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76600000001

第1章 正文(1)

应邀来冠军论坛作报告,我感到非常荣幸。开始的时候组织者让我讲我自己成功的故事。我想了半天,我个人每天所做的跟各位一样,就是吃饭、工作、睡觉,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要是有些成绩的话,无非就是我运气比别人好,同时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所以才能有一些成就。那些成就我不敢个人居功,所以也没有什么个人的心得体会可以跟各位交流。但是,我想在场的每一位都跟我一样,非常关心中国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冠军文化。当然,我们在近代落后了,但中国的每个知识分子应该不断地思索:中华文化,这个曾经是冠军的文化,是不是能够再度辉煌起来,又变成一个冠军的文化?所以,从某种角度讲,我的题目跟今天的冠军论坛也是契合的。

我想讲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民族。我们大家知道,就像我刚才讲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文化确实是在同一个时代里最先进、最优秀的文化。长期研究经济史的学者一般的看法是:在公元前25年到公元220年,中国是汉朝,是汉唐盛世中的一个盛世;在欧洲,罗马帝国刚刚建立,也是西方文明的鼎盛时期。我们知道,西方罗马帝国经过三百多年,就分成了东罗马和西罗马。西罗马在公元476年灭亡以后,整个欧洲就进入了一个所谓的黑暗时代。在那个时代有很多小城邦,这些小城邦基本上都是一个个自然经济体,城邦跟城邦之间交往不多。

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里面所讲的推进经济发展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分工。分工越细,生产力水平越高。他举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就是针工厂的例子:如果一个工人把一根针的十个工序从头做到尾,一天能生产的无非是十几根针;要是十个工序分别由十个工人来做,每个人专门负责一个工序,那么十个工人一天能生产几千根针。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分工细当然比较好;可是,分工能细到什么程度是受制于市场规模的。在罗马帝国的时候,罗马人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能力就是修路。如果你今天到欧洲去,还可以看到一些罗马时代所遗留下来的道路的古迹。那时市场的规模大,但变成封建的自然经济以后,市场的交易量大大减小,因为市场就局限在封建贵族所统治的一个很小的自然经济体内。一个很小的自然经济体里面可能就有几千、几万人,顶多十几万人。在那种状况之下,如果分工很细,一天能生产几千根针。但你不能要求每个人每天来买针,所以分工就退化了,生产力水平实际上是下降的。这是研究经济史的学者发现的。

而中国从汉朝以后,虽有分分合合,实际上大多数时间还是维持着大一统的局面。因为维持大一统,所以市场的范围就大,分工就细,生产力水平就高;而且在社会上技术的发明主要是以经验为主,而中国人多,工人和农民多,经验也就多,所以中国的技术发明也同样领先于西方社会,像四大发明,被培根(Francis Bacon)认为是“帮助西方社会走出封建时代”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张都是中国人发明的。在这种分工细、科技水平相对高的状况下,中国曾经有将近一千五百年的时间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是一个历史文化绵延不断的国家。

当然,这种情形在工业革命以后就发生了变化。西方有一位学者叫做奇波拉(Carlo M.Cipolla),他在《欧洲经济史》(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得出一个结论说:跟中国比较起来,西方处在黑暗时代。公元1000年到1700年的欧洲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经济,而中国是一个发达的工业经济。但在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发生以后,西方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百年以后,把西方换成中国,中国换成西方,同样是一个合适的描述:和西方比较起来,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经济。它的后果当然就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再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被迫割地、赔款,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那么,怎样让中国再次复兴起来,这是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之下的知识分子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先辈曾经努力过,奋斗过,但是都没有成功。

到了五四时期,社会上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文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所以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不少人主张全盘西化,认为我们只有把西方的文化,包括它的核心价值等移植到中国来,中国这块土地才会有希望。从那时起,抱这种看法的大有人在。

改革开放到今年是30年。在这30年的过程当中,我们的经济确实取得了原来大家没有预想到的快速发展,每年平均达到了9.7%,这确实可以说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提出的目标是20年翻两番,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7.2%,而我们实现的是9.7%。所以在人口这么多、条件这么差的基础之上, 能够维持30年这样的发展,确实是不容易的。

这30年来的发展让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但作为关心中国文化或中华民族前途的人,我们还是要问:经济的发展是否代表文化的复兴?这是一个问题。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否和现代化相融?是不是必须像过去那样打倒孔家店,中国才会有前途?是否必须全盘西化,我们才能进步?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关系到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命题。

既然讨论文化和文化的复兴,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了解什么叫文化。根据《汉语大词典》里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且这种物质财富跟精神财富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当然这个定义跟马克思所讲的经济基础加上层建筑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讨论文化复兴的时候,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的是费孝通的老师、著名文化学者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的定义。他把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器物,包括生产工具、战争的工具、武器等等,当然这是马克思所讲的经济基础。第二个层次是组织的层级。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里,人们把属于器物的东西组织起来生产,形成经济组织,或是进行对内对外交往,形成政治组织。当然人跟人之间还有其他各种组织的方式。第三个层次是价值、伦理的层次。也就是说,这些器物、这些组织,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它们的社会判断和终极关怀是什么。按照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任何文化都是这三个层次或这三个因子的有机结合,而且任何一个文化在没有外来冲击的时候,这三个层次实际上会成为一个自恰的整体。

