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8100000013

第13章 父母必须负起应负的责任(3)

将来到社会上,很可能处处碰壁,甚至寸步难行

种种现象都告诉我们:父母纵容或溺爱子女,固然使子女在家里逍遥自在,如鱼得水,可一旦离开家庭,就会寸步难行,处处碰壁,最终受苦现代人生得少,更加容易纵容或溺爱孩子。有小学老师告诉笔者,现代孩童,听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语句,竟然认为理所当然。饭来的时候,当然要张口,否则怎么吃得进去?衣来的时候,一定要伸手,不然接不住怎么办?可见这一批被宠坏的孩子,已经丧失了体会、领悟的能力,将来的处境可想而知。现代父母也跟着潮流,喜欢乱改成语,认为是一种创新,结果却无意中害惨了下一代,弄得这些可怜的孩子将来长大以后更难沟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雨绸缪最为重要。小时候不论是有意或无意的纵容,都可能宠坏了子女。过分被溺爱的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只知道闲荡玩乐,花钱不在乎;自私自利,一切只顾自己喜欢;学业成绩不佳,反而在不良刊物、影片中学到很多寻找刺激的方法用来麻醉自己,终至失去自我,也丧失了人性。到了这个时候,父母才来紧张、愤怒,恐怕已经太晚了。

防患于未然的工作,必须从胎教开始,一路慎重下来,丝毫不能有所疏忽。若是一时失察,或者不知不觉种下了纵容或溺爱的祸根,那该怎么办?

要改变子女,首先要改变自己

一般的父母,通常在面对重大打击时,会表现出一样的心路历程,即“D-A-B-D-A”五大步骤:

D为Deny,即为否认

一方面否认自己纵容或溺爱,一方面也不承认自己的子女被纵容或被溺爱,把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所以,大多数父母最普遍的反应都是老师没教好、社会风气不良,现代环境太复杂,对孩子的引诱太多,谁都难以应付,光是电视节目,就已经没有办法应对。

A为Anger,即为气愤

对子女的行为,实在看不过去,认为自己对子女十分关心,更具有爱心,也相当用心,为什么子女会变成这样?因此愈想愈气愤,简直难以忍受。这种偏差行为,发生在别人的子女身上,还可以当做笑柄,偏偏发生在自己子女身上,能不生气?

B为Bargaining,即为妥协

认为反正已经产生,责怪也没有用,气愤也是白费力气,不如彼此妥协,各自退让一步,以求相安无事。只要子女在父母面前不要过分不讲理,就算不满意,父母也打算勉强接受。子女识相一些,在家安分,在外面的事情,父母也不想管。

D为Depression,即为沮丧

妥协的结果,通常只能暂时过渡。时间久了,各种乱象不断产生,父母受不了亲友和邻里的指责,觉得十分沮丧。究竟是祖上无德,还是自己的福分薄弱,居然生出这样的子女?于是心情恶劣,经常对子女怒目相向,破口大骂,甚至挥拳痛打,弄得全家人神经兮兮,气氛坏到极点。

A为Acceptance,即为接受

打骂没有效果,被宠坏的事实愈来愈明显,子女甚至公然和父母顶撞,数落父母的不是。父母十分无奈,只好接受这种不幸的事实。这时候的父母,实际上已经放弃了教养的责任,也就是打算放手不管,让子女自生自灭。

这种态度,我们并不赞成。因为子女是父母所生,父母自然负有教养的责任,万万不能推卸。同时,子女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也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后天所造成的。父母必须严肃地对待子女被溺爱的问题,设法加以改变。面对已经宠坏的子女,我们认为,父母应有所坚持。

面对已经宠坏的子女,父母应有的坚持

我们建议,父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忍耐,再忍耐,永远不放弃。宇宙人生,实际上都是自作自受的历程。既然如此,对于自己所造成的错误或缺失,最好勇敢地承担,坦白地承认,并且不折不挠地想办法加以补救。

相信很多父母都接受这样的建议,而且身体力行,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实际的效果不如预期,可以说很不理想,于是,不得不放弃了。

