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1800000003

第3章 导论 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各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首先胜利论”之争,如果从列宁提出“一国首先胜利论”算起,至今整整100年了;如果从联共(布)党内发生“一国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算起,至今也已90年了。纵观这个争论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论战双方的意见分歧,往往是由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概念理解不同而引起的。因此,搞清“社会主义革命”的含义,对于深入研究“各国同时胜利论”和“一国首先胜利论”本身,对于正确评价二者之间的争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革命,其本义,就是指政治革命,即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的革命。列宁说:“无论从‘革命’这一概念的严格科学意义来讲,或是从实际政治意义来讲,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都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1]这个以夺取政权为标志的政治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以前的一切革命的共性。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在内的以往的一切革命在开始发生时,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在旧社会的内部生长并成熟起来。因此,这些革命的基本任务,就是夺取代表和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的国家政权,并以这种政权去适应和加强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换句话说,政治革命的胜利,就标志着这些革命的完成。

但是,无产阶级革命,或曰社会主义革命,与以往的一切革命根本不同;它在开始发生时,旧社会的内部并不具备新的生产关系。因此,社会主义革命面临两个方面的变革任务:一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2];二是消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进行社会革命”[3]。可见,“社会主义革命”具有“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方面的含义。当然,人们在谈到“社会主义革命”时,往往把“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看作一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政治革命的胜利就是社会革命的开端。但是,“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二者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而且从前者的胜利到后者的完成之间还隔着一个“过渡时期”,不能混淆起来。

有人断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向来未对“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两个概念作过区分。其实不然。1847年,马克思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被消灭以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将必然地发展成为全面的革命。“只有在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情况下,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4]1871年,马克思又指出:“工人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为的是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消灭阶级。”[5]可见,马克思是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看待的。恩格斯也是如此。早在1845年,恩格斯就指出:“社会革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政治革命,它的矛头不是对着垄断权的所有,而是对着所有权的垄断。”[6]1874年,恩格斯又指出:布朗基是一个政治革命家,他企图夺取政权,但没有关于改造社会的确定的实际方案。[7]在这些地方,恩格斯不仅严格区分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概念,而且对二者的含义的解释更加明确。在这个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完全一致。1905年,列宁指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种由于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候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8]他这里所说的“革命”,就是指政治革命。而在某些地方,他又提到社会革命。比如1902年,列宁指出:“工人阶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进行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发展中自然产生的社会革命,即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把它变为公有制,组织由整个社会承担的社会主义的产品生产代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9]由上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眼里,“社会主义革命”包含“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又把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视为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1852年3月,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说:“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0]在这里,马克思把政治革命看作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而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政治革命的成果,又是实现社会革命的过渡阶段。1846年8月,恩格斯在同“真正社会主义者”的论战中,提出了共产主义的三点宗旨,这就是:“(1)维护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2)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3)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11]他把夺取政权和消灭私有制看作实现解放无产者这一最终目标的两个最基本的手段,而夺取政权又是实现消灭私有制这一未来目标的手段。在这里,恩格斯明确地把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划分开来。1921年11月,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将俄国革命的任务归结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通过革命手段退出世界帝国主义战争,揭露两个世界性的资本主义强盗集团的大厮杀并使这场战争打不下去;第二,建立苏维埃制度这一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第三,从经济上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他说,第一方面的工作“已经完全做到了”;第二方面的工作“有世界意义的转变已经完成”;第三方面的工作“最主要最根本的工作还没有完成”。[12]可见,列宁是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作为不同的阶段和任务看待的。

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未对“社会主义革命”下一个十分规范的定义,但是从他们的著作中,人们不难领会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含义。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界和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表述可能有不尽相同之处,但对其基本含义的理解并无多大分歧。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是否一贯地赋予它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含义。而事实上,他们在谈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有时指包括社会革命在内的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有时则仅指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这就需要我们做具体的分析和认真的鉴别。

无产阶级政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和阶段。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争取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斗争,必然集中地表现为夺取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政治革命。因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力量;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才能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的转变。所以列宁说“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13]。

鉴于政治革命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决定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十分重视政治革命。他们在使用“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等概念时,也往往仅赋予它们政治革命的含义。马克思说:“为了把社会生产变为一种广泛的、和谐的自由合作劳动的制度,必须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社会制度基础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只有把社会的有组织的力量即国家政权从资本家和大地主手中转移到生产者本人的手中才能实现。”[14]他认为,政治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只有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才能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变革。恩格斯说:“在各文明国家,民主主义的必然结果就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实行一切共产主义措施的首要前提。”[15]他认为,争取政治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共产主义新社会的首要前提和唯一入口。列宁则说:“要完成这个社会革命,无产阶级应当夺取政权,因为政权会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宰,使他们能够排除走向自己伟大目的的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在这个意义上说来,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革命的必要政治条件。”[16]他认为,政治革命对于经济变革具有决定意义;政治革命的胜利是完成社会革命的必要的政治条件。

总之,不管现在人们如何给“社会主义革命”下定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把它们看作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他们在使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概念时,经常赋予它不同的含义。这就要求后人在考察和研究他们的革命理论时,不能忽视这一点;否则,将误入歧途,曲解他们的思想。

笔者认为,国际共运史上“各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首先胜利论”之争的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混淆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区分这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是正确理解“各国同时胜利论”和“一国首先胜利论”的关键。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各国同时胜利论”。可是,马克思明明说过“先于其他任何国家解决问题和消灭矛盾是英国的使命”;恩格斯明明说过“德国有可能成为欧洲无产阶级第一次伟大胜利的舞台”。这不矛盾吗?传统观点认为,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修正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时的”旧结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论”。可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明明说过“如果其他国家不发生革命运动,那么毫无疑问,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没有希望的”;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明明说过“要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必须有几个先进国家的工人的共同努力”。这不矛盾吗?

