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9700000004

第4章 不被打扰的私人生活(外)

李晓君

不被打扰的私人生活

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虽不严重,但还是让我暗吃一惊。那就是,十多年来我并没有安装一部家庭电话。

显然,我们家不属于经济上的底层,安装一部电话不足挂齿。出于什么原因,使我一直回避装一部电话这个事实?我坐在房间里,在电脑前凝思起来。这是在写作的停顿中,突出冒出的一个问题。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都假装没看见,而是任其累积,不去深究。不去正视,并不表明问题得到解决。它迟早会像病毒一样爆发。也许装电话这个事,算不上一个问题——因为我的家人,都对此达成一种缄默的共识。仿佛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一个不被打扰的私人生活的状态。不装电话并不意味着会被人忘记。在通信这么发达的今天——我们家除了女儿,人人都有一部手机,随时可以被人找到。不装电话改变不了可以隐遁的事实。如果说,一个作家,比常人更希望他的私人生活不被打扰,因为他在人家休息的时候却在构思和写作——因此需要一个安宁的环境的话,那么让家人接受他的习惯是否也是一种专横?然而事实是,我的家人都乐于接受不被打扰的状况,喜欢处在一种“被遗忘的存在中”。

我不愿接听电话,就像不愿看电视一样。电视可以作为一个摆设,沉默着作为一个物件孤单地呈现在那里——甚至打开它,只要不去关注它,把音量调到无声,任画面不断变幻,你的内心依然可以作为一个封闭的状态存在——它对你干扰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而电话不同,一部突然响起的电话,就像一个命令一样,让你情不自禁地走向前去,在一个习惯听命于发号施令的环境中——我们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成,从小得到的教育,都是听命,接受外部的训示,从最初的不情愿、反抗,到渐渐接受乃至完全妥协。直到有一天当你忽然醒悟,随时恭候人家的命令、教导,其实是一个大问题。你开始学会反思,想要摆脱这一桎梏,然而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我们早已丧失自我意识的能力。没有命令我们无法前行。

我也许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是阅读帮人建立起独立意识。可见,去除愚昧和奴性,唯有读书一条路。不装家庭电话,是建立自我的一小步。但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将自己(也将他人)限制在一个不可触摸的空间里——事实上这个空间不存在,哪怕在遥远的火星乃至银河系,人们都有探寻的兴趣和勇气。十多年前,我还不曾拥有手机,但和很多人一样,我有一个BP机,俗称“叩机”,叩是个动词——寻呼者的意图通过媒介传导你,我很喜欢这个词。每次叩机一响,急急地去找电话回过去。可见我与大多数人一样。我记得那时,倒是装有一部家庭电话——我从一个学校调到党政机关上班,为了方便联络,安装家庭电话成为一个不可推辞的义务。那时,我完全没有个人生活,作为一个基层的小公务员,并且是服务于县城最重要的权力机关,我的周末时间通常也是在工作中——这种后来称之为“五加二、白加黑”的状态,不仅不被当作对个人权利的冒犯,还当作是一种美德加以传扬。国家早有法定的节假日,并且明文规定执行公休假制度。就像一个落伍的尾随者,意识还跟不上引领者的节拍,不少如我曾供职的县市,还处在一个相对陈旧的思维模式里。

我很庆幸后来有机会离开那个部门,到了一个相对清闲的单位,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我觉得人人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出自内心的诚恳而非一种外在的压力去工作,是一个幸福社会的标志。来到南昌以后,我不仅告别了一种习惯于耳提面命的生活,同时也切断了私人电话这根线——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16年,从来没有装过一部家庭电话。我非常珍视这来之不易的私人生活的领地——坦白地讲,的确比过去清静多了。

