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0600000004

第4章 巨头引领商业模式(1)

(第一节)帝国模式:阿里的金融帝国进化论

阿里金融最终的目的不是去建立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而是让资金流与物流、数据流构成阿里帝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以支付宝为核心,建立一个服务于各类交易的金融生态系统。

从小贷、虚拟信用卡、互联网保险,到余额宝、资产证券化,阿里小微金融集团(以下简称阿里金融)的平台战略越发清晰。很多传统金融业者高喊“狼来了”,他们认为阿里金融在抢他们的饭碗。其实,阿里金融最终的目的不是去建立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而是让资金流与物流、数据流构成阿里帝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以支付宝为核心建立一个服务于各类交易的金融生态系统,倒逼金融机构服务于这个系统,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马云的理想不是仅仅做一个电子商务领军企业,而是要建立自己的网络商业帝国,创建商业模式的最高形式—国家商业模式,阿里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正是马云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棋子。阿里巴巴未来定位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核心业务,这是马云在2012年9月的网商大会上提出的新战略,此后,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的动作频出,布局新业务、推出新产品与调整组织架构等多措并举。

马云曾多次表态不会和银行竞争,银行不想做的由他们来做,但阿里金融在金融服务领域已形成贷款、担保、保险、信用、支付结算等全流程,加上2013年6月推出的余额宝和资产证券化又填补了吸储这一环,阿里金融在理论上已经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金融机器。尽管还有很多管道需要打通,但这只是时间问题,一次次让传统金融震撼的产品推出,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也为阿里金融的单独上市增添了砝码。

搭建基层信用系统

借助诚信通、诚信通指数等服务建立的商家“网上征信系统”,是阿里金融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和根本。而未来,阿里金融获取信息的渠道将多元化,除了支付宝这一交易平台外,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两大社交平台的合作也有巨大的想象空间。阿里参股新浪微博,与腾讯合资卖保险,把社交圈的人际关系转化成信用额度,当然,微博和微信两个社交平台是否愿意对阿里完全开放数据也还是个未知数。

阿里金融现在做的并非典型意义的互联网金融,更像是小贷公司的互联网化。但阿里金融做的绝不是小贷公司所能做的。阿里金融最具互联网金融精神的,是用其掌握的大数据构建分析模型,处理实时动态数据,从而完成了借贷审核。其放款的依据主要是,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商企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以及用户网络活跃度、交易量、网上信用评价等。

阿里金融用非人力的方式做出是否借贷的正确判断,做了银行做不了也不愿意做,而小贷公司又做不好的事,挖掘的是一片空白地带。

此外,与小贷公司相比,阿里小贷年化平均利率是18个点,但是由于借贷还款非常方便,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阿里金融不鼓励用户长期借款,按照平均150天左右的借贷期计算,也就是五分之二年的借款强度,平均只有七点几的成本,相比小贷公司的20多个点,成本优势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阿里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为6亿元,重庆阿里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阿里注册的是小贷公司,但定位绝对不是小贷,因为它没有银行牌照,阿里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做全国范围内的业务。鉴于小贷公司可以从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但融资金额不得超过自有资本的50%,这意味着阿里金融两家小贷公司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仅为24亿元,这对于阿里的长远发展战略来讲是远远不够的。

阿里小贷资金来源将不断演化,逐步多元化,三分之一是自有资金,三分之一是引入外部资金,另外三分之一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现有借出去的贷款证券化,和信托公司及金融机构联手,做成可投资的证券卖给第三方,这样的产品现在供不应求,往往在内部就消化掉。对于阿里小贷而言,除了自身收益方面的考虑,涉足资产证券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高流动性。

设计风险控制系统

阿里内部也讨论过是否做P2P的问题,最后放弃了,最主要的原因是风险问题。未来会不会做P2P?肯定会做,那要等支付宝的交易数据沉淀到足够丰富。阿里金融选择了从阿里巴巴和淘宝体系内的用户入口介入信贷领域,这部分用户的信用是可控的。淘宝、天猫有成千上万家小网店,这些网店的注册信息、历史交易记录、销售额、现金流等信息,在阿里巴巴的数据库里一清二楚。只要网店有真实的订单,阿里就可以给它放贷。经营状况好的网店,还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获得贷款。比起传统银行一家一家地调查企业、一笔一笔地进行审核,阿里的成本和风险明显降低,效率则大大提高。很多淘宝店主经营多年,淘宝店甚至是其赖以养家糊口的营生,违约成本巨大,因此淘宝商家的违约概率非常低。

