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1200000004

第4章 尘归尘,土归土(1)

2006年7月的一天,我来到了现在的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祠堂郢村。来这个地方,是因为我想了解一个人的来龙去脉,感受一个地方的气韵和脉搏,并以此来推断一个人依稀的灵魂。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离市区并不远的地方竟是如此破败荒凉。从合肥市中心向东,小车一直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行驶,公路的两边,都是破旧的屋舍。

虽然这一带离市区只有十几公里,但恍惚间,仿佛相差好几个世纪。我们来之前,刚刚下了一场雨,村级公路更显泥泞不堪。车子在这样的地方行驶,我们的心情一下变得沉重起来。

这是夏天,烈日灼人。满目望去,阳光下一片葱茏。风热烘烘,知了在高高的杨树干上不停地鸣叫,空气中一直弥漫着泥土的腥味和牛粪的臊味。

我们一直问着路寻觅而去。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竟有许多人不知道李鸿章。他们对我们的问话频频摇着头,他们根本不知道李鸿章的老家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与100多年前那个大人物的关系。一个老者在听到我们的问询后,竟然反问道:李鸿章我怎么不知道,是那个财主吧?让我们哭笑不得。当年,这个名字曾经如雷贯耳,然而在岁月懵懵懂懂地向前挨过100多年之后,却一下子就变得无足轻重了。人类最以为是的荣光和功名,是经不起时间的腐蚀的,时间能将一切都濯洗得干干净净,就像海水冲刷沙滩,能将所有的一切荡涤抹平。

快到磨店乡政府的时候,我们终于从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人那里得知了李家祠堂的确切方位。我们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来到了一个村庄。这个名叫于湾的村落同样荒凉而破落,村子里的房屋七零八落,一点秩序都没有。刚进村口,就可以看到散落在地表的破损的旗杆石、石鼓等。我一边用相机拍摄,一边想像当年村落的格局。问及村里人这里有什么与李鸿章有关的遗迹时,村里人说,当年李鸿章的父母曾合葬在这里,但现在墓已不在了。他们还说,以前这里有一个李家祠堂,很大,后来全拆了,现在改建成小学。在学校里,还有几株李鸿章种下的树。

因为是暑假时间,于湾小学的大门已锁上了。我们找到了保管钥匙的人家,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见我们想看李家祠堂的遗址,便带着她的儿子为我们开门。一进大门,便见到操场的右边有两株茁壮的树。据介绍,它们正是当年李家祠堂门口的众多树中的两株。在学校的后院,我们还见到了一株老树,这株老树叶子翠绿,树干粗壮挺拔,非常漂亮。这种树叫望春树,来自日本,一般都是种在神社当中的。据说,这株树是李鸿章70岁那一年,夫人赵小莲死后,时任清国驻日大使的李经方回故里守孝,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特意送李氏父子4株名贵的望春树,以示哀悼。这4株名贵的望春树,两株种在大兴集的赵小莲墓地,两株种在李家大祠堂中。李家大祠堂中的两株望春树,后来死了一株,现在只剩一株了。由于时间久远,这株幸存的望春树,树干的一部分已经朽烂,只好用水泥糊上。在离望春树不远,还有两株异常茂盛的腊梅树,树叶密不透风,绿得发亮,像长疯了似的。这两株树都有100多年了,这么长时间的腊梅树,居然如此葱茏,这着实是一件奇妙之事。据介绍,李鸿章母亲逝世后,李鸿章陪伴着灵柩回归到故里,在将母亲安葬在于湾附近之后,李鸿章曾经在这里守孝3个月,有一段时间,就住在李家祠堂。那段时间,李鸿章无事时就来到这两株腊梅前,静静地凝视着这两株树,若有所思。大约,李鸿章是想起1860年去世的侍妾冬梅了吧。1860年左右,正是李鸿章生命中最严峻的时刻,在不长的时间里,李鸿章接连失去了自己的侍妾和夫人周氏。国运不明,前途不顺,自己又屡失亲人,那段时间,李鸿章进入了他的人生低谷,心情灰凉无比。现在,这两株腊梅仍郁郁葱葱,每到冬天,树上总结满梅花,香气扑鼻。与人相比,树的生命力似乎更强,人已乘鹤西去,地方物是人非,但树却如此的茂盛葱茏,这个地方的精灵之气,大约躲藏在树中了吧。

