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07700000008

第8章 猴戏:《安天会》变《闹天宫》

猴戏是戏曲中一大剧种,是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戏。猴戏不仅热闹好看,更重要的是能从中看出历史的变迁。通过猴戏的变化、孙悟空形象的变化,能看出百年来中国政治、审美等多方面的变迁。

西天取经的故事唐代早已流传,最早出现在变文和俗讲中,里面没有猪八戒和沙僧等人物,故事也很简单。首个成形的作品是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里头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中有杨讷所著六本二十四出的《西游记》,已残存不全。其中《认子》《借扇》《胖姑学舌》等折仍在舞台上演出。杂剧是昆曲的重要底本,八百年前的剧本,现在拿起来就能唱,这才是文明的体现。

古代演戏是用戏剧来兴教化,猴戏是重头的吉祥戏,演绎降妖除魔的故事。清代帝王嫌前朝《西游记》的本子残缺不全或俗气,命张照编写新的《西游记》剧本:《升平宝筏》。《升平宝筏》共十本二百四十出,要连演十天,文辞华美,用昆山腔与弋阳腔混合演唱。明代南戏有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四大声腔,弋阳腔又叫高腔,曾在北京广为流传,演唱时只用锣鼓伴奏,不用笛子,声音高亢,古朴而苍凉。每逢乾隆或他母亲的寿诞之日要演《升平宝筏》,其中就有唐僧父亲被水贼所害,自己被僧人收养,长大后认母亲的情节,以彰显孝道。而在无底洞的故事中,加入了貂鼠精、灰鼠精、银鼠精、黄鼠精……各种老鼠精为地涌夫人上寿的情节。全剧各路角色加上天兵天将达上百人,规模宏大。这部戏在道光年间还演过,还有两册《升平宝筏提纲》,为戏的演出做注解,到清末演得就不多了。电影《垂帘听政》中有一段在畅音阁三层的大戏台演《升平宝筏》的片段,是孙悟空身上吊着古代的威亚从三层台上下来开打,细节上有点儿问题,但聊胜于无(详细可参见朱家溍先生《故宫退食录》中的相关访谈录)。

到了民国中后期,猴戏不再用于宣传教化,纯粹用于娱乐。猴戏最容易改编成彩头戏,出幺蛾子。那时天津有个以出彩头知名的戏班叫稽古社,请了位高明的编剧叫陈俊卿。他编的稽古社版《西游记》是二十四本,有《石猴出世》《唐僧出世》等剧情。演孙悟空变出很多小猴儿时,先用镁粉做出烟雾效果,随后众多小猴儿上台,还有西洋乐器来伴奏。再有张翼鹏版的《西游记》,共三十四本。张翼鹏是江南名武生盖叫天的长子,他的《西游记》有《真假美猴王》一出,他演真悟空,弟弟张二鹏演假悟空,几可乱真。传功的把子(兵器道具)是木头做的,张翼鹏的把子是化学的【12】,别出心裁。而厉家班也编演过《西游记》十四本,由厉慧良导演并演孙悟空,从1946年演到1950年,红遍重庆,演到哮天犬时,真找了一条大狗上台,冲着孙猴儿就咬,关键时刻还能叫上两声。

彩头戏舞台上有很多布景机关,会用灯彩、火彩、魔术、幻术、特技等,和当下一样风行。演《白蛇传》能用条真蟒蛇上台,演《长坂坡》糜夫人跳井能把台上挖个大洞,演员“咚”地一下跳进去。还能编京剧《侠盗罗宾汉》,舞台上用真刀,演员要学击剑。而在台上洒狗血、唱流行歌曲或说外文更不鲜见。一出戏能唱上数天,注重武打和特技,轻视唱腔,叫连台本戏,跟电视剧差不多。传统人士认为这是胡闹,但不论哪家的猴戏上演,凡演必火。