说到底,我是个对现代生活稍有抵触的人,但并不严重。在大部分人开始使用电脑写作的时候,我还在用手写(我甚至在考虑是否要恢复这一习惯),QQ、微博、微信这些工具,我也是很晚才学会——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至今都不怎么使用它们,我对他们充满敬意。当我开始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我发现我有强烈的依赖症,早上起来蹲坑的时候,要拿出手机来看看微信,每晚入睡之前也要玩一会儿,甚至在候车、坐车的时候,都离不开它。我想我之所以不去看电视,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可能会对它依赖性很强。这是理性在告知我,必须远离电视的原因。我一边在努力维持个人生活的纯洁性,一边不断地在丧失掉,而沦陷到一种需要不断喂食大量信息的对资讯的恐慌症中。

美国窃听丑闻爆发后,斯诺登所曝光的一切,将人们认识中的暗区显影出来。在我们以为私人生活是片净土的时候,猛然被人扇了一记耳光——不存在这样天真的幻想,它早已被冒犯和侵踏。人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网络里,据说云技术保留了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任何痕迹。

不装家庭电话,改变不了我的行踪不被记录。事实上,一个写作者的生活是简单而清苦的,与苦行僧无异。如有可能,他希望日复一日地待在工作室里——待在写字桌前,对着打开的电脑屏幕,发动想象的机器——他更乐于去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对于实际生活的关注,远不是那么强烈。说到底,文学是一种创造的艺术,一个作家从这种劳作中收获艰辛,也收获欢乐。如果有一根线,连着虚拟世界的深处,我愿意做这个虚拟世界的倾听者。拒绝接听电话,显然出于对实际生活的逃离,对介入“现实”的痛恨。聪明的读者不愿意接受一个复制的生活的样本,而愿意看到一个新异的充满可能性的“世界”——这构成他们生活下去、对未来期待的一个重要原因。试想一下吧,《西游记》和一部蹩脚的纪实作品,对人的精神世界影响孰深孰浅,是一望而知的。

说这么多,我一直没有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的家人为何都乐于生活在一个没有固定电话的世界?我理解这是性格所致。因为家族基因的原因,我们都属于那种内向的、怯于与人交流的那种。如有可能,都尽量闭紧自己不去与人聊天、打交道。虽然母亲近来与小区的老人们开始互动,并成为麻将桌上的常客。但我的观察,在这16年里,母亲随我在这个城市生活过四五个小区,敢于走出家门,与人交流这还是第一次。

其实我们乐于按照自己的性情生活,仅此而已。我们不是遁世者,逃离——这一蛊惑人心的举动,只在某种潜意识里,打开了一个缺口,我们在想象中,就像做梦一样,回到无知的孩提时代,扮演了一个虚拟中的逃离者。

诗人之死

一个千里之外至今未曾谋面的诗人(准确地说是诗评家)陈超,意外坠楼自杀了。这个沉闷的初冬,死亡成为一个让人伤感的词。

我最初关注陈超先生,还是在赣西一个乡村中学当老师的时候,经常在《诗刊》《诗歌报》《诗神》等杂志上读到他的文章。对于我理解现代诗帮助很大。后来又购得他一些书籍,对西方现代诗阐释性的导读很有见地,更印证了我当初对他的看法。陈超是以哲学入诗、评诗和研究诗歌的,他的“文本细读”理论深合我意。此后十多年来虽不再写诗,但对诗神烙下最初的诗歌印记,总难忘怀。

诗歌是形象的哲学,从这一点来说,陈超先生的理论和诗观,是有代表性的。当时,国内也有一些诗歌理论家,他们对一批俄罗斯和前苏联诗人如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斯塔姆、布罗茨基等,非常推崇,对他们在国内的推介,起到很大作用,其中几个,我一直很喜欢,但总的来说,他们的解读偏向于对“暴政”“专制”的反抗和不妥协,以及对“流亡”命运的讴歌。而陈超先生则从哲学的思维上,对现代诗研究和阐释,更令人信服,有一种让人豁然开朗之感。以哲学或者说生命入诗,这是使诗歌走出工具性的必要途径。当时我也正以这样的信念写诗,那时的我二十出头,是个内向而自傲的乡村教师,陈超先生对我的启发,有如黄庭坚“点铁成金”的意味。

