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98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序一 感受经典

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崔慕岳教授要我给《感受经典——大学生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写个序,并送来了书的样稿。我仔细翻阅了一遍,很受启发,感受颇多,欣然作序。

感受经典,其意图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质”即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人文素质就是指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包含着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利用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亲身实践和环境熏陶等途径,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格,从而提高人的品位。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多元性的、多层次的,而读书则是实现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譬如读小说,可以通过人间的悲欢离合使受教育者感染高尚情感、恻隐之心,同情弱者、追求美好;读诗歌,可以在精湛的语言、优美的韵律中体会到人性之美、自然之美;读历史,看朝代的兴衰更迭可以理解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个人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的力量;读艺术,可以激发人们对美的欣赏、享受和追求;读自然科学,不仅使受教育者学会用科学知识来改造世界,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以及为真理而献身的情操与意志。

中国的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重理工轻人文、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等功利主义倾向。其结果是高等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熟悉本专业知识,而对相关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以至于“隔行如隔山”,出现了“文”不通“理”、“理”不晓“文”的现象,很少涌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造成这种不相适应的原因很多,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略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1995年起,国家教育部先后在全国多所高校设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郑州大学就是其中之一),试图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文化素质的教育,使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改变以往过分强调专业而忽略综合素质的状况,探索高等学校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让学生既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由于人文体现科学的基础,科学内含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发展从自然科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包括逻辑思维、自然知识等等;自然科学同样也离不开人文精神,自然科学的发展以人文的终极关怀和理想追求为目的,以求善、和谐、进步为准则,以激情、幻想、探索精神为动力,世界文化和人类文化是人文和科学水乳交融共同发展的结晶。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全面的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教育,通过两者的互动、互补培养出不仅会做事,而且会做人;不仅能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而且有很高的伦理道德水平;不仅自己是全面发展的,而且能够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人。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素质教育工作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展开,高等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试点转向普及和深入。各高校不仅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增加“通识教育”课程,而且广泛开展课余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周”、“周末文化广场”等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厚基础,一专多能,注重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共同提高。

提倡青年学生阅读中外文化经典着作,应该说是人文素质教育最基础的工作,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文化经典凝聚着人类共同的智慧,有着丰富的养分。阅读文化经典,能使我们的文明脉络得以延续,能使我们的精神有所依存,能使我们的根深扎在沃土之中,能使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在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确定人的理想信念、丰富人的文化生活、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人们精神的家园,它有能力有义务担负起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一班人,在慕岳主任的带领下,正是抓住了这个大好时机,充分利用了高校图书馆这块重要阵地,自2003年12月份起,在全省高校掀起了一股“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的热潮,如火如荼的阅读经典活动延续了一年多,也引起了高校不少职能部门的关注和参与,如各院校的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文明办等部门在读书活动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得到了各高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绝大部分学校的校(院)长都出席了阅读经典活动的启动仪式和总结表彰大会,并在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据慕岳主任介绍,这次“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高校图工委的同志确实花费了一番心思,他们先后召开了多次常务委员会议,分析目前大学生的阅读倾向,研究活动开展的具体细节,设计阅读活动最终应该达到的目标和任务,并向全省各高校图书馆下发了文件,具体指导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在图工委的具体指导下,各高校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经典活动,如系列读书报告会、系列元典文化解读讲座、系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欣赏、系列名着名片名画欣赏、名着名篇朗诵比赛、古风新韵诗歌朗诵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精品书刊展览、专题图片展览、碑帖展览、墓志实物展览、古籍书画展览等,“感受经典——大学生读书征文活动”,将阅读经典活动再次推向了高潮。据了解,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都分别征集到了1000多篇文章,可见青年学生的阅读热情是相当高的。2005年1月,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又邀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各高校推荐来的优秀征文进行了认真评审,评出优秀征文一、二、三等奖60篇,优秀奖40篇,并将这些展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阅读风采的获奖征文编辑成册,予以鼓励。

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号召全省各高校开展的“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的成功举办,使传统文化得以回归,使传统文明得以继承和弘扬。阅读文化经典风气弥漫书香校园,广大青年学生受了益,学风也得到了净化。希望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和各高校图书馆能在今后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这些年来,在慕岳主任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像纽带一样将全省各级各类高校图书馆紧紧地联系在自己的周围,为高校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河南省高等学校文献保障体系(HALIS)的建设、“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等都走在了前列,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可喜可贺。我也借此机会向慕岳主任和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同志表示感谢!

