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000000007

第7章 壮志难酬(2)

远离战场,对于一个渴望指挥军队、冲锋陷阵的军官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挫折。艾森豪威尔非常不甘心,他更加频繁地向陆军部打报告,请求去海外服役。艾森豪威尔屡次请求调动使陆军部副官署署长非常生气,他给驻地司令米勒上校写了一封信,责备艾森豪威尔屡次要求调往海外。收到陆军部副官署署长的信后,米勒狠狠地批评艾森豪威尔说:“难道你不明白军人就意味着服从吗?作为一名年轻军官,你应该少说话、多做事,主动要求上前线并不受欢迎。如果你继续这样的话,我将考虑给你处分。”听了米勒的话,艾森豪威尔的脸因愤怒而变得苍白,他气愤地说:“长官,我只请求上战场,并没有别的要求。如果我申请为国作战算是违反纪律需要惩罚的话,也不应劳您大驾,而该由陆军部按情况处理。”米勒觉得艾森豪威尔言之有理,便不再说什么了,他决定委派艾森豪威尔去执行一项“特殊的训练任务”。

新任务使艾森豪威尔更加沮丧,还没有当橄榄球教练有趣。原来分配给他的任务是监督部队刺杀、柔软体操和操练等体育锻炼。尽管艾森豪威尔很失望,但他还是认真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而且干得非常出色,再次给上司和士兵留下了好印象。有一个受训者曾这样说,艾森豪威尔是最能干、最好的陆军军官之一。他教他们出色的刺杀功夫,能激发起大伙的想象,使他们像亲临战场一样挥剑猛刺。

1918年2月,在莱文沃斯堡的任务突然结束了,他被派往马里兰的米德兰军营任指挥官,参加组建美军第一批装甲部队的工作。接到这一命令,艾森豪威尔非常兴奋,因为这支部队将于1918年春季开赴战场。他终于等到了上战场的机会,而且还是带着坦克首次出现在战场上。

米德兰军营是一座旧的、弃置不用的兵营,是南北战争时的遗址。那里工作条件很差,营房破烂不堪,没有训练手册,没有有经验的训练军官,甚至连一辆真正的坦克也没有。工作存在许多困难,一切都要从头做起。所有的坦克手都由艾森豪威尔指挥,在这里进行训练。为了完成任务,艾森豪威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其他人。尽管艾森豪威尔曾坦言,他当时的心情是焦急的、暗淡的,但还是弄到一切材料,把这片南北战争时期的古战场变成了一流的兵营。

他的工作卓有成效,到6月中旬,艾森豪威尔手下已拥有1万名士兵和600名军官,但仍然没有一辆坦克。为了提高训练质量,艾森豪威尔到华盛顿的陆军部弄来几门老式的海军加农炮供部下操练使用,他要求每名士兵必须熟练地使用。同时,他又设法搞到一些机枪让士兵训练,把机枪固定在平板卡车上,让士兵们练习在活动的平台上进行射击。经过训练,士兵们的枪法非常准,而且蒙着眼睛都能拆装机枪。后来,陆军部终于弄来了三辆老旧的坦克,坦克训练营才算真正的名副其实了。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军营的训练有声有色,这里的火炮射击比南北战争时还猛烈。

在训练过程中,艾森豪威尔严格执行各项纪律。有一次,他手下的一些士兵违反军令偷偷去喝酒。经过调查,他发现是城里一个酒店老板违反禁令私下卖酒给士兵的。那时,卖酒给士兵是被禁止的。艾森豪威尔要求酒店主人以后不要把酒卖给士兵,否则就会采取措施。酒店老板为了赚钱阳奉阴违,艾森豪威尔派卫兵包围了酒店,这样酒店没有办法再做生意了。后来,当地议员和酒店老板来到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要求撤兵,遭到他的拒绝。那位议员威胁说:“我们是有办法的,你要是一意孤行,我们可以到陆军部要求撤换你。”艾森豪威尔并不担心,他说:“你去做好了。我正想到欧洲去,没什么事能比离开这里更让我高兴的了。”议员确实上访了陆军部,但艾森豪威尔不仅没有被解除指挥职务,反而收到了陆军部部长助理写来的一封表扬信。信上说:他为维护士兵利益所做的不懈努力是值得赞扬的,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艾森豪威尔的工作非常繁忙,无暇顾及自己的妻儿。尽管玛咪对军营的生活不感兴趣,但为了让丈夫不牵挂自己和儿子,她还是前来陪伴丈夫。艾森豪威尔一家住在米德兰兵营的公房里,他们生活得非常快乐。处理完军务,艾森豪威尔经常逗自己的儿子,把襁褓中的孩子举起来逗他笑,偶尔也给孩子换尿布、喂奶。

