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52700000002

第2章 童年家世

01 一盏荷灯踏歌而来

天地之间最神奇的丹青妙手,莫过于大自然,它的大手笔轻轻一挥,便造就了华夏东南大地上那片繁华胜地。春来绿水如蓝,红花胜火;夏来烟柳袅袅,莲荷映日;秋高气爽时节,桂子香飘全城;寒风呼啸,白雪飘飞,湖心亭上一粒舟子,那围炉絮语的看雪人,醉了千古。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这个大自然的宠儿,自古也备受文人骚客们的青睐。

白居易来过,他骑马绕湖,款款而行,看不足的湖山胜水,终化作诗人笔下汩汩而出的妙词佳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苏东坡来过,这位集豪情与柔情于一身的眉山伟男子,初见西湖便醉倒在她的柔波里。他连连惊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柳永来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这位曾经吟哦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婉约派大词人,面对杭州时也变得豪情万丈,逸兴遄飞,一曲《望海潮》,把杭州的柔美与壮美几近描到极致。

最为接地气的还是杨万里吧,他来了,正是西湖荷花疯开的时节,无边的荷香里,他只轻轻吟了四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的荷,自此永远妖娆在文学的天空下,无人可超越。

一生当中,能与西湖如此亲密接触过,当算是一件幸事吧。

然而白居易、苏东坡、柳永、杨万里……他们充其量只能是西湖的过客。

东西南北,南北西东,封建时代里的文人官吏,似沙鸥飘蓬。

西湖,只能是他们人生中一处小小的驿站。

西湖的山水,却哺育了他们的诗情画意。他们的诗词,也让西湖越发焕发出一种迷人的人文气息。

那么,那个在西子湖畔踏荷冉冉而来的女孩儿,便该是幸运儿吧。她在西子湖边孕育,在西子湖边出生,她的血液里,天生便被注入西子湖的灵气。

更为幸运的是,她出生在西子湖莲荷盛开的季节,她的一生都被打上莲的印记。她自己也曾在诗中自喻为莲花一朵: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莲灯》

这首诗作,尽管此时还与这个呱呱啼哭的小女婴没有任何关系,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这个女孩儿一生的真实写照?她玲珑的生,从容的死,一生活得像一朵静雅的荷。

1904年6月10日,浙江杭州陆官巷林家大院里,迎来一声婴儿的娇啼。那脆亮的啼哭,如春山放歌的画眉瞬间划破冬的寂寞,漫山遍野的春天在那一刻哗然绽放。亦如女孩儿后来诗中所喻,那是一盏带着希望的莲灯,给沉寂多时的林家带来了盎然生机。

疲惫的母亲,面对怀中娇嫩的小生命,喜极而泣。

是的,盼这一声娇啼,林家人盼了太久。

八年,这个女婴在父亲母亲婚后八年,才姗姗来到这个世界。

盼孙心切,家里添丁进口,最欢喜的还是孩子的祖父母吧。

祖母在忙前忙后,张罗着家中女眷们,照顾产妇婴儿。

白须飘飘、长袍马褂的祖父,已搬出泛黄的《诗经》:“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这是《诗经·大雅·思齐》中的一段。祖父对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女婴,寄予的期望真的不小。

他希望这个小孙女长大后,能像文王的母亲大任那样端庄又谨慎,像文王的祖母周姜一样贤淑美好,像文王的妻子大姒一样,为文王生下许多儿子,享誉于世。

他为孙女取名徽音。

徽音,林徽音到林徽因,这中间还隔着整整三十年的尘世岁月。三十年后,女孩儿果真不负祖父所望,出落成一位文采风流的女诗人、女作家、女建筑家。1934年,为了避免与一男性作家林微音相混,徽音改名徽因。这自然还是后话。为阅读的方便,在本书中,还是称这个伴荷而来的女孩儿为林徽因。

02 水晶时光

旧时大户人家,每逢添丁,都要由族中长辈赐名,赐乳名、大名,成年之后再取字、取号。但拥有那般待遇的,一般多为男孩。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子无才便是德,千百年来的封建传统使然,女孩子能有个正儿八经的名字已属幸运。像林徽因祖父那样,搬出《诗经》,煞费苦心为孙女取名的,在他那个时代也不多见。

林徽因,她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祖父。

林孝恂,林徽因祖父,字伯颖,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身列翰林之选,与康有为同科,先后在浙江海宁、石门、仁和各州县任地方官,后代理杭州知府。

