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54300000004

第4章 云外翩然佳公子

不是寻常春桃花,明月如珠坠谁家。

瑶华映阙识才子,挑烛滴梦照窗纱。

——红楼夜灯闲书字·才子自古多愁殇

马背上生存壮大的满洲人,世世代代崇尚武功,这已经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思维定式。因为他们坚信天下是从战争中得来的,勇武、强悍的“巴图鲁”(满语,勇士之意)才是真正的英雄。

尽管八旗子弟入关后住进了北京城古色古香、充满儒家气息的四合院,生活习惯上也一天天与汉民族融合,可是明珠始终坚信“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才是合格的人才。他对于目前膝下唯一的儿子,始终不能放松这样的要求。所以,即便公务繁忙,一心钻研为官之道、青云之路,他还是决定严加训练儿子的武功。

纳兰公子的武艺,是从各种基本功开始的:锻炼柔韧性的压腿、下腰,锻炼平衡感的倒立、翻跟头……这些动作常常是反反复复地训练,接下来就是拳术、刀枪剑戟……每日都要做固定的功课,风雨无阻。不仅如此,明珠还请来专门的武术教习对纳兰进行严格训练,加之纳兰自身勤奋努力,短短几年以后,他的武功不仅大有长进,在八旗子弟中已是武功超群。

文武双全初入世

文武全才的纳兰早已在京城小有名气,可是他没有担任文职,而是成了皇帝身边侍卫队中的一员。随着对时事接触的增多,纳兰公子耳闻眼见了朝廷内部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党争”“斗法”,他开始对官场感到失望。

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富贵荣华……这些曾经令他好奇的东西渐渐变得不再重要,那光芒笼罩之下污秽肮脏的一切对他来说,再不能成为人生的重点。纳兰渐渐意识到:父亲钻营的这些东西,原来竟然是这样的真实面目。

康熙十年(1671年),纳兰十七岁。这一年,明珠擢升经筵讲官,继而出任兵部尚书。纳兰也进入国子监学习,通过好友推荐结识了翰林院编修徐乾学,这位文采斐然的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成为他日后尊为恩师的朋友。

人生总有太多要追求,无论是“短衣射虎”还是“沽酒西郊”。纳兰的少年时代也是孜孜不倦学习的时期,他总有太多太多要探索,一边如饥似渴地钻研学问,一边感慨着“人生得意须尽欢”(唐·李白《将进酒》),这就是早慧的纳兰。纳兰是个固执的人,对于爱,对于诗词文赋,对于他感兴趣的事物,他总是充满好奇,并且一直努力破解谜题。

风流子·秋郊射猎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忆吹箫。

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

自与东风作别,刬地无聊。

算功名何似,等闲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康熙年间,国子监充满朴素的学术气息。当时的纳兰仿佛“腐儒”,又带着少年人的好奇心,刚一入国子监,就对那颠沛流离多年的十只石鼓产生了兴趣。

国子监的这十只雕刻成鼓状的花岗岩,鼓面上还刻着文字,有些湮灭不清。只看得出那字体古朴有力,但没有人认得出其中的字。

如今的十只石鼓,被称为“镇国之宝”“石刻之祖”,是我国现存年代较为久远的文字石刻,且字体成熟,自成篇目。晚清政治家康有为称其为“中华第一古物”。对于石鼓诞生的年代,历代学者进行了大量考证,但说法不一。但不论哪种考察结果,都证明石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成篇石刻文物。

鼓上文字古朴舒展,文字为四言组诗,风格近似《诗经》。元朝初年,石鼓被迁至国子监保存,在历朝历代都是文人争睹的国宝,可惜石鼓身世坎坷,历经元明清三朝战事,几经漂泊。

十面石鼓取所刻诗篇前两字为名,分别为《吾车》《汧殹》《田车》《銮车》《霝雨》《作原》《而师》《马荐》《吾水》《吴人》。记述了一些古早贤明君主出游、行猎等场景,以歌颂为主,对帝王来说,是非常讨喜的。纳兰的这篇考据文章被收入《通志堂集》,名为《石鼓记》:

予每过成均,徘徊石鼓间,辄竦然起敬曰:此三代法物之仅存者!远方儒生,或未多见。身在辇毂,时时摩挲其下,岂非至幸。惜其至唐始显,而遂致疑议之纷纷也。

《元和志》云:石鼓在凤翔府天兴县南二十里,其数盈十,盖纪周宣王田于岐阳之事,而字用大篆,则史籀之所为作也。

自贞观中,苏勉始志其事,而虞永兴、褚河南、欧阳率更、李嗣真、张怀瓘、韦苏州、韩昌黎诸公,并称其古妙,无异议者,迨欧阳文忠,则疑自周宣至宋,垂二千年,理难独存。夫岣嵝之字,岳麓之碑,年代更远,尚在人间,此不足疑一也。

