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53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当历史学家发现中国的明王朝具备许多无与伦比的特点的时候,他们便对这个王朝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的确,明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王朝。这里有成熟完备的政治体制——内阁,这里有颠覆农业文明的商业文明,这里有空前繁华的市井文化,这里有意志决绝的士大夫,这里有激烈辩论开放式的儒学思想,这里有孤独无助的君主,这里有与命运抗争的底层人物,这里还有东方第一位开眼看西方的人物——瞿太素,这里还有中国第一位启蒙思想家——王艮,这里更有东方的布鲁诺——何心隐……

一个将儒家文明推向极致的王朝,一个严格遵循儒家行为规范的王朝,一个商业文明极度发展的王朝,一个产业时代来临的王朝,一个各项指标在农耕时代达到临界点的王朝,为何会在1644年轰然倒塌?历史留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历史上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会影响整个历史的进程。846年,只是历史上一个渺小的点。在这一年,唐朝持续了40年的牛李党争以李党的失败而告终。从此,中国进入了文官政治时代。对于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帝国来说,文官政治无疑是灾难性的。从牛李两党对于藩镇的不同观点,就可以看出贵族与平民在政治决策上的全局性与局部性的区别。同样,现在看来,1449年也是明王朝的政治分水岭。在这一年,经历土木堡之变,帝国的勋贵折损殆尽,帝国重回文官政治运行的模式。就这样,在经过大明王朝81年的统治后,历史终于又回到了它本来的运行轨道。从此,一个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大明王朝呈现在我们面前。

本书力求以客观、凝重的笔法和别样的视角展现一个真实而磅礴的明朝时代,并从体制和经济角度探讨王朝兴衰和明王朝灭亡最本质的原因。本书将写作焦点放在君臣斗争方面,特别是嘉靖和万历两朝会着墨较多。

朱元璋创立明帝国并非想象中那么艰难,前面已经有许多英雄人物做了铺垫。有感于元朝思想领域的混乱,朱元璋在夺得天下后开始用理学来禁锢人们的思想。他的理想是通过抑制豪强还给天下一个自耕农社会。洪武皇帝是一个偏激而纯粹的人。在他的治理下,帝国僵硬而沉闷。官僚们都在等着他死。洪武皇帝的尽快死去成了这个时代官僚们的唯一希望。

建文皇帝朱允炆是按照儒家伦序原则继承皇位的。这个不懂事的孩子在几个腐儒的唆使下盲目削藩,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帝位。帝国的第三任皇帝是太宗文皇帝朱棣。外藩继位的身份一直是他心中永远的阴影。为了昭示他的伟大,他开始折腾这个国家和人民。如果帝国在朱棣的统治期间灭亡,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将会跟隋炀帝一样糟糕。

朱棣的死是帝国的转折点。从这之后,帝国结束了洪武、永乐的那种扩张态势,开始一意主守。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开始从皇帝手中向官僚手中转移。洪熙、宣德两位皇帝在位的时候开始对洪武、永乐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整。但宣德皇帝仍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人。他能够压制住那些跃跃欲试的文官。

宣德的死亡标志着君主与官僚的融洽关系再也无法成为可能。为了压制住日益崛起的文官集团,正统启用宦官王振。王振试图将天下拉回洪武时代,但这是全体官僚所不允许的。帝国在王振的主持下在一些政务上产生了偏差,不仅搞得人怨沸腾,而且还对蒙古实行了强硬政策。这最终导致了土木堡事件的爆发,帝国从此进入动荡期。

再次继位的英宗皇帝开始变得成熟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苦难而报复他人。他任用贤臣、能臣,同时他开始躲在幕后,以一双阴骘的眼睛盯着那些勋贵和官僚。这个皇帝已经不信任任何人,他不会因为你帮助他而感谢你,也不会因为你对不起他而报复你。