林家祖籍福建闽侯,旧年曾是一门望族。至林孝恂这一支式微,沦为布衣。但林孝恂勤于攻读,终于一举考中进士,再度光耀门楣。

与同辈仕宦不同,林孝恂思想开放,目光敏锐。他生活的时代,刚好是西学东渐、启蒙思想发萌之时。林孝恂在京城翰林院待了几年,又被外放到浙江做地方官。他虽是一介封建地方官员,却颇能接受西方政法思想。在任期间,林孝恂曾创办养正书塾、蚕桑职业学堂,是清朝末年创办新学的先驱之一。

林孝恂娶妻游氏,与游氏育有五女二男七个孩子。除次女夭折早亡外,长子林长民(林徽因之父)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习政治和法律,次子林天民在日本学习电气工程。另外四个女儿也是个个知书达礼,后来都嫁入了名流之家。

林孝恂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深受国学与西学影响的他,在杭州首创开家塾之风。为了让后代都接受新式教育,他规定,家中孩子不分男女,一律要进私塾接受教育。

林家私塾也与别家不同,分国学、新学两斋。国学延请了林琴南这样的国学大师前来教授四书五经;新学则聘请了新派名流林白水,给孩子们介绍天文地理、境外境况。林徽因的父亲、叔叔和姑姑,从小就打下深厚的国学根基,同时又受到新学启蒙。林孝恂曾送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多人到日本留学,其族侄林觉民、林尹民早年都在日本留学,后来参加辛亥革命,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名的人物。

这就不奇怪,何以林徽因一出生就得祖父如此厚爱。

林孝恂如此喜爱这个孙女,与老人的开明思想有关,但也不得不提到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母亲何雪嫒那一段难言的婚姻。

林徽因不是家里第一个孩子,林徽因母亲也不是林长民的第一位夫人。

在何雪嫒嫁到林家之前,林长民曾经娶过一位夫人,只可惜那位夫人短命,没为林家留下一男半女便病逝了。林长民与何雪嫒婚后八年,才得以与这个小人儿相遇,且是那样聪慧伶俐的一个。林家人,上上下下,想不爱她都难。

彼时的杭州陆官巷林家,是极热闹的一大家。祖母游氏,一个缠着小脚的旧式老太太,却极是不凡。她容颜端庄,气质高雅,喜典籍,会书法,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把林家上上下下打理得条理井然。

姑姑们出嫁了,却有大部分时间住在娘家,同姑姑们一起回来住的还有林徽因姑姑家的表姐们。大表姐王孟瑜、二表姐王孟亮是大姑母的女儿,三表姐曾语儿是三姑母的女儿。王孟瑜比林徽因大五岁,王孟亮比林徽因大三岁,曾语儿比林徽因大两岁。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游戏玩耍。大姑母林泽民担任孩子们的老师,教授她们唐诗宋词。

四表姐妹中,数林徽因的年龄最小,却数她最聪慧灵秀。聪慧的孩子,总是能得到大人们更多的关注。大姑母、祖父祖母都极是偏爱林徽因,尤其是祖父,更是视这个孙女为掌上明珠。

一张拍摄于1907年的照片,大约是林徽因最早的一张照片。

那是杭州陆官巷林家院子,雕花窗前的枇杷长得正盛,三岁的小人儿,白衫,白裤,深色的小筒靴,怯生生地倚在一张藤椅前。那胖圆的小脸儿,柔软的发,漆黑的眸,还有脸上略带羞涩茫然的表情,让人忍不住从心里生出一种疼惜来。

孩子如浑金璞玉,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成器与否,全看后天的造化。却仍然不能否认,有些孩子,天生就携带着和煦的阳光与柔软的暖香而来,只一眼,便让人忍不住地想拥她入怀。

林徽因便是这样一个备受上天宠爱的孩子。

它把她放置在西子湖畔荷花丛里,又赋予她非凡的聪颖与灵动。在陆官巷深处那个长着枇杷、开满海棠的院子里,林徽因尽情享受着那一段水晶般晶莹剔透的幼年时光。母亲的爱,祖父祖母的爱,姑姑们的爱,表姐们的爱,细细密密,如春日和暖的阳光,将小小的女孩周身围绕。

林徽因是那样一个心智早熟的孩子。早熟的孩子,可以更加敏锐地捕捉到爱的吉光片羽,也会比同龄的孩子更多更早地承受爱的忧伤。于童年的她来说,那份忧伤也许更多来自她的父亲,他是那飞向天边的大鹏,留给她的只是家信上最末的一句问候,是无尽的想望与思念。

03 林家有女初长成

徽儿览此:

久不得来书,吾儿身体如何?读书如何?甚念!我近日益忙,少寄家信,祖父亦必以我为念。我在京一切安好,不知祖父大人安好否?天气已寒,祖父室内炉火常温否?吾儿当留心照应为要。娘娘近体如何?我安好,告娘娘安心。吾儿读书,有暇多寄我信。切切!

