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5200000037

第37章 闽南文化——一种文化,牵动两岸心(4)

台湾的电影与表演团体,近年来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再次展现出中国传统与台湾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殖民时代的影子

你可以在台湾的许多角落,看到过去殖民时代的影子。淡水的红毛城,是荷兰人与葡萄牙人占领台湾的遗址;台北人声鼎沸的迪化街、桃园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见日据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巴洛克建筑,现在台北的许多日据时代的重要建筑,例如:台北西区的总统府、行政院、旧台大医院…等,都加了夜间照明以展现其古典婉约,成了点缀台北夜空的装饰,让台湾少了历史悲情,多了份艺术人文的浪漫风情。

这就是台湾,一场文化飨宴。浪漫、传奇、庄严、趣味……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3.月圆人圆盼国圆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横看海峡两岸,时间的阳光不知不觉中融化着人为的冰冻。尽管困于东方人的那几分矜持和拘谨,但绵绵的亲情再已无法阻隔。因为生活在同一块版图上的毕竟是同胞。

对于一代人来说,几十年的敌对毕竟是一个太长的噩梦,这一代人应该有勇气、有能力来结束它。两岸在民族、历史、地理、文化多方面有那么多认同,在经济上有那么强的互补。

海峡相隔纵使是一种无奈,但却隔不断如湾人的故乡情,中国结。两岸民间交往的势头与日俱增,经济来往发展迅猛,就是一个铁证。

最近有媒体调查,70%的台湾商人却愿望来大陆投资,与大陆商家进行合作。

而在民间也陆陆续续有人赴台湾探亲,下面是一家人赴台湾探亲的自述:

97年4、5月和2001年春节前后,我和妻子阿美曾先后两次赴台探亲,累计在台居住了近三个月,走访了台湾的台北、台中、基隆、高雄等著名大城市,观赏了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等著名风景名胜,了解了台湾的风土人情,特别是会见了在台的亲友,所见所闻,亲情、乡情、友情、民情……真是感慨良多。这些大都在我所写的一系列访台散文随笔中体现。其实,我最关心是两岸人民如何消除隔阂,认同大家都是一个国家的子民,实现国家的统一!随着时间的消逝,年纪的逐渐老迈,这一心情更紧揪着我的心,时时不能忘怀。

不到台湾不知道,到了台湾吓一跳。特别是台湾年青一代对大陆的认知,几乎还停留在50、60年代的水平。

我是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赴台的。兴奋的是我们即将与阔别多年的亲人相聚,焦虑的我们将走进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会如何看待我们?

记得当我第一次到台湾那天,飞机从香港起飞,穿过白云,越过蓝色的海洋,经过1小时15分钟的航行,到达了台北桃园国际机场。当飞机徐徐降落时,看到那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森林、黄色的山头,还有那一幢幢接近眼底的高楼大厦,我差一点要喊出来了:这就是我日夜想念的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