英宗皇帝的继任者成化皇帝是一个很木讷的皇帝。他迷恋他的保姆万贵妃,并且信奉道教和方术,经常绕开内阁直接发旨。成化王朝无疑是整个明朝时代的转折点。从这个时期开始,帝国的官僚政治正式进入成熟时期,皇帝开始“垂衣拱手而治”,商业与思想领域也开始松动。

从洪武到成化,我们所关注的是帝国封建体制的推进。元朝时,帝国体制开始向具备明朝特色的体制方面转变。帝国的内阁开始成熟,制约内阁的司礼监也正在形成。帝国开始依靠两套班子来运作:一套文官班子,一套宦官班子。这一切都已经程序化。所有的政务最终都是依靠文牍来处理。这种程序化使得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政务都会因此受阻。但是,这的确是一种优越的政治制度。它能够保证帝国即便在没有君主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惯性平稳地运转多年,并杜绝了一切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它不需要能人、强人,所需要的只是技术官僚,但是它阻碍变革的力量又是那么强大。一些早已程式化或者惯性化的东西又将会束缚帝国的发展,并最终在一些技术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使得大明帝国轰然倒塌。

从弘治开始,明王朝表现出来的突出特征是文官开始兴起。以嘉靖朝的大礼议事件为标志,明王朝的文官集团全面崛起,并在万历晚期达到了最高峰。

在奉行儒家文化的古代中国,政治权力终将落入文官手中,政治益发依赖娴熟的官僚集团来运作,而不再是英明的君主。这是各种因素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贵族的没落,官吏的选拔日益依赖科举,印刷术的发展导致受教育人口增多,商业发展,财富积累,市民意识的觉醒,后世君主对权力的淡薄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这种文官政治对于小国寡民的西方来说没有什么,但对于复杂而庞大的东方帝国来说往往会带来消极影响。因为文官政治运行的结果往往是私有制的盛行,中央集权的削弱,财富日益向士绅集中,这些都会使一个庞大国家在面对大的突发事件时显得捉襟见肘。这一点在晚明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弘治皇帝被认为是一位严格遵循儒家行为规范的君主。他主政的18年是皇帝与文臣关系最融洽的时期。虽然如此,弘治时期的18年本质上说仍然是平平淡淡的18年。他的继任者正德最反感儒家的说教,而且正德是一个活泼好动的人。从正德开始皇帝与文官的矛盾开始成为帝国政治运行的主要特点,并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正德时期中国的商业和思想文化进一步发展,唐寅和王守仁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心学也发展到了顶峰。

接下来是嘉靖时期。嘉靖被认为是明朝最糟糕的一个皇帝,明朝由盛转衰的拐点就在这个时期。嘉靖对文官的憎恨达到了极点,他非常喜欢看文臣们斗来斗去。这个时期虽然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明王朝面临着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危机,那就是倭寇问题。嘉靖时期也是明王朝仅次于万历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嘉靖皇帝御极45年,仅次于万历皇帝的48年,这45年也是明朝党争开始和各种社会矛盾开始爆发的45年。

嘉靖的继任者为隆庆皇帝。隆庆普遍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无能且受人操纵的皇帝,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表象。隆庆皇帝虽然安居幕后,但隆庆在位的这7年是中国明王朝政府政治决策最好的7年,它甚至能够跟宣德、弘治相媲美。隆庆皇帝有着寻常人看不出来的政治运作艺术。他能够在不做任何事情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一切政治目标,并使得帝国安静、宁和,不再那么无聊地吵闹。隆庆时期我们还可以看出朝中清流的虚伪与狡诈。为了达到目的,清流也是不择手段。隆庆死后,这种宁和、安详的氛围便不复存在了。

万历朝是明代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不仅仅是因为万历是明代御极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还因为这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巅峰时代,所有的指标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临界点。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开始出现,无产阶级运动正式发端,工会组织开始形成,基督教传入中国,启蒙思想进一步发展,白银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市井文化进入成熟期,海外贸易空前活跃,党社运动在民间蔓延,参政群体日益扩大,舆论开始民间化,士大夫的活跃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皇帝与文官的矛盾更是空前激化,商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矛盾同样空前尖锐……所有的这一切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上演。