是为序。

2005年3月10日

(注:蒋笃运同志为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教授。)

序二 名着的价值

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举办大学生阅读名着征文活动,参与者众,应征文章颇不少,情景动人。其中部分优秀文章选编成书,付梓前主持者命我作序,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学生谈谈读书特别是读名着的问题。我乐于受命,觉得这是十分值得讨论的话题。

读书的必要性、重要性,古往今来,有关文章谈话可以说多不胜数。为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西方有哲人说:“除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是被书籍统治着。”中国宋代有皇帝劝学时写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话未免过头。但纵观历史和人生,对读书的意义的估计确实有点无论如何都不过分的意思。

这个问题几乎与每个人都有关系。每个有基本学历背景的个人,对此都有深切的体会。人自能够基本独立生活的年龄起,到举行成年仪式止,都是基本在学校度过的。读书是生活的基本内容,是人生少年青年时代记忆的主要篇章。然后是一部分人有幸拥有大学时代,现在还要延伸到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一倍两倍于大学学龄,那种读书的经历就更加丰富了。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不是一般的读书,而是大学时代的读书生活。我有这样一个看法:读大学,仅仅读好教科书是绝对不够的,大学时代应是读名着的最好时机。青年时期有几年整块的黄金时间,没能读好应当读的名着,那就难免日后的平庸了。

名着的价值,就是书的价值。俄罗斯作家、思想家赫尔岑说过:“歌德和莎士比亚等于整整一所大学。”汗牛充栋的书山中,惟其因为有若干名着,才使书籍的整体价值无限增值。无论人文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名着,其所具有的探索性、独创性、高峰性乃至表达的独特性,都是以梳理知识谱系的系统性、普适性甚至标准化为特点的教科书,难以与之比拟的。

名着是一种生命现象,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的奇观。

无论竹、木、纸、光盘或者新的媒质的书,在这些无生命的物质中,都存放着一颗颗跳跃的心灵,流动的血液,和来自心底的声音,这里躺卧着可以铭记和珍藏的过去的一切灵魂。

这是超生命之外的生命。先人通过它们把最宝贵的知识、感觉,特别是思想,奉献给后人,把他们的灵魂倾注在后人的灵魂之中。一个人只要打开书本,就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与高贵的灵魂交往,聆听到智者的箴言,并以无声的对话和智者促膝谈心,使个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

名着是一种历史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不老的历史。

许多名着直接参与创造当代历史。传播在黑暗的时代里的那些有创见的书籍犹如一些太阳照耀在荒凉的沙漠上,为的是化黑暗为光明。这些书是人类精神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人民是凭着它们的原则,向种种新的发现迈进。

就人类的延续和发展而言,名着好像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把逝去的岁月连在一起。一位哲人说,当他走进藏书室,整个历史都展现在眼前:呼吸着世界清晨的空气,里面飘逸着伊甸园玫瑰的芬芳;仿佛看到了耸天的金字塔,听到了亚历山大的呐喊;仿佛坐在戏院里——舞台是时间,戏文是世界历史。

名着参与对个人精神人格的塑造。它是人的这样一种必需品:借得良着巨典,心神可以俱补。它是可以填充心灵饥饿的,可以滋补人的头脑的精神食粮;它是涌流着泉水的井,是可以解渴的思想源泉。它是打开神奇大门的金钥匙,是擎在手中的灯,是不花钱的美妙旅行,是最高尚的消遣,是给人自由甚至借以飞升天堂的羽翼。

