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69800000003

第3章 趁早觉醒,主动生活

我们都是独立而又鲜活的个体,张力和潜力都是无限的,千万不要早早地就做一个铁盔,将自己提前套进去。你要有多方面尝试的勇气,也要有潜下心修炼的毅力。毕竟,让枫叶红起来的从来都是它自己,而秋天只是给了它一个红起来的机会。

毕业6年,生活教会我的6件事

又是一年毕业季,一大拔应届生即将成为社会人。每每此时,我都会想起当年的那个自己。

毕业典礼之后,走出大礼堂的蓝色大门,复杂的心情至今仍记忆犹新。所以,我懂你的兴奋与骄傲,也懂你的焦虑、忐忑以及迷茫。

不知不觉,已经毕业6年了。越是经历过,越明白“有些事情越早知道越好”的妙处。所以我想和你聊聊,这些年生活教会我的那些事,给迷茫的你、困惑的你一点点参考或启发。

1.一份入职通知书并不能代表什么

你可能会比较在意,同学中谁的入职通知书比你好,谁的工资比你高,如果不幸被碾压得很惨,就觉得矮人一截,抬不起头。而我想说,这样的对比没什么意义。

这并不是说第一份工作不重要,你可以随便拿个入职通知书就签,而是说如果结果并不理想,也别觉得人生黯淡。三五年后你再来看,会觉得此时的心情没什么必要。

人生的赛道不是800米测试,比的不是谁更快,而是谁更远。在这一路上,随时都可能出现弯道超车的机会,而在此之前,你需要耐着性子,好好积累。

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人一开始进入了人人称羡的大企业,有人只能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但后者得到了互联网和内容创业的红利,很快甩开前者十几条街。

2.请首先支付自己

现如今都提倡“投资自己”,但具体投资哪方面呢?先从头脑开始,然后才是其他。头脑是我们唯一贵重的资产。

如果想要真正投资自己,请先支付自己。

毕业头几年,我还没有投资自己的概念,因为不懂得花钱去学习一些事物,所以成长得很缓慢,在职场上也没有博得很好的价码,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善。

后来我改变观念,每月工资发下来首先用于学习和提升,唯有能力和素质提高了,在职场上才有议价的资格。

3.你一定要有一项优势或爱好,如果没有,从现在开始培养

在这一点上,我算是发展很晚的人。大学毕业前我只知道念书,没什么特长,且个性模糊。在学校因为成绩好还能有存在感,进入职场后,由于没经验,根本没什么存在感。

工作一年多,训练营的导师给我的评价是:各方面都比较均衡,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带我的前辈也曾说过,我身上没有标签。这里的标签,是中性词。当一个人身上具有某种突出的特质,才会有标签。有标签的人,更容易被记住,更容易赢得机会。

咪蒙曾在文章中说过,以前自己当记者的时候,采访过很多很多人,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每个行业最红最厉害的人,才华、努力、人脉、方法,至少某一项有强大的过人之处,基本没有例外。

没有标签,在职场中,就等于没有筹码;在生活中,就等于无趣。而你所擅长的(优势)和你所热爱的(爱好),就是你的标签。

优势是一个人的护城河,它让你无论走到哪儿都有竞争力。爱好是一个人的游乐场,无论何时都能愉快地玩耍,玩好了也可以成为优势。

如果你不知道培养什么爱好,有两件事稳赚不赔:一是读书,二是跑步,如果还要再加一项,那就是写作。这也是我后来培养出来的三项爱好。

4.没有无缘无故的“欣赏”和“帮忙”

初出茅庐,面对各种不确定,希望有成熟睿智的人点拨,有能力强资源多的人关照,这种心情很能理解。所以,刚毕业的年轻女孩对于满足以上特点的大叔有种天然的青睐。但是一定要擦亮双眼,因为谁也不知道你遇到的是人还是兽。

比如说,帮你介绍了好工作,半夜叫你去他的住处面试的;以工作的名义带你出差散心的;赖在你房间不走的;请你吃顿大餐看场5D电影,就趁黑拉你手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欣赏”和“帮忙”。如果你没有能够立足职场的才华,就不要听信所谓的“欣赏”。不要以为长得好看,就理所当然接受大叔们的“帮忙”。

成人的世界里,判断一件事,了解一个人,永远不要忽略动机和目的,这是年轻女孩最容易犯的错误。天真浪漫、贪图便宜、想不劳而获都是原因。可是这个世界很公平的,你想得到什么,就要拿什么去换。

5.任何时候,请承担责任

责任,意味着用能力做出回答,而不是把环境和他人当作替罪羊。真正成熟的大人,必是能担责之人。

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把自己当成受害者,不断抱怨,这太容易了!你有一万种理由去责怪任何人。但问题本身就能自己解决吗?答案是:不能。

生活是你自己的,谁也不能替你成长。在我们承担起责任的那一刻,一切消极情绪都将化解。

任何时候,请承担责任。事实上,任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我们都要承担责任,哪怕这件事并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我们也要为自己因为此事而产生的情绪和反应负责,不是吗?

