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4800000001

第1章 儿童体格神经概述

概述

儿童与成人不同,其机体从出生一直到青春期始终是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各器官、组织、系统逐渐长大并发育成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儿童是发育的个体,儿童神经医学与成人不同之处也就在于有发育过程之参与和影响。神经系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受损后之结果不同,在疾病过程中的表现也有其特殊性。同一临床的病症,其发病机制在儿童与成人可能不同。此外,在修复机制方面也有其特点。因此,儿童的体格和神经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导,这正如阳光、空气、水对生命的意义一样不可缺少。

一、儿童体格发育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复杂生物学过程。生长表示形体的增加,是伴随着细胞数量的不断增加,细胞的增大及细胞间物质的增多,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分、全身大小、重量以及身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发育表示功能的演进,是指身体各系统器官及组织在功能上的分化和不断完善,表现为技能和复杂功能的增强;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一体,贯穿于从精卵结合到青春期结束的全部过程。

由于生长发育是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决定的,因此,每个儿童的生长过程必然会有些差别,显示出自己的特点。但是每个儿童成长的过程大致是相同的,一般遵照以下规律:

(一)儿童年龄的分期

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其生长过程均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一般体格生长,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以最初6个月生长最快,尤其是前3个月;后半年起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又突然加快。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人体质和量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发育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年龄阶段:

胎儿期:从妊娠8周至胎儿出生(40周),儿童的发育特征是在胎内形成。此期可分为三个阶段。细胞期:也就是受精期,奠定了各种染色体上数以万计基因的位置及其遗传信息的特征,就好像给未来的小宝贝制定了一张设计图。胚胎期:妊娠3个月以内,是细胞分裂增殖,内脏各个系统的器官分化成形阶段。此期最容易受不利因素,例如化学物质、放射线、感染等的影响而使分化中的内脏器官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心脏畸形。从妊娠3个月到出生,为快速生长阶段。若胎儿7个月时出生,已有存活的可能性。

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新生儿期是从胎内生活到胎外生活的适应时期。随着出生后呼吸、循环等器官产生激烈变化,一般要2-4周才能适应环境。新生儿容易生病,严重的先天畸形和功能缺陷者常于该期发生。

婴儿期亦称乳儿期:出生后1-12个月。婴儿期是生长速度最快时期,与出生时的体重相比,4-5个月时约为2倍,1周岁时约为3倍,2周岁时约为4倍,4周岁时约为5倍。然而,乳儿期还不会行走,若与兽类哺乳动物相比,则1岁以内的小儿相当于哺乳动物中的早产儿。所以婴儿期是完全依靠母亲生存时期,要特别注意合理喂养及预防感染。

幼儿期:1-3岁。身体生长速度比婴儿期缓慢,生活上逐渐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同时,智力也迅速发展。

学龄前期:3-6岁。这时期的小儿与成人接触较多,求知欲强,应注意教育并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学龄期:6-12岁,即小学生期。各种生理功能的发育趋向成人水平,对疾病抵抗力增强,对社会环境日渐熟悉,也就是儿童社会化期。这时期儿童学习最简单、最起码的各种知识,例如爱卫生、讲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老师、互助友爱及助人为乐等。

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二)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身体各部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在母体,胎儿形态发育首先是头部,然后为躯干,最后为四肢。婴儿的动作发育是先会抬头、转头,然后能翻身、直坐,最后才会直立行走。从肢体动作看,是粗大动作先发育,精细动作后发育;近端先发育,远端后发育。肢体形态是四肢先于躯干,下肢先于上肢。

(三)身体发育不均衡性

人体的发育是快慢交替的,呈波浪式的速度曲线。在生长全过程中,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中期(孕4-6个月)到1岁;第二次是青春发育期,此期女孩较男孩早2年出现。

由于身体各部位的生长速度不同,所以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各部位的增加幅度也不一样。一般头颅增长1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培。儿童期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也是不平衡的。儿童出生后脑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在最初6年持续以最快的速度发育着,到学龄前期已接近成人水平;淋巴系统的发育在第一个10年中表现出一种特殊的速度,10年左右发育达到最高峰,已达成人时期的200%,在第二个10年,随着其他各系统的成熟,相对抵抗力增强,淋巴系统逐渐退而回缩;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发达,而肌肉组织则需到学龄期才发育加速。生殖系统的发育,第一个10年几乎没有什么发展,而在第二个10年间的全身发育后才迅速发育。

(四)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

影响儿童身体发育的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及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是遗传基因及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相互作用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儿童生长过程的营养、睡眠及运动等。

儿童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期,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而活动量又大,所以在能量的消耗比成人大得多。为保证身体的发育,他们需要摄入更多的食物,以补充能量消耗。蛋白质、脂肪、糖类是食物营养的三种基本成分,尤其是蛋白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最佳“建筑材料”。与成人相比,儿童需要的蛋白质数量较多,质量也好。专家们建议,儿童需的蛋白质应有50%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鱼肉、鸡蛋、牛奶和禽畜肉类。大豆含蛋白质高且富含谷类所缺乏的赖氨酸,应多吃。还应注意豆类、谷类与动物性食物的搭配,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要养成定时定量什么都吃,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孩子的生长主要在睡眠中完成,而且每年5月长高最快。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是有规律的,在睡后1小时开始上升,2-4小时达到高峰,晚上10时至凌晨1时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也是人体内死亡细胞与新生细胞交换最活跃的时间。如果错过这段睡眠时间,势必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即使以后补充睡眠时间,也无法弥补。有学者报道,超过1/10的小学生和1/3的中学生正在遭受睡眠不足的隐性伤害。老师及家长应重视这个问题,指导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儿童年龄越小需要睡眠时间越多,儿童的睡眠时间不宜少于10小时,避免睡眠不足。

