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14400000001

第1章 我穿越了

西晋太康七年某月某日,辽阔的东海之上,一艘斗舰漫无目的地航行着,不停地绕圈圈,显然是失去了方向。

“将军,将军,末将方才整顿了舰队,发觉司南已经丢失,这可如何是好?”一个身穿玄甲,头戴兜鍪的偏将走进船舱,焦急地询问道。

刘阿知迷迷糊糊说道:“无妨,先下去吧,本都尉自有安排。”

那偏将一脸疑惑,本来司南丢失,作为主将应该是焦急万分才是,而这刘阿知竟然如此镇定,这究竟是真的胸有成竹,还是在故作镇定?

罢了,反正他是主将,他说了算,那偏将领命后便走出了船舱。

若在平常,发生了这种事情,这刘阿知必然是慌作一团,不知所措,但是此时的刘阿知却今非昔比了。

原来这个刘阿知已经不是原装的汉皇后裔刘阿知了,而是二十一世纪广东某个高校的学生刘林了。在大四毕业典礼后,刘林跟同学出去聚会,席间,不胜酒力的刘林被灌了太多酒,酒精中毒了,被送往医院救治。

醒来后的刘林发现自己已经躺在这古色古香的船舱之中了,随后,关于刘阿知的所有记忆一帧一帧地浮现在脑海当中。

合着自己这是穿越了啊,穿越到了刘阿知身上了。

这刘阿知是汉献帝的玄孙,第四任山阳公刘秋的弟弟,这次是奉西晋朝廷的命令,前往乐浪郡担任都尉一职,原本打算从琅琊郡启程,沿海路一路北上,没想到在中途遭到了海盗袭击,损失惨重。

虽然最终击退了海盗,但是船上的司南却不见了踪影,估计是在混乱中掉入海里了。

现在是西晋太康七年,作为文科生,刘林知道在不久后,西晋王朝将会爆发八王之乱,随后也将被胡人所灭。

到底该不该去赴任呢?这刘阿知,我记得百度百科上他是带着族人去日本开枝散叶了,近年来还有一些日本人来中国祭祖呢!

这刘阿知记得百度百科上写着,刘阿知率领族人移民日本,我这到底要不要顺应历史的车轮前往日本呢?

若是前往日本,那也有问题,百科上明明白白写着刘阿知率领族人前去日本,可是我带的这是一群士兵啊,不是族人啊!

我这穿越到西晋,穿越到刘阿知身上,做的事情到底应不应该跟历史一致?

算了算了,保命重要,这时候,估计朝鲜半岛那边正乱着呢,汉四郡好像也是在西晋末年被搞掉的吧!此时前去,恐怕是更加凶险。

况且这西晋内部腐败实在太严重,说不定去了以后,内忧外患,更加难搞,打道日本吧!

当务之急,是得确定方位,才好再次启程。

刘阿知走出船舱,见到了慌乱中的众军士。

“各位莫急,稍安勿躁。”刘阿知朗声道。

众军士见刘阿知出来了,也稍稍安定了些许,偏将李恒恭上前到刘阿知身旁,拱手道:“将军,现在我们在海中迷失方向,军心不稳,请将军指点。”

刘阿知微微一笑,没有作答。

刘阿知看了看周围,他们现在应该是在东海一带,而今是夏季,吹的应该是东南风。

作为一个文科生,高考文综206分,也勉强算得上是文综的高手了,那一堆“三年模拟五年高考”下锤炼出来的地理知识现在终于是派上了用场。

夏季北半球日落方位应该是在西北方向,陈佑看了看船上的旌旗,根据旗幡的方向,刘阿知的左手边应该是西北方向。

“抛锚,原地休息,傍晚本都尉自然知晓方位。”刘阿知吩咐道。

在这里休息?李恒恭不解,若是在此地休息,并且休息到傍晚,那便等于直接休息到第二天,因为夜间一般不行船。这白白浪费了一个白天,这粮食储备可并不丰富啊。

“将军,这可是要等到明日再起行?”李恒恭试探道。

刘阿知点了点头道。

那李恒恭又道:“将军,这船上的粮草并不充盈,往后不知道还会遇上什么麻烦,若浪费这一天,末将担心这粮草会不会不够用。”