所以,以后别再说,这事都怪谁谁谁,唯独忘了自己要承担的那部分。做受害者很容易,但你只会一直受害。做承担者一开始很难,但很快你就能掌握生活的主动权。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很有力量。

6.永远不要给你的未来下定义

刚毕业那会儿,我和男朋友一无所有,家里也给不了什么支持,想在房价堪比一线城市的地方立足,并不容易。

两个人工资加起来也只够温饱,出门不敢伸手打车,一个月难得吃顿好的,看见品牌店都只能绕道。

眼看着物价和房价上涨得很快,我曾以为我们将来会裸婚,会一直过得很窘迫。一边是迷茫、不坚定,一边是咬牙坚持、一起奋斗,就这样拉扯着前行,窘迫的状况持续了两三年。

后来我们一起攒钱,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现如今该有的都有了。这并不是在炫耀什么,实际上也不值得炫耀。我只是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曾经如我一般迷茫又怯弱的你:一开始的生活有多窘迫,未来的生活就有多辽阔。永远别用你的现在去定义你的未来。如今生下小孩的我,觉得人生才刚刚开始呢,是时候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了。

不管此时的你站在怎样的十字路口,别害怕,往前走,别停下,所有的迷雾终会消散,生活自会给出答案。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烦恼。而我,也依然还有迷惘和困惑。未来的一切都不确定,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当下能懂得多一点,走得稳一点,仅此而已,却已足矣。

多数人所谓的迷茫,不过是迷失了自己

01

很多人面临择业、就业的问题,总会陷入纠结与迷茫,尤其是刚毕业以及毕业之后头几年的年轻人。都说谁的青春不迷茫,但迟迟走不出迷茫,就会迷惘,甚至迷失了。

一个人之所以迷茫,是有很多原因的:一是无知,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不了解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二是无能,没有实力和能力,不知道怎么选,或者没得选;三是无为,安于现状,不作为,今朝有酒今朝醉。年轻人的迷茫可能这三种原因都有,但症结还在于无知,无能是需要锻炼的,无为也是因为无知带来的。

作为过来人,我也经历过严重的迷茫和焦虑。毕业前夕面对入职通知书时痛苦纠结,完全不懂该如何选择。工作前两年,也幻想过很多职业,有过很多面试,最后依然原地踏步。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才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如今我已大学毕业6年有余,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过得要快。现在想来,这6年来,最焦虑的就是最初那几年。

曾经那个忐忑地走出校门,一脸茫然的小迷妹(迷茫的迷),转眼就成了职场老人。很多事情,经历过,回头再去看,才能看得清楚明白,身处其中只靠自己很难拨开迷雾。

迷茫源自一个人的内心,摆脱迷茫自然也要从心开始,这就离不开认识你自己。很多人最迷茫的点在于,都说毕业之后,前几年至关重要,第一份工作也很重要,那我应该做什么工作才能有一个好的开端呢?有人说,做你感兴趣的、喜欢的,问题是我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那怎么办?又有人说,做有发展前景的,问题是我好像既不喜欢也不擅长,又怎么办?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不管前景如何,你都应该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只有在这个领域,你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才会有更多快乐和满足感。

当我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发现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迷茫,往往都是对优势和兴趣的认知不够。为此我总结了三点,希望能带给你一点启发。

02

第一,兴趣和优势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如何择业?往大了说,取决于你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小了说,取决于你的优势和兴趣。

古典的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解释了什么是完美职业,完美职业=兴趣+能力+价值。如果你的职业能完美地覆盖兴趣、能力和价值这三者,那么恭喜你,这样的职业能让你体会到快乐感、掌控感和满足感。

兴趣我们很好理解,价值就是让你有成就感、觉得有意义的东西,也跟价值观密切相关。而能力,主要指你的优势、你所擅长的部分。

人们对“优势”有一个普遍的定义——“你所擅长的一件事或某种技能”。事实上,这是比较浅层次的理解。因为这样的理解,我们常常把兴趣和优势混为一谈,因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就是擅长之事。比如说有人喜欢摄影,拍的作品很不错,那么摄影就是他的优势。

而《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一书中认为:你的优势不仅仅是“你所擅长的事情”,更不能简单定义为“你喜欢的事情”。

你的优势在于那些你能保持“持久且接近完美的工作表现”的各项事务中。你的“优势”是指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而唯一能发现这些优势的人,就是你自己。

作者认为,人的优势由三大基本元素组成:

A.才能。比如,执着、果断、自律等。

B.技能。比如,护士知道安全注射的步骤。

C.知识。比如,医生知道每位病人用药的正确剂量是多少。

这三者中,技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知识,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最不缺的就是它;而才能往往是你个人属性最强的地方,每个人的才能都不同,这也是你最需要自我发现的部分。

03

第二,如果你追求职业上的成就,请发挥你的优势,而不是寻找你的兴趣。

优势最核心的部分,其实是才能。而才能就好比一个人的个性,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个性不会改变,你还是你。同样,你的才能也不大会改变,比如有的人天生对数字敏感,有的人从小对文字就有很强的领悟能力。

成功人士最常给年轻人的忠告之一就是“做你真正喜欢的事情,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才会感到幸福,才会成功”。可是,很多人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只看到了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就想像飞蛾似的到处乱撞,去找自己喜欢的事做。

且不说少有年轻人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这句话背后还有一层意思是:做喜欢的事未必会成功,做你喜欢又能发挥你优势的事才会成功。唯有在你最强的方面,才会取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

曾经看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国外有个人天生擅长游泳,少年成名,成绩斐然。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音乐。为了遵循自己的内心,他还是选择了放弃游泳事业,跑去搞音乐,但他从未在音乐上表现出什么天赋。结局可想而知,做了很多年音乐,他仍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但你不能简单地认为他就失败了。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完美职业的公式吗?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价值。尤其在人生的问题上,价值或许比成就更重要。如果这个人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在游泳上登峰造极更有意义和价值,那做音乐这件事对他而言,就不算失败。

但如果要追求至高成就和成功,请发挥你的优势,而不是追随你的兴趣。

那么,如何发现你的优势呢?

