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66800000003

第3章 月光淋湿回家的路

巴乌德站在老桑树上有些眩晕,他慌忙搂住近旁的一根粗枝,感觉自己很像秋风里高挑在枝头的孤独的柿子。他趴在枝丫上全身稀软。

巴乌德稀软的目光透过桑叶的缝隙直落到学校食堂门前,那里黑压压排满打饭的人,他们都是槐中的学生,其中不少他高一的同学。隐隐听到他们不耐烦地把碗筷敲得山响,巴乌德胃里一阵空洞的抽搐。两天前,他也是夹在这样的队伍里敲响碗筷的,那声音急切而充满幸福。挨到一个小小的木质窗口,递上一两张粗糙的馍票,一两个黑黢黢的馍就实实地到了手;再转到另一窗口,向里面的人递上几分几毛的小票,半碗一碗的汤菜就温软了一身的饥寒。他们三五成群,在空旷的操场围成不规则的一圈,说笑打闹中吃完了晚饭,夕阳给这些明显营养不良的学子,青黄的脸颊涂上一层不相称的红亮。

巴乌德在这样的夕阳下神情凄然,犹如枝叶上一片焦黄的桑叶。他已经接连两天没有进食了,自打前天早上花掉最后一张饭票后,巴乌德再也没去过食堂。这个十六岁的少年,有着天生的自尊和敏感,他不允许自己饥饿的窘相在同学面前裸露,更害怕他的同桌好友椿树掰一半自己的黑馍满校园追他。于是他爬上了这棵桑树。

这棵苍老的野生桑树,是巴乌德下午上体育课时就看中的,他觉得这正是躲避晚饭的理想去处。当时他在骄阳下眯起眼睛,很清晰地看见桑树的顶枝上一片紫莹莹、粉嘟嘟的桑葚,他不得不敬佩自己的眼力,饥饿能使周身各器官散发意想不到的能效。他在惊异中吃力地爬上桑树,紧抱树枝一阵腿软目眩,白布短袖衬衫湿淋淋地溻上脊背。两只热恋的知了叽的一声长鸣,扫过他的眉毛,飞向不远的杨树,撒他一头一脸的冷尿。层层的桑叶不断摩擦他高挺的鼻子,清幽的香一缕缕钻入鼻孔。巴乌德真想变成白胖胖的蚕宝宝,懒洋洋地躺在桑叶上吃食、看天。蚕不担心自己挨饿,一树苍绿的桑叶会使它们的日子饱满。

终于攀上最高的枝条,深紫的嫩红的桑葚一嘟噜一嘟噜随着他摇晃。巴乌德张嘴去咬,淡紫色的汁液在舌头和牙齿间快活流动,近乎呆滞的肠胃被这酸甜召唤得咕噜噜蠕动。他吃得狼吞虎咽,嘴巴、手掌和衣襟染成紫拉拉的颜色,伸长脖子打了一个酸酸的饱嗝。他想到乡下的父亲,这是他两天来一直在想盼的一个人,按照当地回民的习惯,应该叫“伯”的那个高个子男人。

伯两天前就该送口粮给他了,每月的这个时候,伯的身影就会准时出现在操场尽头。这时巴乌德才发现站在桑树的高枝上,一眼能看到操场尽头的小路,那条南北小路一直通往槐中的大门口。巴乌德嘴角流着紫色的汁水,目光长长地挂在小路上。有一阵恍惚中看见了挑着箩筐悠悠而来的伯,伯左腿有些瘸,挑筐就晃动得厉害,但全然不影响他的英俊。伯穿粗布家染灰白汗衫、深蓝大腰短裤,他高大匀称的身体随着箩筐的晃动有一种无言的力和美。

