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8100000031

第31章 我的回归—好青年(1)

油画姑娘

关于《好青年》,我同样还是包揽了词曲和一部分的编曲,但这次没有找很远的人,基本上就是闻震老师、沈老师、瞿然老师几人的合作。

还有一位黄毅老师,在这张专辑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是我第一张专辑的《我的爱丽丝》的编曲,当时他还是音乐学院的学生,现在已经是汪峰御用的编曲人之一。新专辑《好青年》有一小半的编曲是由他完成的,由于大家都很熟了,这次玩得很野,尝试了很多没有人做过的风格,算是一张很非主流的专辑吧。

专辑中我们自己发明了一种新曲风,叫做march pop,就是进行曲式的流行乐,圈里的朋友听上去都很新鲜,但市场反响一般,看来老百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

有几首歌反响还不错,有一首是我和金海心老师合唱的,叫做《油画姑娘》,又是我擅长的混合曲风,俄罗斯音乐的哈巴涅啦,加上的flow,我负责说,海心老师负责唱,两个人的配合很默契,这首歌出来后很多人都表示十分喜欢。

还有一首歌叫做《齐天大圣》,它是一首很俏皮的说唱作品,也是跟人合唱的,合唱者是中国最早的hip—hop团体成员——Chin—Flow杨帆。

我把小时候跟父亲的记忆写成了一首歌,放在专辑最后,上面曾经提到,叫做《父亲的天空》。

专辑发行后反响平平,但我并不失落,我知道这是一张需要时间才能流传的作品,我很期待在若干年后,有人会把这张专辑重新翻出来。

制作专辑期间有些事情还是很好玩的。

当时准备拍《油画姑娘》的MV,但我由于两年的办公室生涯,肥了许多,海心姐给我介绍了一个中医大夫,姓于,四十几岁,中医世家,说是可以帮人点穴减肥,我去他那里,虽然没瘦多少,但是调理了很多颈椎啊腰椎之类的老毛病。

我们在一起时常常使坏,有一次我和海心姐在外面吃火锅,那时候已是晚上12点多,我们知道于大夫注重养生,睡得早。就商量好了轮流给于大夫打电话,就说于大夫我在你家楼下呢。我们几个“病友”欣然同意,有的发短信,有的打电话,可是短信没人回,电话也没人接。只得败兴而归,第二天早上我睡得正香,于大夫给我打了回来,说不好意思昨天睡着了刚看到未接电话和短信,我睡得迷迷糊糊,只好说没事了,没事了,我自己已经好了。唉,真是“害人反害己”。

《油画姑娘》的编曲是黄毅老师,那首歌要录大型的弦乐,我们请来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8、6、4、4、2,整套的编制。那天正好比克回国了,跟我在一起,就邀请他一起去看看。他显得很兴奋,还特意拿了一个摄像机,录音棚地址在护国寺附近的百花深处胡同,我们早早地等在录音棚,看到黄毅老师已经到了,蓬头垢面,穿着拖鞋,留着西瓜太郎的发型,蹲在地上抽着烟。

比克有些迟疑,说这就是你的搭档,我说是啊,我们这帮人,都不拘小节。后来乐队到齐了,24个乐手,整套的弦乐团,开始录音。内容早已写好了发给他们,在录音棚里试了两遍,开始录,录到一半,黄毅老师觉得不对,对着录音室里说:“左边第二个大提琴,你的4弦低了,不准。”那提琴手赶紧调了回来……比克顿时傻了。

实话实说,《油画姑娘》这首歌反响不错。较之同时期的《同志们走起来》似乎更受听众喜欢。我估计原因有几个:

首先march pop还是不容易这么快被接受;再一个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都要比《同志们走起来》精致,当初写的时候也更谨慎,毕竟是要和海心姐合唱,不能太过搞怪和随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首歌有海心姐的献声合作,整个副歌把握得丝丝入扣,听得人如痴如醉的。

