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5500000021

第21章 社交与心理健康

“唉,还是家里的人好处!”这是我隔壁一位青年朋友从他们的厂子回来,和我见面时经常发出的第一声感叹。他这一句充满“难言隐痛”的叹息,代表了一部分青年现在的感受。为什么在和别人的交往中会发生这种尴尬的,以至痛苦的局面呢?这就涉及到了在现代化社会里,人们相互接触频繁时,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问题。你想躲避人群是躲避不了的,而你又不善于与人和谐地相处,那么,种种烦恼、苦闷便会接踵而来。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按其现实性说来,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人是不可能离开社会、离开人群而独立生存的。苏联《消息报》1981年4月28日曾发表一篇题为《鲁滨逊·克鲁索的真人是谁?》的文章。文章指出,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飘流记》中的主人公原型,是一个名叫塞尔柯克的海员,他脾气不好,在一次航海中因为同船长发生争吵,从此滞留荒岛,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当1712年这个漂泊儿回家后,脾气更怪了,四年孤独生活的习惯,使他看到别人时怕得要命。老是想方设法找个僻静无人的地方躲起来,过隐士生活。结果在九年后(1721年),死于他自己挖的地洞里。

或者是文学典型鲁滨逊的原型塞尔柯克,或者是人们所熟悉的印度“狼孩”,他们由于长期脱离人类社会集体生活,以致变得失去了人性,生存不下去。这些事实雄辩有力地告诉我们:任何人也休想离开人群,逃脱开人际交往关系;有的青年由于种种原因想孑然一身、离群独居的想法是十分不现实的。

人们都是在集体中生活着和发展着的,而且社会分工越加细致,相互依赖的要求也就越加强烈。从广义上讲,人类应该是“相依为命”和协调适应的,人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和别人彼此交往中生活着,既受别人的影响,也影响着别人。正因如此,每个人就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去和大家一起设计筹划、讨论研究、协商合作、共同学习与共同工作。必不可少的人际交往,是每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交往,提供信息,增进了解,诉说各人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鼓舞情绪,产生一种合群的亲密感,发生相互依赖的依恋之情,从中吸取力量,增强团结。而且在有组织的集体当中,经过互相启发、反馈,才能够更好地增加才干和发挥智慧。

心理健康的目标,在于形成和促进完美的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社会所能接受的做人态度,对自己、对他人和对整个社会的适应态度。人们都爱说青年人的“本性”(也就是“年龄特征”)是喜欢热闹、渴望友谊。因此,如果有哪一位青年人不愿意与人相处,或者不善于与人相处,那倒很有可能是心理不够健康的征兆,人们往往把这些青年人看做是“怪人”。青年人更需要在和别人,尤其是和同龄人的相互往来、相互认知中交流情感、促进友谊。比如说,现在强调青年男女们要通过广泛的社会交往来促进实现美满的婚恋,从而达到家庭和睦、促进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目的。这些都说明,对于青年人说来,乐于和人交往并善于和人交往,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一项基本需要。

那么,怎样和人交往?

古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说无论是想在战争中取胜,或者是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都应该重视“人和”这个重要因素。所谓“人和”也就是要善于和别人交往。

要做到“人和”,根据古人的经验,就是四个字两句话:忍让、克制。在和别人交往时,应当努力做到宽容大度、容人之过,以“宰相肚内能撑船”自勉。遭到别人的非议或者触犯自己的尊严或利益时,不计较个人恩怨,以团结为重,泰然处之。《明史·夏原吉传》中记载,有人问户部尚书(“户部”是唐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后来,历代相沿不改,直至清末才废除)夏原吉:“量可学乎?”他回答说:“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意思是说,开始时要克制自己不发怒,不怒形于色;进而克制自己不怀恨积怨于心中,打心里不发火;这样下去,时间一长,就可以忘却前嫌,化干戈为玉帛,和平共处了。

从夏原吉这位相当于现代部长级的古代“高干”身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发呢?当你遭到别人误解甚或诽谤的时候,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那就要容人之过,而在生活中的小是小非方面,就要善于妥协,该忍则忍,该让则让。