父字

十二月十九日

民国元年冬,家人寓沪,爹爹自京所寄

这是《林徽因集》中所见到的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最早的一封通信,落款时间是民国元年十二月十九日。

彼时,林徽因与祖父及家人已由杭州搬往上海。

从这封信中,不难读出一位忙碌在外的男人对家人的思念及牵挂。再细读,更不难发现,这个在信中被林长民亲切地称为“徽儿”的小女孩,竟然已经担当起沪上家人与京城父亲的小信使。林长民信中的问候与叮咛,如此一本正经,完全不像在对一个小女孩讲话。

那一年,林徽因不过才八岁。八岁的林徽因,照顾年迈体弱的祖父,给远在京城的父亲林长民写家信报平安,已经像家里的小主人。

在林徽因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永远是一个忙碌的人,几乎常年不着家。那时她并不知道父亲在忙些什么,她对父亲始终只能是仰望和思念。

林长民,林徽因之父,林孝恂长子,字宗孟,晚年自号双栝庐主人,1876年7月16日生于杭州。那是一个集才气与浪漫、热情与风趣于一身的男人,身上既有浪漫主义的文艺气质,又有雷厉风行的政治热情。这双重的性格,对女儿林徽因也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二十一岁的林长民考中秀才,入杭州外语学堂学习英语和日语。1906年,林徽因两岁,林长民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1910年,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林长民与同学刘崇佑在家乡福建创办了福州私立法政学堂,他担任校长。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整个中国社会开始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林长民把法政学堂交给别人管理,他自己则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那时,他常奔走于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到处宣传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林长民就任临时政府参议院秘书长。他发起组织了“共和建设讨论会”,拥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为领袖,并促其回国。也就是从那时起,林梁两家即结下了不解之缘。

面对满怀革命激情的儿子,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也不甘示弱。辛亥革命爆发后,一些胆小保守的前清官吏纷纷回家,置田买房,以求晚保。林孝恂却从中寻到了新的机会——他欲去上海投资入股商务印书馆。

民国元年冬(1912年),祖父携家人一起搬到上海,住在虹口区金益里。

那一年,林徽因八岁,与表姐们一起加入附近的爱国小学,成了一名二年级的学生。

也就是从这时起,林徽因担当起家里的小信使,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祖父,父亲的来往信函全由她承转,家人的信也多是由她代笔。

对这个早慧、伶俐又懂事的女儿,林长民极是宠爱。在寄家信的同时,他总会寄些好吃的、好玩的给女儿。

林徽因的好友费慰梅曾经说:“她是个早熟的孩子,她的早熟可能让家里的亲戚们把她当成大人看待,如此误了她的童年。”

的确,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林徽因的童年里尽管有祖父母,有姑母、表姐们的陪伴,还是留下了太多的缺憾。

缺憾之一是父亲的缺席。在林徽因八岁之前,她一直生活在杭州,而那一段时间,父亲基本常年漂泊在外,对事业的执着与热情,让他忽略了这个年幼的女儿。直到一家人搬到上海之后,父女之间频频通信,林长民才注意到,他们林家的一枝小荷,已悄然展露芳华。

缺憾之二则来自父母不美满的婚姻,或者说,来自林徽因的母亲。

一桩父母包办的婚姻,长辈们眼中的门当户对,有时却是当事人烦恼的根源。

林长民与何雪嫒,可谓两个世界的人。

林长民,浪漫风趣、风流倜傥的才子一枚,诗文书法俱佳,年纪轻轻便漂洋过海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思想与教育。

