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5200000096

第96章 出人意表王仲宣

临死前吕范只来得及对黄盖说了一句话:“公覆,务必将敌船拖住。”

黄盖的伤势并不很重,然而面对数倍于己的荆州战船,又有什么法子可想?

可是主公有令,吕将军死前又将这幅重担交给自己,黄盖断无率部逃生的想法,他让小艇联络剩余船只,让各船继续向前!

在黄盖这数十只战船后方,已经掉船船头扯起风帆的孙军战船,在荆州水军的追击下且战且退。虽然伤亡惨重,各部却并不慌乱,有些着火的战船干脆主动拖在后面,为大队返回水寨争取时间。

半边夜空都被湖面上燃烧的火焰照亮,风大浪大,火势更大。

孙策回首望去,只见火光浓烟中,荆州水军的战船越来越近,不过那种沾着就着的火弹却逐渐稀疏起来。

这样就输了?却让我如何甘心?孙策眼皮跳了跳,正要下令各部反身再战,却见敌军左翼船队已先一步接近鄱阳水寨,向寨中留守的战船抛射火弹。

“传我军令,各部上岸走湖口!”孙策一拍敌楼上的栏杆,恨恨说道。

他知道,水寨完了!

果然,留守水寨中的战船很快就被笼罩在烈焰之中,只有少数战船见机得快,自浓烟中冲了出来。各部船队见状,纷纷扯动船帆,向水寨南侧的滩涂冲去。

鄱阳城中的守军早已迎了过来,孙策下了战船,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向湖口方向而去,身后近卫紧紧跟上。

路上不断有各部消息传来,行至佛晓,孙策远远望见湖口城头,正暗自松了口气,却见城外杀出一彪人马,看旗号正是荆州南阳军。此时士卒疲乏,军心惶恐。见敌军铁骑冲杀而来,许多人都望向孙策。

孙策经过惊心动魄的水战,又跑了这大半夜早已疲倦不堪,当下只得调转马头,留五百长矛兵断后,自己率领残部向东而去。

出现在湖口城外的,正是昨夜与张允会合后突袭登岸,夺下湖口的刘琮及其两千明光骑。

将断后的五百长矛兵歼灭之后,刘琮继续率部追击,直追出三十里后才堪堪收兵。

回到湖口,已是晌午时分,匆匆用过肉糜和干饼,刘琮便率部鄱阳而来。一路上还遇到不少孙军溃兵,俘虏后一问才知,大部分原来都是刘勋部众。

还未到鄱阳,远远的便望见黑烟升腾,及至到了近前,只见鄱阳城外的湖面上,到处都是尚未熄灭余火的战船。

残破的水寨周围,荆州水军的战船大多已经下碇,只有一些小艇往来穿梭。

浓烈的血腥味和着呛人的浓烟扑面而来,湖边被水浪冲到岸边的尸体堆积着,每当水流冲刷而过,便向湖中带回一股血水。

此战的战果还在清点之中,但光看眼前的景象,刘琮也知道,孙策此次元气大伤。

“都督!”脸色疲倦但精神很好的甘宁见刘琮过来,便上前说道:“刚才知道,捉了孙军的武锋校尉黄盖,敌桂阳太守、征虏中郎将吕范战死!”

刘琮一摆手:“黄盖不会降的,杀了吧!”

甘宁有些错愕,劝谏道:“都督如今正是需要人才辅佐的时候,若是擒之即斩,恐损都督声望。”

“盖追随孙坚又仕于孙策,其心必诚,今日虽败,未能服也。”刘琮叹了口气,说道:“杀了之后好生将尸首送还孙策,以彰其忠义!”

与甘宁同来的文岱忙道:“都督!盖本南阳太守黄氏后人,后居于零陵,说起来也是咱们荆州虎臣,不若让末将前往劝降,或可使都督又添一猛将!”

“既然如此,就有劳文校尉了。”刘琮心中有些犯嘀咕,虽然甘宁说的很有道理,但收降黄盖?只怕是给自己找了个隐患啊。

甘宁见刘琮有些不大情愿,正色道:“都督何不亲自去劝降?”

