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5500000006

第6章 谁把中国捧上了天(4)

事实上,合作在峰会期间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5日上午9时,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大厅内,中非企业家大会洽谈会举行,700平米的展厅里,1500余名中非企业代表正在进行洽谈交流。展厅内,放着一排排的小桌子,中非代表们面对面挤着小桌子,促膝谈心。汉语、英语、法语和非洲当地语言夹杂着,人人都在寻找商机。这次会议,非洲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与11家中方企业现场签署了14个合作协议,共计金额约19亿美元。

去北京就是去我们的第二个家

峰会的组织者事后透露,为了体现平等,峰会采用了圆桌会议的形式,这需要一个直径20米的圆桌——圆桌上要坐50个领导人,圆桌的后边还有代表团,每位领导人后边都有两三个人。人民大会堂没有这么大的桌子,为此专门定制了一个桌子。

中国意味着庞大的商机和数额巨大的援助。不过,这并不是北京吸引非洲的全部原因。就像这张桌子的寓意那样,非洲领导人来到中国体会到了一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津巴布韦总统说,中国一直是我们信赖的朋友,“他们不会让我们失望”。“对津巴布韦人来说,去北京就是去我们的第二个家。”

对非洲人而言,中国对他们从不颐指气使,也不干预他们的内政。中国给予了非洲很多援助,却绝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带有什么政治条件。不仅如此,中国还表现出了至为谦虚的态度,多次强调非洲对于中国的帮助。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峰会上说:“我们务必记住,非洲人民长期以来给了中国宝贵的支持。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今年先后连续访问非洲,都指出这一点。在政治上,比如说我们当然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我们在联合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不要忘记,在1971年10月,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持,新中国才得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朋友给我们做了好事,我们要永远记住,”李肇星说,“现在我们进行经济、贸易和社会事业方面的合作,应该说它的本质是平等互利、互相帮助。”

中国的姿态获得了非洲的热烈欢迎。肯尼亚《旗帜》报在头版发表文章,详细列出了中国政府在此次峰会上所承诺的对非各项援助,并强调指出,与西方国家在提供援助时附加许多条件不同,中国向非洲提供的这些援助都是无条件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此次峰会会引起非洲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参与。文章说,这些非洲国家领导人早已经厌倦了西方国家那套自大的做法,于是自然地将他们的关注点转向了中国。

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主任伊丽莎白·西迪罗普洛斯在媒体撰文说:中国是一个在联合国安理会内拥有席位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没有殖民统治的包袱。她在与非洲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奉行的是不干涉政策,因此对非洲国家而言,中国更有吸引力。

津巴布韦第一大报《先驱报》发表文章说,中国与其他的成功者不同,中国不自私,北京峰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赞比亚时报》也在文章中说,中国是非洲真正的朋友,所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利用中非友好关系从非洲攫取资源等指责完全是无中生有。文章还说,中非关系是建立在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友谊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追求民族独立时期,中国给予了非洲国家物质和道义上的支持;在非洲国家寻求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又在非洲大规模投资,不仅为非洲国家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就业机会,也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赞比亚为例,中国的援助项目多达35个,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中国政府20世纪70年代援建的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的坦赞铁路。该文表示,坦赞铁路不但为坦赞两国带来了好处,而且也惠及整个南部非洲地区。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于1998年投资2000万美元购买了濒临破产的谦比西铜矿,并投巨资进行恢复性生产,该矿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为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机会。文章还透露,赞比亚政府办公大楼也是由中国政府援建的,并且该楼已成为首都卢萨卡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当然,援助只是非洲赞美中国的一部分原因。中国模式也对他们产生了吸引力。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非洲许多国家采取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开出的调整药方,遵照“华盛顿共识”,推行全盘自由化,完全市场化,完全放开。但后来甚至连开药方的人都承认,这些措施并未对非洲发展经济产生多大效果。与此同时,中国却获得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这一正一反两方面的情形,让非洲国家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他们很想知道,中国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非洲问题专家贺文萍分析说。

几内亚比绍(几比)总统维埃拉在峰会结束后就说:“能有机会和广大非洲国家领导人齐聚北京,亲眼目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中国的发展经验,并与中国领导人共同讨论和规划中非未来的合作战略,这样的机遇非常难得。”

埃及《消息报》称,在这次北京峰会上,与会的非洲国家都视中国的发展为他们效仿的楷模,其实非洲大陆早就对中国充满了敬佩,中国经济长期能够保持平均9%的增长速度,这一速度令人咋舌。