孩子们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方便易行和易于坚持的运动项目。

有氧运动:游泳、快步行走、骑车、球类、滑冰等有氧运动,通过大肌群参与有节律的反复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有氧运动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每天不超过2小时,可分2-3次进行。

弹跳运动:人体的高矮主要由下肢骨骼长短决定的。跳绳、跳皮筋、蛙跳、纵跳摸高等弹跳运动,可使下肢得到节律性的压力,充足的血液供应,加速长高。弹跳运动以每天1-2次,每次5-10分钟为宜。

伸展运动:引体向上,韵律操、太极拳、踢腿、芭蕾舞练习等伸展运动,可增加柔韧性,使身体变得更加轻松和灵活。配合前两种运动,每周进行3-5次。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缺乏爱抚,精神上受到压抑,心灵上受创伤,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分功能紊乱,进而使有助于生长发育的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导致孩子生长发育障碍。因此,应及时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消除对孩子的不良刺激,使他们心情愉快,处在一个和谐的校园及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发育神经学知识

小儿与成人不同,机体处在不断地生长发育阶段,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小儿的神经反射、姿势反射等运动功能在发育神经学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与规律,掌握这些特点与规律称为神经发育学。将这些知识,可用于健康检查,还可以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发现异常,诊断疾病。下面介绍一些发育神经学的基础知识,以便运用它,进行发育神经学的发育评价,帮助准确诊断,早期康复脑瘫儿。

(一)脑的重量及位置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等6个部分,通常又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脑干。也有人认为脑干应包括间脑。大脑位于脑的上端,由大脑两半球组成。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脑干上连大脑,下连脊髓,后连小脑。出生时,脑的发育领先于其他系统器官。

在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与躯体及内脏的发育均不相同。在生后第一年,脑的发育特别迅速,到第一年末,脑的重量增加到900克,为新生儿期的2.5倍左右,已达成年期脑重的2/3。

(二)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分化

我们对大脑发育和功能知之不多,但可通过检查神经反射活动及其他神经活动,间接地了解脑的功能,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情况。

胚胎在第二周发育成3层,即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神经系统起源于外胚层。

1.胚胎期神经系统发生与分化

(1)神经板神经

外胚层背侧中线的被覆上皮细胞增殖增厚,形成神经板。

(2)神经褶与神经沟神经

板两侧边缘逐渐隆起,卷曲形成神经褶,中央下陷成神经沟。

(3)神经管神经

褶向中间拢,神经沟成管状,在受精后第4周,神经管两端的神经孔闭合。神经管头端较阔,将来发育成脑;尾端较细,将来发育成脊髓;中央管腔发育成脊髓中央管。到第4周末,神经管头端形成前、中、后3个脑泡。第5周开始,出现头曲,颈曲和脑桥曲。第6周,出现左右两个脑泡(端脑)、间脑、中脑和菱脑。到第7-8周,大脑半球、基底节、丘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眼、脑血管均已分化。

(4)神经管上皮的分化

第6周末,神经管上皮细胞分为室管膜层(发育成脑室管膜胶质)、中层新生细胞(发育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边缘层(形成脑脊膜)。

(5)脑细胞发育

第7周,脑细胞向外移行,早分化的细胞在外部,晚分化的新细胞通过深层转移到外层,形成皮质的各分层。受孕后的10-18周为大脑皮质细胞分化的旺盛阶段,20-25周脑细胞已接近成人,25周细胞基本结构完整。

2.脑细胞发育的特点

(1)数量成熟的脑细胞

称之为神经元,神经元包括多边形的胞体、突起(树突和轴突)。人脑中的神经元不少于100亿个。

(2)一次性完成脑细胞形成

主要在妊娠头3个月至生后1岁,过了此时期,神经细胞不再复制或再生。

(3)出生后的发育

表现为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增多、增长、增粗;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6个月前速度最快,以后减慢,30岁左右全部完成;6岁以后以轴突和树突间的联系加强,神经环路的增加为主。

(4)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不同的神经纤维髓鞘化不一致,所有主要感觉束髓鞘化在出生时已相当充分。听神经出生时几乎所有的纤维均含有较多的髓鞘,整个听觉通路的髓鞘化在2岁时已完成;视神经从外的视觉通路神经髓鞘化在出生时已相当充分,而视神经仅在眼眶一段有少量髓鞘。运动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出生时才开始,但与吞咽、吸吮动作有关的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在出生前已经形成。大脑皮层纤维的髓鞘化则一直持续到成年。

(5)婴幼儿期神经发育特征

婴幼儿期髓鞘化程度低,分化差,兴奋易泛化。神经元数量与纤维的复杂程度与儿童智商呈相关。

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高级中枢。各种感受器和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分别由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来管理,这个部位叫功能中枢。大脑皮层较为重要的功能中枢有: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言语区,书写中枢等。儿童12岁以前,左半球的优势还未完全建立,此时如左半球受损伤,还可能在右半球皮层再建立起这种优势而使语言功能得到恢复。