何雪嫒则出身于浙江嘉兴一个商人家庭,十四岁就嫁到林家。一个并不曾接受过教育的旧式妇女,她不懂琴棋书画,又因为比较优游的家庭环境,女红也没有学会多少。

二人在一起,如同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互相苦恼,搭不上话。

也正因为如此,一家人搬到上海后,林长民很快又娶了一个叫程桂林的上海女子回家。那是他的三夫人,林徽因喊她二娘。

与自己的母亲何雪嫒大不相同,二娘程桂林年轻貌美,又温柔贤淑。她像一束灿烂的阳光照进林长民的生命,却似漫天阴霾从此让林徽因的母亲再无笑颜可展。林长民对这个新夫人极尽宠爱之能事,甚至刻印章“桂林一枝室主”,随身携带,见人便拿出来落个印。

这一年,何雪嫒三十一岁。于一个女人来说,原本正是风华正茂,享受浓浓春意的时候,她却在这一年迅速苍老凋零。那是她个人悲剧命运的开端,亦是幼年林徽因苦恼生活的开端。

1913年,林长民入仕北洋政府,终于在北京暂时稳定下来,他把家迁到北京前王公厂旧居。这年5月,林徽因的母亲带着林徽因的妹妹麟趾进京城。祖父因年老体衰未便同行,九岁的林徽因便独自留在上海,负责照顾祖父。

一个九岁的孩子,原本该承欢父母膝下,享受天伦的雨露润泽。可现在上海那个偌大的家里,只有祖父陪她。上学归来,她常常无声地倚在祖父膝前。祖父瘦弱的胸腔起起伏伏,那紧一阵慢一阵的喘息声常让她莫名害怕,她害怕哪一天的哪一刻,祖父便像祖母一样被放进那口深深的棺材。

父亲还是忙,偶尔寄来的一封家信里,除了问候祖父的身体,便是夸这个女儿懂事。父亲在信上说:“祖父若来京,汝亦同来。京中亦有好学堂,我亦当延汉文先生教汝。”

那是一道绚烂的彩虹吧,悄悄悬挂在一个九岁孩子的心上。林徽因盼着祖父的身体快点好起来,盼着去京城与父母亲人团聚。那样的日子终是来了,一年之后,林徽因和祖父一起进京。可惜,日薄西山,好景不长,祖父来京只三个月就因胆石症病逝。

短短几年内,林徽因接连遭受丧亲之痛,先是祖母,再是祖父。那一段时间,林家被一种浓浓的阴郁气氛所笼罩。

时局亦不太平。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时局动荡,风云际会,各种政治力量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一介热衷于政治的知识分子,林长民在那个历史大舞台上却显得如此渺小。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称帝。为保证家人的安全,倡导宪政的林长民决定将全家安置到天津英租界,他自己独留北京。

也是祸不单行,那一两年里,家里状况频出。先是祖父林孝恂去世,再是林徽因五岁的胞妹麟趾因病夭折。那时,二娘生的几个弟弟妹妹都还小,大的不过两岁,小的不足半岁。乱世飘摇,大人孩子都难得安生。几个弟弟妹妹体弱多病,二娘的身体也不好,她患了肋膜炎。母亲何雪嫒因丧女之痛,整日处在愁云惨雾中。偌大的一个家,大人愁,孩子啼,十二岁的林徽因便彻头彻尾成了家里的小当家。她要照顾母亲和二娘,要照顾弟弟妹妹,并负责随时把家里的情况向父亲通报。

北京一个家,天津一个家。那几年时间里,林徽因在北京与天津之间来回往返,历尽漂泊之苦。很难想象,那样艰难的时期,若没有这样一个独立能干的女儿,林长民如何能在当时的政界立足。

1916年,如父亲早先信中承诺,林徽因终于和表姐们一起踏进了北京培华女中的大门。那是一所由英国教会在中国开办的学校,学校对学生管理极严,所聘请的全是外籍教师,全程英文授课。学生们平时住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进入培华女中不久,林徽因便和三位表姐一起走进照相馆,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上,四位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并排而立,她们穿同样款式的五四时代女学生装:中式的偏襟立领琵琶扣圆摆上衣,西式的及膝百褶裙,深色长筒丝袜,黑色的带襻儿皮鞋。四张饱满圆润的脸,洋溢着那个年纪特有的自信与阳光。尤其是林徽因,两条细细的辫子垂在肩上,圆而丰润的小脸儿,更显秀丽典雅。四姐妹中,林徽因从小体弱多病,看上去尤有一种弱柳扶风的动人。

