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3800000004

第4章 混浊的我与乡间的他们(4)

秋罢入冬,未雪有霜,山坡上白白茫茫,入冬小麦呈现出死青,荒草坡上则显出铁灰。天在头顶搁着,低得伸手即可揪掉一块。能听见云彩流动的声音在耳边,响灌又响灌。路在这响声中,如一拐草绳落在山坡上,随意地曲曲弯弯,弯弯又曲曲。副乡长三天前接到家里口信,说娘又病重,让迅即回家一趟。因事拖了几日,昨儿赶到镇上宿过一夜,今早未入村,就见新订婚的儿媳在村头接人,心里不禁一动:好懂事理的姑女哟!他把手中行李递给三姑女,立马就对这婚事有了一点好感。秋天时,他随口向村长说自家孩娃二十四,订个媳妇又吹了,人家嫌窝村地场差。不想一月未过,家里就托人捎去家书,称孩娃已订婚,女方二十二岁,爹是村长,家境好,人品好,一家人皆满意。那时候,副乡长想,这婚事也太轻浅,不说我是副乡长,乡间的头面人物,就是单单为爹,也该让我看一眼姑女再说。如此,当即就派孩娃回来和姑女见面,并嘱咐说看不上你就不同意,不可事事都依着你奶。然孩娃回家两天,见爹就说爹呀婚事只要人家没意见,我也没意见。副乡长说她啥样?孩娃道,说不上来她啥样。是人好?反正我同意。副乡长想你也是想媳妇想疯了,遂不再说啥,只对这婚事存着疑虑。可在这清冷的初冬里,三姑女叫了一声不该叫的爹,副乡长的疑心病便云散日出。

“你……认识我?”

“还要认识呀,在这山里还有谁穿中山装?”

低头看看自己的中山装,又抬头瞅瞅三姑女,副乡长转眼对这门婚事颇为满意。在这偏远窝村,家里能娶三姑女这聪慧媳妇,若非他是副乡长,也是难以办到的。他望着远处的霜白村落,不免感到人世间其乐融融,接下就和儿媳话起长短。三姑女对他说奶奶没啥大病,本来腿就不好,去厕所又扭了脚脖,这才让他回来;说奶奶为了治病,为了连克灾星,在俺村找了个叫连科的干孙子,说连科已经举行过干亲仪式;说别的一切都好,冬柴已经备过,娘的棉衣已经翻新,妹的年衣也已买好,前几天又磨了一担麦子;说牛棚架又打了,猪窝黄土垫了;说她晚上和娘同床,要给娘捶捶后背。如此如此,对家事熟极,一口一娘,一口一奶,声声爹叫得副乡长脸上满是喜兴,仿佛这新订婚的儿媳已经过门许久。

走入窝村,太阳挣出云来,片片日光落在房上地下,村落里明明暗暗。地上的狗脚印、鸡脚印从各家各户走来,朝村西行行伸去。老鸦在槐树上一团一团,羽毛根根落下,飘到副乡长的脸上。回到家,三姑女没入屋,就在门外唤,娘呀,我爹回来啦!待一个妇女从上房晃出来,一脸堆着笑,从三姑女手里接过行李。三姑女就转身进了灶房,烧火,磕蛋,旋过身子就端了两碗荷包蛋出来。

“爹,你吃碗荷包蛋。”

“不饥的,一大早……”

“走了那么远的路,专门给你烧的哩。快接上,让我把娘和奶的两碗端上来。”

副乡长接了碗,三姑女就风出了屋,在门口叫声:“妹呀,起吧——咱爹回来啦。”话音落,两碗荷包蛋就又端上手来,一手给了副乡长媳妇,剩一碗,双手捧着,进了里间屋去,那儿睡着副乡长的娘。三姑女一入屋,话就叮叮当当碰出来,“奶呀,你别动,我来喂你!”就这么,眨眼工夫,副乡长家里,四处落着三姑女的身影,八面荡着三姑女的声音,不等副乡长一家人睡眼睁开,一日杂事就都停当,车有车路,卒有卒道,诸事井井然。要洗脸的热水端上,洗过脸的毛巾递上了,擦过脸的又给端上了荷包蛋,吃完蛋的未等放下筷子她就接碗进了灶房洗。整个副乡长家里,有了三姑女,别的人再也找不到事情干,闲得手都无处放。

