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0000000003

第3章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2)

其实,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很珍惜友情,当好朋友不和自己玩时也会感到孤独和委屈。像这种情况,妈妈一定要理解她的感受,哪怕一句“你一定感到很孤独、很伤心”、“要是我,我也会像你一样难过”,都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是理解自己的。相反,妈妈的一句话会让她因为失去友情更伤心。

可见,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承认并接受她的感受是第一步。当她冷静下来之后,自己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放弃成人的自我成见。

成人有成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思维。父母不能强迫孩子以成人的思维思考问题,否则就会导致亲子之间发生很多争执和矛盾。父母不妨试着放下自己的成见,用孩子的眼光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当孩子作出错误的行为时,父母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给他解释、澄清的机会。如果孩子“好心办了坏事”,父母一定要肯定他的好心,再纠正他的不妥行为。

体会孩子的处境,信任他。

父母虽然每天都和孩子接触,但他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和感受,父母不可能完全知道。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或误解。其实,误会、误解都不怕,只要父母及时调整说话方式,这些误会就会慢慢消除。

12岁的婷婷放学回家,气冲冲地把书包扔在沙发上,说:“今天老师给我难堪,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我。”妈妈顺口来了一句:“你是不是做什么错事了?”婷婷回答:“我什么也没干。”妈妈继续说:“不可能,老师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批评你呢?”婷婷撅着嘴,说:“不信,算了。”

妈妈知道如果再这样争辩下去,母女间一定会对立起来。这时,妈妈改变了刚才的态度,说:“你当时肯定很尴尬,老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你。”婷婷用质疑的眼神望着妈妈,妈妈接着说:“因为我以前也和你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

那是在自习课上,本来是不能说话的,可是当时我在给同学讲数学题,老师看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我俩都训斥了一通。”

婷婷睁大眼睛,望着妈妈,说:“真的吗?我也是因为这个才挨老师批评的。我觉得我是在做好事,老师不应该批评我。”妈妈笑着说:“对呀,我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事后想一想,的确违反了课堂纪律。”婷婷点了点头,说:“好吧,下次我们课下再讨论题目。”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良好沟通的前提。眼看着一场“战争”就要在母女之间爆发,但是,妈妈认识到了这一点,转变说话方式,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与女儿产生共鸣。最后,女儿想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办法。可见,作为合格的父母,必须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去获得孩子的信任。

考虑好了再说话。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一样有自己的感受,这些情感都需要父母去理解、去尊重。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考虑他的感受。特别是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一句话重复好多遍,防止他产生厌烦情绪。另外,批评的内容应该对事不对人,尤其不能侮辱孩子的人格。

沟通箴言

父母和孩子聊天是了解孩子心理活动的最佳方式之一。父母要把握聊天的技巧,善用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畅所欲言。同时,父母也要关注孩子说话时的反应和态度,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是要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即使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也要倾听他的心声,给予他关爱和理解,体会他的感受,再利用恰当的时机给他讲道理。

“抱歉,爸爸(妈妈)不该吓唬你!”

“威胁”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

再不听话,让警察叔叔来抓你!”“还闹,让护士给你扎针!”“再哭,就叫狼把你吃掉。”……父母总是描绘一些虚构、负面的情境来吓唬孩子。仔细想一想,当孩子不听话或淘气时,自己有没有吓唬过孩子说“不听话,看我不打你!”“再不好好写作业,就把你丢垃圾桶里去!”等类似的话?也许刚开始时,孩子因为小,这些话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他不理解父母的要求,但这种威胁会令他害怕,让他没有安全感;而对于年龄大一点或理解力较强的孩子来说,他知道父母是吓唬他的,他会因为父母的逼迫而产生抗拒,久而久之就不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父母也因此失去了威信。可见威胁不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方式。