真正兴于清末民国的经典猴戏,是昆曲《安天会》,在《大战擒猴》一场中,天王派一位天将唱一大段曲牌,天将跟猴王一场大战,打完一个再打一个,俗称“唱死天王累死猴”。《安天会》根据《西游记》前几回编演,从大闹天宫演到孙悟空被捉拿,主旨是收服妖猴,安定天庭,猴儿是反派人物。《安天会》保存了《升平宝筏》的不少内容,里头《北饯》《偷桃》《盗丹》《大战》等段落现在仍在演出。清末醇亲王府养着昆曲戏班,这戏是从宫廷里传出来的。《安天会》有名的表演者是“杨猴子”杨月楼(1844—1889)、杨小楼(1878—1938)父子。杨月楼演猴戏表演细腻,又不失灵气,很受慈禧太后的喜爱,也受大老板程长庚的赏识,三十多岁就是三庆班的班主并成为精忠庙庙首,只可惜英年早逝。杨小楼身材高大,演配角时比别人甚至比主角都高,很多戏都没法儿用他。为了沾光,他开始演戏时贴的名字叫“小杨猴子”,但当时他并不会《安天会》。慈禧太后特指派名武生张淇林把《安天会》传授给杨小楼和涛贝勒(载涛)。

谭鑫培特意嘱咐杨小楼,《安天会》要演“猴学人”,不能是“人学猴”。孙猴儿是神话里的猴,绝不是生活中的真猴,演成真猴,艺术性就差了。杨小楼把孙悟空的脸谱美化了,外面一圈白,红色的部分像个“古钟”,称为“一口钟”。他在武术上也颇有造诣,会八卦、形意和通臂等多种拳法。通臂拳用猿猴的背和手臂取势,俗称猴拳。他把武术精华划入京剧,开创了杨派武生。杨小楼能戏在四百出以上,他还排演过二本《安天会》,因效果不佳就不演了,还有猴戏《水帘洞》,早已少见了。

而真正轰动北京剧坛的猴戏是1917年冬天郝振基(1870—1942)演的《安天会》,他有着“铁嗓子活猴”的美誉。他扮演的孙悟空更古,保存了弋阳腔的扮相。他养了一只猴儿,朝夕观摩。从老照片上看,他不是把人扮成猴儿,而是扮成本身为神猴的武将。他在演吃桃时,眼珠、嘴角、耳朵都能动,不论表演多繁重,都不喘粗气不流汗。他演《安天会》,由昆曲名家陶显庭唱天王。郝振基的嗓音洪亮,能盖着人,陶显庭的嗓音赛铜钟,号称“一台双绝”。在郝振基逝世时,《申报》上登的是《猴儿戏圣手郝振基逝世》。在张卫东先生的《清末以来北方昆弋老生琐谈》一文中,谈及陶显庭之子陶小庭对郝振基的回忆:“郝大叔两只眼睛没有多大,瞪起来比谁都大,眉毛的眉棱骨特别高,能盖上眼睛,做戏、看人时,要是仰头看人,这眼睛特大;低头看人时,眼珠能到眉毛底下。”从郝振基的唱片中能听出,他的演唱极重气势,不大重咬字,嗓音微微有些嘶哑,但穿透力极强,调门高得年轻人都跟不上,有一种苍凉大气之美,这种味道的猴戏如今已经绝迹了。

郝振基瘦,再加上演技超群,在表演和气势上更像猴子。郝振基一来,杨小楼再不愿唱《安天会》了。当时报纸上评论说,此剧杨小楼是人学猴,郝振基是猴学人。有不少人说郝振基演得更好,但杨小楼的粉丝绝不答应,为此还开过笔战,说,如果比像猴子,那去动物园看真猴子不是更好?这里就反映出民国时期人们对猴戏的不同认识。“人学猴”还是“猴学人”并无高下,只是个人表演风格的差别。不论如何,这两位大师的嗓音到晚年都依然高亢有力。他们所演的《安天会》片段的老唱片都保留下来了,都是1929年录制的,今人能从中欣赏到他们各自的风格。另外,川剧、徽剧、秦腔中都有这个剧目。

小孩子刚开始看猴戏,喜欢的肯定是翻跟头和耍兵器,但久而久之,真正喜欢戏的更爱听猴戏里的唱念。《安天会》戏词很雅,如《偷桃》一折中的曲牌〔喜迁莺〕:“望瑶池祥云笼罩,见苍松翠柏荫交。摆列佳肴,尽都是山珍海味,怎看那雪藕焦梨并火枣。俺可也缘不小。且饲餐赤麟蹄龙肝凤脑。好有酒在此,饮琼浆玉液香醪。”

