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78800000003

第3章 现代企业与企业管理概述

第一节 现代企业概述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一词,源于英语中的“Enterprise”。“Enterprise”原意是企图冒险从事某项事业,且具有持续经营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经营组织或经营体。由于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研究视角的不同,人们对“企业”一词的理解和定义是不同的。

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一个生产函数,它描述的是在给定的生产技术状况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认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美国《现代经济词典》(1973)认为企业是美国普查局使用的统计概念,它包括设在一定地点,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雇员的工厂、商店或办事机构;一般认为,企业是从事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以赚取利润的组织。

综合上述各类看法,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定义为: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二、企业的特征

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反映它们各自特殊性的某些特征。但凡企业,也都具有反映其共性的一般特征。企业的一般特征主要有:

(一)社会性

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从商品生产角度看,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其他子系统发生着广泛的经济联系;从企业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各单位的非经济关系看,它既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也依赖于党和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它从属于一定的政治和社会体系,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它具有社会性。

(二)经济性

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在社会中所从事的是经济活动,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它以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通过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获得利润。企业如果没有盈利,就不能发展,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而且,如果没有盈利,就没有企业财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他们也就没有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企业就会消亡。

企业的经济性是它区别于从事非经济活动的政府机关、政治组织、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学术团体等非经济组织的本质的特征。

(三)能动性

企业是一个能动的有机体。企业的能动性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自我改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系统论的角度讲,企业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它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发展和壮大自己。

(四)竞争性

企业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同时也是竞争主体。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企业的竞争性表现在它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要有竞争力,要在市场上接受用户的评判和挑选,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企业通过自己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

(五)独立自主性

企业是独立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其他主体的干预。法人企业的独立自主性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独立、核算独立、经营自主,并以自己独立的财产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三、企业分类

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法律形态划分,企业的组织形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又称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这类企业在小型加工、零售商业、物流运输和服务业等领域较为活跃。其特征主要有:自然、人为因素对企业影响大,企业规模小,筹资有限:投资人对企业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企业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财产主体,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要求非常正式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程序;税收与公司财务账目的处理相对简单发生资不抵债情况,企业主以其个人的全部财产而不是仅以其投资于该企业的财产对债务负责。

(二)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由各合伙人(两个或两个以上)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它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共负盈亏,也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经营。合伙企业与独资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了制约,往往因一方的退出或加入而导致企业的解散或重组。合伙企业的主要特征是:企业生命有限,责任无限,相互代理,财产共有,利益共享。

(三)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又叫股份制企业,是指由两个以上投资人(自然人或法人)依法出资组建,有独立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公司制企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组织形式的现实选择,它已被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公司制企业在机制上提供了企业平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条件。其特征主要有:公司是法人,公司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公司具有独立于其成员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即出资者对公司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公司对债务以其法人财产为限承担责任。

公司制企业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其特征主要是:公司组建手续简单,可以设立独资有限公司;股东在公司中所拥有的权益凭证不同于股票,不能自行流通,须在其他股东同意下才能转让,并优先转让给公司原有股东;公司组织机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组成。

股份有限公司指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组成的企业法人。公司制企业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其特征主要是:公司经过批准可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并可以依法转让;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与管理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组成。

(四)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较快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把资金入股和劳动参与结合起来,使企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对企业财产的主人翁责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很适合我国的乡镇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采用。其特征主要是:集资兴办,合作经营;按劳分配,按股分红;留足积累,交够集体;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五)两合公司

两合公司是指由1人以上的无限责任股东与1人以上的有限责任股东组成的公司,其中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有限责任股东则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两合公司的特点是:兼容无限责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无限责任股东负责公司的主要业务;适合不同投资者的需要,股东责任明确,筹集资本简单;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股份转让不灵活,两合公司具有法人资格。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

一、现代企业的特征

现代企业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相比传统的企业,其技术是现代的。传统企业的生产活动主要依靠劳动者的体力和技能,采取的是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而在现代企业中,技术跃居成为生产要素的首位。它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不是相加,而是相乘,起到放大的作用。

现代企业最早采用的科学技术是使用机器体系完成产品生产过程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和机器人;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较广泛应用,各种自动化技术日趋成熟,完全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工厂也已经出现。

现代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十分规范和完善的企业制度,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它不仅解决了社会资本的募集问题,满足了大量投资或企业迅速扩张的需要,同时从法律上保证了投资人的利益,打破了传统企业中投资人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管理体制,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分离。公司股东拥有法人财产终极所有权,参与股东大会投票和公司分红;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及由其任命的经理拥有企业的经营权。

现代企业的管理是现代化的。现代企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其外部和内部的分工协作更加细致和紧密,要求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有严格的计划性、比例性和节奏性,这必须要通过管理现代化来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就是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的管理,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的过程。其中,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先导,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体制现代化和管理制度现代化是保证,管理方法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最终实现管理工作高效化和经济效益显著化。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现代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循环中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市场机制的形成,不仅仅依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更重要的在于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市场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交换的可能性在于交易主体的确定。市场机制总是通过市场主体不断地接受和反馈市场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来发挥调节功能。如果企业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市场机制便会出现扭曲而无法引导企业。