副乡长家姑女穿过衣服走出屋,在院里张嘴打哈欠,太阳差点掉进她嘴里。副乡长站门口说你看你的样,睡到太阳上山还没出屋门。三姑女忙过来揽着她的肩,回身说:“爹呀,她才十九岁,我十九岁时比她还要懒。”说罢,从房檐下拿起一担水桶,搁在副乡长姑女肩上,推她一把,打发她出门挑水去了。那样子做派,不像三姑女是她未来嫂嫂,倒像是她一个娘妈,副乡长在门口感到惊讶。

副乡长家姑女挑着水桶走掉,三姑女又拿起扫帚在院里扫地,哗哗声如水样在门前流淌。太阳光在她的扫帚下破破碎碎,弥弥合合。最后的秋叶,被她赶着,朝着一堆靠。副乡长不言语,看她一会儿,又在院里看房子,仿佛已经不认识了家。他看墙壁、看椽子、看猪窝,最后走到厢房头儿上。那儿一片荒草地。几棵槐树枯在地中间,他媳妇正在树下扳干枝。

三姑女扫着地朝这边靠过来,扫帚声渐次轻下去。

“哎,三姑女对孩娃咋样?”

“一见面就给孩娃送了一件毛背心。”

“你们没给她买些啥?”

“人家死也不收一分礼。”

“你看三姑女咋样儿?”

“读过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就是不一样。真没想到孩娃还有好妻命。”

副乡长沉默,踱着步子朝窝西走去。他背着阳光,肩上扛着松动,脸在影中泡着。走一阵,车转身,到媳妇面前说:“我看三姑女比我还要有本事,说不定能出息出大事来。”

副乡长媳妇住手望着他,“能出息啥事儿?”

副乡长又转回身子道:“眼下还难说。”

三姑女又扫着地朝远去,扫帚声由轻渐响,到上房门口就哗沙哗沙响了一世界。

吃饭时候,三姑女言少活多,脚手不停,周到地忙着,一事一物都弄出得体。至罢了早饭,她对副乡长说,奶想晒晒太阳,你们坐着,就独自拿张靠椅出来,寻到一团上好日光,将椅子摆下,回里屋背出副乡长的老娘,把她装在椅上,自己转身椅后,一下一下给老人捶背。

这个地场,是在上房正前土窝下方,阳光巧就聚成一堆,明亮一块一块砌着,温温暖暖,舒舒畅畅,惬意一层一层裹人。副乡长的娘很久没有出房晒过暖啦,一到这,太阳就照她眯眼,身上痒痒有虫子爬动。待会适应过来,睁眼一见天高山远,对面山坡挂有一群白羊,像棉花朵朵开着,立时眼就潮润,回身按着三姑女手背,泪哗哗落下。

这时副乡长从屋里出来。

“娘,你哭啥?”

“没想到咱家孩娃能有这样的好媳妇。”

三姑女抽出手来,背就捶得更加匀称,不轻不重,不快不慢,“动动手脚,这都是我们小辈该做的。”三姑女说着,见副乡长走来,忙又回屋搬来一张凳子,摆在老人眼前。

副乡长坐下,望一眼娘和三姑女,就把目光投到窝村头上去。那儿有户人家正在起屋,到这个时候,墙上还全为泥坯,不见一块青砖。干活的人,动作迟缓,懒懒散散,说话散淡,仿佛不是做活,而是扎堆在日光中取暖。远处是一面荒凉山坡,霜已化尽,白草、茅草、抓地草,网网缠缠,像一张破旧毡毯抓住坡面。偶有的几株树木,光条条在那竖着,枝条上挑着阳光,也像专门为了晒晒日光才立着一样。谁家的瘦牛,在那树下,呆呆仰望长天,久了,“哞——”叫一声,声音呆滞粗涩。有人开始从各窝出来,立门口吸袋旱烟,朝人多地方摇去,若经过这里,都要瞧瞧三姑女,和副乡长说上几句。问你说回来了?答说回来了。问说住几天?答说住几天。然后副乡长又问说你去哪?人说哪也不去。副乡长说有事你先忙去吧,闲下来家坐。那人就应声走去了,烂衣服在屁股上掀着风。这当儿,副乡长脸上就飘着一层灰,不见光,不见彩,取出一支香烟抽起来,抽烦了,回身瞅着依然匀匀称称捶着肩头的三姑女,默一阵,长长叹口气。

