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500000149

第149章

第四十章第四节开罚款不如给甜枣

奖励比惩罚更有效

荷兰某个城市为解决垃圾问题而购置了垃圾桶,但由于人们不愿意使用垃圾桶,乱扔垃圾现象仍十分严重。该市卫生部门为此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第一个办法是,把对乱扔垃圾的罚金从25元提高到50元。实施后,收效甚微。第二个办法是,增加街区巡逻人员的人数,成效亦不显著。

后来,有人在垃圾桶上想主意:设计了一个电动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感应器就有反应并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其内容还每周换一次。

这个设计大受欢迎,结果所有的人不论距离远近,都会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城市因而变得清洁起来。

在垃圾桶上安装感应式录音机,丢垃圾进去即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效果远比那些惩罚手段好得多,既省钱,又不会让人们感到厌恶。

同样,要解决员工在工作期间偷懒的问题,用监管和处罚的手段实际上也是很难收到成效的。因为员工的工作成效主要还是靠其用心努力。

经常看到绿地、花园边上立着牌子——“偷盗花草罚款”。但花草被偷事件仍时有发生。有一个植物园写着“凡举报偷盗花木者,奖励若干”,令人诧异的是,这个植物园中的花木保护得很好。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与惩罚相比,激励更有效。

正如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总让老师无计可施。老师让班长监督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发现一次即给予严重的批评,但作用并不大。后来,教师采取了一项措施,不守纪律的学生,如果规规矩矩,不违反纪律,就给予奖励,这样,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都开始自觉遵守纪律。

公园的情况与此类似。起初,尽管偷盗花木会受惩罚,但被管理者发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站着管理者,人们因为这种侥幸心理很可能偷花。当对举报者进行奖励时,公园的游人受此激励都成了管理者,偷盗花木被发现的可能性变大,成了一件风险极大的事,居心不良者当然不敢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对公众监督的激励就比对偷盗花木者的惩罚有效得多。

万杰隆是生产运动休闲服饰的民营企业。对一些企业来说,它们实行严格的惩罚制度,特别是把罚款作为管理员工的不二手段,但在万杰隆没有“惩罚”二字。公司老总许木杰有一个深入人心的理念,就是认为员工永远没有错。员工一旦出现失误,那只能是企业对员工教育不到位,或者是没有交代好任务细节的缘故。

有一次,员工出了差错,给厂里造成不少损失,当时,老板急得红了眼,硬是没骂人。事后,许总告诉中层干部,出现了问题,关键是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埋怨和指责。他认为,如果不是主观,对于员工出现的问题,要多加理解,多出手援助。

奖励会激发人的内在潜能,激励人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相反,如果经常惩罚一个人,则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反映在企业管理上,一个带着惩罚的心态工作的员工,必然缺少积极性,工作效率自然低下。

虽然惩罚在某种意义上讲说也是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但是惩罚这个方法我们还是要谨慎使用,使用时切记做到公平合理。处罚就好比是鸦片,用多了不但有毒,还会上瘾。很多时候,企业使用惩罚的办法次数多了,不但不灵验,还会使员工产生一种烦躁、怨责、反感甚至抵触的情绪,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内部的不团结、不信任,最终使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丧失。

同类推荐
  • 换个角度人生更开阔

    换个角度人生更开阔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前人们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大全集(超值金版)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大全集(超值金版)

    《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的人生基本已成定局,因此,40岁女人应该顺应自己的人生轨迹,懂得取舍之道,让自己在人生的后半程走的更加从容和顺畅。40岁,女人必须要面对现实,这是生命中的分水岭,在这里青春一去不复返,精力衰了,容颜老了,感情淡了,责任重了,前途远了。看看以前,感觉自己的所得是如此之少,想想以后,让自己迷惘的事又是如此之多。但无可否认的是,40岁之后的路依然漫长,40岁是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从这个点开始,你必须对你未来的人生负责,灵活取舍,该选择的不要错过,该放弃的不要紧握,该留住的留住,该改变的改变,这样你才能获得一种与年龄相称的坦然和从容。
  • 给女白领看的职场减压书

    给女白领看的职场减压书

    现代女性,感情、婚姻、职场这三大方面成了压力的“制造源”。心理专家认为,女白领婚姻比较脆弱,第三者的介入,婚育期的限制等等,无论女性有多能干,多有才华,其职业上升的过程也会比男性更曲折。希望这本专为女白领们量身定做的减压书,能给在职场承受着压力、辛勤打拼的女士们的心灵带来春天般的慰藉。
  •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自知的格言》道出理想与信念间的关联,叙说了爱国与报国的美德,感悟那治国之雄才,成竹在胸的谋略,教你如何建功立业,以及看待成败的那份淡然的心。
  • 说话,把握好谎言的尺度与实话的分寸