阿里也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根据实时信息适时调整用户信用等级,账户交易或者订单的波动,支付宝资金往来情况的变化,都会导致用户信用等级的实时调整。一旦突破设定的红线,后台就会要求贷方提早还款,在商家各种贷款渠道中最先收回资金,把可能出现的坏账率降到最低。这比银行事后干预的机制更先进。

阿里小贷的坏账处理方式并没有什么特别,用户即使真的无法偿还也只能做坏账处理,如果额度不太高,不一定会追溯,但这一用户将丧失再次借贷的权利,同时,也会被阿里巴巴各个平台拉入黑名单,不能交易和开店。

大数据是阿里金融的基础,在数据分析模型中,各种权重不断实时微调,让数据分析更精准,坏账率会不断下降。另外一方面,信用考核的标准不会固化,而是通过越来越高的成本防止用户造假。

相对于个体风险控制,系统性风险控制会比较困难。阿里小贷在设计上分为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两种,淘宝、天猫订单贷款最高额度为100万元,周期为30天;信用贷款最高额度为100万元,贷款周期为6个月。阿里小贷累计为超过2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户均贷款额为6.1万元。

用户贷款的目的主要是对流动资金的补充,而不是投资性的,因此风险相对会很低,坏账率控制在0.98%,数量级上百亿。按每一笔贷款平均十万来计算,100亿要十万个(次)商户来接,风险被分散了。阿里小贷为什么定位在100万以下?据阿里内部评估,银行的贷款下限是500万,如果定在100万到500万之间,做出的产品会跟银行的产品过于接近。定位在100万以下也是决策层逼着阿里小贷做出跟银行足够差异化的产品,同时也是对风险控制的考虑。

构筑数据闭环系统

马云认为,眼下卖数据是不划算的,不要将数据的价值局限于“变现”,数据最终的指向是积累的信用,包括个人信用,也包括企业信用。将数据变成信用,良好的信用又可以取得贷款、获得更好的服务,增加财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就是数据价值。

阿里对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之一,阿里云承担最主要的数据分析,也对外承接业务,同时,支付宝也有自身的数据分析团队。

在阿里金融这个平台上,互联网所能够提供的正是供求双方需求的实时对接:较低的交易成本、精确的客户细分,以及定制化的客户需求。用户在网上提出申请后,后台数据和信息自动匹配,如果申请借贷数额在系统认定范围内,系统将用几秒时间做出是否放贷款的决策,从而将人力成本降到最低。

在阿里金融的系统内,形成了数据—信用—财富的闭环系统。用户通过PC或移动设备发生的交易行为会产生相当数量的原始数据,原始数据通过设备采集后进入分发中心,按照一定分发规则被分发至各个集群服务器。零散的、无序的、没有关联的原始数据在集群服务器被加工成人或者机器可以理解的形式,数据进一步被挖掘,形成业务模型。此外,为了便于在内部解决数据的交换、安全和匹配等问题,阿里集团还搭建了一个数据交换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个事业群可以实现数据的内部流转,实现价值最大化。

开放平台交易系统

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说,阿里在颠覆银行。其实,阿里金融目前是在做银行做不了的事,颠覆是以后的事—这个颠覆就是构建一个网络金融平台生态系统。

阿里金融目前涉足的领域虽然广泛,但是只服务于阿里巴巴平台上的用户,没有在天猫和淘宝注册的公司或商户,阿里金融是无法服务的,而阿里金融从闭环系统走向开放系统的关键是支付宝。

网上支付、电商支付等绝大部分是通过支付宝,支付宝起到基础的作用。据易观国际提供的201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支付宝占据支付市场48.3%的份额。各类交易的信息都在支付宝,包括订单、是否支付,从长期来看,这类信息很难作假。

对个人贷款比较麻烦,个人透支相对来讲则要容易操作得多。阿里金融2013年力推的一项新业务,是用银行的资金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支付宝用户在淘宝和天猫商城购物的消费行为提供消费贷款,也就是发行虚拟信用卡,这对银行是有威胁的,该业务额度初定为1~5000元,阿里金融预计第一年贷款量在4亿~5亿元间。

任何行为本身都会产生数据,但只有线上数据有可能被沉淀和利用。支付宝是阿里数据固化的最好工具,在阿里的进一步拓展中,所有的想象空间都在支付宝上。在阿里巴巴内部已经实现完全非现金—将工资打到支付宝上,个中交易都在支付宝进行结算—这一做法完全可以推广到支付宝个人用户中。