《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中阐述了优势的四大标志:SIGN, S代表成功(Success),I代表直觉(Instinct),G代表成长(Growth),N代表需求(Needs)。

自身优势的真实感觉就是:

在做的过程中,你会感到很充实、很高效(S);在做之前,你对此事已充满了期待(I);在做的过程中,你的求知欲很强,非常专注(G);做完之后,你会感觉很有成就感和真实感(N)。

至于如何发现你的优势?你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周或两周,注意观察你做的事,记录下做哪些事时你有SIGN的感觉,然后总结出它们的共性和特点,你会有巨大的发现。

记住,你的优势就藏在那些你能处理好并且强烈渴望的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之中。

04

第三,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请积极投入。

有一种说法发人深省,它说99%的人不喜欢正在做的事,并不是对这件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的确,如果你被逼着去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多少也会有些兴趣的。

人们总说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其他事情。可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往往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情,也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如此一来,不感兴趣就成了浅尝辄止、知难而返的借口。

殊不知,没有深入下去,没有全情投入,怎么可能产生兴趣啊。如果对一件事总是浅尝辄止,那自然体会不到这件事的妙处,也自然不会产生兴趣。

如果你对一些事情没兴趣,可能是你没有深入下去,不知道其中的乐趣所在。当你把一件事研究得足够深,就会发现,很多人喜欢它是有道理的。

若对某件事进行长时间的、持续的投入,就算一开始并不情愿,但在长期投入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这件事。也正是觉得喜欢、有趣,才会真正去努力。唯有真正在这件事上投入过、努力过,你才能够判断它是不是你感兴趣的事。

但很多人害怕投入,花在犹豫不决、纠结迷茫上的时间,甚至比投入在这件事上的时间还多。你要知道,行动永远比等待收获得多。如果成功了,收获到成果自然开心;如果失败了,也收获到了经验。而且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投入的过程本身也会收获到快乐。

所以,当你越是不知道或不确定自己的兴趣,就越要大胆去投入其中,时间会给你满意的答案。

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在一开始就选择适合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一旦做出选择,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把它变成真正喜欢的事情来做。或许情况并没有这么理想,话又说回来,谁的青春不迷茫,经历就是成长。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或长或短的迷茫期,没有人能替你看清前方,也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但是,有些道理未必要亲历一番世事才会懂得,知道的越多,了解的越多,你就越能站在未来去看现在,站在迷宫之上看迷宫,希望以上三点能够帮到你。

生而为人,你永远有选择的权力

01

你,就是你的选择,而非天赋,亦非出身。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大于努力。同样的努力,一个用对地方,一个用错方向,结果天壤之别。

都说越努力越幸运,但如果你能做出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在自己创造幸运。

选择如此重要,但为什么还是有人宁愿被动地活着,也不愿自己主动做出选择?

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特别是人生中几个关键的选择,不乏有人要么让别人替自己选,比如听从父母的安排,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即便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要么一味逃避拖延,等到万不得已才慌忙选择一个,比如到了适婚年龄找个人将就着结婚,即便对那个人并不钟情;要么坐以待毙不做选择,还口口声声说自己“别无选择”,让糟糕的情况由小变大,演变成为不可收拾的困境。

生而为人,你永远有选择的权利。你的逃避、拖延和所谓的“别无选择”,不过是不愿意、没勇气、不自信的借口而已。

什么时候你能直面自己真实的内心,你就能从容果敢地做出对自己而言更好的选择。

02

是什么最终决定了你的选择?用什么来评判你的选择会不会后悔?不是利弊,不是收益和损失,而是价值观。

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价值判断的标准。它是一个人面对一件事情时,判断是非、对错,决定先后、取舍的依据和准绳。

价值观可以是一句话,例如:“女性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经济独立”“选择能彼此成就的人一起生活”“工作的喜欢程度比薪酬高低更重要”“工作是和优秀的人共事让自己更有本事,而不是和喜欢的人相处”“遇强学习,遇弱相助”……

价值观也可以是一个词,譬如:智慧、助人、自由、激情、意义。

价值观是你面临选择,尤其是人生的重点选择时,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你选择这个而不选择那个,是因为这个才是你的价值观所认同的。当你迷茫、犹豫、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你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没有价值观,就没有取舍的依据和准绳,你当然不知道怎么选才是对的。

从小到大我们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都在告诉我们选择时要衡量利弊。如果利弊只是用数字或金钱衡量,事情倒变简单了,但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容易。

事实上,所谓的利和弊也只是在你的价值观里才有意义,你认为的利,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弊,这就是价值观的差异造成的。

所以,越早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越能缩短人生的迷茫期。越早去梳理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越早建立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你将越早受益。三观正很重要。

不过价值观很难一蹴而就,它是在不断成长、不断经历的人生岁月中不断修正和优化的。

但这并不影响你据此做出选择,遵循你当下的价值观就好,因为你也不可能用别人的价值观,或者拥有未知的价值观。

03

选择,意味着责任。一旦做出选择,就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一切结果。任何选择,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就看这个利在你的价值观里有多大分量,你愿意为了这个利承受多大的弊。

我曾经是一个不敢自己做选择的人。面对选择,我不是没有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只是一直犹豫、烦恼,到最后巴不得有人替我做决定,好让这个烦恼消失。犹豫再三可能还是把选择权交给父母、伴侣,或者用外部因素或时间作为条件限制草草抉择。

我反思,为什么自己做不了决定?

是因为不敢,担心选错;是因为没有勇气承担选择之后所带来的弊端和风险;是因为不敢、不愿打破现有的舒适圈。因为一旦做出某种抉择,就意味着变化和改变。

最根本的,是因为不想为自己这仅有一次的人生负责。因为怕后悔,怕输,怕不幸福。

如果自己不选,就等于规避了责任和风险吗?其实并没有,总是把选择权交给别人,不只是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且增加了失败的风险。

人总是这样,自己选的才会珍惜,如果这个决定是别人替你做的,如果顺风顺水你会感激,但如果遭遇困难,你就会把责任推到替你做决定的人身上,而不是迎难而上想着如何克服。

有一句话叫作“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因为是你的选择,这个责任你背得心甘情愿,哪怕不情愿也没人可以怪罪。

责任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催化剂。肩上不能扛事的人,是走不远的。成长的责任只有自己来担,亲爱的,勇敢一点,请为你仅有一次的珍贵人生负责。