娇弱,文静,那其实只是林徽因给人的错觉。四姐妹中,数她年纪最小,却数她性格活泼。在学校里,她们几个并不在一个班,唯有周末放学时,姐妹几个才能凑到一起。那是林徽因生命中极难忘的快乐时光。

十几岁的女孩子,每个人都积攒了一肚子的新鲜事,叽叽喳喳,林徽因的话最多。她站到一张桌子旁边,模仿英文写作课上老师的语调,连说带比画,俨然一个小小的演说家,把几个表姐逗得笑翻天。

少年岁月,如诗如歌,如花似锦。林家四姐妹,穿着同款同色的培华女中校服,走在北京的街头,是那个混乱年代里最清新亮丽的一道风景,曾引多少路人频频回首?然而,谁又知道,那个满脸洋溢着青春朝气的女孩,迈向家的步子里,又掺了几多沉重?

年少老成,多少甘苦,唯有林徽因自己知道。

1917年张勋复辟,全家又迁往天津自来水路。这一年,林长民去了南京,林徽因独自留在北京的家中看家。直到这年7月,林长民担任了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这才举家迁回北京,林徽因少女时代的生活,算是稍得稳定。

漂泊无定的岁月,风雨多舛的命运磨折,早早就赋予了少女林徽因一副坚强的臂膀和一颗坚强的心灵。而在北京培华女中读书的那段短暂时光,则培养了林徽因良好的举止和谈吐,为她打上了贵族教育的印痕。

04 那一片阳光

黄瘦的,那妈妈是个极懦弱无能的女人,因为带着病,她的脾气似乎非常暴躁。种种的事她都指使着绣绣去做,却又无时无刻不咕噜着,教训着她的孩子。

……

但是以后我常常想到上帝不仁的摆布,把这么美好敏感,能叫人爱的孩子虐待在那么一个环境里,明明父母双全的孩子,却那样零仃孤苦,使她比失却怙恃更茕孑无所依附。

这是林徽因小说《绣绣——模影零篇之四》当中的片断,有人说,小说里的绣绣便有林徽因自己的影子。

小说,虚构的人物与情节,情感却无法虚构。了解了林徽因童年的经历,再来重读这篇小说,不能不叹,童年的伤害,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太过深远。它有时会跟随一个人一生,直追其到生命的尽头。

林徽因童年的伤心回忆,沉淀成一种忧郁的气质,多年之后,直接影响到她对婚恋的观念与选择。

1914年,林徽因陪祖父一起搬到北京。可家人的团聚,代表的并不一定是圆满与幸福,有时恰是苦难的开始。京城,那富有浓郁的皇家气息的古老都城,为少女林徽因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窗外更为缤纷多彩的世界,同时又把她置于难堪的人生夹缝之中。

这份难堪多来自她的母亲何雪嫒。自然,父亲林长民也脱不了干系。

何雪嫒原本就不受丈夫待见,她和林长民唯一的联系纽带就是几个孩子。在生下林徽因之后,何雪嫒又为林长民生下一儿一女。可惜两个都没有活太久,亲情的纽带一条条断掉,通往爱情的路也彻底被堵死。何雪嫒慢慢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怨妇,她怨天咒地,让林长民对她越发敬而远之。

在北京的家里,父亲将那个家分成了前后院。林徽因和母亲住后院,父亲和二娘及林徽因的弟弟妹妹们住前院。旧人哭,新人笑,前院后院,一道门之隔,却是截然不同的两重世界。

前院里,父亲、二娘和孩子们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后院里,是林徽因被打入冷宫的母亲何雪嫒。她哭,她怨,她骂。多年后,林徽因小说里绣绣那个病弱而又坏脾气的妈妈,无疑有着自己母亲早年间的影子。

林徽因倒成了前后院唯一的一条纽带与桥梁。

她心疼母亲被冷落,又讨厌母亲每天沮丧暴躁的样子。对于父亲,林徽因是深爱的,父亲也是那样宠爱她,他早已把她当成一个可以与之谈心的朋友。可她对父亲也有怨气,她不明白他为何要对母亲那般无情。

可她毕竟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家庭温情的渴望,让她总是忍不住跑到前院去。二娘很和气,弟弟妹妹们长得可爱,父亲风趣,那才是她渴望的家的样子。

得不到丈夫的疼爱,唯一的女儿又成了“小叛徒”,成天往前院跑,何雪嫒便把所有的怒气发泄到女儿身上。她怪她总往前院跑,她在她面前咒骂那个负义的男人,她哭自己的命运不济。