艾森豪威尔训练坦克部队卓有成效,引起了上级的注意。1918年6月17日,他被授予少校军衔。同年10月14日,是艾森豪威尔28岁的生日,他晋升为坦克军团团长,授予中校军衔。为了表彰艾森豪威尔,陆军部奖给他一枚奖章。在表彰令中指出,艾森豪威尔确实胜任教官,在坦克军团的训练中表现出出色的行政管理能力,他训练的部队是美军中最优秀的一支队伍。

工作成绩得到上级的肯定,令艾森豪威尔感到很欣慰。但是,战时身处后方的军人,不管他的工作对前方多么重要,他还是渴望上战场的。于是,艾森豪威尔递上一份又一份的报告,要求到作战部队去。艾森豪威尔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上级的批准,陆军部命令他于11月18日启程去法国指挥一支装甲部队。收到命令后,艾森豪威尔把玛咪和艾基送上了回丹佛的火车后,便去为启程做准备了。

当艾森豪威尔接到作战命令的时候,德国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11月11日,德国人签署了停战协定。消息传来,艾森豪威尔非常沮丧,情绪十分低落,他无法相信参战的梦想就这样被彻底击碎了。作为军人,一名向往战场的军人,他失去了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中作战的机会,他甚至连来自战场的枪炮声都没有听到过。受到挫折的艾森豪威尔曾生气地对他的同班同学诺曼·兰德尔夫说,他的后半生都得用来解释为什么没有参战。他还说,将来儿子问起他战争的事情,该如何[回答;他也不敢想在班级联谊会上谈论战功和战争经历时,他默不吭声地坐着的样子。后来,艾森豪威尔在本宁堡听到一位曾去过法国的年轻军官抱怨:“赢了又如何,我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可现在我和战前一样,也没有晋升……”他怒气冲冲地嚷道:“有什么好说的,你到过欧洲,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就抵得上晋升了。”

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一场战争结束了,整个美国都沉浸在欢乐之中,而渴望上战场的艾森豪威尔沮丧极了。战前,艾森豪威尔整天忙于备战、训练,如今他的工作变成了负责数千名士兵的复员和善后工作,还要负责把坦克部队剩余的一切装备运到佐治亚州的本宁堡。

1919年,为了表彰艾森豪威尔在米德兰兵营训练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艾拉·韦尔伯恩上校提名授予艾森豪威尔优秀军功勋章。在艾森豪威尔眼里,这不是奖章,而是对“一战”期间未能亲临战场的苦涩记忆。

战后美国军队缩减,按照规定艾森豪威尔的军阶也降了下来。1920年7月30日,艾森豪威尔恢复上尉军阶。3天后,他晋升为少校,并在之后的16年一直保持这个军衔。

“一战”结束不到一年,艾森豪威尔遭到接连不断的打击。在米德兰兵营的时候,艾森豪威尔结识了巴顿上校。巴顿是1909年从西点军校毕业的,他和艾森豪威尔一样喜欢体育运动、对军事历史感兴趣。巴顿性格比较孤僻,喜欢我行我素,而且经常大声训斥士兵。他经常在腰里缠着一条子弹带,而且上面插着两把象牙柄手枪。