本来在最开始录音的时候是我自己唱的demo,为了写出俄罗斯老歌那种旋律,整段副歌写的全是离调音,我自己唱的时候显得乱七八糟的。结果当海效果这么好。效果这么好。

心姐进棚一唱,马上180度大转弯,当时我们就愣住了,连我自己都没想到会总而言之,这首歌算是我写过的最满意的作品之一了,特别要感谢为这首歌编曲的黄毅老师,其实这首歌的风格也挺独特的,本来还担心“哈巴涅啦”和hip—hop能不能糅到一起,之前也没人搞过。结果最后不仅完美地融合了两种风格,还加入了R&B和舞曲的元素,最后我又根据编曲重新改了rap的和声结构,才有了今天大家听到的这首《油画姑娘》。

说回歌的内容,其实也不需要我解释太多,每个人都曾有过孤单彷徨的时候,触景生情,周围的一切仿佛也同呼吸共命运了。看看19世纪末印象派大师们的作品,大多充斥着这种感觉,像大家熟知的凡·高的《星空》、莫奈的《睡莲》等等。

这首歌中所说的那幅油画是我在一次俄罗斯美术作品展中看到的,画名和画家记不清了,只记得能看出是印象派的作品。展览的现场我并没什么感觉,离开以后却总是想起那幅画,一个穿白纱的姑娘望眼欲穿的样子。

那时我正值低谷当中,觉得有所共鸣,所以当时也就创作了这首歌的雏形。后来时过境迁,感觉最初的版本有些过于灰色,在临出稿的时候,我修改了一些内容,好让最后有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

因为经过了许多事,我渐渐成长了,也慢慢懂得了人生的一些道理,无论面对多大的逆境,只要心存希望,没有什么不能面对的。我也想通过这首歌和这张专辑,给大家传达这样一个信念。

无论如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首歌,不过有一点要说明一下,我在网上听了无数个版本,压缩的都很差,各个声部在一起很浑浊。

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真的喜欢这首歌,尽量支持一下正版,音质会好很多。当然,这年头支持正版只是少数人的娱乐活动。

繁星剧场的网络首唱会

《好青年》终于要正式上架了,可我心中却没有三年前《复生弥撒》时那样忐忑,相比而言,更多的只是释怀,仿佛背了三年的包袱,今天终于能够放下。

记得三年前有位故交曾对我说:“你的专辑风格太多,这样不好进圈子,因为说唱有说唱的圈,流行有流行的圈,小资有小资的圈,文青有文青的圈……”我听了深受启发,于是这张专辑,风格更多,hip—hop,R&B,blues,民谣,还有哥们自己攒的march pop,各种混搭曲风,基本上归类不到任何一个圈,可那又怎么样呢,圈来圈去,圈住的只是自己。

音乐是无界的,我不能忍受我的专辑里出现两首风格类似的歌,甚至不希望我的所有作品里出现雷同的风格,我希望我的每一首歌都是独立且完整的,而不是为迎合市场的拼凑。

还记得三年前《北京土着》刚出来时,连续拿了四个榜单冠军。幸运是一方面,同时也是因为那时的环境还相对开放。三年后的今天,乐坛一片刀光剑影,各种作秀层出不穷,唱片公司为了宣传恨不得编出几部小说来,可是最后检验音乐本身又怎么样呢?无非还是那点套路。

在最初筹划《好青年》这张专辑的时候,我无法确定在这之后,是否还有下一张专辑的机会,所以在最开始,我就把它当做我的最后一张专辑来创作,希望能做出一张载入史册的专辑;就算不能载入史册,也至少不要载入“屎”册,只要不跟别人一样,怎么都行。

这张专辑的风格比较激进,玩了很多没人玩过的东西。至于这张专辑的主题,可能大家已经有所察觉,是关乎于“希望”二字。越是绝望的时候,希望就越显得尤为重要。我不敢期盼这张专辑能有怎样的成绩,但至少,我是在为了我心目中理想的华语音乐,做着微不足道的努力。

