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3800000011

第11章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11)

这时,以整体而言,人类生活已显示经过种种阶段往前发展的运动。它超越自然性的自我保存与纷杂多样的生存,向精神世界的展开迈进。然而,在这重要的转换中,文化工作和宗教的区别却在新世界的内部产生,由此而萌发出生活的三阶段。这三阶段各有不同的瑰宝,做出不同的要求,产生出不同图像。生活提高了超越自然性与社会性自我保存的外在必然与利益性,筑起世界的精神创造,展开真、善与正义;进而超越这精神创造,以超脱世界的内在性和克服世界的爱之国作为终极点,来覆盖生活的穹窿。要使整个生活获得成功,这不同的阶段必须不断保持联系,交互作用地互相弥补。低者向较高者倾力趋进,较高者回顾低者,而且各自主张自己的权利,并认识其界限。这样互相合作,生活才贏得无休无止的内在运动和充实的丰盈。

因此,在人类的领域里,超脱自然的生活才是其后所有运动的前提,从而出现可称为根本的精神性,这是首要的事实。可是,如果我们违反一般的见解,如此提高精神生活的概念,就必须知道这种发展在人类范围里所遭遇的障碍将更艰难。次要的事实是,精神生活遇到最顽强的抵抗时,我们会被卷入无休无止的战斗中。如前所述,这是遵从三个主要方向思考的。承认精神生活是一切现实的核心,会使人产生一种期待,期望把自然完全融化入精神运动。可是,我们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倒不如说,这时候被视为低层次的往往会守护自己,坚决反对上升。其次,为了邂返精神生活的完成形态,我们会期望全神贯注在精神生活上。其实、精神生活在我们来说显然尚未完成。人要超脱原初的黑暗状态,必须付出无比的辛劳。这种努力使人走上各种相距甚远的道路,陷入激烈的竞争中。在这竞争里,精神生活动辄为人类的见解所左右,仿佛陷入一切怀疑中。可是,最困难的纠纷是从精神生活遭遇到外界,也遭遇到人类内心的反抗中产生的。在此展现的精神力常常为低级的目的所利用,反抗甚至无所不在。人类本质的内在分裂也出现了。障碍所以会臻于最大又最强烈,主要是因为人类仍然自负责任,不断靠罪的意识加强苦恼的强烈性。

可是,不管我们把反抗看得多么强大,我们只要把它限定在特殊的层面,就不仅可以反抗,也可以加以克服。在人类的领域里,自然显然可以提高到精神性。进而,在个别的生活领域中,或在整体的世界史运动中,形成精神生活所展开的极富成效的作为都显现了。最后,我们在宗教里看到了超脱纠葛领域的事物,看到了以神为基础的生活展现。于是,在战斗的精神中加进了超脱的精神性。这种超脱确已显示人生的战斗并非虚空,但它决非意味着纯粹的胜利,也未漂亮地解决问题。因此,运动并未获得太多的东西;敌对者仍保有太多的现实性。当然,这不会把我们交给怀疑,因为“出现新生活”此一基本事实不会被任何怀疑所撼动。只要用反抗的眼光仔细观蔡,就可印证此一基本事实。所以,即使说怀疑已获胜,也只是指出我们并未稳稳站在基本的体验上。我们生活状况的纠纷只压倒了那些无法使根源性生活与这类纠纷相对抗的人,所以怀疑的优势也就是内在薄弱的证据。其实,这种生活状况强迫我们对环境人类的整体世界下一个判断。这整体还不完全,会有许多对立,依存于较广阔的关系,因此还不能说是现实的整体,也不能在自我中有其完结的一面。这是为拥有一个意义,须有较深之根据与较广阔之关联的特殊所在。因此,我们的行动不能在这充满矛盾的世界中寻求最后的目的,必须在一切的战斗中毫不迷惘地不断指向独立、优越的精神性世界。要兴说精神之国,必须怀着一种在终极点上决不陷于徒劳的强固信念,努力向精神性的世界推进。我们的世界虽未完成,也不致使我们畏缩不前。我们认为这世界是更大关联的一部分,我们在其中看到开始,而非看到终结。我们的人生与其说是外在的克服,不如说是内在的前进;与其说是目的的完全达成,不如说是力的觉醒与集中,而且处于不能明显看穿的关联中。虽然如此,我们的人生依然未失去意义与价值。这也是路德的信念。路德说:“还没有完成,还没有发生,但已在进行与飞跃的途中。不是最后,而是路途。一切都已燃烧,还未辉耀,但一切都已洁净。”

