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27900000004

第4章

一句话

生命是一种学习,任何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困难和迷惑。

给人一句好话,让人生命奋起飞扬……

人生的成败,常常因为一个人、一件事甚至一句话而有了决定性的影响。尤其给人有用的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深受感动,甚至豁然开朗;由于一句话而改变一生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卡内基,因为继母一句鼓励的话,建立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也因为这一句话,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动力;更因为这一句话,让他日后帮助千千万万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

“一句话”很容易说,但重要的是能让对方受用。失落者的生命再造,不一定要靠能言善道的人来开导,有时仅仅是一句看起来普通的话,就能为对方带来力量。

六祖惠能大师原本是一位樵夫,因为听到《金刚经》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进而寻师访道,后来在五祖弘忍大师座下舂米八个月,开悟见性;丹霞禅师本来要进京赶考,因为听到“选官不如选佛”的一句话而出家学佛,在一番精进修持后,成为禅宗一代祖师。

生命是一种学习,任何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困难和迷惑。给人一句好话,让人生命奋起飞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人要常说给人欢喜、给人鼓励、给人肯定、给人赞叹的话。

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不经意的一句轻浮话,有时会自毁前程;而一句关怀别人的话,却能让沮丧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气。因此,人要经常检点自己的口舌,以免破坏了好因好缘。

【题解】

一句话说出来,除了传达自己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对方能有所受用。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鼓励的话,能让灰心丧气的人有绝处逢生的感觉;一句赞美的话,能让平凡无奇的人开发无限的潜能;一句话也可以让至亲反目成仇;一句话也有可能影响国家社会的发展,甚至改写人类的历史。所以,一句话看似轻微,却影响甚巨。所以,我们应该谨慎自己所说出的每一句话。

【思考】

1.请例举,生活中你最受益的一句话及其影响。

2.你曾给予别人一句好话,让人生命奋起飞扬吗?

3.请举出历史上,因“一句话”而成败的事例。

【延伸】

·一句话,如刀如剑,别人不但受伤,必然也会怀恨;一句话,口德芬芳,别人欢喜,你也不会有所损失。——摘自《人间万事·留情》

·同样的一句话,有智慧的人听后能悟道;愚痴的人不管你讲得再好,他都会起疑,甚至生起犯罪的念头。所以,人要会善听,才能有好的结果。——摘自《星云法语·四善事》

·人的一生之际遇,往往因为各种因素而改变命运,有的人为了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一块钱,乃至一个念头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甚至影响了国家社会的发展,改写了世界人类的历史。——摘自《迷悟之间·如何改变命运》

生活七巧

智人做难事,难事也好做;愚人做易事,易事也变难。

所以事没有难易,端看人是否能灵活应用。

做人不能太过刻板、执着,不可以不知圆融、变通,否则在做人处事上会增加很多的困难、障碍。因此,生活要有智慧、巧妙,兹举“生活七巧”如下:

一、说话要有技巧:一句话能给人欢喜,一句话也能让人生气,就看说话者的技巧如何。有时候困难的事,经他一说,易如反掌;有时候容易的事,被他一讲,增加困难,所以说话要讲究技巧。

二、做事要懂善巧:做事情,有时要一个人做,有时要众人共成;不管个人、众人,总要有善巧。

三、反应要能敏巧:反应要灵敏、快速,如果反应迟顿、犹豫,接不上节拍,就会失去时机,无法精准。属下跟随主管做事,如果反应敏巧,比较容易获得赏识。

四、思想要达智巧:人的思想要像活水泉源一样,要有智巧,才能通畅无阻。一件好事,一个好的策略,经过你的思维,反而引发诸多障碍困难;不能用智慧解决,反用愚痴阻止,这种做事方法非常不智。像诸葛亮以草船向曹营借箭、张飞义释严颜,都是思想上的智巧。

五、读书要用心巧:读书要能活用,首先心要巧,读的道理才会活起来;心不巧,读死书、背死教条,不能活用,也是枉读诗书。

六、做人要够灵巧:做人先学做个优秀的秘书、助理、帮手,只要灵巧,受主管赏识,将来自己身为主管,在做人方面的经验丰富,应对又很灵巧,则前途发展,不为难也。

七、凡事要会活巧:一切事是死的,法也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所以活人做事,不管用什么方法,要让方法能活用。所谓智人做难事,难事也好做;愚人做易事,易事也变难。所以事没有难易,端看人是否能灵活应用。

