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1100000033

第33章 父母与孩子间的相处之道(2)

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遇见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走近去看,结果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它由此认定,只有老鼠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从此以后,它既瞧不起猫,又看不起狗,甚至还拿狼开心。有一天,它居然还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去了。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小老鼠于是更加得意忘形。它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的,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的飞了出去。飞呀飞呀飞,飞了好半天,扑通一声掉到臭水坑里!孩子,“自”“大”加一点就是“臭”。今年是鼠年,你这只小老鼠会不会也掉到臭水坑里呢?要想不会,就必须遵守一个前提,这就是永不骄傲!

听了爸爸的故事,王强很快便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这位睿智的爸爸对孩子的缺点并未直接斥责,也未生硬地给孩子讲述大道理,而是以故事的方式巧妙比喻,让孩子自己去领会言外之意,可谓举一反三,收到了极好的说服效果。

一般来讲,用故事来说服孩子分以下几种。

1. 借故事人物来激励孩子

以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为听者树立一个榜样,是人们常用的劝告他人的一种方法。在将故事中的人与听者进行类比的过程中,明白无误地将自己的情感和主旨传达出来,因而十分富于感染力和鼓动性。

数学家苏步青上小学时,成绩特别差,年年期末考试都是倒数第一——这种情形,就如同把名次靠前的同学的名字“背”在自己身上一样,所以人称“背榜生”。一次,他又逃课了。爸爸找到他,告诫道:“你不读书,别人怎会看得起你呢?看不起你的原因,不就因为你是背榜生吗?如果你考前几名呢?你知道牛顿吗?他也长在农村,到城里念书时成绩也不好,同学都欺负他,瞧不起他。一次,一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还故意把他打得趴在地上——他凭什么?不就是成绩比牛顿好、身体比牛顿壮吗?别看平时牛顿不敢惹他,这回可不一样了。只见牛顿猛地翻身跳了起来,将那个打他的同学逼到了墙角。那同学一见牛顿如此勇猛,不由害怕了,只得认输,从此也再不敢欺负他了。从这件事上,牛顿得到了启发,只要有骨气、肯拼搏,就能取胜。从此,他努力学习,终于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在一连串的反问中,苏步青第一次听到了一位大科学家如何克服自身弱点、奋发图强的事迹,这无疑使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同时,从这个故事中,苏步青也吸取了前进的力量。从此,他发奋学习,终于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2. 借故事人物来表达情感

任何人讲故事都带有自己一定的人生感悟或情感体验。不过,如果能自比故事中的人,便更容易将这种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地融入人物或情节之中了。同时,还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拓展故事本身的内涵,并借故事中人物的口吻传达出这种意蕴来。这样的感情表白也显得更为强烈、流畅和感人。

3. 借故事评述来阐明道理

有时候,我们面对的人和事,如果恰好有同类型的、相似的例子或故事可以利用,就不妨拿它来同孩子的故事作一番对比,从而引申出某个道理。这样一来,由于对比鲜明、生动,往往能使孩子在不经意中得到自我反省,从而接受父母的意见。

4. 借故事意蕴来启迪心智

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孩子的懵懂和迷惑之处,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利用富于哲理性的故事,来暗示自己的某种用意,就可能在孩子的心灵中播撒下一片阳光。借用寓言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委婉地传达出自己的看法,暗示一种告诫之意,这要比直接的劝告更容易为听者所接受。

5. 借故事情趣来开导孩子

有些寓言故事颇为幽默风趣,看似笑话,个中却一语双关,蕴涵了深刻的哲理,且富于讽喻或谐趣感,显得既中听又耐听。如果我们能将这类故事巧妙地引入谈笑风生的讲述之中,就能不露声色地将自己的意思传递给对方,从而收到含蓄隽永、回味不尽、一石三鸟的理想效果。

■ 不粗暴专制地对待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了。同时,还要告诉他,同样的错误不要重犯,要及时地纠正,要吸取教训。总之,切莫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

葛竞刚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葛竞刚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细心的了解和与葛竞刚耐心地谈话,才知道了葛竞刚变化的原因。

葛竞刚以前特别爱说话,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葛竞刚的父亲是位车间工人,没什么文化,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葛竞刚身上,希望葛竞刚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而对葛竞刚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葛竞刚说的这些话都没用,纯粹是浪费时间。因此,葛竞刚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别说了,光说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葛竞刚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别谈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葛竞刚吓得一句话也不敢再说,回到自己房间去了。