尽管艾森豪威尔和巴顿性格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他们却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巴顿的友谊,为他们以后的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时,他们都负责建立美国远征军坦克部队。他们一致认为,坦克是高效,可靠的毁灭性武器,只要事先侦察好地形,坦克就可以依靠快速移动能力和强大的火力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制造混乱,然后进攻敌军的侧翼。1920年,艾森豪威尔和巴顿都在声望很高的《步兵季刊》上发表文章,阐述他们在坦克作战方面的见解。艾森豪威尔在《论坦克》中说,坦克尚处于幼年阶段,改进技术后的坦克会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它将代替拙劣的战车;在未来的战争中,由坦克来包围敌人,或者消灭他们,或者以微小的代价为步兵打开通往决定性胜利的道路。对当时的步兵指挥官来说,步兵是“战争女皇”,长期以来一直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艾森豪威尔的观点就是异端邪说。步兵长官查尔斯…法恩斯沃思少将不喜欢坦克,也不喜欢指挥坦克的人。他召见了艾森豪威尔,并命令他以后不能再发表任何与步兵法则不协调的言论,否则将送他上军事法庭。作为一名下级军官,艾森豪威尔服从了命令。

艾森豪威尔最大的麻烦并不是查尔斯.s.法恩斯沃思,而是房子的问题。1921年,在米德兰兵营任职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和玛咪每月领取250.67美元的住房补贴。这是国家对住私房军官的补贴,而那时他们住的是米德兰兵营的公房,他们领取这笔钱是违反制度的。陆军总检察官调查出此事的时候,艾森豪威尔说他事先并不知道,并立即如数退还了所领的钱。然而陆军副总检察官海姆里克准将却认定他是明知故犯,坚持要起诉他。为此,艾森豪威尔差一点儿被开除军籍,甚至还会坐牢。这件事情拖了半年多才解决,令艾森豪威尔苦不堪言。

1921年1月2日,死神降临在艾森豪威尔家中。他不到3岁的儿子艾基突然患猩红热天折了。失去艾基,艾森豪威尔夫妇心都碎了,内心的谴责和怪罪曾使两人关系一度紧张。玛咪在给母亲的信中这样说,她和艾克整夜睡不着觉,有时候会互相怨恨,都不知道如何是好。艾森豪威尔夫妇都尽量避免谈到艾基的死,直到1967年艾森豪威尔才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失去了第一个儿子是我生命中最大的灾难,他的死给我留下了永久的伤痕。

家庭、事业的双重打击,使艾森豪威尔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他想起中学毕业时预言家的话,说他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他甚至开始考虑是否退出部队,与他的兄弟们一起奋斗。当时,艾森豪威尔的兄弟们挣的钱都比他多。阿瑟在堪萨斯的一家大银行当副总裁;埃德加是著名的律师;罗伊在堪萨斯当药剂师;厄尔在宾夕法尼亚当工程师,连最小的弟弟弥米顿也是农业部的一位高级官员。尽管艾森豪威尔觉得兄弟们的前途都比他的光明,但最终他还是没有动摇。

乌云散去总会重见天日,艾森豪威尔终于时来运转了。1922年,他被派往巴拿马运河区。职务虽然很普通,但幸运的是,他将在美军中最有学问的将领——福克斯·康纳少将的领导之下工作。康纳将去巴拿马运河区负责指挥第20步兵旅,他选中了艾森豪威尔当他的助手。潘兴将军很快批准了康纳的要求,并颁发了委任状。

