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6600000003

第3章 树立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1785年8月30日子夜,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

林则徐的父亲名叫林宾日,是一位以教书为生的穷秀才。他已有几个女儿,曾有一个男孩儿,不幸出生几个月便夭折了。林则徐的出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希望,林宾日高兴得连嘴都合不上了。传说这一天夜里,林宾日在梦中看见凤凰飞翔,孩子的出世,使他马上联想到有“天上麒麟”称誉的南朝才子徐陵,感到这是个不同寻常的吉兆,便给这个孩子取名则徐,字石麟。当然,传说只能是传说,不足为据,但是父亲望子成龙,盼孩子将来有个好的前程——光宗耀祖的心情是很迫切的。

林则徐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林氏家业从他祖父时就开始衰败。林宾日自幼便随父亲出外奔波谋生,13岁开始入私塾读书,成年后,因家境贫困,不得不出外当私塾先生。辛辛苦苦挣点儿钱,在左营司巷置了一间小屋,建立起小家庭。他一面养家,一面苦读,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步入仕途。先后考上秀才,补为廪生,后因眼疾,只好放弃这条道路,与妻子辛勤养育子女。林则徐出生后,其家境毫无改观,据说,林家只有除夕才能吃上一顿素炒豆腐。家中的小油灯经常是昏暗不明,林则徐在灯下读书,而他的母亲、姐姐就借着微弱的灯光做针线活、剪纸花,贴补家用。也只有在除夕,挂在壁上的油灯才有两根灯芯。

在封建社会里,穷人家的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走科举的道路。林宾日在科举中耗尽了青春,仍没有获得一官半职,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林则徐从3岁起,父亲便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把他抱到自己教书的私塾里,让他坐在自己的膝上,授以四书五经,父亲念一句,他跟着念一句。不仅白天学,晚上回家在油灯下,继续填鸭一般地硬灌。从6岁起,父亲便教他作八股文。读书经与作八股文是通向仕途的敲门砖,只有学好,才能有机会做官。林则徐从懂事起就知道学习的用途,所以非常刻苦。

林则徐的母亲陈帙,又名文华,出生于1759年,是福建县宿儒陈时庵的女儿。自小心性聪颖,跟父亲读过一些诗书,又跟母亲学会了一手好针线。18岁时,以媒妁之言,遵父母之命嫁给林宾日为妻。

母亲对林则徐品格的影响甚大。为了养活全家老小,陈帙跟人学会了剪纸手艺。她在福州左营司巷典来一间矮屋,将家迁往城里,从事剪纸,开始了她的新的艰苦生活。

陈帙从事剪纸,技艺高超,她剪的草木花鸟,一茎一叶栩栩如生,招人喜爱,拿到市场出售,顾客争相购买,十分畅销。

陈帙爱子如掌上明珠,尽管剪纸繁忙,对林则徐仍然精心培养。丈夫早出晚归,她忙里抽闲,将儿子抱在膝上,教他唱儿歌,读诗句,为他讲童话故事。因此,林则徐从小学会诵诗、对联,开始有“文名”流传街邻。有人特意试林则徐的才学,出上联:“母鸭无鞋空洗脚”,他随口应对“公鸡有髻不梳头”。陈帙听了,连说:“对得好!对得好!”拍掌鼓励儿子。

林则徐在母亲的循循善诱下,学习兴趣更浓,灵性进一步开发,有人竟称他为“神童”。

林则徐自7岁开始,白天跟父亲到私塾读书,晚上回家,摆张小桌子在母亲剪纸的房间借光夜读。他与母亲接触多,自小从母亲的言传身教中懂得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

剪纸本是细活,陈帙为使自己的手工艺品畅销市场,更是十分讲究。每当加工顾客定购的商品时,陈帙反复叮咛女儿:“细心出好货,精工成佳品,来不得半点马虎。”有时又顺势教导儿子:‘你读书、做事何尝不要细心?古人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遇事只有加倍细心,才能超常出众。”林则徐牢记母亲教导,办事从不马虎。

陈帙为赶制顾客急需的手工艺品,往往在孩子睡后,独自一人工作到鸡鸣五更。林则徐一觉醒来,见母亲又通宵达旦。望着疲惫至极的母亲,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他走到母亲身旁,劝母亲赶紧休息,但母亲却说:“为了养活全家,我们只有千方百计满足顾客需要,来扩展剪纸业务,怕苦怕累怎么行!”林则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想:母亲不辞辛劳,自己今后只有刻苦学习,将来也好为国家干一番事业,才能对得起母亲。