5岁的小强在楼顶上玩儿,不时传来小石头“嗒嗒”的声音。妈妈进去一看,原来他把鱼缸里的小石头掏出来,在玩扔石头的游戏,整个楼顶都是他的“战场”。

顿时,妈妈苦着脸吓唬他说:“你完蛋了,这是隔壁阿姨用来养鱼的小石头,你全都给扔掉了,这回你得赔人家了。儿子,你‘小猪’里的钱估计都得拿出来了。要不然的话,阿姨会讨厌你的,而且阿姨以后再也不给你好吃的了。”

说完,只见小强苦着脸,低着头,好像很害怕,又怕被阿姨骂,又要赔钱,一副很可怜的样子。

妈妈觉得话有些重,接着说:“儿子,你知道这些小石头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小强胆怯地说:“是阿姨用来养鱼的。”妈妈点了点头,说:“对呀!

这些小石头是用来给小鱼盖房子的。如果你把这些石头都扔掉了,小鱼就没有家了,是不是很可怜?”小强一听,马上睁大眼睛,说:“小鱼没家很可怜,那怎么办啊?”

妈妈撅着嘴,故意说道:“小鱼没家就死掉了。你想小鱼死掉吗?”小强用力地摇摇头,说:“不想,我想帮它盖房子。”妈妈说:“好,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那我们把这些石头捡起来给它盖房子,怎么样?”小强兴奋地说:

“好,看谁捡得多。”

面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像妈妈最开始的一番话,吓唬小强说,阿姨会讨厌他,也会让他赔偿,这样只会让他心灵受伤害,也会损害阿姨在他心目中的形象。那么跟他讲道理呢?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有些困难。

但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怜悯之心,妈妈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他认识到了错误。

在生活中,父母也可以用这个办法,制止孩子的某些行为。例如,告诉他“这些小花、小草被你踩了会很疼的”“小鱼离开了水就会死掉的”等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同时也是在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他懂得珍惜一切生命。

着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在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中国留学生在留学期间给一个小孩做家教。一次,这个小孩哭闹,留学生无奈,就威胁他说:

“你再哭,就让猫把你叼走。”这个小孩的母亲听了,立刻丢开手边的事,拿出词典来给孩子解释,猫是一种性格温驯的动物,不会主动侵犯人类,也不会把人叼走。这位母亲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消除孩子对猫的恐怖记忆。

然而,我们却经常不自觉地用一些可怕而又不真实存在的东西吓唬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威慑和阻止的目的,但在孩子心中留下的恐怖记忆又如何消除呢?他心里不安的土壤可能有一天就会萌发出许多恐惧,并最终演绎为不幸。而这就可能会毁掉一个好好的孩子。

其实在生活中,父母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用规则来进行管理和约束,而不是把恐吓当手段,随便吓唬和威胁孩子。

那么,父母怎样和孩子说话,孩子才更容易接受呢?

不能用医生、警察、老师等人吓唬孩子。

一些父母喜欢用医生、警察、老师等人来威胁不听话的孩子,除了我们开头说的那几句话外,还会说:“不好好表现,我就告诉你老师去。”我们仔细想想,一个害怕医生的孩子,生病时怎么会和医生配合呢?一个害怕警察的孩子,迷路时还会不会向警察寻求帮助呢?一个害怕老师的孩子,上课时怎么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课呢?因此,诸如此类用医生、警察、老师等人威胁孩子的话,父母一定不能说。

换一种说话方式替代威胁。

“你再撒谎,就撕烂你的嘴巴。”这是父母无奈之下说的一句话。大多数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做了父母不希望做的事,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最后父母终于控制不住脾气了,威胁他:“你再……就……”其实,父母只要换一种说话方式,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就很容易纠正他的坏习惯了。

一家三口开车出去玩,七八岁的男孩兴奋不已,总是把头伸向窗外。妈妈说:“你把头伸出去很危险,快收回来。”男孩把头收了回来。

一会儿,男孩又把手伸出去了。这时,妈妈急了,说:“你要是再伸出去,我们就掉头回家。”男孩吐了吐舌头,把手又收了回来。

可是,一路上男孩总忍不住地把手和头伸出去。这时,爸爸把车停在路边,说:“看你这么兴奋,我也很高兴,但你把手和头伸出去确实太危险了。如果后面赶上来的车离我的车太近,很可能就会撞着你的手和头。所以我得把车停在路边,等你把手和头伸够了我再开车。”话音刚落,男孩立即把头和手都收了回来。