民国时期崇尚维新,《安天会》渐渐少有人欣赏了,观众都着眼于猴戏的武打与热闹。

1949年以后,人们对戏曲的定位变了,猴戏和孙悟空的形象也变了。北平军事管理委员会曾禁演众多神怪戏,李万春编演的《真假美猴王》不幸躺枪,直至删除了扔火彩和一些特技表演后才逐渐得以演出。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李少春(1919—1975)、翁偶虹将《安天会》改为《闹天宫》,以唱原本中的《偷桃》《盗丹》为主,猴儿成了造反的正面人物。

从《安天会》到《闹天宫》,单看名字就能明白其内涵,一个在“安”,一个在“闹”。《安天会》的结尾是孙悟空失败被擒,有段曲词是“将猴头万剐千刀,筋挑,骨剔,肢敲,肢敲;尸骸碎,抛荒郊,火光烈,烟腾高,留惊世,后人瞧!”。在《闹天宫》中,这些全部被删去,并创造出反封建的精神。李少春的脸谱也经过创作,红脸的部分呈葫芦形。这部戏十分成功。1954年,周恩来总理特意找马少波、李少春、翁偶虹谈《闹天宫》的进一步修改,并亲自提出,要突出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写玉皇大帝的种种诡计,还得让孙悟空有点儿文采,去掉妖猴的形象。由此《闹天宫》才有了“龙王告状”“天宫议事”“太白诓孙”等情节,跟同时期的万籁鸣动画片版《大闹天宫》差不多了。

同样知名的猴戏有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毛泽东主席看完后特意题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演孙悟空的是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章宗义。他求教于盖叫天的长子张翼鹏,并博采昆曲、婺剧、沪剧等多种形式。人们总结章宗义的表演是集人、神、猴于一身。早先南派猴戏多是在舞台上滚来滚去,六龄童的表演有活、灵、功底出众的特点,拔高了孙悟空的形象,也拔高了绍剧艺术,被称为“南派猴王”。六龄童二儿子小六龄童天赋也很好,只可惜英年早逝。而六龄童的特点被六小龄童继承下来了。

一般都说,猴戏北派有杨小楼、郝振基、李万春、李少春等,从化妆、脸谱到表演上多大气稳重,不怎么翻跟头,顶多是拧几个旋子,偏重“猴学人”;南派有郑法祥、盖叫天、张翼鹏、张二鹏、郭玉昆、小王桂卿等,多是轻巧灵活,多翻跟头,多是表演扑跌功夫,偏重“人学猴”。两派各有所长。盖叫天也是猴戏大家,但他更以“江南活武松”知名。他的嗓音有点儿沙哑,存世的录音也不多。他的长子张翼鹏也是好角儿,但也是英年早逝。近年来舞台上演猴戏的名家之一张四全曾创办“北京美猴王京剧团”并担任主演,上演《金钱豹》《十八罗汉斗悟空》《闹地府》等戏,《金钱豹》戏中的主角是豹子精,但张四全演的孙悟空有看点。正是每代猴戏演员的努力,才使得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猴戏是相对幸运的。在特殊的年代,更多的神佛戏、鬼戏等都少见于舞台了,或者有鬼神出场的地方也都被删减了。比如同样是佛教题材的《目连僧救母》。但猴戏打着民族文化的牌子,躲避了“封建迷信”的标签,20世纪80年代,表演者们还编演了很多新的猴戏。

在敦煌和一些古墓的壁画里,孙猴儿是丑陋的凶神恶煞。《西游记》小说里也记载,孙悟空是“咨牙俫嘴,火眼金睛,磕头毛脸,就是个活雷公相似”(第十八回);“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第五十八回)。从杨小楼到六小龄童,都美化了猴儿的形象。若真按照其原始形象,则以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里黄渤演的青面獠牙孙悟空为本真了。

猴戏的变化反映了人们艺术欣赏的变化,从看神猴到看真猴,从欣赏写意到欣赏写实,从听唱腔到看武打。传统戏曲的精髓在于写意,表演吃喝、上马,都是拿空碗一比画,拿马鞭做出趟马的动作。真在舞台上开吃开喝,牵了匹马上台,那就不叫戏了。戏的创新也一样。梅兰芳给《霸王别姬》里的虞姬编了段舞剑,仍在戏中,是人在表演,是戏曲中“移形不缓步”的发展。但《赤壁》里用声光电打出漫天飞箭的效果,那是糟改,不是创新。猴戏也是一样,戏外的东西最容易把戏给毁了。拍新版《红楼梦》时,昆曲名家张卫东在剧中恢复了清代演出《安天会》《花果山》等猴戏的场景,《安天会》唱的是《偷桃》《擒猴》,仅仅是个数秒的片段。剧目中的曲词和表演与《红楼梦》剧情是关联的,值得深入研究。因此,六小龄童并非猴戏的唯一一家,如果对猴戏文化感兴趣的话,不能仅停留在相关的影视剧上面。