两台移动终端的支付宝账户可以自由进行资金转移,由于安全性的问题,这在银行的支付系统下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跳出银行系统进行操作。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已经突破,交易可以不通过银行交易系统,直接在支付宝内部结算,而且不产生任何费用。这一创新的想象空间巨大,如果每个手机用户都有一个支付宝账号,等于所有拥有手机的人都可以实现非现金交易,而数据都会实实在在地沉淀下来,这对阿里金融来说是一座宝藏。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支付宝的用户都会自动生成信用额度。未来阿里金融的角色更像是一个信用审核员和平台服务员,而交易的主体是由阿里金融打上信用标签的企业和个人用户。(第二节)付费过桥:都在拼创新,你拿什么当“学费”

与一些P2P公司将一定数量个人贷款转化成“信贷资产包”,再卖给专业投资者的模式不同,中国平安打造的陆金所提供理财产品和借款一对一交易,并且由担保公司对本金和预期收益提供担保。

平安是第一家与阿里巴巴、腾讯等电商和社交平台大规模全方位合作的保险集团,第一家真正触网、建立网上P2P的传统金融机构。为什么平安集团能率先“触网”?平安是如何玩转互联网金融的?

与一些P2P网贷公司将一定数量的个人贷款转化成“信贷资产包”,再卖给专业投资者的模式不同,平安旗下的陆金所提供理财产品和借款一对一交易,并且由担保公司对本金和预期收益提供担保,既保本又保息。

陆金所,全称是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它是平安集团旗下成员,成立于2011年9月,注册资本金达数亿元。

陆金所的出现,一方面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平安保险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对其的重视相关;另一方面与创新银行业务、发展小微融资密切相关。

平安的创新基因源于哪里?从马明哲的“土猫洋猫论”和“付费过桥论”等著名观点中,可以窥见创新基因的端倪。近年来,马明哲不惜重金招揽人才、“付费过桥”的做法,为平安集团买来了时间和领先地位。陆金所也成为了一个土猫、洋猫混血的咨询、金融、IT 人士的集合。

架构全新商业模式

陆金所是一个联结小微投资人和借款人的互联网平台,是一种特殊的P2P网贷模式。陆金所为资金出借人提供简单的理财产品,使资金出借人直接与借款人匹配,双方通过平台签订电子协议,直接明确借贷关系,陆金所不赚取息差。

目前,陆金所只是一个试验平台。在当前的商业模式下,由于不收取手续费和成交费,几乎没有任何收入。陆金所还是一个“烧钱”的互联网平台。要想盈利,有几条出路:一是收取交易手续费和成交费;二是可以改变一对一模式,考虑把贷款打包,与理财产品之间形成息差;三是可以考虑扩大业务范围、扩展商业模式、设计多种产品等,来创造更多的盈利点和业务量。

借款同时需要申请指定的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服务,担保公司承担保障资金出借人本金和收益的责任。

陆金所目前的服务对象是银行服务不到的群体。其旗下目前唯一一款产品“稳盈安e贷”投资和借款金额起点要求均为1万元,而银行理财产品受银监会监管规定限制,需要10万元起售。

“稳盈安e贷”在2013年8月前年化投资收益率与借款利率都是按人民银行基准贷款利率加成40%。2013年8月,1年期投资利率为8.4%,大于1年至3年期的投资利率为8.61%,平均综合收益率8.61%,投资平均期限接近3年。不到9%的预期投资收益率与同类的P2P网贷平台预期收益率相比,应该属于较低的水平。

构筑担保风控机制

借款方通过平安集团旗下担保公司审核之后,直接向投资方借贷,双方通过平台的电子借贷协议,明确双方的债务与债权关系。理财产品与借款一一对应。

平安集团旗下的担保公司—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为稳盈安e贷提供全额担保,承担贷款损失的风险,相应地收取一定的担保费。担保范围包括本金、利息和逾期罚息。担保费的比例根据个人资信情况而定。信用审核和担保业务处理是线下的。

做好风险控制、降低违约率和坏账率,是在P2P模式下能够盈利的一个必要条件。

据平安内部人士透露,陆金所坏账率低于0.3%。但考虑到陆金所上线时间较短,且当时借款周期以3年期为主,大部分贷款还未全部到期,坏账率可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陆金所不承担坏账风险,把风险转移给了平安旗下的担保公司。考虑到担保公司的贷款审核、违约追偿等运营管理成本之后,2%左右的担保费率应不足以支持大于3%的违约率(假设违约损失率为60%)。

同类推荐
  • 全球著名企业反败为胜的启示:大翻盘

    全球著名企业反败为胜的启示:大翻盘

    一个企业在遭到重创后,能够起死回生,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杜邦、福特、克莱斯勒、IBM、苹果电脑、雀巢……哪一个不是声名赫赫?哪一个企业的辉煌不让你热血沸腾?哪一个遭遇的重创不让人扼腕叹息?哪一个翻身而起,重掌大旗又不得不让人由衷敬佩?本书不是一本单单描述“失败在逆转又成功”的书。它是一本告诉你“为什么失败,怎么样逆转,又如何成功”的书。本书所写到的这些企业都是当今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他们的跌宕起伏都是最经典的翻盘案例。
  • 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管理