在生活中,当父母遇到孩子不合作时,就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去处理。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就可以说:“记住,我们睡觉之前可没有零食吃了。”这样比“你不吃菜,就不能离开饭桌”强多了。

睡觉前,父母让孩子刷牙,说“上床睡觉前应该干什么呢”,这种提醒的方式比“你要是不刷牙,睡前我就不给你讲故事了”更能让孩子接受。

和孩子一起逛超市,父母不希望孩子乱跑,一句“你去帮我找找……”比“你要是再乱跑,回家就不让你看电视了”的效果要更好。

像以上这种提醒、摆事实的方式能避免父母与孩子间的冲突,也能有效地纠正孩子的行为,父母这样说话,也才能让孩子和自己合作。

不用暴力惩罚孩子。

有时,父母被孩子气急了,动辄就说:“我警告你,你要是下次再……我就……”如果孩子这个时候还顶嘴,没有一个认错的态度,一场“家庭暴力”就可能上演了。

父母以为这样孩子就会顺从,可是教训之后,表面上孩子屈服了,但是真能让他记住这次教训吗?恐怕孩子记住的只是疼,却不记得当初为什么被打了。警告和武力不是让孩子改正错误的最佳方式。当孩子犯了错误后,父母一定要控制住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说,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改掉坏习惯。

险了。如果后面赶上来的车离我的车太近,很可能就会撞着你的手和头。所以我得把车停在路边,等你把手和头伸够了我再开车。”话音刚落,男孩立即把头和手都收了回来。

“妈妈(爸爸)想知道你想什么!”

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真正想说的话

妈妈,我不快乐。”当孩子有一天这样对你说时,你可能会感到很吃惊,孩子每天不愁吃、不愁穿,除了学习就是玩儿,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想,怎么会不快乐呢?我们可以一起听一听孩子的心声:

爸爸妈妈总是吵架,声音特别大,样子也很可怕。吵完之后,他们没有人理我,我只能在一边呆呆地坐着,却不知道能做些什么;我喜欢做的事情爸爸总是阻止我。就拿钢琴来说,我想学,爸爸却说弹钢琴对考大学没有帮助,强迫我报奥数辅导班;妈妈总是喜欢帮我做事,我做了的话,她还嫌弃我做得不好,就连今天早上的被子,她都嫌弃我叠得不够方正;我和伙伴们比赛看谁能摸到氢气球,妈妈却好心地帮我们在氢气球上拴了一根线。结果,拴了线的氢气球一点也不好玩儿;当我伤心的时候,我会哭,但是爸爸却说:“哭是没出息的表现。”不仅如此,他还禁止我哭,如果哭的话,就惩罚我。

……很多父母都希望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他无话不谈。可是,我们要知道:

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更快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会让孩子有成就感,凡事包办只会让孩子丧失了自由探索的乐趣;哭也是孩子释放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父母都忽略了生活中的这些细节,也忘记了要听一听孩子的心里话。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有人倾听自己、关注自己,就是最大的安慰。

一位妈妈曾叙述自己和女儿的一段经历:

一个闷热的下午,我汗流浃背地骑着自行车接10岁的女儿回家。女儿坐在车后,向我叙述和同学闹别扭的事。而此时我正因为其他一些事情心烦,毫无反应地听着。渐渐地,女儿的声音越来越小,便不愿意说了。

突然,女儿小声说:“妈妈,我差点儿忘了,老师让明天带一盒水彩笔。”这时,我不耐烦地说:“早干嘛去了?刚路过文具店不说话。”说完,不情愿地掉头往回骑。顿时,女儿跳下车去,气愤地说:“不买了。”说着,头也不回地走着。

一进家门,我感到很奇怪,问:“怎么这么大脾气?”女儿则眼泪汪汪地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小孩也很可怜。”顿时,我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女儿哽咽着说:“你们大人心烦的时候,可以对我们小孩发火。可是,我们心烦的时候找谁发火呢?”