“我们窝村要比你们那儿穷。”

三姑女一脸诚实,一脸平和,双手不停起落。

“不怕穷,就怕懒。”

“这儿人是不懒,主要村场差,四面穷山,满坡黄土,没法儿富。”

“法儿总是有的,要看村干部们想不想。”

三姑女这样说时,没有看看副乡长,也没有看看手下的副乡长娘,她两眼瞟着对面山坡上的一棵树。是柿树。在这浅淡的初冬里,那树居然叶子稠密,染着鲜红,仿佛一轮落日悬在那。副乡长听了她的话,忽然一怔,深望三姑女一眼,见她心在树上,随即把目光收回,举目把整个窝村刮了一眼。

窝村的上空,这当儿晃着光亮,几家瓦房,在日光中闪着薄白。各家门口的大柴垛,都如麦秸垛般戳着,使整个村落显得越发陈旧,如同从旧衣堆中扒出来似的,沾着拍打不掉的灰。

“你们村都搞了啥副业?”

“办了手套厂、铁钉厂、面粉加工厂、手纸厂,还有养鱼场,杂七又杂八。村里人会做生意的做生意,不会做生意的都在厂里做活儿。”

“你们村沾了交通便当的光。”

“交通不便当可以不办厂,栽些药树,种些花生,加工些果子……这光景,当村干部的动动脑子,群众们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次话说,三姑女把目光收了回来。她一边和副乡长说长道短,一边问副乡长的娘哪儿不舒服,哪儿没捶到。一张脸上,仍是随意,仿佛关于日子的前景,本是犯不上认真去想的话题。然副乡长对这话已存下心思。他深深吸了一口烟,研究一眼三姑女的脸,又把目光落到村景上。有鸡在他眼里追着跑。几头白猪在前面岭上晃,慢慢进了那家的麦地里。

副乡长把烟头扔进荒草里,烟从草间升上来。

“要让你当村干部,你打算在村里办些啥副业?”

三姑女在副乡长娘的头上捉虱子,挤得噼啪噼啪响。

“我要当村长,”她说,“卖房卖地也要凑足本钱,把各家门前门后、大小荒坡,都栽满中药山芋肉果树,栽满山楂树,三年下来,树一挂果,承包到各家各户,一年间,全村都会富起来。”

副乡长不再说啥,最后看一眼这未过门的儿媳,又看看茫茫荒野,起身走了。他在厢房头上站定,转身不知打量啥儿,盯死房墙一阵,又慢慢往房后上坡,一条小路,直把他牵到梁顶。此时,太阳已经很高,副乡长坐的凳子,四腿陷进土中。有只秋蛐蛐爬到凳面,朝三姑女张望,一双小米黄眼,在日光中闪烁亮泽,骨碌碌转动。

至午时,副乡长未回。午饭是三姑女亲烧,鸡蛋捞面,白为白,黄为黄,青为青,颜色分明,然摆在桌上老半天,副乡长仍是未回。三姑女到山梁上去找,只见梁上满目恓惶,乌鸦一群一群团着飞,呱呱叫声滴滴答答落满荒山坡。四野麦田,青不遮黄,野兔、黄鼠狼,极远地立在田中央,仰望着黄天大日。近处坡地,阳光厚厚暖暖,裹着冬时凉涩味,舒舒展展铺满田地和草坡。

后晌儿,三姑女没有在副乡长家里做杂事,她一转念,便独自把猪圈里的黑肥向副乡长家责任田里挑。副乡长媳妇拉她歇着去,她说自家活儿闲下不干何时干。那草粪湿润深黑,臭味又鲜又浓,阵阵散向屋里,弥漫窝村,漾荡在天下地上。在自个家中,三姑女还从未如此挑过臭物,一担一担,上山下山累塌人,今儿她把身子扑下了。

太阳被她从头顶挑到了西山去,光亮由黄转红,温暖由厚变薄,风也开始哗啦。将至黑时,她身力不济,挑上最后一担爬上梁,忽见田头粪堆旁立下一人,近时一看,竟是副乡长,三姑女身上立马便生了力气。

“爹呀,你没吃中饭吧?”