程大昌则疑为成王之物,因《左传》成有岐阳之蒐,而宣王未必远狩丰西。今蒐岐遗鼓,既无经传明文,而帝王辙迹,可西可东,此不足疑二也。至温彦威、马定国、刘仁本,皆疑为后周文帝所作,盖因史“大统十一年西狩岐阳”之故尔。

按古来能书如斯,冰、邕、瑗无不著名,岂有能书如此而不名乎?况其词尤非后周人口语。苏、李、虞、褚、欧阳近在唐初,亦不遽尔昧昧,此不足疑三也。至郑夹漈、王顺伯,皆疑五季之后,鼓亡其一,虽经补入,未知真伪。

然向傅师早有跋云:数内第十鼓不类,访之民间,得一鼓,字半缺者,较验甚真,乃易置以足其数,此不足疑四也。郑复疑靖康之变未知何在,王复疑世传北去,弃之济河。

尝考虞伯生尝有记云:金人徙鼓而北,藏于王宣府宅,迨集言于时宰,乃得移置国学,此不足疑五也。

予是以断然从《元和志》之说而并以幸其俱存无伪焉。尝叹三代文字经秦火后至数千百年,虽尊彝鼎敦之器,出于山岩、屋壁、垅亩、墟墓之间,苟有款识文字,学者尚当宝惜而稽考之,况石鼓为帝王之文,列胶庠之内,岂仅如一器一物供耳目奇异之玩者哉。谨记其由来,以告夫世之嗜古者。

整篇《石鼓记》,充满了各类考据与辩难,带着严肃的审视态度,彰显出纳兰对汉文化的倾慕。

他循着逻辑,细细辨析着围绕着这十只石鼓的真伪与断代的种种争议,通过梳理它们的混乱故事,一路追踪着这十只石鼓如何被镌刻出来,怎样散落民间,何时重现人世,又如何在靖康之难中被金兵掳去毁坏,如何被移置在北京的国子监里……自己与这三代古物的偶然相遇,不知竟需要多少的缘分?

在师傅的教导和令人惊叹的天赋之下,很快,十八岁的纳兰中顺天乡试举人。明珠心怀大慰,纳兰自己也颇为得意,他本来生在清平世道,又对厚重柔婉的汉文化有着浓重的好奇心。这些年来,他到处搜罗书册,从书中找“朋友”:李后主、李清照、辛弃疾……这些词作大家成为他的目标,“词”这种文体,在他看来可谓集天下之大美。一年后,十九岁的纳兰公子举进士,一时少年得志,风光无两。

不料,这个时候,他病了。也因此不能亲自来到朝堂之上,由康熙皇帝钦赐官职。明珠遗憾之余,却也未觉有何不可,毕竟,八旗子弟若是想得到更高的官阶,最好能从成为武将开始。于是,他一边嘱咐夫人觉罗氏悉心照料纳兰,一边为纳兰痊愈后继续修习武艺做好准备。

风物起兴天下事

病中的纳兰,并未闲适下来。

从打开书页的第一天起,他已经离不开伤春悲秋的笔,逃不脱多愁善感的命。

虽然是朱邸红楼中的贵族公子,有着家国天下的抱负,却更向往高人名士风雅自在的潇洒。单调拘束、劳顿奔波的生活,并非纳兰公子所愿。

在等待父亲安排和身体痊愈的日子里,纳兰尽情感受春花秋月的美妙,写下咏怀古今、清风明月的佳作,开创了风物起兴的描写手法,为后人所称颂。

或许,忧伤也是一种天赋?纳兰常有一种莫名的哀伤,这难以名状、仅仅因哀伤而哀伤的感受令他备受煎熬,却又乐在其中,吟成那“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晚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的佳作。写情则真挚浓烈,绘景则逼真传神,不加粉饰,白描而已,却天生丽质,字字句句无不鲜明真切,平淡却动人心脾。

纳兰从未被定格在某一种风格内。他喜欢李煜的“不堪回首月明中”,却未曾沾染俗情的冶艳;他有金戈铁马、荒城废墟的感慨,却在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豪迈中平添了柔美的感悟。他像个孩子一样,肯听取前辈的教导,也主动寻求新奇的探索之路,总是能够在同样的风景里找出别样的情愫。他自由地表达真实情感,描绘出的意与境浑然天成,没有如今文化中因袭模拟、堆垛典故的弊病。

他的好友,也是清初词家的陈维崧、朱彝尊等,虽为大家,却难以摆脱旧习的羁绊,即便赏玩眼前诸景,也多化用前人名句,时不时套用名家词句来修饰,终不能超越古人。

也许是读书角度和领悟力不同,纳兰凭借着敏锐的观察、独特的视角和高度的语言表现能力,表现出非凡的文学造诣。

看似不经意地随意涂抹,却在直率中凸显出平实的美感。原本个人的哀怨瞬间成为天地同悲的愁绪,使他的词作具有了独特的美学个性。

眼儿媚·咏红姑娘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纳兰出身贵族之家,年轻却又能够参透“兴亡之感”,带着一种轻灵的沧桑慨叹,为后人所称道。那少年正是雄姿英发、意气豪迈之时,却隐隐已有垂暮之悟,真正智慧通透,却也令人扼腕叹息。

对于“红姑娘”,纳兰在他的《饮水词·丛录》中曾云:“按红姑娘一名洛神珠,一名灯笼草,即酸浆草也。元棕搁殿前有草名红姑娘。”

纳兰在宫中无意中见到盈盈如珠的红姑娘,不禁好奇地问同行之人:“那是何物,生得这样娇俏?”