女儿的一番话让我久久不能平息,这才意识到自己粗暴的态度已经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从此,我总是有意识地留出一段专属于她的时间,倾听她的心声。渐渐地,我和女儿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好了。

的确如那个女孩所说,大人生气的时候可以拿孩子当出气筒,那小孩不高兴的时候,父母注意倾听他的心声了吗?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多听一听孩子的心里话,相信亲子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小,最终消失。

但一些父母抱怨,我很关心孩子,也注意和他聊天,为什么还是听不到他的心里话呢?父母要仔细反思,当“孩子对自己诉说心里话时,自己的反应是怎样的,有没有置之不理?有没有讥笑孩子的无知、批评他的不足、拒绝他的合理要求、责备他的错误?试想,如果孩子一讲心里话就要抱着挨骂的准备,那么他还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吗?

可见,父母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随时掌握他的思想,必须学会分享他的快乐与忧愁,才能引导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生活中,父母需要掌握哪些沟通的技巧,才能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呢?

从某一个兴趣点,打开孩子的话匣子。

父母要养成和孩子交流的好习惯,平时可以从一些轻松、随意的话题入手,和孩子自然而然地交流。比如,孩子喜欢某项运动、篮球明星、杂志、电视节目,等等,父母可以从这些话题切入,倾听他的快乐和心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切忌摆出一副居高临下、正襟危坐的架势,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当然,父母选择的谈话时机,最好是轻松、愉快的场合,不能选择他情绪不稳定时强迫他和自己谈心。

多给孩子一些交谈的时间。

一些父母只知道让孩子埋头苦读,认为和他互相交谈是浪费时间,会影响他的学习。其实,这样非常不利于父母与孩子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有一位妈妈不管平时多忙,都会在晚上睡觉前陪着孩子入睡,给他讲故事,听他诉说学校里的事儿,给他一个吻,和他道一声“晚安”。这个妈妈的做法就值得父母借鉴。

掌握读懂孩子“心里有话”的几个信号。

当一个人有心事的时候,一定会在表情、动作上显露出来,孩子也不例外,比如,哭泣、耍赖、不安、撒谎,等等。作为父母,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从他的言行中读出他的心声。

同类推荐
  • 青春期如此关键,好父母有爱,更要有智慧

    青春期如此关键,好父母有爱,更要有智慧

    一本让你真正触摸到孩子内心的书。青春期来了不可怕。资深青少年心理专家,20年独特破解孩子成长中叛逆的秘密,给予千万家长以借鉴,成功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
  •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从饮食角度,教你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在月子期快速恢复身体,清除恶露。炒菜、凉菜、滚汤等,营养与美味兼备。本书图文并茂,科学实用,方便易学。
  • 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如今的大多数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而疏于管教。疼爱孩子是没有错的,而且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疼爱容易转变为溺爱,成为一种对孩子的伤害。而管教孩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过分管教孩子却容易使孩子形成叛逆孤僻的心理。这两种情况应该怎样解决呢?那就需要父母“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左手疼爱 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一书正是从疼爱孩子与管教孩子这两个方面详细叙述了父母应该如何在对孩子疼爱的过程中管教好孩子,从而使父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疼爱与管教。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孩子健康、快乐、卓越地成长。《左手疼爱 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由李建芳编写。
  • 一年级,我来了: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一年级,我来了: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平稳过渡的过程,这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幼升小关键期,家长应正确认识这一阶段的意义,并为孩子提供关键帮助,使孩子在生理、心理、知识储备、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得到提升,为即将升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
  •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师