定哥和外甥阿麟早在机场迎候,定哥老远就向我们招手,阿麟高声地呼喊“姑姑!姑丈!”我们迎上前去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阿美端详着阿麟这个1米8高的大小伙子外甥,眼里含着喜悦的泪花。我们乘坐阿麟开来的汽车离开机场,回到了板桥市定哥的家。嫂嫂早提前下班在家等侯接待我们。这晚,外甥阿麟设宴为我们接风。第二天一早,阿美的几个远房侄子便来看望我们。说来也感慨唏嘘,由于海峡的阻隔,几十年来,大家不能交往,我们竟是从大陆来台探亲的阿美本姓家族的第一家。俗语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乡来人,怎不令他们喜出望外,热切之情,让我们感到很不好意思。虽说是阿美的远房侄子,其实他们的年纪都比我们长。有一位“侄子”已经70多岁了,行动不便,他上不了楼,就叫女婿背他上楼,他说:“你们千山万水都来到了,我又何妨上这几层楼!”论辈分他应叫我“姑丈”,论年纪我们是后生,我忙上前扶着他瘦骨嶙嶙的双手,叫一声“大哥”,请他坐下。20多人,把个大厅塞得圆圆实实,象过盛大的节日。他们问家乡的河水还清吗、街道的骑楼可还有、洪水大上街会浸多高,“孙”字辈的小家伙,竟天真地发问:“大陆有高楼大厦吗、有酒吧吗”……我感到诧异和悲凉,我知道在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条深深的鸿沟。但同时我被他们的乡情所打动,他们思念家乡,怀念祖国。对于他们坦率的真诚的发问,我不厌其烦,给了他们详尽的回答。在飞机上的那种焦虑、忐忑不安没有了,我忘乎所以滔滔不绝的解说,似乎感到有一种责任一种义务,给远离家乡的亲人报告家乡的巨变和祖国的新貌。此情此景,我深切的感受到隔山隔水,割不断两岸人民的血浓于水的亲情。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和新世纪以来十年,台湾有识之士,纷纷回祖国大陆寻求发展,大陆出现了一个“台商”群体,台商既走出了台湾发展的困境,同时也帮助了祖国的经济发展。台商到大陆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叶落归根,百川归海”,这是中国人传统的想法,也许这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观念。我曾经听过一位“外省籍”的台湾老者说,现在不一定要叶落归根,哪里有发展就到那里,在台湾已经几十年了,这里有我的家,我的子孙,我的事业,我不想回大陆定居,但愿意常常回大陆看看老家。……这是非常功利,又非常朴实的语言,确实是现代观念。“哪里有发展就到那里”,道出了现代人的发展观。这位台湾老者,在台湾几十年了,有了他的事业,即使他不回大陆,他在台湾发展了,对台湾是个贡献,他还是个爱国者,经常回家乡看看,对国家也是个贡献。这也不是很好吗?这正象深圳人逢年过节都要往家乡跑是一样的。台湾的生存发展要依靠大陆——母亲的宽阔胸怀的庇护,大陆的发展也需要台湾的的支持。两岸携手团结,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那就是中华民族腾飞之时!离开台湾返回大陆的前一天晚上,就是这位台湾老者不辞驱车20余公里赶来送行,特别送了两盒台湾特产——阿里山高山茶给我,他已经70多岁,临别依依不舍的说:此次一别,不知何时再见,请记住台湾有你的这样一位乡亲!啊,这就是台湾同胞的拳拳乡情和友情!我盼望有一天,两岸实现和平统一,我再次踏上宝岛,拜访我的乡亲乡里,和他们同游美丽岛的绮丽风光,同赏皎洁的中秋明月,同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闽南文化特色

文化积淀非一日之功,而是历史、风俗、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建筑特色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如果一个地域文化的特点能让人印象清晰,就说明这个文化的传承是较成功的,反之亦然。

1.闲话闽南茶道之功夫茶

茶道讲究品著佳境。明代文震彦曾说:“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道,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叙述的是古代文人骚士追求的清寂生活。

功夫茶若从茶品饮艺术来说,它则始于宋代的“斗茶”,斗茶又称茗战,是古代茶人对茶叶品质比美的简称。宋代范仲淹在《和章眠斗茶歌》作了细致描绘,从武夷的景色、茶树的茂盛,茶农细心采摘,进贡前如何品评,诗云: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先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嘻笑何处去;露芽(沾水茶叶)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指茶树)。终朝采掇未盈(音chan,围在腰上的裙子),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古代玉器)今园中蟾(月亮代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有山铜,瓶携江上中冷水。黄金碾(铜制茶具)畔绿尘飞,紫玉瓯(茶杯)心雪涛起。斗余味中轻醍醐(titu,奶酪),斗余香今薄兰芷。其间品弟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1762年《龙溪县志》载:“灵山寺茶,俗贵之,近则远购武夷茶。以五月至。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罐,必以‘若深"之杯,必以‘大壮"之炉,凡烹茗以水为本。火候佐之。”烹著之水,强调“源、甘、轻”。陆羽在《茶经》中提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蔡襄《茶录》则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轻”水,是指雪水、软水,传说清乾隆皇帝曾命人用银斗量出各种泉水,然后按水的轻重,排按优次,轻者为上。