“你说的是红姑娘?也叫洛神珠。听说是元朝的时候栽种的。”

“元朝?那岂不是几百年了?”

“是啊!元朝早就不在了,只有这些草还活着。”

纳兰不禁暗想:“真是物是人非啊!”却不敢妄议兴亡,这实在是容易惹来祸端的。

洛神珠,多么美好的名字!如珠如玉,剔透玲珑。元代王朝早已沦为历史的陈迹,殿前的红姑娘也成为王朝更迭的见证者。王朝兴盛之时,红姑娘娇俏夺目,锦上添花一般绚烂,不知道被多少纤纤玉手摘下把玩,成了怎样高高在上的赏赐;王朝消亡之后,凝血一般的红姑娘却变成了凄惨的启示,沦为荒草间自生自灭的野株。

作为皇亲国戚,时常有机会行走于宫廷中,纳兰在角落见到的这般“朱颜佳人”,不由得想起史书上描述的“至正年间”,在元末惠宗顺帝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义军蜂起,最后元朝灭亡,政权终为朱元璋所夺,而后明朝竟又如此这般重复着往事。不谙世事的红姑娘,毫不知情,懵懂天真地在风中摇曳。而这娇艳的一粒一粒,已不再是当年那一颗一颗。

是了,故宫事往凭谁问?兴亡这种事,谁又能说得清呢?

锦瑟期·烛花影里见

凤凰台上忆吹箫·守岁

锦瑟何年,香屏此夕,东风吹送相思。

记巡檐笑罢,共捻梅枝。

还向烛花影里,催教看、燕蜡鸡丝。

如今但、一编消夜,冷暖谁知。

当时。欢娱见惯,道岁岁琼筵,玉漏如斯。

怅难寻旧约,枉费新词。

次第朱旛剪彩,冠儿侧、斗转蛾儿。

重验取,卢郎青鬓,未觉春迟。

时间不觉来到岁末,往年守岁时欢娱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当时年纪尚小,未及感悟何谓韶华匆匆,如今玩伴皆已长大,青梅远赴他乡,这一次守岁恁地无聊,玩耍腻了梅花,品尝够了佳肴,看尽王侯将相的真实面孔,再无新奇之感。

欢宴琼浆又怎样?不过是一时满足,这一夜风光之后,冷暖谁知?如今尚且青春、尚且年少,而心境却已经老了。难道真要一夜白头不成?匆匆取了镜子验看,还好,容颜依旧,韶华未改。却不知,那镜中人,是否还是镜外人?

眼儿媚·咏梅

莫把琼花比淡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公子,公子!”大清早,侍婢兴奋地叫着跑过来,一边递上衣物,一边说着,“公子,园子里梅花开了!公子定要去作诗的吧?”

“是吗?倒是好事,那就闲来咏梅花吧!”纳兰盼望了很久梅开,在娇嫩的初绽花瓣下,想写首词,却总觉还少了点什么,忽然记起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忍不住慨叹古人才智,不着“梅”字,却尽显风骨。

梅花凌霜傲雪的高洁品质,令纳兰敬佩不已。想这单薄的几片花瓣硬是生出了冰肌玉骨,清幽雅致,不与凡花为伍,千古以来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追捧。纳兰眼中的梅花,别有芬芳徒自赏,想自己也是这般,写得好与坏有何用?没有个知音唱和。

“公子写了什么?”侍婢凑上去,想看看纳兰笔下的梅花,却因为不识字,只得巴巴地看着自家少爷。

“写了些游戏之作。你瞧……”

“公子,”侍婢无奈地低头,“奴婢不识字……”

“你且瞧这字,每一行到了这里,是不是又写回来了?”纳兰指指点点,侍婢瞧了半天,问道:“公子是不是没有字可以用了?”

纳兰笑答:“这是回文,就是一句词这样说完,倒过来读又是一番意境。”言罢徐徐念来,只听得侍婢连连点头,不住称赞——

菩萨蛮·回文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剪一丝红,红丝一剪风。

看着侍婢如此敬赞自己的文采,纳兰却苦涩地笑了。

唉,谁解才子寂寞呢?

寒漏浅·月华今夜满

齐天乐·上元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

靺鞨馀红,琉璃剩碧,待属花归缓缓。

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

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似水,恨消残蝶粉,韶光忒贱。

细语吹香,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

阑干敲遍。问帘低纤纤,甚时重见?

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陌上花开,谁嘱你缓缓归来?

