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6400000001

第1章 亲情教育:教育,以爱开始(1)

爱是一切沟通的前提,也是说服与教育的前提。父母对孩子都有一种天生的原始之爱,可是,这种天然的爱有时候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爱,也需要理智,也需要讲究技巧。

孩子的真正快乐

伟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今年6岁了。对这个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由于家里比较有钱,伟伟要什么爸妈就给买什么,想去哪儿玩就带他去哪儿。他的爸妈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儿子过得快乐些。但是,伟伟仍然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经常冲着父母发脾气。

伟伟的父母不知道伟伟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什么都不缺,儿子还是这么不快乐。

有一天,伟伟突然吵着要去学钢琴,伟伟的爸爸一听,马上去为儿子买了一架钢琴,并且还专门为他请了一位家庭教师。可没想到的是,伟伟只有三分钟的热度,学了两天就说学够了。后来,伟伟又要学画画,要报幼儿园的美术学习班。伟伟的妈妈很支持,儿子既然有这方面的兴趣,当然要正规地学!为此,特意高价请来美术学院的资深老师单独授课。可是,像学钢琴一样,只学了三天,伟伟又不学了。对于伟伟的这种情况,他的父母很恼火,于是就责备了他两句,没想到,他就又吵又闹地哭个没完。

伟伟的父母由此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个孩子没什么长性,不管学什么都不会成功。

后来,伟伟父母的一个朋友来做客,问伟伟为什么想学钢琴和绘画,但学了两天却又不学了,伟伟这才说出了原因:钢琴、绘画班里有许多小朋友,我想,有那么多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肯定会很开心的。

孩子的心声让人感到心酸。在他的父母和其他人看来,他似乎得到了一切想要的东西;可是,他并不快乐。

佛里森是一个10岁的法国小男孩儿,有一个8岁的妹妹,爸爸是一家公司的工程师,妈妈是一名家庭主妇,这是一个典型的法国中产阶级家庭。家里没有很阔绰的摆设,两个孩子的吃穿住用也很一般,没有很多零花钱,也没有很多玩具。可是,两个孩子每天都是一副很快乐的样子。原因何在呢?因为对于佛里森和妹妹来说,爸爸妈妈很少对他们严加管教,不论他们想做什么,只要和父母商量一下,爸爸妈妈一般都会同意。很多时候,他们是在按照自己的兴趣做事,父母不会过多地干涉他们。所以,对于佛里森和妹妹来说,虽然家里并没有很多钱,可他们的童年过得快乐而幸福,因为他们拥有很多的自由,很多的玩伴,很多属于孩子的乐趣。

通常情况下,国内的一些父母更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培养,却对孩子的情绪、心理状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国外大多数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方面的培养之外,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兴趣、孩子的爱好和孩子的自由。他们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好与兴趣,相对于学习来说,孩子自己所拥有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情绪对他获得快乐有着更重要的影响。而保持身心愉快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为此,作为父母,可以试着从下面这几个途径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第一,让孩子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

很多父母总是在孩子欢呼雀跃的时候严厉地大喝一声,让孩子总是无法尽兴。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管教有方。可是由此带来的将是孩子热情与活力的丧失以及心情的压抑。但孩子毕竟需要尽情地去玩耍,能有自己的空间,按照自己的意愿与节奏进行探索世界的活动,这一切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第二,让孩子笑出声来。

让孩子笑出声来,这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益。有一些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一种严肃的形象,他们以为只有如此才有尊严。其实却不是那么回事。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经常给孩子一个拥抱,所有的这些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最好的爱的表达。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孩子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对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不要只放在心里,如果爱他就要表达出来。

第三,不要对孩子苛求完美。

孩子毕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十分有限,总是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父母千万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与批评指责的话,就会大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他失去自信。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记住: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总比他把袜子放在哪里重要得多。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一个玩伴,一个的玩具,一堆沙子……都会带给孩子无尽的快乐,而在父母眼中,所谓的物质财富并不能为孩子带来更大的快乐。

如果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会帮助他成就一个快乐的人生。把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吧。

“苹果教育”

15岁的小刚喜欢说谎,而这与他小时候母亲分苹果有很大关系。

一天,小刚的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小刚一眼就看中了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小刚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小刚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却被弟弟抢先说出了口。妈妈听了,瞪了弟弟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小刚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小刚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小刚。

