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1100000007

第7章 昨天的若尔盖

先让我们看看一个外国人,诺布·特恩布尔先生在一本叫做《西藏》的书中对一个古老民族的看法或者叫意见:“实际上没有必要念书和写字,因为西藏没有世俗文学这类东西。有这么多的僧人好处之一是,在每个村子里,都有僧人朗诵经书……俗人所希望的智力发展,是想要懂得佛经,而这扇门对他们总是敞开的。对于方向很明确的人来说,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

这本奇怪的书是在雪山草地上除了寺院教学以外,有了许多正规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时在现代教育更为发达的某西方国家出版的。时间是1968年。

如果,把时间倒退回去十多年,我们可以看到,若尔盖地区的人民就是那样生活的。

只是,这片草原与山谷中的人民真的生活在一片歌舞升平的乐土,佛教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吗?

让我们看看那时的情况。

若尔盖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北与甘肃接壤,东西与松潘南坪毗邻,南与红原县为界,西南与阿坝县接壤。西边是尚未变得浑浊的黄河,隔黄河与青海相望。全县幅员102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关于这样的海拔高度,早期的西方探险者是这样描述的:“几千年以来,这里的人们以一种极为奇特的生活方式生活着。在海拔极高的高原上,生活着与外界影响完全隔绝的人们……他们还要在人类所知最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存(一个人在西藏能够又得冻疮又受日炙)。”

若尔盖县人民政府提供的材料不直观,但却是科学的积累。在海拔3500米的高度上,年平均气温为71,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3.71。无绝对无霜期,昼夜温差在201左右。长年无夏。

解放前,若尔盖并未形成西藏式的封建庄园经济。基本社会单位是“寨子日科),若干寨子之上是“部落学卡也未有县的建置。从明清迄于民国时代,都归松潘管辖。清雍正元年0723年),四川提督岳钟琪因西宁之役(罗卜藏丹津叛乱事件),由松潘出黄胜关,招抚班佑等十二部落,同年清廷又授班佑为土千户,余下十一部落巴细、阿细、上作革、合坝、辖曼、下作革、物藏、热当、磨下、甲凹、阿革为土百户,这十二部落均在今若尔盖县境,故有若尔盖十二部落之称。

其实,若尔盖境内部落尚不止此数。如铁布沟的降扎、占瓦、热耳、崇耳等四部落就不在此数之内。

十二部落是一种概略说法。

全区人口接近3万。

全若尔盖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县境内分为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两大水系分水处也几乎就是草地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天然分界线。

民主改革前,在唐克、多玛、纳摩三个牧业区的每个部落都有一定的疆域,其它部落不得逾越,否则会引起冤家械斗。从自然地理条件上讲,若尔盖各部的牧场一般都很平坦,河流纵横,草质优良。是水草丰美的好牧场。县境东南部多沼泽地,约占当地总面积的20%。西北部的部落,如唐克、辖曼等部落都有长100公里左右,宽约50公里的大草场。即或是那些浅丘陵地带也是优良牧场。牧草有禾本科类的鹅冠草、燕麦、牛毛草、水草;豆科类的苜蓿、野豌豆、杂三叶;菊科类的白蒿、细蒿;莎草科类的三棱草。对草场破坏最大的是旱獭和地鼠,但土官和喇嘛禁止牧民除害,他们说这是伤生害命。

牧民们都实行夏秋游牧,冬春定居放牧的生产方式。游牧季节,牧民住牛毛帐篷,随畜群不断迁徙。冬春季则住在冬房。冬房是固定建筑,地址选择在向阳、背风、暖和、水草丰美的山谷和小盆地中。冬房四周是冬草场。冬房形与帐篷颇为相似,系木架结构。草原四周的森林提供了建筑材料的来源。冬房顶是木板铺成,上面再敷压泥土。四壁也是木板筑成,里外再用牛粪严敷。

一般来讲,越靠近农区,冬房的建筑就越讲究。但总的来讲,都是相当简陋的。每当游牧季节到来,冬房就无人居住而坍塌,而杂草丛生,等到初冬牧民返回冬房后又重新修理。有些牧区,出牧时就把房架拆下来埋入地下,等冬天返回时再盖起来。

每年春末夏初,各部落的土官和老民有权决定迁出冬房的日期,本年的游牧路线以及各个寨子在远牧点的住址。搬迁一般都以寨子为单位集体行动,不能争先恐后,否则要被土官和老民处以罚款。