在人的生活中,它已与父母、恋人和兄弟乃至激情经历处于同等的地位。它是这样一种亲密的伴侣:高尚的,永远的,最有礼貌的,最有耐性的,永不背弃的,静候在房子的角落的“沉默”的仆人。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名着是股票市场上的长线绩优股,阅读名着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从阅读中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这固然是莫大的报酬。大师为我思考,贪婪地汲取别人的思想,颇有点“坐享其成”的便宜。可贵的更在于阅读名着就像宝贵的财产珍藏在心中,成为自己随身的财产。科学家一直想发明永动机而未能实现,说得夸张一点,在机械制造上的幻想,在文化思想的传承上,阅读名着类乎永动机。像一位大科学家所作的一个睿智的比喻:一本好书就像一株精心挑选、精心培育的果树。它不是只结一次果,而是年年如此。如果我们一直爱吃,它将不断提供给我们同样丰硕鲜美、同样令人满意的果实。

在我们面前,有两类书:流行读物,传世之作。当然,前一类也可能成为后一类,未可一概而论。书是读不完的,对不同的书应当有不同的阅读姿态:有些书必须浅尝即止,有些书必须囫囵吞枣,少数的书必须咀嚼再三,彻底消化。作为大学时代的阅读,选择只能是这“少数的书”。

说到这里,我的主张自然也就明确了:你想寻找良师益友吗?你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你想山高我为峰吗?你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吗?你想享受精神的盛宴吗?那么,你就好好阅读名着吧!成长、成才与成功的“捷径”就在这里。在大学时代读书的黄金岁月里,一定要选择对自己有重大意义的名着“咀嚼再三,彻底消化”,在书中按上自己的印记,进而成为自己的血肉,化为自己可以支配的“财富”。

这次征文中的文章,已经体现了这样的意识:阅读名着的读后感,就是和名人的对话,对大师思想的汲取,在名着上按上自己的或深或浅的印记。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成为大学生经常的重要的功课,祝愿取得更大的成绩。

2005年3月于河南省文学院

(注:孙荪同志为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原院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黄河科技学院兼职教授,着名文学评论家。)

序三 我是……——《感受经典——大学生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诗序

我是一头牛,

书是我的无边的草原——

面对那青青的野草,

我饥饿,我贪婪。

我知道:

对于草的反刍,

才能挤出来

雪白的乳的甘甜……

我是一架犁,

书是我的广袤的田园——

面对那黑色的土地,

我出力,我流汗。

我懂得:

只有深深地耕耘,

才能长出来

彩色的香的秋天……

我是一只鸟,

书是我的辽阔的长天——

穿过白云,

我寻找雨,

穿过雨,

我倾听万物的呼唤。

我的羽,

就是这样在雨中丰满……

我是一条船,

书是我的浩瀚的海面——

穿过波浪,

我寻找灯,

穿过灯,

我找到光明的航线。

我的帆,

就是这样在浪上鼓满……

我是一个攀登者,

书是我的看不到顶点的峰峦——

一览无余,

那还叫什么山?

攀登者的使命

就是登攀:

让身影成为

山的新的顶点……

我是一个远行者,

书是我的望不见尽头的遥远——

一步走完,

那还叫什么路?

远行者的目标

就是行远:

用脚印续写

路的新的一段……

有一天,

我也会成为一部书供人阅览——

我是草,

我乐意让牛们吃掉;

我是地,

我乐意让犁们深翻;

我是天,

我乐意让鸟们展翅;

我是海,

我乐意让船们扬帆;

我是山,

我乐意让攀登者踩着我的脊梁;

我是路,

我乐意让远行者把我抛在后面……

我吃着书,

我又长成了书,

后来人吃着我,

又长成了后来的书——

就是这样吃着,长着,长着,吃着,

愈来愈高大了,

愈来愈漂亮了,

这就是经典的世界,

这也是世界的经典。

2005年2月24日写于满庭芳书屋

(注:王怀让同志为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着名诗人。)

