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5200000006

第6章 三秦文化——秦中自古帝王都(3)

秦腔和南方的黄梅戏、川剧等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用真嗓音演唱,是一种赤裸裸的情感的发泄,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苍凉豪放。不仅老生、须生、小生、大净、毛净、丑角等如此,就是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等也是这样,绝无其他剧种特别是南方剧种那种阴柔婉约、脂粉气十足的气息。

“秦腔唱连台,四季好运来”。秦地最热火的,秦人最看重的,还是演秦腔大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秦人欣赏的,是演员唱、作、念、打的功力,一种高亢激昂、粗旷豪放、苍凉纯朴的艺术韵味。戏到高潮时,唱到精彩处,观众还是忘情了,感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爱憎伴着人物命运兴衰而交替,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悲、愁、欢、笑都现于颜。

秦腔正因为它的独特底蕴,成为这片土地的灵魂所在。正如日本的能剧也是日本古文化的精髓一样,如果以当今电视快餐的好看眼光来看,能剧无比难看,光秃秃的舞台,拘谨的动作。但今天,日本仍然有人数不多但是非常热忱的观众继续支持能乐。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北野武,这些鼎鼎大名的日本导演,皆深受能剧之精魂滋养。黑泽明的《七武士》干脆就是改编自古能剧剧目。

同样,在秦腔这种最古老的艺术之树上,现在还开出了最现代的艺术之花。

陕西有两个世界级的艺术大腕张艺谋和赵季平,受秦腔恩泽多多。

张艺谋的电影中受秦腔影响颇深,表现了秦人的精神。《红高粱》中生命力的张扬,高昂、苍阔、充满激情,特别是“颠轿”等场面激然血性,受秦腔艺术风格的影响可谓很大。《秋菊打官司》中,许多地方直接采用秦腔。乃至遭批不少的《英雄》里,秦兵则高呼“风,风,大风!”。如果没有秦腔,老谋子会失色不少,这毫无疑问。

秦腔对当代中国音乐的影响也颇大。赵季平竟从秦腔中得出灵感,写出《红高粱》的主题歌“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一时竟风靡大江南北,在歌坛上刮起一股“西北风”。

著名作家陈忠实说:秦腔这种形式,它可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形式所确定的,陕西人,尤其是关中人这种口语,他很可能就选择秦腔这种音乐形式来表述是最恰当的,你让上海那种,南方那个软语,你用秦腔这种音乐是无法表述的,旋律的形成可能与这个地域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人说,秦腔有灭亡的危险。它产生的土壤已经被城市化逐步占领,想一想在林立的大厦间吼一声秦腔,似乎不伦不类。古老的秦腔,在突围。秦腔的改革已经进行了20年,改革的最终,是不是只有和现代融合?

五、秦人魂系古城墙

大凡真正的陕西人,西安人,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而且以古城墙为主体,辅之以环城林带、护城河、环城路构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立体公园。有专家认为,古城墙是这座十三朝古都地面之上是辉煌的建筑遗存,其价值可以说无以伦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使这个十三朝古都,更加光彩照人。每到西安,一见这古城墙,便让人的心登时沉静下来,浑身内外浸透了古意。也许是这个缘故,古城墙成为这个13朝古都的标志。

远眺古城墙,它们犹如一条连绵不绝的长城,其中点缀着座座挺立的城楼……天高云淡之时,是景色最美的时候,特别是向南暸望,在明净澄彻的晴空下,远处深蓝色的终南山把城墙衬托得格外美丽。登临古城墙,都会首先被她绵延达13.912公里的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气势所振撼。俯视城下,环城林带,滴红流翠;护城河里,碧波荡漾,飞舟点点……耳畔,还有风吟唱的声音,是一种令人沉醉的声音。因为这样的声音,能将人轻易吹入历史之中,是足以收慑人的心魂的吟唱。历史刹那间无可言说,惟有敬畏。

据史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可见,早在4500年前,城墙作为传统的防御设施,伴随着城市同时产生。有3100年建城史的长安,历代都修筑城墙。无论周朝的丰镐,还是秦时的咸阳,汉代的长安,都曾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毕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些古城墙大多沦为历史的尘埃,留下的,也不过是历史的遗迹,仅供后人于废都斜阳中凭吊。而现存的这座古城墙,始于隋唐,明时重新修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面整修。它仿佛一位睿智的老人,穿过历史的迷雾,向人们诉说着辉煌的过去……

可以说,古城墙上的每一块城砖,犹如古书函,是解读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典籍。抚摸一块块如古书般厚重的古城砖,发思古之悠情,就会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有一批仁人志士,薪火相传。

克林顿来中国,第一站也到西安,撂下一句话,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从哪来的?西安正好够这个资格。

这座城曾经太磅礴,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也难掩其昔日的风采。正如大唐芙蓉园那出《梦回大唐》,演绎的是这个民族压抑太久的血象雄心。西安的城墙,从来就不仅仅是西安的。

与古长安3100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相比,特别是汉唐长安城的辉煌相比,西安有一种沉重的失落;与元、明清建都北京相比,西安有一种被冷落的惆怅;而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重新崛起,西安更有一种重振雄风的梦想。

“重修丝绸之路,重振汉唐雄风!”