    说话,把握好谎言的尺度与实话的分寸

    谎言有时是有益无害的。但是,说谎要讲原则,仃尺度,切不可事事说谎,处处说谎,那样自会付出代价。 说实话要讲技巧,不懂变通,直来直去,赤裸裸的大实话最容易伤害他人。会说话的人不会直话直说,他们善于以迂代直,或委婉,或间接,或含蓄,曲径通幽地把实话说出口。为了自己,为了别人,一定要把握好说实话的分寸。
热门推荐
  • 梵语千字文之二

    梵语千字文之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能祸害万物

    我能祸害万物

    神说:要有光。我说:不允许!......
  •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鲁迅诗文精选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鲁迅诗文精选

    本书是鲁迅的诗文精选集,收录了鲁迅散文、诗歌、小说和杂文、家书。散文收录了《朝花夕拾》《野草》等名篇,并精选了鲁迅的新体诗和旧体诗。鲁迅之于诗,属业余偶作,但他的诗歌恰当而精彩地表达了自我意识,他的价值观和思想趣味。其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等佳句现在依然被人传诵称道。
  • 六欲绝情剑

    六欲绝情剑

    无情剑君燕长歌为突破六欲绝情剑最后一剑忘情,毅然踏入红尘,而魔界则趁这个时机大肆进攻仙界。一十七年后,燕长歌转世投胎成为一名少年,开始了红尘一生,而仙魔两界的混战依旧在持续着,人间也是乱成一团,妖邪四起。
  • 侠客斩云刀

    侠客斩云刀

    司马逍怒道:“我这些许年来如何辛苦?如何努力?一身武功岂是白练?如今却被困在这肮脏不堪的官场,进退不得!”赵构将宝剑拔出,指着他道:“是啊,千难万险,又兴我大宋,你却容不下我叫你一声爱卿是吗?”司马逍冷笑,指着秦桧道:“他,陷害忠良,岳飞已经因此走了!佞臣当道,有他没我,有我没他!若不然,就请官家放逐我,由我闯荡江湖,从此不问朝堂事!”
  • 白话夜谭随录

    白话夜谭随录

    小说一词,在中国出现得很早。最初的意思是指琐屑之言,无关道术宏旨,与现今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概念,更是风马牛不相干。后来班固著的《汉书·艺术志》是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则与今之所谓小说浙近。但《汉书·艺术志》著录的十五家小说共一千三百九十篇,至隋朝时已全部散佚。不仅如此,现存所有的汉人小说,也全都是出于后人伪托。因此,要论中国的小说,还当自六朝始。
  • 探索与发展新论

    探索与发展新论

    《探索与发展新论》借鉴与参考的作用比较明显,除可供各级机关相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行政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工会工作人员等学习使用外,还可以作为论文范本,为相应的职称论文评审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资料、学习、参考、借鉴、交流等综合作用比较突出。《探索与发展新论》主要内容包括:新闻真实和审美的几个要素表达、现代企业工会个性发展的主要元素、现代管理制度因素和人文因素变化及管理模式的创新等。
  • 龙神女帝

    龙神女帝

    我,龙城的大小姐,有着大法师血脉却无法施展,到底是什么力量阻止我突破桎梏?他,众人仰视的战神,却对我情根深重,无奈魂魄两处,到底是孽缘还情深?纵然生生死死,千难万阻,也阻挡不了我登上女帝巅峰,玩转天下……
  • Peace Like a River
  • The Trial for Murder 杀人犯的审判(英文版)

    The Trial for Murder 杀人犯的审判(英文版)

    The Trial For Murder, written in 1865, is a short story by Charles Dickens. It is one of Dickens' ghost stories, and is perhaps the best known outside of "A Christmas Carol." In the tale, a certain murder was committed in England, which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As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when the Murderer was asked by the Judge whether he had anything to say before sentence of Death should be passed upon him, he complain that he had not had a fair trial, because the Foreman of the Jury was prepossessed against him. The remarkable declaration that he really made was this: "My Lord, I knew I was a doomed man, when the Foreman of my jury came into the box. My Lord, I knew he would never let me off, because, before I was taken, he somehow got to my bedside in the night, woke me, and put a rope round my n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