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600000017

第17章 心智学(2)

“见分”又有认识相分的见相、识相功能和觉察自悟状态的自觉功能,前者称“见分”,后者称“自证分”。自证分是见证相分和见分的意识。见证的“证”有证明的意思。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自证分就是证明“我见此物”,但在逻辑上甲事物自己证明不了甲事物自己的存在,如自然界中某一物质元素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科学研究的结论。因此,在自见分外设立认证自见分的“自证分”,法护论师认为自证分不能认证自证分,因此,又设立了“证自证分”去解决认证自证分的问题。用这种以乙(自证分)认证甲(相见二分),以丙(证自证分)认证乙(自证分)的四分法也有问题,如认证“证自证分”,又得设“证证自证分”等等,如此循环,便无尽头。在《释量论》中采取了“名三体二”之法,“名三”是:相分、见分、自证分。“体二”是:见分、自证分为一体,相分为一体。见分是与相分相对的角度设立的名称,自证分以自觉或自我认证的角度设立的名称,并非异体。因此,心智学上将见分和自证分视为一体,并制定出“见分是自证分”的自证分定义。

自证是无分别内向性现观直觉经验。如外向眼识看到外境时,觉察到我看到某物,这觉察眼识看到某物的自觉意识就是自证分。这时的眼识是现观,是形成物相的现识,也称相分。自证分自觉眼识,并与眼识物相融为一体,称为境识无二自觉意识。在自觉经验中,没有被觉察识相和觉察者自体分离二见,是自证分的性相特征。如眼观外境时,觉得自己眼睛和所见外境是彼此对立的存在,这就叫做识境分离“二见”。但是自证分所见是自己的相分,也就是意识自觉自己的现观状态,因此,自证分上无二见。自证分是直觉经验,因此,没有分辨、判断、确定,联想之类的思维分别活动。证明自证分的存在靠的是意识中的回忆功能,故在《释量论》中说:“回忆证成自证分。”

自证分分为自证分正知、自证分重复知、显而未识知三类。自证分正知如自觉眼识的第一刹那自证识;自证分重复知,如自觉眼识的第二刹那自证识;现而未识知,如眼识见物时心不在焉,未能觉察眼见何物。

(四) 瑜伽现识

瑜伽现识是修习止观所产生的禅定直觉现量。在修禅定中对所观境,由思辨的模糊状态,久而久之,逐步变得清晰可辨,如在眼前,便是瑜伽现量。如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等六通属于瑜伽现量。正瑜伽现量产生的阶位在见道。

以上四类识中,根识、自证分识、瑜伽识属于纯现识,即纯直觉识、直觉经验。意识有无分别现识和分别思维两种状态,在觉经验中很难分辨。

现识正量,即现量,其定义是:离分别无错乱识。

似现量,在《集量论》中分为七类:

(1)错觉似现量,如见海市蜃楼。

(2)分别似现量,如意识中显现的事物的共相。共相本属分别思维境,容易混淆为现识境。

(3)比量思维中的持因见,如因三相共相概念。

(4)比量思维中的持果见,如比量中的论证的结论(量果)的共相概念。如像“瓶是无常”结论中的“瓶”指一切,并非个别瓶。

(5)回忆境。如回忆过去的情况。

(6)意想境。如未来计划。

(7)无分别错觉。其中,无分别错觉有四种:

(1)错觉生于缘者,如在黑暗中快速旋转火炬,仿佛是火轮者。

(2)错觉生于根者,如眼生翳而见重影,如见双月,因生胆溢症(指甲型肝炎)而见雪山为黄色等。

(3)错觉生于位置者,如坐在船上,看到岸上建筑和树木快速移动者,如视物远小近大等。

(4)错觉生于等无间缘者,如在爱恨等不同心理状态下对同一境物所产生的好恶不同印象。

二、联想识

联想识也称比量识,是根据对已知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和规律,断定未知事物的推理方法。比量识属于分别识,是指联想。比量识的直接思维对象,即所取境,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名相共相,即意相、表象。如从有烟得知有火这个果比量而言,首先从生活经验中,认识到烟和火的因果关系,从个别的烟与火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烟与火的普遍关系,利用这种烟与火的普遍关系知识,即共相,从此处有烟,断定此处有火。从此处有烟,断定此处有火的推理过程中,虽然推理的依据是真实的具体的烟,但在推理时思维中呈现的却不是眼前的那个具体的烟,而是抽象的烟,即烟的共相。