3.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神经系统不同的发育时期受到生物(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等有害因素刺激,其发育异常的表现不同。

有害因素作用于胚胎发育4周以前,可导致神经管闭合不全伴椎管闭合障碍,表现为无脑儿、脑脊髓膨出、脊膜膨出、先天性脊髓纵裂等。

脑损伤可引起病理性的过度反射姿势,可用强直这一概念描述。强直是指当刺激出现时,婴儿好像固定于或“卡在”特定的反射姿势,直至刺激的移去。

(三)神经系统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领先于其他各系统,刚出生的新生儿脑的重量是370克,约占体重的10%;而成人的脑为1500克,仅占体重的2.5%。出生后6个月时脑重约600-700克,为出生时的2倍;2岁时可达900-1000克,约为出生时的3倍;7-8岁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量,男女几乎无差别,出生时脑细胞数量与成人相同,大约140亿。但轴突及树突少而短,机能不完善。主要是髓鞘化不完善,故刺激引起的冲动传入大脑时,不仅传导的速度慢,而且易泛化,不能形成明显的兴奋性,运动呈总体反应,活动主要由皮质下系统控制。新生儿时只有脊髓水平与脑干有髓鞘化,随着生长逐渐向大脑皮层发育,2个月可达脑桥,6个月达中脑,1岁大脑皮层髓鞘化才能发育,4岁时才能完成,髓鞘化后才能建立神经纤维之间的联络。所以小儿时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只能从原始的反射开始,并逐渐向高级水平的大脑皮层反射发育,从本能的反射向随意动作的方向发展。

1.神经运动的发育

儿童运动与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和成熟水平以及骨骼、肌肉发育水平相关,运动能力反映了儿童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因此,运动发育也称之为神经运动发育。运动扩大了儿童同外界的联系,促进感知觉和思维的发育,因此运动又与儿童心理发育有密切联系。儿童运动发育包括涉及大肌群的发育的粗大动作,称之为粗大运动,如抬头、坐等;另一类运动涉及手抓握和精细操作,称之为精细运动。

(1)儿童运动发育的程序性

儿童运动发育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顺序和进程遵从一定的规律,前一步未完成,后一步不会发育。其运动发育的顺序包括以下几个规律。

头尾发展律:儿童运动发育首先表现为头的控制,然后是躯干的发育,最后是下肢的发育,即儿童粗大运动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顺序发展。

近侧发展律:从躯干开始,接近躯干的肌群先发育,远离躯干的肢端动作后发育,如上肢发育沿着肩头、上臂、肘、腕、手、手指的顺序发育。

由粗到细:粗大运动先发育,精细运动后发育。如3个月的婴儿高兴时出现“手舞足蹈”,4、5个月婴儿取眼前玩具用整个手臂,6个月左右婴儿可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端取物,9个月婴儿可用拇指与示指拿小糖丸或米粒。

先正后反:婴儿手的运动表现为先抓后放,如6个月后出现倒手,即把一个手的玩具换到另一个手中,此时小儿出现摔玩具现象;儿童先起坐是从坐位拉栏杆站起,后从立位坐下;小儿走路是先向前走而后向后退。

(2)精细运动的发育

精细运动的发育主要是指手的动作发育。其发展顺序是尺侧的动作发育,然后是桡侧,最后手指夹、手指夹捏起来,乃至灵活地运用各个手指的发育过程,手指操作能力与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手,对每个人来说,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片刻也不能离开。若是没有了手或手部受伤,功能活动受到限制时,定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从人体发育角度来看,人从降生之日起,就逐渐开始对外界及自己身体各部分进行认识,而第一个被认识的,就是手。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婴儿把自己的小手放到口中吸吮,这是他们对手的初步认识,之后,他们靠手去触摸自己的嘴巴、脸和腹部,抱着自己的脚往嘴里送……这些,都是婴儿开始用手来认识自己身体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逐步学会了用手摸索外面的世界去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如吃饭、穿衣、写字、画图等,最后,发展到可以用手来演奏乐器、制作工艺品、打字、使用电脑等精细动作。从人体生理学角度来看,手是由多骨、多关节、多肌肉组成,但人类手部功能之所以有别于其他低等动物,就在于人的大脑皮质的发达及手部动作的控制。其实,所有动作都是由运动大脑皮质所控制。如果看大脑皮质示意图,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我们身体占绝大部分的躯干、四肢,反映到大脑皮质上只占了大脑皮质的很小部分,而手部、拇指及手指的控制功能区却占了很大部分。

2.早期康复和脑发育

(1)脑的发育

生后头几年是大脑发育最迅速时期,4岁时脑重量为出生时的4倍,已与成人接近。人脑中的神经细胞增殖期是从妊娠头3个月至生后1岁,过了此时期,神经细胞不再复制或再生,这叫一次性完成。而维持神经细胞的营养、传导等支持细胞的增殖是从妊娠后期延续至2岁。神经细胞之间由突触联系,突触数目在生后迅速增加,6个月时约为出生时7倍,4岁左右突触的密度约为成人的1倍半,持续到10-11岁,以后逐渐减少到成人水平。与突触密度变化相适应,神经回路在生后迅速发育。在2岁前,良好的刺激对脑功能与结构,无论在生理与生化方面均有重要影响。