伯排行老二,是爷爷三个儿子中最帅气的一个,这常常让巴乌德心生骄傲,他常在夜间暗暗使劲,希望像田野里的高粱拔节长高,他担心在身材上遗传了矮个子母亲。想到母亲,巴乌德又想到了父亲挑来的箩筐,一头装着巴乌德当月交给食堂的粮食,另一头,一打开就溢出母亲和家的味道,有连夜烙好的杂面饼子,有腌制得喷香的辣豇豆,有刚出菜缸的咸蒜瓣儿,还有补着厚厚补丁,散发着皂角香味的衣裳。伯在临走时,往往把粗大的手在怀里一阵紧摸,摸出一卷被汗水浸得软湿的纸币来。伯把钱塞进巴乌德手里说:“拿着!”然后就将空箩筐挑上肩头,一高一低地晃出校门。巴乌德忍不住朝他的背影喊:“伯!”伯亮起一双深陷的大眼睛,说:“回呀!”巴乌德的声音就浸了泪色。

知了仍在不远处聒噪,太阳光在它们的鸣叫中软塌,燥热从天地间缓缓消退。一只白翅膀的小鸟落在巴乌德近旁的细枝上,歪着精灵般的小脑袋娇声啼叫。鸟儿惊奇悬在树枝上的少年和他大眼睛里溢出的泪水。这时巴乌德听见有人呼唤他的名字。

巴乌德拨开浓密的枝叶,见操场上没有一个人,他怀疑自己是想念父亲耳朵产生的幻觉,不想又传来更响更急的呼唤,声音来自脚下。巴乌德一出溜滑到树杈,看树下一老一少两个人,仰起两张慌张的脸。少年尖锐地喊:“巴乌德!你咋躲这儿来啦?快下来!”是后村的椿树,看他一张因焦急而皱巴巴的小脸,巴乌德突然忍不住想笑,可是他猛然认出树下的老人是政教处主任,就连忙收敛了绽开的笑纹。主任上前抱住树干,就像准备抱住沿树干滑下来的巴乌德。巴乌德的双脚一落地面,老主任的双手就按在了他的肩上,他说:“巴乌德你得回家一趟。”他说这话时,巴乌德看见他浑浊的眼球泡在血色里。他问:“回家弄啥?”又问,“现在回吗?天快黑啦!”椿树尖声说:“你家来电话了,叫你快回哩!”巴乌德一听就笑出声来,他们村偏僻得要命,别说电话,连电都没有。老主任看看夜幕笼罩的操场说:“跟我走,孩子。”

直到走到食堂门口,老主任才松开巴乌德的肩膀。他让椿树从食堂拿一个布包出来,塞进他怀里,说:“巴乌德,你家刚才来电话了,一个叫马前的表哥打来的,说你父亲病重了,让你连夜回家一趟。”巴乌德确实有个表哥叫马前,这说明家里来电话是真的,但他还是不信:“不会的!俺伯身体扎实得很哩,没见他有过病儿灾儿的,没啥事儿,不回了。”椿树就看老主任的脸。老主任拍着巴乌德的后背说:“还是回去看看吧,你家人等你呢。”又拍几下后背,就像拍一匹懵懂的小马,说,“快走吧!路上小心!”

天边收起最后一缕彩纱,城墙和树木隐在混白的天空,归巢的小鸟在半空中低飞,县城的街道在暮色中灰暗,归家的路人脚步匆忙,裹带股股黏稠的疲惫。

少年巴乌德走在灰色的街道,听不见自己脚板踏在路面的声音,活像一张轻飘的皮影。他被家里打来的这个莫名的电话疑惑着,他知道表哥因这电话,要跑到十五里的公社,这中间没有一条平整的官路,大都是乡亲在野地凭空踩出的纵横的小道,太阳和月光下,土路似洗得亮白的羊肠子。“看来伯真的病了,难怪他不来送月粮给我呢。”想到这儿,巴乌德心头一阵紧缩,脚步明显迈得更快,走着走着路灯亮了。

第一次进城是父亲送的,巴乌德考上了县城的高中,这是十几年来第一个老回回的孩子上高中,这对于偏僻贫穷的乡村,无疑是最响亮的事情。村人送他进城就像送状元入朝,他们争相塞吃食给他,家做的布包塞满乡老们的心情。妈妈单薄的身体倚靠在村边的槐树,不断撩起围裙擦拭涌出的热泪。伯挑着一对箩筐,扁担的沉重压不拢咧开的大嘴。从李庄到槐城,一百零八里的路程,父子俩从天明走到天黑,快走到槐中时,路灯突然地亮了。小乌德待在路灯下无法移步,犹如踩上母亲刚熬出的黏稠的桐油,他怀疑是谁把清洁的月光收拢了,注入晶莹剔透的玻璃泡内,一群群的飞虫在光明里起舞,巴乌德也想起舞了。伯说:“这比咱家的洋油灯亮多了。以后,你就能在路灯下可劲儿念书了。”