但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的最优状态必须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才能实现。在现实中由于垄断、信息不对称、价格刚性等原因,使得市场不完善而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利用宏观调控体系干预经济是必不可少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对微观企业制度的建立也有着重要作用。但宏观调控体系不能取代现代企业制度,能对市场机制做出灵敏反应的市场主体——企业,是不可缺少的微观基础。

因此,企业、市场、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企业是生产的载体,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微观基础。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宏观调控,最终都看企业对此做出何种反应。只有当企业成为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才会在利润目标驱使下,及时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如何使企业成为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这是现代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问题。

(二)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是公司制,公司制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产权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公司制企业的数量仅占企业总数的16%,但资本却占总资本额的85%,可见公司制企业在现代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司制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适合企业集中巨额资本扩大社会经济生产规模的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日趋社会化,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开办和经营企业所需的资金也不断增多。公司制企业为联合许多分散的个人资本成为一个集中的股份资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组织形式。

公司制把原始所用权和法人所用权公开,是一种能保证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一)产权明晰,责权分明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演变成了投资者与企业法人及股东与公司的关系。

(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政府与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政府是政权机关,虽然对国家的经济具有宏观管理职能,但这种管理不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而是实行间接调控,即主要通过经济、法律手段和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对企业的活动和行为进行调节、引导、服务和监督,以保持宏观经济总量的大体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保证公平竞争,使市场机制发挥正常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保护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它必须按照价值规律办事,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和经营。因此,政府和企业在组织上和职能上应该是严格分开的。

(三)机制健全,行为合理

(1)企业具有健全的产销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需要根据市场的情况自主决定,企业所需的资金、技术装备和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要从市场上获得,产品必须通过市场销售。

(2)企业具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原则建立起来的企业,投资者、经营者、职工和企业自身的利益都能得到较好的体现,他们的积极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3)企业具有健全的发展机制。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它的资金有稳定的来源,而且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自主决定投资项目。

(4)企业具有健全的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领导制度健全,权责合理。领导层次之间,领导者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具有健全的权利约束机制;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既有利益的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并且相互制约,具有健全的利益约束机制;企业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必须自负盈亏,具有健全的预算约束机制。

(四)管理科学,注重效率

企业管理既体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管理者的素质较高,管理组织结构合理,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方法科学,管理手段先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但从本质上讲,它就是产权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二个方面。

(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以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为基础形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组合、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就是产权制度。

1.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要求

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划分、界定、实施、保护和调节产权,确认和处理产权主体责、权、利关系的规则基础。其根本要求就是在产权关系上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第一,在财产权利的划分上要“归属清晰”。“归属清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产权主体归属明确和产权收益归属明确。

产权主体归属明确。产权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产权的某项权利主体必须是明确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它对产权的某项特定权利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对一切非主体的行为进行排斥。进一步说,产权就是人们对财产的各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并不是对财产的可能用途施以限制,而是对这些用途进行选择的排他性权利。没有排他性的产权主体,就没有清晰的产权归属,结果必然是产权主体“缺位”或“错位”。在归属不清的产权制度下,导致产权制度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搭便车”现象,即当产权受到侵害时,由于对相关的某个个人来说利益关系很小,他往往倾向于依赖他人的行动来制止这种侵权行为,而自己则从中获利。人人这样想、这样做,最后的结果是整体利益受损。因此,明确产权的归属和排他性,实际上是对产权收益的保护,是激励人们有效使用资源的手段。

产权收益归属要明确。这是产权主体归属明确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收益性是产权的各种权利的集中体现。所谓产权的收益性,是指某项经济物品产权能给行为者带来利益和效用的特性。没有收益性,便不存在真正的财产权利;一项没有收益或收益不确定的财产,其产权主体肯定是不清晰的。正因为如此,可以说,产权就是市场主体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的收益归属是否明确是影响产权制度激励效率的直接因素。市场主体行为的基本动力和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和满足某种需求,产权是保障这一目的实现的一项最基本的条件。产权的收益性是市场主体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在产权上的反映。市场主体只有在获得一定的产权收益时,才有行动上的积极性。一项财产能否给财产主体带来收益,也是判断财产权利归属是否明确的重要标志,不能带来收益的财产权利只是“虚设”或“残缺”的产权而已。

第二,在财产权利运用过程中要“权责明确”。明确的产权关系,必须是主体责任、权利的统一。不仅要明确规定产权主体对财产能做什么,还应当包括他们不能做什么,同时,还要规定他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那种对权利无限制的制度实际上就是无权利的制度。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就是由于政府和企业权、责、利的不明确,曾出现两种极端情形:或者是政府对企业的无限干预,造成企业缺乏活力,没有动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或者是无人对企业负责,任企业所为,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在维护产权关系上要“保护严格”。产权关系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通过法律使其制度化,成为具有强制力的约束规则,这样才可以降低产权关系确立和纠纷解决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产权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性。