时代在发展,观众的焦点已从戏曲舞台转向电影、电视和网络。影视剧早期便吸收了戏曲的元素。在拍摄老版《西游记》时,六小龄童曾向众多猴戏名家请教,尤其得父亲六龄童章宗义的真传。他在演孙悟空时特别注意使用眼神,并且要演得大气,不学动物园的小猴子。美猴王这个形象,是传统戏曲应用于电视剧的绝佳表现。相对而言,后来演孙悟空的演员不论多么大牌,都缺少六小龄童那种戏曲功底,缺少面部、眼神、细节动作的张力。

当观众对各种肆意恶搞的《西游记》厌烦时,自然会想起老版《西游记》里众多戏曲演员的精湛表演,因此才会呼吁六小龄童上春晚。不论如何,彩头戏都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不会成为舞台的主流。观众想看的是“戏”,不是狗血。因此传统戏曲少有观众,不是演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戏已经不是当初的“戏”了。

同类推荐
  • 苦水塔尔拉

    苦水塔尔拉

    说桑那镇的古朴,是有好多朴素的民风一直还沿袭着。比如像叶尔羌河边的渡口,摆渡的木船是不收费的。至于船工姚栓栓摆渡的工钱,是谁给的,没有人问过,也没有听姚栓栓自己说过。从姚栓栓的上辈,再到上上辈,一直都是这样传下来的。叶尔羌河到了开春,冰雪一融化,水渐渐就多了,这时候需要过河,就得有人摆渡,不然,是没法从河床里涉水过去的,倒不是河水有多深,主要是淤泥深,水淹不死人,淤泥却能把人吸进水里呛死。
  • 我读:温一壶月光下酒

    我读:温一壶月光下酒

    《我读:温一壶月光下酒》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开卷八分钟》自2007年1月1日开播,2014年12月31日停播,正如梁文道先生所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坚持期数最多的读书电视节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都是一个没有广告、没有赞助商、没有黄金时间的节目。它在商业化、娱乐化的浪潮中清苦地坚守,为大众传媒保留了一丝书卷气。《我读:温一壶月光下酒》即是凤凰书品与博集天卷合作,将节目精华汇编的结果。在这本安静的小书中,梁文道以一个诚实而恳切的引导者的形象出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客观地将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一本书都经过了他的消化吸收,形成了客观而中肯的评论。
  • 奥达的马队

    奥达的马队

    我们的故事不过是唱给一些已经湮灭了踪迹的过客的挽歌。他们曾勒着坐骑在历史的黎明中显出身影。从此君临一个时代。 而当黄昏,山风掀动马鬃与他们身披的黑色毡毯。这时,山峰的幻影再一次凸现,一切景象都已面目全非。粗粝蔓延的莽原已被机械的声响与新的悲欢际遇所笼罩。
  • 友情永恒

    友情永恒

    本书收录了多篇讲述人与人之间友情的故事,内容包括:《追忆中山先生》、《志摩在回忆中》、《新月旧拾》等。
  •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

    《爱的徒劳》是莎士比亚早期格调最为明快的喜剧之一。讲述了那瓦国国王和三个贵族朝臣的故事,一开始,那瓦国君臣四人发誓要清心寡欲,拒绝一切物质享受,不近女色,不料法国国王派公主带三名侍女前来谈判某地归属问题,四名男子很快放弃初衷,各自堕入情网。莎翁在剧中以巧妙的情节创造出许多使观众 捧腹的笑料,嘲笑了摒弃爱情的禁欲主义,也嘲笑了爱情的盲目性,全剧到处都是文字游戏和双关语,剧中各阶层的语言特色和穿插其间的民歌等,充分表现了莎士比亚的语言天才。
热门推荐
  • 曾闻倾城