葛竞刚以前特别爱提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开始时,父亲还回答,后来葛竞刚问得多了,父亲就不耐烦了:“别问了,就你那么多事,问那么多干吗,去,学习去!”父亲把眼一瞪,葛竞刚不敢再说了,因为他知道父亲脾气不好,生气了会打人的。慢慢地,葛竞刚在家里的话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就闷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父亲也不让他出去玩。渐渐地,葛竞刚的性格也就变了。

家长总是喜欢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用命令压制孩子,不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这就必然造成亲子之间沟通的障碍。这样一来,家长也就听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听不到孩子的心声,了解不到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家长也不会知道,问题也就不会得到及时解决,这对孩子的心理必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另外,家长总是打断孩子的诉说,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总是憋在心里,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利。

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倾诉时,不会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而会给孩子一个尽情倾诉的机会。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更了解孩子,而且还会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更融洽。

在中国,自古以来父母对孩子最拿手的教育方法就是打。“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树不修不成料,儿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都是历史上相传的教子经验。孩子犯了错,一些脾气暴躁的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怒火下,失去理智地对孩子进行打骂,想以此来促使孩子改正错误。

然而,打骂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达到父母的教育目的,而且会使孩子形成说谎、冷漠、孤僻、仇视、攻击等心理问题。而这往往会成为孩子日后产生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也会导致孩子出走、自杀等令人终生遗憾的事情发生。

心理学实践证明,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大多是因为父母采取了“单向教育”方式。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内心,只知道刻板地说教、粗暴地打骂、无情地强制、在精神上虐待。这样做,不仅恶化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丧失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行为

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否定的积极因素。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十岁的伊雪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陪孩子画画的父母们看见一张大纸正中什么都没有,却在画纸边上只画了半只鸭子,都觉得不可思议,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怎么只画个鸭屁股呀?这孩子怎么乱画呢?好好一张纸不画,画到边上干什么?……伊雪妈妈也说:“你看人家画得多好!你看你!”“哪有画半个鸭子的呢?怎么能画得这么不完整?都到纸外面去了,把纸翻过去重画吧!”

老师赶紧过去看了看,说:“让孩子画完,不要着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果然,伊雪下笔后,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画。老师让她给大家讲讲画的内容,伊雪简单地讲了一下她画的故事:“鸭妈妈和鸭宝宝出去玩,走散了。小鸭去问青蛙妈妈: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青蛙妈妈说没看到。小鸭又问乌龟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最后,小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妈妈去找妹妹了!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一起去了游乐场!”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那画面上的半只鸭子,是跟着妈妈的小鸭子。妈妈和妹妹已经走出画面了,而小鸭子才走出去一半。

看着画面,老师为孩子的创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妈妈也感到震惊。

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做的事情虽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是多么宝贵呀!

现在,孩子们的生存、成长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和父母小时候不一样了。他们接触社会、接触新事物更早、更广泛,他们面对的世界也更精彩。这就更容易激发其好奇心,使其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教育专家指出:面对孩子的诸多出格行为,如果父母简单地将其看成越轨、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就可能会把一些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在框框里。

相反,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在这些“出格”的孩子中间一定会出现更多的人才。

教育专家指出,“出格”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如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1. 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孩子的“出格”大多发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巨变时期。这个时期是由孩子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把父母看做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将有利于其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 有利于孩子情绪的调节

孩子处于发育的过渡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是不会让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发泄之后,情绪便会得到调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3.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

孩子的“出格”思想,有时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而具有“出格”思想的孩子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时候,却是他们求异思维的表现。他们在试图独辟蹊径,从其他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4. 有利于孩子形成开拓的个性

孩子产生“出格”的思想,实质上是他们心理上对于常规的“突破”。当他们的心理进入“突破”阶段后,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过去的听话和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好胜、敢闯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其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所以,合格的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出格”,并积极引导孩子,使其朝着富有建设性的健康方向发展。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离经叛道”的“出格”行为呢?教育专家为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如下对策:

1. 正确理解孩子的“出格”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其实是对于自己生理心理成熟的一种尝试性反应。绝大多数并非父母所想象的那样,是孩子真的学坏了,而只是孩子个体成熟的心理反映而已。