巴乌德顺着路灯看上去,一弯玉梳似的新月悬在幽蓝的天幕。

东寨门就在脚下。听伯说,解放前青砖垒砌的城门高过云彩,土匪攻了三天三夜硬是土末未掉。现在城墙没了,寨门也没了,但仍叫寨门,巴乌德知道,出了东寨门就出城了,他深夜的跋涉还未真正开始。巴乌德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他对城边最后一盏路灯充满依恋,他知道没有灯光的夏夜是多么黑暗,他背靠灯柱出了一口长长的闷气。

斜挎的蓝布包包硬硬地压着肚皮,麻木的肠胃翻出一股难闻的嗳气,使他想起临走前老主任的赠予,慌忙打开,手指感受它的弹性,敞开的布包散出一股粮食的甜香。一个高粱面馍,路灯下泛着幽光,再摸,又一个,布包仍沉甸甸地垂着,掏出一个凉凉的家伙,竟然是一个手电筒!老主任晚自习巡堂时的专用,此时却实实地握在自己手里,巴乌德心底升腾起暖暖的明亮。

巴乌德坐在东寨门的路灯下,就着头顶晕黄的灯光,三两口吞下一个高粱面馍,第二个馍送到嘴边时,还是忍下了,余下的近百里夜路,他要给自己一个殷实的希望。他把馍装回布包,站起身整了整衣裤,双手紧握手电筒,一脚踏进城外的夜路。巴乌德的视野深洞般幽暗。

没走多远,巴乌德紧绷绷的心就有了松动,他的眼睛很快适应了城外的夜空,天空竟让人意想不到的明净。那弯弯的月牙洒下清幽的玉光,星星在云朵里眨着迷人的亮眼,路两旁的杨树把天空切成弯曲的河流,巴乌德如游走在河底的一尾鲢鱼。还有不少的鱼同他一起游走,有空手的,有挑担的,有拉架车的,有赶毛驴的,也有推独轮车的,大都是青壮的男子,他们急急地赶路,朝着相同或相反的方向。独轮车吱吱扭扭,挑担的吱吱呀呀,毛驴打着响鼻,汉子嘴角的劣质香烟明明灭灭。巴乌德愿意靠近他们,尽力同他们的脚步保持一致,热烘烘的牲口味、辣丝丝的烟草味,都让他感到踏实。

伯也吸这劣质的草烟,巴乌德小时候没见伯吸烟,左腿伤残后才吸上的,他往往是一边咳嗽一边抽烟,妈就扯开嗓子骂,骂他越来越不上杈[1],越活越没成色,今儿个吸烟,明儿个还喝酒哩,就不怕遭鼠迷[2]。伯就站起来,拍掉屁股上的土躲得没影。

一个同今天相似的月夜,伯喊巴乌德出门串亲,半路塞给儿子一个鸡蛋,鸡蛋被伯暖得烫手,儿子明白,这鸡蛋是伯从妈那儿费力偷来的,伯的声音蚊虫般细小,儿子还是听出伯是让他去代销点换大白鹅香烟。穿过一个幽深的杨树林,伯说,这红皮鸡蛋个大,换一盒烟还要讨上两颗水果糖,糖当然是犒劳巴乌德的。伯在树林边等候,叮嘱儿子抓牢鸡蛋别跌碎了,巴乌德就聚拢五个小手指紧紧抠住。快到代销点门口了,巴乌德转身回来了,一脸的苦楚,伯看见他指缝里滴答流水儿,知道儿子用劲过大把蛋壳抠破了,就蹲下来仰脸把鸡蛋喝了,抹抹嘴说:“回吧!”父子俩走得垂头丧气。