    曾闻倾城

    初见时,她满身是血倒在湖边,他奋力相救。再见时,她剑锋凌厉毫不犹豫,他差点丧命。……“沐倾儿,你当真是我的劫数吗?”墨忻城目光清冷,却始终做不到伤她,“你心里在意的,从始至终只有墨靖俞对吗?你只是为了他,才故意接近我对吗?”那时,他没猜到她确有苦衷。“既然你如此想接近我,我便遂了你的意,将你留在身边,一生一世。”于是,一道圣旨,沐将军府二小姐沐倾儿成为大梁七皇子墨忻城正妃。……只是不料,王妃大婚前不慎落了水。再醒来,一切都变了…“墨忻城,你脸上有点东西…有点帅!”“墨忻城,你猜我心里有什么?有你啊!”“墨忻城,你怎么脸红了?是害羞了么…”“墨忻城,我这里土味情话还有一箩筐呢,你想学?交学费!”于是某王爷眉毛一挑,嘴角上扬,“好啊,本王这就交学费!”……“墨忻城,有你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啊!”……哪有什么前世今生,从始至终,都只不过是一个她罢了。
  • 上仙请留步

    上仙请留步

    美美的仙侠恋?萌萌的师徒恋?这里刚好全都有!唐家小主重磅推荐之作!苏苏是棵肉灵芝,也就是传说中的太岁,长得肉乎乎的,是众妖魔争抢的对象。为了能够活着,并且修成正果,苏苏忍辱负重地跟着上仙龙非羽,开始了自己被逼为奴的悲惨日子,时不时地还要充当捉妖诱饵。而就在这样的相处过程中,苏苏发现自己居然喜欢上了这个高傲而说话刻薄的上仙大人。随后,百草仙子和温子然出现,一段有关苏苏和龙非羽前世的渊源也随之揭开。原来苏苏前世是一只凤凰,一直爱慕着小道士龙非羽,只是因为遭人陷害才下凡历劫,没想到龙非羽居然也跟着她来到了凡间,一起陪伴她度劫……
  • 积累财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积累财富(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罗振玉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罗振玉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以大量第一手资料记述罗振玉的家世与学术活动。他毕生殚力国学,致力于搜求、整理、刊布古代史料。其中甲骨、简牍、敦煌文书等经其倡导研究,于今俱成显学。他与王国维共同开创的“罗王之学”打开了国学研究新天地。从“罗王之学”的形成过程,展现了一代学人的成长、交往与情感经历。
  • 西游之骷髅大帝

    西游之骷髅大帝

    重生洪荒之后的西游,融合了魔祖罗喉的记忆,以十二品黑莲塑造己身成为最强的魔焰骷髅。我所过之处就是死亡,骸骨遍地,魔焰滔天。缔造属于我的骷髅王国,踏上象征死亡的王座,娶白骨精,建骷髅亡灵界抢占地狱灵魂。谋西游机缘。
  • 幸运古神事务所

    幸运古神事务所

    吴铭,一个过着平静生活的普通上班族,当然这已经是过去式了,只因为某一次心血来潮的乐于助人了一下,二十几年堆积起来的三观就碎成了一地。当他多了一个绝大多数时候都不靠谱的上司,和一群莫名其妙反逻辑反常识的‘异常’,以及一个看似稳如老狗实则风雨飘摇的世界时。吴铭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会被所长忽悠着上打开幸运古神事务所这扇新世界的大门了。
  • 顺权方便经

    顺权方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月岂能与她争辉

    星月岂能与她争辉

    季倾潇前世被所谓的爱情蒙蔽了双眼,宁愿选择一个渣男私奔都不愿意宠幸自己的正牌老公。只想着离婚离婚,还是离婚。一场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将涉世未深的她落的个凄惨下场。老天待她不薄,重生归来,季倾潇不只要将总裁老公狠狠宠,她还要让前世陷害她的人都付出惨痛的代价。
  • 重生之权宠小仙妻

    重生之权宠小仙妻

    额头的疼痛让季云溪醒了过来,当眼睛看到那破旧的屋顶,还有点点发霉的痕迹。鼻腔中忽然溢满了烟熏刺鼻的味道,脑袋发疼,眼前一黑。当意识回来的时候,脑海却多了十几年的陌生记忆,季云溪再次睁眼,看着自己那粗糙地小手发呆。她成为了另一个季云溪,在这个八五年年代。“季云溪,起来了就给我干活,成天好吃懒做。”就在季云溪才坐起来的时候,一个巨吼让季云溪吓了一大跳。季云溪从记忆中得知,眼……
  •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

    康雍乾间文字之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