西安人发出了呐喊。西安人把梦想寄托在古城墙、护城河、环城林、环城路四位一体的环立体公园上,这就是西安人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过:“西安——古长安是中国也是世界的一颗明珠,以前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中心,现在以及今后仍然应该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西部大开发启动后,西安的古城墙得以修复,成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几乎每年都要在上面举办灯会之类的活动。不仅西安市的市徽图案以古城墙为主体,甚至尊贵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光临,也要举行隆重的仿唐入城仪式,更不用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首次大陆之行来西安,都举行入城仪式;中外游人来西安,大都要登临古城墙。西安人策划仿古迎宾入城式,是挖掘其文化内涵,将一个静态的文物“活”起来的极好的尝试。看过仿古迎宾仪式的人,领略到一个时代文化的风采。

确实,古城墙在陕西人的心目中,其位置是无可替代的,甚至以至高无上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长安自古帝王都。在这座文化气息浓郁的古都里,值得向外人展示的文物委实很多。在这里,也许随便挖一锄下去就能碰上什么宝贝,也许田间地头的一介草民就是一个《易经》研习者。这里的文人送礼喜用汉代孔当拓片,或是一方秦砖之砚。钟楼、大雁塔、古城墙……说起这些,,西安人就像提到了自己的家什一样自豪。但如何让这些静态的古文物“活”起来,西安人一直在探索。日本有仿古迎宾舞,它汲取的是唐文化的养份,把灿烂的唐文化与传统的日本歌舞相融合,从而在日本声名远播。西安仿古迎宾入城式,将古老的皇家礼规与民间传统礼仪相融合,成为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现一个旅游名城最具特色化的一面。

站在西安保存完好的城墙下,看着那洞开的城门,巍峨的角楼,整齐的垛口,你仍会感到一股豪雄之气从岁月的谷底升起,霎时间便沸腾了你的热血。是啊,面对西安,你会觉得是和一位老英雄对话,并深深感到那是我们民族的魂魄的所系。

六、吃在三秦

童年时代开始形成的饮食习惯,可以说沁入骨髓。成年后,无论他身居何处,有些饮食习惯和生命同在,永远难以忘怀。这种口味缘地域而形成群体,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影响着群体性格。

如果要问陕西人最喜欢吃的地方风味食品是什么?十个人有九个肯定回答的是:“羊肉泡”。羊肉泡全称羊肉泡馍,但老西安只管叫“羊肉泡”。关于羊肉泡的来历,说法很多。据史料记载,古时的秦、陇之地,草肥水美,适合牛羊生长,百姓有食牛羊肉的习俗。西周时,既有羊羹,“牛羊羹”曾被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竞封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宋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大概是对羊肉泡的赞美。大唐帝国时,长安城里,古大食,即今阿拉伯人非常多,输入的不仅有西域的葡萄、石榴,当然还有阿拉伯客商随身携带的经久耐储的面食“见饼”,今称饦饦馍。其时,阿拉伯人以擅长做生意,有人将“见饼”入“牛羊羹”,几经摸索,吸收了关中各小吃的煮法并逐渐改进,终成今日为秦地百姓喜爱的小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羊肉泡实际是融合了中国的传统牛羊肉的烹调技艺和阿拉伯特制“见饼”的产物。

羊肉泡以其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牛羊肉泡馍大碗卖”,也成为陕西一景,名列“八大怪”中。西安大街小巷,到处有羊肉泡馆。每一家春夏秋冬都是顾客盈门。香喷喷的羊肉泡,西安人百吃不厌。外地朋友到西安,第一餐接风时,秦人总要说“额(我)请你吃泡馍”。省市政府接待中央领导和外宾,首先吃的就是羊肉泡。可以说,羊肉泡成了陕西的省宴了。早在五十年代,北京新街口开过一家西安饭馆,经营羊肉泡。还有民族饭店,也曾经营羊肉泡。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元帅,都曾前往品尝。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以及李达将军,还曾分别以羊肉泡宴请过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越南主席胡志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老孙家牛羊肉泡馍分别被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著名画家黄胄誉为“天下第一碗”,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等都不止一次品尝过这一美味。羊肉泡馍对于秦人来说,不仅是日常吃食,更是沉淀了秦人生活的历史,一种古老悠远的秦文化。