想到这儿巴乌德猛然笑出声来,把身边的驴子惊得一仰脖子,还给巴乌德一串长啸:“呜哇!呜哇!呜哇!突噜——”静夜里犹如晴天霹雳,吓得巴乌德几乎跌坐在地。

笔直的大路就这样走到了尽头,夜行的人车来到了四岔路口。辨不清脸面的人分手时都有了不舍,黑暗里犹如同舟的亲人。他们叮嘱这个半大的娃娃,从哪里下路,在哪里拐弯,哪个村里狗狠,哪条沟里水深。他们停下人车看他拐上土路,这才呼啦啦散去。

巴乌德的双脚踩在土路上有些飘忽,分手的一刹那他差点哭出,他多想其中有一人与他同路,结果他独自走上向北的路途。小路两旁,一边是一人高的高粱地,一边是低矮的红薯地,巴乌德就溜红薯地边走,鞋面被露水打得精湿。高粱秆在黑夜里站成一堵黝黑的墙,在巴乌德的紧张里移动,一会儿波涛样涌来,一会儿潮水般退远。

他打开手电给自个儿壮胆,一道光柱扫过高粱秆射向夜空,这才发现光柱是没有尽头的,活像一个粗长的线头被谁在高空中扯住,扯得无限制地长。如果有人顺光柱爬上去,会爬得无限高远吗?会够到弯弯的月亮吗?他觉得应该有谁爬这光柱才对,叫谁呢?他就想到了精瘦的椿树。他把电筒直射天空,就说:“爬呀椿树!”椿树就一提裤子抱住了光柱。椿树这小子猴子般敏捷,眼看就爬得看不见了,他啪的一下关掉开关,通天的光柱就消失了,椿树咕咚掉落在他脚边的硬地上,揉着屁股龇牙咧嘴地瞪他。巴乌德被自己恶意的构想逗乐了,疲劳和恐惧消退了几分。

他的幽默来自他的父亲。

爷爷年轻时跑过大铁船,开过皮毛行,积攒下血汗银子,在乡下置买了百亩土地,就给自己和后人置下了地主的帽子。爷爷无常后,他的三个儿子顶替他挨批斗,弟兄仨戴着纸糊的高帽子,反捆两手在土台子上跪成一溜。

口号一响,批斗就开始了。父亲就碰他大哥的腿,口号呼一声,他就碰一次,像给他们打拍子。

大哥小声问:“干啥?”

他悄声说:“错了!”

大哥问:“错啥?”

他说:“跪错了!”

大哥偏过头剜他一眼。

他说:“真错了!”

又朝大哥身边挪了挪,说:“哥东弟西嘛!你是大哥,该跪上首啊!”

大哥咧嘴刺啦一笑,立马掩住了:“都啥时候了,还耍嘴皮子!”伯的左腿就是那天打坏的。那晚,哥仨满身是伤,却笑得浑身发抖,从此父亲多了一个外号,叫“跪错了”。

此时的巴乌德多么希望父亲病重的消息也是错的,是表哥电话打错了,是老主任听错了,一切都是错的,那他白跑百十里夜路就没有白累,他多么想听伯和妈惊奇地说:“乖乖呀,你咋这时辰跑回啦!学校有事啦?”那他就会和他的父辈挨斗一样,虽然浑身疼痛,但会笑出泪来。他是多么的渴望啊!

疑惑瞬间又塞满胸膛:一向健壮的父亲怎会突然病重了呢?他大冬天跳冰河都啥事没有,连喷嚏也没打一个。

这件事是妈妈讲给他的,巴乌德那时还睡在妈妈的肚子里。妈妈说,这事让她越想越后怕,至今还落个心口疼的毛病。巴乌德说:“我也心口疼。”妈妈说:“你也是那时候落下的。”

那个冬天冷得漫长,太阳极少露脸,有水的地方都结着薄冰。妈和伯去看后庄生病的妗子,妈提一兜积攒多日的鸡蛋,肚子把红艳艳的棉袄顶得老高。刚来到后庄村口,有个男人头发老长,嗒嗒地跑过,差点撞上妈妈的大肚子。伯吼:“弄啥哩你?”男人还是跑,姿势像刚出锅的麻花,软软地拧着劲跑,一头栽进了旁边的河沟。伯立马跑过去,见冰面砸出一个人形,河水夹杂碎冰不安地晃动,伯想都没想,甩掉大袄扑通跳进冰窟窿。妈跑过来,只见伯的棉袄,不见伯的身影,大喊:“救人啊!来人哪!”手里的鸡蛋碎了一地。