据调査,在尼玛先生后来作出非凡贡献的红星乡,前热当坝部落,如果哪家有病人,大家都会帮助搬迁。如果寨子里死了人,则要等上七天才能开始搬迁。每到这时寨中都要请喇嘛念经,以保佑人畜平安。

由于缺少文化科学知识,牲畜的饲养管理是比较落后的。一般都按主要牲畜牛、羊、马分群放牧。也是由于文化科学知识的贫乏,畜种培育与改良是一纸空白。

若尔盖地区自然条件很适宜发展畜牧业,本身也是一个以牧为行,造成了畜牧业的停滞不前。幼畜成活率一般平均在50%到60%。左右,而大牲畜的死亡率也很高,因而牲畜存栏率日渐减少。

有资料显示,唐克部落华尔果和瓦溪洛两个寨子在民主改革前的1955年,全年牲畜死亡率达到8.89%。其中死于疾病的占4.5%。足以说明。落后的生产方式,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文化卫生水平极端低下所造成的恶果。而直到今天,还有人怀着种种企图,把这种状况描绘成一幅香格里拉的图景:和平、质朴、充满了透明无染的快乐,人民因而无企无求。

而这里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幅图景。人人都会明白这片时间滞重不前的草原应该企求什么。

如果,人们确曾像是无企无求,那也是心灵不曾被智慧之光照耀而麻木,而被愚弄的结果!

再让我们来看一些实例。

1947年,索克藏部落因肝蛭病,全部落羊子几乎死光。

1950年,唐克部落俄哥寨羊瘟流行,除某户60只羊未死,其他人户羊几乎全部死光。

1954年,索克藏部落的牛群发生败血病,请喇嘛卜卦念经,耗费不少,但全部落牛仍死了十分之一,最后,连喇嘛寄放的牛也死了。最后,是政府派来兽医,才制止了疾病的蔓延。以上材料中,那些疾病名称都是后来添加的。从一份完成于1952年的调查材料,更能反映当时对于牲畜疾病的认识水准。

普通的牛病有一种眼睛流泪,耳朵下垂、流鼻弟口水、拉血的病症,若不及时治疗,两三天即死去,医治方法是赶到山沟内静养,不让狗惊扰,慢摱可以恢复。

第二种为“土气病”,五、六、七、八月吃草,肚子一胀,几天便死去。症状是牛身上出痘子,这种牛的肉不能吃,否则人的身上脚上也会出痘子。犯这种病的牛比较多,藏民不敢接近,是无法治疗的。

第三种病是肺病,症状是日夜呻吟,一天天消瘦而死,医治时,用针在牛腿子上放血可愈。但也要技术熟练,才能够奏效。

第四种病是口炎,夏季天热时、口疼舌干。疗法:用豌豆、胡豆面喷进口内,称之为“以火攻火”。

第五种为口蹄疫,或称蹄花病,走路时脚软易弯下。疗法:牛背上放血可愈。

其它不知名的病还有很多,只要传染开,会成群死亡……马的病症有瘟病,症状是发烧,出痘子。其次是下鼻病,症状是鼻涕长流,灌鸡蛋、尿便可疾愈。另一种病是咽喉病,或称土病,全身浮胂。

这是更接近于牧民对牲畜疾病的原始认识的一则材料,收在《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中。我在红星乡兽防站的院子里读到这些东西。院子里,手植的大黄在阳光下展开巨大的叶片。安静中不时透出繁忙而井然的气氛。不时有牧民前来取药。

尼玛先生的弟子,兽防站站长达哇告诉我,如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兽防知识的普及,牧民们大多能自己诊断,对症到兽防站取药就是了。当然这已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了。解放已经四十年了。

如今,当年那些病都有了名目和对症的良方。

一般说来,流行于若尔盖地区的牲畜疾病主要有牛瘟、炭疽、败血病、胸膜炎、口蹄疫、鼻疽、羊痘、济癖、痢疾、肝蛭等。过去,不但对这些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医疗水平的低下就可想而知了。虽然本地富有药材资源,但本地人迷信在草原上动土,神会降祸于人,所以不得采集。所以,药物学及药材资源方面的知识也是一片空白。

