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35

第35章 附录三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的通知(2)

调查机构专家组成员应当为调查机构提出的有关技术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

上级调查机构也可根据下级调查机构的请求,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3.3科学循证、效率优先

事故调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和科学循证的原则,调查过程中重视收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信息和数据,各项调查结果应当考虑相互联系和佐证。

3.3.1边调查边分析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结果可为开展食品卫生学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验提供重要线索。首赴现场人员应根据事故流行病学特点优先考虑采集标本和样品(以下简称样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验均应尽早开展。

调查组在调查中应当及时沟通分析工作进展情况,相互补充验证调查结果。调查员调查中发现新的线索和重要情况,应当及时向调查组负责人报告。调查组应每日汇总调查进展,向调查机构负责人报告,必要时随时报告。

3.3.2边调查边控制

调查过程中,发现高危人群、致病因子或重要的食品污染信息的,应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采取控制措施和卫生处理措施的建议。同时视控制措施效果情况,及时调整调查内容和调查重点。

3.3.3边调查边报告

调查组调查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现病人人数有变化或分类(指疑似、可能、确诊)有变化的;

发现需要多辖区联合调查的;

(3)发现致病因子可能存在人一人传播、水体污染因素、职业接触、投毒、超出管辖范围等需要移交的情况的;

(4)有证据认为需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的;

(5)发现可疑食品或原料来自外辖区或流出本辖区的;

(6)调查工作遇到困难和阻挠,不能正常开展调查工作的;

(7)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阶段性调查结果的;

(8)其他需要及时报告的事项。

4.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一般包括核实诊断、制定病例定义、

病例搜索、个案调查、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等内容。具体调查步骤和顺序由调查组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4.1核实诊断

调查组到达现场应核实发病情况、访谈患者、采集患者标本和食物样品等。

(1)核实发病情况。通过接诊医生了解患者主要临床特征、诊治情况,查阅患者在接诊医疗机构的病历记录和临床实验室检验报告,摘录和复制相关资料。

(2)开展病例访谈。根据事故情况制定访谈提纲、确定访谈人数并进行病例访谈。访谈对象首选首例、末例等特殊病例;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人,统计学信息、发病和就诊情况以及发病前的饮食史等。访谈提纲可参考《食品安全事故病例访谈提纲》(附表3.1)。

(3)采集样本。调查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采集病例生物标本、食品和加工场所环境样品以及食品从业人员的生物标本。样本采集、保存和运送方法可参考《食品安全事故标本和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要求》(附4)和《食品安全事故常见致病因子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及生物标本采集要求》(附5)。如未能采集到相关样本的,应做好记录,并在调查报告中说明相关原因。

4.2制定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应当简洁,具有可操作性,可随调查进展进行调整。病例定义可包括以下内容:

(1)时间:限定事故时间范围;

(2)地区:限定事故地区范围;

(3)人群:限定事故人群范围;

(4)症状和体征:通常采用多数病例具有的或事故相关病例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抽搐等;体征如发热、紫绀、瞳孔缩小、病理反射等。

(5)临床辅助检查阳性结果:包括临床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功能学检查等,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高铁血红蛋白增高等。

(6)特异性药物治疗有效:该药物仅对特定的致病因子效果明显。如用亚甲蓝治疗有效提示亚硝酸盐中毒,抗肉毒毒素治疗有效提示肉毒毒素中毒等。

(7)致病因子检验阳性结果:病例的生物标本或病例食用过的剩余食物样品检验致病因子有阳性结果。

病例定义可分为疑似病例、可能病例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定义通常指有多数病例具有的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可能病例定义通常指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或疑似病例的临床辅助检查结果阳性,或疑似病例采用特异性药物治疗有效;确诊病例定义通常指符合疑似病例或可能病例定义,且具有致病因子检验阳性结果。

在调查初期,可采用灵敏度高的疑似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并将搜索到的所有病例(包括疑似、可能、确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在进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时,应采用特异性较高的可能病例和确诊病例定义,以分析发病与可疑暴露因素的关联性。

4.3开展病例搜索

调查组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可参考以下方法搜索病例:

对可疑餐次明确的事故,如因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可通过收集参加聚餐人员的名单来搜索全部病例;

对发生在工厂、学校、托幼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的事故,可要求集体单位负责人或校医(厂医)等通过收集缺勤记录、晨检和校医(厂医)记录,收集可能发病的人员;

(3)事故涉及范围较小或病例居住地相对集中,或有死亡或重症病例发生时,可采用入户搜索的方式;

(4)事故涉及范围较大,或病例人数较多,应建议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医疗机构查阅门诊就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报告登记等搜索并报告符合病例定义者;

(5)事故涉及市场流通食品,且食品销售范围较广或流向不确定,或事故影响较大等,应通过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分析相关病例报告,或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设立咨询热线,通过督促类似患者就诊来搜索病例。

病例搜索时可采用一览表记录病例发病时间、临床表现等信息。一览表可参考《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临床信息一览表》(附表3.2)制定。

4.4进行个案调查

4.4.1调查方法

根据病例的文化水平及配合程度,并结合病例搜索的方法要求,可选择面访调查、电话调查或自填式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可与病例搜索相结合,同时开展。个案调查应使用一览表或个案调查表,采用相同的调查方法进行。个案调查范围应结合事故调查需要和可利用调查资源等确定,避免因完成所有个案调查而延误后续调查的开展。

4.4.2调查内容

个案调查应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

(1)人,统计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

(2)发病和诊疗情况:开始发病的症状、体征及发生、持续时间,随后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诊疗情况及疾病预后,已进行的实验室检验项目及结果等;

(3)饮食史:进食餐次、各餐次进食食品的品种及进食量、进食时间、进食地点,进食正常餐次之外的所有其他食品,如零食、饮料、水果、饮水等,特殊食品处理和烹调方式等;

其他个人高危因素信息:外出史、与类似病例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基础疾病史及过敏史等。

4.4.3设计个案调查表

一览表设计可参考附表3.2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病例食品暴露信息一览表》(附表3.3)。个案调查表可参考以下不同事故特点设计:

(1)病例发病前仅有一个餐次的共同暴露,可参考《聚餐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3.4)设计调查表。

(2)病例发病前有多个餐次的共同暴露,可参考《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3.5)设计调查表。

(3)病例之间无明显的流行病学联系,如多个社区居民的腹泻暴发,可参考《社区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个案调查表》(附表3.6)设计调查表。

4.5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个案调查结束后,应根据一览表或个案调查表建立数据库,及时录入收集的信息资料,对录入的数据核对后,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4.5.1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分析应统计病例中出现各种症状、体征等的人数和比例,并按比例的高低进行排序,举例见表1。根据临床分布特征,可参考附5初步分析致病因子的可能范围。

4.5.3地区分布

通过绘制标点地图或面积地图描述事故发病的地区分布。

可疑食品生产企业停产并召回食品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査

时间分布可采用流行曲线等描述’流行曲线可直观地显示事故发展所处的阶段,并描述疾病的传播方式,推断可能的暴露时间,反映控制措施的效果。流行曲线的应用可参考《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中流行曲线的应用》(附6)。直方图是流行曲线常用形式,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如下:

(1)以发病时间作为横轴(X轴)、发病人数作为纵轴(Y轴),采用直方图绘制;

(2)横轴的时间可选择天、小时或分钟,间隔要等距,一般选择小于1/4疾病平均潜伏期;如潜伏期未知,可试用多种时间间隔绘制,选择其中最适当的流行曲线;

(3)首例前、末例后需保留1~2个疾病的平均潜伏期。如调查时发病尚未停止,末例后不保留时间空白;

(4)在流行曲线上标注某些特殊事件或环境因素,如启动调查、米取控制措施等。

(1)标点地图可清晰显示病例的聚集性以及相关因素对疾病分布的影响,适用于病例数较少的事故。将病例(或病例所在家庭、班级、学校)的位置,用点或序号等符号标注在手绘草图、平面地图或电子地图上,并分析病例分布的聚集性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的鼠药中毒病例家庭主要聚集在A小卖部周围,提示该事件可能与A小卖部销售的食品有关。