上述“生活七巧”,所谓“巧”者,其实就是能随机应变、识得大体,如《大乘起信论》说:“不变随缘。”做人做事,如果能有不变的原则,又有随缘的方便,就是一个懂得灵巧的人了。

【题解】

有些人天生灵巧,有些人生来笨拙,一般而言灵巧的人通常较受喜爱。但是,巧人如果自傲,有时也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拙人虽不聪慧,但拙中自有平安之道。所以,真正能灵巧又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大智若愚”,除灵巧外,也懂得含蓄,灵巧又不失敦厚,可以发挥“以拙治巧”的妙用。

灵巧可以靠后天学习。例如:提升对周遭环境的敏感性,主动参与人际的往来活动,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入微观察心念的起伏等。灵巧的人面对问题,会拟定多个解决方案;灵巧的人待人,能善解人意,为人设想;灵巧的人处事,会观照全局,面面俱到。

灵巧虽好,但仍不够深厚,如果能开发内心的般若智慧,才是究竟之道。

【思考】

1.本文提及的“生活七巧”内容为何?

2.说话时,应讲究哪些技巧?

3.如何让自己凡事学得灵巧?

【延伸】

·灵巧不是靠别人能够给予的,灵巧要靠自己用心学习,别人再怎么爱护你,也没有办法把灵巧送给你。——摘自《迷悟之间·学习灵巧》

·人笨拙不要紧,只要肯脚踏实地慢慢做,所谓慢工出细活,不从笨拙中启发灵巧的聪明是靠不住的。——摘自《人间佛教系列·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二)》

·人要像活水一样,活出活力、活出灵巧、活出智慧、活出变化,生活才会充实,人生才会多彩多姿。——摘自《星云法语·生活五门》

上台与下台

人生有上台,也有下台的时候。上台也好,下台也罢,都要欢喜……

有人说,人生如“舞台”,既有“上台”的时候,必然会有“下台”的一刻。但是一般人上台就好欢喜,大肆庆祝;一旦下台了,就失意落寞,好像人生死了一半。

人生,上台确实值得欢喜,因为上台后:一、比较有机会表现;二、比较有空间发挥;三、比较有权力运用;四、比较容易实现理想;五、比较能够成功立业。

一个人如果下了台,也不必沮丧,因为下台后:一、无官一身轻;二、可以给别人多一些机会;三、人生不一定占有,享有也是另一种乐趣;四、不演戏,看戏更好。

不管上台、下台,应该以平常心看待。上台虽然很得意、很风光,但是上台就是一份责任,就有一份使命,所以上台后要能看得远,要能演得出色、精彩,尤其要能演得称职、得体,否则稍有不慎,众目睽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实在容不得差错。

上台、下台各有因缘,上台后:一、要感谢各种因缘的成就;二、要努力胜任愉快;三、要做好随时下台的准备;四、要留下成就给后人。

一旦自己功成身退下台后,则应:一、为团体有接棒人而欢喜;二、为自己过去所做的贡献而欢喜;三、为自己有机会转换岗位再学习而感谢;四、未来有缘分的话再回来帮忙。

人生有上台、也有下台的时候,上台也好,下台也罢,都要欢喜,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应该以主角的心情尽力演出。只要能如实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是成功。

【题解】

所谓“上台容易下台难”,有的人上台欢喜万分,一旦该下台了,就失落感顿生。其实,只要有实力、有人缘,何患将来没有上台的机会?况且,转换另一个舞台,学习新的事物,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日本著名的擦鞋匠源太郎,当年因为失业而开始以擦鞋为生。虽然只是擦鞋的工作,但他非常认真,而且投入,不只向前辈请教,也经常到各个鞋店参观,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后来,他不但擦鞋技艺超群,只要有人与他擦身而过,他就能知道对方皮鞋的皮质,也能从鞋子磨损的情况,说出对方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如今,源太郎已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所以说,人生处处是舞台,对于上台或下台,我们要心处泰然,也唯有洒脱下台的人,才越有上台的机会。

【思考】

1.如何做到“能上能下”?