封建迷信对人们思想的毒害可以再举一个例子,狼往往对畜群,尤其是羊造成很大危害。有时群狼肆虐,一次就咬死几十只羊。而牧民受封建思想束缚,见狼不打,而只赶走了事。

有关铁布、求吉两农业区域状况,和后文关系不大,为避累赘,从略。

总之,解放前的若尔盖地区盛行部落制,明清时即有十二部落之称。已有前述。实际上十二部落之外还应加上所谓的包座七房。这十二部落由一个根子发展而成,分别为:降札、热瓦、占洼、崇耳、热耳、热当坝、阿西、班佑、多玛、嫩洼、唐克、辖曼、幕。而包座七房,据传说也是同一祖先弟兄七人的分支,分别为:上包座、下包座、求吉、黄载、阿西茸、巴西、苟洼等。

以上这些互不统率的部落,各有自己的领域,独立的行政、司法、外交和军事、俨然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

部落中,土官是最高统治者,独揽一切部落大权。土官一般没有专设的衙署,平时在自己家里处理各种事务。老民是土官的助手,分别住在各个寨子,执行土官的命令。另有不常设的“玛根格里洼”,即带兵官。带兵官只在部落间械斗时,由土官指派勇敢善战的人充当,也有由土官在必要时自己充任的。

本区的每一部落,至少有一座从属于部落土官的寺庙。寺里的活佛、襄佐和温布多属土官亲属。任何部落土官,对寺院创建与发展都给予相当的重视。并令百姓有男孩的人家两个去一个,三个去两个,到寺院出家,促使其发达。寺院声誉地位提高,土官的声誉地位也就相应得到提闻。

查有关统计资料,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若尔盖仅唐克、纳摩、多玛三个牧业区即有8座寺院,共有僧侣2380人。其中达扎寺僧侣人数约占当地人口数的17%。纳摩格尔底寺僧侣人数更占到当地人口的20%之多。

而其中格尔底寺和卓藏寺已发展成为直接辖制部落的政教合一的寺院。

为了照顾后面文字的展开,我们似乎该谈谈教育和卫生状况了。但却找不出什么可写的。若尔盖县人民政府一份有关民族教育的专题报告中,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我县教育事业解放前十分落后,当时除了寺院文化和少量的藏文私塾外,无一所正规学校。”第一所正规意义上的小学,是1957年才在求吉创办的。

而以前,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在寺院。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和认识水准上,寺院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中心的职能,而它在权力、经济方面的表现,所起的作用要更引人注目一些。这并不是说,我们否认寺院里包含文化,和否认这些文化结晶与遗留的价值。在当时的若尔盖地区,乃至全部藏区,大量的男子出家为僧,并不是仅仅出于一个单纯地追求、向往学习文化,求得智慧,掌握某种技能的动机。这是一个学习者投人现代科学教育这样一个层面上的概念。

那时,一个男子出家,大概因为他恰好是两个男孩中的一个,出家与否,不在于他本人的意愿,而更取决于生殖的秩序。如果存在一个动机,恐怕也是和僧侣在社会上的尊贵地位有联系的。在那样的社会形态中,如果一个男人不是生来就有贵族的骨血,要在社会上改变地位,出家几乎成了唯一的途径。一个加拿大藏学家谭‘戈伦夫也说:“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寺院,在那里,有些喇嘛有点文化。有些相当伶俐的孩子,如果他们愿意,也有机会得到深造。但大多数只会死背一些必要的祷文。”

戈伦夫先生在他《现代西藏的诞生》一书中,相当敏锐而又中肯地指出了寺院文化的弊端所在:“没有受教育,就不可能在政府中任职,也不可能去探索是否还有另外的社会形态。也就不可能打破僧人对知识如此严密的垄断。”

对于这一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一般是用“缺医少药”来形容的。但我们立即就会发现这个词可以形容出一种状况,而不能说明程度。

如果说,这是指现代医药技术,那么,解放前就根本不存在。

剩下的就是藏族传统医学。

而所谓藏医、藏药在当时也不是我们今天看到这样一个独立而完备的学科,一种机构,在为民造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关怀人民的一个纽带,一个民族自治政策的充分体现与例证。

过去,它却只能作为寺院文化的一种依附。尽管经过世世代代积累,它已有了丰富宝贵的内涵。但既然依附于宗教,就必然更多以宗教的面目而不是医学本身的面目出现。

医生不是医生,而以僧人的面目出现。这样,他首先是一个僧人,然后才是一个医生。我相信,谁都会明白这其中会有多少矛盾与差别。一方面,他们对疾病的看法与东方所有传统医学一样,认为疾病和身体内部的不平衡和精神上的不平衡有密切关系,这是科学而辩证的一面。但同时,他又必须认为身体的疾病肯定是病人的“业”或前世留下的罪过,或者无意中冒犯了什么神灵的结果。