在推理中,若指个别的具体的烟,那么,烟囱的烟,不同于山火的烟,虽从山烟推出山火,未必从烟囱的烟推出房中有火。同样,从有烟,得知有火,但这个“火”也是抽象的、共相性的火,而不是真实的具体的火。在这个推理过程中,思维中呈现的虽然是抽象的火,只知有火,不知火的大小和形状,也不知是什么物体燃烧的火。但“有火”这一事实是可以肯定的。因此,组成比量的思维内容虽然是空虚的抽象概念,但凭借它推出的结果是真实的,就是说依据这个推断,循着烟,就可以找到真实的火。因此,《释量论》说:“错识也能证正知。”

这里的“错识”指的是,把虚而不实的共相概念,误认作事实的比量识。比量的“比”是联想的意思。即,从已知事物之间的同性关系、因果关系、共存关系等,联想到未知事物。

比量识的认识对象是非现量境。如常与无常等事物规律,不属于感性认识所能把握的对象,有些虽然是感性现量对象,但在具体的环境中变成了非现量境,需要借助推理,如山后有火等。有的受时空条件限制,需借助比量,也有对有些人是现量,对有些人是比量的情况。有些,此时此刻是现量,过时或者不到时都不是现量。所以,现量境和比量境,没有绝对的界限。如对具遍知智者来说,一切都是现量。

比量正知的定义是:依据正因获得的无误新知。比量的分类有:依理比量,依名比量,依信比量等。依理比量是依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普遍规律,进行推论的一种认识方法。依理的“理”指自然规律。依理比量,根据论证的理由“因”的性质,又分为同性因、具果因、不可得因等。依名比量是依据约定俗成的名称,得知所称对象的认识方法。依信比量是依据可信理由,推出结论的认识方法。详细情况将在因明部分介绍。现量和比量都分正量和非正量。正量就是正确认识。什么是正确认识,将在后面介绍。

三、重复识

重复识有现量重复识和比量重复识两种。

重复识是与第一刹那认识同处一境的第二刹那认识。认识的第一刹那所反映的境物,是处于第一刹那的境物,认识进入第二刹那时,所面对的境物也进入第二刹那,因此,第一刹那的认识和第二刹那的认识各自所面对的境物,虽是同一境物而并非一物。前一刹那之物与后一刹那之物之间既有时间差,也有质地变化差,因为,没有绝对静止不变之物。

如果前一刹那之物与后一刹那之物完全一样,就意味着静止常住事物的存在。一切事物都是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变易连续的存在,若前一刹那事物到后一刹那常住不变,就是常住不变。但这是违反“凡是有,皆是无常”的规律的。因此,第一刹那的认识和第二刹那的认识不可能同处一境。若第一刹那的认识和第二刹那的认识同处一境,就是第二刹那的认识对第一刹那认识的复现、重复。

第一刹那所反映的境物,到第二刹那时已时过境迁,此时的认识若仍然停留在第一刹那的认识状态上,就非无误新知,就非正确认识。如前一分钟看到钟表的分针落在第一刻度上,后一分钟若仍然认为分针在第一刻度就是错误。法尚说:现量和比量的第一刹那是正量,因(识与境)成住同时,故第二刹那皆非正量。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无休止的变化之中,第一刹那的事物到第二刹那时,已不完全是第一刹那的那个事物。如果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的刹那变化不同步,到第二刹那时,认识仍然停留在第一刹那的状态,就意味着认识是原地踏步的重复。这种重复识,不反映事物的此时此刻的新情况的新知,因此是非正量。