万历皇帝跟明代的大多数皇帝一样并不是一个有为的君主。这正像我们前面讲的,政治的发展使得帝国日益依靠娴熟的官僚和平衡的体制,而不再是君主的个人意志。无论君主在这里扮演何种角色,最终要么将问题弄糟,要么就是无功而返。朱元璋强大的个人能力都未能对历史产生任何改变,更别说后世的君主。所有这一切又都只能在因循中度过,这种因循最终会导致整个国家或政权都无法运转。而这个时候皇帝与官僚的矛盾又会变得更加突出。皇帝这个时候的专制绝不是胡来,而是为了这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许多人虚伪的嘴脸。

万历皇帝10岁登基,前10年外廷有张居正,内廷有李太后、冯保。当张居正已死、冯保被贬黜、李太后不再管事的时候,皇帝发觉自己仍然无法亲自实施政务,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官僚集团在前面,皇帝只用执行礼仪上的程序即可。但是,他渐渐地发现单纯的垂衣拱手也不可以,因为君主考虑的是整体,而官僚考虑的是局部,况且,明帝国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农耕国家,不能像英国那样完全将权力交给士绅去打理。所以,我们看到万历后期皇帝与官僚们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万历中期帝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东林党。这个党派的特点是抵制一切非本党人士。他们蹦得很高,拿道德文章替自己涂脂抹粉。更为要命的是这个党派的成员大多出身于缙绅和资产阶级家庭,他们自然要代表本团体的利益。万历增加商业税收的命令就遭到了这个党派的一致抵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柔性革命在帝国已经成功。这个党派的结局并不好。在下一个阶段,在魏忠贤的打击下他们集体噤声。魏忠贤死后他们又死灰复燃,并最终将帝国推向灭亡。清朝入关后,他们很快跟这个新兴政权合作。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实际上并无国家、民族和道德的观念,他们所关心的只是本团体的利益。

万历晚期,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在这个过程中,明帝国并没有进行干涉。其原因在于努尔哈赤对帝国表现得十分恭顺,万历也希望他能够约束其他部落,且不要对明朝边境实行骚扰。但当连年的雪灾、荒灾沉重地打击这个可怜的部落,以及明廷加大对女真各部经济封锁的时候,情势已经不再那么美妙。在饥饿和绝望面前,努尔哈赤开始铤而走险。这种铤而走险无疑是成功的,在几十年后他因这绝望而建立了一个新的帝国。

万历王朝是本书的描写重点,而我们的讲述也主要放在国本之争上。这是万历朝的一件大事,体现了本朝的政治特点和官僚矛盾。而在这件事情的背后则是整个帝国潮流的涌动。

万历死后,他那可怜的长子朱常洛终于登上了皇位。但身体不好的朱常洛只在位一个月便死掉了。他的长子朱由校登上了皇位。在朱由校刚刚主政的那段时期,重返朝政的东林党继续揪住三案不放,将三案的污水向万历和郑贵妃身上泼。这引起了朱由校的愤怒,东林党的表演再次弄巧成拙。天启四年是天启王朝的分水岭。从这一年起,皇帝开始任用一些新的官员来排斥东林党人。也就是从这之后,皇帝开始隐居在幕后。

天启王朝是意志决绝的。它至少没有像崇祯王朝看起来那么散乱,皇帝仍然坚持征收商业税。另外,君臣保持了空前的团结,它不像前几朝那样叽叽喳喳。天启皇帝的治国手段是高明的,他以很小的代价就实现了嘉靖所期待的那种治国效果,既没有让群臣争来争去,也没有让群臣骂来骂去,帝国一扫万历朝的那种混乱局面,一下子得到了安宁。