刘阿知摆摆手道:“传令下去吧,本都尉心中有数。”

李恒恭听完,只得领命。

从这里到日本的距离应该比较近,这粮草估计是够用的。

其实,刘阿知看着风向已经基本确定了方位,只是他想更加保险一点,毕竟虽说这夏季吹的是东南风,但那毕竟是总体,一天内风向如何,还是不一定的。

刘阿知心中打算结合日落方位和风向来大致确定方位。

听说要在这里抛锚,船上的众军士也是颇有不解,不过想着主将也在船上,也就不敢多言,只得祈祷这位主将是为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之人,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啊,不得不说,古代的这海是真的蓝。

刘阿知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碧波荡漾,烟气浩渺,晴空万里,沉鳞竞跃,偶有海风吹拂,激起阵阵浪花。

难怪那些有钱人总喜欢去海边玩,总喜欢买船,这海上风光独好啊!

相比起刘阿知的神色悠然,李恒恭以及大部分将士脸上可就是愁云密布了。

李恒恭作为吃海长大的人,加上常年操练水师,对着海上的风光那是见惯不怪了,而对于刘林这个现代人,又是家境比较一般的学生,别说坐船,就连去海边的次数都屈指可数,见到这般风光,自然是惊奇不已。

就这样,一下午过去了,刘阿知一边欣赏着海景,一边观察着旌旗与太阳。

傍晚时分,陈佑眯着眼睛看着日落的方位,果然,日落方位与风向所指的方位一致,如此一来,方向便确定下来了。

接下来要如何把队伍带到日本去呢?

要知道,若是没有朝廷命令或者正当的理由,我这样不去朝鲜,而去日本可是欺君之罪,这群士兵未必会跟着我干,说不定还会反水,毕竟这队士兵只是临时调给我的,自己跟他们也还不熟悉,得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李恒恭。”刘阿知呼唤道。

“莫将在。”李恒恭恭声道。

“那,就是西北方。”陈佑指了指船的西北侧,此时船头正好朝向北。

李恒恭望了望西北方,又试探性地问道:“将军,准吗?”

刘阿知冷冷地扫了李恒恭一眼,说道:“怎么,不信本将军吗?”

李恒恭摇摇头道:“将军,在这海上,没有指南针,这方位能确定吗?”

虽然这李恒恭是自己的下属,但是,刘阿知这官毕竟只是买来的,没什么威望,而且在这漫无边际的大海,若是他反水,那还真是个大麻烦。

面对李恒恭的质问,刘阿知平声道:“本将军自幼饱读诗书,并且跟从先生学习了天文地理,毋须多言,古言天机不可泄露,但那里是西北方,定然不会错。”

听完刘阿知的回答,李恒恭还是有疑问,便又问道:“将军,没有这司南,我们在这茫茫大海中如何确定方向?”

对哦,怎么把这给忘了,没有什么参照物,说不定这船走着走着就偏了。

夏季,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刘阿知在脑海里拼命搜寻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寻求解决之道。

少顷,刘阿知问道:“你可懂天文地理?”

李恒恭摇摇头道:“末将乃是粗人,不懂这些。”

刘阿知微微一笑,走到船头,说道:“来,今日就教你一点天文地理。”

李恒恭随刘阿知走到船头,饶有兴趣地准备聆听刘阿知的“天文地理”。

傍晚时分,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半个脸已经落了海面。

陈佑指着只剩下“半边脸”的太阳,说道:“夏天,日落方位即为西北,日出方位即为东北,而乐浪郡在北偏东的方向,明日日出的方向,就是乐浪郡的方向,明天只要有太阳,那我便能分辨出乐浪郡的方向。”

