了他……
  •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洪荒问道行

    洪荒问道行

    这是一个洪荒世界,同时也是一个问道的传说。
  • 霸道优雅:法国商业200年

    霸道优雅:法国商业200年

    这是一部法国企业的成长史,法国国民生活的改变史和财富史!读者可以从法国企业的兴衰变化过程了解世界顶级品牌的运作方式和企业家在企业中的主导作用。
  • 从LV1开始

    从LV1开始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站在某扇浮空大门前,陆天仰头沉默。然而他当时还并不知晓的是:重生后的自己,已经开启了第二次游戏人生。【异世界脑洞游戏文】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
  • 她故事:女人一生最应感悟的103种真情

    她故事:女人一生最应感悟的103种真情

    微笑着流泪的爱情、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两个人、轻触柔软的心灵、一生相随的友谊、女人心中永远的宝贝、倾听岁月的心声……本书为您讲述真实、感人的“她故事”,探微新女性的精神世界,追索新女性的幸福法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