西方一些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专家认为,如果你能具备下列一些思想修养条件,那你必将会善于同别人交往。

1.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谈话。即或有不同的意见,或者使你感到恼火,也要克制自己忍耐地听到底;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有分寸、有礼貌地反驳。

2.眼睛注视对方的表情,仔细观察辨认说话人的一切“无声语言”的表现,诸如叹气、停顿、沉默等等。你对这些“无声语言”要及时地、适宜地给予应答性的反馈表情。

3.如果发生争吵,先冷静五分钟,然后经过友好地辩论,迅速了结,不存积怨。

4.对别人要多加体贴、尊重和帮助,要有和别人团结协作的愿望。

5.保持善意的幽默气氛,面带微笑,切忌挖苦讥讽或贬低别人。

除开这五条以外,还可以列举出一些其他类似的条件。但从这五条中,你就可以“举一反三”式地联想起其他一些条件来。因为这些条件几乎都是属于与人相处时,个人在思想修养与心理保健方面的必备要求。它们的原则都不外乎是:要与人和睦相处,要多加尊重别人、体贴别人等等。因此,你可以依据这些必备要求、基本原则,参照你本人的和所要交往的对方的性格特点、人格特质,拟定出其他一些善于同人交往的条件要求或方法技术。

上面讲的与人交往时,应具备的一些所谓的思想修养条件,或者说与人交往的方法技术,其实也就是“思想交流”。在人际关系中,思想交流十分重要。思想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复杂、最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信息的沟通,它靠各种信息的传递来实现。所以说,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也就是把各自的感受、体验,用不同的方式、途径来加以表露,从而使对方感知到并且进而做出反馈的过程。可是,人际关系中的思想交流是双向性的、反射性的;交流的双方既要向对方表露自己的感受,同时又是在感受对方感受的表露的相互交叉过程。因此,在人际关系的思想交流中,我们要防止出现由于矛盾冲突、以至发生口角争端而导致的关系破裂,或者是关系僵化的不平常状态。这就涉及到社会心理学中所强调的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还存在着“心理相容”的问题。

什么叫做“心理相容”?它是指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最协调的结合;它保证个人对工作的满意以及对事业的完成。那么,为什么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心理上互不相容的现象呢?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

1.双方的观点和信念不一致时,彼此间的关系就会趋向紧张;分歧越大,紧张的程度也就相应地增大;观点分歧若是严重到毫无弥补的可能性,不能求大同而存小异地加以协商解决的时候,双方关系就会破裂,甚至会互相歧视、仇恨。

2.有些性格特点是造成彼此间在心理上互不相容的根源。比如,有些人爱吵嘴抬杠,有些人难以相处,有些人孤僻得很,有些人纠缠不休,有些人高傲自大,等等。有这样一些性格特点的人,是很难和别人心理相容的。

除上述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看到有些自发组合起来的小团伙,由于缺乏高尚的理想和愿望,只是由于一时的“臭味相投”,而彼此聚拢在一起。他们一旦厮混的时间长了,熟悉到互感乏味烦腻时,最终就会破裂分手,原因就是一开始交往接触的时候,就缺乏坚实的交往基础。这说明“志同道合”也是心理互容的一个重要条件。若是志不同、道不合,就必然地会出现心理上互不相容。

如果彼此之间心理不能相容,那就得从双方查找原因,想方设法地去纠正、弥补。但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不宜生硬地非得保持相互交往不可。因为在心理不相容的情况下,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价值评估的需要,得不到承认、满足与实现,那么,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情绪恶劣或身心疾病的出现。所以,由此可以得出如下两条原则:①最好心理相容,而不要心理分离;②非得心理分离不可的时候,也不必过分勉强,还是得暂时地、或者永久地心理分离。有人也许会认为这后一条原则多少有些悲观论的味道,但从心理保健角度看,这也是必要的。