李恒恭听完,恍然大悟,并且想起了以前一位老渔夫曾经跟他说的,海上行船看太阳即可辨别方向,只是那老渔夫不肯告诉他辨别之法,两相一对,李恒恭对刘阿知的说法深信不疑,心中对刘阿知的态度也有了极大的转变。

其实,此前李恒恭对于这刘阿知,内心里是即为不屑的。

因为刘阿知的官是买来的,而自己偏将这个位置是自己靠血汗搏来的,因此骨子里对刘阿知便抱有成见,觉得刘阿知是个无能之人。

而今日刘阿知表现出来的镇定和对天文地理的掌握,令他发自内心地感到钦佩。

同时,经此一事,刘阿知也极大地笼络了人心,确保了此行部下不会反水,否则,一旦这李恒恭有反心,自己恐怕就危险了。

同类推荐
  • 鬼谷传人演艺三国传奇

    鬼谷传人演艺三国传奇

    大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让儒家一家独大,其余诸子百家,或儒皮法骨,或隐居世外。今有鬼谷传人,趁汉末乱世,携后事经历,重现百家争鸣,为中华文化点燃璀璨之火,开创华夏名族万世独尊的辉煌。
  • 睥睨三国

    睥睨三国

    时光交错在这片世界里,尔虞我诈如愁云惨淡。赵彦,深陷囫囵之中,是继续前行,还是退却?生亦或者是死,有时只是一念之差。
  • 唐朝十讲

    唐朝十讲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门无人不参与、无人不受影响的学问的话,那就是历史。唐朝是一个透露和包含着多种因素的朝代:它是盛极而衰的王朝,它的开国和守国的逻辑是复杂而多变的,它同时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正是它的这些丰富和矛盾才构成了它永久和持续的魅力。正因为如此,我们读史、读唐的时候才能积累经验,以期获得来自历史的智慧。
  • 制霸从厂长开始

    制霸从厂长开始

    大学生耿波穿越到鹿鼎世界成了大汉奸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上天给了机会,自然要好好把握,来惹我?干就完事了!“吾皇威震天下!”那必须的,谁咱船坚炮厉!“吾皇富有四海!”各大洲都有咱的地盘。“吾皇后宫佳丽成群!”咱也不想那么操劳,奈何各国皇室为了和亲使劲送!
  • 我在大唐当秀男

    我在大唐当秀男

    崛起于后宫,弄权于朝廷。驱蛇灵,斗权臣,辅女帝。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前缘难了

    前缘难了

    一个情根深种,执念深似海,心心念念的只想把师徒名份变成夫妻名份他说:“清清,你既然什么都能给我,宠着我为什么不能爱上我”一个想的是如何还了前世那点心头血之恩,了却前世的那场缘,没有情根的她说:“情之一字不过是个执念,莫要放在心上”他们注定是场悲剧
  • 天星幻辰

    天星幻辰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变过,弱肉强食。如果没有仇恨,他宁愿做一个普通人。“为什么!你们有什么资格决定我的人生!你们残暴不仁,以自己的信仰概括正义,可笑……”既然安定注定无法存活,那就让疯狂万人敬仰!强者为尊,力量就是法则,强大就是规矩。“与其祈求天神降临,不如则择日逆天而行!”且看倔强少年谱写自己的王者传奇!
  • 金牌庶女:妖孽帝师太迷人