04

在《累了,你就停一停》里有一句话:“你决定过什么样的生活,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拦得了你,所有的借口只是因为你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和朋友聊天,经常会遇到有人很羡慕别人,说别人工作怎么光鲜怎么好玩,薪酬又高。我说你也可以啊,那就选择跳槽咯。对方则会说,这样的工作恐怕自己是做不来的,还是安分做好眼下这份稳定的工作吧。

说这样的话,如果不是价值观里并不认同,也不是不敢承担这份工作的不稳定,那多半就是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也可以。

美国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说:“如果你不允许,没有人能让你觉得自己无能。”事实上,打败我们的不是那些困难阻碍,而是我们给自己设限。你以为自己办不到,那只是以过去的经验作为考虑,并没有去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总是用过去的经验来评价当下的自己,那么改变会变得异常艰难。别用你现在的能力和经验,去判断未来的你能做什么。这样的判断只是基于逻辑。

爱因斯坦说:“逻辑会把你从A带到B,想象力能带你到任何地方。”而选择本身就是兑现想象力的途径之一,你可以选择成为什么人,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

对你的人生保持适度的想象力吧,也对自己保持自信。相信你的判断,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你未知的可能性,让改变更容易发生。

人生不设限,别让过去成为桎梏。经常把自己归零,用虚心学习的态度来接纳新的思想、新的事物,向未知的世界探索,向未来的自己发出邀请。

05

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我想,什么时候你能认清自己的价值观,能承担起自我成长的责任,并且相信自己,你就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你必须做出一种选择,尽管选择是一个很痛苦的东西。当选择的烦恼大过了选择本身,或者沉溺在选择中,你就会忘记选择真正的意义。

选择的真正意义是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生命的决定权在自己手中,没有人可以替你决定。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不妨大胆一些,勇敢一些,自信一些,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勇敢承担起责任,哪怕选错也是一种成长。一旦选定,就勇往直前。

就像刘墉说的:“我们可以转身,但不必回头,即使有一天,发现自己错了,也应该转身,大步朝着对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头怨自己错了。”

怎么选都是人生。人生有一种真相是——根本没有那条“更好的路”,只有一条路,就是你选择的那条路。选择的本质是放弃。当你选定一条路,另一条路的风景便与你无关。

说了这么多,有人可能还是会说“我不知道如何选择,但感觉必须做决定,怎么办”?那就只剩最后一个办法了。

别的不想,你先问自己这两个问题:维持原状,我会失去什么呢?放手一搏,我还能失去什么呢?把这两个问题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放弃又不断得到的过程。愿我们都有一个主动选择的人生,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如果回到大学,我会趁早觉醒,主动生活

凤凰花又开,毕业季又来。“凤凰花花开两季,一季迎新人,一季送旧人”,这是我在母校听过最百感交集的话。今天早上偶然看到母校毕业典礼上,一位老师代表的致辞视频,有几句戳中红心,差点流泪。

如果时光倒流,让我重上一次大学,我会怎么过?毕业四年,回想大学也就寥寥数语:当过学生干部,打过工,做过生意,翘过课,谈过恋爱,做过交流生,拿过奖学金,没挂过科,没旅行过……毕业那会儿真是心有不甘。

如果让我重上一回大学,我只愿自己趁早觉醒,做好这几件事就好:

1.抓紧时间多读书,摸索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古人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所以,我们要主动读书,广泛涉猎,在此基础上,试着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比如专注的是哪几个领域,每个领域又涉及哪些主题等,让自己的知识面既广泛又有所专攻,是再好不过了。

别人看书是休闲,我上的是中文系,看书是主业。即便如此,我大学时候读的书不多,也完全没有建立个人知识结构的概念。

大学不用心读书,上了社会迟早是要还的。学校里时间悠闲不读,工作了下班挑灯夜读。我也是吃了这个亏,尤其要做策划类创意类工作的同学,你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会直接在你的专业度和工作能力上体现。

2.养成几个受益终身的好习惯:早起、列事项清单、记手账、批判性思维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这些你忽视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会影响你的人生走向。据说,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你可以拿出一天有意识地去觉察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绝大部分都是习惯性的。

很多人的职场头几年都是用来培养好的工作习惯的,而工作习惯是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分不开的。大学里时间宽裕、精神自由,不用为生计操心,没有社会带来的压力,真是培养习惯的黄金时期。如果在大学时就有意识地去培养一些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真的是赚到了。而大部分人如我当年一样,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即便有,也坚持不了。

但习惯的养成,最离不开的就是坚持。习惯分三类:第一类是行为习惯,如早起、背单词,养成需要一个月;第二类是身体习惯,如跑步、瑜伽,需要三个月;第三类是思维习惯,如培养批判性思维,改变思维是最难但也最受益的,至少需要半年。想想一年下来,你可以培养多少个行为习惯、身体习惯和思维习惯?四年下来呢?

3.培养几个利人利己的爱好:跑步、乐器、摄影、写作

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不是有钱、有才,而是有趣。有趣的人,除了肚子里有料有谈资,有幽默感,往往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兴趣爱好。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上,有兴趣爱好的人,走到哪儿都很受欢迎。爱好不但能愉悦自己,取悦他人,还能成为别人迅速认识你的标签。

通过兴趣爱好去结识新朋友,这是一个非常高质量突破固有圈子的好方法。通过相同的兴趣爱好,你可以认识各行各业,年龄层次跨度很大的朋友,让你跳脱出同学圈、朋友圈、同事圈等熟人圈子,而这些相对陌生的圈子能给你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机会。

我强烈推荐跑步,跑的人都知道它有多好,不跑的人总有顾虑。跑步能彻底改变一个人,从身体到内心到生活方式。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4.广泛交际,深交知己,学会人情世故