2.请分享你上台或下台的经验。

3.请例举历史名人“上台与下台”的事迹。

【延伸】

·人生就像一个舞台,出生了,就是上台;世缘已了,终要下台。——摘自《迷悟之间·上台下台》

·政治家上台容易、下台洒脱;政客上台不易,下台不肯。——摘自《人间佛教当代问题座谈会·佛教对政治人权的看法》

求职的绝招

毛遂自荐,给人试用;不计待遇,只望重视;

有真本领,勤劳负责;拥护主管,视公如己。

有些人求职,靠八行书,靠人情关说,让别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录用你,对自己未来的升迁,主管会有成见,尤其是靠人际关系被录用,日后也不会受到重视。关于求职的方法,以下提出几个秘诀,供大家参考:

一、毛遂自荐,给人试用:请人推荐,会叫人不放心,不如自己从征才广告中,找出有兴趣的工作,写信去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专长,并且说明可以被试用三个月,老板在没有人情债的压力下,得其所哉,比较容易成功。

二、不计待遇,只望重视:自己也可以说明,试用期满如果能被录用,可以接受评鉴,依实际的工作能力发给待遇。

三、有真本领,勤劳负责:自己要确有专长,尤其要勤劳、负责,例如当个司机,要起早待晚,不要面有难色;做会计的人,逢到报账的时候,要主动加班,不要计较。平时有客人来访,要主动帮主管打点,让他觉得你很有用。

四、拥护主管,视公如己:拥护主管,这是必须的,在一家保一家,主管也是衣食父母,不拥护他,他如何肯重用你?当然,也不是要你去讨好主管,如果遇到不道德、不正派的主管,可以悄悄离去,但不必反对;如果反对主管,即使到了别家,一旦被知道前情,别人也不敢聘用你。

现在社会虽然失业率很高,但只要懂得一些诀窍,要找一份职业其实并不困难。现在有一些人之所以失业,是因为不得其门而入,或是自己没有专长,尤其不可要求待遇,要先求有,再求理想,不要高不成低不就。若能符合兴趣,而且能发挥所长,有益于社会大众的正当职业,都是好职业,都应该尽心去做。

【题解】

人都应该要有一个职业,在求职之前,要准备好自己的条件,比如,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累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前去应征的公司应有所认识,用心写好履历表,做好求职的心理准备。到了面试时,除了注意自己的仪表外,更要积极、诚恳地介绍自己;也可以运用文章所提供的几个秘诀。假如最后面试还是失败了,也不要气馁,要再接再厉、锲而不舍,必定会有成功录取的机会。

【思考】

1.求职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列举历史上名人求职的事例。

3.请分享你的求职经验。

【延伸】

·这个社会,普遍还是相当重视学历,但是学历重要,实力更为重要。——摘自《人间万事·履历表》

·求职的三宝:专长、礼貌、勤奋。——摘自《迷悟之间·应用三宝》

·现在的工商界,即使有各种学习的执照,但是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执照,还是求职艰难。——摘自《人间万事·执照》

老人的智慧

老人的智慧,是真实的体会,是金钱买不到的宝藏。

俗谚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历经岁月的磨炼,拥有许多的智慧、经验、常识、涵养等,这是年轻气盛的年少子弟所体会不到的,更不是光靠聪明才智所能获得的。

话说山西省广胜寺建有一座飞虹塔,经过风雨侵蚀,需要重建。随着工程的顺利进展,塔也越建越高,到了第三层之后,砖石已经无法再继续往上送,于是进度一天一天慢了下来。工匠们看着塔发愁,无计可施。

有一天,一位自称是鲁班弟子的老人家来到工地,左看右瞧,在塔的四周绕了一圈又一圈,大众好似看见一道曙光。等他坐定,工匠们恭敬地站在他身边,说道:“老先生!请您发发慈悲心,教教我们吧,塔都建到这种程度了,功亏一篑好可惜!”