第四,在财产权利的配置上要“流转顺畅”。产权主体有动力并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配置其权利,包括使用的方向、数量、权利的让渡等。这种权利的自由配置是产权激励作用的要求和体现,是市场机制产生效率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因为在产权利益的激励下,能够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自由地把财产配置到市场需求最大的领域中,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需要,自由地拆分、组合各种财产权利关系,灵活地安排具体产权运行方式,使财产主体能够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财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实现产权流转顺畅,就要使产权主体能够灵活地配置其权能,自由地选择其所有权的实现方式。对于财产的所有者来说,既可以完全拥有完整的所有权,自由支配其财产的使用,承担风险,并获得收益;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狭义所有权之外的其他权利让渡出去,而拥有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主体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其权利的取舍。即使在同一所有制经济内部,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具体产权制度。对不同财产的所有者而言,他们可以根据相互之间的需要,自由让渡和组合各种财产权利。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可以组成不同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种产权实现形式。

从产权客体来看,不同产权的让渡和流转,能够实现在一个财产客体上附着的多种财产权利关系,发挥财产的多种用途,满足不同产权主体对财产客体的差异化利益需求。

2.清晰产权的界定

只有产权明晰才能做到企业的权、责、利三者之间的一致,实现高效率运营。产权清晰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有明确的所有者。

第二,股权要多元化。股份制企业是现代经济中的主要形式,多元化的产权有3个好处:一是能把企业做大,二是能减少企业风险,三是有利于实现民主决策,避免个人决策的重大失误。企业的风险小了,运行效率就会提高。

第三,股权要相对集中。股份制企业中一定要有几家大股东,如果都是小股东,对企业的利益关心程度就低,造成决策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多元化的投资来源;同时,根据投资的多少,确立对称的责任和权利。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财产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规范下,企业不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国家也不再是企业的唯一投资主体。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于分散的股东,企业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分散的股东之间,它们各自的责任与权利是明确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后,在其内部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部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产权关系的有效实施。

3.如何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第一,推动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进程,奠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市场经济从简单的商品经济初始形态发展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制度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即从早期的独资企业发展到合伙企业,进一步发展为公司制现代企业的过程。与此相伴随,不同企业制度的产权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集所有产权关系于个人一身的独立的完整产权拥有者,发展为合伙出资、共同享有产权的集体产权关系,最后发展为现代股份公司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产权制度。从中可以看出,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基础,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就要建立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第二,建立有效率的产权激励和约束机制。现代产权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建立一种有效率的产权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产权主体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独立做出自己的生产经营决策,从而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不侵害相关产权的合法权利。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的不同产权主体迫于竞争的压力,进行技术发明和创造,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有效的产权制度就表现为有效的企业制度,那些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必须从其产权结构上进行改革,完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

第三,重新配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原有的产权制度无法激励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又没有健全的机制来约束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越权和侵权行为,大量国有资产在低效的产权制度下运行。因此,重新配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构建高效的现代产权制度,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大量民营企业,基本上以家族经营为主,没有按照现代公司制的要求进行产权结构调整,限制了企业规模的壮大和经营机制的改善。著名企业史专家钱德勒在比较美国和英国现代企业成长规律及其对工业发展的贡献时发现,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特征的现代公司在美国的发展是工业增长的原动力,而以家族化经营为特征的英国公司制企业阻碍了英国工业保持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优势的能力,致使英国工业逐渐落后于美国。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必须通过现代产权制度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保障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产权主体平等竞争,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依法构建现代产权关系,既是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保证,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产权融合创造了条件。在公有制经济中,随着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得到理顺,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就能够更好地实现。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盘活存量资产,使原来沉淀的大量国有资产顺畅地流转起来,把国有资产配置到能够发挥其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领域,推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步伐和提高国有资产重组质量,可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格保护的非公有经济的产权主体,能够在产权制度的有效激励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其创造性和积极性,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满足社会需求。

第五,优化资源配置。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就是资源从低效领域向高效领域流动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种资源要素的所有者在逐利动机的驱使下,根据市场供求矛盾的发展变化,把财产配置到产权收益更大领域的过程。只有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才能发挥作用。现代产权制度首先为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动机。只有产权主体的权、责、利关系统一,产权主体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市场机会,把资源运用到更高效率的用途上,从而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只有产权主体的风险和收益对称均衡,资源的使用者为规避市场风险,降低损失,才可能想方设法去减少资源的沉淀和浪费,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如何盘活大量国有存量资产,使沉淀死滞的资源重新进入市场交换系统焕发活力,这个问题尤为重要。随着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盘活国有资产的初始动机才有可能建立起来。流转顺畅的产权运行机制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产权主体的权、责、利关系明确,使产权交易过程的产权矛盾减少,纠纷变得容易解决,降低了产权交易的成本。随着产权制度的规范,产权的可交易性、可转换性、可分割性、可竞争性越来越强,产权流转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资源流动会更加顺畅,使用效率相应提高。