上元灯会,熙熙攘攘,热闹非常。纳兰随家人出游,一身绮罗,满眼光华,心中却是滋味百般,灯火愈耀眼愈是愁绪难遣。

旧事惊心。见到并蒂莲花的灯影,便勾起追思。这旧事,零落杳杳他乡,只觉得辜负匆匆岁月。

愁坐一隅,不觉灯事已近尾声,人群渐渐散去,闹市中的歌楼酒肆也逐渐偃旗息鼓。时间过得太快,本以为年节之时,还能在这人潮汹涌的地方见到你,不敢说重圆旧梦,也可以聊慰相思。

只是春宵太短,苦楚愈浓,她仍旧在远方,他又空等了一个节日。

纳兰不时回头望一眼明月,圆满得要溢出夜空,也好似饱满的一滴泪。

劣东风·飞去一枝颤

多情是你,薄情也是你;有情是你,无情也是你。来去无踪,带着春信,也带走深情。裹挟着轻寒的东风,如今已憔悴,桃花离了枝头,画梁淡了双燕。吟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孤独的身影伴着一片残红斜阳。

东风第一枝·桃花

薄劣东风,凄其夜雨,晓来依旧庭院。

多情前度崔郎,应叹去年人面。

湘帘乍卷,早迷了、画梁栖燕。

最娇人、清晓莺啼,飞去一枝犹颤。

背山郭、黄昏开遍。想孤影、夕阳一片。

是谁移向亭皋,伴取晕眉青眼。

五更风雨,算减却、春光一线。

傍荔墙、牵惹游丝,昨夜绛楼难辨。

唐朝诗人崔护清明郊游,路过村居乞水。农家少女持水而至,含情倚桃伫立。寥寥数语,两厢情起。次年此时再访,虽门庭如故,却人去室空。崔护于是题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琼窗时听语莺娇,柳丝牵恨一条条。”(五代前蜀·李珣《望远行》)物是人非,人非物是。纳兰禁不住再次慨叹,尽管这样的叹息已经太多次。

燕栖画梁,莺啼清晓,桃之夭夭,夕阳里灼灼鲜艳,透出春光一线。

春天来了!纳兰公子,赏花之外,你又在做些什么?每日习武学文,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是个文武全才了吧!

落春堤·东风眠新燕

生查子

鞭影落春堤,绿锦障泥卷。

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正是春光大好,纳兰向恩师徐乾学告了假,约上好友踏青。信马由缰,春堤上处处都是春泥掺着落花。纳兰挥动马鞭,颇有些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味,才开朗的心情,却在回府后刹那烟消。

因为中了举人,被赏赐樱桃宴(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席,不仅因为此时樱桃才成熟,殊为难得,还因为进士只是学位,并非官职,所以大多数人希望借此攀附权贵)。历来的新进士尤重樱桃宴,但是这样虚与委蛇的场合令纳兰觉得乏味,一则纳兰本性不喜这应酬之事,二来他隐约觉得会在宴席间看到伤心之事。或许真的有一位佳人,纳兰思而不得,佳人却琵琶别抱、负却锦书吧!

因为,那梁上的旧巢依然,来宿巢的却是一双新燕啊!

“诸位!”皇帝派来的赐宴官举杯起身,“今乃盛世盛宴,各位均为当世才子,请为此宴祝词!”

不过是皇帝与臣子间“献时新”的“游戏”,才子们为应酬做了些诗词歌赋,觥筹交错间,很多才子便已经拟好诗文,满脸谦卑却眼露得意之色地互相吹捧。

纳兰望向他们许久,终于在压抑的情绪中挣脱出来,提笔成词,情真意切,意有所指,倒不知那赏词人是否明了?

临江仙·谢饷樱桃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

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

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

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作为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纳兰从小也是见过康熙皇帝的,对于侍奉皇帝,对于报答君恩,纳兰与这些虚伪矫情的“才子”不同,他知道,不在其位的时候,回报皇恩最重要的便是修心自爱,珍重自己才是珍重这份恩典。

春日已去,绿叶虽尽职尽责守护住日渐成熟的果实,只怕果实成熟之后,绿叶便再也遮不住离别的命运,只有那昔日里缤纷的色彩残存着相聚的画面,在往后的日子里独守回忆兀自怅惘。这樱桃颗颗玲珑娇艳,却好像并非时下的新鲜果子,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照不宣,是千点相思泪凝结而成的红豆之心。

缠绵病榻皆因伤情失意,得此樱桃相赠,心有所感道声感激,若流莺有意,当传递心意,劝君亦珍重自己,花可怜爱当自爱,莫要空为花落悲秋心。

若是这篇文章传到康熙案头,少年皇帝又会作何感想呢?

朝中措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馀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为谁?

纳兰愁思不减,坐卧不宁,痴痴地在园子里徘徊,想抓住什么,又抓不住什么。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唐·李商隐《锦瑟》),“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唐·李商隐《嫦娥》)。再美妙的音乐也激不起欢愉之情,只好掩上云母屏风独自幽伤……

春光虽好,暖了肩上落花,却催碎心肠,作别柳絮。恨东风!恨春心虚弱!恨自己这愁锁!恨不得!