老人家却一直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我年纪大了,已经半截入土,没有办法了,你们大家赶紧造吧!”说完之后,摇头晃脑而去。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就被一句话给浇熄了,大众纷纷辱骂那老头。

过了半个时辰,一位工匠突然大声喊道:“我想到了!”大众立刻围拢过来,“你想到什么了?”工匠说:“老人说的半截入土就是个妙法。意思是要大家把土往塔的四周堆高起来,这么一来,就能运送材料了。”

老人的智慧,是真实的体会,是金钱买不到的宝藏;不懂得珍惜老人的智慧、运用老人的智慧,将是社会无形的损失。

【题解】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少年、青年、老年的阶段,尽管青少年时意气风发,但终究会步入老年阶段。有些人认为老人已无大用,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老人毕生为国家、社会、人间奉献付出,所留下的公益和成果,任谁也不能抹煞。再者,老人有丰富的经验及智慧,能够给予青年指导、提携。所以,我们不应该轻视老人,反而更应该给予照顾和尊重,甚至多向其请教。

在《杂宝藏经·弃老国缘》中提到老人展现出生命的智慧,为国王解除了天神的种种问难与考验,消弭亡国的危机。历史上,如:李时珍,在七十四岁时完成不朽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伽利略,在七十二岁时提出数学的无穷集合概念,并且完成了《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为近代自然科学基础的奠定做出巨大贡献;大文豪托尔斯泰,则在七十二岁时完成长达四十万字的著名小说《复活》。所以,老人的智慧是无价之宝,我们应该要懂得珍惜与运用。

【思考】

1.请例举几则老祖宗所留存下来的智慧。

2.《杂宝藏经》中所提到的“弃老国”典故为何?

3.分享几则你从长者身上学到的智慧与经验。

【延伸】

·老人要有童心,要有开通的性格,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老人要老而有用,老而有趣,老而有才。——摘自《迷悟之间·可爱的老人》

·少年读书,青年创业,老人传承经验,吾人退而不休,也一样可以发挥生命的光和热。——摘自《迷悟之间·永不退休》

·老马识途,就是凭其经验;老人的智慧,也是经验的累积。——摘自《人间万事·化解危机》

地理风水

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当然地理风水也会有它运作的“道理”。

趋吉避凶,是每个人希望的。然而一般人的心态,对不了解、不知道、看不见的事物,常常臆测,牵强附会,因此容易流于迷信,被神权所控制。尤其中国人,自古就相信地理风水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祸福。

世间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各自的“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当然地理风水也会有它运作的道理;地理是依据地形和天体方位而产生对人的影响力,这是一种自然的常识,却不是究竟的真理。

佛陀时代,善生子以为每天早晨洗浴,敬礼六方,就可以增长命财。佛陀借此教导他,风水、地理应该建立在伦理、世理、法理、心理之上,只要诚意,自觉心安,则“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走遍天下,都是地利人和、良辰吉日,因为一切福田都没有离开心地。

地理师所谓最佳的地理“前朱雀、后玄武,左龙蟠、右虎踞”,其实就是“前有景观,后有高山,左有河流,右有通道”,以现代最佳的生活环境来说,可归纳为下列四点:

一、要有通风,前后左右,顺畅无阻。

二、要有阳光,采光自然,温暖卫生。

三、要有视野,一望无际,心境超然。

四、要有通道,出入方便,自他两利。

能够方便生活,心中愉悦舒服,就是最好的地理。

除了外在要有良好的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内心也要有好地理。佛教讲“人人有佛性”,就是要我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我,进而做自己的主人。因此,学佛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从神权迷信里跳脱出来,不受地理风水的支配,还给自己一个自由自主的人生。

因此,真正的地理风水是:良好的通风是思路通达;良好的阳光是热心开朗;良好的视野是展望未来;良好的通路是菩提正道,这也是内心最好的龙穴。

【题解】

佛教认为今生的果报,并不是地理风水左右的结果。再从佛教的时空观来看,虚空并没有绝对的方位,例如两人对坐,甲的右边是乙的左边,乙的前方是甲的后方,在无边的时空中,我们真实的生命无所不在,何有时空方位之分?如果一个人能够体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自心本性就遍满虚空,充塞法界,与无限的时空融为一体。因此,真正的地理风水,不在他处,而在我们心中。

【思考】

1.佛教对“地理风水”的看法为何?