(2)脑发育的关键期

脑科学研究证实,在脑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这时期,脑在结构与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的能力,易于受环境的影响。关键期脑功能的建立要比成熟后更容易。关键期内经验和刺激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高级功能,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如视觉发育关键期。先天白内障的婴儿从出生后缺乏视觉刺激,如果到了3岁不能复明,其视觉细胞萎缩或转而从事其他任务,即使做手术治疗,患儿仍将永久性地丧失视觉功能。人的视觉关键期,最敏感是在生后半年内,一般认为可长达4-5岁。人类语言学习关键期,一般在5-6岁以前。因此,小儿耳聋应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聋而不哑。

(3)脑的可塑性

脑的可塑性表现为可变更性和代偿性,即脑可以被环境或经验所修饰,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可变更性意义为细胞预先确定的特殊功能是可以改变的,如视觉系统细胞移到其他脑的部位,这些细胞和新的细胞在一起可起新的作用,不过移植时间要早,过了一定关键期,移植的细胞不但不会起新的作用,而且会死亡;神经细胞对经验的敏感性可以改变,小猫在关键期暴露在垂直条纹的环境内,其视觉皮层细胞只对垂直条纹敏感,其他方面的条纹不敏感了。代偿性是指一些细胞能代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在神经元丧失或损伤后可以得到功能代偿,但过了脑的发育关键期,缺陷将成为永久性。在婴儿早期,中枢神经受损后,仍可在功能上形成新通路,如轴突绕道投射,树突出现不寻常分支,或产生非常规的神经突触,以达到代偿目的。

关键期内,丰富的环境刺激和经验促进突触形成,促进相应脑功能的发育。研究表明,没有机会玩的孩子或很少被触摸的孩子的脑比正常同龄孩子的脑显著地小,他们的智力也相对低下。在堆满玩具的笼子里饲养的大鼠比普通、单调的笼子中饲养的大鼠相比,单个脑细胞上的突触数目平均多25%左右,与此相关,这些大鼠脑有更多复杂行为表现。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的可塑性就体现在如下三个层次上。

突触的可塑性:突触功能的强弱取决于其信息的传递,而突触传递效率受神经活动或经验的支配。突触传递效率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出现长时程增强或长时程抑制现象。在海马(脑的一个重要结构,记忆形成的关键部位),在短暂的高频刺激后,其神经回路中的突触传递率增大,这种增大效果可持续几个小时至几天或几周。在大脑新皮层普遍存在LTP现象。

神经元条件性活动:神经元条件性活动是介于突触活动能力可塑性和皮层代表区可塑性之间的桥梁。短暂地刺激神经元不同输入通路或把神经元膜电位和来自外部的输入在时间上结合,可以修饰神经元的选择性反应特征。经验可以改变神经的反应特征,这种现象在大脑皮层普遍存在。

皮层代表区的可塑性:感觉、运动、语言、音乐、认知等脑功能在大脑皮层具有各自的功能代表区。皮层代表区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力学结构。经验与训练可以重组皮层代表区的精细结构。经验依赖性的结构重组可以用来解释某些运动技巧和智能的习得。相对增加某一方面的正常刺激会使它的皮层代表区膨大。这种训练依赖性的皮层可塑性在运动技巧和认知能力发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儿童运动发育的时间性

运动发育的时间性是指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各种运动功能有一定的年龄范围。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同一种运动能力发育出现,成熟年龄,个体差异性较大,群体中必然有早发育、平均水平和迟发育的状况。在统计学上,标准差反映了某一运动能力发育的年龄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如果儿童某项运动指标明显落后于一般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则提示儿童该项运动发育的迟缓或由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异常而致运动障碍。

现举例婴儿头的控制,坐、站、走和手的抓握能力的成熟早期年龄(第10百分位数)、中期年龄(第50百分位数)、成熟晚期年龄(第90百分位数)和常模年龄(第70百分位数),一般认为,成熟早期年龄可进行早期教育年龄,成熟晚期年龄是发育迟缓的年龄。

每一运动项目平均年龄(运动年龄)及变化范围,如抬头45°平均年龄为3.5个月,第10百分位数年龄为2.1个月,第90百分位数年龄是4.6个月,超过第90百分位年龄未出现某项运动,意味着该项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发育常模(第70百分位数)是评价儿童运动发育正常的参考依据。

(四)反射发育

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对各种刺激不随意运动的应答反应。反射是通过刺激感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所构成的反射弧来完成的应答。反射是人类一切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随意运动的基础。小儿反射的发育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新生儿时期的反射代表的是脊髓及脑干下部水平的神经发育。这时的反射称为原始反射。随着神经纤维髓鞘化的逐渐完善,生后2个月时的神经反射代表了脑桥水平的神经发育,表现为紧张性颈反射占优势。生后4个月时,神经纤维髓鞘化的程度达中脑水平,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出现中脑水平的翻正反射。生后10个月左右,神经的发育达皮层水平,这时的小儿出现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射。翻正反射与平衡反射是构成姿势反射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维持正常姿势和运动的基础。小儿反射的发育水平反映了中枢神经发育的成熟程度。围生期脑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必然会出现反射异常。小儿反射发育能十分准确地反映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是衡量神经系统发育的一把标尺,是脑损伤的一个客观依据。