中国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失败

西方世界对中非的这场劲风热舞抱以密切的关注,毕竟几百年前他们就已经进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的心态显然很复杂,可以说是“始之以惊”——惊叹于中国何以有如此吸引力,“继之以忧”——中国是否会将西方挤出非洲。

英国《卫报》说,中国举行了它50多年来最为铺张的聚会,在人民大会堂上演了调门高的京剧、节奏感强的非洲鼓和高难度的杂技表演。这不仅是一场娱乐演出,还是实力的展现——一个国家款待一个大洲的独特的宏大场面。开幕宴会的嘉宾名单几乎包括了非洲每个国家的领导人。这代表了联合国四分之一的投票权;全球自然资源中颇为可观的一部分;如果加上东道主的话,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

《卫报》还指出,中国不仅在购买资源,还在销售一种发展模式。在西方国家关注政治自由和全人类的权利时,北京认为应该优先考虑的是提高生活标准和国家的独立自主。北京说,这种途径的好处已经通过成功使数以亿计的人摆脱贫困得到证明。

西方对非洲接近中国向来保持敏感。2005年,笔者采访外交学院为非洲培养外交人才一事,这一培训正是中非合作框架之内的安排事项。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秦亚青告诉我,“我们并没有向外国外交官们灌输什么理念。事实上,在课堂上,我们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北京共识’,也没有提到‘华盛顿共识’。”但是,西方舆论并不这么看,2005年11月20日,《纽约时报》一篇题为《中国发动课堂攻势从非洲争取朋友》的文章说,“如果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旨在赢得非洲人心,外交培训课则是为影响非洲人的思想”,文章认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抛弃“华盛顿共识”而选择“北京共识”。

不过,吃醋归吃醋,西方媒体还是很认真地分析了中非会何如此接近的原因。英国《泰晤士报》用几个例子说明中国为什么在非洲取得成功:在解释他的国家如何在去年拥有了一座新体育馆时,塞拉利昂驻中国大使萨尔·约翰尼总结了中国得以成为非洲魅力伙伴的特点以及西方人与非洲打交道的缺点。“在使非洲摆脱贫困上,中国人做得要比八国集团多。”他说,“如果八国集团的哪个国家想要重修体育馆,我们现在还会在开会。中国人一来就动手。他们不开与主题不太相关的会议。”

“我不是在说谁对谁错,只是中国的投资正在取得成功,因为他们不设很高的门槛。”他所举的类似例子继续在整个非洲上演。当尼日利亚需要加强尼日尔三角洲的安全时,美国犹豫了,而中国迅速提供了巡逻艇。当安哥拉需要25亿美元贷款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一连串苛刻条件,中国人则二话不说携资金走来。

英国《独立报》以《中国对非洲的争夺》对这场盛会进行报道。文章说,美国和欧洲基本上没有注意到,因为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其他地方,在过去大约10年中,中国悄悄地在向非洲示好。而且正如此次峰会的出席人数所表明的那样,中国发现乐意合作的伙伴有很多。“中国的成功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们自己的失败。”

西方当然不会轻言失败,不过刚刚参加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并访问中国的南非总统姆贝基的确说,中国和非洲之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堪称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新标准”,值得西方发达国家仿效。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引用的一位中国分析家的话很好地总结了这场盛会的背后逻辑:非洲国家领袖聚集于中非高峰会,吸引他们的不仅是援助和贸易的机会,也是中国的发展模式。这位学者认为,对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首要之务是如何消灭贫穷这个冲突和各式极端主义的根源。他们首先需要的并不是自由民主政府,而是一个有能力对抗贫穷与履行基本服务和基本社会安全的良好政府。只要美国模式仍然无法实现这些被渴望的结果,就如同从海地到菲律宾到伊拉克的失败所清楚显示的,中国模式将会变得对世界的穷国更加有吸引力。在消灭贫穷和辅助贫穷与边缘化的人民方面,中国模式,无论多么不完美,较之被通称为美国模式的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针对撒哈拉非洲所设计的结构调整计划和给俄罗斯的震荡疗法,中国模式远远有效率多了。

总之,这场峰会冲击了世界。“这次峰会仅仅是北京令世界惊叹的开始;是中国真正成熟的聚会2008年奥运会的彩排。”英国《卫报》写道。

四、中国软实力改变世界

“孔子学院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好最妙的一个出口产品,是中国实施和平外交战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措施。”这是美国《纽约时报》对孔子学院的评价。