    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管理

    在纷繁复杂的职场行为里,心理活动像一双幕后推手在操控着“台前表演”。每位员工每个司空见惯的日常行为,每个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都隐藏着不易发现的心理秘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单为追求工资为主导思想的80、90后成为公司主体的年代,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管理成了一场心理博弈战,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技巧便是懂得员工心理,读懂下属的内心并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有效了解员工,激励员工,进而达到正确用人的目的。只有充分了解了员工,才清楚员工的优势与不足;只有学会激励员工,才能让员工始终保持激情与斗志;只有正确用人,才能把员工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让他们扬长避短,为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 论语与算盘

    论语与算盘

    《论语》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算盘”意指商人的经营管理,追求赚钱之术、获取财富之道。涩泽荣一先生用一生作为实践,从道德修养与物质财富的关系出发,解读人心社会与商业经营的和谐之道,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
  •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

    该书主要阐述和记录了青岛港总裁常德传多年来对中国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感悟。青岛港把儒家文化、企业文化与对世界的认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书中做了详细介绍,不失为汇集中国管理智慧的好书。
  • 领导智慧成败之秘

    领导智慧成败之秘

    大凡卓有成就的领导者无不具有超凡脱俗的领导智慧。领导智慧是见微知著的眼光,是对大局的把握和操纵,是勇于决策的胆略,是举重若轻、化繁为简的手段和技巧。丰富、修练领导智慧是提高领导水平的捷径。
热门推荐
  • 前男友请绕行

    前男友请绕行

    刚甩掉前男友,前男友就搂着其他女生到处在校园里沾花惹草,而那个所谓的现任女友竟处处找萧染麻烦?又成为全校女生公敌?原因仅仅因为甩了夜墨辰?!萧染冷笑一声,为了真爱,拼了!
  • 魔修大帝

    魔修大帝

    世间万世,无数沉睡中的存在为何苏醒!杨旭依靠罗盘,轻易进入秘境,别人辛辛苦苦的破阵,好不容易已经破开了,谁知宝物已经被搬完!“哪个杀千刀的,把我的宝物还给我!”无数势力空手而归。一场浩劫来临,这个世界该何去何从,主角又能够在这场浩劫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踏九霄,破苍穹,魔威无双,镇压天地!QQ书友群:849402648,欢迎大家加入一起交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南宗抉秘

    南宗抉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藏珠记——元婴草

    藏珠记——元婴草

    一个女孩为了找寻身世,无意之间卷入了一个隐藏在整个城市多年的秘密。亲情友情爱情,信仰良知原则,有什么是不可以放弃?我们都是生命短暂的动物,在这个世界上不停的的选择、放弃。为了一个传说,多少人前赴后继,是人性的贪婪还是自然法则的恣意妄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取舍!
  • 一弦红尘

    一弦红尘

    不世出的天才,沾染尘世。琴和他的主人离开幽亭,白衣飘飘有怎玷得清这世间?
  • 在燃烧青春的日子里

    在燃烧青春的日子里

    60——70年代,一大批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年轻人,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奔赴农村,与当地的村民同甘共苦,燃烧青春,经受着血与火的考验,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的,是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故事的展开,不在于回顾,也不在于对“知青”命运的思考,因为,“知青”二字不单纯是字面上的含义,而在于表现历史所赋予一代人的“特殊的使命”和“独有的资格”……
  • 傲娇老公强势宠

    傲娇老公强势宠

    一场利益的联姻,牵扯出一段难舍难分的纠葛,林家大小姐林若悠为救家族毅然嫁给了南城的帝王顾言西,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它会去往何方……
  • 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

    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

    书是全人类其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源泉。读书,是人们接受新知识、获得新信息、提高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扩大生活视野、愉悦身心和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一个喜欢读书、博览群书的孩子,其智力水平、知识积累、品德修养都会大大高于同龄人,因此,让孩子爱读书、多读书,就成了当代父母普遍的期望和欣喜。我们所编著的这本《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以家长为基本读者对象,遵循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的自然规律,结合当代家教的具体情况,以专家的视角和观点,就广大父母最关心的孩子读书的问题,提出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书中所阐述的道理通俗明了,所介绍的方法易学易用,可以说,它是一部有益于孩子学习与成长的家教读物。让孩子多读好书吧。书中自有孩子们想要的一切。
  • 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 莫尔格街凶杀案(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