    金牌庶女:妖孽帝师太迷人

    东洲大陆,溱海以北,有一大国名为北凰,传说是上古凤凰莅临坐镇一方因此而得名,后新帝登基更名为北齐,寓意福泽绵长,永镇北方,与天齐寿。北齐有一贵公子,朗艳独绝,品貌倾世,当世无双,其父是前朝先皇过命的手足战王爷,其母是先皇最喜欢的女子后来的战王妃,身份尊贵无匹,所得恩宠无人能出其左右,承皇室血脉,本是应该承父业袭爵位却偏偏不愿做皇室之人,十岁修书一封递上龙案,随后陛下亲下圣旨封为帝师,教导太子以及一众皇亲贵胄。有着特级铁血警花和华夏跨国集团千金双重身份的上流名媛云兮做梦也没想到每天都在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自己会栽在一个毫无武力的吃瓜群众手里,当她再次睁开眼,变成了东洲大陆丞相府庶出三小姐,天命之女觉醒。许是盛极必衰,又或是每个人命中必有一劫,平凡之人命中之劫于他们而言无足轻重,于他而言,他的劫数却是致命的,一朝真龙陷浅滩,云巅落泥潭。--------------------------------------------------------------精彩片段:“小姐!夫人今天在将军府跟将军夫人起了口角,砸了邱老将军的一套烟阳窑茶具,现在将军府的人上门来索赔了!”“.....”“小姐!二小姐今天在奇珍坊跟尚书府小姐抢一颗夜明珠,一怒之下扇了尚书府小姐一个耳刮子,现在尚书大人已经要上折子告御状了!”“......”“小姐!”相府后院莲花池畔,一女子蹲在草地,她手心贴近池水,正往里面撒着红色的鱼食,闻言狠狠皱起柳眉,面带煞气。“还有完没完了?!三天两头惹些破事回来!谁惹的事就把谁扔出去随意处置!”“哦,那奴婢就把人交给帝师大人了”女子面上表情一滞,道:“你等等!回来!说清楚!”“奴婢想说的是,大小姐早上去给帝师大人递了一封信,内容不知,眼下帝师大人亲自上门了。”女子忽然笑了,笑意如三月柳絮拂过泸沽湖。“你确定...是帝师大人亲自上门了?”小丫鬟莫名觉得脖颈灌入一阵阴风,但还是诚实的点了点头“很好”可还没等到小丫鬟反应过来,女子的脸以光速冷下来,道:“整天作妖,这府里边儿都是些什么玩意儿?丢出去!”“可...丞相大人不会同意的”“长姐近来身体每况愈下,药石不灵,疑似中邪,送到护国寺清修一月。”“......”
  • 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节

    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节

    粗心大意的危害我们都很清楚,那么,面对粗心大意的孩子,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本书从孩子粗心大意的表现与危害、妈妈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误解、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分析、应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能力培养、解决孩子粗心问题的小策略、教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做事、全面培养孩子细心的好品质、应对主要学科粗心大意的情形这8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孩子粗心大意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总结出了一系列应对方法,从而帮助妈妈改变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 在细雨中呼喊(第3版)

    在细雨中呼喊(第3版)

    《在细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在细雨中呼喊》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 绝情总裁萌宠妻

    绝情总裁萌宠妻

    沐亦双,一个平凡卑微近尘埃的女人。曲泱郅,一个手握各界生杀权利的男人。只是人生中一次最无奈的相遇,却注定纠缠不休的一生。“曲泱郅,这辈子我宁愿从来没有爱过你。”“沐亦双,活该你只是那个女人是代替品!”爱与恨一直纠缠,遍体鳞伤却还是不忍放手。“沐亦双,下地狱我也要拉着你!”
  • 府君存惠传

    府君存惠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豚之森夏不眠

    海豚之森夏不眠

    季眠夏在十四岁这一年,喜欢上寄居在她家的少年程瑾年,而程瑾年因初恋女友的死亡而拒绝一切温暖,在渐渐向季眠夏打开心扉的时候,却因为他而让她双耳失聪,他不告而别。三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这次阻隔在他们之间的不仅仅是过去,更有一场扑朔迷离的阴谋。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政治史,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下编主讲文化现象。吕先生著此书时正值抗日战争,是为了满足当时大学教学的需求而编写,如今看来,这种特殊的体例对初学者系统掌握历史各个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本书从面世至今,不断再版,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之作,长处本无需赘述,可在此仍要强调一下本书的特点: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史学典籍本是不少,无奈笔墨宏大过于高深,将文言功底本就不深的初级读者挡在了门外,而吕先生这本书简明扼要,行文浅显,相对简单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