序四与经典同行

就我所知,中国不少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并把阅读人文经典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举措。早在80年前,梁启超就大学生阅读经典,曾写有《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及《治国学杂话》等文章,还为大学生们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大力提倡学生读一些经典着作。他在必读书目中开列了一些重要的中国传统经典,并在附言中说:“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若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不仅如此,梁启超还认为,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他说:

“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须对于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底,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上形成共同意识,我既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生隔阂”(《治国学杂话》)。

1942年,朱自清在《经典常谈》里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他在该书序言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那些传统经典中的好文字,浇溉和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涵养与情趣;而圣哲的格言,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以我们指引,不致使我们陷入困惑的黑暗中。时至21世纪的今天,我以为,人文经典的阅读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愈显其重要与紧迫。

2004年11月,我前往郑州大学参加一个文献学研讨会,会议期间,应邀给郑州大学学生做了一次关于大学生阅读经典的讲座。在讲座中,我深深感受到郑州大学浓厚的读书氛围,并为学子们高昂的求知热情所感动。讲座主持人崔慕岳教授负责郑州大学素质教育工作,同时他作为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也在积极推进河南省大学生读书活动。作为读书活动的一部分,河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于2004年秋季组织了“感受经典——大学生读书征文活动”,这部文集正是这次征文活动的一项成果。作为高校教师,我愿与大学生们一起,去感受经典,阅读领悟先贤们为我们留下的不朽名着。让我们携起手来,与经典同行。

2005年2月27日

(注:王余光同志为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类推荐
  • 中国往事

    中国往事

    这是著名作家刘恒、苏童、老鬼、叶兆言、哲夫联袂向读者推荐的一部文学佳作。1997年,著名作家周梅森以描写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人间正道》夺得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两项国家级大奖。然而,周梅森更重要的艺术成就是他的历史小说。早在10年前,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唐达成同志就指出,“周梅森的历史小说大有茅盾写《子夜》的气魄”。著名作家哲夫则在一篇文章中真言不讳地说:“放眼当今文坛,写中国旧事能有周梅森这般如檩笔力,这般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感觉,并已取得这般恢宏成就的,恐无人能出其右。”《中国往事》是周梅森历史题材小说的重要代表作。上演的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中国旧事。它如同一枚别出心裁的历史透镜,为我们打开了一条了解中国历史的特殊通道,使我们不必穿过重重历史迷雾,就能对旧中国的生活与社会进行入木三分的审视。本书虽然讲述的是中国旧事,但其人其事,却让人感到无比熟悉;其智其谋,更会让您受益无穷。这大概就是深刻触及人类灵魂的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吧!本书笔墨纵横恣肆,立意深邃大气,言情而不落俗,荒诞而不失实,第一部刚问世,就与著名导演张艺谋签定了电影改编合同,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好书。
  • 唐诗课

    唐诗课

    程千帆先生是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在古典诗歌创作和研究两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唐诗课》一书汇录了程先生论述唐诗的十多篇论文,他的这些文章角度新颖,如研究唐诗中的地理、方位的虚与实问题,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的一与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理解与接受问题,等等,别开生面,别有会心,且可读性非常强。
  • 茶馆(经典译林)

    茶馆(经典译林)

    三幕话剧《茶馆》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以及社会背景下的芸芸众生相。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三幕话剧《龙须沟》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二春、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 倾听大地

    倾听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倾听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心安之处是故乡

    心安之处是故乡

    《心安之处是故乡》是一位海岛养兰人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数十篇散文,内容多是对于身边人、情、事、物富有哲理的思考记录,耐人寻味。无论是花鸟虫鱼、海边风物、自己的童年,抑或是身边亲人,在作者笔下无一不透露出淡定、智慧和心安,这是一种与现实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安宁与快乐。
热门推荐
  • 借你天赋一用

    借你天赋一用

    “想生还是想死?”白良看着命轮空间中的赤金火龙。赤金火龙看着周围杀气外放的螣蛇、火凤凰、金麒麟、大风等一大群神兽,弱弱的说了句:“想生!”“好,那你把天赋借给我!”一个纯良小白,遇到一个嚣张器灵,被逼着成为霸道仙帝的故事。
  • 一开口就能找对话题