这一地落花,你自轻自贱,菲薄了自己,可知我呵护你、珍惜你、看重你,倒徒惹我伤心。放眼望去,东风纵可令花开,谁人可系护花铃?

纳兰啊纳兰,那位佳人终究是负了你吗?你让她知晓何为相思,却不知那人相思给谁!

黄花九·夕阳长堤柳

卜算子·午日

村静午鸡啼,绿暗新阴覆。

一展轻帘出画墙,道是端阳酒。

早晚夕阳蝉,又噪长堤柳。

青鬓长青自古谁,弹指黄花九。

上午习武、下午读书的生活仍然持续着。端午来临,纳兰一家效仿汉人习俗,来到京郊踏青。放眼望去,炊烟袅袅,鸡鸣清晨。层层新草逐旧花,露水沾湿鬓发。农舍竹帘内淡淡醇香,这便是雄黄酒的味道吗?

夕阳下蝉鸣声声,却因为是北方的暮春时节,早夏光阴,听来没有那么聒噪。这一天转眼过去了,光阴如逝水,谁能青春常驻?如今是五月初五,弹指间却又要重阳。

“何必如此悲伤?须知要勤加修习,终成国之栋梁。”老师徐乾学这样告诉他。

这样的道理,纳兰怎么不知道呢?他早就看透这良辰美景背后的凄楚孤单,老师,你可知若无知己,光阴纵长何益?若有知己,哪个又能许诺长久?

纳兰病了。原本定然金榜题名的才子,奈何造化弄人,让人每每想起,都不禁叹息。天意如此,人何以堪?

为此,纳兰曾写下一首七律:

幸举礼闱以病未与廷试

晓榻茶烟揽鬓丝,万春园里误春期。

谁知江上题名日,虚拟兰成射策时。

紫陌无游非隔面,玉阶有梦镇愁眉。

漳滨强对新红杏,一夜东风感旧知。

既有对同梯才子能够金榜题名的高兴与祝福,也有对自己错失殿试机会的惋惜。病情稍有起色,他便在老师徐乾学的精心指导下,准备着再一次的殿试。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

断肠人去自今年。

一片晕红疑着雨,晚风吹掠鬓云偏。

倩魂销尽夕阳前。

天气稍稍好些,公子便想出门走走。天气料峭,母亲怕他寒疾复发,极力劝阻。纳兰以散心为由,到底还是出了府。

“重来门巷,尽日飞红雨。”(清·龚鼎孳《蓦山溪》)

纳兰策马西郊,受邀在冯氏园中观赏海棠,瞧这景致,不觉想起龚鼎孳的这句词来。不管是质朴还是娇艳,花儿的凋零怎不令人顿生怜爱?春雨丝丝缕缕,嫩柳摇曳在轻轻暮霭中。当年同游此地,正是春花竞放,当时夕阳落照,直教人梦断魂销,可惜断肠人,此去经年,良辰好景奈何天,赏心乐事更与何人说?

纳兰散心散了个感时伤怀,回到府中,便被明珠叫去前厅。

“成德,你的老师,怕是不能再教授你了。”明珠低声说道,“国子监那边,出事了。”

“啊?”纳兰震惊得呼出声来,急忙追问,“国子监怎么了?徐老师怎么了?”

“一言难尽啊!”明珠慨叹:“文章千古事,此后你需谨慎诗文,莫要连累了那拉氏。”

纳兰懵懂地点点头,心中却在惦念着恩师。

天涯暮·叠起伤无数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

天外孤帆云外树,看又是春随人去。

水驿灯昏,关城月落,不算凄凉处。

计程应惜天涯暮,打叠起伤心无数。

中坐波涛,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

党阀自古有之,作为巩固统治阶级地位的手段,也是上位者争夺权势、引导舆论的策略,更显示着皇位上坐着的那位心里的不安,清朝也未能免俗。纳兰听了父亲的话,虽然心中极是惦念,也不敢贸然前往探问,甚至与在国子监交往比较密切的徐乾学之子徐艺初也几乎断了往来。

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的徐乾学是后来朋党之争中的知名人物,他是江南昆山(今属江苏)人,“昆山三徐”之一,顾炎武的外甥。这次的遭遇,是因为作为考官的徐乾学和纳兰的另一位座师蔡启僔遗漏副榜汉军卷未取,被给事中杨雍建弹劾,康熙下令二人官降一级调用。

调用事件后,蔡先生回归故里浙江德清县,徐乾学则回了老家江苏昆山。纳兰对此事深表同情,题名所赠虽为艺初,但可见出借题发挥之意,既有对座师的同情和安慰,也流露出对统治制度的不平和牢骚。

眼前冷暖,身后事,多少人难以言尽?