要真正认识陕西人,还得看陕西人吃面,陕西人可谓是坚定的面条主义者!陕西人吃面,端的是当地人叫做老碗的大海碗。这种大老碗,尤以耀州做的最有名,大得就是南方人盛汤用的盆。中午饭时,走进西安大街小巷任何一家饭馆,只要是老陕,肯定端着堆得岗尖岗尖的捞面条的大老碗,埋头苦干。只听见满堂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这种旁若无人,汪洋恣肆的场面,用豪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让初到西安的南方人,惊得连连摇头。陕西人喜欢吃面食,可以说闻名全国,但陕西人吃面有一个基本讲究,即坚定不移地拒吃机制面,吃面条必须是手擀刀切,现吃现煮。陕西人不仅爱吃面,陕西也是面条大展会,仅仅是面条,陕西人可变出许多的花样来。西安箸头面、岐山臊子面、乾县鸡面、杨陵蘸水面、武功诞水面、大荔炉齿面、永寿礼面、合阳页面、三原疙瘩面、麟游血面、户县摆汤面,还有猴头面、浆水面、飙飙面、翡翠面、卤面、烩面、削面、米儿面、凉面、扯面、犁面、龙须面、棍棍面、角角面、棋花面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到了关中,就像到了面条的世界,一天三顿吃面条,保证样样不重复,眼观鼻闻都是面条的灿烂与馨香。云南人有十八怪,陕西人有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也是一道菜、房子一边盖、大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羊肉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子不装头上带、唱戏大声吼起来。

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是“面条像腰带”,这说的是飙飙面。飙飙面读音应为“biang-biang面”,确切字形古今字典都查不到。但在每家卖飙飙面的面馆门头,都有一个偌大的牌匾,上书一个斗大的字,笔画多达五十几画。

关于这个字,有个传说,在唐时,有一位秀才,来到长安赶考,饥肠辘辘之际,路过一家面馆,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踱了进去,只见里面白案上摆满了长条状面快,大师傅提过一块,扯住两头,在案板上甩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煮了几滚,捞进垫有青菜豆芽的大海碗,洒点干面辣椒、蒜末等,再浇上热油,只见兹拉一声,店里香气一片。端上来,秀才风卷残云喋得一干二净,满头大汗。吃饱喝足,秀才问道,这面何名?老板答道:biang-biang面。秀才从未听过,又问:咋写?这家面店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做的面全凭揉的功夫,至于写法,店主从未想过,更何况字典里也没有。秀才读破五车书,寻思一阵,在桌上写到:“一点上了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二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中间夹个言篓篓,你也长、我也长,里面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推个车子游咸阳。”硬是生造了一个字,写尽了关中的山川地理,这便是“biang”字的写法。

关中民谣曰:“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高唱秦腔,吃一老碗飙飙面喜气洋洋,油泼辣子少了嘟嘟囔囔。”飙飙面多少年多少代延袭下来,做法吃法始终一成不变,形如关中男子汉,其间折射出的秦人世风民俗、性格操守,确实耐人寻味。秦地的面条正如秦人一样,也有精致的风格。其中莫过于岐山臊子面,恰似秦人性格另一面,表面看似平淡,但一接触就发现浑厚雍容、深沉雄奇。岐山臊子面是关中最有代表性的礼仪面,最能体现秦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面。每当遇到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关中人总以岐山面飨客。“举箸食汤饼(面条),祝辞添麒麟。”尤其娶媳妇嫁女生了儿子过满月,更要大肆张扬得做臊子面待客。这可是当年周文王传下的美食呢!传统的臊子面“薄、筋、光、香、酸、辣、煎、稀、旺”的种种特点一样都不缺,会令你吃的心服口服。

陕西人将面食推向极致的,则有饺子宴。好看的饺子,忍心下口么?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的大众化的食品之一。不仅北方人喜欢吃,南方人也爱吃。农历新年,家家户户包饺子吃,成了大多数中国人欢庆节日的一个组成部分。陕西的饺子特别有名。这其中,当推饺子宴。饺子宴,虽说名称仍是饺子,但那形、色、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材料选用、制作工艺,到组合方式、吃的方法,都增添了不少新的情趣。可以说,这一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一跃而变成为招待海内外佳宾的高档现代宴席。饺子宴成了西安名吃的一绝,乃至“神州一绝”。有人说:到西安,不看秦始皇兵马俑,不算真到西安;不吃饺子宴,也不算真到西安。饺子宴研创推出后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之集大成者,被誉为“千古风味”、“天下一鲜”。这正如陕西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真正的雄浑雍容,其操守品行深沉雄奇。