2.为什么佛教认为“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

3.试述外在与内在最好的地理风水。

【延伸】

·成功失败,不在于风水,不在于命运,不在于神鬼,甚至不在于别人破坏;成功的条件,在于自身之健全。——摘自《迷悟之间·成败之间》

·居家环境不要迷信地理风水,只要通风、向阳,尤其能与邻居友好,守望相助,才是重要。——摘自《迷悟之间·居家之道》

生涯规划

人之一生如何发展,都各有因缘,你找因缘,千难万难,因缘找你,当下就是。

学校的学生上课有课程表,机关的员工办事有行事历,人生也应该有人生的“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可以说是人生的企业,因为人从出生到受教育、成家立业,乃至面对老病死亡,都是生生不息的大事业,需要详细地计划和努力,并且付诸实践,才能实现理想的人生。如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现代社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要做自己的生涯规划。有的人把自己的一生规划为做学问的人生,有的规划为做事业的人生,有的规划为从政的人生,有的规划为修道的人生。

不管你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重要的是,如唐伯虎说:“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人生是苦短的,不能庸庸碌碌地盲目过一生,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

下列十事,订为“生涯规划”,提供参考,从中可以测验出自己人生的注意点为何:一、儿孙满堂的人生。二、功成名就的人生。三、钱财富有的人生。四、福慧双修的人生。五、道德淡泊的人生。六、义行广被的人生。七、观光游历的人生。八、结交善友的人生。九、读书为学的人生。十、山林隐遁的人生。

人之一生如何发展,其实都各有因缘,你找因缘,千难万难,因缘找你,当下就是。吾人何去何从?只问耕耘,只要结缘,人生的一切,哪里不能水到渠成?

上述十种人生,大家可依自己的志向任选一二;如果多方面发展,让人生多彩多姿,未尝不好。

【题解】

人生苦短,日月如梭,要把握有限的生命,适当规划人生,才能让生命的层次获得提升。然而,在做生涯规划之前,要先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智能、兴趣、志向和能力,才不会因为理想太高而达不到目标。例如:口才好的人,可以从事教化工作;擅长文字的人,可以从事文化传播;思想缜密的人,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富有慈悲心的人,可以从事慈善公益;等等。

人生虽不一定能尽如计划,但有了概括性的生涯规划之后,纵使遇到挫折,也会因为有目标、有方向而不致气馁。因此,亲爱的朋友,你要如何为自己规划出美好的人生呢?

【思考】

1.本文提到哪十种人生类型?请依自己的志向任选一二种,作为未来的目标。

2.青少年应如何做生涯规划?

3.试举一则历史名人的人生规划。

【延伸】

·人要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要把握每个阶段的人生,珍惜当下的每一个好因好缘,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摘自《星云法语·人生四阶段(二)》

·从生涯规划中,开拓自己的智慧领域,寻求自己心灵的主人,寻找安顿生命的世界,升华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烦恼,庄严自己的世界。——摘自《人间佛教系列·佛教与青年》

·生命无常,稍纵即逝,因此人无论年岁多少,都要把握有限的生命,适当地规划人生,才能提升生命的层次。——摘自《人间佛教当代问题座谈会·佛教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养生四法

多菜少肉、多淡少盐、多果少糖、多嚼少食。

在饮食养生中,有人倡导肉食才有营养,但现在医学证明,肉食会带来很多疾病;过去有人谈到菜肴美味才有营养,其实粗茶淡饭更胜丰富的饮食。兹提供“养生四法”如下:

一、多菜少肉:现代人都懂得吃,也知道不宜食肉太多,因此素食风气很盛。真正的养生之道,素食最好。你看牛、马、大象、骆驼,都是素食者,不但性格慈和,也有耐力;鸟类的飞鸽,也是以五谷为食,但是鸽子一飞千里,其他肉食鸟类皆难望其项背。所以素食的人能培养温和的性格,忍耐的力量,工作的勤劳,并且少了许多杀业。