如果区分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这些观点和说法都不矛盾。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的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各国同时胜利论”,他们并不否认无产阶级政治革命可以在一国内首先取得胜利;列宁提出的是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一国首先胜利论”,而他始终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即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是“各国同时胜利”。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在下面的有关章节里作比较详细的论述,这里只简单地做个引子。

注释

[1]《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7页。

[2]《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5页。

[3]《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8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24页。

[7]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8—589页。

[8]《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页。

[9]《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1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2—33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9页。

[12]参见《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7—248页。

[13]《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19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06页。

[16]《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13页。

同类推荐
  •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 斯大林与冷战

    斯大林与冷战

    本书以苏联为基点研究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与冷战特别是与冷战起源的关系,论述了苏联走向冷战的历史过程和苏联在冷战中与美国进行的激烈对抗和尖锐斗争,分析了苏联的冷战基础、冷战政策和冷战行为的特征。本书认为,冷战是一个互动的双向过程,它起源于参与冷战的两个行为主体,不仅美国而且苏联都是冷战起源的源头。本书引用的材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档案馆新近公布的档案文献。
  • 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

    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的,1993年正式运作,其前身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为避免混淆,本书中出现“欧共体”之处特指1993年欧盟成立之前,出现“欧盟”之处则表示1993年欧盟成立以后的名称。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系我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中的一种,第一辑10种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本书以原著为蓝本,对原著的写作背景与出版过程、主要内容、主要概念、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进行系统解读,对中国社会古今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介绍,从而帮助读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热门推荐
  • 校园沙雕文

    校园沙雕文

    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在生活中的故事。有喜有悲,有咸有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生活在清朝

    生活在清朝

    不负责任的男人, 阴毒的主母, 恐怖的嬷嬷。 背主心切的丫头。 这样的日子该怎么过。 这样的日子用过吗? 脱下顺从的外衣,摘下乖宝宝的面具。 踢飞四四,过自由自在的小日子去。 四四算什么,咱是自由、飞扬宋馥。
  • 三齐略记

    三齐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看电商

    我看电商

    本书是作者近30年从事零售及电子商务管理的总结和分享。近年来电商行业在中国迅猛发展,2012年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13,000亿人民币,诞生了淘宝、天猫、京东、当当、凡客、唯品会……等一大批全新的网络公司,电子商务正在日益深入的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如今这位自称跨界老兵的电商操盘手第一次全方位剖析电商风云,细说中美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路径,评点国内各大电商企业的是是非非,详解其中的融资、模式、运营、效率……个中经验,毫无保留的娓娓道来,笔触至深,让人不禁掩卷沉思。
  • 走山

    走山

    本书为短篇小说集,汇集作者5篇小说,作品包括描写留守儿童生活《走山》,进程务工的山村凤凰《杜鹃花开》,白衣天使《妈妈万岁》,婚姻情感故事《心为行役》,都市小区故事《独角戏》。作者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老舍研究会会员,《京城四季天》等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青年文学等刊物,作品《岐黄》获“第三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最佳故事奖。
  • 末日之神州剑仙

    末日之神州剑仙

    我们究竟从何而来?末日的背后,是否一双大手在操控?古人所说的仙人,究竟是臆想出来的,还是本身就存在呢?
  •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大全集(超值金版)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在新文化运动中是独树一帜的。他作品中的“伤感”与“颓废”迅速打动了那些刚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脱离出来,却又陷入彷徨的青年的心,“沉沦”几乎成了战乱时代青年苦闷忧郁的代名词。本书不仅收录了郁达夫以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一个人在途中》,脍炙人口的古体诗,表露心迹的日记等,还还收录了一些郁达夫与亲人、爱人及友人来往的重要书信。另外,在分类上,编者没有根据以往广义的散文概念进行分类,而是把游记和自传单独编排,以求用更清晰的视角让读者领略郁达夫散文的魅力。
  • 成唯识论演秘

    成唯识论演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河殇

    河殇

    这是一部反映回乡知青生活的作品。本书描写了十三个人物,其中十个队员全部牺牲了。只不过,没有象过去那些高大全的作品一样,陷入千篇一律的美好高大的窠臼里,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生活中的“这一个”。是活生生的具有个性化的文学典型。他们的牺牲也绝不是为了革命和道义,不是为那时极其盛行的极左的东西,而是带着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轨迹走向了他们人生最为真实也是最为辉煌的终点。作品非常真实地描写了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场境。他们没有音乐,没有电灯,没有爱情,没有任何娱乐。但他们任劳任怨,苦中作乐,他们却有着非常好的人格素质,他们在那个时代书写了一曲慷慨悲歌的人生壮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