第六,促进市场秩序和信用制度完善。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易秩序规范的信用经济。目前我国存在的市场无序和失信现象,其根源主要是由于产权不清和保护不力而造成的对各类产权的侵犯。因此,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为我们从产权入手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制度,其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立和实现。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存的组织机构框架。

1.决策机构

股东会作为权利机构,行使下列职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议;对发行公司债券做出决议;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做出决议;修改公司章程;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2.执行机构

董事会是代表公司并行使经营决策权的常设机关,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定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制定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3.监督机构

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又一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资产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会等。

4.管理机构

经理人员是企业的管理层,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的决议行使职权。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实行聘任制,不实行上级任命制。

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了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了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依托。

在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建立中,最关键的是要形成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即要形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制衡关系。

第三节 现代企业管理概述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

现代企业管理是指企业的领导者和全体员工,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证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协调,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任务,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综合性活动。由此可知:(1)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个过程,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的。(2)现代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企业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3)现代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完成各项预定的任务,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企业赢利。(4)现代企业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活动。

现代企业管理的任务是:根据市场需要为社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在为国家积累财富,为企业员工谋求利益、为企业自身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还应为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特征

现代企业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有其自身的特征。

1.现代企业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既然管理是让别人和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就要对管理的效果负重要责任。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工人。现代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处于领导地位,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他们独立于企业的资本所有者,自主地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和各项经营活动的统一领导者。其职能如下:

(1)确立企业的目标与计划

现代企业管理都有其既定的最终目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就要使之具体化,形成企业经营目标。企业经营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总体目标与部门目标。企业经营者通过确立企业的目标和计划来统一企业全体成员,公司的经营者都非常重视制定相应的经营目标,因为这是执行其他各项职能的前提和依据。目标和计划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它是企业经营者的首要职能。作为企业经营者来说,要正确制定企业的目标和计划,必须正确分析和判断企业的各种环境因素、竞争企业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善于估量市场的需求趋势,能及时抓住有利的投资机会,巧妙地回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善于利用企业各级主管人员的经验和智慧,做出最佳决策。

(2)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组织机构

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其各自作用,并保证企业整体发挥最大的效率,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因此,任何企业的组织机构必须适应企业目标或任务的需要,而且还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

(3)配备重要的企业主管人员

企业经营者必须充分重视人才的质量。首先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其次,必须充分重视人才的考核与评价,它是人才选拔、提升、确定报酬和奖励的依据,这一环节的实施必须经常化;最后,必须充分重视人才的培训,它是人才选拔、提升的可靠基础。

(4)实现对企业全局的有效领导

一个优秀的经营者必须同时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学会运用诱因去激励下属人员的行为动机,使其心甘情愿,满腔热情地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5)实现对企业经营全局的有效控制

企业经营者在确定企业的目标和计划后,就要发动和指挥企业全体成员执行计划。其控制的职能就在于保证人们的执行活动始终不会偏离目标和计划的要求,从而保证其目标和计划得以顺利地实现。

(6)实现对企业经营整体的有效协调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众多相互联系的部门、环节和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在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使这种相互关系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作为经营者来说,其协调职能就是要设法解决这些矛盾,保证企业的生产活动始终处于协调状态,从而保证企业计划和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2.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大多数情况是人和人打交道。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多人协同完成预定目标,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要给人一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感觉。

3.现代企业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的存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在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多人组织起来,进行分工,都会达到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只要是多人共同活动,都需要通过制订计划,确定目标等活动来达到协作的效果,这就需要管理。因此,管理活动存在于组织活动中,或者说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的类型、形式和规模可能千差万别,但其内部都含有五个基本要素,即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信息(管理的客体、媒介和依据)、机构(反映管理上下左右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目的(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外部环境对组织的效果与效率有很大影响。一般认为,组织内部要素是可以控制的,组织外部要素是部分可以控制(如产品市场),部分不可以控制的(如国家政策)。

4.现代企业管理追求多目标的经营管理

利用集体的智慧,强调创新,注重激发员工的潜在智能,在管理中引进数量分析的方法,使决策更具合理性。近代企业的生产计划,莫不走上“多目标”经营之道,其原因有四点:(1)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国民生活水准提高,顾客对产品的需要,无不以追求多样化为目标,企业为满足顾客越来越复杂的需要,求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争相走上多目标经营之路;(2)为适应激烈的竞争情况。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单一产品的产销,易遭淘汰的命运,因此为避免此种风险,只有走多目标经营之道;(3)企业的内部经济原理。走上多目标经营之道,不但在原料的采购上得到某些方便与利益,还可以充分利用副产品与废料;(4)由于近代科技不断革新,迫使企业重视研究,这种研究结果,往往导致其他产品的出现。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原则、方法与职能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原则