“寻了一顿……你也歇歇,别急着做事。”

“年轻轻的,哪能总歇哦……”

在落日中,三姑女向副乡长甜过几句,两人这就一前一后,相伴而归。这当儿,西日粉淡,山梁上注满清凉,鸦叫声稀薄下来,常会遇到黄鼠狼从他们身边窜过。副乡长瞅瞅那号丑物,看看眼前儿媳,叫了一声三姑女,似有要事相说,话至嘴边,又顿了一下,转了话题。

“你们村那个连科……咋样?”

三姑女暗自怔下。

“问他有事吧爹?”

副乡长用手在脸前赶了一下啥儿。

“闲问。”

三姑女回过头来。

“他样子蛮好,就是……心坏。”

副乡长脸上肃然。

“咋坏?”

三姑女拧下眉毛。

“他是奶的干孙儿,不好说……日后他来家,你会看出来。”

再不述说啥儿,都默默行着,上去一顶山坡,副乡长又详细瞥一眼三姑女,终于紧走几步,看了四野的灰白空旷,说:

“你高中毕业吧?”

“高中。”

“都去过哪?”

“洛阳、郑州,还和爹一道去过北京、广州。”

“做生意?”

“替村里的工厂跑事儿。”

又一阵无话。山梁上有浓厚静寂。三姑女跑着静寂走在前面,副乡长随后两步,再密密麻麻看她一遍,又续了话题,且声音低沉浊重,问得三姑女心抖。

“你要过了门来,敢不敢当村长?”

三姑女旋过身子,盯着副乡长的脸。

“爹,你不是跟我说耍儿?”

副乡长立下,一脸板正。

“我是跟你说正经。”

三姑女把空担换个肩。

“我敢干……可我是嫁来侍奉奶奶和娘的,不是为了那村干部。”

副乡长默下一阵。

“能出息还是要出息,我就吃亏在读书少。”

三姑女轻淡一笑。

“村干部能有啥出息?”

副乡长瞟瞟西山落日。

“眼下全县还没女村长,你要干好能转为国家干部的,那时候乡、县都会争用你。”

三姑女和副乡长一样默一阵。

“我要干也要靠爹在后面点拨着……怕就怕会顾不上侍奉奶奶和娘的。”

副乡长起脚往家走。

“那些是小事……”

不再有言声,三姑女跟在副乡长身后走,落日在她脸上贴了光,红红亮亮,如一层薄漆。这时候,山梁上愈加空寂,他们的脚步声飞起来,升向空里,撞了云天,又跌下砸着对面山梁。鸟雀开始叫着回窝,屎粒雨样从天上落下,山坡上点豆般种了一遍。

终于,太阳下了山去。三姑女的这一日,就这么有声有色有味地过完了。回到副乡长家住的那个土窝,她踩着斜晖的最后一抹红亮,说:“爹,你肩有多宽?冬天了,我想给你织件毛衣穿。”话一说完,那一抹红亮也就失去了。

副乡长的娘突然肩疼,老中医号脉问情,说在门外撞了邪物,需童男童女,夜取百草为药。三姑女回村说副乡长的娘让我去窝村,且问我想去不想。我说不想去。她说不想我回去就说连科不在家。我看她一眼。不想去也要去,我说副乡长在家,只有傻瓜才认了干奶不去认干爹。她立马冷笑,说你一去准会撞到一样东西,碰得连干奶也不再认你了。我说三姑女,你别认为你做了副乡长的儿媳就占山为王了,说世界上有东山,有西山,到处都是山。你占了东山占不了西山,占了西山占不了南山,谁是山大王还没论定哩!三姑女不说甚,用鼻子对我哼一下,嘴角吊上笑,别我去了。