刘琮无可奈何,只得由甘宁和文岱陪着去见黄盖。

大战之后,伤兵满营。这其中多是被俘孙策军中将士。黄盖受的是箭伤,后来被浓烟呛晕过去,这才被登船的荆州士卒俘虏。这会儿他人虽然清醒了,但因伤势的缘故脸色苍白,半躺在简陋的担架上,双眼不时向四周扫去。看这样子,八成还想着逃跑呢。

刘琮见到他时,所看到的就是这幅场景。他看看甘宁低声道:“瞧见吗?他要是肯降,也未必真心。”

甘宁蹙眉道:“都督为何对他有成见?”

这话倒让刘琮愣怔了一下。难道说自己受演义的影响太深,下意识的压根就不想招降黄盖?其实甘宁之前的话很有道理,如今自己正应该表现出求贤若渴的态度,见都不见一面就砍头,似乎的确有损声望。

想起此时仍在南阳的曹昂,刘琮觉得自己有时还是太意气用事了。

调整了心态之后,再看向黄盖时,刘琮的目光便平和了许多。

黄盖今年四十多岁,身材颇为粗壮,皮肤粗糙,络腮胡子,大鼻子下面一张阔嘴抿得紧紧的。

听完刘琮说明招降之意后,黄盖冷笑一声,扭过头,却是看也不看刘琮一眼。

“我听兴霸说将军身受重创,犹自酣斗不已,可谓猛将。”刘琮在他身旁席地而坐,说道:“将军……”

黄盖不耐烦的一挥手,虽然牵动伤口疼的眉头紧皱,却吭都不吭一声,只是对着刘琮道:“某不过是讨逆将军麾下一校尉尔,不敢当都督如此称呼!”

“武锋校尉,对吧?”刘琮并不着恼,对黄盖说道:“足下本零陵人氏,何不就此加入我军,以全乡土之情?”

“哼,某早已离开零陵多年,何来乡土之情?”黄盖冷声道:“都督勿复多言,盖绝不会背主而去!”

刘琮摇了摇头,站起身对文岱说道:“先为他好生治伤,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甘宁和文岱见黄盖如此,虽然觉得他未免有些不识时务,但内心还是颇为敬佩黄盖的为人。

忠臣死节之士,任何时候都会赢得人们的尊重。所幸都督没有坚持杀他,也许以后还有机会劝降?

“此战我军伤亡如何?战船战损几何?”刘琮和甘宁、文岱等人离开伤俘营后,一面环顾湖中,一面问道。

甘宁略一思忖,回道:“大小战船沉没近百,伤损则更多,具体数量还在统计之中。至于我军伤亡,大约有近千死者,三千余伤患。”

“伤亡不大,不错!”刘琮看看甘宁,笑着赞道:“兴霸为此战首功,若不是你提议,我还想着再等等才与孙策决战呢。”

甘宁微微点头,脸上并无得色,反倒显得愈发沉稳。看来这一年来,他的成长包括了很多方面。

“都督,如今孙策大败,主力尽失,是否当顺流而下,直取皖城?待破了宛城之后,继续东进,横扫吴会,到那时跨州连郡,平定江东……”甘宁说着,目光愈发明亮。

可惜,目前还不是时候。刘琮摇头道:“此事尚需从长计议。孙策虽败,根基未失,以其在江东的号召力,很快便能再拉出一支人马。何况本次击溃孙策大军,俘获的多是他新得的刘勋旧部,孙策起家时的精锐仍在啊。”

甘宁听了心中颇为遗憾,不过他也知道,刘琮所言非虚。

“让兄弟们将湖里和岸边的尸首好生掩埋了,虽然时已入秋,可万一闹起瘟疫可不是顽的。”刘琮想了想,又道:“这些天严禁将士们饮用湖水,即便是井水也要烧开了以后,方可饮用。”

甘宁点头道:“末将已派人知会各部了。”

“那些俘虏要严加看管,我看人数不少,切不可因看押松懈而酿成祸乱。”刘琮转头对文岱说道:“都伯以上的军官全都分开关押,不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普通士卒,免得暗中煽动纠合。”

文岱应诺,转身便去安排此事。

回到临时扎下的旱寨之后,刘琮在帐篷里等到了贾诩、王粲等谋士。

“先生总算来了!”刘琮见到贾诩之后,不待他入座,便直接把他拉到悬挂着的地图之前,指着徐州说道:“如今孙策已破,徐州又当如何?”