1.权威性原则

所谓管理的权威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在企业管理中,讲纪律、讲服从、讲集中,这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劳动社会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时间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加强。所有这些要求企业管理必须高度集中,发挥权威的作用,以保证令行禁止,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贯彻权威性原则时应注意: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领导者的权威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的统一关系,在实行集中领导和严格纪律的同时,确保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的贯彻和落实;其次,要有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建立有权威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和各项严格的责任制度和规章制度,把权威建立在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上,以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最后,要使管理具有权威性,保证指挥正确,管理者自身素质必须提高,要从法定权利和个人权利两方面赢得权威,这样的权威在企业管理中才能得以持久。

2.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企业管理中,系统性原则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思想。

为了贯彻系统性原则,首先,要树立综合观念,企业是一个由人、财、物、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组成的综合体,这些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管理人员要力求保持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和一定的连续性,以便适应环境的变化。其次,要树立开放的观念,不能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把企业看成是一个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企业通过与外界发生物质和信息交换而发挥作用;企业本身是一个小的社会系统,它存在于更大的社会系统中。最后,要树立投入产出观念,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投入的是物资、资金、劳动力和各种信息,产出的是各种产品或服务。

3.经济效益原则

追逐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原始动力,讲求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一切经济组织和经济工作都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为企业的自我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为企业的员工提供更多的报酬。这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经济行为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标准。

企业管理要贯彻经济效益的原则,就是要努力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搞好经营决策,从品种、质量、服务、信誉上求效益,从技术进步中求效益,从加速资金周转中求效益,从增收节支中求效益,从降低劳动消耗中求效益。

4.民主管理原则

实行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实行民主管理,即保障职工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的权利,依靠他们当家做主,共同管理好企业,这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本质特征,也是由现代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5.塑造企业精神原则

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要想兴旺与发达,就要有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一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长期形成并为职工所认可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时代特点和企业个性。企业精神既属于管理学范畴,又属于政治思想工作学范畴,其实质就是相信人、尊重人,使企业产生凝聚力、吸引力,使职工产生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

6.优化劳动组合原则

所谓优化劳动组合,是指企业采用双向选择、平等竞争、“三定”原则(定编、定岗、定责)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使企业的劳动组合达到最优化。它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双向选择,自愿结合,不仅部门和领导要选择职工,而且职工要选择部门和领导。这对提高企业职工的业务素质、合理配置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贯彻优化劳动组合原则,首先,职工要树立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其次,要用合同的形式明确规定职工的责、权、利,使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得到完善,让职工在责任、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的多重作用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要实行科学的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使企业以此为依据而合理地组织劳动,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效率。

7.责、权、能、利相结合原则

责、权、能、利相结合的原则,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将责、权、能、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经济责任为核心,以经济权利为保证,以能力素质为基础,以经济利益为动力。首先明确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经济企业内部各部门和个人向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然后授予企业和企业内部各部门成员经济责任的相应权利,并将企业、企业内部各部门和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与他们承担的经济责任和实现的经营成果挂钩,使他们有职有责、有权有利,责大权大、责大利大,实现责任、权利、能力、利益相匹配,使企业和企业内部各部门和职工个人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搞好管理和实现其目标创造条件。

企业管理遵循责、权、能、利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企业内部普遍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二是要正确处理国家、社会与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几种主要方法

管理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最常用的方法只有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启发教育方法等。

1.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机构和领导者的权利,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对管理对象产生影响,按照行政系统来管理的方法。行政方法一般采用命令、指示、规定、行政建议、行政委托授权、指令性计划、制定规章制度、实施适当的行政奖励与处罚等方式对于系统进行控制。行政方法的具体形式也随社会经济发展和组织环境变化而不断更新。

行政方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阶级性、稳定性、时效性、具体性、保密性、垂直性等特性。权威性是指管理者的权威性越高,被管理者对信息的接受率越高。利益原则和真理性原则是通过管理者的权威间接体现的。强制性要求人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纪律上服从统一的意志,但主要是原则上的统一,方法上可以灵活。阶级性是指管理总是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以实现本阶级的目标。稳定性是指对于外部因素的干扰具有较强的抵抗作用和重复作用。时效性是指行政管理方法因对象、目的、时间变化而变化。具体性是指从发布对象到命令的内容都是具体的。保密性是指它只适用于所属的管理范围之内。垂直性是指行政方法一般是纵向地传达执行。

行政方法的优点是集中统一,便于管理职能的发挥,是实施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能处理特殊问题,灵活性强。其缺点是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影响,不便于分权,不利于子系统发挥积极性,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迟缓而失真严重。

2.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和行政方法相比有相似性与差异性。法律方法是指运用法律规范以及类似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则来进行管理。就企业而言,各种规章、制度、纪律、条例、规定等属于这一范畴。