辗转一番之后,我们来到了离于湾村数公里的祠堂郢村。这里,算是李鸿章的出生地。李鸿章位居直隶总督之后,曾有一个在当时极负盛名的风水先生来此地勘察,当他步行到离祠堂郢村5里路左右的“少荃湖”一带,向祠堂郢村那边一看,当时就说不出话来——只见不远处一脉长长的山丘,看过去一条完整的龙脉清晰可见,而祠堂郢村,正好在龙头,一个山坡的左边,像一个张开的龙爪。风水先生一下惊呆了。后来,他逢人便说,难怪李鸿章成为国家的重臣,成为皇帝和太后的左膀右臂,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祠堂郢村比于湾略大,有50多户人家,大多已不是李姓了。但他们对李家当年的情景,却代代相传,知道不少。一个当地居民听说我们是来看李鸿章故里的,热心地赶过来给我们介绍:这里是当年李家祠堂所在地,这里是当年李家的书屋……据说,前几年,还有一个老人知道李鸿章出生时胎盘埋的确切位置……与于湾一样,现在的祠堂郢村也是破落不堪,李家当年的老宅所在地一片荒芜,祠堂前的放生池,也成为了杂草丛生的野塘。同样遍布村落里的,是当年屋舍的断壁残垣。当年,这里一片繁华堂皇:村里不仅有着李家老宅、池塘,还有大片的土地和祖坟地。现在,一切都消失了,仿佛一切都没有存在过,就像曾经的一个梦一样。

李鸿章和他庞大的家族从这一块土地上获取的东西太多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透支太多,似乎自李家发迹的那一天起,这块土地就耗尽了它的所有,变得穷困而麻木了。当年有着“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鸿章的老家了。也许,对于这块土地,李鸿章的确负债累累。不只是过去,还包括现在和将来。

在村落正中,我们看到了那口非常著名的古井。这口井在明清时的《合肥县志》以及后来的李氏家族的碑刻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有许多文章在写到李家时,都提及这口井给李家带来的好运。这口井始于明朝,是一个姓熊的官员组织挖凿的,所以一直称为熊砖井。据说,正是这口井给李家带来了鸿运———从李鸿章的家世来看,先世本姓许,祖居地在现在鄱阳湖湖口一带,而后才迁居合肥东乡的。到了李鸿章八世祖许迎溪这一代,许迎溪与同庄李心庄既是姻亲,又是好友。李心庄无子,便请求收养许迎溪的次子慎所为嗣。由此,许慎所便改姓李了。直到现在,当地民俗仍有“许李不通婚”的规矩,那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李鸿章的祖先们一直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即使到了第六代也即李鸿章祖父李殿华时,家境依然穷困。到了年终,上门讨债的人如过江之鲫。

从第七代李文安开始,李家开始发迹,三代中竟有四人考取了进士,还有很多人考上了举人、拔贡、秀才……据说,这是因从李文安开始,李家搬到了熊砖井边,天天喝着这口井里的水,沾染了井的神奇。现在,这口井仍然在用,从井口往下看,井中的水似乎很深,也很清。但大理石的井栏已残败不堪了,这么多年村民们一直扯着绳子从里面汲水,井栏上已明显镌出了几十道深深的痕印,而且明显地缺了一块,远远看去,就像一件破败的玉器。据说,李鸿章发迹后,有一位庐州知府为了沾上李家的“官气”,偷偷地凿下了井栏上的一块石头,回去雕刻成官印。现在,井的周围,居住着的都是与当年的李家毫不相干的农民,年轻人平时在城里打工,村里的妇孺老少,则仍在这里种田,养着鸡鸭鱼豚,说着同样口音的合肥话。不远处,有一片树林。据说,当年李鸿章的祖父李殿华就葬在熊砖井以北的那片树林里。但现在,当年的坟墓已踪迹全无了。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李家发迹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李家到了李鸿章诞生那一年,在当地,已是富庶人家了。李文安在中年之后中举,这在当地来说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了。李文安共有六子,分别为瀚章、鸿章、鹤章、蕴章、凤章、昭庆。这个旧式的知识分子虽然资质平平,但却有着相当好的大局观,而且在教育子女上有着独到之处。长子李瀚章一直跟随曾国藩,李鸿章发迹之后,李瀚章也曾官至两广总督;李凤章弃官从商后,生意做得非常之大,在全国各地,有无数地产和财产;至于鹤章和昭庆,后来的人生道路也是一个从商,一个从官,也算是好的结果。李文安虽然没有等到这一天,但他在地下有知,对这一切,也该是释怀于胸了吧。