当然,从心理健康学上来看,最好的办法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极力地避免彼此心理不相容现象的产生。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和避免人们在交往中产生彼此心理不相容的消极后果呢?除开上面讲到的一些条件要求和方法技术外,我还可以再提供如下一些参考意见。

心理失常的人,往往和别人失去了和谐的关系,他们在行为上经常表现为退缩、回避,有的甚至对别人表现出怀疑、敌视、畏惧和憎恨等等不正常的态度或情绪。这类人就更有必要多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养成主动积极地和别人建立良好的正常人际关系习惯。心理治疗专家建议,这些人可以采用“团体治疗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心理失常患者的内心焦虑和冲突,改进人际关系,从而能和别人和睦相处。这主要是因为在集体生活里,可以增加和别人交往的机会,在别人对他的反应中,犹如“照镜子”一般,启发了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这样,就会防止自以为是、孤僻多疑和敌视抗拒的心理与行为。

“团体治疗法”比较简单易行,通常是把同类心理失常的患者聚集在一起,让他们自由交谈,互相来往。开始阶段,也许他们彼此戒备或敌视,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互相接触、互相交谈,自由自在地、无所顾忌地诉说自己内心的苦痛和经历,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同情、互相激励,从而减轻孤独、寂寞、恐惧、忧郁等等心理负担,增进了对自己的了解以及信心和勇气。

有离群独居倾向的青年人,应当和同龄伙伴多接触。因为同龄的人由于年龄特征相同,因而在思想感情上彼此容易接近,能够谈得来、能谈心里话。而这些心里话,有时甚至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肯说。这样,离群独居的青年人,就不会把他(她)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默默地沉湎于独自的遐想中,他们就可以不再陷入自我编织的想象网套里,用幻想来代替现实了。因此可以说,对于克服和改正那些落落寡合、性情孤僻、有意地逃避社会等等心理失常和行为失常的青年人,多和年纪相近的“同龄”伙伴相接触,是一个很见效的培养和别人和谐相处态度与习惯的途径。

我主张青年人应该多交朋友,多和朋友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因为这样做好处多:①可以调整和丰富生活内容,缓和或消除紧张心理,避免孤独感;②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增进见闻,扩大和充实生活的知识经验;③可以增强关于交际、礼节以至服饰、风度等方面的知识修养,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应付自如,从而使心理保持正常状态。

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很重视友情,他曾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明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罗曼·罗兰这句话固然说得绝对了些,指引人们前进的当然不仅仅是友爱或者智慧。不过,他强调友情对于人的心理生活的重要意义;友情对于预防和避免“黑夜”般的不健康心理所发生的重要作用,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青年人在交往中,当然也得注意有所选择,不可乱交往,不可乱交友。西方有句谚语:“只要对我谈你的朋友,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样的人。”中国也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方的谚语讲了一个人所交的朋友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人们就能判断出他的为人;中国的老话说明了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也就会变成和他一样的人。这就是说:伙伴是会相互影响的,所以你在交友时就得加以选择。

同类推荐
  •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哈佛大学的一份调查研究显示:不论何种行业的企业,对员工和主管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远远高于对其他能力的要求。松下幸之助也曾说:“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晋升之门将永远为那些随时解决问题的人敞开着。”这番话道出了工作的真谛。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就在于前者能够勇敢地解决问题,闯过难关,通向胜利,而后者只能像驼鸟一样,遇到问题,要么把头埋沙子,对问题视而不见,要么还没有努力就已经望而却步,持观望态度,甚至指望别人能够替自己解决问题。
  • 赢在人脉

    赢在人脉

    一个成功人士,15%靠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85%靠他的人际关系与处世技巧。现在,这个公式已是人所共知,无数事实充分证明:人脉关系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实做人做事的道理一样,你的人脉关系就是自己的一张网,而“撒网”,就是创造、编织人脉关系的能力。因此你结的人脉网越多、越坚固,你的人脉动力就越大,这等于你的无形资产,不用说,以此做资本,不管是从事买卖、金融亦或从政,都将是你的充足资源和强大动力。
  • 阿Q狗打工记