法律方法具有严肃性、利益性、概括性、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具体地说,严肃性是指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规定进行。利益性是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使这个系统更好地运转,从而使系统获得最大利益。概括性是指法律方法的制约对象是抽象的一般人,而不是具体的、特定的人。规范性是规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又通过这种指引作为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强制性是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稳定性是指法律方法可以在同样的情况下反复使用。可预测性是指在法律方法实施前,人们可以估计到行为后果。

法律方法的优点是该方法宜于处理共性的一般问题,便于集权与统一领导,权利与义务分明,同时还能自动调节。其缺点是该方法缺少灵活性和弹性,不便处理特殊问题和及时处理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3.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就是指借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等经济规律的作用,利用经济后果对管理对象进行诱导、推动、控制和约束的管理方法。经济方法的实质是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经济方法具有客观性、利益性、阶级性、制约性、多样性、技术性等特点。客观性是指经济方法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利益性是指经济方法必须体现不同利益实体共存、不同利益相互协调发展的要求。阶级性是指经济方法是为特定阶级服务的方法。制约性是指它的规范性,因为经济方法总是以某些规范的经济指标来表示的,经济指标的设置和确立需要保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多样性是指反映经济方法的经济指标多种多样,如工资、奖金、工款等。技术性是指经济方法有一定的技巧和计量方法。

经济方法的优点是它有利于管理对象接受,便于分权,能充分调动各级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其缺点是对经济目标、经济规则要求较高,易于诱发拜金主义思想。

4.启发教育方法

启发教育方法是指在管理者对被管理者需要有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方式对管理者进行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真理,激发人们的动机,引导人们的行为向着实现组织整体目标而努力工作。

启发教育方法具有启发性、阶级性、灵活性、长期性的特点。启发性是指启发教育方法的工作重点在于启发人们的自觉性,它不是强迫人们必须如何去做,而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愿意去做某事,因而具有启发性。阶级性是指该方法总是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实现本阶级的目标。灵活性是指启发教育方法无固定模式,其具体内容、具体形式因具体管理活动的特点而不同,管理者可在总目标的导向下,因时、因地、因事地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长期性是指由于启发教育方法的短期效果不太明显,使用此方法时,要求管理者耐心细致,逐步渗透,长期坚持。

具体地说,启发教育方法包括人生观及道德教育、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民主法制纪律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组织文化建设等。

(三)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现代企业管理的职能,是指现代企业管理活动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是通过若干具体管理工作,即管理职能来体现和贯彻的。根据对现代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过程的分析可以将这些具体的管理职能划分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和创新职能等六个方面。

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按照企业总的任务目标,拟订实现目标的方案,并作出实施方案。

决策是行动的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企业有了正确的决策之后,就要根据决策方案进行编制计划、安排实施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使企业的各种有用资源有效地结合或协调起来,保证计划得以彻底、有效的实施,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正常运转,从而以最佳的效率去实现企业的目标。任何社会组织是否具有自适应机制、自组织机制、自激励机制和自约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组织的组织结构状态与水平。

3.指挥职能

指挥职能是指为了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建立一个有权威的高效率的生产经营统一指挥系统,上级有权对下级单位和人员的活动实施统一领导,下级必须服从执行上级的命令、指挥;同时现代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手段或方法来激励企业员工,使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就是协调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使其建立起良好的配合关系,以便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任务。

对内协调,是指在企业内部所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可分为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各个方面。纵向协调是指上下级领导人员和职能部门之间活动的协调;横向协调则是指同级各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活动的协调,它是最难的和最重要的协调内容。

对外协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与外部各单位及用户之间的协调。

企业只有同时搞好对内、对外两方面的协调,生产经营活动才能顺利进行,企业经营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5.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就是指企业在实现经营目标、执行各种计划和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地把实际情况同原订的目标、计划、标准和制度等进行对照,以便及时发现偏差,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调整,保证原订目标、计划等得以实现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包括对生产、库存、质量、成本、财务、销售等的控制。

6.创新职能

创新职能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不断地去进行改变或调整系统取得和组合资源的方式、方向及结果的具体实践。

时代已经步入到不创新就无法维持其发展的地步,许多获得事业成功的管理者的诀窍就在于创新。

三、现代管理理论及新发展

(一)现代管理理论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竞争的日益激烈使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式下,不仅要求企业在长远的技术方向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要求企业对其内部运行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预测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

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引进心理学、系统论知识,运用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形成的一种现代的管理科学体系。在研究现代管理理论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把这种管理学说林立的状况形容为“热带管理理论的丛林”。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

1.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是由英国的伍德沃德于20世纪60年代,对1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其代表作为《工业组织和实践》。另一代表人物为美国人卢丹斯,他于1976年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一书,系统阐述了权变管理学说。

该理论认为企业管理方法或模式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技术和方法,而只是存在“满意”的技术与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对组织进行分类并建立模式。在建立模型时,应充分考虑到组织的规模、工艺技术、管理者的层次、权利、下级的个性差异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管理方法的影响,其核心就是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好的管理方式。