借用韩寒的一句话:“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相比于三年前的《复生弥撒》,《好青年》不再附赠戒指、海报、日历、贴纸、MV、制作花絮等等,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的话语和简单纯粹的音乐。

我所期盼的,并非无数晃动的荧光棒,或是雷动的掌声与尖叫;而是若干年后异乡的早晨,当我偶遇某个素不相识的人,他从尘封的旧皮箱中拿出这张专辑。当音乐在晨光与回忆中流淌,我还能问心无愧地说,这是一张用心的唱片,这是12首真实的音乐。

所以,专辑上架后,成败已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只是此刻,我,和我的音乐,都是真实的。而在这浮华的世界,这已是难得了。

不装X,不装可怜,不装无辜,这便是北京土着,这便是好青年。

由于《好青年》这张专辑上架的日子最终敲定,我在繁星剧场举办的网络首唱会的日期也能一锤定音——就定在专辑上架前的第三天。

也许日期安排得太仓促了,通知不到人成了很严重的问题。为了在“人人网”上发布消息,还特意申请了一个公共主页,不过时间还是太短,当时全公司(唱片公司)的人都很着急,好在有一些持续关注我的朋友,第一时间表示参加。我再通知一些私人的朋友,包括之前大声传播的同事,音乐学院的同学,圈内的好友,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帮众”们。

首唱会当天,我早早到了现场,调试吉他的现场收音,因为有一首现场弹唱的《再见木吉他》,不久我的混音师瞿然老师到了现场,帮我调试话筒。

之后陆陆续续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我们只好告一段落,回到休息室。

很快,发布会的主持人——Chin—Flow杨帆来到了后台,我们在新专辑中有一首合唱,叫做《齐天大圣》,我们插科打诨了一会儿,另一位发布会的贵宾金海心老师也到了,今天不光来捧我的场,还要在一起合唱专辑里的新歌《油画姑娘》。

我们在化妆的时候,休息室进来一个年轻的学生,和我攀谈起来。原来他是天津大学的学生,跟我在博客上有过交流,之前学校学生会要翻唱我的《好青年》这首歌,从我这边拿了伴奏,今天和五个同学特地从天津赶过来。

我十分感动,就邀请他们一会儿上台跟我一起表演,他欣然答应了。

不久,首唱会正式开始。舞台下面虽称不上人山人海,但乌压压的一群足慰我心,毕竟我不是四大天王,眼前这个规模对我来说也是不小的鼓励了。

现场响起了浅浅的音乐,像溪流一样在整个剧场回转。五彩的灯光摇晃着,注定今天是不平凡的一天。

开场是专辑第一首,《同志们走起来》。我走上台,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有从小的朋友们,有从出道来一直支持我的老歌迷,有圈里的老师们,满满地坐在观众席上,还有几个“6间房”直播用的摄像机。

一曲终了,帆哥走上台,我们简单聊了一下。接着是第二首歌《好青年》,正如刚才所说,我把天津来的那几个朋友请上台来,几个人连蹦带跳,他们还为《好青年》这首歌编了一段舞蹈,我们好像玩儿一样在台上乱闹。

中间的间隙,按照惯例,该播放VCR了,满江老师,王筝老师,还有很多圈中的资深音乐人,唱片公司的老板们,一齐发来祝贺,让我意外的是还有胡戈录的一段视频,引得台下一片哄笑。最后当然是张信哲张老板的VCR,除了恭贺之外,他也以老板的身份提出了一些要求与告诫,告诉我在音乐的道路上要坚持。

之后就是我和帆哥合唱的《齐天大圣》登场啦,一首非常火爆的说唱作品。台下反响十分热烈,我们还激动地走下了舞台。之后终于轮到一首慢歌,我的吉他弹唱《再见木吉他》,和我一起伴奏的还有这首歌的编曲张希老师,我们两把吉他配合,我也好像歌词中写的那样,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最后当然是请上金海心老师,合唱《油画姑娘》这首歌了,海心姐不愧为实力派,一张嘴就博得满堂彩,唱完这首歌,海心姐还送给我一个小礼物,以示鼓励。