然事情果是如此,我撞上一样东西,青了鼻脸。那东西是副乡长的眼。副乡长的眼不大,也不长,形似枣核,膜上有层红绿网络,雾雾云云,云云海海,你无论如何看不清那眼里含了啥儿。当那眼睛看你时,你便会感到冬至了,天气骤冷,躲过秋季的各种树叶在这天气中,呼啦啦呼啦啦地响着落下。最后的一蓬青草,眼看着枯萎,又蔫蔫地弯趴下去,干白了,死去了,什么也没了。剩在世上的,仅仅还有那双眼,形似枣核,膜上刻有红绿网络,雾雾云云,云云海海,海海雾雾的那双眼。

黄昏悄然走来,鸡、猫、猪、狗,安安静静。村落在黄昏中,均匀的喘息声清晰可辨。天空中最后的亮光,孝布一般惨淡。跟着黄昏扑来的冷凉,蓝莹莹、蓝莹莹,把山梁、沟壑、坡面、田地、树木、庄稼、房舍、林子、土野,还有这些那些,皆蓝莹莹地罩起来。

“你们走吧!”

“一路正西,万不可扭来拐去。”

“走百步拔一草,别多也别少。”

同类推荐
  • 龙出沁源

    龙出沁源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是中国远古文明中的“四灵”之一,即“龙凤虎龟”;在汉代五行之宇宙体系中,象征天地四方的就是四灵:“西青龙、东白虎、南朱雀(即凤凰)北玄武(即神龟)”。龙自古是力的象征,而凤是美的体现;龙被比喻为雷电风雨之神,它能呼风唤雨,泽被万民;凤被喻为太阳之神,它能光照大地,带来祥瑞。学者闻一多说:“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与殷民族。
  • 骗翻天(八)

    骗翻天(八)

    卢弘侠从黄小英那里出来,就躲在暗处监视着。看到黄之白匆匆进去又出来,明白自己的计划成功一半了。原来,卢弘侠看到上海的警察也不能帮自己,便只有退而求其次,想把这骗局拆穿。想来想去,就想出这么一招“打草惊蛇”之计,去拜访黄小英。一来解心中的疑团——他确实有个小妹被人骗去了,但一看黄小英额上胎记,他就明白了这黄小英不是他要找的人;二来也吓一吓这群骗子,骗子一受惊,心一乱,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就好实施了。
  • 吸血鬼的牙印

    吸血鬼的牙印

    被吸血鬼咬过的人,无一例外地,都会加入到夜行的行列中……他的故事十多年前,像他这么大的少年,敢于做出同样抉择的并不多。他和别的孩子不同,从差不多记事开始,就不曾因为打针之类的痛苦而掉过眼泪。他对周遭的白衣人们有着一种天生的信赖,无论面对的是他们挂在脸上的微笑,还是捏在手上的针尖。他就这样仰面躺着,仿佛睡在小船里一样悠哉,唯有不断闪现的刺目灯光能在他心头扬起微澜。与他的淡定相比,周遭那些神情严峻的医生、护士们倒更显得紧张。
  • 初来世间的旅人

    初来世间的旅人

    朵拉年幼时被亲生母亲遗弃后,经历过多次收养。在和不同类型的人群一起生活,接触到迥然相异的生活环境过程中,朵拉看到了生活纷繁复杂的多面向,成长为一位美丽、机敏、聪慧的少女。在一次旅途中,朵拉遇见一位老者,并受其指引,探索生命的意义、世界的本源,更加体会到心灵的丰富和成长。
  • 失忆

    失忆

    莫名在感到已经死去时才觉得自己正在活过来。梦魇中的自己是一条泥涂间的鱼,在垂死中竭尽全力地蠕动着,体内分泌浓腥如薄膜的黏液而使呼吸不至窒息。而当噏动的唇齿吞咽不下那不尽的黑色绝望时,潮湿的眼在幽邃的暗夜里如第一次也如最后一次睁开了,不知道此刻是再生之际还是弥留之时,正如不知此身是初萌婴儿还是垂亡老者。昨日是印象,明日是想象,今日只是绪乱的意象;昨天是回忆,今天是记忆,明天仍是空照的往忆。他只愿自己是一尾逆流溯源的鲤鱼,不去跳什么龙门,只是洄游向自己内心深处……,而此时,只有想到水,才觉得一阵清凉。
热门推荐
  • 香烟的寂寞