孔子“出国”之后

近年来的一系列表征都让中国的“软实力”话题变得热门起来,中非峰会只是其中的一个例证。

讨论这个话题时,2004年同样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起点。因为这一年的11月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设立了中国的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

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国家项目之一。设立“孔子学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汉语教学,向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料。当然,这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而是中国的一项战略工程。

这项工作的推进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孔子学院就是由“汉办”承办的。2004年,据汉办透露,中国计划将在未来几年内在全世界建立100所“孔子学院”。

《了望东方周刊》以《汉语改变世界大脑》为题对此进行长篇报道,笔者的同事、现《了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程瑛写道:孔子,这个中国文化的辉煌符号,一个曾经被自己的子孙轮番践踏的圣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与逐渐寻回文化自信,第一次被中国官方以如此正面、积极的意义上运用。而其使命亦伟大艰巨: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推进中国汉语战略,推动汉语成为强势语言。

几年之后看起来,汉办所说的设立100所“孔子学院”的目标实在是太“低调”了。截至2009年11月,短短5年时间,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共计554所,分布在88个国家(地区)。有人统计,在过去数年间,平均不到5天就有一所新的孔子学院诞生。

这是典型的“中国速度”。德国着名汉学家阿克曼评论说,在世界文化史上很少有一个文化机构像孔子学院这样在这么短时间取得这么大成绩,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可以说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一道全球文化景象。

2009年12月10日,在位于王府井的北京饭店,笔者作为记者列席了第三届孔子学院大会,议题是“孔子学院与全球化教育”。

笔者惊叹于眼前的场景:这一天,北京饭店超大的会议室如同联合国会场,中间坐着来自各大洲的千余名代表,四周是按各大洲划分的展览区——展览的内容是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当一群亚洲人、美洲人、欧洲人、非洲人和大洋洲人坐在一起大谈孔子的时候,笔者想曾经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孔子,如果穿越时空到了今天,他老人家自己也一定会大吃一惊!

笔者与与会的多位代表进行了交谈,希望了解孔子学院在国外的运作情况。席格伦是一位地道的澳大利亚人,身材高大,一开口,满嘴标准的汉语,甚至连“洗脑”这样的词汇也能运用自如,在表示谦虚的时候他会客气地说“不敢当”。

他原来是西澳大利亚大学亚洲学副教授,如今身兼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他说,学院成立三年多,已经培养了七八百名学生。就像在中国的英语培训那样,孔子学院的中文培训也分为初、中、高级,各有相应的课时。“有几个学生从三年前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学得相当好,可以很熟练地说‘干杯’了。”席格伦说。

这些学生基本上是成年人,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学习汉语。这也是所有孔子学院最普遍的模式。一些孔子学院也将教育对象延伸到中小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姚载瑜是一位华裔,20多年前去新西兰留学,后来就留下来当汉语教师。她说新西兰几乎所有的综合性院校都开设了中文课,大学里许多人学中文,但是在中小学却基础薄弱,呈倒三角结构。

她针对性地将中文课带到中小学去,“搞体验课,哪个学校愿意,可以免费,但是我们人力有限,所以要求学校必须派一位老师,我们来培训这位老师。这样这个班才能生根。”孔子学院推动了汉语热。每提到这儿,姚载瑜都会表现出很强的成就感,她说,2005年学院刚开办的时候,新西兰全国学习汉语的是一两千人,而现在则有一万多人了。“我的设想是到2012年达到5万人,对此,我们很有信心!”

而在全球范围内,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各国孔子学院开设各类汉语课程6000多班次,注册学员13万多人。而全球学习汉语的总人数已达4000多万人。

孔子学院在运作上采取中外双方的合作模式——由一所中国高校和一所外国高校共同向汉办申请,双方各出一名院长,由汉办派出中文教师,提供教材,资金则由汉办和国外高校“合资”。

同类推荐
  • 宁波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宁波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文化产业是以人为本、高附加值、环保型和低消耗、高产出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有助于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经济稳定及综合实力提升具有巨大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宁波城市竞争力提升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既然是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而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客观准确地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最实用的平民经济学:看懂经济现象的平民武器。一本专门为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关于经济学常识的通俗读物,让你轻松获得经济蛋糕中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赶紧来阅读吧。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呼包鄂城市群区域创新系统研究

    本书为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组成部分、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动力和强力“推进器”。推进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 The Rejuven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浴火重生