结束时,我应邀重唱了《北京土着》,不过我觉得这首歌唱得太多,就突发奇想,说现场找一个观众来跟我一起唱。这一说台下炸锅了,一个大哥冲了上来,我认出是我最早的一批听众,在大声传播的时候,有活动还来帮过忙,我们私下也成了朋友,还一起唱过卡拉ok,很长时间没见,感觉十分亲切。可是等他一张嘴,全场都笑翻了,歌词记不清,只记得一句“切一片西瓜四五两”,这一句反复地唱,还特别投入……几次我说唱到一半的时候,他又张嘴吼一句,弄得我在台上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不过也好,也算是气氛达到了高潮。

活动结束后,我一一跟观众告别,许多回忆涌上心头,离开音乐圈几年,还是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还是喜欢这种和别人分享喜怒哀乐的感受。

世界太小了,走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但我想,这次跟三年前不同了,我重了,无论分量上,还是智慧上。

我们都是好青年

现在想想,《好青年》这张专辑可谓好事多磨。

首先,创作上遇到了很大的瓶颈,在最初构思的时候,对于两三年没有从事音乐工作的我来讲,很多东西要重新适应。那一段时间国际上开始复古70年代的舞曲曲风,国内的一些音乐人也开始纷纷效仿。而我觉得老曲风的重新流行,是由于人们的怀旧心理,而对于中国而言,70年代是没有欧美那些hard-rock和舞曲音乐的。所以在一开始我对于专辑的构想,是做一张融合现代音乐和中国六七十年代音乐的新曲风唱片,包括一些老军歌、俄罗斯音乐、怀旧民谣等等,看看能不能创立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其二,对于前一张专辑收到的反馈——我的一些歌在唱片里效果很好,但都不太适合演出,可能是由于我学编曲出身,没有给歌曲留出现场二度演绎以及互动的余地。在创作《新青年》时,开始尽量规避复杂的和声,并且在一些作品中设计一些和听众互动的桥段。

其三,对于专辑所表达的内容也和三年前的有所差别,流行歌曲以爱情为主题比较多,也很好写,曲风大多也都哭哭啼啼。事隔几年以后,我觉得对于自己,还是尽量多突破一些,少写点和别人雷同的作品,并且几年来的经历,让我觉得,应该通过音乐传达一些有意义的信息,比如面对困境永不放弃的精神等等。

这样一来,我在创作过程中并不像之前那么轻松,因为事先有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在脑子里,反而不知从何写起。很多歌写到一半的时候就被我废掉了,过了大概大半年以后,自己满意的、已经成型的作品,大概只有《同志们走起来》《好青年》《真的好想你》《胜利》这几首。

而后唱片公司认为时间拖得太久,准备把之前的作品先行制作,这样一边录音,我再一边写新歌,会节省一些时间。

在专辑录音过程当中,一件小事的发生对专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录音的地方在我的制作人闻震老师的录音棚,那里时常会有很多其他的歌手录音。录音室休息区里有一块记事用的写字板,我的创作严重拖后,所以在公司同事的威逼下,我不得不在写字板上写下军令状……大概的内容是这样:

本人,张伯宏,特发毒誓于此:

从今天起半个月内,完成剩下的五首新歌的词曲创作,如不能完成,则死无葬身之地……我每天看着这副“悬挂着的重誓”都如芒在背。写完之后,制作人闻老师表示很满意,说:“以后你每次来录音,就能看到这行字,时刻提醒你!”