四、非理识

既非依据亲身经验,也非依据正当理由所做出的认定称为非理识。

正确认识来源于经验现量和依据正确理由的比量推理。如果对事物的认定,既非依据亲身经验,也非依据正当理由,就判定是非,属没有理由,或理由不足的认定,即非理认识。这种认识,有时候虽然是正确的,也是偶然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有人认为“人生无常”。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但说这句话,认可这个判断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亲身体验感悟到“人生无常”,或者从“人是因缘所生法,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是无常法,人是因缘所生法,故人是无常法”这个推理中认识到人生无常之理。第二种是从书上看到“人生无常”的说法,或者从表面上掌握了人生无常的推理规则,但不了解这个推理规则与结论之间所包含的逻辑理由。因此,“人生无常”这个认识对第一种人来说是正量正知,理性认识;对第二种人来说,说法虽然没有错误,但没有达到理解性的正知境界,因此,属于此类认定判断,均属非理性认识。

非理识总分两种,即无理非理识与有理非理识。

无理非理识是无任何理由的是非决断,即臆断。

有理非理识,虽然“有理由”,但其所依之理,或者理由不足,或者理由不合逻辑,其理由不能成立,或者其理由对某些对象不能成立之类。

总之,非理识是一种不属于现量和比量的主观臆断和非理性认识。

五、现而未决识

现而未决识是境物虽然显现于相应识中,但由于某种主客观原因而未能识别者。属于主观原因的现而未决识,如注意力集中在读书而未听清旁边别人谈话的内容;或心不在焉,如吃饭时想别的事情而不知饭菜之味;视而不见,如关注与别人谈话,不知道旁边走过去的是什么人;听而不闻,如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而未听到讲课内容之类。

属于客观原因的现而未决识,如远处看到有人朝自己走来,但分辨不出是什么人;又如远处看到有一团红色的东西,分不清是红布,还是红花,再走近一些看清那团红色是红花,但看不清是什么花;又如,在眼前飞过一个东西,由于飞行速度很快,分不清是鸟,还是什么东西,以上此类情况都属于现而未决识。

根据识的不同类型,现而未决识共有三类:

(1)根现识现而未决识,如上述诸例。

(2)意现识现而未决识;如一刹那意现识。

(3)自证分现而未决识,如一刹那自证分经验和未关注自证分经验。在四种现识中,唯独瑜伽现识中不存在现而未决识。

六、疑而未决识

就是对认识对象疑而未决之识。疑而未决识从性质上分为三类,即合理疑而未决识,不合理疑而未决识,无倾向疑而未决识。

(1)合理疑而未决识,是倾向于合理的怀疑,如声音有常法和无常法两种观点,自己怀疑声音是无常法。声音无常观是合理的,因此,“怀疑声音是无常法”是合理的疑而未决识。

(2)不合理疑而未决识,是倾向于不合理的怀疑。如对阿赖耶有常法和无常法两种观点,若自己怀疑阿赖耶识是常法,就是不合理的疑而未决识。阿赖耶识是常法的观点是不合理的,因此,怀疑“阿赖耶识是常法”是不合理的疑而未决识。

同类推荐
  •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

    《博客心语:从心而生的誓愿》收集了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如瑞法师2008、2009年博客上的文章,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收集了如瑞法师一些零散的文章,包括对母亲的思念、生活中的感悟以及对身边景物的描写等。下篇收集了如瑞法师对《净行品》(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的讲解,《净行品》是生活的祈祷文,通过通俗易懂地解读,如瑞法师教大家用心体悟其中的胜妙功德,并付之于行,落实到生活的点滴中。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是印度佛教发展的产物,由于该经阐述了大乘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登上佛教舞台后迅速流传,影响十分巨大。唐太宗曾让玄奘依梵本重新翻译,并将新译本发布全国。唐玄宗为推行三教并重政策,在各教中选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亲自注释后颁布全国,其中佛教选的就是《金刚经》。本书的主体部分由经文、注释、译文、赏析及评赞五部分组成。附录收录了两篇作者的研究成果,一是对《金刚经》在印度和中国历史上的流传以及各种不同文本进行介绍;二是对《金刚经》六种汉语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使读者能够对《金刚经》的基本情况有总体的把握。
热门推荐
  • 我想再见你一面