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

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

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着莼丝碧。

无端酸鼻,向岐路消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

临风因甚成泣。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

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

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番恶梦,泪点霜华织。

这首词便是作给同样被贬的座师蔡先生的。

德清蔡先生即蔡启僔,康熙九年的状元。纳兰参加康熙十年(1671年)顺天乡试,当时蔡启僔是主考官之一。

纳兰要参加的才子选拔,要先进行乡试,通过才能参加会试,其后才能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纳兰参加乡试顺利通过,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举人头衔。第二年又顺利地通过了礼部主持的会试,成为贡士。此时的纳兰,正在家复习,准备参加殿试。

从父亲口中得知座师蔡德清先生此番被迫回归故里,虽事出有因,但并非毫无转圜余地,不得不降职调任,纳兰心内愤懑不已。可是作为弟子,除了填词以示同情和宽慰之外,却也无可奈何。

人生在世,算来何事值得在京城里空耗,以至于熬白了头?耗尽心力不得善终,倒不如归隐江湖,知足自乐。何况先生家乡风景如画,自然能够慰藉心怀。

此番事出突然,固然令人悲痛,在这临分别的时刻,又偏是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冷清时候。望恩师珍重再三,且把身外浮名俱抛洒,“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为送别恩师,纳兰在散花楼设宴。纳兰内心是无奈的,也是茫然的,不知道此番饯别后,他日可否再见,再见之时是否一如今日?

秋风凄切,真个冷清天气!告别两位座师,纳兰也即将踏上充满迷雾的仕途,一时惜别之情、忐忑之感并现。设想两位恩师在旅途上的景况,或许也有三两点雨、七八个星。虚拟幻想之景,更突显了眷恋之情和伤离之意。

纳兰是知情重义的人,这一番离别,让他着实慨叹政治的无情、聚散离别的无常。

而纳兰眼中,壮烈的秋天总要好过哀婉的春天的,这或许是一种自我折磨的心态:春天吹开百花,才有百花零落;秋天零落百花,却有考验的意味。

这个时节,该走的都走了,不该走的也没有留下。纳兰一个人留在这个偌大的北京城,继续苦读,继续习武,心里念的,是昔年的师友,也有曾经的伊人。而当你只剩下怀念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看透了生涯,已经不再将希望当作护身符,再无所谓理想抱负。

纳兰此时只有十九岁,这样青春的年华,可知何谓真正的愁滋味?却在高墙内、宦门里、宫墙外,一步三吟着秋心两半月。

香墨泼来浓似淡

在纳兰性德十七岁这一年,书画收藏大家孙承泽在他的别墅秋水轩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文坛盛事——秋水轩唱和。

康熙十年(1671年),词人周在浚暂居孙承泽的秋水轩别墅,“一时名公贤士无日不来,相与饮酒啸咏为乐”,与宋琬、沈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祯、汪琬、程可则并称为“海内八大家”的“清八大诗家”柳洲词派盟主曹尔堪“见壁间酬唱之诗,云霞蒸蔚,偶赋贺新凉一阕,厕名其旁”,之后龚鼎孳、纪映钟、徐倬等词人纷纷加入唱和,因此接连举行了多次唱和活动,渐渐成为盛事,竟一直持续到年末。

参与唱和的这些词人多为名流,且身份复杂。有的持明朝遗民立场,坚决不与新朝合作;有的先仕明,后仕清,是几代为臣;有的是朝中新贵,春风得意;还有的有意功名,却仕途不顺……纳兰于其中,算是少年得志,出身贵族了。

在秋水轩唱和中,虽然“词非一题,成非一境”,但词人往往自出采用适合抒发情志的词题,如自遣、自题像等,借此流露心迹。

最初的唱和,是曹尔堪见墙壁上写了不少诗词,一时心血来潮,便在旁边题了一首《金缕曲》。自此之后,其他有点文采的访客纷纷响应,也都用《金缕曲》这个词牌,顺延着写了不少词。这些唱和的词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每处韵脚都和最初填词的曹尔堪一样“步韵”,这样就导致填词的难度增大了。

也正因为难度加大了,才使得这些骚人墨客不甘其后,较量般你来我往地填词。之后越来越多人知道这件事,天南地北的文人得知消息后,也纷纷参与,一时间投书如云。

在秋水轩唱和之后,“稼轩风”便从京师推往了大江南北。

纳兰在这场盛事中唱和的词,自然也要遵循这个“步韵”的规律,韵脚分别是“卷、遣、泫、茧、浅、展、显、扁、犬、免、典、剪”,而他的《金缕曲》深得好评。从全国词人处筛选而出的176首,就有这首《金缕曲》,从此,少年纳兰名噪大江南北。

金缕曲·再用秋水轩旧韵

疏影临书卷。带霜华、高高下下,粉脂都遣。

别是幽情嫌妩媚,红烛啼痕休泫。趁皓月、光浮冰茧。

恰与花神供写照,任泼来、淡墨无深浅。持素障,夜中展。

残掩过看逾显。相对处、芙蓉玉绽,鹤翎银扁。

但得白衣时慰藉,一任浮云苍犬。尘土隔、软红偷免。

帘幕西风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鹴裘典。休便把,落英剪。

纳兰用他一贯清新的字句,描绘了软红西风的幽静清光,融入了白云苍狗的意境。

明月照花影,花影映书卷,书卷含墨香,墨香浓似淡。天上浮云如白衣,须臾改变如苍狗。佳酿在手,管他俗世红尘!洒脱而快慰,不落俗套又别有韵味。

休回首·山色冷清清

太常引·自题小照

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

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

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纵使再伤春悲秋,纳兰到底是个善骑射的男孩子。所以在题写到小照上的词中,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的豪迈胸怀。