1.原始反射

反射中枢在脊髓的反射称为脊髓反射,也称原始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和婴儿中短暂且易变(有时检查不出),但在神经损伤的婴儿中表现更强烈且持续时间更长。在评价婴儿原始反射时,注意四个方面:①原始反射在3个月内出现,3-6个月逐渐消失,大多在6个月以后消失;②在早期的不适宜时间消失或在正常消失的年龄存在,提示神经功能的损伤;如在小婴儿中,被动支持反射不出现,可能与低神经肌肉疾病;如果持续存在,提示某种类型的脑瘫存在;③原始反射两侧不对称性,提示脑损伤;④强直性反射在任何年龄都是病理状态。原始反射,最早可以追溯到胚胎发育的第25周,是中枢神经系统低分化状态的反映。

脊髓反射的种类很多,现将临床上最常见的介绍如下:

(1)吸吮反射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唇角,或者将手指或母亲乳头插入口内,小儿出现吸吮运动,称吸吮反射。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2-4个月左右被主动进食所取代。

此反射减弱或消失,多为早产儿、生后窒息、外伤等脑干机能损伤,饱食后也不出现,饥饿时该反射呈亢进状态。

(2)觅食反射

检查方法:检查者用手或母亲的乳头碰触小儿口角及上、下唇,小儿出现张口转向刺激侧,并上、下、左、右地寻找乳头的动作,同时小儿头部也表现屈曲伸展向侧方转动的动作。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一个月左右消失,饱食后不易引出,饥饿时呈亢进状态。

(3)张口反射

检查方法:使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小儿腕部,然后以拇指按压小儿两侧手掌,小儿立刻出现张口反应。

此反射出生后出现,持续4-6周,2个月开始消失,如果3个月以上不消失,提示有脑损伤,脑瘫时此反射亢进。

(4)手把握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取仰卧位,上肢呈半屈曲状态,检查者把自己的拇指从尺侧放入小儿手掌中并压迫手掌,此时小儿手指立刻屈曲,握住检查者的手指,如果检查者上提手指,婴儿可短暂地被拉起。

反射出现时期:0-5个月。

意义:手把握反射,新生儿出生后即有此反射,2个月以后逐渐减弱,3-4个月后被有意识的抓握动作所取代。

一侧减弱或消失,多为分娩损伤,如臂神经丛损伤;如5-6个月后还存在,多为脑损伤。

(5)足把握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取仰卧位,检查者用拇指压迫小儿的趾球部第一、第二趾间的足底部位,出现全趾屈曲的足把握反射。

新生儿出生后即有此反射,3个月开始消失,10个月左右完全消失,多在步行开始时消失。

(6)支持反射

支持反射又称阳性支持反射。

检查方法:检查者用两手夹于小儿腋下,垂直立起,然后下落,当小儿接触检查台时,由于皮肤受到刺激,引起下肢屈肌伸肌同时收缩,小儿下肢伸直支撑体重,躯干直立。

支持反射1-2个月后消失。

意义:刚娩出的新生儿,因受分娩的影响,肌张力低而不易引出。异常的低紧张状态,肌张力低也不易引出。脑损伤后,中枢神经抑制功能减弱,阳性支持反射增强,出现硬性伸直的姿势,如3个月以后足跖屈不消失,提示有脑损伤。

(7)屈曲反射

屈曲反射又称逃避反射,是皮肤受到刺激的反应,是发生学上最原始的反射之一,所有的脊椎动物都存在。

检查方法:取仰卧位,下肢伸展,检查者用手指刺激小儿一侧足底,双下肢立刻屈曲,出现逃避刺激的反应。

屈曲反射出生后出现,4周开始消失,2个月完全消失。脑或脊髓损伤时屈曲反射减弱或消失。

(8)自动步行反射

检查方法:检查者扶小儿腋下成立位,当足底着床后,检查者使小儿身体前倾,小儿则出现自然迈步的动作,称为自动步行反射。反射出生后出现,1-2个月消失,臀位分娩的小儿不易引出,肌张力低下时也不易引出,屈肌优势时更难以引出。

(9)侧弯反射

检查方法:检查者用一手托起小儿胸腹部使之成俯卧位,用另一手指尖在脊柱旁从上至下划至腰部,正常时躯干向刺激侧弯屈,同时两侧对称。

此反射生后出现,之后逐渐减弱,3个月左右开始消失,若以后持续存在,提示有脑损伤,偏瘫左右不对称、手足徐动型脑瘫此反射活跃。

(10)上肢移位反射

检查方法:使小儿俯卧,颜面着床,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后可见小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同侧的上肢从后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边,称上肢移位反射。

此反射存在时间:出生后0-6周。

此反射缺无,提示有脑损伤,如果一侧缺无提示有臂丛神经损伤及偏瘫。

(11)拥抱反射

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深部颈肌固有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

检查方法:拉小儿两手上提,然后突然松开,称拉手法。抬高小儿头部15cm,然后下落,称下落法。水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下倾斜15°,称托法。

反应分拥抱型和伸展型:

拥抱型:小儿两侧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拇指、示指末节指关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肩收拢、前臂收拢呈拥抱状态,小儿有惊吓的表情或哭闹不安,亢进时下肢也出现与上肢相似的反应。

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检查时小儿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稍有不快的感觉,多见于3个月以上的婴儿。

此反射3个月内最明显,以后逐渐消失,若反射减弱或阴性,说明脑干机能低下,多见于新生儿休克期的婴儿或窒息、产伤。如左右不对称,提示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反射亢进,多见于早产儿、低钙,核黄疸。如6个月以上反射不消失,是脑瘫及脑损伤疾病的佐证。

该反射拉手法阳性率为97.6%,下落法阳性率为51.27%,托法阳性率为52.05%。

2.脊髓、脑桥水平的反射

这些反射是一种姿势反射,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及抗重力伸展的发育,4个月左右消失。

(1)紧张性迷路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又称前庭脊髓反射,由于头部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中耳迷路感受器受到刺激,经延髓前庭核、前庭脊髓束传到脊髓束,产生躯干、四肢肌紧张发生变化的反射,又称躯干四肢紧张性迷路反射。

此反射的主要特点:仰卧位时伸肌张力增高,俯卧位时屈肌张力增高。

检查方法:

1)仰卧位时,使头轻度背屈,因肌张力增高,而出现四肢伸展,自然仰卧位时小儿四肢伸展,也是受此反射的影响。

2)俯卧位时,使小儿头前屈,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出现四肢屈曲为阳性,自然俯卧位时小儿四肢屈曲,也是受此反射的影响。

此反射生后出现,1-2个月最明显,3-4个月逐渐消失。

如果反射不消失,运动与姿势必然出现异常,是形成脑瘫异常姿势的重要原因,若严重时,在仰卧位出现角弓反张。

(2)紧张性颈反射

紧张性颈反射是头部位置对躯干、四肢肌紧张变化的反射。当颈部肌肉关节固有感受器接受刺激,经颈髓后根进入颈髓,在第一颈髓与脑干处综合后,引起四肢肌紧张变化,紧张性颈反射分对称性与非对称性两种。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部转向一侧时,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出现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发生屈曲,呈现一种非对称性的姿势,称为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ATNR在仰卧位容易诱发,因为这种姿势受迷路的影响最小,当回旋头部时,即可引出。该反射出生后短暂地存在,若有脑损伤,则中枢抑制功能降低,该反射残存下来,出现异常的姿势与运动,是质的变化,是脑瘫的典型特征。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后托起,如使头前屈曲,两下肢伸展;如头背屈时,两上肢伸展,两下肢屈曲的姿势为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这种姿势恰似动物在获取猎物时的典型姿势,如动物低头吃食时,两前肢屈曲,两后肢伸展;抬头(头背屈)猎取高处食物时,两前肢伸直,两后肢屈曲,这是古老的种系发生的一种紧张性反射,是短暂地存在。若3个月不消失,小儿在前屈时,上肢发生屈曲,而不能支撑身体;头背时,下肢屈曲,不能支撑身体,站立不稳而跌倒,这是脑损伤时的表现。

3.中脑水平反射

中脑水平的反射为翻正反射,也称立直反射。该反射是指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能动调节身体各部分,使身体恢复直立的状态。翻正反射出生后可见到,但以4-12个月最明显,以后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而逐渐完善。翻正反射是自动反应,它维持着:①头在空间中的正常姿势;②头颈和躯干间正常序列关系;③躯干与肢体间的正常排列。

(1)颈立直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向一侧转动时,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随着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为阳性反应,这是一种总体运动。

此反射生后出现,持续6-8周。

此反射是小儿躯干对头部保持正常位置关系的反射,由于头与躯干的扭转刺激了固有感受器,产生的非对称性肌肉收缩的应答反应,以后日渐被躯干直立反射所取代。

(2)躯干立直反射

躯干直立反射是躯干对头部保持正常位置的反射,分为两种:

1)躯干头部立直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小儿头部也随着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称为躯干头部立直反射。

2)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检查方法:检查者使小儿转成侧卧位后,小儿又主动回到仰卧位,称为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两反射继颈立直反射之后出现,2-3个月明显,对小儿的翻身及从卧位到起立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躯干立直反射的发育,7-8个月小儿翻身时,首先是头部回旋,然后是肩部、躯干,最后是骨盆的回旋,这种分节的回旋动作,就是立直反射完善的结果。

(3)迷路性立直反射

此反射是头部在空间对身体位置发生变化,保持立直反射,称迷路性立直反射。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号传到延髓前庭神经核,经过前庭脊髓脊束,使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元活动,调节头部的位置关系。

检查方法:检查者用布蒙住小儿双眼,用双手扶持小儿腰部,以后使其身体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各方向倾斜,无论身体怎样倾斜,小儿头部仍然保持直立位置。

此反射生后3-4个月出现,5-6个月明显。正常小儿几乎全部呈阳性反应,注意不可过分倾斜,刺激半规管,出现平衡问题,若此反应阴性或延迟,可疑脑损伤,对判定脑损伤有重要意义。