    阿Q狗打工记

    机会是自己创造的,想获得一份好工作,除了主动争取机会外,更要具有基本能力,使命感,谦卑的心态,比别人更认真努务,不要怕吃苦,不要怕付出。
  • 心态的力量

    心态的力量

    本书用精练的文字对心态进行了充满哲思的精辟分析,同时又融入了大量事实,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跨越不良心态的藩蓠,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并从人际、婚姻、健康、工作等方面全面阐释了良好的心态对人生成功的重大意义,帮助读者修炼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人生的一切艰难险阻,改变人生的现状,创造崭新的生活,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 将青春活成传奇

    将青春活成传奇

    这是一本致力于探寻和聆听的心灵圣经,只写给不甘平庸相信奇迹的人间跋涉者们。它将见证在经济大潮金钱至上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需要那些仰望星空怀揣梦想的追梦之士。只要你读完这本书,就不难发现作者朴实真切的博大感情和追求真善美的坚定信念。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的文学追梦人实在不多见。该书不仅激励自己,更激励那些跟我们一样迷茫的人。告诉自己:即使再艰苦的人生,一个人也可以坚强地活下去,并可以把青春活成一种传奇……
热门推荐
  • 伤寒附翼

    伤寒附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谋爱行动:肖先生,请你善良

    谋爱行动:肖先生,请你善良

    Q:最想掐死对方的瞬间肖先生:她犯倔的时候,明明是善意提醒,她非要和你对着干,还一副‘我一点错误都没有的模样’,对此我表示无言以对,谁叫我爱她呢,除了习惯也没有其他的法子了。安小姐:以着保护我的名义而自作主张,难道我真的一点战斗力都没有,完全是个空有颜值的花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漫威感官掌控

    漫威感官掌控

    糟糕了,怎么穿越到漫威这里来了?呼,还好我现在的身体是变种人,只是这个超能力怎么是感官掌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念魔皇

    一念魔皇

    人有好与坏,神有善与恶,魔有正与邪。神魔只在一念之间。是一念成神,还是一念成魔。不管成为哪一种,都需要强大的善念支撑。只有秉持心中的善念,成神成魔都是一种修行。
  • 尘世已入,娇妻入怀

    尘世已入,娇妻入怀

    苏娴雅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带着对邵陌轩的承诺,邵陌轩能否赢得苏娴雅的真心。邵陌轩:“娴雅谢谢你能嫁给我。”苏娴雅:“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云南故事:我的中国梦

    云南故事:我的中国梦

    本书选取“中国梦·云南故事大型征集活动”评选出的部分优秀作品,作者通过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云南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的砥砺前行、昂扬奋进,传递普通人逐梦、驻梦、筑梦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示了云南各族人民富有时代特色的风貌和情怀。内容包括对云南的珍爱之情、对故乡的发展之梦,既有常年守护雨林的小姐妹真情告白,也有基层干部的工作随想,还有知识青年的云南记忆和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 这天到来了

    这天到来了

    在机器人和人共存的时代,人性又该如何表现?未来机器人时代的故事,灵感来自《真实的人类》。名字是改错了应该是《这天到来了》,类型应该是科幻类,但是没办法改,写在简介,避免图文不符。
  • 我能变身非人类

    我能变身非人类

    左浩无意中获得在人与幽灵之间自由切换的金手指。从此立志成为一名正直无敌、快活自在的幽灵之王。普通百姓:“灵王不但保护我们免受恶灵侵扰,还治好了我多年的老胃病。”江湖大佬:“是灵王让我等改过自新,浪子回头。”单纯女神:“幽灵哥哥救了我很多次,我喜欢他。”传奇法师:“我们被这混蛋七擒七纵,直接气跪。”幽灵同胞:“有了左王,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被人类抓去搞研究了。”异界邪神:“看到他还在,统治地球什么的……还是洗洗睡吧。”心有阳光,何惧成魔?走着瞧吧,待哥问鼎巅峰之日,就是宇宙恢复和平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