正如能够感怀“不思量,自难忘”的苏东坡也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一面,无限愁苦的纳兰也是个铁骨铮铮的八旗子弟,身上流着蒙古族和那拉氏的血液,有着刚烈而壮阔的心胸。

西风吹起料峭寒意,惊飞的大雁飞离了营地。江山千里无垠,放眼望去,晚霞照云舒。此时何必回首?一声长亭一声短。

山色无边,水色无穷。故事已冷,今人仍在。玉箫初音,凄凉唱尽千古英魂,此时却应是梦醒。

此时的纳兰岂有出远门的机会呢?眼中的苍凉风景若不是来自西山远眺,便是从画中得来。封地就在海淀的八旗子弟,多数对于壮美奇丽的西山有着特殊的感情。尤其纳兰,不仅将西山作为隐居的绝佳之地,更有数位好友曾与之唱和吟诵。所以,在见到这幅《西山秋爽图》的时候,纳兰便感慨丛生了。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着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鞵约,但向画图寻。

西山空旷寂静得只闻诵经之声,一弯小月落在浅溪。浓厚的树荫托起静谧的山景,这样的宁静祥和,仿佛连尘埃都不应该侵染。回忆当年出游经过的地方,还记得斜阳之下,半江瑟瑟半江染红,钓翁的鱼钩衔住夕阳,青绿的肥叶摇曳着清幽晚风。在山顶的一间简陋茅屋中,方外僧人苦吟着孤经。

行走云山,垂钓溪上,奏琴涧边,多么惬意!

《世说新语·方正篇》有云:“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理财物;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又有《南柯太守传》,有淳于棼者,饮酒古槐树下,醉入梦,见一城楼题大槐安国。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应即梦中的槐安国与南柯郡。

浮生若梦,富贵无常。倒不妨竹杖芒鞋,从此也无风雨也无晴。

纳兰对于自己出身的富贵世家并没有多少好感,反而羡慕闲适的百姓生活。其实这也是贵胄子弟方才有的嗟叹,试想市井小民,又有多少恨不得攀附权贵,平步青云呢?

人生常有求不得。得失之间若要守住一颗平常心,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远远离开那个皇城,少年纳兰放眼自己家族的封地,不觉笑了,原来这就是铁马功名换来的安定生活!若能常守这海淀秋景,倒也不是坏事呢。

因他无法像来自江南的好友们一样,浸润温软的春秋美景,若能暂且在林间得一时快慰,又有何不可呢?

鹧鸪天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尊酒慰年华。

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静园寂林,曲径疏篱,淡泊宁静的氛围好不安闲!“遍游竹院寻僧语,时拂楸枰约客棋。”(宋·陆游《自嘲》)白日里吟诗对弈,自得其乐。

长久没有行军打仗,不曾骑马,倒没有“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西晋·陈寿《三国志》)的悲哀,反倒平添了“采菊东篱下”的悠然。

隐士的生活与情趣原来正是自己想要的。纳兰立马注视秋季海淀的艳霞良久,由衷赞叹这安闲的生活,江山无限,不必尽入囊中,偏安一隅才是乐事。“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元·吴师道《桐庐夜泊》)待到一片烟笼十里陂的光景,有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之感,盼有朝一日也能自言家在寒林独掩扉(清·纳兰性德《南乡子》),过上那闲云野鹤的清闲日子。

后来,周在浚结集26卷《秋水轩唱和词》,其中共收入26位词人的176首词。除追和词外,真正参与唱和的有纳兰性德、曹尔堪、龚鼎孳、徐倬、王士禄、纪映钟等18位词人,这些才子互相唱和,形成一个不断流动的文学“沙龙”。

同类推荐
  • 胡乔木传(套装共2册)

    胡乔木传(套装共2册)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 朱德群:从汉家子到法兰西院士

    朱德群:从汉家子到法兰西院士

    朱德群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1920年生于江苏省徐州萧县白土镇一个具有文化修养的医生世家,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4至1949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他为追求自己的艺术发展而赴法国,从此在巴黎定居至今。这本传记叙述、剖析了一个三十年代中国土生土长的青年,如何踏上世界艺术之峰的平凡而不凡的历程。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

    本书作者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不断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热门推荐
  • 遥夜相思太阳系

    遥夜相思太阳系

    已经脱离军界三年的慕容封重返军队不到三个月就赶上了地球联邦和苏利特尔帝国的战争,在战争中,他与身处敌对阵营的昔日同僚纳兰康重逢了。茫茫宇宙中,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呢……在这个矛盾的时代,作为一个怀着理想和信仰的人,慕容封必须在爱情、理想、追求、信仰中作出自己的抉择……读者交流qq群:802075251
  • 书生驾到