众人来时,伯已把男人推到岸边。伯嘴唇青紫,一只棉鞋水淋淋挂在脚上,一只鞋孤零零歪在冰面。男人躺在泥里哆嗦一团,张嘴吐水,如一条待死的鱼。这男人的确想死,想了好几个月,从夏到冬断断续续,他发了大半年的疟疾,发热时热个死,发冷时冷个死,一个膘肥体壮的大汉,硬是瘦成一把干柴。今儿个实在受不住了,就一头扎进了冰河。

“没想你伯把他救起后,没几天竟好了,第二年还生了个大小子。这孩子脑袋灵光着哩,读书像喝凉水一样。”这小子我认识,正是好友椿树。

面前是一条不宽的水沟,水汽雾蒙蒙升腾,巴乌德挪动酸软的双腿,伏在沟边喝一通凉水。他爬到岸边一棵歪脖子柳树下,摸出最后一个高粱面馍。胃大张贪婪的口,嘴巴木木的怎么也张不动,只吃一半,他就出溜到树根,脑子混沌一片。

终于看见自家的老屋。巴乌德瘫软在大门外,破败的木门吱呀一声开了,他虚弱的身子滚进院子。他用尽力气喊:“伯!妈!乌德回来了!”院子寂静,没人回应他的喊声。他扶着门角站起来,见伯呆坐在磨盘上面无表情,妈坐在灶屋的门槛,一边哭诉一边抖动手里的白毛巾,巴乌德见妈妈的嘴巴一张一合,却没发出丁点儿声音,他胸口憋闷得仿佛要炸裂,他倒地痛苦地呻吟一团。

巴乌德捂住胸口不住地翻滚,一只大手托起他的脖颈,他闻到熟悉的烟草味儿,就喊:“伯!伯!”有人唤他:“学生!学生!”声音闷闷的活像装在坛子里。

一激灵,醒了。巴乌德的家没影了,眼前的水沟白亮亮的,天上的月牙正对着他看。原来是做了一个梦,胸口仍闷闷的疼。

突然耳边有人问:“学生你醒啦?”这才发现他躺在一个人的怀里,那人身上有股呛人的烟草味。巴乌德一骨碌爬起问:“谁?”那人说:“别怕学生,你咋睡在这儿啊,快离开吧!”说着站起来走向他的挑子。这是乡间最常见的剃头挑子,原来他是个游村的剃头匠,巴乌德的心稍微平静了下来。

剃头匠担上挑子走得大步流星,巴乌德一路小跑紧紧跟上。他庆幸在旷野无人的后半夜,能遇到一个这样的同路。如果不是他的热心,他小子还昏睡在水沟边,生病不说,更重要的是误了回家的路。一想到家里,巴乌德又一阵心急火燎。一口气走了二里多路,俩人都累得呼呼喘息。前面有村庄蹲在夜里,隐隐一两声狗叫,像是在梦呓。男子卸下挑子,点着一根烟,狠吸一口,徐徐吐出,荒野里就有了袅袅的人气。

“你这孩子咋黑天昏地地睡那里啊!还哼哼地叫,差一点儿把俺吓死哩。”剃头匠弹弹烟灰说。巴乌德就把家有病人的事讲给他听。剃头匠半天没吭气,一根烟抽完了,走过来摸摸巴乌德的头,哀叹一声。

接着上路,扁担吱吱呀呀。剃头匠一走一颤地说:“昨天,鹿寨和三合村打架,死了两个,铁锨拍的,头都扁了,血呼啦啦的,沟水都红了,就那向阳沟,你睡的地方。”巴乌德收住脚,回头看水沟,夜把远方盖得严实,哇的一声疾跑。剃头匠追喊:“这时辰知道怕啦?你家伙快把俺吓死,黑糊塌塌的,俺想,咋又死一个哩……”