我们的看法则是所用的力道还不够强大。最好抱持信心,继续忍耐,再忍耐,等到力道够强够大,自然浪子回头金不换,发现子女比以前更加可爱,很值得父母用心。

为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呢?因为从来没有变坏的孩子,对社会的黑暗面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去认识,对温室以外的复杂环境完全没有调适的能力。一旦面临生活情境的变化,往往不知所措而产生严重的伤害。

我们当然不鼓励先让孩子变成浪子,再设法促使其早日回头,以便成为金不换。但是让孩子成为温室中的花朵,毕竟适应力太弱,也不是好事。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了解一些人间的不平和丑陋,应该也是教养的一大课题。我们通过不同亲友的互动,逐渐扩大子女的交往对象,便是面对不一样的教养主张,健全子女的防疫系统。可以由近亲走向家族,再扩展到社区,循序渐进。

如果子女被溺爱成浪子,我们就以“浪子回头金不换”来加以期待。这种亡羊补牢的措施,犹未为晚。

父母首先要勇敢地承认,这一切完全是自己的错误。当初尚未准备完妥,便匆匆忙忙当了父母。然后又过分相信爱的教育,认为在精神方面要尽量满足子女爱的需求,在物质方面要尽力满足子女的生理欲望。不料爱之不适足以害之,最终把子女溺爱到这种地步。

在子女入学之前,父母并没有把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包括吃饭、睡觉、大小便、穿脱衣服、讲求卫生等方面的正常习惯,能够不待老师督促,自己也能做得干净利落。入学之后,父母也不能辅导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当孩子和老师发生冲突时,出于保护子女的心理,情不自禁地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共同对抗老师。

凡此种种,都必须坦白地承认,勇敢地面对,才能够调整父母自己的心态。我们认为,想要改变子女,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先改变父母自己。

因为父母一改变,子女就会逐渐跟着改变。若是父母自己不能够改变,却片面要求子女改变,恐怕十分困难,徒劳而无功。

探究影响子女偏差行为的四大因素

子女的偏差行为,必有其产生的原因。父母最好冷静地分别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加以探讨。兹分别说明如下,以供参考。

遗传因素

孩子的个性十分近似双亲,除非有后天的影响,否则很不容易加以改变。父母最好顺着遗传本性,因材施教,不能够由于不喜欢自己的某些部分,便寄望子女完全舍弃这些部分。孩子的偏差行为,如果来自遗传因素,父母最好抱持淡化的态度,尽量不去碰触,更不能够存心加以铲除,因为这是过分的奢望。

家庭因素

父母过分严苛或过分溺爱,都是不良的家庭因素。单亲家庭使孩子感觉到缺乏爱的孤独,在没有爱心滋润的家中,孩子的心灵容易受到伤害,言行易于乖张怪异。家庭缺乏和谐的气氛,家人时常吵吵闹闹,动不动就粗言秽语,甚至诉之暴力,孩子耳濡目染,备受心理压力。亲子之间存有歧见,也是偏差行为的导火线。

学校因素

同学之中良莠不齐,交到好同学彼此互相勉励,自然表现良好;若交上坏同学,那就结群为非作歹,愈来愈猖狂。老师采取专制式的领导,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偏差行为。学校的风气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勤勉而富有爱心的校风,孩子的身心就比较健康;若是苛酷怠惰的校风,也容易让孩子。

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充斥不良漫画、电视节目以及害人至深的电动玩具,致使孩子荒废学业,浪费时间和精力,孩子不但身心健康受损,而且赌、抢、偷、骗的几率也甚为惊人。电视、广播深入每一家庭,各种暴力、色情、赌博的信息,可以说无孔不入,令人防不胜防,孩子很快受到感染,很容易变坏。

对于遗传因素,父母最好设法预先防患。若是已经成为事实,那就顺其自然,用淡化的方式加以接纳。

至于学校因素,父母只能够事先多方打听,为子女慎选合适的学校和老师。如果政府划定就学的学区,只好仿效当年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换居住的所在;若是能力不足,也只有碰运气了。有时候学校容易选,老师不容易指定,因为学校有学校的规定,并不是家长想调班就能够如愿的。就算选定好老师,也未必获得子女的欢迎。所以,同学校因素,父母所能掌握的成分并不大。