二、多淡少咸:饮食清淡,才是健康之道。因为吃得太咸,容易口渴,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不但造成肾脏负担,尤其吃了过量的食盐,更是引发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多淡少咸”,才合乎养生之道。

三、多果少糖:现代人多数喜欢吃糖。然而糖吃多了,容易发胖,甚至产生蛀牙,对身体有害无益,因此最好能以自然的瓜果代替对糖类食品的摄取,既能当饱,又能增加营养。

四、多嚼少食:现代人的生活忙碌,对于三餐饮食,有的人花太多时间在宴席应酬上,有的则是狼吞虎咽争取时间,两者对于身体的健康都是很大的损耗。如果慢慢地吃,什么滋味都能吃得出来,而且细嚼慢咽,能帮助肠胃的消化,有助健康,不能不注意。

所谓“民以食为天”,吃对吾人的生存,关系重大。我们要吃得健康,不能吃出病来,最重要的是营养要均衡,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然而一般人每日三餐,大多有偏食,或是吃得太咸、太辣等问题,却是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中因为饮食不当,而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上述关于饮食的“养生四法”,虽无深意,却是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得不慎。

【题解】

现代人生活十分忙碌,许多疾病也随之而起,因此社会上越来越多人注重养生之道。养生,除了上述的饮食养生之外,也有人从运动、修身、规律作息等方面养生。此外,养生不只是追求身体的健康长寿,更重要的,是内心要拥有快乐欢喜。例如:凡事往好处想,看什么都如意,则事事欢喜愉悦;能够节制贪欲,知足常乐,则无有匮乏之苦;肯得发心服务,与人广结善缘,则人我欢喜融和。当然,如果有正当的信仰,借着宗教的力量,也可以帮助我们稳定情绪、提升品格,例如:佛教徒以佛法正念治心,以禅修静坐养身。透过信仰、修行可以开发自己内在的本源,享有真正的快乐,也是很好的养生之道。

【思考】

1.略述本文所提的“养生四法”。

2.佛教的养生之道为何?

3.请与大家分享你的养生之道。

【延伸】

·豁达是健康长寿的养生要诀,因为豁达的人思想乐观、思考理智,不为升降沉浮的心绪所困,不为生老病死所苦,凡事想得开,看得破。——摘自《人间万事·豁达的人生》

·“屈伸自如”不仅是物用之道、养生之道,也是人际往来之道。——摘自《迷悟之间·屈伸自如》

·养生之外,还要养性、养心;心性是人体所依的根本,你不把心性养正、养善、养好,根本不立,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摘自《迷悟之间·养生与养性》

解行并重

学习不只为了求得知识,更要开启智慧;

读书不应只在求得学问,更要身体力行。

每个人打从出生开始,就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举凡生活所需的各种技能与知识,甚至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法律、经济、艺术、建筑等各项领域,都要把握有限的生命多方学习,学到的知识、技能越多,人生就能活得越充实,生命才能发挥更大的能量。

在学习上,由于每个人的态度不同,因此有层次上的差别:

一、不肯学习,游手好闲,终将颓废一生。

二、认真记忆,不肯思索,可能迂腐一生。

三、满口说理,没有行动,注定一事无成。

四、真才实学,做中体验,越做越有成就。

五、解行并重,智慧通达,生命从中升华。

学习不只为了求得知识,更要开启智慧;读书不只求得学问,更要身体力行,即所谓的“解行并重”。

战国时代的赵括“纸上谈兵”,只有理论上的知识,却自以为得到了真知,到了真正要用时,一点力量也使不出来。反观春秋时代的军事家孙武,他以兵法谒见吴王阖闾,吴王在看过他的《孙子兵法》后,问他:“可以用女子操练吗?”孙武说:“可以。”吴王就派了一群宫女给他。

起初众宫女大笑不止,孙武虽三申五令,宫女仍然轻忽嬉笑,不听号令。孙武说:“号令不明为将之罪,明而不从是领兵官吏之罪。”于是依军纪将身为队长的吴王两位宠妃处死,此后宫女认真操练,队伍整齐。经过一段时间,孙武报告吴王说:“兵已练就,王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吴王因为起用孙武,国势日渐强盛。