2.管理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的伯法,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该学派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伯法的发展运用了许多数量分析方法和决策技术,如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树、网络计划技术、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了更多的定量分析,从而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伯法指出在利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管理问题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观察分析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目标函数;(2)确定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3)通过数学模型找出问题的初始可行解,经过反复迭代,找出最优解或满意解;(4)对模型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进行验证,即将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5)根据灵敏度分析,找出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范围,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因素进行调节。

3.决策理论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为1978年获得经济学奖的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代表作为《管理决策科学》。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行为科学和系统论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等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又一重要学派。该学派的主要论点如下。

(1)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包括以下4个阶段:①收集信息、提出决策目标;②探索实现决策目标的各种可行性报告;③对各种方案进行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3个阶段的各个方案中进行决策,从而选出满意的方案。其中,4个阶段可能相互交叉,因此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由于组织所处的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而且由于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的限制,在现实中制定决策,很难实现理论上的最优方案,而是只能采用“满意准则”进行决策。

(3)根据决策的性质可将决策分为非程序化决策和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用来解决不经常出现的问题,如生产规模的扩大、公司的并购与重组,解决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方法和程序,通常要决策者的判断能力。程序化决策是解决经常出现的问题,如购货、市场调研,产品销售计划的指定等。因为其经常出现,根据积累的经验,可将过程标准化。

4.系统管理理论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弗里蒙特·卡斯特,代表作为《系统理论与管理》。该学派是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思想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种要素组成的系统,各要素被称为子系统。(2)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效果影响系统运行的结果。

(3)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信息的反馈不断调节,以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要求。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随着环境的迅速变化,管理思想和实践也发生着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代表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丛林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的日本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日本没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匮乏。日本企业家深刻认识到,要在世界强国之林占有一席之地,日本企业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不仅需要有足够的物质和技术力的支持,更需要一种激励员工艰苦奋斗,为企业尽心尽责的精神力量,即企业文化。

2.学习型组织理论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享誉世界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实行五项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因为世界变化太快,要求企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被动地适应。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

(1)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的目的是看见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思考,一是要有系统的观点,二是要有动态的观点。系统思考不仅是要学习一种思考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反复运用,从而可以从任何局部的蛛丝马迹中看到整体的变动。

(2)超越自我

既是指组织要超越自我,又是指组织中的个人也要超越自我。超越自我不是不要个人利益,而是要有更远大的目标,要从长期利益出发,从整个全局的整体利益出发。

(3)改变心智模式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人们在分析事物时,需要运用已有的心智模式作为基础。但是,如果现有的心智模式已不能反映客观事物,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特别是企业领导层出现这种情况时,小则使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大则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而改变心智模式的办法是,一要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二要探询他人的心智模式,从自己与别人的心智模式的比较中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

愿景是指对未来的愿望、景象和意象。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是以个人为单元的。企业一旦建立了共同愿景,建立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目标,就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共同愿景的建立不是企业领导人的单方面设计,而是对每一个人利益的融合。

(5)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发展员工与团体的合作关系,使每个人的力量能通过集体得以实现。团队学习的目的,一是避免无效的矛盾和冲突,二是让个别人的智慧成为集体的智慧。团队学习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是深度会谈。深度会谈是对企业的重大而又复杂的议题,进行开放性的交流,使每一个人不仅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了解别人的观点,通过交流,减少差异,从而能够相互协作配合。

3.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简称BPR,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的新理论。1993年,迈克尔·海默与杰姆斯·钱皮合著《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阐明了生产流程、组织流程在企业决胜于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企业客户。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流程再造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以企业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为审视对象,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速度、可靠性、准确性,找出不合理因素;然后,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对作业流程和服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以达到业绩质的飞跃和突破。企业流程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对企业整个运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加以彻底的改革。企业必须把重点从过去的计划、控制和增长转到速度、创新、质量、服务和成本,目的是吸引顾客,赢得竞争和适应变化。

同类推荐
  • 别以为你会带团队

    别以为你会带团队

    企业团队管理的最新力作,遴选大量的一手案例,详实展现了在商业上已经取得初步成功的人物以及企业。通过这些企业实际积累起来的经验与教训,必定能对于后来者产生非常有益的帮助。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精选必读!
  • 管控力:通向目标的执行方法

    管控力:通向目标的执行方法

    在这本书中,邵雨通过对企业经营问题的高度提炼,将原本复杂多变的经营简化成目标实现的过程。尽管德鲁克、韦尔奇、戈恩等人都将目标实施视为企业经营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概括。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经营者都知道,经营的核心正是确保目标的实现。本书的目的很明确:打造企业管控力。也就是协助中国企业在内部建立经营新秩序。大多数中国企业面临着一个转型时期:凭借胆识和运气成功的岁月一去不返,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继续依靠以往的人管人方式很难持续发展下去。诸多经营问题开始不断出现:目标无法实现、运营失去控制、人心涣散……在这个时候提倡管控力可谓击中中国企业管理的要害。
  •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八字箴言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八字箴言

