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35400000421

第421章 教学署

伴随着骑兵军的赶赴武关,其余几支军镇也有了小小的变动。

第一军换防至渑池驻扎,同时开垦荒地,作屯田之举。第二军驻扎蓝田大营,于南部谷中准备屯田事宜。

第三军驻扎武功,亦是开始屯田。河西第四军补满兵员,继续驻扎狄道,于此屯田。同时,由第四军军将、河西都督苏则,筹备凉州各郡郡兵整顿工作,组建凉州守备军。

按照高诚的打算,一般城池不再设立郡国兵。乡镇亭里自然是不需要兵力驻防,而县邑之中则有当地官府组建衙役,负责城内治安即可,包括一郡郡治。

而守备军则分两师分别驻守要地,军部设立与本州州治。各处要塞险隘,酌情安排守备。逢遇战事,各县邑抽调丁壮,向最近守备师靠拢,等待其余各军救援。如似匪徒贼寇,衙役不能平定后,报之守备军,由守备军处理。

于此同时,各郡县皆筹建守备所,每逢夏冬闲暇之际,抽调当地适龄青壮,集中训练战阵。

凉州守备军的防务很简单,一个师负责河西四郡,一个师负责金城、陇西、汉阳、安定以及北地等郡。

其中,主要还是北地郡,这里毗邻草原,鲜卑随时可能有犯,不得不防。

军事上的一些调动还是比不上现在长安城内的大张旗鼓。

经高诚与钟繇等人商议数日后,决定使各县筹备县学,置学师。郡治则筹建大学,置学官。乡邑依旧以庠序、家族私学为主,置学令。

同时,一条政令下达,才使得长安有些风起云涌。

庠序、私学者,需考校《孝经》、《论语》择其优异者入县学。非县学出身者,不可参与考校《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不可入大学。非大学出身者,不得考校五经、算术,不可入太学。非太学、上林出身者,不得考校六艺,不可入朝堂。各学考校,皆依设科射策之法。

入学要求很低,根据学子年岁,以用适龄之学。不交学费,仅需予师长以束脩之礼即可。此外,于国相府筹建教学署,设博士祭酒,比两千石。博士丞、令,比千石,掾属比八百石。教学署负责全国学校事宜,一应开销皆出国相府,地方官员不得干涉。

立学一事,困难重重。

这一点高诚很清楚,尤其是师资力量的不足,缺乏大量的地方学官、学师以及学令。甚至连太学的博士,也非常缺少。

但是,早定下来没有错。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想做官的人,学官、学师、学令,皆是国官,俸禄依次为比八百石、比六百石、比四百石。

目前只能看看是否可以招敛众多学子,来充当中底层师资力量。等到日后,再筹建师范学校。

还是那句话,先把架子搭起来,有的是时间来补。反正教育一事,乃百年之业,非是短短数年就能搞定的,慢慢来就是了。

这一通整顿,尤其是入学资格、做官资格的诏告一出,让世家顿时遍体生寒。

教育的发展,对世家的威胁是最大的,没有之一。世家之所能够依靠世代为官,保证家族的兴盛,最关键就在于其掌握着知识。

不可否认,世家子弟是这个时代的精英,贫寒子弟很难与其争锋。

因为这个时代,贫穷的人根本接受不到教育。别说那些黔首了,就算是寒门子弟,所受到的教育也大大低于世家子弟。

谁也不知道王上是不是被封王建国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另有筹谋。

但世家肯定不会坐观事态超控。

凉州世家的代表人物杨衡没有说话,因为不论事态如何发展,杨家只要紧随姜氏,靠拢在王上身边,那就一定不会出错。

再者说了,杨衡可不认为那个一向被人认为武夫的王上,会没有脑子。这种招惹世家的举动,其肯定有后手来防。

所以,杨氏掺合什么?

杨衡很聪明,当之前王上对凉州世家有微词的时候,自己就派杨阜到长安为质。当杨阜迎娶大汉翁主的时候,杨衡便知道王上将先前的事揭过了。

委以自己内史要职的时候,杨衡二话不说,带着杨氏嫡支,落户长安。以前不比现在,凉州世家对于王上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了。现在的凉州世家,对于王上来说,更多的是用来平衡朝堂的权利罢了。

杨衡没动,关中世家代表人物韦端、杜翕来了。

两人于宣德殿觐见,呆了整整一个下午。

出来后,面带笑容,仿佛打了一场大胜一般。

高诚看着两人的背影,也是面带笑意,自己已经赢了。

将那些大大小小的学官、学师、学令交给关中世家,自己稳赚不赔。现在只有世家,才能拿出这么多接受良好教育的人,来充当大周国的师资力量。

教育交给世家,高诚不怕。因为即便是再过个一千年,教育依旧只能由世家来充当先锋,因为只有他们拥有如此庞大的教育能力。

即便是科举制鼎盛时期的明清两朝,皇室依旧掌握不了大半的教育权利。甚至只能挂个皇家的名头,搞个天子门生的噱头,来争夺人才。

结果嘛,不言而之。

但,先前已经说过,教育的普遍,才是导致世家基础崩塌的第一步。

高诚能想象得到这些世家,会如何利用教育权利,来将那些优秀才子纳为己有,为家族鼎盛添光添彩。

可是,这些人,最终还是要步入朝堂,不然世家要他们何用?

只要进了大周的朝廷,当了大周的官,得利的不还是大周嘛。

皇权受到压制?

不,以常理言之,皇权在朝堂拥有更大的权利。只要君主手腕够硬,皇权就不会成为弱势一方。

再说了,就算不搞教育这吗事,朝堂不还是照样争权夺利嘛!