录音活动总是几天一次,结果每次去录音棚,下面都会有新的“回帖”,比如:

小龙!我替你买好了墓地——瞿然

同类推荐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体随笔。作者回顾了自童年起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历程,以“白描式的描写人物性格”手法,记述了他接触过的文艺界人士,包括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白银时代”的代表作家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等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家卓越的创作成绩,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态,为了解诗人后期思想状态提供了一些补充材料。
  •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

    傅雷经典译注,罗曼·罗兰倾世巨著《巨人三传》之一—《贝多芬传》,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罗曼·罗兰将贝多芬的遗嘱、书信,整理成集收入其中,不仅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音乐大师贝多芬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更将一个伟大心灵展现在读者面前。贝多芬所处的年代,是一个“破”与“立”相冲突的时代。他的成功掩隐着无可言说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难的命运斗争的过程,那是“苦难铸成的欢乐”。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百万宝刀不老)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30- )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 指鹿为马:赵高

    指鹿为马:赵高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气的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指鹿为马:赵高》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赵高的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数码系列之命运的物语

    数码系列之命运的物语

    本作为《数码兽狩猎者》的续作,主角是以米娜为主。在凯伊等人打败奥古杜兽,数码世界和人类世界总算恢复和平,而回到人类世界的大家也再次过上平静的生活。可直到一年以后,新的危机再次出现!但这次的敌人却是自称来自异世界,曾在远古时期被还未堕落的光明兽囚禁在黑暗区域的‘不死之王’!‘不死之王’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想让‘禁忌之器’降临世间!然而‘禁忌之器’需要合适的人类容器,而米娜是最佳的首选。而作为‘容器’的米娜,被‘不死之王’的部下带到黑暗区域!为了救出米娜莱德等人和吸血魔兽,也分别在不同的‘指引者’传送至黑暗区域。面对未知的可怕敌人,大家该何去何从?
  • 小经验大财富

    小经验大财富

    本书将作者本人在生活、经商、学习、旅游中遇到的一些与经营管理、职场生涯密切相关的真实故事,再现在读者的面前。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把自己经商的所遇、所想、所悟、所乐、所苦……进行了一下盘点,其中有经验、有教训、有快意、有辛酸、有感叹、有思考……
  • 师王

    师王

    编外教师张厚突遭意外进入异次空间,眼前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怪异生物,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频频发生。张厚只得硬着头皮在黑暗中摸索生存,与孔子、孟子、赫尔巴特、夸美纽斯等人谈笑风生,最终成为一代师王,指点江山,纵横捭阖,桃李遍天下。
  • 穿越之种田领主

    穿越之种田领主

    农科院的研究员带着领主系统穿越成异界小村长,原本只想好好带着村民种田,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然后再弄个爵位,顺便享受一下贵族的腐败生活。可惜这个世界的怪物、异族不想让他过好日子,逼得他不得一次次放下锄头拿起长剑:既然你们非要逼我,那我杀光你们总能安心种田了吧! 书友群1071089295,欢迎大家讨论剧情!
  • 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个主播背后有靠山

    这个主播背后有靠山

    新书【幸福的乡村咸鱼】求收藏忙时种田养鸡做农夫,闲时写写歌,拍拍小视频,玩玩电影,开开直播,赚赚奶粉钱,当一个快乐的文化人……。偶尔出出国,让那些没见识的外国人,见识见识什么作好歌曲,好电影,顺带的也摸一下他们的钱包,让他们一边骂着法克,一边往电影院里钻。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我叫李布,我是一个有靠山的人!!书友群:315389905欢迎你的到来
  • 惊悚故事

    惊悚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从火影还是崛起

    从火影还是崛起

    墨煌二次穿越没想到来到了忍界,而且这里的剧情严重崩坏,失去了剧情的掌控。
  • 我的奇葩末日史

    我的奇葩末日史

    吕帆是个穿越者,得大明星系统。即将走上人生巅峰。这很主角。然而,末日突然降临。吕帆表示:(ー_ー)!!768222563有兴趣的书友可以一起来进群讨论啊
  • 化身锤石在异世的日子

    化身锤石在异世的日子

    醒来发现自己化身魂锁典狱长,怎么办?在线等,急。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我是魂锁典狱长,却又不是魂锁典狱长,我不再是那个童谣与传闻中的残忍刽子手,我为自己带盐。忘了说了,唯一不变的一点就是,我仍然是个魔教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