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400000024

第24章 附编:关于通才教育(1)

一 美国的通才教育

上世纪60年代,潘光旦在《文史资料选辑》第71辑发表题为《谈留美生活》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关于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美国教育是这种东西,清华实行的也是这种东西。譬如我在美国学的是动物学,特别是遗传学,可是心理学、文学、哲学,我都念。在美国大学有这么一个办法,就是如果你上半年功课好,下半年就可多缺课,最多可以五个星期不上课,任你去干什么,不扣分。我就用上了这一条,自己去转图书馆,逛书库。后来转来转去,莫名其妙地就转到社会学。现在则搞民族史(少数民族的历史),已经搞了十多年了,还搞些翻译。反正这种通才教育出来的人,特别是过去旧大学社会系出来的人,什么都能搞一点。清华实行的是通才教育,我当时就是如此。”潘光旦早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来又回母校执教,因此他与清华的感情特别深厚。清华学堂是由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它筹备于1909年,起初叫“游美肄业馆”,附属于清政府外交部的“游美学务处”。1912年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以后,仍然归外交部管辖,成为中国教育系统之外带有殖民地色彩的一所学校。清华学堂实行八年制教育,分中等科、高等科两个阶段,大致各占四年,高等科毕业后派往美国留学。该校1922年起改行“四三一制”,即中等科四年,高等科三年,大学一年。1925年设立大学部和研究院,目的是逐步改变过去完全依赖美国的体制。1929年,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其留美预备学校的功能基本结束。与此同时,这所学校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归教育部管辖,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制。这意味着中国教育从此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清华大学虽然历经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国内战乱,但依然弦歌不断,成为中国教育的中流砥柱,为国家民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但是自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后,清华大学以”苏联老大哥“为榜样,砍掉所有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成了一所单纯的工科学校。潘光旦就是那时候被”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的。从此,他只有改造的义务,没有说话的权利。尽管如此,仍然难逃”右派“厄运。我原来以为当时的潘光旦,就像他的女儿潘乃穆说的那样,对历次运动的批判斗争”采取一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没想到潘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仍然强调通才教育。通才教育又称普通教育或自由教育,这说明他不但没有放弃自由主义,反而有机会就要强调。

多少年来,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大国,世界强国,与它长期坚持通才教育有关。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美国校园文化》的小册子,其中对通才教育有所介绍。

该书作者亨利·罗索夫斯基,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并在该校文理学院担任院长达11年之久。他说:美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特别重视通才教育。他还说,如果你进大学的目的是想得到一张职业证书,以便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话,那就错了;因为“美国的四年大学生活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接受通才教育的最好机会”。

罗索夫斯基认为,通才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教养的人。为此,他不但为学生安排了“与专业性或技术性课程不同的、以讲授全面知识和发展全面智能为目标的“课程设置,而且还对什么是“有教养的人”提出五条标准:

第一,有教养的人能够清晰准确地使用书面语言,并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第二,他们对宇宙和社会具有判断鉴别的能力,并且不乏自知之明。

第三,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有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第四,他们经常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并能在这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第五,他们在某些知识领域拥有较高的成就。

反之,倘若不能对学生实行通才教育,而是过早地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或者职业训练的话,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不会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人;一个缺乏鉴别能力和自知之明的人;一个孤陋寡闻、心胸狭隘、才疏学浅的人;一个不懂得伦理观念、不讲道德的人;一个没有什么成就的人。

仔细阅读该书,并参看有关资料,我们不难看到美国的通才教育其实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南北战争时期,尽管政府制定了旨在创办农学院和工学院的《毛利法案》,但是主张实行通才教育的却大有人在。比如有一位大学校长就对学生们说:“你们与其说是在追求知识,还不如说是在批判的精神下进行思维活动。……进一所好的学校,最需要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艺术和习惯。”这其实是对专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最好批评。到了19世纪晚期,由于受德国教育制度的影响,通才教育在美国有了长足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们更是把通才教育视为制止战争的有效途径。战前,有识之士就明确指出:实行通才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谦虚、仁慈和幽默等美德。他们认为,由于谦虚要以知识为先决条件,仁慈是对人性的深刻尊重,幽默需要过人的智慧,所以通才教育对于猖獗一时的***主义是最有效的抵制;对于“把自己吹嘘成神仙,把他们浅薄的想法说成是神圣的启示”的独裁统治之流,是最有效的抵制;对于企图扼杀人性,以便让人民在国家机器中沦为工具和奴隶的阴谋,也是最有效的抵制。战后,一位著名的语言学教授指出,通才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生活目标的文明化,情感反应的纯静化,……对事物本质理解的成熟化”。他甚至说: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普通教育(即通才教育)的问题,我们就肯定能够免除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就提醒我们,当一个国家陷于专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狭隘境地之时,人格的委琐、思想的委顿和精神的萎靡,恐怕就在所难免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这本书中我又进一步看到,通才教育是守护精神家园、影响社会进步的头等大事。