有一段路他走得昏沉,模糊中,弯曲的小路蛇一样扭动舞蹈。混沌中见剃头匠拐上右边的土路,还朝他使劲摆手,示意他一直往前,就是回家的路。

感觉有暗白的光提亮他的四周,抬起厚重的眼皮,见天的一角已鱼肚般亮白了。

寂静一个世纪的夜渐渐热闹了起来。有人赶着牛下地,一手扶犁,一手扬鞭,嘴里喔喔地使唤着牲口。拾粪的老头,一手提筐,一手拿锨,紧跟着牛屁股,把热腾腾的牛粪铲进粪筐。

赶牛的人走近了,看了巴乌德一眼,又看一眼,吁一声拉牛站下。

问:“你,李庄巴家的学生吧?”

巴乌德说:“是哩。”

“你伯叫巴社吧?”

巴乌德说:“是哩。”

赶牛人扬扬手说:“快回家吧!”

拾粪人也扬扬锨说:“快回吧!”

巴乌德就木顿顿地走了。他们在身后说:“看这孩子我真想哭一场。”1“看样子走了一夜。”

巴乌德的脑子灌了糨糊般黏稠得撕扯不开,脚沉重得像穿了一双铁鞋,走得如一具木偶。

不知何时,太阳已高过野洼的芦苇,芦苇一棵紧挨一棵,风挤进去试图把它们分开,结果它们挤得更紧密了,芦苇叶哗哗的声音,压过巴乌德沉重的脚步。

赶牛人犁过半亩地回村,见那学生正围着苇洼转磨磨,毛驴拉磨般奋力地转,一圈又一圈。他拉住他,丢下牛和犁,走上李庄的路。

他说:“你伯是条汉子啊!截那辆大马车像飞一样。”“还瘸着一条腿。”“那红马惊了,拉着马车疯跑,一马车妇女娃娃,给南王庄产婆送吃食。”“马车停住了,你伯倒在马蹄下,吐了一夜的血,去了。”

巴乌德眼前涌起一团白雾,忽悠忽悠,铺天盖地。白雾里,他看见他的妈妈被村人搀扶着,张着手无声地哭喊,身后是数不清的人,头上戴着白帽,云一样朝他涌来。

2013年第4期《民族文学》2013年第9期《散文选刊》转载

注释

[1]不上杈:豫东农村方言,当地打麦时用木杈挑麦秸,碾碎的麦秸和麦壳挑不起来,就称“不上杈”,这里寓指人不成器、不走正路。

[2]鼠迷:回族经堂语,意为倒霉、不顺利。

同类推荐
  •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

    当诗人遇到爱情,世界上就有了最美的语言,那就是情诗!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精选中国古代的爱情诗篇,用诗一般的语言,从相遇、相思、相守、离别、离弃、祭奠六个方面对这些情诗进行了解读。作者在品读、解析的过程中挖掘出了诗词背后诗人们的爱情故事,呈现出了诗词的写作背景。《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半笺风流半笺痴——情暖三生的古典最美情诗》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历史爱好者以及对诗词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林荫幽径

    林荫幽径

    《林荫幽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蒲宁暮年的最后一部自选集,用八年时间写成,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好、最富独创性的一个集子。《林荫幽径》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于故国的怀念和对于逝去的青年时代的眷恋。作品构思玲珑剔透,非常精致,有着磁石般的强烈吸引力;文字精练,抒情性强,擅长表现人物内心的微妙情感。具有悠远的意境和发人遐思的哲理,展现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 最后的对话(二)

    最后的对话(二)

    在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光,博尔赫斯在布利诺斯艾利斯城市电台中与作家奥斯瓦尔多·费拉里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对谈。这既是博尔赫斯生前后三年的大规模的谈话,同时,也不同于以往的采访、访谈,这是博尔赫斯一生中难得的、两位作家之间的平等对话。博尔赫斯的谈话,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充盈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和广博的学识,含义隽永,历久弥新。这百余场对谈,涉及话题繁多:关于身份、文学、哲学、爱情、梦、东方、佛学、旅行、探戈、好莱坞……所有的话语,都萦绕着博尔赫斯的灵性,令所有读者“都将以他的眼光来观察万物,并且或多或少,成为博尔赫斯”。能够拥有博尔赫斯,能够阅读他、走进他的智慧世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幸运。本书中文版的引入,让我们有机会来走近博尔赫斯本人,走近他终身奉献和驱策的拉美文学。
  • 玫瑰的秘密