    书生驾到

    陈朝已立国一百三十二载,外部李氏、耶律、完颜,轮番登场,内部义军、匪患、流民从未间断。名臣武将、忠臣奸臣、新党旧党……各种人物粉墨登场,演绎一出清明上河图与万里江山图交织交错的盛世余晖。东南明州,本朝龙兴之地,一个意外到来的人,正在过着没羞没臊的舒服日子……(简单来说,可以当做一本北宋末年的架空历史来看,简介无能,不要太在意。)
  • 殷小萱大闹三王爷

    殷小萱大闹三王爷

    party过后深睡,不料竟然穿越,不知何年何月何地,既来之则安之,但是宫廷之中满是算计,真的能安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温暖向霖

    温暖向霖

    是谁说的,矮个子就不能有春天哒! 1.43m的安暖茜和1.83m的顾霖向各位人民大众证实他们好得很。 “人生很长,长得会让你忘记很多平凡小事。但也很短,短得让你觉得如果不在一起,会一眼到头,毫无回念。我不愿一人悔恨。”“我喜欢的是你。无关我父母,你身高,你样貌,仅仅只是你。” 最萌身高差,有甜有虐。保证不弃坑。请各位小仙女多多照顾。拒绝黑粉。 QQ群:941667341????
  • 深圳谣

    深圳谣

    特殊的岁月不可磨灭的疼痛印记,人性因生存扭曲又在自我升华中抻平,追寻和实现。《深圳谣》描写了深圳沿海渔村几名青年各自命运抗争,完成人生最终的追求与跨越。小说中那群人为了生活默默唱响心中的歌谣,构筑了时代彩虹的斑斓画卷。故事跌宕起伏,步步惊心,环环相扣。作品获得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
  • 总裁老公太难甩

    总裁老公太难甩

    她八岁,他十岁凌可:以后我养你。萧天昊没有言语,但是手却紧紧的攥着凌可的衣角。她十三岁,他十五岁凌可:昊昊,你可别忘了是我把你养大的,你要孝敬我,伺候我一辈子,可不能轻易被别的女生拐跑了。她十八岁,他二十岁凌可:昊昊你是不是该谈恋爱了萧天昊:我们不是一直在谈吗!凌可:胡说什么,我说的是女朋友。萧昊天:没兴趣。凌可,是谁说让我伺候她一辈子的了,现在想反悔也要看我同不同意,说好的一辈子,时间没到,休想将我甩给别人。————凌可:昊昊,我交男朋友了,明天领来让你看看怎么样萧天昊拿起外套,冰冷的转身:我没你那么心大。凌可你还真懂得怎么伤我,可是我还是一样没办法不爱你,因为你就是我生命里唯一的光,恰巧,我怕黑!————凌可儿时的一时心软,本以为拐了个萌娃来养眼,谁承想养的冷酷腹黑不说,谁能告诉她,怎么还甩不掉了……
  •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早在中国的史书《漠书》中,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而在日本的史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就地理形势而言,在古代社会中,中国一直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且各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大国,因而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民族学习的榜样。
  • 萌主天下无敌

    萌主天下无敌

    恭喜你变成了萌主,从此走上卖萌可耻的无敌道路上!林安:不!我林安就算从这里跳下去也不要卖萌!林安:真香~PS:写给萌主天下无敌的百万字情书!欢迎加入《萌主天下无敌》橘子比较新,群聊号码:976420474
  • 爱你入毒刺骨

    爱你入毒刺骨

    夏初晴二十五岁的生命里有17年的时间是爱着叶景琰度过的。叶景琰这个男人,是她一帆风顺的这些年里,唯一的心结。哪怕这个她爱了多年的男人,一直深爱的是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姐姐夏末,那个父亲朋友的遗孤,她也不曾舍弃这段相思,只把它隐藏在心底。因为姐姐也是这个世界上对她最好的人,她同样不能伤害。一场酒店乌龙事件,却将这一切都改变了,她阴差阳错成为叶景琰的娇妻,可这之后的生活竟是她万万没想到的劫难……而夏末的身世也浮出水面,那个她一直信赖的父亲和姐姐,竟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愿你的孤独不负走过的路

    愿你的孤独不负走过的路

    当你跨越孤独这座山丘,才会发现之前所受的苦,终将成为一种人生力量。初心客厅专栏作者、张德芬空间签约作者、读者公号专栏作者蔡尖尖,始终认为“尖尖而立,孤独自行,不负时光”,用41篇暖心的故事,讲述每个人所遇到的孤独而美好的人生故事。蔡尖尖曾是新媒体大潮下的一员,社会的喧嚣,生活的压力,职场的无奈,爱情的美好,梦想的憧憬……好比战场,你亲自去经过,征战过,才能赢过。她在自媒体平台受到很多读者的热捧,原创了多篇10万+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