话说回来,上述潘光旦的话是1965年讲的。鉴于当时语境,他虽然不能直抒胸臆,但还是从个人经历的角度阐明了通才教育之必要。其实,在那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文革”前夕,说这种话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但是为了让青少年了解丰富的世界,体验多彩的人生,摆脱”机器“的命运,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潘先生是1967年去世的,可见让清华大学早日恢复通才教育传统,是他晚年的一个心愿。

无独有偶,到了1981年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的时候,也念念不忘通才教育的传统。他说:“当时教授会经常讨论而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哪一种人才呢?是通才呢?还是专业人才呢?如果是通才,那就应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生们都学一点关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总名之曰人文科学。如果是专业人才,那就不必要有这样的要求了。这个分歧,用一种比较尖锐的提法,就是说,大学教育应该是培养‘人’,还是制造‘机器’?这两种主张,屡次会议都未能解决。后来,折中为大学一二年级,以‘通才’为主,三四年级以专业为主。”究竟是培养“人”,还是制造“机器”?这不仅是清华大学,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始终在探讨的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国人就会继续丧失思考和创造的能力,甚至沦为会说话的工具,任人驱使的奴隶。近年来,尽管我们对1952年院系调整开始有所反思,清华大学也正在改变单纯工科大学的形象,但是大家对通才教育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冯友兰这样的水平。更要命的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仍然实行“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再加上整个社会长期被金钱第一、专家至上、高速发展等急功近利的观念困扰。这就使“人”的培养大受影响,“机器”的制造仍在继续。为此,回顾一下当年清华大学的通才教育传统,应该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二 通才教育的倡导者梅贻琦

说到清华大学的通才教育,梅贻琦是最有力的倡导者。梅先生字月涵,1889年生于天津。他早年就读于南开中学的前身“严氏家塾”和敬业学堂,20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第一期庚款留学生,赴美国专攻电机工程。

学成后返回清华任教,并担任教务长、校长多年,直到1948年底才被迫离开北平。

俗话说“卖什么的吆喝什么”,作为学有所长的专业人士,梅在学校里倡导专业教育,也是人之常情。何况实科教育即专业教育,乃是20世纪中国的一大主题。据我所知,在1929年制定的《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中,就有“大学及专门教育,必须注重实用科学,充实学科内容,养成专门知识技能”的规定。(《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第46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1933年,国民党中央又颁布《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也把“学生应切实理解三民主义的真谛,并且有实用科学的知能”,作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同上,第52页)在这种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国民政府……限制文科的招生人数,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科”(《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第44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也就“理”所当然了。

梅贻琦是1931年担任校长的。为了纠正上述偏颇,他上任不久就告诫学生:”有人认为学文学者,就不必注意理科;习工科者就不必注意文科,所见似乎窄小一点。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吾们对于所谓人生观,得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对于世界大势文化变迁,亦有一种相当了解。如此不但使吾们的生活上增加意趣,就是在服务方面亦可以加增效率。这是本校对于全部课程的一种主张。盼望大家特别注意的。“(《梅贻琦教育论著选》第1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二年,他在开学典礼上以“教授的责任”为题发表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委婉地批评了有些学生热衷于开会、宣传之后,又诚恳地指出:“凡一校精神所在,不仅仅在建筑设备方面之增加,而实在教授之得人。……吾认为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求学与做人是两相关联的。凡能真诚努力做学问的,他们做人亦必不取巧,不偷懒,不作伪,故其学问事业终有成就。”(同上,第24、25页)。近年来国人对梅先生“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名言早已耳熟能详,但是很多人并不明白大师乃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通人,这种人只有通才教育才能培养出来,才能发挥其作用。然而,我们的通才教育在哪里呢?多年来人们不断呼唤大师,渴望诺贝尔奖,却不知道没有通才教育,怎能有大师出现,更不要说诺贝尔奖了。