母亲的坏情绪,如成堆的垃圾,在林徽因身边心上日积月累,慢慢就把她脸上的笑容掠去。

孩子童年的成长环境,对她的未来有着深远而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相反的,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在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林徽因年少时的成长环境却极其复杂,介于这两者之间。一边是母亲对她的指责与抱怨,一边是父亲对她的鼓励与嘉许。这一切,在她此后的人生道路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只有一种气质,是父亲与母亲都始料不及的,那便是跟随林徽因一生的诗意。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多年之后,一个痴爱了林徽因一生的男人金岳霖,联同另一名教授共同题写的这一副挽联,被后人视为林徽因一生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那束诗意的阳光,在林徽因很小的时候就已照射进她稚嫩的心房。

那一年,她才六岁,还在杭州陆官巷那所宅院里生活。那年春天,她被囚禁般关在那栋老宅子最后的一进房子里,不能出来和表姐们玩,也不能去见母亲。

在她成年后的回忆里,那简直是一场苦乐交织的生病经历:“那年我六岁,记得是刚刚出了水珠以后——水珠即寻常水痘,不过我家乡的话叫它做水珠。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觉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人过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

那种荣耀感,给林徽因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以致很多年后,再次面对一室融融的阳光时,当年生水珠的回忆竟然不请自来。

“在那三间屋子里病着,那经验是难堪的。时间过得特别慢,尤其是在日中毫无睡意的时候。起初,我仅集注我的听觉在各种似脚步,又不似脚步的上面。猜想着,等候着,希望着人来。间或听听隔墙各种琐碎的声音,由墙基底下传达出来又消敛了去。过一会,我就不耐烦了——不记得是怎样的,我就趿着鞋,捱着木床走到房门边。房门向着厅堂斜斜的开着一扇,我便扶着门框好奇的向外探望。”

就是那一个“好奇的探望”,世界在一个六岁女孩儿的面前呈现出它最静谧诗意的一面:“那时大概刚是午后两点钟光景,一张刚开过饭的八仙桌,异常寂寞的立在当中。桌下一片由厅口处射进来的阳光,泄泄融融的倒在那里。一个绝对悄寂的周围伴着这一片无声的金色的晶莹,不知为什么,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

“那里并没有几案花香,美术的布置,只是一张极寻常的八仙桌。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那上面在不多时间以前,是刚陈列过咸鱼、酱菜一类极寻常俭朴的午餐的。小孩子的心却呆了。或许两只眼睛倒张大一点,四处的望,似乎在寻觅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那片阳光美得那样动人?我记得我爬到房内窗前的桌子上坐着,有意无意的望望窗外,院里粉墙疏影同室内那片金色和煦绝然不同趣味。顺便我翻开手边娘梳装用的旧式镜箱,又上下摇动那小排状抽屉,同那刻成花篮形的小铜坠子,不时听雀跃过枝清脆的鸟语。心里却仍为着那片阳光隐着一片模糊的疑问。”

一张孤独的桌,一角寂寞的厅堂,一只灵巧的镜箱,一只在窗外鸣叫的小鸟,和一个美丽的病的名字——水珠,在那个初春静沉的阳光里整整复斜斜,成了林徽因生命中挥不去的回忆。时隔二十多年后,她将这份回忆写在她的散文《一片阳光》里。她写道:“时间经过二十多年,直到今天,又是这样一泄阳光,一片不可捉摸,不可思议流动的而又恬静的瑰宝,我才明白我那问题是永远没有答案的。”

许是旁观者清吧,细心的读者应不难读出,自六岁起就萦绕心间,此后又困扰了林徽因二十多年的那片阳光,其实便是后来跟随她一生的诗意。

女儿六岁时一份刻骨铭心的诗意感受,做父母的也未必晓得。女儿身上那份与生俱来的诗性气质,浪漫又文采风流的父亲却不会全无体察。他能体会到女儿在那个家庭里的苦恼与难堪境地,却不愿自己的女儿陷身琐碎的烟火中,像她的母亲一样庸庸碌碌过生活。如果有机会,他倒非常希望自己能带上女儿出去游历一番。

1920年早春,北京城还被笼罩在一片初春的寒意中。林徽因却在这个春天收到了一封让她欣喜又忐忑的信,是父亲寄来的,父亲在信中写道:“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在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1920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派往欧洲进行考察。那是一次长达一年半的长旅,林长民一直计划着携女远游的计划,终于在这个春天被提上日程。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德川家康