天启的继任者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崇祯手里帝国最终进入无法挽回的境地。这一方面是因为自然灾害的加重,另一方面是由于崇祯皇帝混乱无序的性格。崇祯皇帝最初想重用东林党人,但是,当他发现这个党派排除异己的时候,便开始任用新的阵营的人。在温体仁、周延儒的辅助下,中枢保持了稳定,但对于一般的人事任用,皇帝显得急躁而混乱。

崇祯皇帝渐渐地发现这些科举出来的人大多只会夸夸其谈,并无治国的才能,他便想打破这种科举选才的制度。但是,旧的体系被打破,新的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来。崇祯轻易用人,轻易罢人,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帝国的政坛越来越混乱。

崇祯朝的最大问题是皇帝在一切问题上显得急切而冒进。他完全不顾帝国已处于疲弱的状态。一旦问题得不到解决,崇祯就会显得急躁而不安,甚至迁怒他人。不仅如此,文官制度的那种僵硬性流程也不符合明末的实际情况。帝国的一些僵硬政策仍在执行,尤其是在跟满洲人议和问题上。所有人都不愿意为一些灵活的政策而担负责任,这其中包括好面子的皇帝。

但此时那种能够稳定局势的文官政治已经不复存在,更加激烈的党争开始了。破产的财政使得帝国失去了军队的指挥权,军阀政治重新出现。但是,帝国并没有鼓励地方豪强参与镇压农民军或者抵御清兵。实际上无论是农民军还是清兵来得都很迅猛。

当时间进入晚明,财富日益向少数人集中,帝国的征税权被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分子所抵制。再加上延绵70年的北半球气候冰河期,过度的商业化导致粮食减产,这些都使得明王朝的继续已经不可为。

但实际上最根本的问题还是那种儒家思想的死结禁锢了帝国。它甚至需要引入部落民族的新风或者西方的某种主义来破解晚明迷局。

同类推荐
  • 大周江山志

    大周江山志

    惶惶大周,危机四伏,外有蛮夷虎视眈眈,内有妖人兴风作浪,我大周,可是要亡了?
  • 回到唐朝当龙王

    回到唐朝当龙王

    21世纪理工肥宅,魂穿大唐,化身为龙。兴农业,办书院,传兵法。阻四方来犯之敌,通蛮荒地域之商! 此文仅是娱乐之作,考究党勿入。
  • 三国神话纪元

    三国神话纪元

    天道崩坏,轮回推演,洪荒之乱,谁能掌控命运?黎川自三国而出,历经洪荒之乱,与诸英雄联手一同抗天,颠覆神权,镇压万古……
  • 混乱三国记

    混乱三国记

    带着系统穿越三国,哪怕身份是被废的少帝刘辨,都应该6的飞起吧?!可是当系统和世界意识共存的时候,穿越的刘辨知道他6不起来也飞不起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起来!
  • 三国大人物

    三国大人物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三国不仅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美女如云的时代。少年张俊接受国家任务穿越至三国时代,他不仅获得绝世秘籍练就文武双全,还凭着英俊相貌屡屡俘获美女芳心;他不仅醉心权谋争夺天下,还投身实业热心公益;他不仅开办演唱会培养艺人,还投资书院兴办教育,最终成为三国时代财色兼收的大人物。
热门推荐
  • 兽王·血色要塞

    兽王·血色要塞

    血色要塞的能量光塔庇护着驻扎在要塞中的各星球的强者们。来自不同星球的强者有的是为了在生死之间磨砺自己的战技寻求一线晋升的机会,有的强者是无缘晋升想在有生之年为家族赚取丰厚的报酬,有的强者则是带着自己的家族勇士要在这里积累战功博取一个前程。
  • 红楼之玉润冰炎