叫你学会人情世故,而不是叫你学会世故。懂世故而不世故是最高的修养,与人交际、交往,可以说是一生的修行。

我尤其想对像我当年一样内向自卑的大学生们说: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要把自己完全埋头于书堆,不要对交际感到害怕和排斥。人际交往这一课,你在大学里不学,到了社会也依然是必修课,而且付的学费会更多,代价会更大。你只有在这门课上及格了,生存发展上才会更加顺利,否则,你可能非常努力,但依然活得很吃力。

在学校,就应该广交志同道合之人,参与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从中学会必要的人情世故。如果你天生情商不够,那就多观察多分析,去观察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人都是怎么说话、怎么做事、怎么考虑的。

除了广泛交际,你还要深交知己两三,大学的情谊真的是难能可贵。每每男友说不能陪我,要去找同学或哥们儿聚会的时候,我都露出鄙夷又嫉妒的眼神。倒不是因为他不能陪我,从小我就学会了高质量的独处,而是他说“你也可以去找以前的同学玩啊!”然后我就调侃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很孤僻啊,没有同学跟我很熟。

表面看似无所谓的调侃,但却是刺痛自己的一个事实。这也是我毕业那会儿最遗憾的事。大学四年,好像跟谁都没有很熟,除了不断变换的室友,只有一个自己硬要冠以“知己”的好朋友,还真是悲摧!所幸这几年终于扭转了局面。

5.不停止探索和尝试,直到找到自己最强的那1%的基因

能在大学里就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毕竟是少数。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里说的:还没有找到兴趣的人,请保持寻找,不要停止!

高晓松曾经谈到一个观点:人生一世,如果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就要找到自己最强的那百分之一的基因。每个人都该在心里问问自己,你比别人强的那1%到底是什么,而你大学里能做的就是尽力找到它,然后在这个方向上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找不到,也不要放弃,大学里找不到,工作中也可以继续找。我算比较幸运了,工作3年之后终于找到了方向。

如果你说你想要做文案,却从不见你努力写作;你说你想考研,却从不见你背单词做题;你说你不知道未来的职业方向,却不见你虚心请教、多方摸索、不断尝试,那就别再说你想怎样了。

6.舍得花钱投资自己

这个道理,我是最近两年才懂的。如果你出身普通,甚至贫寒,你会认为在大学里就有如此“不孝”的观念是不道德的,那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认为:缺钱就要省钱。而事实是缺钱,就要想办法赚更多的钱,而想要赚钱,你就要先舍得投资。投资自己是最保值增值的交易。

大二那年,所有人都在考虑要不要报双学位,多一个学位就多一份就业机会,我也考虑过,但很快决定了不报。因为心疼钱,也心疼我姐!那时我姐刚出来工作没两年,已经负担了我一整年的学费,而报个双学位的学费又是一年的学费,相当于我姐要再省吃俭用好几个月,虽然我姐大方地对我说:“钱是赚不完的,读书要紧。”

后来找工作,读了经济双学位的同学都有了进入银行工作的敲门砖,而我投了无数简历,没有一家银行通知我面试。但我不怨自己的选择,因为当时的我认知就在那儿,但现在我可告诉你了哦。

7.制定梦想清单

我们总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是从毕业那年开始,每年的12月31日都要给自己写下新一年的梦想清单,这里的梦想不是人生的梦想,而是具体的一件件事,比如带爸妈去旅行,给自己买部单反相机,学会尤克里里……

我想说,梦想还是要写下来的,这样实现的概率更大。对比这四年,我发现自己完成梦想清单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当然,每年的梦想清单也越来越长。写了梦想清单,就相当于给了自己一整年的目标和期待,心里种下了很多颗美好的种子。到年末盘点的时候,发现清单上面实现了50%、80%,你的内心会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对未来会更加充满期待。

我很喜欢一句话: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但种什么因往往得什么果,与其等到现实给你重重的一拳,打肿那张帅气漂亮的脸,才悔不当初,不如趁早醒悟,过好这珍贵的四年。

不过,我不后悔,即便上面7点我都没做好,但至少做好了一点,那就是好好谈了一场有结果的恋爱。无论你是否毕业,当你开始主动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是你觉醒的时候。

最后,用我的大老板曲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主动生活,觉醒人生。

最不枉过的一生莫过如此,与君共勉。

给二十多岁女生的六条职场建议

职场如战场,这话不假。

二十多岁正是我们刚刚需要接触职场的年纪,而很多听闻办公室政治的年轻人,光是参演办公室《甄嬛传》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哪里还有闲情为自己的职场生涯谨慎思考呢?

我越来越觉得,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认知,是非常可惜,也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其实谁都挺努力,谁都想出人头地,而那些真正做到的,一定是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成长有着深刻解读与规划的人。

没有这样做的人,最终都浪费了自己大半的劳动。我们什么都不该怕,最该怕的就是,自己把自己耽搁了。

所以想奉上几条实用的职场建议,给二十多岁迷茫的你一点点可循的方向。

1.用80%的精力做20%高价值、高优势的事

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会一股脑儿地扎进工作里,热情是有,就是有些盲目。

一个人在工作中,必须习得一些必要的聪明,这种“聪明”,不是闷头奉献,而是学会评判事物的轻重,找到工作中的杠杆点。无论什么类型的工作,都遵循二八原则:20%的工作决定了你80%的最终成果。这20%不是其他,正是高价值、高优势的事。

比如你做文案策划,工作内容既有写软文,又有推广和活动策划等。如果公司的头部资源集中在活动上,而你的优势是很会策划活动,那么写活动策划案就是你工作中高价值、高优势的事。你应该把80%的精力用在这件事上,而不是一一涉及,平均用力。