小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也学会了说谎。

一位美国的名人讲述了自己小时候母亲分苹果的故事。有一天,他的妈妈拿来几个苹果,他自己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他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谁修剪得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三个人开始比赛剪草,到了最后他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他十分感谢母亲。因为母亲让他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上面这两个分苹果的故事,给我们三个方面的启示:首先,教育孩子不要违背天性,扭曲人格;其次,要能够根据孩子的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与教育,使孩子深刻懂得索取与付出之间的关系;再次,要让孩子懂得与别人进行公平竞争。

不可否认,上例中那位中国母亲的观念是正确的,但她的方式却有待商榷,毕竟孩子学会了以说谎的方式获取自己所要的东西。

通常,小朋友相处的时候,常听到站在身后大人说: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这样才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家长认为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照顾小的,而从来就不管公平与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寻求一种为人上的公平,给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也就如上述第二个例子中的美国母亲那样,苹果究竟分给谁并不是那位母亲说了算,而是给了孩子们一种公平竞争的机会。母亲如此做,大家都会非常的努力,同时输者与赢者都会有良好的情绪。因此,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赢得了苹果的哥哥在后来能够正常发展。

孩子能否得以健康的成长,正是缘于生活当中类似一件一件小事的积累,最终才形成了他们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家长通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用一句话归结就是:生活无小事,孩子无小事,教育无小事。

同样是两位母亲给孩子分苹果,所采取的却是不同的方法;而不同的方法带来的是不同的结果,这个结果应该给为人父母者以启迪。是的,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随意对待孩子的每一件事情,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光有好的教育观念、想法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教育方式,把握好教育时机,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对孩子的教育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

有一次,小王到友人家串门,见友人的儿子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VCD动画片,并且把声音开得很大,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突然,碟卡住了,孩子的父亲赶紧拿出来用水冲洗,再用干净的布擦干,可还是放不出来。小孩子不依了,非要求父亲马上去店里调换。于是,不敢怠慢的父亲急急忙忙为儿子租回了新的片子,满足了儿子的要求。看到这一幕,小王默然了。有什么办法呢?因为这一切都是这位父亲自愿做的,没有人强迫他。这位父亲坦言,电视机基本上让儿子霸占了,因为儿子特别喜欢看电视。为了孩子,做父亲的只好忍痛割爱,给孩子看电视让路。有时候他实在想看电视,只好等儿子睡着以后才敢放小音量看一回。孩子的霸气可见一斑。

小约翰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一天,全家人吃饭的时候,妈妈做了一盘小约翰特别爱吃的菜。于是,吃饭的时候,小约翰就不停地吃。后来,小约翰觉得菜放得离自己有点远,夹着很不方便,就把盘子端到了自己跟前。正当小约翰要吃时,他的父亲却将盘子放回了原来的地方,说:“菜是让大家吃的,虽然你很爱吃,但也不能放到自己跟前独自一个人吃。”说完,父亲就夹了一些菜吃起来,其他人也都不再理小约翰,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很快,小约翰最喜欢吃的那盘菜就快没有了。小约翰一看爸爸不但端走了盘子,还把自己训了一顿,而现在,其他人又快把菜吃完了。于是,就开始哭闹起来。他以为,这样父亲就会把菜重新放到自己面前。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却说:“约翰,现在是吃饭时间,如果你只是哭闹而不吃饭,过会儿我们吃完以后就会把餐桌收拾干净的。”说完,又开始吃起饭来,而其他人也都不管小约翰,只顾自己吃饭。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美国的父母同样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归爱,他们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在美国,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叉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或和小朋友一块儿,很少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的时候,会很放心地把很小的孩子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在别人家。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拉着孩子不离自己的身边。他们从来不会把孩子当作家庭的核心,更不会时时事事围着孩子转。

但是,在国内,孩子是很多家庭生活的中心。家中所有的大人都要围着这么一个孩子转。孩子要星星,不敢摘月亮,一个个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就拿吃东西来说,孩子要吃最好的,什么流行吃什么,什么高档吃什么。牛奶、鸡蛋、巧克力都吃厌了,海鲜成了餐桌上的家常菜。结果,有的孩子好吃懒做,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得了肥胖症,留下隐患。鲁迅有这样一句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用在一些中国的父母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中日小朋友一起进行夏令营野营拉练。日方孩子无父母陪同,其中一人还在发烧,但他们都能坚持到底,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中方的孩子则是父母全程陪同。途中,孩子走得累了不愿意走时,父母就上阵了,或背着孩子,或让孩子乘车,马马虎虎走完了全程。这个例子反映出中日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差距。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娇生惯养相比,日本人专门将孩子送到孤岛上进行生存训练,期限为三天,只带少量的矿泉水等食物,以训练孩子的求生本领。洋为中用,外国人的先进育子经,是很值得中国的父母好好研究、好好借鉴的。

在西方的许多家庭,父母经常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地、洗碗、倒垃圾等等。而中国的一些父母则是大包大揽,什么事都不让孩子沾边,怕累着了孩子。爱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怎么爱,什么是真爱,这是做父母的应该好好思考的。孩子养尊处优,泡在糖水里长大,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会经不起狂风暴雨的袭击。父母过分地溺爱孩子,是福,是祸?