    一开口就能找对话题

    《一开口就能找对话题》针对“如何才能一开口就找对话题”这一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解答。抛出话题时要注意什么?说错话后该怎样挽回?话题处处都有,可怎么才能找出对的那一个?关于话题的一切困惑,你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 血界始祖

    血界始祖

    死,是结束,亦是开始。被耻笑,被背叛,为血族,为始祖,用鲜血浇灌巅峰之路。新的纪元,新的征程。
  • 只欢不爱

    只欢不爱

    左娅应邀来到了一家有名的咖啡屋,来之前很高兴,因为,约她的人是她暗暗喜欢了好久的周大哥。可是,她怎么也没想到,周大哥会满脸甜蜜的对她说,“小娅,我和你姐姐交往了,你是第一个知道的人,惊喜吗?!”姐姐一脸甜蜜略带羞涩依偎在周大哥怀中,长长的发,小小的瓜子脸,文文静静的,像一幅画,美丽惹人疼爱。她哑然,嗓子干哑的说不出话来,心抽痛的快要失去呼吸。这就是姐姐今天神秘兮兮的说给她的惊喜,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探索恐龙时代(科学探索的真相)

    探索恐龙时代(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寒门弃妇她嗜财如命

    寒门弃妇她嗜财如命

    “玖儿总是趁机对本官下手,肯定是暗恋本官!”一袭潋滟红衣的县令大人慵慵懒懒的倚在软榻上,姿容倾世,魅惑众生。傅翊面无表情:“陆姑娘说您是锦鲤。”只是蹭个好运,别多想,没结果!“怎么又成了鱼?”县令大人蹙着眉,颇为不满的控诉:“昨日还说我是狐狸精来着。”傅翊面无表情:“所以陆姑娘让您少出门!”少祸害苍生!——陆玖被一个系统给坑了,直接穿成了下堂妇,好在她有一个重女轻男的极品老娘视她为宝,帮她虐渣打脸,教渣渣做人。你问她做什么?她超忙的,不仅要忙着应付某个不务正业的妖孽县令,还要发家致富,称霸大陆,成就天下首富!至于这个口口声声想以身相许的妖孽县令——救命之恩不需要以身相许,哪凉快哪待着去!陆玖表示:老子只想搞钱,真不想谈恋爱啊!本书又名:《县令大人他旺妻》《别以为你长得好看我就不打你》《男主只想谈恋爱,而女主只想搞事业》【1V1双洁,欢脱甜宠,嗜财女首富X锦鲤病美人。女主她贪财不好色,抠门又吝啬!男主他是朵娇花,请不要怜惜他!】
  • 星空白虎

    星空白虎

    现今流行穿越,幸运的黄耀峰坐上了穿越大船,不幸的是大船的船长不合格,穿越成为白虎,看黄耀峰如何做到化凡为神。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本书收录鲁迅的作品包括:呐喊、彷徨、华盖集、坟、且介亭杂文、野草、朝花夕拾等。
  • 苗谱龙池

    苗谱龙池

    《苗谱龙池》,是以明朝为故事背景的五部集小说。《朱薇传》是第一部,写小夫人尚云香追杀怀孕待产的王妃李玉玲,在河边生朱薇时,捡到李玉玲丢的金锁、玉镯。疑心朱薇是李玉玲被淹死而转世,是报仇来了。朱薇在她的丫头齐映红的皮鞭下,死过去五次。朱薇与春玉发现了大娘李玉玲的密室与修身秘学,学习成功,带领兵将,解救了尚云香,解除了神龙会对古安城,对靖王府的占领,改组了神龙会的兵将,保障了父王保卫边疆的胜利。此时,尚云香又看到与朱薇同岁的李玉玲的女儿李醒儿,解除了对朱薇的怀疑。可是,在齐映红地挑唆下,朱薇、春玉是石板锁身与十八个女孩被沉湖水葬。他们得有的多大的智慧,能走出这种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