社会因素就更加复杂,可以说父母所能掌握的成分少之又少。社会政策是否合适?执行的成果如何?几乎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难题。我们只能期待,很难控制。

这样说起来,父母所能够掌控的部分,不过是家庭因素。现代社会,父母普遍忙于生计,祖父母则年老力衰,加上管教的意见常不一致,因此很少真正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由于信息发达,孩子早已学成一套生存方式,尽量在父母跟前伪装成乖孩子,使父母更加不容易察觉孩子的缺点。若婚姻不稳定,则常使子女蒙受不必要的冤屈。亲子相聚的机会不多,有些只是陪在身边,却又各忙各的,根本缺乏交谈,很不容易彼此沟通。

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大多一知半解,甚至弄不清楚哪些是正常的,哪些则是偏差的。譬如孩子好玩、好动、好问,原本属于正常的行为表现,有些父母却由于其容易控制而施加干涉,反而使孩子的本性受到抑制,从而想办法伪装自己的言行,最终形成偏差的行为表现。

孩子经由尝试错误,不断摸索、学习,父母对此最好采取容忍的态度,予以接纳。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就适度地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一定的经验。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父母不能够过分加以干涉。孩子多问,是好的现象,父母随机教育,依孩子的年龄,做深入浅出的说明。

家庭中不需要酒柜吧台,不应该设置麻将桌,却必须开辟阅读的场所,布置良好的读书环境,并且依据子女的实际需要,选择或借阅合适的读物。一方面培养子女的良好气质,一方面则增广子女的见闻,对日后的生活必然有很大的助益。抽出时间,带领子女参观慈善机构,实地看一看幼儿园、孤儿院,让孩子了解社会上还有这么多值得同情的人,从而能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

父母爱子女,就必须肯定子女,永远不能够放弃教养的责任。孩子的偏差行为,不能够用强制的方式、专横的手段要求限期改善,却需要父母忍耐再忍耐,先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然后以负责到底的毅力来教养子女,相信必能感动子女,从而改过向善。即使在单亲家庭,只要教养得宜,也能够使子女克服孤独的苦闷,减少悲观的心理压力,通过与好朋友的互动,同样可以成为正常的孩子。

什么东西都能够登报申请作废,只有子女永远不能割舍,就算登报申明脱离父子关系,实际上也只是说说而已,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因为亲子关系是永久的,不能放弃。

学习孝顺父母的道理,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孝道是中华文化瑰宝,有待我们发扬光大。关注父母的健康安宁,多为父母分忧分劳。养口体不过只是下孝,养心志才算是上孝。亲子关系不全由父母,子女也应该求自动。若是不幸已经被宠坏,觉悟再觉悟速回头。

孔子把“父父”和“子子”并列,意思是二者具有相对应的关系。有“父父”才有“子子”,而有“子子”,也才能要求“父父”。因此我们说完了父母应负的责任,当然应该讨论子女必须养成的正确心态。“父父”的“父”字,第一个指父母,第二个指教养。父慈子孝,在父母为慈,在子女为孝,两者不可分开,要一并加以讨论。父慈的功能,必须发挥在教养子女方面,才是真正的慈爱。“子子”的“子”字,第一个指子女,第二个应该指孝顺。子孝当然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必须尽心尽力。父母重视教养,子女恪尽孝道,家庭自然幸福快乐。

“孝道”这两个字,长久以来,经常被扭曲。自从西方文化东来之后,某些接受新风气、喜欢谈论欧美亲子关系的人士,对自己文化中的孝道提出很大的异议,甚至认为我们的亲子关系也应该向西方看齐,因而造成很多误解。孝道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把《孝经》当做专书来研读。前面说过,虽然“万恶淫为首”看起来已经由于西风东渐而逐渐失去影响力,但“百善孝为先”仍然在我们的社会中深植人心。可惜大多数人,不能明白孝道的时代意义,因此不能表现出现代化的孝道。