据说美国钢铁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到非洲去探险,他的父母很支持。洛克菲勒一向控制小孩子的零花钱,从不让孩子乱花钱,对孩子实行企业化管理。在别人看来,洛克菲勒这样做几乎有点不近人情。事实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更有出息。

作为父母,爱孩子也要把握好分寸,要会爱,真爱,要走出爱的误区。

妈妈相信你

一天,一位妈妈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要她去学校。这位妈妈赶快放下手头的事情,赶到学校。班主任很生气地说:“你看你儿子,天天就会疯打疯闹。这次才考了72分,一年级就考这么少,以后怎么办?”今天我问他在家复习了吗,他说复习了,还复习到了12点。复习了怎么还考这么少?这位妈妈昨天没有看到孩子复习,听老师这么一说,知道儿子学会撒谎了。于是就一脸赔笑地对老师说:“您说得对,我回家好好治治他!”

回到家以后,这位妈妈让儿子脱掉裤子,趴到床上。孩子一看要挨打,就害怕了,对妈妈说:“我复习了,真的,妈妈相信我。”这位妈妈问:“复习了怎么还考这么少?”儿子说:“我复习的都没考到。”“这不可能”,妈妈斩钉截铁地说,并不由分说把孩子揍了一顿。

母亲打够了,可孩子还坚持说:”妈妈,我真的复习了!我想考试时给你一个惊喜,等你睡觉以后才复习的,并且我还写到纸上了。“

看着纸上儿子稚嫩的笔迹,这位母亲终于相信了,孩子只是因为学习不得要领而没考出好成绩。

一位英国妈妈下班回家以后,看到五岁的儿子边吃面包边看电视。和孩子打过招呼之后,这位妈妈就到厨房去给孩子准备晚餐。可是,一走进厨房,这位妈妈发现,前天刚买的一大瓶花生酱全撒在了地上。这位母亲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做的,因为家里除了孩子没有别人。于是,这位母亲就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哦,妈妈,我不知道,放学回来我就没进厨房,我一直在客厅看电视。“听儿子这么说,这位妈妈没有再追问,而是说:”好的,没事了,妈妈只是想问一下。“儿子出去后,这位妈妈想,到底怎么回事呢?她把地上收拾了一下,开始做晚餐。

晚餐快要做好的时候,这位妈妈看到自家的小猫在厨房的角落里露出了头,并且朝着自己叫了一声,她意识到,可能是小猫把花生酱的瓶子碰倒了,幸亏自己相信儿子所说的话,没有冤枉儿子。

面对儿子的坚持,那个中国妈妈认为就是孩子的错,而英国的那个妈妈在听到孩子说不是自己做的之后,并没有气急败坏地把罪状强加给孩子,而是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从发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信口开河起,孩子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信任度就开始打折扣了。真的需要这样吗?实际上,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信任,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同类推荐
  •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准确说,这是一本给普通人家的0-7岁小孩监护人看的书,这是一本两代人怎样配合共同用心养育好孩子的书——年轻一代,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父母抚养,却又抱怨老人溺爱孩子,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任性,就是胆小,可是抱怨不能解决问题,着急只能坏了身体,孩子的成长不容等待。我们的孩子,需要两代人共同用心培养,只有两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可说到底两代人怎样共同用心养育出一个好孩子呢?我们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0-7岁教养困惑90问(第二版)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0-7岁教养困惑90问(第二版)

    本案例来源于李跃儿教育论坛。她从家长反映最多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吃手、安慰物依恋、安全感缺失、分离痛苦、害怕、撒谎和不良情绪等七个方面的表象入手,贯彻“学习一种方法,必须明白其中道理”的主张,以家长所思所惑所求为主线一气呵成,真情地把孩子的天然气质和人性底蕴昭示于字里行间,可供养育着和教育者举一反三,成为让孩子远离焦虑、健康成长的行家里手。
  • 与孩子一起成长:聪明父母,智慧育儿