2. 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

父母发现孩子的“出格”行为时,的确需要表明态度。但是,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应该给孩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避免因为简单粗暴而伤害了孩子的感情,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推动孩子走向父母希望的反面。

建议父母在这个时候,采取“主动式聆听”,最好由父亲来处理儿子的问题,由母亲来处理女儿的问题,这样的话共同语言会多得多。父母可以坐在孩子身边,主动和孩子聊聊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3. 用沟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

交流、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好方法。面对“出格”的孩子,和他们进行良好沟通是引导他们的必要前提。每个父母都应该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走进孩子的心扉,摸透孩子的想法,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教育方法。

作为合格的父母,一定要敢于接受孩子的“出格”,善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引导孩子走向精彩的人生。

■ 巧言相激胜过好言相劝

有一位特长教育家,他对于不喜欢练小提琴的孩子尤其有一手。在他教孩子们练琴时,经常碰到的难题就是儿童的学琴意识低落。然而,他却能使这些孩子们都乐意接受他的指导。用逼迫的方式吗?不!因为这种办法只能收到一时之效,并不能持久。原来,他所使用的特效药就是这么一句话:“我想这件事你必定做不好,因为你的技能比人家差,所以你才不想练习。”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经常会遇到这一类的情形。小学生更是如此,很少有主动进取的,且常以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偷懒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孩子,你不应该对他说:“难道你是不喜欢它吗?”这是毫无效果的,应该对他说:“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是稍微勉强了点,可能你没办法做好,因为你能力比别人差。”

只要这一句话,多数孩子会自发行动起来。

像这样的刺激效果,对大人或小孩都没有什么差异。如果你以强迫手段命令学习,非但毫无用处,反而会使对方产生反抗的心理。即使他当时听了你的话,时间长了,也不见得能有什么好的效果。

激将法往往能使被说服者产生感情冲动,从而去做一件他在平常情况下——比如请求他或同他商量——可能不会去做的事。激将法还可以激起对手的愤怒感、羞耻感、自尊感、嫉妒感或羡慕感等。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激动之中的对象在稀里糊涂中便会落到激将者的设计中去。

意气风发的年轻一辈更容易意气用事。如果要说服他们,言辞匮乏之时,不妨先摸透其心理,采用一下激将法,他们可能反而会顺着杆往上爬!

同类推荐
  •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是哈佛大学教授的教子真经,全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揭示深刻的生活意义,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读者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帮读者洞悉人生的真谛。虽然你没有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但通过阅读《哈佛教授与儿子的对话》,你也能了解到哈佛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 做领导最好的左右手

    做领导最好的左右手

    升职、加薪总是离你很遥远,难道真的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如果自身真有实力,为什么不让更多人发现?为什么要让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草包”靠着钻营取巧夺取了你的位置,以权谋私呢?指望他人去改变世界,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只能说既幼稚,又懦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掌握一些处世的技巧可以让领导更了解你,成为领导最好的左右手,可以让你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冲开一片天地,何乐而不为?
  • 与焦虑者对话

    与焦虑者对话

    最实用的焦虑操控术;传统文化中”不焦虑”的智慧;摆脱焦虑、走进心灵春天的入口;走出焦虑的心理定律;九型人格中的焦虑调控;最神奇的心灵瑜珈;调治焦虑最有效的中医疗法;一生中,必须避开的焦虑误区……这是一本让焦虑者“自愈”的书,希望它能够帮助大家走出焦虑阴霾,过上健康、阳光的生活。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要试图去填满生命的空白,因为音乐就是来自那空白深处。”一句质朴的名言,会瞬间触及人的灵魂深处;一个简短的哲理故事,会长久地影响人的一生。为使广大读者朋友更加深刻地领悟人生的哲理与真谛,编者精心汇编了这本《最让你受益一生的哲理故事》。本书汇集了古今中外几百个哲理故事,从彻悟人生、明白道理等方面切入,用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确到位的哲理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领悟、受益,更加充实、乐观、勤奋、勇敢地开创生活。
  •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热门推荐
  • 我的姐姐是天帝

    我的姐姐是天帝

    夜尘穿越了,得到了神级抽取系统。本以为自己从此在异界称王称霸吊打各路天才。谁知自己竟然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姐姐。如果姐姐不能玩,那就把她变成万能的!
  • 陛下第二萌