到这地步,必然面临不死的问题。不仅低层次的生命欲与无止境的欲求增加,就是精神生活难以拒绝的要求也强迫我们面对这个问题。近代显然很难肯定这个问题。世界在空间与时间中无限扩大,所以这问题已安置在与地球仍居宇宙中心、整个世界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时代完全不同的照明下;而且,一切精神活动依存于物理条件的情形也越来越明显。如果说有精神生活才算是人,那么,精神启动在许多方面都很微弱这件事实,将使我们大为惊讶。即使精神生活因教育与职业而拥有相当的力量,在生活过程中也常常进入近乎完全的睡眠状态。而且,所有的精神启动却会在荒废的俗物根性与职工气质中消灭。身体虽还活着,心魂看来却已死灭。对这些已经死去的心灵而言,“现存在”(Dasein)的彼岸是否有生活,似乎还有什么意义吧?最后,精神生活所扩大的概念使我们深深感觉到我们现存在形式的狭隘与束缚。我们不能像往昔的想法那样,认为现存在的此一特殊形式狭隘而偶然,永远随波逐流是无限的幸福。我们之中,有许多人认为完全的消灭比这种顽固的确定要好。

然而,在近代,对肯定已露出许多难色,即使那些承认我们所描述的生活图像的人也无法巧妙加以否定,因为生活从其精神内容来说,不只对个人,就是对整个人类也都还没有完成,只是一个路程的开始而已,目前几乎没有希望使眼前的世界变为理性之国,别说一切进步徒然增加混乱而已,若果如此,这种状况下的终结就不得不使一切走向精神性的运动变得无意义。如果精神生活的发展不能以若干方式超脱这束缚,也无法以一些方式使个体脱出这束缚,一切辛劳将是白费。因而如果对永恒持续的要求产生,这种持续势将及于我们之中所存在的精神核心。而且,如果人生的过程未在自我活动中使其素质觉醒,就难免会怀疑:它是否会永久主张自我?其能力难道不会用在不同的方向吗?

对未来比左思右想更重要的是,目前在我们之下已经超越时间的生活可以成立,人能参加永远而无限的秩序,而且——这是重心所在——不仅能借个别的活动,如思考能力,也能以精神力、世界概括性的本质,以整个存有参与这永远而无限的秩序。这时,可证明、可展开的超时间事物就不会在时间之流中消逝。我们不等待永恒。我们站在永恒之中。歌德这样说的时候,他也有此意图。

“于是,我们的第二祖国是什么这个大问题也获得解决。

在地上的日子里,不朽向我们保证永恒的存在。”

要这问题成为我们生活的前提,仍然太黑暗。只有独断的否定必须排斥。那黑暗也有优点,它把我们的努力和值得我们充分劳动的此世生活连接在一起,同时让我们舍弃那期望行为可获偿报的卑鄙之念。这是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以告白形式叙述的。深入这问题加以阐明后,康德作出结论说:“因而,在此亦可称为真理的就是一使我们存在的难以穷究的智慧,不管在我们能够了解的范围内,或不能了解之点上,都同样值得尊敬。”

欧肯著作品年考

1866年《论亚里士多德的语汇》(DieAristotelisDicendiRatione)VandehocknndRu—precht出版社(哥庭根)。

1870年《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方法与基础》(DieMethodeunddieGrundlagenderAr—istotelischenEthik),Weidmann出版社(柏林)。

1872年《亚里士多德研究的方法》(DieMethodederAristotelischenForschung),Weidmann出版社。

《论现代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意义》(UberdieBedeutungderAristotelischenPhi—losophieFilrdieGegenwart),Weidmann出版社。

《论哲学史的价值》(t)berdenWerthderGeschichtederPhilosophic),DnfFt出版社(耶拿)。

1878年《现代基础概念的历史与批判》(GeschichteundKrifikderGrundbegriffederGegenwart),Veit出版社(莱比锡)。同书第二版1893年出版;第三版改题为《现代的精神思潮》(GeistigeStr582mungenderGegenwart)于1904年出版。第六版于1920年改由学术协会出版。同时由H.Buriot和G.Luquet译成法文:题为《现代思想的大潮流》(LESGrandsCourantedelaPenseCon—temporaine),由巴黎的F.Alean出版社出版。

1879年《哲学用语的历史》(GeschichtederPhilosophischenTerminologie)Veit出版社。该书I960年亦由G.01ms出版社出版。

1880年《哲学的表象与比喻》(BilderundGleichnisseinderphilosophie)Veit出版社。

1884年《亚里士多德对友情与人生的见解》(Aristoteles·AnschauungvonFreund—schaftundvonLebensgafem)J.F.Richter出版社(汉堡)。

1886年《托玛斯·凡·亚查那的哲学与近代文明)(DiePhilosophiedesThomasvonAquinounddieKulturderNeuzeit)Pfeffer出版社(哈勒)

1887年《人之意识与行动中精神生活统一的探究——其序论》(ProlegomenazurFor—schungiiberdieEinheitdesGeisteslebensimBewusstseinundThatderMenschheit),Veit出版社。