    与孩子一起成长:聪明父母,智慧育儿

    《与孩子一起成长》没有将目光完全局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而是从给孩子智慧、关注孩子心理、父母付出关爱等全方位教育的立场出发,力图让父母们在阅读《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同时,能够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书中结合了实际的事例,探讨了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介绍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以引起父母们的关注与重视。
  • 名家教子书:世界经典

    名家教子书:世界经典

    本书共10章,即10位教育大师的教育方法各自成章。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相信每一位父母一定能够从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中得到启发,真正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
  • 0-6岁育儿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0-6岁育儿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从育儿角度来说,孩子在6岁之前,帮助他们养成的良好习惯将使其受益一生。美国犹太学者席伯格在《犹太人赚钱智慧》一书中便从育儿角度破译了犹太人培养天才的密码。目前,犹太人在美国的人口比例仅占全美国总人口的3.2%,然而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的犹太人,却几乎占全部博士班学生总数的30%!在美国著名的大学中,犹太籍教授竟然占教授总数的30%~50%!纵观犹太人历年来荣获国际公认最具权威的诺贝尔奖人数,竟然占美国全部得奖人数的32%之多,为其他各民族的数十倍。一切的一切,令人不胜惊讶!
热门推荐
  • 黯赫

    黯赫

    那天在网吧前遇见之后,从安对那人的第一印象是小白脸,后来经过一系列事情,直到有天看见他打架打得比自己都狠后,从安觉得自己被骗了。打完架那人抹了抹嘴角,朝她邪魅一笑:“你缺男朋友吗?我行吗?我这个又会打架能给你安全感,肱二头肌又好看的,人也好看的人,你喜欢吗?”我说不喜欢你会不会打我。
  • 在他怀里撒个娇

    在他怀里撒个娇

    寒月新文:《天才医女:懒妃狠绝色》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大家!【本文略虐,入坑慎重】为救哥哥她被迫与他结婚,新婚夜,他说:“我不是柳下惠,做不到不碰你。”从此她成为他的私养娇妻,他冷酷、霸道、势力滔天,逼走哥哥,迫她怀孕,却在她怀孕三个月时,带着其他女人回来,而那个女人已有孕五个月。她悲愤交加撂下一句:“渣男,姐不侍侯了。”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他邪邪一笑:“女人,在我没玩腻之前,你想往哪里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话之阴阳劫

    鬼话之阴阳劫

    高三毕业生胡小为的爹在醉酒后说出了一段三十年前的奇闻异事,他年轻时被鬼所救从而与鬼给胡小为订下了一桩冥婚。胡小为不以为然,认为这只不过是他爹醉酒后的胡言乱语,因此没把这事放到心上。过了两天胡小为决定来一次毕业的单人旅行,在前往杭州的火车上他认识了神秘的韩白,从而又卷进了一场更大的麻烦中……诡异的拦路鬼、凶恶的子母连尸、神秘的红衣女鬼苏绾、残暴的食人鬼……这一切的一切,藏在背后的又是什么?胡小为能否在韩白的帮助下拨开谜团,找到真相?
  • 莫让韶华付了流年

    莫让韶华付了流年

    墨韶华的娘亲曾经告诉过她,凡事要忍让,莫争莫抢,她照做了。可是为什么自己都这么低调了,还是有那么多的麻烦上身呢?不过是一个填房而已,又有什么资格在自己的面前炫耀?不过是在雪天的时候救了一个小子,这小子还赖上了不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我家王妃是个小神医

    我家王妃是个小神医

    穿越到书里面,还是自己写的书,居然不是女主角,幸亏也不是反派。自己的书,小神医当然要自己把握命运。
  •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作者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本尼迪克特是著名美国民族学家、女诗人,是美国人类历史学派开创人博厄斯的学生,也是其学术继承人。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36年起代理哥大人类学系主任。她与美国人类学家米德一起,结合心理学的研究,形成博厄斯学派的一个支派,即“心理学派”或“民族心理学派”、“种族心理学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纽约的刺激性

    纽约的刺激性

    赴洛杉矶参加中美作家会议,之后并应邀访问美国。当我们要离开北京的时候,中国作家协会的几位负责人到机场送行。有位老诗人在同我握手告别的时候,见我的头发没有认真梳理,有一绺还竖了起来。他从口袋里掏出小梳子,替我拢了几下那不听话的头发。我知道那绺代表我个性和灵气的头发是不会倒下去。他说:“三十多年来,你们是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加上翻译、秘书正好一行8人,可谓八仙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