陈帙忙碌了一天一夜,第二一大早,又不顾疲劳,拿着剪纸制品,赶往市场出售。林则徐对疲惫的母亲总不放心,常跟着母亲一道去。一路上,母子俩总有说不完的话。有时,陈帙对儿子说:“我的手工艺品少数是自己直接出售,多数是经商人之手转卖。我们手艺人与商人的关系,就像鱼水一般,密不可分。”林则徐通过耳闻目睹,逐渐懂得了商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后来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又把握了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趋势。他在后来的政务活动中,特别注意利用商业来调剂社会经济。为了济荒,他曾采用供给米商资金、减免米商资金、减免米商税征、严禁胥吏勒索商人等办法,鼓励米商积极贩运粮食,造成米商相互竞争,达到降低米价、实现政府济荒的目的,这一举措,既赈济了灾民,又有利于商业活动,在当时这是一个大胆的创举。

陈帙依靠剪纸收入,虽然养活了一个多口之家,但生活仍很艰苦,每年只有除夕才能吃一餐素炒豆腐,也只有在这城晚上,持在壁上的油灯,才有两根芯。好心的邻居见林家如此拮据,纷纷劝陈帙让儿子停学做事,但她坚决不同意。正是母亲的坚持,林则徐才考中秀才,进入鏊峰书院读书。在这里,林则徐得到良师郑天策的指教。他将读书和母亲的言传身教及自己种种遭遇联系了起来,懂得读书必须有目的,读书的人一定要爱国、爱民,要关心人民的疾苦。从此,他逐渐树立起“救时济世”的志向。

林则徐为了救时济世,喜欢读经世致用之书。当时林家很穷,他怕母亲为难,不愿开口要钱买书。陈帙节省别的开支,尽可能为他购书,实在筹不到钱,还不惜典当衣服。林则徐深受感动,对母亲充满敬爱之情。看见母亲那疲惫的身躯和憔悴的面容,他非常不安,总想让母亲多吃一点,更想代母亲操劳。但陈帙把儿子叫到身边,正颜厉色地说:“男儿要志向远大,应该全神贯注,读书有成。不要在一些小事情上尽孝道。长大后,能为天下老百姓做些好事,就没有辜负我抚育你的一片苦心。”经过母亲这番训示,林则徐进一步理解了母亲的心。他决心以实际行动报答母亲的抚育之恩。

陈帙对林则徐一生影响巨大。她不仅养育了林则徐,而且铸造了他的灵魂。但这种“铸造”主要是通过一些人们不甚注意的平常言行,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陈帙一生同情穷人,救难济贫,她嫁到林家后,尽管自家穷,但只要见到别人有疾病、丧葬等事,仍然及时解囊相助。一次,林则徐的三伯父徐天策家断炊了,陈帙马上将自家仅有的一点儿米送去。事后却对儿子说:“你伯父来,绝对不要说我们家还未生火做饭。”这事给林则徐以很深的影响。

父母的教诲和自己的发愤刻苦,使林则徐很快便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有一次,老师带着林则徐等学童游鼓山绝顶峰,一时兴起,出“山”、“海”二字,叫学童们各作一对七言联句,当别的学童还在冥思苦想时,林则徐已作出“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佳句,得到老师和众学童的一片喝彩。

1796年,12岁的林则徐岁试中佾生,参加郡试,他与一位老童生的成绩最优,难分上下,考官只好面试才学,出对曰:“童子何知?”林则徐首先对曰:“大人利见。”老童生一时应对不上,叹道:“老夫耄矣。”这样,林则徐拔擢第一。次年参加科试,中秀才,旋入鳌峰书院读书。

在鳌峰书院读书期间,是林则徐人生中一个重要阶段,关系到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鳌峰书院的地位是当时福建的最高学府,山长(院长)郑光策是一个进士出身的士大夫,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关心时事,刚直不阿,对当时的社会腐败现象十分不满。他鼓励学生要有振兴国家的志向,要有目的地读书。林则徐在郑光策的指导下,勤奋钻研传统知识,接触各种经史典籍,从中汲取营养,大大地开阔了视野。

另外,还有当时著名的汉学家陈恭省(又名寿祺)对他的影响也很大,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阅读史籍中,他对历史上反抗外敌、保卫疆土、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英雄人物,如李纲、岳飞、文天祥、于谦等深深地敬佩。尤其是南宋的抗金将领李纲,是福建邵武人,是林则徐的老乡,为保卫南宋江山,统率军队抵挡金兵侵扰,后来遭到投降派的诬陷,被罢职斥逐出京。李纲死后,福建人民为他建立了祠墓。林则徐经常前去凭吊,并与学友梁章钜等人修葺李纲墓地。后又将李纲祠从越王山麓移建到石湖荷亭,并亲自为之树碑题联,表达对这位抗金英雄的敬佩。书院七年苦读,是林则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父母师长的教诲,书院学风的熏陶,奠定了他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关心民生利病的思想,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同类推荐
  • 楚庄王传