1888年以《人的意识与行动中精神生活的统》为题再版。

1890年《从桕拉图到现代的大思想家的人生观》(DieLebensanschauungendergros—senDenkervonPlatobiszurGegenwart)Veit出版社。意大利译本由PieroMartinetti翻译,1909年由FratelliBocca出版社(托里诺)出版,1942年出第三版。

1896年《为精神的生活内容而战》(DerkampfumeinengeistigenLebensinhalt),Veit出版社。第二版1907年出版;第三版1918年出版。

1901年《宗教的真理内容》(DerWahrheitsgehaltderReligion),Veit出版社。第二版1905年出版;第三版1901年刊行;第四版1920年由W.deGruyter出版社(柏林)刊行。

1906年《新人生观的基线》(GrundlinieneinerneuenLebensanschauung),Veit出版社。

《现代宗教哲学的主要问题》(HauptproblemederReligionsphilosophiederGegenwart),ReutherundReichard出版社(柏林)。第五版1911年出版。1910年由CharlesBrognard译成法文,由F.Alcan出版社出版。

1907年《人生的意义与价值》(DerSinnundWertdesLeben),QvelleundMeyer出版社(莱比锡)。第五版1918年出版。

1908年《精神生活哲学入门》(EinftihrungineinePhilosophicdesGeistestesleben),QvelleundMeyer出版社。

1911年《我们仍然能够成为基督徒吗》(KOnnenwirnochChristensain·),Veit出版社。

1912年Marie—AnneHullet和AlfredLeicht依据1911年的第三版译成法文,由F.Alcan出版社出版。《认识与生命》(ErkennenundLeben),QvelleundMeyer出版社。

1913年《为精神的统一》(ZurSammlungderGeister),QvelleundMeyer出版社。

1914年《德意志精神的世界意义》(DieWeltgeschichtlicheBedeutungdesdeutschenGesistes),德意志出版社。

1915年《德意志理想主义的支柱》(DieTragerdesdeutschenIdealismus),U1lstein出版社。(柏林)。

1918年《人与世界生命的哲学》(MenschundWelt,einephilosophicdesLebens),QvelleundMeyer出版社。

1919年《德意志的自由警醒的呼唤》(DeutscheFreiheit:EinWeckruf),Qvel1eundMeyer出版社。《留了什么做我们的支柱?给正经灵魂的话》(WasbleibtunserHalt·EinWortanemsteSeelen),QvelleundMeyer出版社。

1920年《人生回顾》(Lebenserinnerungen),K.F.Koehler出版社(莱比锡)。

1921年《社会主义及其生活形态》(DerSozialismusundseimeLebensgestaltung),P.reclam出版社(莱比锡)

1922年《精神生活哲学的绪言与结语》(ProlegomenaundEpilogzueinerPhilosophiedesGeisteslebens),W.deGruyter出版社。

1924年《做为市民生活基础的伦理》(EthikalsGrundlagedesStaatsbiirgerlichenLeb—ens),H.Beyerundsohue出版社。

1926年9月15日逝世。

同类推荐
  • 应识我

    应识我

    他攥紧她,不敢松手,怕这一松就再也抓不着她了。“明月有情应识我,明月,你对我有情。”她冷笑着甩开:“难道不该是‘明月多情应笑我’么?”——怎样才能成为女性人生赢家?!是埋头苦干吗?是有强大背景吗?是头脑聪明吗?是开启金手指吗?不是!通通不是!是要有着跌宕起伏狗血般的命运!命运想让我跪下,我偏要逆流而上!
  • 少年济公

    少年济公

    本书取材于有关文史记载、民间故事、传说,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故事情节构思奇巧,妙趣横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泼可爱。小说充分展示了济公故里天台山深厚浓郁的地方风情、民俗人文和优美的地理自然环境,热情讴歌人性的真、善、美,坚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诠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大众文学艺术作品。
  • 喋血缅北

    喋血缅北

    归国青年东方焜前往缅北野人山寻找大明宝藏的惊险故事。解放前夕,民国统治者为挽回败局,密令国防部保密局寻找大明宝藏中的“命运之箭”。曾在黄海鬼岛找到第一支神箭的东方焜被保密局请到昆明,负责寻找这处宝藏。保密局、英国特工、地下党、守卫宝藏的大明后人,一时间各种势力云集于中缅边境,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者不可避免地展开了。缅甸北部的野人山被世人称之为“绿色魔窟”,因为进入山中的人十之八九会被这片一望无际,凶险而诡秘的莽莽丛林所吞噬。野人山之所以被国人熟知,是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两起令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事件……
  • 疯狂的舍利