    名人传记丛书:德川家康

    名人传记丛书——德川家康——从夹缝中崛起的“时代终结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岳家将

    岳家将

    岳飞是我国南宋年间著名的爱国民族英雄。他统率岳家军八百儿郎抗击金兵入侵的传奇故事,在我国各地长期广泛流传。本辑将反映岳飞抗金的两部史小说名著《岳王传》、《说岳》汇编成册,取名《岳家将》,以飨读者。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新修订珍藏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新修订珍藏版)

    本书是是海伦·凯勒的成长自传。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不同时期的生活体会以及她参与的慈善活动等。她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创造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奇迹,并告诉人们应珍惜生命、乐观向上,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 男儿无悔

    男儿无悔

    这是一部传记文学。由作者朱彦夫口述,张立新代笔。全书共分为十章,前两章讲述了作者幼年和少年时期的经历;第三章至第五章,讲述了作者的参军经历,虽身负重伤但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回村锻炼自理能力。第六、七章,牺牲多年的“烈士”突然回村,村民惊慌失色,虽然演出了一场“打鬼”闹剧,但他最终为亲人和乡亲们所接纳。第八章,朱彦夫在疗养治疗期间,收获了爱情。后来,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5年。他克服残躯带来的种种不便,顶着各种流言蜚语的中伤,带领群众改变了家乡贫困面貌。朱彦夫几经磨难,学会了读书和写字,并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热门推荐
  • 几许星辰月影中

    几许星辰月影中

    和超级大明星做朋友是什么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体验?江映月不想知道,一旁的许星昀偷瞄了她一眼,默默发来一个狗头的表情。
  • 天跃

    天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机甲,战舰,层出不穷,一代比一代强,但在宇宙眼里,仍然显得十分渺小,在危机降临的最后时刻,人类启动了“逃亡”计划。离开母星,第一次与星人接触,才明白现有的科技还不足以飞出太阳系。
  • 刀剑神域的传奇匠师

    刀剑神域的传奇匠师

    苍也:桐人哟,你的女儿是哪里领的,给我也整一个?((〃????〃))???桐人:滚啊(?_?)?⌒●~*这是一个冷兵器狂热分子在sao搞事情的故事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幻界乐园

    幻界乐园

    希望中的悲怜,尸骨中的重生。“希望......这里能给我带来一些奇妙的乐趣呢……”
  • 别让惯性思维骗了你

    别让惯性思维骗了你

    本书用一个个真实有震撼力的故事告诉读者,每个人所能到达的高度取决于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如果在某一个方向上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最后都停滞不前,那么是时候换一种思维方式重新开始了。我们要做的,是走出局限,从有限的世界走向无限的世界走出局限,从而让生命充满无限可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乔少的神医妻

    乔少的神医妻

    她穿越千年,成了世间仅存的一个妖。好在她有一手谋生的好医术,引得各界大佬趋之若附。“我出五千万,帮我治好旧疾。”“我送你三套别墅,加上三千万,治好我儿子的病。”……“我送你全部家产,以后我也归你管。”这个才见过两面的男人巴着她不放是怎么回事?说好了你的病的是千古难题。没有千年野人参,千年灵芝也行,再不行千年黄精也是可以考虑的。至于她?是绝对,绝对不“考虑”的。
  • 温情圈套

    温情圈套

    他第一眼“碰”到她的眼睛时,心里就止不住怦然一跳。一双好厉害的眼睛啊,藏着一种魔鬼般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来自于它的亮丽,更来自于它的野趣。野趣,这两个字可谓有声有色。在大上海这座美女如云而美女们又都整齐划一似的追求肌肤如雪目光似水的城市里,想要从美眉的双眸里捕捉到几分久违了的荒野风情,实在是太难得了。她的名字也不同凡响,姓花,花木兰的花;名盈,热泪盈盈的盈。花盈,她的揽客方式也比其他女业务员们聪明十分。
  • 你若微笑,日光倾城

    你若微笑,日光倾城

    少年时他爱她,她歪头狡黠而笑:“怎么办,我只是在玩游戏而已。”而后他隐忍蛰伏,多年之后遇到她,本想来一场报复性的游戏,但没有想到,还是轻易交付真心。他终于知道,她是他的劫难。他唯一的选择不过是,如何把这个冷漠的女人永远留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