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真正有用的知识是实务,不管修学任何事物,应以融通为要务,以方法、技巧为辅助,以勤熟为功效,以用心、下手为实际,解行并重,才不会流于空谈。

【题解】

佛教经文最后大都载有“信受奉行”四个字。一般寺院的大殿,中央供奉释迦牟尼佛,右边为“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左边为“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也是代表着解行并重,知行合一。

古德以“知目行足”来譬喻解与行,解是知见,如眼睛;行是修行,如双足。有了眼睛才能辨别方位,有了双足才能远行千里,解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解行并重,必能福慧双修、自他两益!

【思考】

1.本文提到,因每个人学习的态度不同,而有哪些层次上的差别?

2.试述“解行并重”的意义。并举实例说明。

【延伸】

·行如足,解如目,有目有足,走路安全;有解有行,解行并重,则无事不办也。——摘自《人间万事·譬喻》

·所谓“解行并重”,也就是不仅对佛法的知识义理要深思理解,尤其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因此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修行在生活中。——摘自《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的蓝图》

人生十四转

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转邪为正、转愚为慧、转恶为善、转弱为强、转危为安、转难为易……

人生要能“转”,不管转运、转心、转业、转型,所谓“转机”,能转,才有改善的机会;能转,才能重现生机。

你想要“转化的人生”吗?兹举“人生十四转”提供参考:

一、转迷为悟:把心中的迷惘转为日光遍照,无所不明,即是悟。

二、转凡为圣:把凡夫俗子的贪嗔愚痴,转为圣人君子之行,即能超凡入圣。

三、转邪为正:“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斜就是不正,心术不正、行为不正,都不能成为正人君子,所以人生要转邪为正。

四、转愚为慧:《百喻经》有很多愚人的故事,都在说明愚痴的可怕,所以要转愚为慧。

五、转恶为善:古往今来,多少十恶不赦的人,如果都能转恶为善,则天下太平矣。

六、转弱为强:国家的政治、军力,甚至个人的体力,如果衰弱不堪,就容易被人所欺;能够转弱为强,就能力图振兴。

七、转危为安:危机即转机,所以遇到危难时,只要能转,就可以化险为夷,就能转危为安。

八、转难为易:遇到困难的事,能够请教高人,得到指导,则易如反掌。

九、转苦为乐:苦乐都系于吾人一心,吾心一转,苦即是乐。

十、转己为他:自己有功德好事,要能回向他人,能够“回自向他”,就能“回小向大”。

十一、转贫为富:贫富不应对立,贫富要互补互助,才能共生共荣。

十二、转暗为明: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只要我们能点亮心灯,就能转暗为明。

十三、转小为大:吾人要将小心、小愿,转为大心、大愿;能转小为大,就是进步。

十四、转事为理:事相上的一切都是有限的,发心修行,将有相、有限的世间法,转为无相、无为的出世真理,就是大智慧。

说到“转”,转也要有转的空间、转的方法;转更要有魄力,尤其要转得有意义。能把世间的“有为”,转成“无为”的功德,人生的境界就不一样了。

【题解】

所谓“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境转;境不转,心转。”只要我们的心念一转,外境就会跟着转变,宇宙人生的穷通祸福,也会随之而改。

人生当中,常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种境界所苦,如何才能不为八风所动摇,就要懂得以心转境。例如:外境虽然不平,只要我心平,就可以弭平世间的差别;外境虽然不仁,只要我心慈悲,世间万物皆可以为伴;外境虽然动乱,只要我有禅定,依然能在动乱中安住。所以,心念一转,人生就能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转邪为正、转愚为慧、转恶为善,进而转出开阔明朗的天地。

【思考】

1.本文所提到的“人生十四转”内容为何?