高价值,是对公司而言的价值。高优势,是对你自身而言的优势。把握好这个法则,你就更容易脱颖而出,找准自己的核心位置。

2.找工作要看未来发展

找工作并不是现在的收入尚且可观,就代表这是个好工作了。重要的不是现在你在做什么,而是未来三年、五年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一份工作值不值得做,要看它未来的价值有多大,能带你走到哪里。

3.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工作效率

好的工作习惯不难养成,难的是好的思维方式。

职场中最佳的思维方式是:凡事从目的和指标出发,做一件事的同时,也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是为了谁做这件事?你是在服务于谁?他是站在什么样的核心诉求上?想清楚这几个问题能让你事半功倍。

很多年前,作为职场新人的时候,领导曾交代我写一份PPT方案,他把大概思路和内容要点简单地和我描述了一下,我没多问就立刻开动。

第二天我奉上加班到凌晨的方案,领导看完却并不满意,指出这要改,那要调,要让客户看起来怎样怎样。这时我才听出来,客户是谁,目的是什么。

其实,怪我没有事先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对客户期盼的方向和角度都不多加了解,努力自然也就滑落为尴尬了。

时刻把目的挂在心上,才能找出最佳完成途径。

4.做“自燃型”选手,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自燃型的人,是一捆温度合宜便主动发光放热的柴火,从不会被动地等待指令,他们总是积极地融入工作。

这样的人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何谓“旋涡中心”?

工作中无论事情大小,都需要有一个精力充沛、起核心作用的人物,去促进上司、部下和周围人的沟通,这样的人宛如一股上升的气流,自平地涌起,将与此事相关的全体人员卷入其中,带动整个团队的氛围。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更能掌控局面,发挥自己的长处。

5.搞清楚个人的独特价值所在

职场讲求的是贡献难以复制的独特价值,而非重复简单的劳动。

IP时代什么最值钱?个人品牌最值钱。一个人的替代性越低,估值也就越高。工作中的绝大多数事情,当你去问自己“我能为同事、为团队、为公司提供什么独特价值”的时候,你的价值才真正得以体现。

6.职场竞争力的保持,在于8小时之外的持续学习

年轻人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时间花在哪儿,成长就在哪儿。与其说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不如说时间才是最大的资本。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持续学习才是职场的核心竞争力,它能将你和别人区分开来。

同样是在事业单位工作,有人下班过后只剩消遣娱乐,多年后依然无所起色。有人下班过后坚持读书写作,后来出了自己的书,并且累积好了走出体制的资本,或是跳槽做内容运营,或是开办自己的创意工作室,收入轻松翻番。

当然,不只读书、写作,学习的路径还有很多。你怎么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向学的心。多变的时代里,兴许你在业余时间得到的养分,能帮你撑起一片新的天地。

谁都不能一蹴而就,职场的智慧,也是如此。

兴许经过多年的磨砺,才能换来一丁点通透,但年轻的我们从来不必害怕。只要拥有一颗生机蓬勃的心,便永远能在复杂的成年世界里,寻觅到属于自己的净土与乐土。

祝愿你我都能早日在职场游刃有余,发挥自己最好的一面,得到最好的奖赏。

逐渐成为持续被需要的人,成就自己的个人品牌

在如今这个人人自媒体、人人自品牌的时代,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和领域,想要脱颖而出,建立个人品牌显得尤为重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更是如此,一个有着鲜明个人品牌的人,和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场新人相比,无论在影响力,还是身价和收入上都更胜几筹。

当你建立起个人品牌,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有更多的人认识你,更多资源也会主动找到你,这时候除了主业之外,你还可以开启多重收入,成为真正的斜杠青年。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从0到1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呢?关键在于梳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做好品牌卡位,然后深耕下去。我们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给自己贴标签,找到你的关键词。

贴标签在这里不是贬义词,而是给自己定位。找到可以代表你自己,又能让人第一时间记住你的关键词。找出最符合你经历、能力和个人特质的关键词,让别人一提到这个关键词就想到你而不是别人。

围绕这些关键词,给自己设计一个有魅力的自我介绍,要有故事性和画面感,能让人记得住。你的自我介绍里可以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放上目前为止你取得的成绩(最好有数字)。比如:读了100本书,写了20万字,完成环勃朗峰徒步。

体现你的生活方式。我每年出国旅行2次,每天写作2小时,每周跑步3次,学习投资,等等。

展现你所拥有的技能和资质。也就是告诉别人,你对他有什么用。包括你的强项或证书、资格认证,比如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红酒师、高级营养师等。

此外,你还可以打造标志性的事件来强化自己的标签,假如你的标签是演讲,而且你曾花了三个月时间从演讲新人到达人,那这个就是你的标志性事件。反正就是把你干过的很牛的事情标签化、事件化。

在所有场合和公开平台都统一这样的自我介绍,保持一致性、独特性,并且让自我的形象和展示的内容与现在做的事情相符。

第二步,拥有双技能,成为独一无二。

成为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专攻一点,做到极致;一种是多发展几个熟练的技能。后者往往更容易一些。

专攻一点,把某个技能练到第一,做到极致,很难。但你可以拥有双技能,这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不必追求成为第一,只要成为唯一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你可以发展两个熟练的技能,每一个都能达到前25%的水平,你就能结合出独一无二的优势。

著名的呆伯特漫画作者斯科特·亚当斯就是这样。亚当斯不是世界上画画技能最好的,但是他的画画技能达到了前25%的水平;他写笑话的技能也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也能达到前25%的水平。现在他把这两项技能结合到一起,画“呆伯特漫画”,能做到这第一点的人就少之又少。

不管你真正喜欢的领域是什么,你要努力在这个领域做到前25%,然后最好再加一两个领域,两个领域相隔得越远越好。

比如懂得营养学会做甜品的红酒品鉴师,身为爵士乐发烧友的理发师,以及懂得科学原理热爱写作的健身教练。用两项或三项技能结合起来去做一件事,这件事只有你能做,这就是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差异化的、独特的地方。