少年的李鸿章就一直生活在祠堂郢村,间或,他也会到附近的于湾等地走走亲戚。李鸿章从小就天资过人,志向高远,内心也极为敏锐。他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与此同时,少年的乡野生活也给李鸿章的成长积累了非常好的草根经验,积蓄了李鸿章出人头地的愿望,也使李鸿章在本质上成了一个实际而不迂腐的书生。这种草根经验为李鸿章后来在乱世之中崛起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李鸿章成年之后,身材颀长,一表人才,极具方巾之气,拥有宏大的抱负和志向。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

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悔后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奇才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

——李鸿章《二十自述》

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父亲李文安从北京来函,叫李鸿章入都,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李鸿章兴奋异常,他意识到自己报效国家,实现抱负的机会终于来到了。从祠堂郢村老家出发,包括在去京城的路上,李鸿章一共提笔写了10首《入都》诗。这一组诗,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桑于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李鸿章这10首诗虽然有一些矫情的成分,但在这样的诗中,明显地能看出一个人郁积于胸的大志。这10首诗在总体上有着相当才华,也是一代读书人的心声。一个行装寒碜、气宇轩昂的弱冠书生,怀着报效天下的强烈愿望,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去寻梦,其心境,其经历,都颇能引起那些皓首穷经梦想显达的士子们的共鸣。这也难怪李鸿章的这10首《入都》诗后来被人们广为传诵。曾国藩曾对李鸿章有一句半真半假的评价“只顾拼命做官”。这也算是从本质上一语中的。李鸿章的确是一个有着宏大志向、异常执著于功名的人。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李鸿章的这10首《入都》诗中,还隐藏着强烈的宿命意味。这一组诗有着浓郁的预见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偈语的意味。有很多今后的宿命,李鸿章似乎都觉察到了,也写到了。其中的一些诗句,出人意料地与李鸿章的人生轨迹相吻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首:“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这样的诗,哪像是一个21岁青年所写的呢?分明像临终之人的绝笔。正因如此,这组诗更有幽秘色彩,散发着凛凛的极地之光。

一个人的气质总是与他的生长环境有关。安徽设省是在康熙年间。对于新设立的行省安徽来说,位于江淮之间的庐州并不有名,也一直受着冷落。它只是一个小地方,商业不发达,读书的风气也不是太浓。但这块不显山不露水的地方绝对让人不敢小觑,在历史上,这一带就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吴越文化的交际地带。在安徽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具有一种通变的精神。这种通变即司马迁所说的“通古今之变”,它包括“批判、会通、创新”等环节,即胆识兼备的批判精神、兼容并包的会通精神和超越前人的创新精神。李鸿章之前,这一带在历史上就出过很多雄才大略,比如说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管仲,秦末项羽大帐中羽扇纶巾、料事如神的范增,汉末三国纷争时的枭雄曹操,以及东吴大将周瑜、鲁肃等。除此之外,庐州本身就在宋朝出了一代名臣包拯。而离李鸿章在时间和地域上最近的,是明朝开国皇帝、凤阳人朱元璋。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当然给这块土地积蓄了足够的底气,也决定了这一带经常出没卧龙凤雏般的人物。

正因为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在李鸿章身上,集中体现了很多江淮之间人的特点。具体说来,那就是在为人处世上,李鸿章既有中原人行为大气、敢作敢为、有机智有心计、懂勾心斗角的一面;同时也有南方人比较务实、精明能干的特点。从总体上来说,李鸿章仁慈、开朗、诙谐、喜权力、爱面子、重义气、狡猾、精明、不迂腐,在为人处世上比较平民化,幽默、和蔼、直接,有时候带有很浓的痞气。