    从孩子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到孩子呱呱坠地,从孩子咿呀学语到孩子可以叫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孩子的营养与健康都跟妈妈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妊娠期,妈妈饮食不全面,宝宝则营养不良;哺乳期,妈妈饮食挑三拣四,宝宝则会瘦弱多病……可见妈妈在孩子营养方面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本书内容全面,丰富,首先介绍妈妈应该了解的营养知识,然后分别从饮食窍门、饮食雷区等方面讲解了宝宝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纷纷扰扰图个啥

    纷纷扰扰图个啥

    董家与廖家的响郢之争,害苦了妖怪皮和董梅。打寿春城向南走上七八十里地,便到了一个古镇,古镇往深处走去,也就是十几里土路样子,便到了一个叫廖家郢子的村庄。廖家在隐贤镇是大户,走上十里八里地,问上三五个人,十有八九都姓廖。因此廖家郢子有一个外号叫“响郢”,意思是响亮的村庄。村庄叫“郢”很有来历,春秋战国时期它属于楚国封地,屈原《哀郢》中的“郢”字,浓稠了无法诠释的情怀,因此沿袭“春秋法”,寿春人称村庄为郢。
  • 夏未良辰爱未晚

    夏未良辰爱未晚

    死了四年的人,怎么又活过来了?殷良辰的幸福瞬间土崩瓦解。
  • 专家诊治高血压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高血压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用问答方式从高血压的基本概念、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急症、继发性高血压、特殊性高血压、病情评价、非药物及药物治疗与预防、中医治疗等多方面介绍怎样正确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的知识。
  • 红马

    红马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大冰作品合集(共5册)

    大冰作品合集(共5册)

    本套书是百万级畅销作者大冰的作品合集,共包括《你坏》《我不》《好吗好的》《乖,摸摸头》以及《阿弥陀佛么么哒》共5册。
  • 霍格沃兹生活指南

    霍格沃兹生活指南

    继承了一大笔财产的唐宁觉得自己很无辜,因为某位无脸男在和哈利波特相爱相杀的同时总想着顺手干掉自己……在发现救世主没有想象中那么靠谱之后,唐宁只能大喊一声:“放开那个魔王,让我来!”简单地说,这是一个怀着一颗躁动之心的小巫师在霍格沃兹愉快玩耍的故事。
  • 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

    他为了金钱背叛了未婚妻,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迷恋上一个有钱有势的白富美,可在慢慢的交往中,他却发现了她不为人知的秘密。匆匆那年,我们一起走过。
  • 管理越简单越好2(升级版)

    管理越简单越好2(升级版)

    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具体工作中,面对繁冗艰巨的工作任务,你必须学会分清工作的主次:首先把那些无关紧要的放到一边,接着再排除那些对当前没有意义的工作,全部精力集中于重大事务之上。企业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而配置的优化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来实现。某些企业的人才并不少,但却受制于复杂的管理结构中。管理层次太多、效率低下的缺点抵消了人才优势。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企业管理层次过多,管理中心下达的指令必须经过许多层次的接转才能到达生产或业务现场,并且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几率增加,经常出现信息失真现象。这就要求企业在必要的时候,要懂得轻装上阵。
  • 施法诸天

    施法诸天

    一次醉宿,曾经熟悉的地球变成了魔法世界,张诚在破旧羊皮纸的引导下,穿梭于不同的奇幻世界,开启了一场不可思议旅行,在一个个世界中获取知识、技能、力量,一点一点揭开隐藏在背后的巨大秘密……
  • 法师真解

    法师真解

    “所谓禁咒,只不过是伤害高点的技能。”“所谓血脉,只不过是不同生物的模板。”“所谓神灵,只不过是属性强大的BOSS。”“所谓法神,不过是众多高伤害技能堆积起来的人罢了。”……骨灰级玩家莫林带着数据芯片穿越异界,从一小小的法师学徒开始,解析法术,掌控禁咒,转化神灵模板,走上灭神屠魔,纵横异界的法神之路。(读者群:5867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