旅美哲学家吴森先生,在美国开设中国哲学课程,不断接受西方学生对《论语》“其父攘羊”的故事提出质疑和反对。这一章的原文是: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意思是说,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作为儿子的出面作证,牺牲亲情以顾全法律上的正义。这样不近人情的儿子,孔子并不认为可以称为“直躬”。于是批评的人,便指称孔子以亲情为重,而以国法为轻,甚至批评孔子鼓励犯法,不惜为了父子私情而违反国家法律。吴森教授却认为: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是孔子对叶公称证父攘羊的儿子为“直躬”提出的一个温和的抗议。叶公是一位有官阶的人士,并不是孔子的弟子,孔子不可能用斥责弟子的语气来对待他,所以这一句话并不是叙述句或描写句,只是含蓄地告诉叶公,“证父攘羊为直躬”的道德标准并非普世价值,不是到处都被接受的。孔子并不是斩钉截铁地提出他的主张,只是在暗示叶公,可能还有其他的评判标准。孔子的基本态度,是不反对,也不完全赞成。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也不代表孔子的积极主张。这一句话的主要功用,在加强前一句话的力量。完整的意思大概是:你说“证父攘羊”便是“直”,我们的标准可不相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人们,他们何尝没有“直”在其中呢?世界上的标准,不可能只有一种,否则文化差异要作何解释?孔子一向的主张是“无可无不可”,认为适时应变,才能够合理解决问题。而合理的标准也是变动的,孔子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方式,不过是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参考而已,并不是只有这么一种方式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我们的社会,秉承“先敬后罚”(敬酒不吃吃罚酒)的精神,通常先讲情理而后讲法理。中华文化艺术重于科学,很多科学性的东西到了我国都变得相当具有艺术性。孝道是艺术而不完全是科学,用这种心态来看我们的二十四孝故事,便不致认为其荒诞离奇而嗤之以鼻。我们不必追究,“哭竹”是否真的能够生笋,“卧冰求鲤”的父母是不是太狠心。只要告诉子女,这些并不是科学论证,而是启发大家,身为万物之灵必须讲求孝道,否则和禽兽没有什么两样。当然,找一些现代化的孝道题材供子女参考,让子女从现代的案例中学习,应该是很好的方式。我们非常不赞成借口与国际接轨,打着现代化的旗号,企图将孝道思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中去除。几乎所有外国人,听到中国人的孝道观念和行为,大多表示激赏和羡慕,认为做人理应如此。可惜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对待子女要慈爱,对待父母要孝顺,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孝道是人类的瑰宝,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宝贝。

同类推荐
  • 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要想让孩子成为富有的人,并不需要给他留下一大笔财产,而是应把他培养成一个可以创造财富的人!本书汇聚了多位成功父母的经验,讲述了如何让孩子拥有比金钱更重要的学习能力,如何与命运抗争。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世界,以诚实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对孩子的财商进行开发。有了这些,让孩子成为“富一代”将不再是梦想!
  •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样定规矩,孩子不会抵触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样定规矩,孩子不会抵触

    本书从3大场景,6个细节,介绍了120种方法,全面概述如何给孩子定规矩,孩子能欣然接受,而不是奋力反抗。是新手父母、孩子反抗激烈、不知从何入手管孩子等家庭的必备图书。120种方法告诉你怎样温和而严厉地教育孩子,80多个实例作证文章的权威。从实际出发,点出孩子年龄层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教育方式,更加贴合现代教育理念,让孩子在身心都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能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乖萌小天使。
  • 好父母 教安全