    红楼之玉润冰炎

    却说黛玉在京城接到林如海病重的信函,心中又急又怕,无措的直掉眼泪,说着要回江南。贾母也是大惊,连忙命贾琏收拾妥当,护送黛玉回江南去。黛玉心中焦急,只是略微收拾了一些细软,带着从家里带来的王嬷嬷和雪雁,就连紫鹃也没有带直奔江南而去。“姑娘莫要担心,老爷定然会没事的。”船舱里,雪雁细心地安慰着黛玉,眼看着这几天下来姑娘原本就薄弱的身子又瘦了一圈,让她心里又是着急有事担忧却也不可奈何。黛玉坐在……
  • 与你并肩而行

    与你并肩而行

    黑暗中的人,如果没见过光又何来对光的偏执。邢乐颜觉得自己的20多年的单身就是为了遇见她的言先生。一次旅行目睹了杀人事件,后来又住进了s市只手遮天的男人家里。“哦,那就是对我一见钟情咯”男人冷峻的脸勾着笑看着怀里的女孩。“不不不,那是见色起意。”一眼便终生,一世则相守
  • 我不是那种许仙

    我不是那种许仙

    只为前世那一眼,你就纠缠到今天。啊!啊啊!你们不要过来!“姐姐,别跟他废话,拉他去后面的小树林!”大家好,我是许仙,过来这边有些日子了,感觉还行吧,就是经常莫名其妙的死掉。什么?只能死一次?没那回事……这个世界的规则管不到黑户。修仙?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修仙,修了仙就归他们管了。
  • 武神灭天

    武神灭天

    一个不屈少年,一块神秘龙印,一段不朽征途。逆境崛起,绝处逢生。踏天道,灭苍穹,战逆九天十地。
  •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本书在首次全方位、多角度披露人类史前著名古迹遗址的详细考古历程及结果的前提下,又提出了对历史留下的未解之谜的种种推测。毕竟,面对这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原始文明的曙光照亮了整个地球,而我们的困惑又实在太多太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似乎愈来愈感到诸多的未解之谜难以解开,这些古文明的残片有的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有的却是人类社会自己留给后代的,有的所蕴涵的内容已经超出人类现在的解答能力。那么,这些历史残留的遗物,究竟隐含着怎样的谜底?是否有一把我们尚未发现的可以打开它的钥匙?我们的想象是否太苍白?
  • 萌学园之抵御黑暗的勇士2

    萌学园之抵御黑暗的勇士2

    承接上一本书!!!本书先从暗黑族说起。面对世界的危机,一群少年通过不断提升自己实力,与来自萌学园的萌骑士们共同抵御黑暗,又会有多少挫折呢!!!本书未完~!!
  • 亲爱的我想永远记得你

    亲爱的我想永远记得你

    你有没有非常非常的喜欢过一个人,喜欢到费劲心思,苦苦追逐,哪怕有一天,忘记了时间,也还会记得他。你有没有毫无指望的等待过一个人,以为终于走了狗屎运,美梦成真,可走到最后,才发觉原来只不过是大梦一场,只能感叹一声,听说,你曾经回来过。你有没有亏欠过一个人,怕一切都来不及,怕倾尽所有也还不起。如果一切还有机会,如果一切还来的及,亲爱的,我想永远记得你。
  • 御兽远征之余热温存

    御兽远征之余热温存

    “叮!”抵达星湖大陆!这是一个妖兽灵兽纵横的世界,也是一个以人为尊,契约灵兽的世界。在这里,随处可见灵兽们在人类的视野里出现。随便出个门,就能看到把守城门的士兵正靠在他的“霜尾豹”上盘查着来往的行人,神情专注;而护城的天空骑士则会时不时叫上他的老伙计“翅刃鹰”越过天空,巡查周围的异样。但过往的百姓只顾着图个热闹,惊奇这些灵兽为何如此强大,却丝毫没弄明白,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让城里的将军战士们这么大动干戈!于是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灵兽招租位:可以的话,请把奇奇怪怪的灵兽推给我】
  • 书生不得随身录

    书生不得随身录

    这是我的随身笔录,里面是我曾经以及至今写的一些短篇小文以及诗词歌赋,以古言为主。悲凉调,也不知可否有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