    李嘉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商人之一,连续六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八年雄居港商首席。他作为香港巨商和财富化身,在创业之初完全是白手起家、以小搏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八字箴言是李嘉诚纵横商场几十年的心得,更是他做人与经商完美结合的深悟见解。八字箴言,字字渗透着李嘉诚经营谋略与文化的精华。
  • 销售的妙计

    销售的妙计

    销售的世界,是神秘的也是透明的。神秘是因为有许多销售人员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销售,他们努力了,结果却总让人伤心,得到的跟付出的不成正比。透明是因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你的客户都是公开的,你的业绩也是透明的。在销售工作中,许多人认为销售只要能吃苦、能说、能跑就可以了,遵循着这个传统的销售法则,很多销售人员迷失了自己,在一条错误的路线下。仍旧辛苦地奔跑。然而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付出的辛苦还不知道有没有回报。
  • 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

    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

    墨墨编著的《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正针对口才的训练而特意创作的,全书立足说话艺术的角度,从“亲近术”“攻心术”“幽默术”“论辩术”“变通术”“拔钉术”“淘金术”“度量术”“加分术”“避雷术”“拒绝术”“倾听术”十二个方面来全方位地阐释语言艺术的要义,采用论述和故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指导读者如何掌握说话的技巧,《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内容贴近生活,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说话水平。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占你为己有

    重生之占你为己有

    重生后的空倚月,给自己的人生定下了一个伟大且长远的目标:把付靳庭占为己有。理由是:他有钱有才还有貌。但似乎,事情有点不按计划走,比如:大三那年开始追某男不假,可是,毕业后也没能在一起啊!再比如:毕业两年后,他们也没能结婚啊!还比如:结婚两年后也没开始生孩子,因为,孩子已经出生了啊!
  • 快穿之男神来袭宿主快碰瓷

    快穿之男神来袭宿主快碰瓷

    系统小七:男神来袭,宿主快碰瓷!南轻轻:“……”系统小七:宿主男神他走过来,快点发出猛烈的攻势,让他眼中只有你!南轻轻:“……”系统小七:“宿主,别怂,男神给你送来了,是时候该你出击了!”忍无可忍的南轻轻:“小七啊,你到底个什么样的系统?”系统小七不好意:“宿主,你是我绑定的第一位宿主,所以属性应该跟你一样,有没有感觉我很接地气?”南轻轻:“……”战祁:“明明就认识自家老婆,却要每次装作不认识,肿么破?”战祁:本尊也玩够了,还是把老婆带回家吧!于是战祁对着南轻轻喊道:“老婆,别玩了,回家吃饭了!”正在和系统小七商量碰瓷的南轻轻:“……”系统小七:遭了马甲掉了,赶紧撤退!
  • 新西唐演义

    新西唐演义

    颠覆了天下,贪一夜浮夸,人生只不过一场厮杀,快刀斩乱麻,金戈伴铁马,收拾旧山河再出发
  • 温情以待

    温情以待

    发乎以文情,晓而说理论文,其文理不通,文笔低劣,望观者多为评之,方而修作。
  • 进击少女希梨酱

    进击少女希梨酱

    希梨从一个被万人追捧的女神级人物,她自私虚荣,享受着男生的爱,却不知道如何真的爱一个人,后来遭遇家庭变故,成为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开始了可怜可悲的戴着假面具的生活。
  • 爆囧萌妃:王爷别急嘛

    爆囧萌妃:王爷别急嘛

    当现代女主穿越到古代花痴草包女身上。惯有的情节是这样的:女主万能大逆转,光芒万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医毒武艺无所不能,亮瞎所有人狗眼,再成为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而当她穿越过来,现实却是这样的:弹琴——你杀猪啊?跳舞——你当猪啊?眨眼——你个猪痴啊!
  • 队列之末(套装共4册)

    队列之末(套装共4册)

    本套装包括:《有的人没有》《再无队列》《挺身而立》《最后一岗》。
  • 纸宇宙之人类新家园

    纸宇宙之人类新家园

    地球经历过灭世之灾后,人类移居到新宇宙,1500年后一群地球人类的后裔梦想着回归地球,这时候新的灭世之灾再次出现,外星人也与地球人后裔纠缠不清,人类的未来在何处?本书没有系统和游戏背景,内容比较烧脑,看过后失眠勿怪.
  • 成大事男人必具的九大心机

    成大事男人必具的九大心机

    本书着重介绍了男人成大事的玄机,每一个主题都是关乎成败的重要环节,其中不乏一试便爽的“仙丹妙药”,能让你达到畅通无阻的境界;其中不乏成大事者的亲身历经的实效经验与劝告,能让你在第一时间,掌握致富发迹成大事的一手“真经”,使自己更快更轻松地赢得一个男人值得炫耀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