第三年,梅又在开学典礼上说,听说今年的新生大多数愿意学理工科,”这大概是因为社会方面近来注重理工之故。理工为实用科学,固宜重视,但同时文法课程,亦不宜过于偏废“。他介绍说:为避免新同学在选修专业时有“匆率勉强之弊”,学校决定今年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并不分院系(工院除外),大家在初入校时,可不必即决定入何系,最好在此一年内细细体察自己志趣所在,性之所近,究习何科较为适当,然后再决定“。(同上,第52页)这种设想在当时不算什么,但是放在今天却是空谷足音。与那时的学生相比,我总觉得现在的青少年可怜得很:且不说初中毕业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好一点的也只能去职业高中接受专门训练;也不说为了适应高考,进入高中后又要面临学文科还是学理科的命运选择;单说考大学的时候,要在众多的学校和无数的专业中填报志愿,就让人无所适从。于是所谓志愿就有点像押宝,其参照系往往是什么样的专业在毕业后好找工作;至于个人的志趣所在,性情所近,则几乎不加考虑。

这种拉郎配式的志愿选择,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几乎没有两样。

到了1941年,为庆祝清华建校30周年,梅校长又在《大学一解》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主张。文章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可以分为“知、情、志”三个方面。但如今的教育却只是注重“知”的灌输,不重视“情”与“志”的培养,再加上学校课程太多,学生压力太大,学校生活不利于人格修养,这就导致“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的状况,造成只知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不敢力排众议、自作主张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里“每多随波逐浪(时人美其名曰’适应潮流‘)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辈”,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这篇文章中,梅还反复强调“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古训,并反驳了“大学期间……应为通专并重”的折中主张。

他说,大学教育之所以“应在通而不在专”,应以“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是出于以下一些考虑:第一,生活大于事业,事业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第二,通识是一般生活的准备,专识是特种事业的准备;第三,从社会需要来看,也是“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第四,如果让没有通识基础的专家治理国家,其结果不是“亲民”,而是扰民(这一点具有震聋发聩的作用)。基于以上理由,他提出专才教育,必须改革;通专并重,“窒碍难行”;“通重于专”,方为上策。(同上,第99页至第109页)难怪有人要说,这篇文章既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对当局“目光短浅”(朱自清语)的教育方针的公开发难。(《梅贻琦与清华大学》

第84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1943年,梅贻琦又在《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一文中再次强调:

“大学教育毕竟与其他程度的学校教育不同,它最大的目的原在培植通才;文、理、法、工、农等学院所要培植的是这几个方面的通才,甚至于两个方面以上的综合的通才。他的最大效用,确乎是不在养成一批一批限于一种专门学术的专家或高等匠人。”把专家贬为“高等匠人”,好像不大好听,不过比起冯友兰的“机器”之喻,还算客气。梅又说,“我认为目前的大学工学院的课程大有修改的必要。就目前的课程而论,工学院所能造就的人才还够不上真正的工程师”,更不要说培养工业方面的领袖人才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养成这种人才,“于工学本身与工学所需的自然科学而外,应该旁及一大部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旁及愈多,就会使受教育者愈博洽,愈有能力。所以“真正工业的组织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相比之下,“严格的自然科学的认识倒是比较次要”的了。

同类推荐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 毛丰美的故事

    毛丰美的故事

    毛丰美,男,汉族,1949年5月生,中共党员,辽宁凤城人,生前系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9月26日凌晨3时55分,毛丰美因病医治无效,在大梨树村与世长辞,享年66岁。2015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 老舍:骚人无复旧风流