    疯狂的舍利

    “原以为自己是颗舍利子,到头来才发现,不过是块尿结石。”这是一部足可比美《疯狂的石头》、充满喜剧色彩的黑色幽默,讲述的是落魄的白领在底层挣扎以及两位大龄青年平凡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吴耐,曾经是一位广告公司的白领,做过经理,开过公司,一下子跌入生活的底层,他不屈,他要挣扎,他要抗争。
  • 谷崎润一郎作品集:初期短篇集(新民说)

    谷崎润一郎作品集:初期短篇集(新民说)

    本书收录了谷崎润一郎初登文坛、创立“恶魔主义”风格之经典名篇,含《刺青》《麒麟》《秘密》等代表作。这些早期作品结合了清新的古典唯美风格和颓废的反叛精神,展露出其贯穿一生的写作旨趣,也开创了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耽美之风。或以散文诗般优美笔触阐释古典哲思,或以浮世绘般风情画描摹时代风貌,或在梦境般的幻觉中展开刺激奇妙的情爱冒险,用细腻的自我感观构建出一个凌驾于现实与梦幻之上、充满别样美感的世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谷崎自成一派的恶魔主义趣味。读者可从中探索谷崎创作泉源、破解其风格密码,亦可追溯耽美文学在发轫之初的形态,进入日本文化独具的审美体验,为日本文学、文化爱好者与研究者必读之作。
热门推荐
  • 我来自五百年后

    我来自五百年后

    踏过尸山,游过血海。去过北极之巅,到过南洋之海,上过天空之城,更入地心深处。见过古遗迹,也遇过未知凶兽。他来自五百年后的末世时代。重生末世之前,掀起腥风血雨。璀璨大世,群雄并列。有从画中走出的仙女,也有沉睡万古的绝世天才。横压当世,唯我独尊。
  • 完美中心

    完美中心

    一个自带超强电的少年,如何勇闯异世界一个拥有上帝之眼的少年,看穿一切,却看不懂自己命运使命在即,他该如何抉择。。。。
  • 我想是为了遇见你

    我想是为了遇见你

    ”我说你是不是傻啊?“”我说不是,你相信吗?“
  • 三国之四世三公

    三国之四世三公

    朝代更替,是偶然还是必然!皇室兴衰,是天意还是人为!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袁常,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第六子,据一地称霸,引四方云动!王朝更替,皇室兴衰竟早有定论,且看袁常如何破解束缚千年之宿命!
  • 甜到齁豪门长媳惹不起

    甜到齁豪门长媳惹不起

    他总是喜欢亲昵的叫大宝贝儿,温柔而宠溺。她喜欢被他抱在怀里,叫他一声老狐狸!别人眼里的顾思晨,身份尊贵,虽有着一张倾世容颜,性子却阴晴不定。绝对上一秒晴空万里,下一秒狂风暴雨!项思雨打量着坐在对面的顾思晨,“不知顾先生找女人可是为了撑门面?”坐在顾思晨两边的人倒吸了一口冷气,不禁抬手擦汗。然顾思晨挑了眉眼,瞧了眼好身材好样貌的项思雨,皮笑肉不笑的回了句,“嗯,本人身残志不残,所以你要不要考虑一下,替我撑撑这门面?”“好处是什么?”“除我一人之外没有人再敢对你指手画脚,如何?”“我若要翻天覆地夺回属于我的一切,你可愿意帮衬?”“只要你愿意站在我身边,我便愿意为你付出一切,乃至生命!”“成交。”就为了他那句,除他一人之外再没有人敢对她指手画脚,便让她动了心。本文,主要讲述一个铁骨铮铮的大叔,爱上顽皮小丫头且助她站在巅峰之上的爱情之路。说明:本文甜宠,有爱有斗,有宠有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主人回来了

    女主人回来了

    《男神老爸》红了洛永嘉、安安大小两位男神,活在被他们占领的世界里,沈依依郁闷:不就是没有讨厌的女主人么。后来,她成了那个讨厌的女主人。
  • 元帅智慧:徐向前

    元帅智慧:徐向前

    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戎马一生,驰骋疆场,擘画军事,大智大勇.足计多谋,奇韬伟略。徐向前善于从全面分析敌我力量强弱、战争态势优劣、战场环境利弊等实际人手,施谋展计、用兵布阵,由此创造了诸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有效战法,提出了对中国革命战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军事理论,提供了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样式的成功战例。江泽民同志说:“徐向前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深厚的军事理论造诣。
  • 时光曾经震颤过

    时光曾经震颤过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隋莽

    隋莽

    一朝穿越,曹莽竟成了突厥可敦义成公主的贴身男宠。三十万大军追杀俺,五姓七望欺负俺,杨广老儿嫌弃俺……你说你是皇子王孙,他说他是世家门阀,俺只有斩马刀一把。不服?!就给俺打!