上述引述,古人饮茶,很重视茶叶和水,同时还注重茶具,苏东坡有诗云:“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历史的茶具除陶瓷为主外,还有用金、银、玉器、玛瑙等制作的珍贵茶具;当今又兴玻璃茶具等。而饮用福建乌龙茶的茶具,却别具一格:一曰“玉书“(烧开水茶壶,扁形),二称“汕头风炉”(烧开水用,可调节通风量大小),三为“孟臣罐”(茶壶,宜兴紫砂制),四叫“若琛瓯”(白色瓷杯)。品茗之时,四宝配齐,饶有情趣。

清代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对乌龙茶的品饮有段生动的记述: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怡情悦性,一杯之后,再试二杯,令人释燥平矜,始觉龙井(茶)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茶)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感。故武夷烹天下盛名,真乃不黍,且可瀹(yue,煮也)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同类推荐
  • 希腊的遗产

    希腊的遗产

    从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到赫西俄德的《神谱》、《田功农时》,从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到依旧响彻耳际的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从终究难逃命运魔掌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延展开来的希腊哲学,从宙斯、狄奥尼索斯的神话传说到留存至今仍然无法逾越的希腊雕塑……古希腊的一切,惠及所有人。《希腊的遗产》收入芬利、莫米利亚诺、伯纳德·威廉姆斯等14位古典学家的精彩文章,从政治、哲学、艺术、戏剧等15个独特视角,深刻解析古希腊之于现代世界的伟大意义,堪称经典之作。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由宋代著名思想张载明确提出,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经久不衰的思想话题,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在此之前,古人虽未明言“天人合一”之语,但隐含“天人合一”思想的观念早已存在。本书是按照“道法自然”“民胞物与”“尽心知性”“山水媚道”“赏游登临”“田园意趣”六类将古代先贤相关论述精选汇编而成。
  • 依附与剥离: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

    依附与剥离: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

    本书以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在对欧洲文学的对话与对抗中走向成熟的黑非洲英语写作的发展历程,在对作家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其共性特征及在变动中不断丰富的黑非洲独立文学属性。之所以将这种研究置于后殖民文化语境之中,主要基于几点考虑:首先,从语言层面来看,对于黑非洲来说,英语是一种外来语言,黑非洲作家使用前宗主国的语言来承载自己的文化体验和生活经验,本身就已经置身于一个后殖民文化处境之中。其次,从作品的表现内容上看,表达后殖民的历史经验和生活经验构成黑非洲英语文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第三,从独立文学属性的建构上来看,对抗性与对话性一直是黑非洲英语文学中最强韧的声音。在具体内容上,本书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第三部分,传统主义创作:以阿契贝和索因卡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四部分,现实主义创作。以戈迪默、阿契贝、恩古吉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五部分,现代主义:以奥克利、库切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六部分,自传创作:分别以索因卡和库切的自传作为传统自传与现代自传的代表例证。
  •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圩集)(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圩集)(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圩集贸易,是有人类文明以来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现象和商品交换行为。圩集形成有诸多的原因, 诸如名人结义成圩、产品交易成圩、情人聚会成圩、节庆活动成圩等。圩集的发展与各个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交通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闭塞,一方面阻碍了商品的流通,使圩集的发展缺乏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又直接束缚着圩集与外部世界的商品交流,从而使近代以来的广西圩集仍然保留了其传统的发展状态。
热门推荐
  • 三藩纪事本末