    我想再见你一面

    瑾瑜在一个雨天遇见了那个叫做颖萱的女孩,瑾瑜对她一见钟情,慢慢地,便爱上了这个女孩,两个青年人互相爱着对方,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年轻的瑾瑜竟然患上了骨病之王——“骨化性肌炎”,为了后半生不拖累颖萱,瑾瑜便隐瞒住了这个消息,接着他“甩”了颖萱,为了防止真相被颖萱知道,瑾瑜便选择了离开那座城市,离开所有的朋友,尤其是瑾瑜和颖萱共同的朋友,振华,雯雯,还有婉婷。真正的爱不是同甘共苦,而是将所有的“苦”留给自己,将所有的“甘”留给对方。
  •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

    本文以汉赋与汉代《诗经》学的关系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汉代《诗经》学的内容、形式,两汉赋家赋作及其《诗经》学渊源,在此基础上,对汉赋与汉代《诗经》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 谁也不能阻止我修仙

    谁也不能阻止我修仙

    一个资质极高一心想要修仙的男人,在命运的捉弄下修成了魔界至尊,这次,他将所有反对自己的全部一锤子抡翻了,“谁也不能阻止我修仙!”【作品中剧情世界似于仙剑奇侠的风格,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收藏哦!】
  • 冥报记

    冥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的笑才出尘

    你的笑才出尘

    第一次见面,沈恬欢就被他的颜值深深吸引,感叹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好看的人。第二次见面,沈恬欢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像他那样温柔的人。第三次见面,沈恬欢觉得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像猫。
  • 我真的不是一位大英雄

    我真的不是一位大英雄

    高山在颤抖,大地在呻吟,混乱降临大地,难以计数的恶魔肆意横行,每一寸空间都布满死亡的气息,在毁灭的边缘,希望曙光再度降临,他,带着光明降临!时光把辉煌的文明碾成历史的尘埃,唯有他成为永恒。“其实我不是英雄……”他一边说着,一边一剑劈死作恶多端的巨龙,把邪神按在地上摩擦,顺手拯救了世界。“……”恶龙、邪教徒、恶魔、邪神一脸黑人问号。“谁叫你们长着一副欠揍的脸,我实在有些忍不住!”艾文辩解道。当混沌再次降临,当英雄再次从时光的洪流中走了出来……
  • 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

    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

    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呕心沥血之作。作者为了追寻几位反法西斯国际主义志士的感人事迹,苦苦追踪多年,多次自费赴欧洲采访。作者以来之不易的珍贵而翔实的独立采访素材,怀着敬畏之心情,向人们讲述一个个旷世罕见的故事,深层开掘,探求其人性的优劣善恶,昭告人们在二战期间,几位国际主义志士怀着超出国家与民族的博大胸怀,以燃烧自己来点燃正义,不顾生命危险拯救了众多生命。这里有弥漫的战火硝烟,有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有勇敢者的正义呐喊。
  • 危境马王:捕猎山猫的马孩儿

    危境马王:捕猎山猫的马孩儿

    本系列是“绝境狼王系列”作者的全新力作,作品以一匹小母马成长为马王的经历和马群回归家园的冒险之旅为线索,将特立独行的马群形象融入真实的历史背景和壮丽的自然场景中,作品清新细腻,充满诗意和激情。马群危境重生的艰难坎坷、马王成长的喜怒哀乐、人与马群的相斗相依,展现出一幅复杂而广阔的生存图景。唯有用心灵去响应祖先的召唤,用鲜血和生命去抗争多劫的命运,才能成为王者,回归精神的家园。
  • 一世不了情

    一世不了情

    一直在等一个人,一直在等一个回头,一直在等一份笑容,终于等到我自己都没了笑容。可是为什么,我向左走,向右走,还是走不出爱你的圆。哭累了,沉默了,想放弃了,冷淡了,可是时间一过,却又开始想念你……
  • 高力士外传

    高力士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