    The Rejuven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浴火重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国的东北地区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有鉴于此,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本书作者历时一年的采访,走遍城郭、海港、煤都、钢城中的大型国有企业。以数个普通工人、几家工厂、一座城市和整个时代的沉浮为命运纵线,穿越六十年的历史时空。再现老东北工业基地如何创造诸多工业神话、奇迹与辉煌,如何在沉寂和黯然岁月里经历生命劫难,最终如何找回东山再起的自信和骄傲。
热门推荐
  • 逆天之双龙戏珠

    逆天之双龙戏珠

    好友为了一个男人将她从山崖推下,本以为自己因此命丧黄泉。谁知,她竟遇见了一头恶蛟。而且,这恶蛟竟然能够口吐人言。吓坏了她的小心脏。只是,恶蛟不都是凶恶的么?为什么暖心到这种地步?让他往东他不往西,暖的能让人融化…………
  • 归愚词

    归愚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首席执事:傅先生,借个婚

    首席执事:傅先生,借个婚

    躲过了闺蜜的心机,熬过了小叔的算计,顾沉沉以为她终于守住了爸爸的遗产。然后老爷子最后的考验竟然是让她必须结婚后才能继承?But没关系,她有全世界最顶级的执事,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文能考试递小抄,武能当专属沙包。“傅亦,跟我结婚吧,虽然我现在没有钱,但是养你应该没问题。”男人弯了弯唇角,“我的荣幸,小姐。”然而婚后,被冠上临城商业巨头傅氏的总裁夫人的名头后,顾沉沉很懵逼。
  •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格哈德·恩斯特教授的经典哲学入门书籍。书中以对话的形式向读者阐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问题、经典作品、重要人物。书中保留了古典哲学的传统,涵盖西方哲学多个流派。书中内容共分七章,分别论述七个重要哲学论题——用一周的时间,一天一个论题。无论是哲学门外汉还是专业人士,本书都是系统了解哲学的适合选择。
  • 血咆

    血咆

    武警队长离奇失踪,却意外穿越东汉末年,作为一个从小就是孤儿的他,在这里得到了久违的亲情,在各位兄弟的帮助下,他一步一步的从一个小人物做起,以捍卫大汉为起点,成为朝廷一方大员,然后割据一方,自成一霸;为早日结束这战乱的天下,他以雷霆手段清扫道路上的阻碍,最终俯瞰天下。
  • 重生之相公别傲娇

    重生之相公别傲娇

    新书《全能天后很难撩》已发,望多多捧场投资!重生前,他总是追着她问道:小仆人,你喜欢我吗?她总是四处躲避的说:不喜欢,你这个弱鸡!婚后他将她圈在床上问道:我是弱鸡吗?她哭着说不是重生后,她总是追着他问:方大少,你喜欢我吗?他斜眼看着她的胸说:太平公主,不喜欢!她色眯眯的笑着说:没事,你多努努力它会长大的。于是,他将她圈在床上说:是这样吗?可是它没什么变化呀!她哭着说:相公咱能不这么傲娇吗?既然上天又给了她一次机会,那么这一世就换她来护他可好?只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前世她以为的结束,只是今生故事的开始,而这场阴谋似乎比她想象中的更为巨大。。。。。。
  • 雇主大人,不要过来了!

    雇主大人,不要过来了!

    她的雇主大人总说:你个没用的东西。却又总是对她伸出援手。将她一直留在身边。 她的雇主大人总说:你不要爱上我。却又总是无意中做了太多让她动心的事。 很多人都说徐小需就是东方定养的一只小猫。独立乖巧不粘人。还有一点小脾气。从大学开始到工作,徐小需做了东方定四年的保姆,三年的秘书。她巧妙的隐藏着内心的爱意。小心翼翼想缩短彼此天地般的距离。 她发挥着自己将近两百的智商,在东方定每一步靠近里,争取着每一分可能。 可当别人走向他,如此天造地设的美景。让徐小需就此在爱里走投无路。 他却又找了过来。 “徐小需,饭做好了没?”东方定每日必来报道。 “雇主大人,你已经不是我雇主了!能不能不要再过来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妈咪,爹地欠收拾

    妈咪,爹地欠收拾

    八年前的夜晚,徐安好错把秦敬言当成未婚夫;八年后,徐安好因为工作再次见到秦敬言,他的身份早就天翻地覆。明知道八年前的事情不是秦敬言的错,却还是不愿靠近他,而秦敬言则是死不放手,势要追回孩子的妈咪。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