这里让我们来看一个藏族有关医学起源的传说。

传说中说,在过去,有过一个很长时期的人类生存的黄金时代。那时,人们并不需要摄取食物,而是依靠“三昧口——沉思的极乐来生活的。那些不吃不喝的人,本身就能发出光亮,所以天空中也就不需要太阳与星光,他们有着奇迹般的力量,体态优美地在空中自由飞翔。一直到了有一天,一个男人不知怎么吃了地上涌出的天然沥青,而得了不消化的疾病。另一个人回忆起在过去的某一“劫”里佛讲过的医书。书中提到要喝开水来治疗消化方面的疾病。于是就嘱咐那病人去喝开水。果然,那人就喝了开水而使疾病痊愈。而那个使开水成为药物治愈第一个人体疾病的本不是凡人,而是一个神叫做梵天。从一些宗教壁画上,我们至今还能看到他的模样。

在漫长的岁月里,治病和迷信和一些宗教仪式混杂在一起。人们认为僧人是神圣的,他们的祈祷或咒语会使药物增加效力,到达它应该到达的地方。

这样的意识和局面,既影响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健康水平,同时局限了传统医学向更精深、更系统、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1952年秋,卫生部派出的卫生工作队深人若尔盖地区巡回医疗,揭开了这一地区现代医疗的序幕。

1953年,若尔盖包座行政委员会成立后,该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也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同类推荐
  • 繁星 春水

    繁星 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代表作,也是她流传最为广泛的作品,在中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她受泰戈尔哲理小诗的影响,兼采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歌吟母爱、童真、自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繁星格,春水体”(茅盾)。她的作品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感受和思考。诗歌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而情韵悠长。本书采用孔雀的插画,其作品构思奇异,色彩明丽,清新时尚。
  • 素怀诗草

    素怀诗草

    我与高升同志相识已经多年。最初,他给我的感觉是气质儒雅、为人谦和,后因工作关系接触多了,感到他勤于思考干事练达。近日有幸读到他的诗作,让我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感到他才思敏锐、心存高远,大气荡然。这部《素怀诗草》小诗集,是他发自心底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知感悟。内容涉及较广,既有从政从经的体会、对当代人情世故的诠释,也有对世事国事家事的观察和理解。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的讴歌和赞叹,表达了对祖国、对事业、对家乡及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 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精选集:春风沉醉的晚上》一书收录的都是郁达夫最为经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辑:成长?我的梦,我的青春”收录的是郁达夫于1934至1936年写的8篇自传性质的文章,基本记录了作者本人成长历程;“第二辑:漂泊?一个人在途上”收录的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第三辑:挚友?风雨故人”收录的是郁达夫回忆徐志摩、鲁迅、徐志摩等友人的文章;“第四辑: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收录的是郁达夫最为著名的小说作品,例如《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等等。
  • 汶川年代:生长在昆仑

    汶川年代:生长在昆仑

    作品由三首长诗组成:上部《长河一滴》、中部《汶川之歌》、下部《山魂乐章》,诗人生活在汶川这个上古时期称为昆仑的岷山岷江上游地区,以一个民族后裔和汶川人的身份,充满深情,对羌族、汶川、世界和人生进行深度理性的思考。
  •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本名赵凤翔,1937年11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50余年。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2008年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
热门推荐
  • 斩风

    斩风

    五百年前,冥界败于仙、人、鬼三界的联合大军之下,并签订了让冥界人口严重雕零的《四界和议》;五百年后,跳进冥河的斩风,带着前世被残杀的仇恨与记忆,走进了冥界。斩风不为别的,只为习得强大的冥武技,好回到人界为自己、也为亲人报仇……他那复仇的烈焰,将宛如死水的冥界烧的沸腾,冥皇惊喜的发现,冥界的翻身之日,也许就掌握在这个冷漠少年的手上了!
  • 吴佩孚(北洋风云人物)

    吴佩孚(北洋风云人物)

    吴佩孚,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1898年投淮军,后颇得曹锟器重。曾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讨伐张勋复辟。不纳妾、不留洋、不租借,绝不与日本人同流合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君来将难挡