自然,诗人自杀,已成为中国文坛一道壮烈而悲怆的景观。上自王国维的颐和园沉湖,下至海子的山海关卧轨,诗人自杀,开启了现代文学一个魔咒般的命题。而王国维和海子的自杀,都仿佛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文化意味。

中国百年来的社会进程,纷繁复杂,其中知识分子的态度、命运和浮沉,又尤其引人注目。王国维,作为一个文化的卫道士,一个坚定的文化理想主义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波诡云涌的社会政治变革中,不惜以一死,来深情拥抱他的精神家园。人们在他内衣口袋里发现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短短数言,给人以振聋发聩的决绝和无尽猜想。很容易让人想起南宋遗臣文天祥在元大都就义时,衣袋里的绝笔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而海子作为“最后一个抒情诗人”,他的卧轨自杀似乎也暗合着一个抒情时代的结束。

关于陈超先生自杀的原因,外界有诸多说法。如身患疾病,不堪重负;一边是照顾智障的儿子,一边是繁忙的工作,内心压力过大;甚至有好事者称其自杀是个官场事件,因其兼职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此说是极为荒谬和可笑的,其实陈超领工资的单位是河北师大,他是该校教授,作协职务只是挂名,但即便是驻会的职务,这个单位的性质和官场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陈超先生作为一个著名的诗歌评论家,对当代中国诗歌卓有贡献;他的诗歌其实也是出色的,只是很少示人。我在唐晓渡先生的一篇文章《读陈超的一首诗》中,读到以下诗句,不说震撼,起码也是被深深打动了:

桃花刚刚整理好衣冠,就面临了死亡。

四月的歌手,血液如此浅淡。

但桃花的骨骸比泥沙高一些,

它死过之后,就不会再死。

………

仿佛带着对自身结局的预言,一首诗从内部迸发出压抑的激情,蘸着春天的桃花之血,在岩石上书写生命的哀歌……我从网络上看到陈超先生的照片,大多是明朗而欢快的,虽也有一些带有倦容和沉郁表情的,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内心强大、对生活自信、亲和友善的人。如果死亡可以算是一颗榴霰弹的话,就像他的诗句:

她掀起粉红的衣衫,一直暴露到骨骼。/我目光焚烧,震动,像榴霰弹般矜持——/在最后时刻爆炸!裸体的桃花重又升起/挂在树梢。和我年轻的血液融为一体。/但这一切真正的快乐,是我去天国途中的事。

那么一个人的自杀,则是一个事件。当他的死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或者集体的漠视,都是不正常的。我看到微信群里,人们不断地转发着他“死亡”的消息,这消息夹杂在一些“老虎”“苍蝇”落马的消息之间。夹杂在“占领中环”的消息间。也夹杂在其他真与幻的消息间。

诗人的死,总是不出乎人的意料。但同时又让人深深震惊。不让人意外,是因为诗人与死亡之间确立的这样一种关系:亲密、决绝。在这份名单里,已经有太多的诗人将死亡这朵黑花佩戴在胸前。而这个黑色花朵编织的花环,永不会扣上连环。让人震惊,是因为诗人的死,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生活的不堪。诗人是人群中的异数,他们的语言接近于神祇,一个真正的诗人,是一个人群中的痛苦者和孤独者。一个乐呵和“聪明”的诗人是可疑的。不能指望一个诗人,来书写人世的欢乐,哪怕他也曾浸沐在爱情的光辉中而愉悦地吟唱,但那是为他更深沉的痛苦埋下伏笔。一个诗人,是让所谓正常的人不舒服的人,他远远地站在人群之外,睥睨一切,在你!瑟和傲慢时,给你冷不丁的一刺。你可能永远理解不了一个诗人的精神世界,那里曾被神灵、哲人,也被死亡之神徜徉过。