甚至,教育的普遍,只会导致世家的力量,渐渐被人数更多的寒门子弟取代,从而渐渐转变为党争,进一步缩小世家的影响力。

何况,对付世家,一个普遍教育怎么能够,以后还有大招等着呢!

同类推荐
  • 凤舞隋末

    凤舞隋末

    被亲外甥女买一送一带着穿越了,没想到啥都没有!金手指没有,狗也没有……就连装备都没得捡,不过问题不大,要枪要炮自己给她造呗!可是,外甥女要当女王是什么鬼操作?!不管了,这可是要星星都得给她摘的亲外甥女,做舅舅的一定得满足她的愿望呀!
  • 读者报·旧闻(0223)

    读者报·旧闻(0223)

    百姓故事;稗官野史;盖碗茶;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神罪大明

    神罪大明

    木偶临世,宿命难逆!大明的落幕,满清的崛起,各种匪夷所思的历史进程到底蕴含了何等惊天秘闻?木偶活,大明兴;木偶死,大明亡!诡秘的谶语到底是阴谋还是天命?局中局,计中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最终带来的难道只有黑暗王朝的开端吗?一个意外的来客,他无视历史的洪流,他拒绝腐朽的奴役,即使神之降罪,他也只会用手中之刀斩出一个朗朗乾坤!
  • 革命烈士书信

    革命烈士书信

    本书中收录了大量革命烈士的书信。其中有这样一段,1921年高君宇与石评梅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们从相知到相恋,感情甚笃。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经常鸿雁传书,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追求。此信是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一封回信。作者以改造世界的志向和积极奋斗的人生观,勉励女友和青年们勇敢地追求光明。书中除了这篇《给石评梅的信》,还收录了《给佩卿贤甥婿爱弟的信》、《给鸣时的信(一九二七年)》、《就义前给熊竹生的信》等共计七十三封信。
  • 五代之霸图天下

    五代之霸图天下

    后周柴荣:南国燕王,人中龙凤,我不如也!北宋赵大:恨不在燕王帐下,如今各为其主,我等计日苟活耳!南唐李煜:皇兄之才,如渊似海,吾穷尽所有,亦难望其项背!周娥皇、花蕊夫人、大小符后、流珠:还望殿下怜惜则个……
热门推荐
  • 龙图之将

    龙图之将

    七国战乱数十载,古战场在各个地域发掘出来,古老的修炼法门被揭晓,武者身体大大突破受限,武道昌盛。梁尘重生而来,得知自己的父亲竟是政斗中的失败者,奸人掌控国家,令其日渐腐败、脆弱,只能依仗邻国苟延残喘。是卑微的活着,还是铲除奸人拯救国家,亦或寻找修炼之法的根源,率铁骑踏遍六国,斩获无上功勋?
  • 属她最独

    属她最独

    她,曾经21世纪的顶级杀手,曾想象为父母报仇雪恨后和自己所钟爱的人一同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却意外得知自己的爱人是自己仇人的儿子。伤心欲绝,撕心裂肺的情感席卷而来,最后选择一同和他去阴曹地府向父母请罪,却阴差阳错穿越到以强者为尊的虚无大陆上。成为人人鄙弃的三小姐?她又怎甘当最底层的人?她当然选择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然而,不知怎的,所有人都崇敬的妖孽男子缠上了他,从此两人牵连,纠缠不休。重生归来,会开启怎样的篇章?
  • 背负灵系统

    背负灵系统

    死之前,沈墨的奋斗目标是把自家两个不省心的弟弟妹妹照顾好,可惜妹妹死了,弟弟成了纨绔……死之后,沈墨遇到了一个白团子,为了活下去,她又成了“送温暖”的快递员,她以为日子就能这么过下去,可惜,妹妹又活了……妹,你安分点好吗?PS:本文无CP。
  • 皇天战尊

    皇天战尊

    九龙大陆,强者为尊,武道一途,与天争命,且看一朝皇子,凭三尺长剑,如何皇临天下!武道巅峰,谁为皇?为了心中的一丝执念,阳炎勤修武,争太子,夺皇位,战天下,历生死,证武道,破轮回!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 易经战略

    易经战略

    历史上的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这些著名的战略家,都精通《易经》,并利用易经的智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实也暗合着易学规律之道。《易经战略》,是张松先生穷十几年之精力,寻师问道、潜心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本书的精要所在,是阐发了易学规律的精华,将之用于战略实践的指导。
  • 身体语言密码

    身体语言密码

    本书通过作者丰富的人生经验与识人心得总结撰写而成。作者透过观察,凭借人的一颦一笑、言谈举止,甚至包括相貌等微小因素,判断其人内在的品性,以之为阅人识世的“身体语言密码”。
  • 未破红尘

    未破红尘

    一个出身山野的穷小子,竟有着复制他人招式的神奇技能。虽有一个机灵的头脑,却敌不过江湖动荡,叵测人心。这江湖上,每个人都心怀鬼胎。或为私欲,或为野心,或美其名曰为了大义。红尘俗世,无一例外。(本书并非小白文,书中每个人物每个故事都有其深度可探,望诸位看官细嚼慢咽)
  • 薛涛传:大唐传奇才女的史诗

    薛涛传:大唐传奇才女的史诗

    作者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摇曳生花又犀利警醒的文字,勾勒出薛涛一生的轨迹——她独立有主见,不做作,不过度沉溺于自我,为了自己的生存、爱情努力奋斗,并对人生进行着积极的思考。古往今来,扫眉才子或许不少,唯她留下一纸薛涛笺,依旧引得后人争相窥探女校书的传奇人生。
  • 不是黑白而是蓝

    不是黑白而是蓝

    草还是草,绿的,天还是天,蓝的,你还是你,爱的。
  •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