    楚庄王传

    打了胜仗,而且是大胜仗,理应举杯庆贺,可他却闭门不出,反躬自省。战争本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他居然以德为上。他好色,但不贪色。夏姬,堪称中国第一美女,四十余岁了,还有人为她弃高官而不做,置全族人性命而不顾,携之私奔。如此一个女人,庄王岂能不爱?但为了社稷,为了大王的名声,他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中。他是一个男人,男人中的男人;他更是一个霸主,霸主中的霸主! 在这本《楚庄王传》中,作者秦俊先生从杂乱繁复的历史资料中搜集、挖掘出众多故事,用通俗平实的语言、饶有趣味的故事把楚庄王的治国理念、为君之道、称霸过程、成霸原因等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 创业大街上的年轻人(中国故事·南方周末)

    创业大街上的年轻人(中国故事·南方周末)

    他们是一群热血的年轻人。他们在做一些更热血的事。失败和辛苦不可避免,但收获和成功也并非不易得。正因如此,中关村不足200米长的创业大街上,年轻的草根创业者正在为他们的勃勃“野心”寻找安放之处。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人、一个政治家、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口才最好的反对纳粹德国的演说家,温斯顿·S.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这本自传中,丘吉尔回忆了他的童年、他的学校、他在南非的“布尔战争”中担任战地记者以及他的初涉政坛——成为议员。《丘吉尔传:我的青春》不仅仅让读者对这个伟大人物有了一个了解,而且正如丘吉尔自己所写的一样,是“一个逝去的时代的缩影。”
  • 最后的士大夫:沈从文与汪曾祺

    最后的士大夫:沈从文与汪曾祺

    通过对著名作家沈从文与汪曾祺人生之路师生之情的梳理,将民国时期的文化世情娓娓道来。从两个师生作家的人生起伏、命运跌宕着手,透示出他们之间的人生交集与时代的剧变。十余万字的篇幅,100余张珍贵的老照片,文笔灵动,视野宏大,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醒。
热门推荐
  • 洪荒游戏场

    洪荒游戏场

    洪荒广博,无边无际,生灵亿万,乃是最不可揣测的存在。可对于白夜来说,洪荒就是一个游戏场。【名称:白夜】【等级:0级-洪荒生灵】【先天阵营:人族】【阵营声望:0】【功德:0】【业力:0】【经验:0%】“嗯。初始数据低了点,不过没关系,我可以修炼!任务模块、阵营模块、社交模块都已经开启!太上圣人也不过是78级圣人阶位而已,赶得上!”
  • 帝国武夫

    帝国武夫

    “父亲当年登山顶后,曾听有文人吟‘一览众山小’,而他只会说‘真TM高,’所以给我起名为‘文’,希望我以后成为文人骚客。但是我发现,其实做个武人、粗人,才是最有意思的!因为你若不服,我便拿刀子说话,你若与我讲理,我便拿拳头说话,这样你才能心服口服不敢和我讲理!”以上,出自《文皇自传》序章。
  • 穿越之极品祸妃

    穿越之极品祸妃

    一朝穿越,成为不受宠的公主,她不怕,遇见长的和前世相似之人,可惜不是他。有了最爱的人,最后却被称为妖妃,她这偷来的一生,到底是做错了什么?要这样对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荣耀与他

    荣耀与他

    王者,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而是团队的荣耀。这是徐政走上职业道路最深刻的理解,在这条路上,他收获了事业,友情,爱情,还有自信。
  • 金丹就正篇

    金丹就正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突出重围

    突出重围

    《突出重围》以一场模拟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演习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装备精良、代表中国军队主体力量的满编甲种师在对抗中一而再地败给装备了高科技技术并改革了陈旧军事观念的乙种师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军队在二十世纪末世界军事、政治、经济格局中所面临的严峻的生存挑战,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在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格局中,在生存挑战和物质诱惑的重重围困中,英勇善战,杀出一条血路的富有英雄气质的忧患激越之作。
  • 海贼世界的圣斗士

    海贼世界的圣斗士

    故事开始于凤凰座圣斗士穿越到海贼王的世界之后……PS:这是一个过气动漫强行蹭海贼王热度的作品,虽然作者是打死不会承认的。PPS:没有系统,智商一般在线,桃之助必须死!
  • 宅女的任务系统

    宅女的任务系统

    平凡宅女齐星雨,普普通通生活了二十来年,直到一天晚上,一个她认为是梦中梦的神奇经历……
  • 凤求凰

    凤求凰

    《凤求凰》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现在部分城市、淘宝网、当当网已有销售。凤求凰凤兮凤兮九天翔,翱游四海求其凰。参风云兮暗日月,顾影自怜在高堂。忽现耀目以神动,有玉人兮出潇湘。才堪咏絮情堪握,嫣然一笑兮明珠失光。凤兮清歌引碧霄,振翅奋近绮罗香,瑶池绿波荡鸳鸯。音未绝,轻逐芳,欲行不行归故乡!凤求凰群号:43225880(已满)晓晓说群号:43704325(已满)凤兮清歌群号:43038093(已满)凤舞九天群号:16032613(已满,抱歉)谢谢一直支持凤求凰和紫晓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