    玫瑰的秘密

    希望和记忆的女儿名为艺术,她建造的住所远离那片绝望的战场,在那片战场上,人们在分叉的树上晾挂他们的衣服于是衣服便成了战斗的旗帜。啊,心爱的希望和记忆的女儿,请在我身边停留一会儿吧!
  • 文学遐思录

    文学遐思录

    《文学遐思录》是一部关于作家和作家的创作的随笔。从多个角度看待名人作家的写作背景、创作历程。例如托尔斯泰、爱默生、海明威等。本书作者翻阅了大量资料,如实解析了这些作家的经典的作品,并且节选经典作品的经典部分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 公子无双是佳人

    公子无双是佳人

    夜刹天生异象,却被父母算计亲手送上解剖台。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自爆,以为就此了却一生,不想竟在异世重生,从此开启一个属于她的传奇征程……
  • 阎魔侠

    阎魔侠

    “月魔”有记:一枝残断,可谓阴阳。天分月影,地破阎魔。岸兄主发多元大陆论的其中一支[玖阙大陆],渲灵共和国。—————————————少年“古烨”遁寻着宿命的指引之音,在鲮鲤山涧处,获得了万象力的七星传承。三本上古武书,开通他全部的经络,以武术极致换取梦幻三式——撕裂、置换、模糊。亦是超越理法之能,亦是功法大成之境……国之无道,怨灵遍布。正义不是迟到,而是无人手持正义之刃。阎魔出世,不背负侠义,只求撕开阴霾觅得公道之影。以邪恶之爪,破正义虚墙。——————————————月影是他天命的英雄,他是月影命定的宿敌。你是科幻月影,我是武幻阎魔。“背负阎魔之名,纵使断腿,也不安然下跪!”……分线故事《月影侠》衍生系列,暗黑反派主角故事,特此献上《阎魔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后卫之王

    后卫之王

    少年孟云一次偶然被“太阳风暴”击中,原本孱弱的身体发生蜕变,如风一般的速度,惊人的弹跳,恐怖的力量,可怕的爆发力......当有了这些,他要让全世界惊叹,他要告诉全世界,你们能做到的,我也能。前方,是一个绚烂的舞台......(无兄弟,不篮球!五个人的赛场,见证你我最激昂的青春!)
  • 诗说

    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真诚的文字记录了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对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怀念与感恩,对曾经同学、朋友及共同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看法并给予包容和理解;对他乡之游的所见所感等等,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独特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拷问,从而了解他眼中世界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90后的少年,你会从中间看到自己,如果你已不再年少,这些文字也会让你停下来,找回属于曾经的回忆。
  • 正反一生

    正反一生

    梦中的自己,现实的自己!爱我的都是你!为了找到这一世的我,爱我,你辛苦了!这一世不要在分开!
  • 凌世神帝

    凌世神帝

    【火爆新书】【热血玄幻】最强神帝,重生归来。即便跌落凡尘,亦能逆天改命,再临万界主宰!
  • 剩男剩女之闺蜜

    剩男剩女之闺蜜

    轻快的语言记录三个年轻女孩子从二十岁的青春到四十岁的风华。朱心在多年的闺蜜丽莎去世后,执着地追查她的死因,却不想死因与另一闺蜜来唯有关······
  • 总有一天铃再响

    总有一天铃再响

    表白失败的逝和,毕业那天,正想平平淡淡地过去。一同病相怜的朋友,积极帮助逝和,相错的路线,一时的错过在最后的铃响之后又能否相遇?建立在套路之上的交流,真相蕴藏在扑朔迷离的游戏中,在最后的交谈之中,道出了真相。误会,萦绕在天空之中,最初的铃响,鸣荡,清晰。 注:本小说部分人物是有原型的。小说中人物的行为与经历均与现实无关,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