同类推荐
  • 武士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武士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有人说武士道的价值核心是“忠”,有人说是“仁”,这本书则说是“义”。那么什么是武士道?本书全面地为我们展示了“武士道”全貌。作者是著名国际政治活动家、农学家、教育家,他是从1984年到2004年间流通使用的5,000日元的币面人物。本书据说让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得非常入迷,一夜之内看完,还以此书分赠其友人。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子曰论语(套装共2册)

    子曰论语(套装共2册)

    《子曰论语》所阐述的《论语》有别于程朱以来的旧批注。《子曰论语》作者许仁图先生为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亲传弟子之一。爱新觉罗·毓鋆说:“一个人至少要读懂一本书。”《论语》就是其中之一。爱新觉罗·毓鋆在台湾成立私塾,教学六十年,训诲学生要学会造就苍生,读古文要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自己的智慧。许仁图先生遵师命,用笔代读,完成《子曰论语》。《子曰论语》解读的是孔子所说的《论语》,也是毓老所教导的《论语》。书名“子曰”,是“孔子曰”,是“毓老曰”,也是“作者曰”(即文中自称“小子曰”是也)。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西口在望

    西口在望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池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夭独厚的三晋人文资源,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
热门推荐
  • 玄学大爆炸

    玄学大爆炸

    ‘重生’有了,‘系统’有了,两大金手指在身,注定自己不用多久,就能成为天才,创建公司,大把赚钱,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真的有些激动。等等……这是什么情况?语文课变成了铭文课,数学可变成了能量课,其他各个学科全都转变为各种玄学课程?重生之后,世界竟然变了?在改变之后的世界中努力专研,同样可走向人生巅峰!玄学大爆炸,超凡都拥有!
  • 苍生御兽

    苍生御兽

    传统御兽文,包含收集,养成,进化等应有的御兽文因素。主角通过收集宿命物品,抢夺等手段不断扩充自己的队伍。同时以主角为线带大家认识千奇灵兽和御兽师,领略各种情感剧情。书生会力求每个人物都生动富有灵魂,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

    本书选取了麦家多年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包含《黑记》、《四面楚歌》、《陈华南笔记本》、《两个富阳姑娘》等名篇。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多被改为影视作品。由他编剧的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是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的开山之作,影响巨大。
  • 碑传选集

    碑传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人生最落魄的那几年

    我人生最落魄的那几年

    都说有情饮水饱,但我人生最落魄的时候是和苏秦在一起的那年。
  •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京华学术文库)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京华学术文库)

    本书主要围绕“语言”和“存在”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书中,著者将“语言”和“存在”这两个不可分隔、相互依存的范畴称为新诗之“根”,并以之作为透视新诗诸种问题的切入点:在分析新诗语言时隐含对现代人生存状况、文化处境的关切,在探讨新诗的存在主题时多从语言层面入手。这样的思路集中体现在前二辑论文中,分别着眼于新诗语言及相关问题的总体论述,和诗人个体、诗歌文本的具体剖析。
  • 百万英镑(经典译林)

    百万英镑(经典译林)

    《百万英镑》讲述的是一个落魄的青年意外得到一笔横财,于是他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 今天我又开挂了

    今天我又开挂了

    墨染因在冥界抓错人而被破进入三千世界。并且要完成她经常忘记刷男神感情值的任务。系统以为要凉凉了,没想到宿主开挂般似的……系统:宿主宿主,千万要记住,你的任务是刷感情值!!!这样就可以到达下个世界。墨染:知道了知道了。随后……墨染:看,我成功的完成了原主的愿望了,可以到下个世界了吗?系统:不是!是要刷感情值满分……咦?什么时候满了???!男神:怎么可能让小染染辛辛苦苦追我呢,我来追小染染去!#宿主天天开挂怎么办!#[1v1身心干净!][一见钟情系列]
  • 我真的是反派啊

    我真的是反派啊

    徐子墨发现自己重生了,带着前世一身惊天地的修为和所有的记忆。但剧本不对的是,重生不都是主角的事吗?可老子的设定是个反派啊!这是一个反派一步步成为大魔王的故事。——————————大争之世,道法齐鸣!真武圣宗的老人坐于柳岸河畔垂钓鱼台,忽闻龙吟阵阵,三千鲤鱼叩命门,化作万丈金龙,腾于苍穹,翩若惊鸿!有力士徒步丈量天地,有僧侣枯坐寺庙三千载,一朝顿悟,天降祥云,万法喝彩。血月黑夜,长虹断日。有剑客背负木剑,转身抬手,万里山河尽皆寸寸断裂。城南衣衫褴褛的叫花子拿着一根破败柳枝,就敢杀上一门三帝的道门圣庭。群号;欢迎加入反派大本营,群聊号码:518601237。
  • 比丘听施经

    比丘听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