(4)视性立直反射

头部位置随着视野变化保持立直的反射。

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此时小儿头部仍然保持直立状态。

此反射出生后4个月出现,5-6个月明显。如反射缺无多为视力障碍,延迟出现提示脑损伤。

(5)降落伞反射

此反射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性伸展反射。

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把住小儿胸腹部,呈俯卧位悬垂状态,然后将小儿头向前下方俯冲一下,正常时小儿迅速伸出两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

此反射出生后8-9个月出现,一旦出现,终生存在。

该反射出现小儿可抓站和扶起,如果一侧不出现支撑动作,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是偏瘫;若此反射延迟或缺无,提示脑瘫或其他脑损伤疾病。脑瘫还可出现双手向后伸的特殊姿势。

4.皮层水平的反射

神经发育的高级阶段,是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射。完成平衡反射不仅需要皮层的调节,而且需要基底神经节、中脑、脑桥、脊髓、小脑等综合作用才能实现。从6个月到1岁才能完善,参与人类的重要运动功能而终生存在。

平衡反射是当身体重心移动时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保持平衡,调节肌张力,支持四肢的代偿动作,保持正常姿势的反应,称为平衡反射。

(1)俯卧位平衡反射

小儿俯卧位,四肢伸展,抬高一侧检查台,小儿出现头直立,抬高上、下肢伸展,另一侧上、下肢也伸展呈支撑样的伸展动作。

如果倾斜反射发育完成,小儿则顺利地渡过到坐位。

(2)坐位前方平衡反射

坐位平衡反射最早出现是坐位前方平衡反射,当检查者由后向前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向前倾斜时,小儿两上肢迅速向前伸出,出现保护性的支撑动作,拱背坐位出现时,就是前方平衡反射完成的时期,多在出生后5-6个月出现。

(3)坐位侧方平衡反射

当检查者推动小儿向左右倾斜时,正常时小儿的倾斜侧上肢立刻出现向侧方支撑的保护性伸展动作,另一侧上肢有时出现向上伸展调节维持平衡的动作。

(4)坐位后方平衡反射

检查方法:检查者在孩子前方,用力向后方推动时,小儿两手迅速伸展向后方支撑动作,以保护身体不向后方倾斜。坐位后方平衡反射是坐位中最后出现的平衡反射,多在出生后8-9个月出现。坐位平衡反射出现,标志着坐位姿势已发育成熟,开始向立位方向发展。

(5)立位前方平衡反射

检查者在站立位的小儿后方,用手推动其身体向前倾斜时,小儿出现一侧下肢向前迈出,腰部向前弯曲或向前走一步的状态。

(6)立位侧方平衡反射

检查者从侧方推小儿使其身体向左或右倾斜,小儿一侧下肢立刻迈出,交叉到倾斜侧支撑身体,保持重心稳定维持平衡,脊柱也向倾倒侧弯曲。有时也出现倾倒下肢向外侧迈出一步,扩大股角,增加支撑面积以保持站立位平衡的状态。

(7)立位后方平衡反射

立位后方平衡反射是小儿反射中最后出现的一个反射,多在独立、独走时出现。

检查者站在小儿前方,用手推小儿身体向后倾斜时,小儿出现向后退一步,另一侧下肢也向后退一步的动作,有时脊柱向后过度伸展,以调节站立时的平衡。

检查平衡反射时,注意在推动小儿,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平衡反射发育完善,标志着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及功能的完善。平衡功能是人类正常姿势、正常运动的基础。脑瘫及脑损伤时,因脑组织发育障碍,平衡反射必然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延迟出现或缺无。治疗时主要也是采用促进平衡反射的方法,使其重新获得平衡功能。

以上从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按照小儿反射发育规律,系统介绍各种反射。可以看出,小儿反射发育,十分准确地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发育,利于小儿反射检查,对早期诊断脑瘫等脑损伤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同类推荐
  • 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

    疾痛的故事:苦难、治愈与人的境况

    鼻塞、腹痛、关节疼痛,这些对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体验。疾痛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给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难。腰酸背痛使我们分神,影响工作效率;头痛会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降;而有些疾病引发的性无能,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对一位单身母亲而言,高血压不仅意味着要少吃盐,还跟女儿的失学和早孕有关;而作为一位弱势群体的成员,社会的歧视、不公以及孤立,或许才是其身体持续疼痛的根源。长期紧张的父子关系,导致病患的双腿突然麻痹瘫痪;而换一个压力不那么大的工作环境,也会使一度恶化的哮喘慢慢痊愈。然而,在大多数医生眼中,疾病才是问题所在。现代医疗系统,将我们鲜活的疾痛经验,解释为一种生物结构或是生理功能的变异,仅仅与身体有关。对此,哈佛精神病医师与人类学家克莱曼博士,从其20年来的临床治疗和数百个真实病案中发现,疾痛不仅属于身体,而且连接着自我与社会。讲述这些疾痛故事,不但对于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于认识医患关系和人性化的医疗体系改革,意义深远。
  • 中药学知识问答

    中药学知识问答

    本书由知名中药学专家荟萃中医药理论知识,针对中药使用的各个环节,对中药进行详细剖析,以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书中的问题均“来自临床,面向患者”,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药品的基本知识,中药的选择、质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次数,中药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常用中药的鉴别以及药食同源中药的介绍等内容。书中的问题均是患者经常问到、药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解答力求贴近读者,内容丰富、具体,简明易懂,以帮助患者和广大群众了解常见疾病常识,正确选药,安全合理用药。同时本书也适合临床中药学工作者及药店药师、临床中医师等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 癫痫儿的疗育