2.试述几则《百喻经》的故事。

3.请分享你转念的亲身体验。

【延伸】

·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如果你能懂得“逆向思考”,可能当下就是一个转机。——摘自《迷悟之间·逆向思考》

·能够克服困难,便能获得良机;能够解决困难,便能化解危机;能够面对困难,便能寻求转机;能够不怕困难,便能把握时机。——摘自《星云法语·高尚的人品》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禅门大智慧:吴言生说禅

    禅门大智慧:吴言生说禅

    本书汲取佛教禅门精华,指导人们明心见性,摒弃杂念,修炼智慧生命,达到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人生的哲理。禅是一条回家的路,它通达我们的心灵家园。泡一杯茶,让我们一起来听禅、品禅。我们的心灵像一面镜子。如果镜子蒙上了灰尘,那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片污垢。如果镜子一尘不染,那我们就会看到晴天丽日。有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的不如意,但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把我们这面灵魂的镜子,擦拭得更亮。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热门推荐
  • 九渊之下

    九渊之下

    魂域有术者,吸魂锻魄,睥睨世间,千万年来,为何无人能修至神境…九渊,魂域最危险的地方,第九任魂域域主下九渊数十年音讯全无,魂域渐渐动荡不安。青云界、霜川、炎州、绿海、墨域,究竟是谁在掀起波澜……
  • 佛说金色王经

    佛说金色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让我替他来爱你

    让我替他来爱你

    郝帅和夏小末一起来到伊真的墓碑前,看到墓碑上那张照片上,男孩单薄的微笑,他拉起夏小末的手,“伊真,让我来继续爱她,好吗?”照片上伊真笑的安静,如同三月的春光。
  • 秦淮传

    秦淮传

    她是乱世中的国郡,南北朝一首被掩埋的吭歌。她的故事,其实纷纷扰扰,绵绵长长,只不过这乱世将她不负责任的卷入,又狠心的抛弃了。
  • 放下的力量

    放下的力量

    积极地思考和行动,勇于直面今天的困难与挑战,就能得到肯定和理想的结果。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真正拥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仍是极少数。因为我们总是受困于忧虑、空想、抱怨、自卑等诸多负面情绪,为自己制造了太多的包袱,让生活充满了障碍,并养成了消极避世的习惯。
  • 我的恋爱青春果然白学了

    我的恋爱青春果然白学了

    此书又名《我在侍奉部与某冰山的嘴炮日常》,《我的春物不可能白学》,《评论比正文好看系列》《能撑过前四章算我输》,《读者姥爷的错别字大战》《教个书都能遇到五胞胎我果然是轻小说主角吧》群:282495957
  • 俢仙皇后之画云

    俢仙皇后之画云

    小黑莲少女遇上穿越流。横穿,竖穿,反穿,正着穿。你要怎么穿?管它怎么穿,我要当皇后。好,如你所愿。她本来是穿越去当皇后的,结果先是被某武林高手看中拉去练武,接着又被某仙派掌门拉去修仙。之后拜了一位冷冰冰的厉害师傅,本以为从此就过上打怪,修炼,走上人生巅峰的生治。却突然冒出一个祖师爷,还说要找什么妻子。总之这就是小黑莲修仙剩女与戏精美男祖师爷不得不说的故事。
  • 阴阳手记

    阴阳手记

    我的童养媳跳井自杀,我家还在一直喝那口井的水……我天生五行缺木,水命偏短,算命先生说我这是金煞阳克之命,必须要找一个水命旺的女孩养在家里帮我补命才能活下去,这个女孩叫花秀。在我十七岁的时候花秀离奇暴毙,死法诡异,更让人觉得恐怖的是,她的尸体在下葬七天后不见了,棺椁里只有一只装满了水的瓦罐……
  • 词境浅说

    词境浅说

    《词境浅说》是朴学泰斗俞樾之孙、红学大师俞平伯之父、近代诗词大家俞陛云的代表作。书中不仅从曲调、格律、词境等方面对选词加以笺释,更兼钩沉史迹、感怀词人,以极具诗意的笔法阐幽发微,“申其义而畅其趣”。
  • 驱魔少主

    驱魔少主

    一朝穿越,天才驱魔师竟然穿越来到了人界,前世,惨遭毒手,跌落离恨谷,这一世,竟然还被沈大校草缠上了,女扮男装的楚冰竟然屡次被沈千秋表白,楚冰表示很慌很慌,在外人看来,她就是男人啊,传闻沈千秋直的一批,直的一批啊!怎么偏偏就缠上了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