康纳将军的赏识

接到陆军部的委任状后,艾森豪威尔和坦克部队挥泪告别。他离开了米德兰军营,准备去巴拿马。1922年1月,艾森豪威尔和玛咪抵达巴拿马,艾森豪威尔开始了他第一次在国外服役的生活。巴拿马驻军的任务是保护运河区,维护治安。艾森豪威尔所在的兵营叫盖拉德兵营,这个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兵营是一座位于山顶的、孤立的军营。这里的生活条件极差,兵营的房子是开凿巴拿马运河时修建的,现在已经破旧不堪。艾森豪威尔夫妇被安排在康纳夫妇隔壁的房子里,这是一间好多年没有人住的两层棚屋,已经腐烂不堪了。巴拿马的气候潮湿,雷雨频繁。只要下雨,雨水就会顺着屋顶和四壁往里流。而雨过天晴后,屋里潮气蒸腾,像在蒸桑拿。玛咪回忆那时的生活时说:“生活在巴拿马就好像生活在火星上一样,可怕的高温和潮湿让人烦躁,屋里的老鼠、蟑螂、臭虫、蝙蝠闹得人无法安心。我们住下的第一天晚上根本没有办法入睡,因为有一只老鼠叫了一整夜。我们睡的军用帆布床每周都得整理一次,每次我都把床腿放在煤油罐里,然后点着一张纸把臭虫熏出来。我经常用床单蒙在身上,看丈夫穿着睡衣拿着剑追蝙蝠,直到一剑刺下去。现在想起来,我还经常嘲笑丈夫那时勇敢挥剑的经历,但在当时那并不是一件好笑的事情。”

不久以后,玛咪就和住在隔壁的康纳夫人弗吉尼亚成了好朋友,她给了玛咪很多生活上的帮助。尽管玛咪不喜欢巴拿马潮湿炎热的气候,但受弗吉尼亚的影响慢慢适应了环境。玛咪每天都去拜访康纳夫人,把她当做知己。当康纳夫人得知因艾基的死使夫妻关系变得紧张时,她总想办法缓解玛眯的焦虑,为玛咪提供一些建议。在康纳夫人的帮助下,玛咪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快乐。玛眯的情绪感染了艾森豪威尔,他们之间的感情逐渐升温,不久玛咪又怀孕了。1922年8月3日,玛咪生下了第二个儿子约翰,这给艾森豪威尔和玛眯带来了奠大的快乐。约翰的出生,减轻了艾森豪威尔夫妇因艾基的夭折带来的痛苦,为夫妻的感情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次,夫妻俩特别小心,玛咪都快要把孩子含在嘴里了,她生怕再有什么闪失。后来约翰也说,玛咪过分地疼爱他,关心得几乎令他透不过气来。而对孩子非常严厉的艾森豪威尔,从来都不打约翰,总是像母亲当年教育他那样教育孩子。有了约翰之后,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

在和康纳将军的交往中,艾森豪威尔受到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对艾森豪威尔来说,康纳既是他的上级又是他的老师、’朋友。艾森豪威尔经常和康纳到野外去侦察,他们有大量时间交谈。晚上,两个人在草地露宿,坐在篝火边,继续交谈。艾森豪威尔说:“天啊,上帝,我们经常会热烈地争论。我们睡在同一顶帐篷里,我的烟瘾很重,他也一样。所以,在夜里我们会起床,点上一支烟,继续聊天。”康纳非常关心自己的下属,他帮助艾森豪威尔忘记艾基给他带来的痛苦,劝他别把因坦克理论而遭受的冷遇放在心上,要抓住机会学习军事理论知识。

同类推荐
  •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和创业者的必读书!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却是一位从大学辍学的80后。一个沉默寡言、言行举止都令人琢磨不透的“社交障碍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网络帝国的王者》是一本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幕后的书,看他怎样实现从0到百亿元的疯狂。
  • 中华女杰(现代卷)

    中华女杰(现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中华女杰(现代卷)》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949年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涌现的20位女英雄(女杰)故事,讴歌了她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美菜好风范。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8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情系雪域献身高原的孔繁森

    情系雪域献身高原的孔繁森

    本书介绍了孔繁森的生平,内容包括:齐鲁之子——孔繁森的家乡山东聊城、第一次进藏——青藏高原、第一次西藏情缘——西藏岗巴县、“高原红色边防队”——查果拉哨所、回乡第一岗——山东莘县等。
  • 我爱你,与你无关:张爱玲传