第三步,把你的经历和已有的能力体系化。

有人可能会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技能,去发展又需要时间,是不是就没办法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和经验,在发展技能的同时,你依然可以做一些建立个人品牌的事情。

方法就是梳理几十个你的成功经验或经历的故事,找出你可以教别人的东西。然后分类,合并,筛选,去掉不可复制的、一次性的偶然的成功,留下可重复的多次的成功,并将其系列化,这就是你可以分享给别人的属于你的有价值的东西。

第四步,持续分享和输出,为别人创造价值。

所谓个人品牌,最终的目的其实是基于以上三点的梳理和持续耕耘,不断将这些内容展现出去,让别人知道你是谁,你会什么,能提供什么价值。

个人品牌的建立离不开最核心的两点:一是影响力,二是信任值。想要拥有影响力,并获得信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去帮助人,给别人带去价值,成为持续被需要的人。

你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去分享你的知识和提供技能。比如微信、微博、公众号、头条号、简书等,还可以通过文章、视频、线上课程等多种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你的个人品牌所提供的价值或服务,与本职工作最好能形成闭环系统。

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是这个系统的代表人物。他一边教书,一边咨询、写作,每本书解决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来自他的咨询工作。而书中的系统知识又可以做成课程,在商学院讲课。他曾这么评价自己的工作: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这三份工作组成一个高效自洽的系统,这就是闭环系统。

1.输入问题,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2.解决问题,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3.输出产品,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总结起来,要想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一方面得找到符合自己的关键词,给自己贴标签;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发展或强化两项技能,将其变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果暂时还没有特别突出的技能,那就把你到目前为止的经历和已有的能力体系化,变成你能持续分享的内容。

最后,将以上内容持续地分享和输出,为别人创造价值。只要你坚持去做,逐渐成为持续被需要的人,成为能够不断影响别人的人,你也就有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工作中有这个习惯的人,永远无法受人欢迎

01

职场中什么类型的人最不受欢迎?每个人脑中都有不同的人物画像,但我认为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那种处处反驳的人。

昨晚和一个朋友吃饭,跟她一起的还有她的先生L。我们边吃牛排边聊,聊到当晚最重要的议题——关于她个人的发展建议时,轮到L先生发言了,他放下刀叉,说了句:“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吗?”

就这一句话,像是按到了我朋友身体里的一个开关,她像是被严重挑衅,非常不爽,脸色一下子沉了下去,感觉餐桌上渐渐有了火药味。还没等L先生开口说第二句话,她已经和对方争论起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了,因为讨论前她就表态要听L先生的意见,她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说这样的话,她感觉他是在指责自己总是听不去别人建议。

接下来的对话就变得更加戏剧化了。她情绪激动,声音提高了八度,L先生一直在解释不是她理解的意思,而是想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她,看看能否给她启发……但她却在不断说明这句话给她的感觉是什么。

最后,他们的对话陷入僵局,谁也不说话了。我也很尴尬,大家都只是闷头吃东西,而今晚最重要的议题,也是她最关心的,根本还没开始聊。

02

类似的场景在工作中是不是也很熟悉?就是当你和对方讨论一个问题时,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要找出你话语里的破绽去反驳你、辩倒你,却根本不着重点的人。

要说他的反驳对解决问题有帮助还好,但事实上并没有,对话早已偏离了最初的问题。最后我发现,原来对方的目的只有一个:证明我是对的。可这又不是辩论赛,如此较真并没有人为你喝彩,反而觉得你莫名其妙。

在网络上看到有句话说,有一种低情商,叫作“你说什么我都要反驳”。我想改写一下,有一种低智商和低情商,叫作“证明我是对的”。

你不用证明别人是错的,来显示自己是对的。证明你是对的,那又如何?工作中第一重要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其次是自我成长。所有的讨论都是为了得出某种结论和解决办法,或者碰撞出新思路、新想法,互相启迪,而不是争论各自观点的对错。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跟谁讨论都容易陷入这种证明对错的思维模式中,最后不但没有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还招人讨厌。

03

这样的人,其实是把自我看得太重,好像只有证明了我是对的,才能体现我的重要感、优越感,殊不知,这恰恰体现了其自我是相当脆弱的。因为他们要通过外界的“输赢”和“对错”来维护自己,哪怕是语言上战胜你。

而且处处彰显“我是对的”的人,很难拥有开放的头脑,会让思维越来越封闭。如果你的意见与他们相左,或者不是他们想听的,他们根本没有耐心听懂你真正的意思,甚至会条件反射式地找各种理由拒绝接受,哪怕自己站不住脚。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无论说什么观点,仅仅是自己个人的喜好,她都要纠正和反驳你。又或者你了解到一个新观点,觉得很有价值和启发,想和他分享。他在你这里第一次听说,甚至还没听得特别明白,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反驳。这几乎成为了一种习惯,但这种习惯会严重阻碍一个人的成长。

无法改掉这个习惯的人,很难在职场受欢迎。那么,如何改掉这样的惯性思维和行为习惯呢?