陈超从河北的某座高楼上坠下,让千里之外的南昌,让这个夜晚,回荡起巨大的声响。他落下的姿势容易让人想起某种黑鸟。一个不算老的中年男子,戴着眼镜,黝黑狭长的脸,善意的笑容,拒绝与世界合作的眼神,亚麻色毛线衣、赭色皮夹克、蓝色牛仔裤,一个中年男人应有的浑厚沙哑的嗓音,脑子里印着的无数的诗行,穿行于哲学与诗歌之间的那道光芒,仿佛对人世洞彻肺腑的清醒和失望,深沉的爱与眷恋,不舍与迷茫……他在黑夜里,像一片树叶一样无声地落下,落进时间那透明的洞穴,落进夜晚那神秘的召唤,落进冬天那深邃的寒冷,落进宇宙那不可知的轨迹……对于我,陈超是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从未谋面,不曾相识,但他又是一个亲切的知己,一个伙伴和挚友,一个师长,以及一个隔岸行走的朋友。

在石家庄河北师大,与南昌贤士花园之间,隔着怎样的距离?我从不曾到达那个城市,据说那里空气质量不怎么好,作为首都的邻居,它面临着经济上和其他说不清的压力。这是一个城市的压力,和那个叫陈超的诗评家、诗人,关系轻浅。有人说,因为陈超的存在,一个路过河北的诗人将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太放肆。这份尊敬,是否因为陈超的离去,而变得不复存在?陈超的离去是一个谜。他用如此古典、如此传统、如此诗人的方式,和世界告别,因此让那些在精神上和他有过映照的人,感到疼痛。

我坐在南昌贤士花园的住所里,听到一个黑夜的持烛者从楼上坠下,发出沉闷的响声。也在手机的屏幕上,看到许多泪水和惋惜之言在微信里乱飞。那是农历甲午年初冬的一个夜晚,有人说,这一年是从寻找一架飞机开始,到寻找另一架飞机结束。在下落不明的人群中,有一个叫陈超的诗人,和属于诗歌的一段隐痛的秘密。

(原载《散文》2016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烛光喷薄

    烛光喷薄

    在这危机关头,是千字文拯救了我的写作。千字文短小,伏案写作不过一小时就成了。于是,上下班的路上即兴构思,目睹物事,神思飞扬,一点意趣凝成了。稍有空隙,拔笔书写,一篇小文很快便问世了。无疑,千字文成了我表达情思,延续创作的最佳文体。
  • 诗经(七绝版)

    诗经(七绝版)

    每个人去阅读诗经,估计都会有各自的感想和感动。而我阅读诗经是读后以一首七言绝句诠释之。或许也算是一种创意的阅读吧。阅读诗经,如穿越到周朝一般,感受着当时人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家国情怀。这就是诗歌的魅力,短短数语,却记录了当时时代的脉搏,在历史长河里一直跳动着。这部书是把经典诗歌总集《诗经》,每首以一首七绝演绎。希望借此可以给读者打开一个新的读诗经这部诗歌集的窗口。其实也是一部七绝集。共计305首。分为三个部分。分上编《山有扶苏》100首,中编《南有嘉鱼》100首,下编《何草不黄》105首。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艰难的心路历程

    艰难的心路历程

    1949年7月,45岁已入中年之秋的巴金写了一篇题为《我是来学习的》文章。这篇文章给人一种印象,写了20多年小说的他,走进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会场,好像一下找不到创作的感觉了。这个夏天使巴金有了要“变”的预感。来自国统区和解放区的作家齐刷刷地坐在中南海怀仁堂的台下,其中不少是面孔熟悉的老朋友,但解放区作家们意气风发和自信的神情却令他多少有些陌生:“我看见人怎样把艺术跟生活糅在一块儿,把文字和血汗调在一块儿,创造出一些美丽、健康而且有力量的作品,新中国的灵魂就从它们中间放射出光芒来。”
  •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