(2)面积地图适用于规模较大、跨区域发生的事故。利用不同区域(省、市、县/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的罹患率,采用Epilnfo或Maplnfo等地图软件进行绘制,并分析罹患率较高地区与较低地区或无病例地区饮食、饮水等因素的差异。

4.5.4人群分布

按病例的性别、年龄(学校或托幼机构常用年级代替年龄)、职业等人群特征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人群的罹患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以推断高危人群,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各组人群在饮食暴露方面的异同,以寻找病因线索。

根据访谈病例、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布,应当提出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结果分析,并由此对引起事故的致病因子范围、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做出初步判断,用于指导临床救治、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提出预防控制措施建议。

4.6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用于分析可疑食品或餐次与发病的关联性,常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在完成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后,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当继续进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1)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未得到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支持的;

(2)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无法判断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的;

(3)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可能有再次发生风险的;

(4)调查组认为有继续调查必要的。

4.6.1病例对照研究

在难以调查事故全部病例或事故暴露人群不确定时,适合开展病例对照研究。

(1)调查对象。选取病例组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应尽可能选择确诊病例或可能病例。病例人数较少(<50例)时可选择全部病例,人数较多时,可随机抽取50~100例。对照组应来自病例所在人群,通常选择同餐者、同班级、同家庭等未发病的健康人群作对照,人数应不少于病例组人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人数比例最多不超过1:4。

(2)调查方法。根据初步判断的结果,设计可疑餐次或可疑食品的调查问卷(可参考附表3.4、3.5、3.6),采用一致的调查方式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个案调查,收集进食可疑食品或可疑餐次中所有食品的信息以及各种食品的进食量。

(3)计算OR值。按餐次或食品品种,计算病例组进食和未进食之比与对照组进食和未进食之比的比值(OR)及95%可信区间(CI)。如OR>1且95%CI不包含1时,可认为该餐次或食品与发病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如出现2个及以上可疑餐次或食品,可采用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对确定的可疑食品可参考《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附7)进一步做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4.6.2队列研究

在事故暴露人群已经确定且人群数量较少时,适合开展队列研究。

(1)调查对象。以所有暴露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如参加聚餐的所有人员、到某一餐馆用餐的所有顾客、某学校的在校学生、某工厂的工人等。

调查方法。根据初步判断的结果,设计可疑餐次或可疑食品的调查问卷(可参考附表3.4、3.5、3.6),采用一致的调查方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个案调查,收集发病情况、进食可疑食品或可疑餐次中所有食品的信息以及各种食品的进食量。

(3)计算RR值。按餐次或食品进食情况分为暴露组和未暴露组,计算每个餐次或食品暴露组的罹患率和未暴露组的罹患率之比(RR)及95%CI。如RR>1且95%CI不包含1时,可认为该餐次或食品与发病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如出现2个及以上可疑餐次或食品,可采用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对确定的可疑食品可参考附7进一步做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5.食品卫生学调查

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同于日常监督检查,应针对可疑食品污染来源、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对相关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各环节开展卫生学调查,以验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查明事故原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食品卫生学调查应在发现可疑食品线索后尽早开展。

5.1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方法包括访谈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记录,进行现场勘查、样本采集等。

5.1.1访谈相关人员

访谈对象包括可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加工制作人员及其他知情人员等。访谈内容包括可疑食品的原料及配方、生产工艺,加工过程的操作情况及是否出现停水、停电、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从业人员中是否有发热、腹泻、皮肤病或化脓性伤,等。

5.1.2查阅相关记录

查阅可疑食品进货记录、可疑餐次的食谱或可疑食品的配方、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图、生产车间平面布局图等资料,生产加工过程关键环节时间、温度等记录,设备维修、清洁、消毒记录,食品加工人员的出勤记录,可疑食品销售和分配记录等。

5.1.3现场勘查

在访谈和查阅资料基础上,可绘制流程图,标出可能的危害环节和危害因素,初步分析污染原因和途径,便于进行现场勘查和采样。

现场勘查应当重点围绕可疑食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成品存放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