同类推荐
  •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并以其拔峙雄浑的气势,绵延奔腾于北国万山峻岭之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名人典故、风土民俗、艺术戏曲等无不成景,简直浑然天成,独具特色魅力。
  •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书里书外”,“书里”收录孙犁自述的读书经过;“书外”则是可能影响孙犁精神成长的文化生活。如果我们把文化生活的内容也算作一种“读书”,则“书外”的部分也算该是孙犁读书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辑“书前书后”,部分是孙犁的读书笔记。因为爱书,孙犁常在书上施以封皮,而因书衣多在书前书后,我们就为本辑取了这个名字。“书前书后”里的文章乍看有些杂乱,但除去不多的孙犁对文学作品(及其作者)——古代多列入集部——的评论,这部分文字的大宗在古代属于史部。第三辑“书长书短”,是爱书人孙犁在买书、得书、藏书等方面长长短短的叙述,进而延伸至新的契机境界:“读中国历史,有时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读圣贤的经书,虽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话,有时却是开人心胸,引导向上的。古人有此经验,所以劝人读史读经,两相结合。这是很有道理的。”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统筹国际国内大局的重大发展倡议,文化构建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核心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包容,以及与沿线各国合作、互利共赢的思想。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期盼的目标。本书运用了多种调查研究方法,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统自身的传承与新变切入主题,着重梳理五年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文化构建及其成效。
  • 透视“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透视“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综艺仁的一生

    综艺仁的一生

    仁一好奇的舀起一勺豆腐脑似的鸡蛋,尝了一口。“滴。”“厨艺加一。”嗯?!
  • 大家小书:论三国人物

    大家小书:论三国人物

    作者根据现存史料,仔细考辨,以人物为中心,以散论为形式,撰成多篇论文或札记,汇为一集,便成《论三国人物》的主体,力图还许多三国人物的本来面目。全书围绕二十余位核心人物,以其业绩或人事关系为线索,分别在各短文中论述,共计七十篇,主人公则多为妇孺皆知的著名人物。作者夹叙夹议,言简意赅,充分利用了“散论”形式的长处,既运用了丰富而确凿的史料,却又要言不繁,恰到好处。
  • 灵师出山

    灵师出山

    大家都叫我林子,因为出生时逢雷雨阴风天,正好生在坟山的树林里!所以奶奶告诉我以后见到坟头,一定要对它们尊重一点!直到有一天,一张冥币打破了我安逸的生活,因为那张冥币上画的是我的人头……
  • 十方定界人之空间灵女

    十方定界人之空间灵女

    十个人,十个故事,十段情。或刻骨铭心,或平平淡淡,只为坚守心中那片柔软,护己想护之人。空间定界人,任重而道远,自他们被选定之时,就注定了身不由己,但冥冥之中,好像注定了一般,是他们,也必须是他们,才能护得一方安宁。姬清语:纵使他们是我的族人又如何,在利益与我的死亡之间,他们只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只有杀戮能平息我的恨意!但最后,为什么会不自主的去护着他们呢小念:“哥哥,你对我这么好,要是有一天你离开我了该怎么办啊”“小傻瓜,哥哥永远不会离开你的”“好,我们拉钩”“哥哥,你食言了呢,你是小猪。百里追云:“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永远是我的父亲,那个男人是个什么东西,除了一股排泄物什么也没做,他凭什么跟你比!”常曦:你帮了我,我也帮了你,扯平了。你救了我,我也救了你,扯平了,你为我失了双腿,我为你失了双眼,扯平了,只是……有什么东西,好像扯不平了呢韩云依:不是说永远很远,我们做永远的朋友吗,为什么我们的永远这么短呢?冷泠凤,步瞳,银忧,墨殇,林枫……他们的故事又是如何?一条条空间裂缝,一个个空间定界人,一段段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若是你,当如何选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都市诡话1

    都市诡话1

    无论伊氏兄妹搬到哪个城市,死亡诅咒总是如影随行,他们能预知哪些人将会在诡异事件中死去,却也将自己拖入了死咒包围的深渊。画中恶鬼索命、随意扭曲的变形人、吃人的五角怪屋、海中爬出的灵瞳恶女、能把活人拉进去杀死的恐怖片、让人一梦不醒的恶灵、迷失的异次元公寓,惊悚恐怖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他们用脆弱的身体拼命抵抗,这些无助的人们惊声尖叫,他们想要活下去!然而,眼睛会欺骗他们,环境会迷惑他们,头脑会误导他们。人怕鬼,鬼玩人,他们一次次眼睁睁地看着被诅咒的人坠入死亡深渊。到底怎样才能活下去!
  • 冷面总裁的绝情恋人

    冷面总裁的绝情恋人

    二十年前,“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人了,你要记在心里知道吗!你重复一遍!”十年前,“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人了。”三年前,“我不爱你了,再也不爱。”今天,远在大洋彼岸的她,终于回来,本以为这辈子永不相见,却没想到……
  • Last Days in a Dutch Hotel

    Last Days in a Dutch Hot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征宰四十年

    征宰四十年

    一次意外,刘早穿越到历史书上并未出现的朝代,此朝与明朝末年情形高度重合,北方蒙古及女真虎视眈眈,内有农民起义汹涌,新皇登基不久,宦官阁臣把持朝政,官员腐败鱼肉百姓,地方大员暗地割据一方!时逢乱世,刘早是选择顺应时代大流,安心做一个小举人,当个小官,还是力争于风浪之上,改变自己及贫苦百姓,看了看碗里的面条,刘早想了想,还是安心吃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