    好父母 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儿童情绪管理全书

    儿童情绪管理全书

    《儿童情绪管理全书》帮助广大家长解决0—12岁孩子的情绪问题,书中内容包括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问题。比如:孩子生气时,父母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要营造安全情境;孩子输不起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坦然接受失败;孩子任性时,父母要学会按下“暂停键”。此外,书中还以情景还原的方式指导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中妥当处理孩子的各种棘手问题,从而培养出受人欢迎的好孩子。
  •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我们从父亲教育不能缺失、父亲应该给孩子什么、真正的威信来自哪里、最牛的老师是父亲、走进孩子的心里、填平亲子间的代沟、用智慧启迪孩子一生、大师怎样做父亲等八个方面,从正反角度,分别论述了好父亲和“坏”父亲对孩子所采用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并针对父亲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思考,给父亲们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素质全面、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实用建议。我们认为,在今天,父亲只有懂教育,爱学习,才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孩子的前程就掌握在您的手中。天下所有的父亲们,为了孩子,也为了您家业的传承,请认真阅读这本书!
热门推荐
  • 帝少今天酸了吗

    帝少今天酸了吗

    话说高冷帝少是如何化身变为小狼狗的?首先要认清自己的心其次就是每天泡在柠檬汁里成为了一个柠檬精,酸着顾爷对自己以外的一切!顾爷总是会收到电话,内容总是关于帝少。“顾爷,把帝少哄一下吧!我们受不了高负荷的工作啊!”“顾爷,你家柠檬又酸了,封了那个人的公司!”“顾爷,别再对其他女孩子放电了,你看帝少又酸了!”……顾爷:……(内心复杂)好好的一个高冷帝少怎么就变了呢?!顾爷!你家柠檬精又又又酸了!!!
  • 图解九型人格

    图解九型人格

    本书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九型人格的基本理论,并在九型人格的应用上下足了笔墨,职场中的人,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职场优势生存的答案,领导可以从这里发掘选人、用人、激励以及提高领导力的有效措施;员工可以从这里学会如何突破自己个性的局限,冲出“事业高原”的方法;销售人员能够更深层次把握客户的行事风格以及利益需求,更好地满足对方,取得理想的业绩,在日常生活中,本书也是不可多得的工具;人际交往中,它让你洞悉他人的性格特征、交际风格,从而获得理想的沟通效果;与爱人相处,它告诉你如何更好地欣赏对方,改善夫妻关系;教育子女,它为你指明九型孩子的引导方法,让你能更有效地帮助子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 剑动苍穹

    剑动苍穹

    天玄大陆,百道林立,剑道没落,一少年为救生母,护佑家人,遇剑灵,执剑而出,只凭心中一股执念,踏上那纷乱而又辽阔的世界。
  • 忆梦之录

    忆梦之录

    “我是墨羽。在我居住的这个地方,总是发生一些怪事……”
  • 逍遥酒之云雨宗

    逍遥酒之云雨宗

    从埋骨之地走出后,李逍遥继续向北游荡,继续他六千年的人生旅途。本文主要围绕李逍遥和“云雨七子”展开,历经云雨宗427年的历史,以及依托云雨宗而建成的云雨城的兴衰更替。
  • Harold Pinter Plays 2

    Harold Pinter Plays 2

    The second volume of Harold Pinter's collected work includes The pgsk.com CaretakerIt was with this play that Harold Pinter had his first major success. The obsessive caretaker, Davies, is a classic comic creation, and his uneasy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igmatic Aston and Mick a landmark in twentieth-century drama.'The play remains a masterpiece.' Daily Telegraph The Collection This one-act play for television explores the sexual manoeuvres between two couples in the clothing trade. 'Taps the adrenal flow of contemporary guilt and anxiety.' Time The Lover Richard and Sarah conduct themselves with apparent respectability in the mornings, whilst living out a sequence of erotic rituals in the afternoons. 'Beautifully written... the sexiest play I remember seeing on the television.' Sunday Times The volume also includes Night School and The Dwarfs, plus five revue sketches writte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 天才少女的恶魔男友

    天才少女的恶魔男友

    一个是天才刻苦的平民女孩,一个是纨绔腹黑的高门子弟,一场青春的盛宴,一段纠葛的爱恋,一份朴素迷离的身世背景。当她第一次见到他,并且压倒他的时候,她就发誓要征服这个傲娇的男人,但是到底是征服还是被征服,只有米小乐自己知道。
  • 清蓬

    清蓬

    在广阔的世界上,有这样的一帮人,他们受到神魔的照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