    三藩纪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主神大人我超甜

    主神大人我超甜

    【快穿系统】为了吃上美食而进入任务世界的洛春华表示,她头好疼!她知道错了!放过她吧!看看这任务世界都是些什么魔鬼!修仙大能,“姑娘,我看你骨骼清奇,适合做我老婆。”村花:做做做,您先给我松个绑行不行?巨富王爷,“方圆百里皆是我的商户,银子随娘子你花。”村花:哦,真是太好了……我错了,不再也不敢去后春园了。每个任务世界出来,村花都是腰酸背痛,四肢无力,感觉气也不喘了……小胖子&系统:主人加油,你是最棒的!村花:滚!【1v1快穿超宠甜文!男女皆强!】
  • 心理洞察术

    心理洞察术

    什么是洞察力? 洞察力是人们对相互关系的犀利观察,对行为动机的透彻分?,对大众心理的快速判断,它是一种心灵的能力,一种智慧的升华。 洞察力使我们看清形势,认识困难,权衡利弊,妥善规划,把握机遇,它把我们的思想和注意力引向正确的方向。 大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至一个单位、一个人,我们的洞察力如何,往往能够决定事情的成败,它是做人做事的第一项修炼。
  • 娱乐圈:佛系女主

    娱乐圈:佛系女主

    年度Ip大剧《茫茫人海遇见你》男女主吵cp,天天微博发糖,私下里却谁看谁都不顺眼。不过粉丝却在微博上撕的昏天黑地。……女主:说什么霸气侧漏的容爷没想到是个如此小心眼的醋包!男主:说什么男友力爆棚的清冷女王没想到是个一心向“佛”的小女人!……一段时间之后:女主(看手机):你干什么?男主(凑过去):哦哦,我就看看,……你能给我你的微信号吗?欢喜冤家,假戏真做本文又名《男主他总吃醋》ps:本文人物不涉及任何现实真人,请勿自我带入当真。娱乐总跳不出一个圈子,总有套路雷同。本文半架空,不要当真。pps:作者没写过娱乐圈,这是一次尝试,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客气指正。
  • 中国画论史

    中国画论史

    《中国画论史》止于郑板桥论画,主要论述了中国画历史。作为一本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下限为什么在乾隆年间呢?我是以某一画家或某一文艺批评者,凡能增益前人的理论,对于探讨中国美术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有所启发,即使是一句话,也要沙里淘金,勾寻出来;或者理论虽然错误,而其影响颇大,也都予以评介。相反,重复前人之见,平庸之谈,即使议论成册,一概不取。当然这只是就我所掌握的材料和我的看法作取舍的。我以为“扬州八怪”的作品及其画论,是中国古代独放异彩的“夕阳”,自此以下,有价值的理论没有多少了。晚于郑板桥的清人,其中有可取的见解,比如谈题跋、印章,已经与同类问题集中到一起,提前插入明代有关的章节。倘若硬要续写到中国古代史下限的1851年,其结果,一是有伤《中国画论史》著论的宗旨,一是让读者兴味索然,所以还是到此结束为好。
  • 张一真

    张一真

    张一真,群像中的一员,这群人有好有坏,当面对残暴的强敌,当家园被毁,当亲人被杀,当死亡的阴影时时笼罩在心头,他们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张一真们面对强敌,用他们的胆略智慧演绎可歌可泣的人生。
  • 情深几许,我的后半生

    情深几许,我的后半生

    那夜回家,是给我的母亲奔丧,昔日好闺蜜竟是插足父母婚姻的第三者!母亲是被父亲和我的好闺蜜联手算计而死。那一夜,我失去了亲情、友情。父亲和她觊觎母亲留给我的遗产,两人联手要将我送进监牢。我被伤得撕心裂肺,鲜血淋漓。直到他的出现,将我带离深渊。他像是一个神,永远能带领我走向希望的征途。我的前半生多是苦涩,往后有他,情深几许,我的后半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海幢阿字无禅师语录

    海幢阿字无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日之属性加满

    末日之属性加满

    末日到来,丧尸爆发。能力强大的进化丧尸,实力不俗武器先进的进化者,古代传下的飞剑。。。这是一个不进则死的时代。(求收藏求订阅)
  • The Carnival of Lost Sou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