    癫痫儿的疗育

    本书阐述了癫痫的基本知识,介绍了癫痫的诊断和类似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癫痫病儿日常生活、学习中注意事项。
  •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中药药事管理手册

    医院药事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医院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用药安全,这些内容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必须把药事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
热门推荐
  • 赤脚仙尊

    赤脚仙尊

    年少的张长生在五岁掉进石洞中,获得仙缘。七岁被老神医相中收为弟子,开始学医之路。九岁拜入山南门,遭修仙者毒手却侥幸存活。他将何去何从!十岁意外的获得修仙者的物品,开始了修仙之路。十二岁,正式入得修仙门派青云派。
  • 骄傲如你

    骄傲如你

    傅行歌,18岁就以高考状元考上国内名校的天才少女。外表美貌到令人发指,情感却愚钝到令人发指。自认为聪慧无边,有高远宏大的目标,其实在感情上反射弧长得能绕地球几十个圈。梁云止,17岁已是国内名校研究生,并担任化学系助教。明明优秀到爆棚,却对傅行歌情深似海成忠犬。梁云止:傅行歌,我喜欢你。傅行歌:喜欢是什么鬼?梁云止:傅行歌,我喜欢你。傅行歌:拉倒吧你。梁云止:傅行歌,我喜欢你。傅行歌:我………待她还没反应过来,梁云止却走了!怎么回事?于是,终于开窍的傅行歌千里追男,然后她就被看似沉默寡言的梁云止忽然猛攻一口吃掉了。傅行歌:什么情况?梁云止:我还喜欢你,生生世世。女神配男神,强强联合到底是虐到毁灭世界?还是甜到全世界都是糖桨?
  • 武炼诸天吾为圣尊

    武炼诸天吾为圣尊

    潜龙虽在渊,腾飞必九天。平凡少年无畏无惧,披荆斩棘逆天而起。一念可碎天地乾坤,一剑可斩万古星辰。圣尊之名响彻八荒,诸天万界再无敌手。
  • 双面骷髅

    双面骷髅

    我是一个骷髅,行走在黑暗之中,收割万千灵魂!我是一个修行者,行走在阳光之下,战尽天下英雄!我是谁?我是我!我的生命我主宰!神挡杀神!
  • 成功

    成功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库柏在密苏里州圣约瑟夫城一个贫民窟里长大。他的父亲是一个移民,以裁缝为生,收入微薄。为了家里取暖,库柏常常拿着一个煤桶,到附近的铁路去拾煤块。库柏为必须这样做而感到困窘。他常常从后街溜出溜进,以免被放学的孩子们看见。
  • 万界老公

    万界老公

    每天兼职在网络上假扮小姐姐赚广告费的罗阳,突然间得到了一个系统,系统的第一个任务竟然就是三天内跟一个不认识的美女总裁领证结婚。“系统,你想让我死就直说!”“本系统没有任何个人感情,任务失败只能证明你无能。”“那你特么告诉我,我凭什么能让一个人跟我结婚。”“唔……你可以绑架了她。”在不正经的系统下,罗阳发现自己跑的越来越偏……
  • 大佬偏要持靓行凶

    大佬偏要持靓行凶

    “叮,您的沙雕系统已上线。”自从易昭绑定系统后,就开启了反派boss的逆袭之路。管它恶毒黑莲花还是圣母白莲花,没有一顿友好关怀不能解决的。#霸气易总在线虐渣,专治各种不服#直到碰上某只小东西——妖孽混血美人将她拥入怀里,“我只在乎你。”清隽小少爷软乎乎地靠过来,软着声音撒娇,“最喜欢你啦~”民国乱世中,狠戾肃杀的军阀长官为她俯首称臣。“从此刻起,我属于你。”小仙女瓷白脸颊染上绯色,咬着唇小声否认:“我没有害羞……”大佬接二连三翻车,一次又一次的被扑倒。什么温软乖巧的小甜甜?都是骗人的!!这明明就是个纯种狼崽子。易昭:“……”欺骗感情。伤心。但为时已晚,小狼崽已经吃摸干净了,大佬只能独自承受这份痛苦。#自己养的崽,跪着也要宠下去QAQ#
  • 噬魔之殇

    噬魔之殇

    云辰为报仇雪恨来到现代养精蓄锐,收养了轻尘之后,又离开了,而女主轻尘便走上了寻父之路,在路途中找到了云老爹,随着身世的揭开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噬魔一族的圣女,而自己的哥哥霍启正是魔域君王……
  • 两个人的孤岛

    两个人的孤岛

    人与人之间不过是匆匆过客罢了。在时间面前,一切世间事终将都会变得苍白与模糊。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小小的孤岛,孤岛上住着另一个小小的我……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爱情的发生也只不过是一瞬间……这是一个涉世未深却自以为聪明的女孩在撇脚的复仇中所发生的故事。关如在报复令小姨自杀的曾经的‘姨父’段裕,却没想到被一个叫盛泽天的男人给破坏掉了……新增读者群1.1.7.6.6.0.4.8.1希望能与喜欢我的朋友一起分享快乐!请加上于珊字样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