    我爱你,与你无关:张爱玲传

    张爱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说不尽的人物,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她像一部未完的《红楼梦》一样引得世人对她进行各种解读。有人说她是个天才,才华横溢;有人说她性情孤僻冷傲,不近人情;有人说她无情自私,毫无安全感;有人说她痴心,被人伤害了却不知反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中国,她是文艺青年口中的谈资,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对她的看法,然而却没人敢说自己懂得她、理解她——就像没人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梦》一样。
热门推荐
  • 萌妻嫁到:Boss轻轻吻

    萌妻嫁到:Boss轻轻吻

    他,矜贵俊美,杀伐果断,冷血无情,却偏偏将墨里里宠到了骨子里。人人都说墨少家里养了个祸国妖妃,出门三万小鬼开道,强大鬼蜜护航,性子张狂无法无天。某腹黑薄唇微勾“我宠的,怎么?”炸学校,炸飞机,炸别墅,炸金店,试问少奶奶除了少爷还有什么不敢炸的?玩蹦极,玩攀岩,玩毒蛇,玩小鬼,试问少奶奶除了少爷还有什么不敢玩的?她说“澈哥,我喜欢你和我爱你有什么区别?”他温柔的将她揽入怀中,笑着说“重要的不是喜欢和爱,而是我和你。”[你是我甘愿用九条狐尾换回来的此生挚爱]
  • 金刚般若论会释

    金刚般若论会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世事咏叹(读者精品)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
  •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哈佛大学和西点军校:不仅是两所大学的名字,更是精神和智慧的象征。众多哈佛学子的成功,是哈佛大学人生哲学教育的硕果、素质教育的结晶。哈佛教育的一大核心理念,正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塑造卓越的自我,学会创造自己的卓越人生。在西点军校的百年校庆上,罗斯福总统曾经对西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这整整一个世纪中,我们国家其他任何学校都没有像她这样在刻有我们民族最伟大公民的光荣册上写下如此众多的名字。”
  • 红楼一锅煮

    红楼一锅煮

    高飞穿了,发现自己穿越到红楼梦里面,自己还成了林黛玉的哥哥。然后他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变的自己不认识了。
  • 魔情障

    魔情障

    她从一个小奶娃开始就一个人在无忧山上生活了三百年,不知爹是谁妈是谁,是魔非魔,是人非人,本想修炼好灵力再行下山,却倒霉的被一个闯入者改写了命运……
  • 和偶像一起拍综艺

    和偶像一起拍综艺

    想不想和偶像来一次亲密接触呢,快来报名参加《和偶像去旅行》综艺节目粉丝海选吧。被选中的幸运粉丝可以免费和偶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国内旅行哦~
  • 漫漫追凶路

    漫漫追凶路

    富家千金陆怡心在6岁的时候遭遇绑架,幸亏当时的刑侦队长赵平与绑匪斗智斗勇,才把陆怡心从贼窝里救了出来,但劫匪却跑了,此后的陆怡心不断的接受心理治疗,为了缓解弥漫在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陆怡心开始在小小的年纪进行体能训练,在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全国有名的刑侦学院本硕连读,成了当时有名的刑侦学院老师刘何的关门弟子,在毕业后不顾家人的反对进入了当时的洛南刑侦支队,与当时的刑侦队长赵之一开始了侦缉追凶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过程中,也抓到了当年绑匪案的凶手,解开了当年的心结,仿佛如宿命一般,也和赵之一共谱恋曲,就在两人准备结婚之时,陆怡心再次陷入了危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站立与行走:从王安忆和虹影的作品看女性写作的双重向度

    站立与行走:从王安忆和虹影的作品看女性写作的双重向度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史以来,性别就不再保持自然性的单纯色彩,而是被涂抹上种种社会观念,以至于形成一套强大的性别秩序系统。性别二元对立反映了传统性别秩序中的性别定位。男人占据着能动的位置,是光明、权力的象征;女性则是被动、柔弱、阴暗的。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而出现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则对这种男性对于女性的遮蔽进行了揭示和审视。它们探寻女性创作的传统,破除男性在创作中的霸权地位;它们解构菲勒斯中心主义,重新发现和确立女性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