同类推荐
  • 张爱玲:花自飘零

    张爱玲:花自飘零

    张爱玲说:“我写《小团圆》并不是为了发泄出气,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合时宜的传记不是主观臆测,而是用传主自己的话讲自己的人生。作者用冷淡的眼光,以《小团圆》《我的姐姐张爱玲》为底本,讲述了才女佳人张爱玲的一生。历史中过往来去的人物在《小团圆》里实现了团圆,张爱玲的一生在《张爱玲:花自飘零》中得到了圆满。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圣马、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玻利瓦尔、温菲尔德·斯科特、尤利塞斯·格兰特、加里波第、毛奇。
  • 名人传记丛书:麦克阿瑟

    名人传记丛书:麦克阿瑟

    名人传记丛书——麦克阿瑟——有着狼一样性格的“五星上将”:“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汤一介学记

    汤一介学记

    本书是对当代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怀念文章的精选集。汤一介先生于2014年9月9日刚刚去世,汤一介先生逝世以后,学术界、企业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人士以其独特的方式缅怀汤一介先生的道德文章。本书中,遴选出较有代表性的八十余篇,从中可见在众人眼中汤一介先生的为人与为学的方方面面。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哼!我的总裁大人

    哼!我的总裁大人

    闻水静璇刚刚工作没多久,就因为一时大意,险些造成百万损失,而惨被公司领导开除。在寻找新工作的时候,无意间认识“大农财团”总裁封情,然后稀里糊涂卷入一场特殊的情感中,再加上前男友的突然出现,让事情的发展变的越来越没法控制了……
  • 逆天贵女:少主宠无度

    逆天贵女:少主宠无度

    一朝穿越,因医疗纠纷而死脑科医生成为被活活饿死的孤女,重生在以花使为贵的异世界了。孤女又如何,她有上古神兽三足金乌,又拥有得天独厚的天赋,一样能站在最顶端,成为众人敬仰的对象。看她如何在异世界成为花使,成为武师,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 师姐慢点跑

    师姐慢点跑

    苏懿有一个师姐,倾国倾城的那种!青梅竹马的那种!然后有一天,师姐不告而别,苏懿便踏上了追师姐的道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凯歌百代美名扬

    凯歌百代美名扬

    上个世纪的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在举世闻名的朝鲜战场五圣山战区上甘岭。由我所在的45师135团两个连队扼守仅3.7平方公里、正面宽仅2.5公里的弹丸之地(即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山包),与以世界军界一致公认的世界最大的军事强国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展开了敌方称之为“金化攻势”、我军则称之为上甘岭战役的一场鏖战。在这场历时43天的鏖战中,敌人先后共投入兵力6万余人,参战火炮1565门,坦克120辆,飞机3000余架次。
  • 宿主又双叒叕死了

    宿主又双叒叕死了

    开新书啦,指路云起——《天道总想抱我大腿》,热血升级流玄幻文,无玛丽苏无脑残有男主主剧情,南平小霸王元潇来啦! —————————— 人家宿主,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倚楼听雨,世界之巅!他家宿主,跳楼上吊,自爆插刀,喝药切腹,死法齐全!作为星域第一系统,白小七不可避免的抑郁了,宿主是个废柴怎么办? 穆小白:人家任务做任务,傲娇美男随便撩,她做任务,绝地求生饿荒岛!除了腹黑变态就是星际母虫,还星际第一? 去你的辣鸡系统(╯‵□′)╯︵┴─┴!ps:这是一个傲娇毒舌管家婆系统带领逗比关系户宿主一路升级打怪,走上腹黑之路的故事。 本文又名《沙雕女主和辣鸡系统的打怪日常》or《沙雕女主,在线be》
  • 错孕成婚,爱妻成瘾

    错孕成婚,爱妻成瘾

    他们是离过婚的,但是并没有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因此仍旧是合法夫妻,于是,多年的独守,让这样的一个情债变成了一种命中注定……
  • 我的恩师是九叔

    我的恩师是九叔

    我是陈一凡,一次意外我奇迹穿越,成为九叔大弟子,一路降妖除魔,镇压巨妖。
  • 火翎羽

    火翎羽

    先天残疾的早慧女孩,一觉醒来能跑能跳能腹黑。前有凤凰后裔当奶妈,后有一群萌萌哒小伙伴守望相助。“许晴宇!再跑最后一名就罚蛙跳!”不明真相小弟弟:“晴姐姐,我到后面推着你跑。”看热闹不嫌事大欧阳桐:“要是跑前五!老师能奖励个示范性蛙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