    君来将难挡

    【男女主双强联手打怪,称霸朝廷and战场,女主强大成熟逗比,男主高冷面瘫腹黑,1v1夫妻甜宠!鼾甜的那种!】一朝重生,她从废材变成朝中文韬武略的女将奇才公主赐她面首无数,她敞开大门照单全收一个非要对她献色的高冷质子,本将很是纠结。——是收也不收?表示:收!必须收!她是北曜皇朝史上第一位手握实权的天才女将,战功赫赫,所向披靡。传闻当朝女将广收面首,强抢民男,棘手摧花,心狠手辣,是人人都避之不及的变态!他曾是惊世而出,名动京寰的神童皇子,然,一朝被废双腿沦为废物。传闻殷七皇子盛世容颜,出尘之姿,出谴北曜国为质,却惨遭女将军迫害。世人叹之曰——简直丧心病狂,世态炎凉!世间万事皆在他的计算之中,江山如画,他运筹帷幄,独独却少算了一个她。谁人又知惊鸿一睹之后便是万劫不复,她只手斩荆棘,只为不负自己不负他!【这是个撩人不成反被撩,赌情不慎反赔心的故事】
  •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知名作家韩浩月呕心沥血之作,文字简洁有力,情感隐忍克制,于无声的文字下面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以承担痛苦的勇气,以真实的笔触,为亲人与故乡立传;以朴素、坦诚的情感,讲述一代人的命运和乡村愁绪。感情真挚,又有反思力度。既有作者和亲人们感人至深的人生经历和悲欢离合,又对亲人和故乡有一定的反思和剖析,引人对世事和人生产生各种思考。作为从小城市到大城市谋生的青年,能够激起不少同龄人的共鸣,亦能记录时代变迁和这一代人的心灵成长。作为远离故乡二十年之久的游子,韩浩月以至真至诚,直面一生所爱,深沉回忆、反思并追问时间深处的亲人与故乡。作者从故乡的逃离者、批判者到回归者,经历一系列心路历程,历时二十年,游子心态由复杂变简单。时间没有为回忆镀金,反而为他增加了承担痛苦的勇气和表达的力量。用理性的审视克制汹涌的情感,将激烈的冲突消解于微笑与拥抱。
  • 农女要翻天:捡个将军来种田

    农女要翻天:捡个将军来种田

    一睁眼成了没爹疼的小农女,一家人被恶毒爷奶赶出家门,慕春咬咬牙,带着受尽欺负的包子娘亲与弟弟妹妹撸起袖管发家致富,过上了斗爷奶,打极品,斗白莲的日常打脸的富裕生活。只是这个傻子夫君是怎么回事?不仅成了镇国将军,还要生一窝小包子。
  • 电影剧情穿梭戒指

    电影剧情穿梭戒指

    〔新书《超时空乐园》已发布签约〕大学生陈子昂地摊上淘得一枚神奇戒指,穿越到三国,动漫,小说,电影,丧尸,猛鬼,怨灵....从各个世界搜寻宝物留下情种。拼我想要的,争我没有的,财富、力量、权利,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QQ群:487331571VIP书友群:628469827(需要粉丝值验证,2000粉丝值以上可进)
  • 黛西在漫威世界

    黛西在漫威世界

    【漫威的公主终成王】新书已发,欢迎大家前来指点。正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剩下九十分都是父母给的。穿越成了漫威世界的黛西.约翰逊,暗自庆幸自己就是那九十分里的一员,是靠震动异能做一条咸鱼等待英雄们来救援,还是奋起直追,反过来领导英雄们,她选择了后者。背靠神盾局掌握无数资源,拥有各种先机优势快人一步,这是一个穿越者在漫威世界逐渐变强的故事。Ps:作者有200万字完本老书,质量有保证,请大家放心收藏。Ps:群号639,265,715Ps:VIP群966,926,228(进群私聊管理,要求粉丝值一万以上,新书老书皆可)
  • 我的写手太健忘

    我的写手太健忘

    刚刚关掉QQ,准备把自己关进小黑屋赶稿子的黎若晴,接到了来自编辑周慕白的电话。他不是睡着了吗?她有些困惑地将电话接了起来,周慕白那比平时高了好几度的声音在寂静无人的夜里听起来特别凶神恶煞:“黎若晴!你什么时候能治治你健忘的毛病?!同一个问题,我前前后后回答你不下三遍,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你的脑子都是用来装什么的?”黎若晴举着电话愣了半晌才说道:“哦,原来稿子已经排期了啊。”电话那头传来一阵闷响,听着像是有人从椅子上摔了下去。“排了就好,我放心了。谢谢啊,周编。”黎若晴对着电话诚恳地笑了笑,尽管此刻快呕血的周慕白并不能看见。鉴于她的态度不错,周慕白粗声粗气地应了一声,算是接受了她的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