贾诩眯着双眼尚在深思,身旁王粲便道:“何不再围许都?”

三围许都?这句话如同一道霹雳,瞬间照亮了刘琮的脑海。是啊,为何不再围许都呢?

“好!仲宣之谋,真是出人意表!”贾诩笑着对刘琮说道:“且不说曹公,便是你我都没想到啊。”

王粲咧嘴一笑,这个念头他也是临时起意,脱口而出。没想到会得到贾诩的赞赏,这让他颇为得意,脸上便情不自禁地带上了喜悦之色。

“是啊,我本想直接出兵去徐州,现在看来,反倒不如再围许都来得好。”刘琮微微颔首,目光在徐州和许都之间来回梭巡,心中计算路程远近、各方应对。

贾诩抚着稀疏胡须,枯瘦的手指捻了捻,说道:“曹公定然不会想到,都督这么快便大破孙策,所以我军必须很快返回南阳,再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如此一来,刘备和吕布之困或可得解,若是再加上袁本初……”刘琮捏了捏拳头,伸出食指在地图上的许都狠狠点下:“且看这次曹公,又将如何应对?”

王粲此时却道:“就怕粮草不济,难以为续啊。”

同类推荐
  • 李想的北宋

    李想的北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种种李想曾经奢望而不得的东西一一被他揽进怀中。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在不知何时会降临的灾难面前,李想拥有的所有一切都可能是镜花水月,转瞬即逝。在李想相信了这次穿越于他而言是一次美丽的旅途之后,他却蓦然惊觉,辉煌的时代,已到了穷途末路。距离灭亡,还有十年。李想,你该怎么做?
  •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将王行

    将王行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必有命势。忠贞于国,节烈于身,谁会是天选之子?谁又敢独秀凌烟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且看乱世诸君横刀立马,撼动昆仑……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王朝更替屡见不鲜。但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而更多的王朝或政权却“稍纵即逝”,刚刚夺到的“江山”就得而复失,十分短暂。通过对这些长短不一的王朝、政权的考察,本书提出了“瓶颈危机”这一值得重视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
  • 历史的裂变

    历史的裂变

    这是一部富有思辨性的历史著作,是一部讲述权力在非正常状态下更迭交替的历史。本书通过对秦帝国的灭亡、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武则天当国、大宋开国、靖难之变等一系列对于中国历史进程有决定性影响事件的解读,试图把握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格局的裂变与重组过程中规律性的质素;以人性化的视角,去重新观照久已被贵族化和“博物馆化”的历史,用常识和理性取代标签和脸谱,还原人性的真实,解读历史的吊诡。
热门推荐
  • 无极异界游

    无极异界游

    新书《九界农场》,感谢支持。本文无男主,专业不对口的现代女白领,穿越异世,拥有游戏系统打怪升级的故事。王小玲穿越农家,日子虽清苦,但也乐在其中。原以为这就是一个农家种田,最多有武林高手的世界。没想到平静的生活,是大能力者用大代价换来的,这个世界远比她想象要危险万倍。人类生存空间一再被压缩,异族们虎视眈眈,想要占领这个星球的所有土地。傀儡们早已渗透整个人类世界……
  • 忘川河之世子殿下请自重