    陛下第二萌

    神凤帝一生英明神武,因长相俊美,最讨厌一切与美相关的形容词,如美不胜收、美轮美奂、江山美人等,总觉得是对自己的暗讽。群臣发自肺腑赞曰:陛下威武雄壮,陛下龙行虎步,陛下气吞山河!一日,神凤帝上朝途中偶感晕眩,被太医署第一名医摸了把脉。“陛下,您这是喜脉啊!”一殿文武呆若木鸡,我就是在惊呆太医署的节奏中默默来到了这个世间。自幼被当储君养,我觉得我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为自己求个太子妃。父皇大惊失色,急忙给我送来名满天下的少傅。我初见自己少傅的那日,他正忙着在东宫角落里优雅地上吊……
  • 蚀骨危情,总裁的豪门契约妻

    蚀骨危情,总裁的豪门契约妻

    每周二,都是她和他约定欢愉的日子,如同施舍一般乞求。但是,没办法,谁让她爱。可是,自始至终,他只把她当作别人的影子,一次又一次的践踏她的尊严和爱情。她身处是天堂,是地狱,仿佛都只是他的一念之间。她决定逃离时,他却死死将她放在那里里折磨:“周晚,这辈子都只能待在我身边,因为你的命是她的,你没资格带走。”她的命,她的孽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之星际玩家

    末世之星际玩家

    对不起我是星际玩家。我没有视力。我骄傲。混迹各类游戏啥啥都玩啥啥不精小号一堆的网瘾少女突然有一天打游戏可以身临其境……Hp-1(血量减一)这样嗨皮而刺激的游戏之路还没走几步,世界状况突然来了一个巨大转折,丧尸横行异兽遍地,网瘾少女一把抄起大砍刀——歪?排雷指南:1、设定繁多,文章并不正经2、女主异能特殊,特别玛丽苏3、无cp,末世了女主并不想谈恋爱只想打天下4、爱慕者一堆,厉害的人没有人喜欢是不真实的5、这是为了凑够五条而写的
  • 绝色王妃宠宠宠

    绝色王妃宠宠宠

    21世纪杀手,重活在异世,竟是个被妹妹欺负,渣男未婚夫憎恶,甚至连自家爹都厌弃的废物嫡女?抱歉,她的人生她做主,欺压她的人,她必将一个个讨要回来。且看一代杀手,如何虐菜斗渣,掀起一片血雨腥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若有情,天荒地老

    人若有情,天荒地老

    从小被送人的颖儿好不容易走出大山,不料养父母相继去世,出身豪门的林和一起长大的天逸都爱上了这个让人疼得女孩,林的求婚让颖儿不知所措,天逸因给不了她幸福装作若无其事让颖儿伤心无奈,天逸与许昵雅结婚给颖儿带来巨大的伤痛,无奈出国。
  • 高门弃女:江山复我谋

    高门弃女:江山复我谋

    前世的真情付出换来的却是满门屠戮,孟昕然好恨,恨那个男人无情,也恨自己无用,今生复仇无门,她必化为厉鬼索命。好在老天有眼,她孟昕然重活这一遭,这一世定要向那负心汉复仇。只是这一世一切都好似与前世不同,怜爱自己的祖母,敬畏自己的庶妹背后似乎都有所图谋,甚至那紫禁之巅的帝王,都与孟家有了联系。不过无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孟昕然必要护得孟家一世周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Resurrection  复活(I)(英文版)

    Resurrection 复活(I)(英文版)

    Resurrection tells the story of a Russian nobleman who comes face to face with the sins of his past. When Prince Nekhlyudov serves on a jury at the trial of a prostitute arrested for murder, he is horrified to discover that the accused is a woman he had once seduced and abandoned. His guilt at the central role he played in her ruin soon leads him on a quest for forgiveness as he follows her into the prisons of Siberia. Conceived on an epic scale, this novel is both a trenchant denunciation of government, aristocracy,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the Church as well as a highly personal statement of Tolstoy's belief in human redemption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
  • 离婚这件小事

    离婚这件小事

    杨薇和祁笑言结婚一年,在许多事情上都无法达成共识,除了一件——离婚!他们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件事上他们也达成了高度共识——想找第二春?想得美!一句话简介:祁先生和祁太太的欢乐复婚路。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