    香烟的寂寞

    我叫水印,眼角下有颗银白色的泪痣,有人说长泪痣的女人一生难以幸福。我确实从开始便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神经质的妈妈也在一次意外中堕楼身亡。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孤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起起伏伏……
  • 照亮你的星空

    照亮你的星空

    她说:其实我没有你想想过的那么坚强,我比谁都脆弱;他说: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短暂的生命中放肆一回,我也不例外;她说:我费尽心思想得到他,可他爱的终究是你,我抢不过你,我也不想抢了;他说:那一次的事件带着我对你的感激,我会追求你,永不放弃。面对萧馨处处为难自己;面对同父异母的盲人妹妹杨玲;面对为了爱情而疯狂,到了最后却握着她的手说对不起的林蜜;面对神神秘秘的少年叶易;面对虽然和自己作对,却无时无刻关心她的林煜……让她渐渐有了温暖,那些人,都是她青春里必不缺少的成员。那天,她依偎在他怀里,他问她:“我们的孩子,叫什么?”她轻轻地勾了勾唇,笑了:“叫梓煜。”“在姹紫嫣红中遇见最好的你。”
  • 诺奖大师精选集(全集)

    诺奖大师精选集(全集)

    今年不发诺奖怎么办?诺奖发了一百年,九成都是凡品,穿透不过三年时间,眨眼间想不起名姓。记得的,就那么几个“大作家”:马尔克斯、萨拉马戈、艾丽丝·门罗、托妮·莫里森、V.S.奈保尔、川端康成。这些穿越百年光阴的诺奖大师杰作,足以流传到下一个百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每次重读都能获得如初读般那样震撼,是即使初读也像遇见故友般那样亲切。本集共收录诺奖得主的6部代表作品:《百年孤独》《失明症漫记》《最蓝的眼睛》《逃离》《米格尔街》《东京人》。
  •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瓦尔登湖》系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传世之作,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至今,此书已有两百多种不同的版本,更有着不计其数的不同语种译本。作者梭罗主张回归自然,崇尚简朴生活,《瓦尔登湖》是他独自一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自筑木屋的生活实录。他在描述田园生活与大自然迷人景物的同时,渗透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思辨。静静地、细细地品读此书,能唤起我们对人生很多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的遥远记忆,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获得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升华。
  • 余留,蜜恋

    余留,蜜恋

    “我留给你一世深情,谢谢你给我的时间”“对不起,遇见了你,对不起,招惹了你,对不起,误会了你”“留给你的痛苦,我用一生来偿还”微虐,但个人喜欢甜文,所以不会太虐,嘿嘿。
  • 刁蛮小宠妃:妖孽王爷太腹黑

    刁蛮小宠妃:妖孽王爷太腹黑

    直接看新书——《邪帝放狠招:请妃进宫》:白发少帝水木良缘——宁可负了兲下,唯不负卿;借我一生一世,暖一朵铃兰花开。
  • 白云若雾,恰到好处

    白云若雾,恰到好处

    同是处在回忆的长河中的人,谁能把谁送到对岸,看似平凡的相遇,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上天开的窗。他,爱她,很确定;她,爱他,很犹豫,她有着不敢爱的过去,上一辈总是在提醒她,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伴侣。未来,或残忍,或美好,谁知道……
  • 无敌的舰娘系统

    无敌的舰娘系统

    咸鱼陆焉识,意外获得舰娘系统,并且来到了舰娘的世界。色气妩媚的密苏里,人妻属性点满的列克星敦,外表铁血内在软猫的俾斯麦,还有粉发坑姐宅北宅提尔比茨……在系统的帮助下,陆焉识恬不知耻的全部婚了。 (新书:重生东京变成猫)
  • 御龙在天:三国龙战

    御龙在天:三国龙战

    敦煌。狂风卷起黄沙,伴随着校场上士兵们的呼喝声,拍在张奂花白的胡子上。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字然明,今年已经七十余岁了,依然甲胄在身,骑在一匹灰马上。长剑出鞘,高举在空中挥动着,时而指向西北,时而指向东南。西北方有匈奴,有羌人,张奂一生戎马,为护大汉,不知击退来犯者多少次;东南方有洛阳,有大汉皇室,还有把持朝政的宦官,张奂有心除之,却无力回天。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