    忘川河之世子殿下请自重

    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万物分为六界。神仙人鬼妖魔,各位一界。鸟族圣女宁筱,真身乃凤凰。圣女一但出生,便注定要嫁给六界至尊,也就是天帝。天帝真身为龙,从古至今相传龙配凤,这也是宁筱的使命。宁筱母亲算出,在宁筱还未满四千岁时,会有一千年情结。故此,宁筱之母,喂宁筱服下绝情丹,情结结束后,还宁筱爱人权利。从小不懂爱情的宁筱,在与世隔绝的鸟族长大。宁筱逃出鸟族游玩的时候,却在凡间遇到人界的世子殿下燕寻。而后,在世子百般殷勤下,似乎两人之间种下了爱情。当爱情正在缓缓发芽时,绝情丹的使命就开始了!
  • 戴明贤集(第二卷):茶味行役

    戴明贤集(第二卷):茶味行役

    本书为《戴明贤集》第二卷,记录了作者这一生亲历的诸多人和事,是作者从少年到老年的“行状”。作者自认其人生道路平淡,虽有苦有乐,但在大动荡的时代背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政治运动、改革开放)中,不过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茶杯风波’”。在耄耋之年回首人生之路,认为其像茶之味——微涩、稍苦、回甘;又因文中所记多属行旅见闻,故以“茶味行役”为名。
  • 易中天:“帝国与共和”三部曲

    易中天:“帝国与共和”三部曲

    《帝国的惆怅》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帝国的终结》易中天剖析帝国的自杀之路:“历史其实是有大限的。大限一至,机会全无”《费城风云》易中天:“世界上首部成文的宪法--美国《联邦宪法》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 杀青,青春

    杀青,青春

    本书是一部青春成长励志小说,主要描述了以主人公何小龙为代表的一批80后富裕阶层的子女,被称为“富二代”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他们含着金钥匙出生,没遭遇生活的折磨和社会的伤害,他们违犯校纪、追求女生、酗酒、飙车,他们毫无顾忌的个性、无端的放纵行为引起了社会的非议,于是他们彷徨、苦闷、愤怒、浮躁、骚动、反叛。然而受伤跌倒后,他们并没有放弃对自己心灵的救赎。他们学会自己舔伤,在这些情绪中他们不断成长、不断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并逐步走向成熟。
  • 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呈现了一种让科幻与幻想之间的界限消失的尝试。故事以遥远的未来为背景,那时的地球与今天大不相同。嵌合发展已经将人类的进化带上了奇异的道路,导致了其他物种的出现。由鸟类和鱼类进化而成的混血物种拥有着变异的基因。一个被久久遗忘的地方——神秘的种源圣塔——的存在,将重燃一部分人,对恢复古老的环境平衡的希望和渴望。也许这是个乌托邦。
  • 人一生不可不防的十八种人

    人一生不可不防的十八种人

    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小人、哈巴狗、墙头草、笑面虎、伪君子、大嘴巴、瘾君子、红眼病、多疑者、忘恩负义者、贪婪者、赖皮鬼、窝里霸、滥施暴力者、轻浮人、二管家、自负狂、假面人,这18种人无论哪一种人都会使我们的人生蒙受损失,甄别并防范18种人,方能趋利避害,左右逢源,走向成功。
  • 仙神劫

    仙神劫

    仙是什么?神是什么?天下间修者无数,但是却没有一人能够回答。远古仙神不知所踪,是什么让永生不灭的神魔消逝?是什么封锁了于世同存,开天圣器‘神魔门’?亿万岁月之后,天凡踩着仙神遗迹,历经千劫万险,震慑诸天强敌,最终,一桩震惊天地的上古秘辛慢慢浮现人世间...
  • 灭世神猛之前传

    灭世神猛之前传

    他不是村子里第一个想要走出这妖山的人,但是,却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前辈们尝试过无数种离开这座妖山的办法,可是依旧不得不以失败告终。由于山中的妖兽纵横,所以出去的,很少有几个人能活着。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但是这一次,却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提出的……
  • 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

    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

    潘一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已出版《生活世界中的民主》、《西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文化安全》、《文化与国际关系》、《西方文学中的政治》、《阅读经典:世界文化名著阐释》、《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故事与解释:世界文学名著通论》、《裸体的诱惑:论文学中的性与情》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