    老舍:骚人无复旧风流

    建国后,老舍由“抗战派”转向了“歌德派”。据曹禺回忆,老舍建国后常说:“我无党无派,但我有一派,就是‘歌德派’,歌共产党之德的派。”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了老舍建国后文学创作包括旧体诗创作的总主题。一九五八年,老舍在大跃进中重新开始写旧体诗,他写的第一组诗《元旦试笔》(二首),就是歌颂的“昂头迎晓日,风物美无边”的新中国。一九六五年,老舍含冤死去的前夕,他依然在《诗二首》中真诚地实践着自己当“歌德派”的诺言。
  • 海明威在古巴

    海明威在古巴

    本书系最新引进的海明威传记。作者是海明威侄女和著名女摄影家卡伦娜,书中介绍了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创作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介绍了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书中还首次披露了海明威与卡斯特罗的友谊。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只有中医知道:中成药这样用才有效

    只有中医知道:中成药这样用才有效

    国家卫计委表示:超九成居民用药存在误区!中成药是中药的一种,相比中药更方便和易存,但是关于中成药的服用也是有讲究的,本书就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病症以及针对性使用中成药的医学养生常识进行了介绍。生活中很多人在用药的时候更青睐于中成药,觉得副作用和依赖性会小一些,用起来也相对安全一下,但是在服用中成药的时候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和禁忌的。资深中医医师亲手教你辨别病症,正确使用中成药。有病切莫乱吃药,辨证用药疗效好。
  • 快穿直播之男神不在线

    快穿直播之男神不在线

    意外死亡之后,叶湄发现自己绑定了一个快穿系统。系统:少年将军不治身亡、国家宝藏惨被掠夺、摄政王爱上太后、暴君苛政……历史多么令人痛心!!!接受委托人的申请书,改变历史,你,准备好了吗!(自带BGM)叶湄:……智障儿童欢乐多! 于是叶湄开启快穿直播之旅,叶氏春秋,我写的春秋我做主。 可是…… 某摄政王,某黑心人鱼,某丧尸皇……MMP!病娇难伺候!猴哥,猴哥!有妖精! 叶湄看着某人手里的链子,堆起求生笑:"你别吃醋了,我只喜欢你一个人呀!" MMP!自己选的男人,跪着也要宠完…… 【男女主身心干净,1vs1】
  • 感动青少年的100道心灵鸡汤

    感动青少年的100道心灵鸡汤

    共享心灵丰美的盛宴,提升人生至高的境界。以故事为底料,调以哲理的启思,为青少年朋友文火慢炖,烹制100道心灵鸡汤,精心奉献一部感人至深的心灵之作……
  • 白话聊斋(上下卷)

    白话聊斋(上下卷)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它是以传统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共分十二卷,五百多篇小说故事。在这本谈狐说鬼的小说集中,作者用孤愤的心情和讽刺的笔法,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满汉官僚大地主的凶横残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举、婚姻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也是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名著之一。
  • 网游之白骨大圣

    网游之白骨大圣

    人类进入星海,银河时代,神话和魔幻纷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交融,《地仙界》应运而出。张帆意外以羸弱的白骨精角色开局,拉开广阔世界的帷幕。阴山之巅,白骨王座下,众妖王俯身问道:“大圣此去何为?”“欲踏碎凌霄。”“大圣三思,如若不成,恐不容于世。”“满天神佛能奈我何?”张帆看了看背后无尽尸山骨海,不禁微微一笑。“大圣炼大道骨,全身三千骨,根根堪比至宝。拥四亿八千万氤氲骨,氤氲骨不绝,真身不死,自是无忧。”“大圣几时还?”“诸君温酒以待自可。”众妖王俯身拜送十二品白骨莲台直上云霄……白骨洞府路牌:791040891新书《遇事不决开个光》已经发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改变命运的中二少女

    改变命运的中二少女

    变成一个不一样秦始皇,成为一个成功的灰太狼,成为一个迷倒众生呆头殿下,变成史最美如花………来吧!快穿吧!少女!后面崩了,作者是同一个人,不用怀疑。
  • 弃女肖瑶

    弃女肖瑶

    穿越成弃女,肖瑶带着懦弱却护犊的娘,在混乱的世道创建美好生活。虽然困难了点,但是既然上天让她穿到这个叫“肖瑶”的女孩身上,定是叫她努力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所以,乃们这些古代花心男人赶紧让开,别挡住姐发家致富的道路。还有,皇上,环境已经治理得差不多了,民女能回家养老了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