04

第一,保持头脑极度开放。

保持开放,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始终愿意去理解那些看问题与你不一样的人是怎么形成他们看问题的方式的,你将从中获得更丰富的视角。

没有真正通过别人的视角看待事物,就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判断,这样很不明智,也很无趣,自身也不会受益。在新事物新观点面前,不要轻视,不要自以为是。要以慢为快,在充分了解和验证之后,再去下判断,你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与收获。

在《埃菲尔铁塔沉思》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

允许别人对你的观点进行否定,要知道,对你的观点的否定,并不等于对你这个人的否定。很多人无法接受别人的否定意见,就是把这两者完全等同起来了。

第二,好好听话。

上帝之所以给了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但好好听话不仅仅是多听别人说这么简单。

一个人只有内心很平静,才能够听得见、听得懂别人讲话。内心躁动的人,当别人讲话的时候,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去,或者没听懂,很可能造成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

好好听话,需要放下成见,先按捺住自己的想法,用心去听。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都愿意去倾诉,不愿意去倾听”。最高级的沟通不是说话,而是倾听,一个人际关系好的人,一定是善于倾听的。

第三,多关注别人。

多去观察别人的优点,关注别人思想或观点里的闪光点,关注别人的需要,理解别人的心情。一个人的精力和心思是有限的,当你多去关注别人时,关注自我的时间就少了。这样就不会处处彰显自我,维护自我了。

如果自己的行为会让别人不舒服,招人讨厌,或令自己没朋友,那就需要反省、改变。没有一个人是可以靠自己走得很远的,我们终究需要和谐而友好的人际关系。

总而言之,工作中别总想着“证明我是对的”,这样的举动既不明智也显得低情商,还招人讨厌。同时也会让你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头脑越来越封闭。

同类推荐
  • 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美国总统克林顿说:“只要敢想你就行。”这就是创造的精神来源。本书从奇迹就是你自己、把昨天的自己淘汰、铸造生命的强度、颠覆惯性思维等九个方面来论证如何利用自己目前已经具备的优势,开发你巨大的潜能,创造属于你的人生奇迹。
  •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结果显示,3%的人25年后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社会精英。10%的人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不错主管,等等。而占60%的人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是几乎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从离开校园到职场人生,25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
  • 优秀是一种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

    本书从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入手,根据工作、休闲、学习、思维、健康等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向读者讲述哪些习惯是我们必备的,哪些习惯是我们应坚决制止的,哪些习惯是可以改进的。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总结自己的角角落落,体味生活的方方面面,慢慢养成足以让自己快慰一生的良好习惯。就像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 如何在人生中推销自己

    如何在人生中推销自己

    本书涵盖了人生成功因素的各个方面,包括性格、个性、目标、毅力、热情等,同时为人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方法,如什么样的性格更容易成功,怎样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等。
  • 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来

    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来

    《跟任何人都能聊得来》是一本交际口才指导书。它告诉我们,人的聊天技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可以在后天环境熏陶和有意识的培养下获得的。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事例和小故事,深入浅出地点透成功社交的小窍门,告诉你在不同场合下,与不同的人如何打交道、交朋友,让你轻松成为一个会说话、会聊天、会做人的社交达人。你想要改变命运吗?那就要学会改变自己!你想要改变自己吗?那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
热门推荐
  • 骊华

    骊华

    医女陆妩穿越到殉情的千金陆芜身上,痴情皇子纠缠不休她被囚禁在深沉的庭帷之内。当白梅零落,不争后廷高位,还能守住那一份真情?
  • 起源—灵

    起源—灵

    万物分阴阳,世界亦是如此,一个没有亲人,没有记忆的穷困潦倒的孩子到底能在这个虚伪丑恶成长到什么地步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唯有你如此不同

    唯有你如此不同

    当一个人,他存在的证据被家族抹杀,甚至连逃离过去都成了奢求。活着成了最卑微的愿望,却又在深不见底的黑暗中,遇到了此生唯一的温暖。当烈火燃尽时,自会有凤凰涅槃,当爱上一个人,就会为她征服世界。
  • 冷面总裁强宠妻

    冷面总裁强宠妻

    被自己的亲姐姐陷害致死,这一世,顾依维只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却没想到报仇的过程,始终有个名叫老公的生物阴魂不散。“龙总,你不是不想结婚吗?请不要勉强,否则你未来后悔了怎么办?”龙锦墨:“你是我的妻子,我为了孩子他妈,就算是后悔了我也只能将就,不能退货,你担心什么?”所以,他的目标是宠她,宠她,再宠她,宠得不能没有他,她就不会在嚷嚷着离婚了!
  • 小妾皇后

    小妾皇后

    杭州在杭州树人大学隔壁的一个小楼房,正在上演一出好赌的夫妇将自己年仅十八岁的女儿卖给一个年轻的古怪医生当小妾的闹剧。“老爸老妈,我回来了,老爸老妈,我放学回来了。”一道娇柔好听的少女的声音自大门外响起。“咦,奇怪了,老爸老妈呢?”随着声音,一个穿着校服的美丽少女推开门走进大厅。她将那轻的书包放在桌子上,口渴了从桌子上拿起茶杯到……
  • 一个永远的童话

    一个永远的童话

    展现当代艺术家的风采。郝敬堂,1981年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书目:《爱的金字塔》、《海南剿匪大捷》、《海盗洞》、《一个神秘的女人部落》、《一个永远的童话》、《天路迢迢》等十余部。《海南剿匪大捷》获中国作家“大鹏杯”报告文学奖;《一个神秘的女人部落》获全国人口文化奖;《爱的金字塔》获全军新作品奖。
  • 符文神尊

    符文神尊

    混沌时期,大道孕育三千魔神,三千魔神大战陨落,化做三千外宇宙……大道之子盘古成功开辟出内宇宙洪荒大陆。洪荒大陆经历万般演变,法则俱全。杨戬外甥,吴凡。乃是杨戬大哥,杨蛟血脉借天地奇珍泛生石,孕育而出的。不过在孕育之出偶然掉落至三千外宇宙之一的联邦宇宙……被一个神秘瘸子收养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中因为一些事,吴凡知道了,自己不是联邦宇宙之人,的事实。也知道了,自己是洪荒大陆人族。
  •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过往红尘:八个女人的人生解读

    作者品评的八位女性,均在上个世纪留下过深刻的人生印记。她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姿态和生存际遇,仍让今天的我们萦怀于心。顺着作者的笔触,品读她们的命运和人生,竟会是如此的苦涩而又温馨,仿佛有干愁百结,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