同类推荐
  •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是在前面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包括大外科各专科的常见疾病,有些疾病因病情、类型不同而处理不同则分别介绍。每一疾病均从“诊断要点、治疗程序、处方、警示”四大方面进行阐述。“治疗程序”集中体现了治病的理念,表述了治病的步骤和重点。“处方”是该书的重中之重,以临床应用的正规模式开列,既有药物的剂量、用法、疗程,而且还明确了用药的先后顺序,什么情况下该换药,什么情况下该减药,什么情况下要改变用药方法,如何联合用药等都一一作了交代。
  • 验方大全

    验方大全

    中医的历史渊源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历代德高术精的良医,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治病良方。这次编写的《验方大全》精选近代及当代名医之秘、验方数千个,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疗效确实可靠;其编辑以临床分科为纲,以病症统方,每方均详细说明药物组成、适应病症和制剂用法,有些还附有验案举例,不仅编目条理清晰,井然有序,检索简便而快捷,即便不懂医学者,也可依图索骥,自诊自疗。书中方剂均为临床验证了的验方疗效确实可靠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现代护理管理进展集萃

    现代护理管理进展集萃

    编者以我国护理管理实践为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反映护理管理学科新知识和新进展,全面介绍了当今护理管理的新理论、新观念及热点问题,内容涵盖护理管理基础知识、管理理论与原理;管理职能方面讲述了人力资源、领导、控制等内容;在管理质量方面涉及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护理安全与风险和质量持续改进的控制方法和评价策略。
  •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血液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血液科速查手册》一书。《血液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共分五章:(1)血液科常见症状的诊断(第一章):包括症状的特点和由该症状引起的常见、少见和罕见疾病。(2)临床常见血液科疾病的诊疗(第二至四章):包括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概述、主诉、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 现代护理美学

    现代护理美学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融入了美学、护理学、文学、心理学、礼仪学、人际沟通、艺术欣赏等相关知识,体现了本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创新性、综合性和指导性,满足了学科发展、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诡途

    诡途

    公园里明明闹鬼,上司却非要让我去公园拍照。被公园里的美女强吻后,我的嘴腐烂了……
  • 多重人格怎么破

    多重人格怎么破

    多重人格怎么破?系统:自然是用爱来拯救啊!可是宿主大对目标莫得感情怎么破?某男面带微笑,表示日久生情……
  • 彩色玻璃球

    彩色玻璃球

    日常对话顾笙:是你先喜欢我的,我可没有先喜欢上你.江白:明明是你好吗,当初是谁对我死缠烂打的.某位不高兴了:别说话,我不想理你了,晚上别想睡床了,打地铺吧你,哼!江白:别啊,媳妇,我错了…………………
  • 凡路镇仙

    凡路镇仙

    天地封禁,本源枯竭,仙路不存,飞升无望。传说唯有那归墟之中,方存在那一丝可能......
  • 王爷戏真足

    王爷戏真足

    一个装傻的王爷。一个戏总是配合不恰的王妃。
  • 归来之专揍纨绔

    归来之专揍纨绔

    纨绔放言,不允许有他这么牛气的人存在。然后,好像就没有然后了……
  • 丑妻难驯,皇上要崩溃

    丑妻难驯,皇上要崩溃

    前半生她是九州乱世四分五裂的弱势嫡公主,为了勇敢追爱,将一切抛弃,只为了能和心爱的男人双宿双飞!岂料,洞房花烛夜,她收到了巨大的意外彩蛋!一颗血淋淋的头颅!还是她的父皇!!来不及悲痛,又被新婚夫君一剑送上西天!她承认,前世是猪油梦了心,眼睛长歪了!这一世!她就当个丑八怪吧!吓死人不偿命,还能换个模样来找仇敌报仇。
  • 主角的果汁人生

    主角的果汁人生

    新类型小说姐弟二人带着&quot;果汁店&quot;穿越到各种世界,同时弟弟在各个世界卖果汁的爱恨情仇。
  • 烦死啦

    烦死啦

    等会再填写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