    本书从立德、立身、立业三方面下笔,对《围炉夜话》原著中的200多条富含人生哲理和行为标准的言辞进行精编精译。虽然都是三言两语,结构层次也没有那么清晰明了,但可谓“立片言而居要”,内涵极为深刻,贯穿首尾的思想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另外,该书还把鞭挞、指导、讽刺、劝勉等多种情感熔于一炉,用精妙的语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让人读来回味无穷,获益匪浅。《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有名文学品评著作,它针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等分段作评价议论。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
热门推荐
  • 毒妃倾城:废柴大小姐

    毒妃倾城:废柴大小姐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莫家的继承人,因飞机失误穿越成了莫幽国的废材大小姐,想安稳过日子,却不想老是有想渣渣找虐!小白莲说自己是个念力废材,那她就让他们看看,自己是如何碾压他们一路飙升的。小渣渣说炼药师很金贵,拿着一颗晋级丹炫耀,那不好意思,我家喂狗的丹药都是天玄级别的。白莲花得了一只九玄蛇,在她面前挑衅,莫月染表示,关门~放小白!小剧场某日,走在大街上,渣男回头,说许她王妃之位,她回眸一笑,渣男瞬间被拍飞,紧接着,某妖孽无耻的举着胳膊跑到她身边,一脸求爱抚的模样。“小月儿,本王被人欺负了~手疼~你给吹吹~”莫月染看着无耻的莫妖孽,翻了一百眼:得!这货,得了便宜还卖乖。
  • 山野妖事

    山野妖事

    关于末世和山野的那些事,最终的秘密,谁能揭晓
  • 血溅花瓶泪

    血溅花瓶泪

    小菲和张茜是一对非常要好的姐妹,她们是省城警官学院大四的学生,一个擅文一个擅武。两人商量好了,毕业后一起报考本市公安局的公务员,张茜当刑警,小菲做行政。可小菲忽然接到了父母的电话,说她远在欧洲的哥哥已经在德国给小菲找好了工作,让小菲毕业后去德国。这样,两个好朋友不得不分开了。小菲在出国前一天,让张茜陪她去郊区的大唐镇买几件女士唐装。小菲的哥哥去年娶了个德国姑娘,洋嫂子喜欢中国的唐装,小菲决定买几件作为见面礼。
  • 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心理操控术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自己心理的支配。不同的心理会促使人们采取不同的活动,即使在相似或者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人们的心理不同,所选择的行动也会有所不同。
  • 盛世医香

    盛世医香

    她,御医之女,父亲被陷害,从此步步为营,掩饰自己;他,当朝皇子,玩世不恭,实际却韬光养晦,却唯独没有能够救下她的父亲;最初的互相利用到朝朝暮暮的日渐欢喜,“我上官钰,没有妃,独独宠你,如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永生魂途

    永生魂途

    太多的人希望永生,太多的人有遗憾,死去的人想复活,活着的人想不死,诸天给了世人一条道路,那就是杀戮不休
  • 山下人家

    山下人家

    小山村里发生了一件大新闻,听说苏家的苏紫被退婚之后不忍屈辱一气之下上吊了,就在山边的歪脖子树上,幸亏被村里唯一的猎户给救了。但是侥幸不死的苏紫却因被外男碰了身子只能嫁给猎户李青山。村里其他人暗自惋惜的有之,幸灾乐祸的亦有之,都说李青山生来命硬。刚一出生就克死了他娘,等长到八岁又克死了他爹,所以到了二十五岁了还未娶亲。山村的人们都在猜测,小苏紫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 关键时刻,曹操是这么干的

    关键时刻,曹操是这么干的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有议的人物。拥之者称之为英雄,反之者称为枭雄,但无论如何,能从一个叛经离道的顽皮少年,左右冲突,一步步造就霸势,走上高位这一点,便足以证明他的智慧超群。本书将曹操的一生的功过、成败细致点评,同时结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为读者送去深刻的启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